『壹』 設計一份語文教案
教學要求: 1、能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中國工農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的英雄業績,體會紅軍戰士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飛奪瀘定橋》一文記敘了中國工農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的經過。快速瀏覽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哪幾部分內容?是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哪部分與「飛」有關?哪部分與「奪」有關。 二、新授 (一)可以說這是一場紅軍與敵人鬥智斗勇的戰斗。那麼,紅軍的「智」、「勇」表現在哪些地方?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邊默讀邊畫在書上。 (二)自學後交流。(通過談體會,有感情的朗讀,評讀的形式進行交流,在交流時可利用自己查閱的相關資料) 教師點撥:尤其把課文中描寫時間緊迫、路途艱險和瀘定橋令人膽寒的部分找出來讀一讀,體會思想感情。 1、智: 識破詭計,智定策略 為了阻攔紅軍北上,敵人「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還「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面對路遠(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時短(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敵強(已有兩個團,又派兩個旅)的不利形勢,紅四團果斷作出決策:搶在援敵之前趕到瀘定橋。 排除艱難,智斗援敵 紅四團的前進並不順利,他們一邊翻山越嶺,一邊還要打擊阻擊的敵人,在「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時,「天又下起雨來」,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戰士們「忘記了飢餓和疲勞」,「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濘繼續前進」。發現了河對岸的敵人,紅軍戰士索性「點起火把」與敵人賽跑;聽到敵人問話時,紅軍戰士高聲答話,聲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消除了敵人的疑心。就這樣,紅四團「終於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後面了」,為成功地奪下瀘定橋打下堅實的基礎。 2、勇: 「險」中見勇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橋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起三米多高的浪花」。這險境讓人心驚膽戰,但它卻擋不住英勇的紅軍戰士。 「難」中見勇 「守城的兩個團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守敵憑著有利的地勢,扼守橋頭,氣焰極其囂張。我們的紅軍呢?他們「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過橋之「難」反襯了紅軍戰士的英勇氣概。 「激」中見勇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聽到黨的號召,戰士們「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僅用了兩個小時,敵人就被紅軍打得落花流水。從戰斗的「激烈」中我們再次看到了紅軍的英勇無畏。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橋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起三米多高的浪花」。這險境讓人心驚膽戰,但它卻擋不住英勇的紅軍戰士。(播放課件,自讀第六自然段) (教師激情導入):湍急的大渡河發源於邊遠的西北青海省,奔流干起伏的山巒之中,這些山和喜馬拉雅山相連。青海是一片只有高山、沙漠和森林的荒原.大渡河水流湍急,幾乎是從正北流向正南,然後東折,瀉入成都南邊長江的一大支流岷江。大渡河兩岸峭壁聳立。對—支軍隊來說,又是出奇的艱險——渡江艱險,登攀陡峭山崖上的小路也很艱險。河並不寬,但其流速和多變的流向以及水中的游渦和礁石令人望而生畏,這是個危險的去處。戰士們渾身淌著汗水,伏在鐵索上一節一節地向橋那邊爬去,誰也不去看下面翻滾著的激流。一節又一節,一尺又一尺,艱難地向前移動著。三連的戰士拿著新木板跟在突擊隊員後面,一邊往前爬,一邊把木板往橋上鋪。前面,國民黨士兵把煤油澆在沒有撤去的木板上,燃起熊熊大火。但是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突擊隊員,他們繼續向前。到了橋的那一端,他們爬上敵人來不及抽走的橋板,在濃煙和烈火中發起強攻。他們一邊跑,一邊端著沖鋒槍猛射。當被煙熏黑、衣服也著了火的紅軍戰士沖上對岸時,國民黨守軍逃跑了。 在這場拚死的攻擊中,二十二人中有十八人活下來了,而且沒有受傷。這次勇敢的行動保證了艱難的長征將以勝利告終。自由讀6-8自然段,然後指名讀—評讀。 (三)小結 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們受到了獎賞。他們每人得到了一套列寧服、一個日記本、一支鋼筆、一個搪瓷碗、一個搪瓷盤和一雙筷子。這是紅軍戰士所能得到的最高獎賞——比金質獎章要好得多。 三、總結回應課題,再有感情讀一讀感受深的段落。 1、提問:我們已經深入理解了課文,誰能說說你對課題中「飛」「奪」的理解。 (「飛」一是意味著快。時間緊迫,路途艱險,而紅四團竟能搶在敵人之前到達瀘定橋,兵貴神速,行軍如飛;二是意味著突破、跨越了難以逾越的天險。一個「飛」字高度概括和贊揚了紅軍奪取瀘定橋的神速與驚險。「奪」,是爭奪、奪取。文中指的是要把敵人手中控制的瀘定城攻佔下來。「奪」既包括跟敵人爭奪時間,搶在敵人援軍之前到達瀘定橋;又包含著在瀘定橋展開激戰,從敵人手中拿下瀘定橋。) 2、有感情地讀一讀你感受深的段落。 四、摘抄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附:板書設計 飛奪瀘定橋 按事情發展順序寫 起因 接受任務 趕路 奪橋 北上
1、合理設計教學目標。首要的是確定課堂的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系統有「三個維度」模型,第一是知識與能力,第二是過程與方法,第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把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至始至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其本質是以學生認知為基礎,從知、情、意、行方面,提高學生的興趣、能力、性格、氣質等個性品質。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對學習的責任,包括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等。
3、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的重要環節,它是動態教學活動,在時間連續性上展示所需要經歷的基本程序。常見環節是「預習→自學→交流→展示→反饋」。互動交流,不斷的在教與學中督促、改進,打造出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
(2)育智語文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1、語文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學科,它既是人們的思維工具,又是人們進行交際的工具。語文教學亟宜打開教室的大門,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讓源頭活水流進課堂。教學語言是指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它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的媒體,是一種專門待業的工作語言。
2、教學語言大致有導語、提問語、闡釋語、應變語和結語。其中導語是指常用於一節譚的起始和一個問題開頭的教學語言。一節課的開場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說在上課的五秒鍾之內,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是很有道理的。
3、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導語的基本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興趣,使他們對將要學的內容產生好奇感,引導他們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揭示本節課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2)育智語文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叄』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英盛觀察新課程的實施,它給我們的課堂吹來了春風,課堂變了,學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們的教師茫然了,從傳統教育走過來的教師似乎早就知道課該怎麼上,可現在卻不知道了。經過了許多次的培訓,聽了許多次的講座,隱隱約約中似乎對新課程有了一些理解。可這時代變化太快,還沒等教師們反應過來,有些專家又開始否定這個,肯定那個,在教師面前又出現了那麼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條是真正通往新課程的路。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線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新課程給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有許多的痛苦。在教學中,我不斷肯定自己,又不斷否定自己。我想成為一名有思想的語文教師,可感覺又是那麼難,路是那麼遙遠,但我是不能放棄的。自從聽了遼寧省數學教研室李曉梅主任的報告,我深深懂得,作為一線教師,更需要思考的是我們的教學。經過一些淺薄的思考,我試圖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參考,其中的觀點也未免有些可笑,還望各位專家給予指正。
一、 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課程標准」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聯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集中、明確、適切的,有針對性、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是指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表述時應盡可能地將三者加以整合。「明確」是指所制訂的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得當,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的具體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准,以便操作和評價,例如字詞學習,應具體到能認讀識記哪些字,在什麼條件下積累哪些詞語並達到怎樣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課文內容,應具體到了解什麼內容,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樣的程度。「適切」是指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並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制訂重點精讀課文的目標時,要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對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則不必各方面逐條羅列,選一、二方面作重點表述即可;在制訂寫作課目標時,可以從 「觀察」、「選材」、「表達」等方面加以具體表述,如提出「觀察」的具體內容,從哪方面進行選材等。
情意目標的制訂,應注意結合閱讀內容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認識並認同相關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目標中使其顯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無痕化,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課的目標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積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備等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結合單元目標、學期目標和年段目標作整體思考,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一般目標有機結合。
二、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 分析學生情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究竟該怎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情調查。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學情調查是新課程下優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可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作過學情調查和預測,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關於學情調查的相關研究很少,可供參考的書目和資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漸漸讀懂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作好學情調查。「學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和特點的具體情況。因此,學情調查不僅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還要調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速度、自主行為能力、能力傾向、興趣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的性格表現、情緒的性格表現、意志的性格表現,等等。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但這並不是讓教師袖手旁觀或是任其自然。相反,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學情是客觀的,只要有教學、有學生,就有學情問題。與此同時,學情又是不斷變化的。在教學活動中,時間過了,內容換了,難度改了,甚至天氣變了,都會對學情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師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另一方面,學情的多樣和多變,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了解和把握學情。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觀察、訪問,可以察言觀色,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旁敲側擊,還可以檢視他們的學習效果。總之,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去改變學情,使之調整到最為適宜教學活動展開的狀態。
(二) 組織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努力使學生保持持久的、穩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一是要重視設置問題情境,把教材知識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二是要遵循思維規律,抓好感悟、理解、實踐三個環節,精心創設突破難點、激活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思維能力的學習情景;三是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教學課件、網路資源等,使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四是鼓勵學生對文本質疑,向教師提問,為學生提高問題意識創設問題情境。要指導學生提問的技能,培養學生由提出疏通性的問題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問題,再到提出鑒賞性、評價性的問題。
具體從拼音方面來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識字與學習漢語拼音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引導學生既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識漢字,也能藉助漢字的發音來學習漢語拼音的拼讀,幫助學生建立起音與形之間的聯系;加強漢語拼音的拼讀訓練,在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識字、閱讀以及運用音序查字法查閱工具書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獨立拼讀的能力;認識到漢語拼音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漸學漸熟的過程,可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適時地進行滲透、強化和鞏固;不進行漢語拼音字母的抄默訓練。
(三)選擇教學方法。
1、質疑。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進步的階梯,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決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為了熱鬧而裝點花瓶。讀書有疑源於思,這是思維的結晶,也是智慧的明燈。小學語文課上,學生面對《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插圖向老師提出疑問:「章魚不是10條腿嗎?怎麼書上只畫了6條?」這難道不令人吃驚嗎?我們都吃過章魚,但從來沒注意到它有幾只觸手,更不注重科學界對章魚的分類還有分歧。雖然學生的理解有失偏頗,但他能向教材挑戰,這就難能可貴了。教師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我們要真正解放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
2、實行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既然「語文學習」是一種生活,學生便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探究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而語文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主要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單一、被動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一狀況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運用多媒體。
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裡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見注意力是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現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顯現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從單調的「黑白世界」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圖文聲像並茂,直觀動態,富有表現力,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多媒體為孩子播放了動畫片,動畫片的形式鎖住了孩子的視線,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的教師要努力走在時代的前列,做信息技術的有力「推銷員」,讓學生輕輕鬆鬆的進行學習。
三、改進評價方式。
教師應始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要考慮每一個學生的起點,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
檢測要注意體現日常性、選擇性和開放性。注重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尊重學生個體讀文的獨特體驗,重在激勵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藉助拼音認讀漢字、查閱工具書的能力,不從默寫音節,為漢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評價學生。二年級時進行相關的漢語拼音的驗收。一二年級識字能力的評價,應將平時的學習與階段性檢測結合起來,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能認讀所學漢字的60%為合格,達到80%即為優秀。寫字能力的評價,重在寫字態度和習慣,以及書寫的規范。閱讀能力的評價,重在檢測學生基礎積累,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句義能力,依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進行比較流暢表達的能力等。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重在鼓勵學生說話的自信心,以及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清晰性,不重表達技巧。寫作能力的評價,二三年級從能根據圖畫內容、閱讀內容寫清楚幾句話逐步做到能根據圖畫內容、所提供的話題、情景、相關詞語寫清楚一段話,做到句子連貫,意思清楚;四五年級從能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將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生動地描寫出來,能反映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談到的僅是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不成熟的觀點。相信只要我們每個教師精心專研,細化教學環節,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課堂教學一定是有效的,一定會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堅實的陣地!
『肆』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新課程的實施,它給我們的課堂吹來了春風,課堂變了,學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們的教師茫然了,從傳統教育走過來的教師似乎早就知道課該怎麼上,可現在卻不知道了。經過了許多次的培訓,聽了許多次的講座,隱隱約約中似乎對新課程有了一些理解。可這時代變化太快,還沒等教師們反應過來,有些專家又開始否定這個,肯定那個,在教師面前又出現了那麼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條是真正通往新課程的路。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線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新課程給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有許多的痛苦。在教學中,我不斷肯定自己,又不斷否定自己。我想成為一名有思想的語文教師,可感覺又是那麼難,路是那麼遙遠,但我是不能放棄的。自從聽了遼寧省數學教研室李曉梅主任的報告,我深深懂得,作為一線教師,更需要思考的是我們的教學。經過一些淺薄的思考,我試圖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參考,其中的觀點也未免有些可笑,還望各位專家給予指正。
一、 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課程標准」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聯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集中、明確、適切的,有針對性、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是指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表述時應盡可能地將三者加以整合。「明確」是指所制訂的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得當,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的具體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准,以便操作和評價,例如字詞學習,應具體到能認讀識記哪些字,在什麼條件下積累哪些詞語並達到怎樣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課文內容,應具體到了解什麼內容,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樣的程度。「適切」是指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並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制訂重點精讀課文的目標時,要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對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則不必各方面逐條羅列,選一、二方面作重點表述即可;在制訂寫作課目標時,可以從 「觀察」、「選材」、「表達」等方面加以具體表述,如提出「觀察」的具體內容,從哪方面進行選材等。
情意目標的制訂,應注意結合閱讀內容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認識並認同相關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目標中使其顯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無痕化,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課的目標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積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備等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結合單元目標、學期目標和年段目標作整體思考,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一般目標有機結合。
二、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 分析學生情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究竟該怎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情調查。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學情調查是新課程下優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可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作過學情調查和預測,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關於學情調查的相關研究很少,可供參考的書目和資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漸漸讀懂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作好學情調查。「學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和特點的具體情況。因此,學情調查不僅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還要調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速度、自主行為能力、能力傾向、興趣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的性格表現、情緒的性格表現、意志的性格表現,等等。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但這並不是讓教師袖手旁觀或是任其自然。相反,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學情是客觀的,只要有教學、有學生,就有學情問題。與此同時,學情又是不斷變化的。在教學活動中,時間過了,內容換了,難度改了,甚至天氣變了,都會對學情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師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另一方面,學情的多樣和多變,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了解和把握學情。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觀察、訪問,可以察言觀色,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旁敲側擊,還可以檢視他們的學習效果。總之,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去改變學情,使之調整到最為適宜教學活動展開的狀態。
(二) 組織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努力使學生保持持久的、穩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一是要重視設置問題情境,把教材知識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二是要遵循思維規律,抓好感悟、理解、實踐三個環節,精心創設突破難點、激活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思維能力的學習情景;三是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教學課件、網路資源等,使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四是鼓勵學生對文本質疑,向教師提問,為學生提高問題意識創設問題情境。要指導學生提問的技能,培養學生由提出疏通性的問題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問題,再到提出鑒賞性、評價性的問題。
具體從拼音方面來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識字與學習漢語拼音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引導學生既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識漢字,也能藉助漢字的發音來學習漢語拼音的拼讀,幫助學生建立起音與形之間的聯系;加強漢語拼音的拼讀訓練,在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識字、閱讀以及運用音序查字法查閱工具書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獨立拼讀的能力;認識到漢語拼音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漸學漸熟的過程,可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適時地進行滲透、強化和鞏固;不進行漢語拼音字母的抄默訓練。
(三)選擇教學方法。
1、質疑。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進步的階梯,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決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為了熱鬧而裝點花瓶。讀書有疑源於思,這是思維的結晶,也是智慧的明燈。小學語文課上,學生面對《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插圖向老師提出疑問:「章魚不是10條腿嗎?怎麼書上只畫了6條?」這難道不令人吃驚嗎?我們都吃過章魚,但從來沒注意到它有幾只觸手,更不注重科學界對章魚的分類還有分歧。雖然學生的理解有失偏頗,但他能向教材挑戰,這就難能可貴了。教師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我們要真正解放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
2、實行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既然「語文學習」是一種生活,學生便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探究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而語文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主要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單一、被動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一狀況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運用多媒體。
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裡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見注意力是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現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顯現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從單調的「黑白世界」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圖文聲像並茂,直觀動態,富有表現力,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多媒體為孩子播放了動畫片,動畫片的形式鎖住了孩子的視線,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的教師要努力走在時代的前列,做信息技術的有力「推銷員」,讓學生輕輕鬆鬆的進行學習。
三、改進評價方式。
教師應始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要考慮每一個學生的起點,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
檢測要注意體現日常性、選擇性和開放性。注重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尊重學生個體讀文的獨特體驗,重在激勵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藉助拼音認讀漢字、查閱工具書的能力,不從默寫音節,為漢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評價學生。二年級時進行相關的漢語拼音的驗收。一二年級識字能力的評價,應將平時的學習與階段性檢測結合起來,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能認讀所學漢字的60%為合格,達到80%即為優秀。寫字能力的評價,重在寫字態度和習慣,以及書寫的規范。閱讀能力的評價,重在檢測學生基礎積累,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句義能力,依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進行比較流暢表達的能力等。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重在鼓勵學生說話的自信心,以及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清晰性,不重表達技巧。寫作能力的評價,二三年級從能根據圖畫內容、閱讀內容寫清楚幾句話逐步做到能根據圖畫內容、所提供的話題、情景、相關詞語寫清楚一段話,做到句子連貫,意思清楚;四五年級從能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將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生動地描寫出來,能反映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談到的僅是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不成熟的觀點。相信只要我們每個教師精心專研,細化教學環節,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課堂教學一定是有效的,一定會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堅實的陣地!
『伍』 語文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主要有哪些
語文課堂教設計
第節 教設計原則及思想
語文課堂教設計語文教師根據確教育思想語文教育原理按照定教目要求針具體教象教材語文課堂教整程序具體環節及其關層面作預期行效策劃介於教理論與教實踐間間帶優化教效目
達目須遵循定原則倡導定教思想、探究些教設計:
、原則
()科性原則
科性原則指設計要全面、准確、合理
(二)獨創性原則
所謂獨創技巧展示性達前制高點具替代性課能獨創更能充展示教性科每篇文質兼美課文都
朵獨二精神花朵即使面同篇課文同師依據各自性風格迥異課
1、具備獨立自主教性
教師性益於創造語文教藝術性意識強性教主性明顯能效進行指導語文教同性意識越強教創新意識越強更能創造運用於語文教藝術獨立自主性實施性語文教前提
2、設計獨樹幟性化教思路
思路要新穎同凡響要別裁拘格設計教思路首先要超前意識盡能打破原先課堂教模式賦予新意拘泥於教參受名名言束縛用自性演繹作品性更用自性進行教組織課堂教再創作其找准教突破口教師何發展性教思路突破口性差異體發展都要求教師材施教針性、創造性促進性全面發展使形優良性教思路應該課堂給讓說性讓課堂充滿性力性化教思路拘泥於家言、行尊重教育規律各展所語文
3、尋求與眾同性化教藝術
教藝術於傳授於激勵、啟發、引導教師職責於教於指導何性化語文教藝術教要運其才智相機誘導體悟傳神發展性要性化語言藝術語文教師語言除應該般教師、准確、潑特點外應該自性特點或者詞采豐美富於情;或者自流暢幽默;或者妙語連珠、意蘊深刻、耐味;或者自親切、啟思維藉助性吸引染使美享受完語言享受
4、塑造別具格性化教風格
教性體現語文教獨創性教與眾同教手段相融合形切合教師性實際教風格教產性教育效
5、展現略高籌性化教品位
教起點高手新品位高性化語文教藝術體現品位高前提教師要創建諧、愉悅教環境氛圍師師平等性化教育所要求二展合作習品位高性教藝術要求教師要善於結合課文內容層性語文問題化語文科極化特點引導根據同思路思考理解參與討論辯論充表達自獨見解基礎明非主求同異達培養性發展創新能力目
(三)、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指課堂教教育者激發受教育者運用科文化知識進行自我發展原則
充肯定主體位,強調教程要形利於創新民主氛圍,改變言堂、滿堂灌弊病,確立潑習局面,讓主參與、自主習、自主、自主評價, 使敢想能想
(四)、材施教原則
材施教根據受教育者基礎、能力、理、理等同實際情況,採用適合其胃口 ,同層需求都能適應性原則具適度性、量力性
同同要求授課沒參與習能算優質課要求針別差異, 處理般與別(優與困)關系教內容、教深度及其教廣度適予彈性調節充調、發揮各層積極性創設主習氛圍,發展性,培養興趣
(五)、目標導向原則
節課想面面俱往往面面要目標明確做放矢
目標包括智力目標非智力目標
(六)、放性原則
放性原則創建課堂情境促使思維呈現化狀態,思考空間廣闊,同角度提問題,用同解決問題..
放性原則與教育斷適應變化、吸取外部能量、追求持續發展等理想異曲同工;由理發展特點決定要求面向整世界,面向每性發展,尊重每發展特殊需要,強調富性習促使習器官全位放解放腦,讓其自由思考;解放口,讓其自由講;解放手,讓其自由做
放既教思想放,教程放,包括教放教內容放
(七)、彈性原則
彈性即事物伸縮性語言門彈性藝術同表達象表達形式風格各相同;同語言表達理解角度程度異語言種變化妙註定語文教既能滴水漏能立竿見影論閱讀理解言語表達都應定彈性發展空間
彈性原則僅課堂結構安排教材處理價值取向適用教內容選擇、教運用、評價原則確立都應用
二、教思想
教先進與否關鍵取決於教師教思想教思想能現教隨現課堂結構教結構改革受教思想轉變制約我要樹立幾種新教觀念:
(—)主體教觀
基本指導思想問題習主體—切要真習主放習主翁位充體現主體作用
替代發展必須主培養健全格保護性前提促進自身積極主發展給孩些權利讓自選擇;給孩些機讓自體驗;給孩點困難讓自解決;給孩問題讓自找答案;給孩種條件讓自鍛煉;給孩片空間讓自向前走
(二)民主教觀
教要民主要尊重獨斷專行搞—錘定音讓消除壓抑體諧產能性
色教師應該教思考、習、批判本領培養拓新領域、析新情況、迎接新挑戰能力強調實際需要習關注實踐習利於興趣自主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主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重要途徑
(三)語文教觀
語文教要視野、渠道、容量、全位要解放習間拓寬習空間通種形式促進自我發展
(四)思維教觀思維能力培養課堂教核內容培養能力要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習慣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求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
(五)類教觀間差異要根據差異實施類教讓相互積極影響相互促形能走走能跑跑能飛飛
第二節 教設計要求
、《綱》索引《課程標准》指導教材依據確保教內容科性、系統性、計劃性行性
二、教設計要具整體性、層性、靈性、放性、先進性、優效性等基本特點
三、要語文味
課優點都相似即語文味所謂語文味主要包含三要素:
第基本要體現文體美語體美即要表現同文體、語體特點
第二要體現情美堂語文課給師情帶強烈沖擊師雙都場面經見課堂教要文依託讀媒介激昂處激昂委婉處委婉深沉處深沉歡悅處歡悅似滔滔江河涓涓泉水像幽幽琴聲若融融春光書面聲語言變聲語言藝術讀要含情讀要融情讀要誘情;讓聽悟情聽入情聽情聽情達水乳交融、諧共振境界
第三品味語言文字美語文課本語言文字美主要種文美種性美語文教引導習語言主要引導品味語言品味語言包含理解理解基礎品味語言高目標審美即領略語言文字美
語文課語文味要教體現文體美、語體美、情美語言美三者間機統
第四程設計合理思路清晰結構完善
教程其本質說僅效且應簡縮教與兩面按照定程、步驟通適式使二者緊密結合起能單位間內完完整流程要求明快
第五能靈運用教手段教何習
掌握幾點:1、調點(調);2、制高點(舉綱抓目);3、增點(主創新;4、延伸點(拓寬升華)
第六創造良習氛圍情愉悅、情緒飽滿熱情高能教師指導習
培養語文能力語文素質教育追求第目標;發展智力語文素質教育追求第二目標;性發展語文素質教育追求第三目標
第七重點突難點突破
第八注重引導主理解習課文思維程注重讀書總結掌握解決問題
第九(自讀)主相輔
1、目標自2、點拔導3、讀寫結合4、比較評析5、示範模擬6、綱要圖表7、問題研討8、探究發現9、情境悟9、表演
第十揭示達習目標程斷激趣、激疑使習慾望斷高漲
『陸』 語文課件教學設計方案作品簡介、創作說明怎麼寫
第一,「教學目標」要明確。「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這個例子的最精妙之處是什麼,或者從學生實際來看,要克服的問題是什麼,這個例子最值得借鑒的地方是什麼,我們在設計教學時,應做到心中有數。這不就是確定教學目標嗎?如果我們可以把一堂課的教案看作一篇文章,那麼教學目標就是這篇文章的論點或主旨,組織材料,安排結構,運用語言,都應圍繞它進行。所以,在寫教案時先明確教學目標十分必要。
第二,要列出教學程序。課堂教學必須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學過程的設計應該徹底改變舊課程僵化的、單一的結構形式,以便盡情張揚教學個性,並為教師表現課堂教學機智留足空間。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可能出現的問答」都寫上,然後在上課時照「案」宣科,這是學生所極不願接受的。但我們據此要求取消「課程教學」的寫作,允許課堂教學信馬由韁。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當然包括對教學程序的精心設計。使用新教材備課時,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我們首先要理清紛亂的思緒,然後將篩選出來的最佳教學設計以綱要的形式大致確定下來,寫成教案。上課時,我們不能捧起教案宣讀,我們可以把它放在講台上,做到對「教學過程」的大體輪廓瞭然於胸。
第三,要形成「二次教案」。每個寒暑假,教師就認真備出所分配的單元教案。開學以後在年級組備課時做「中心發言人」;並使之成為「共享教案」。那麼,其他老師就要在詞基礎上重新寫出屬於自己的「二次教案」。
學期末,還要群策群力,把大家在實施「二次教案」的過程中的新發現,如備課中未曾想到的地方、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教育機智的發覺等新變化,在「共享」教案中修正。這樣,教案就有了流動的生命。
第四,一定要寫好教學後記。一堂課可能成為成功的經驗,也有可能留下失敗的教訓,我們將教學感受及時的記錄下來,這是最有價值的第一手教學研究資料。因此,對於「教學後記」欄目不應強求教師堂堂寫,但要提倡教師把所感的寫出來。
備課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寫教案是另一種創作。有了這樣的認識,就不會視寫教案為苦差事,抄教案來應付了事,而會消去浮躁心態,在書寫中悄悄成長起來。
『柒』 誰能完整提供一篇小學語文探究性教學的教案設計呀謝謝了!急用!!!!!!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看圖導入
1、夏天就要到了,在這美麗的季節里,小動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KeJian/>課件出示夏季風景圖)快來找找這些小動物吧,說說他們在那裡干什麼? [多媒體KeJian/>課件出示風景圖,教師富有激情的話語,將學生帶入意境之中,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些小動物嗎?有一首兒歌就寫了這些小動物,想來讀讀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識字4》,快快把語文書打開,小朋友自己先去讀讀。 自由讀、開火車讀兒歌 請小朋友們一邊朗讀兒歌,一邊找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並用你喜歡的符號做出記號,把你會認的動物名字讀給小朋友聽,不會認的請你的小夥伴或小組長幫助。反饋:劃出了哪些小動物,讀給大家聽聽。 3、(出示動物詞卡)瞧!這些小動物都從兒歌中跑出來了你還認識他們嗎? 出示帶拼音的詞卡,哪個小組想開火車認讀這些小動物的名字?
現在老師把這些小動物的拼音帽子去掉你還會讀嗎?指名讀 圖貼詞,貼完後領著小朋友讀一讀 根據收集的材料小組合作了解這些小動物。 指名介紹 6、觀察這些字,從字型上你有什麼發現?小組討論 生:都是蟲字旁的字。蟲字旁的字大多跟昆蟲、小動物有關。 你還知道哪些蟲字旁的字? [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認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生字,探討研究課文中一些生字的規律,發現蟲字旁的字大多跟昆蟲、小動物有關。]
三、朗讀兒歌,感知內容 小朋友們真棒,這么快把11個帶蟲字旁的生字全記住了。這么美麗的動物,他們在夏天忙碌什麼,你們想知道嗎? 快快打開課文讀一讀,然後找出你最喜歡的小動物的那一行讀給四人小組中的夥伴們聽一聽,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 指名讀。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繼續識字:KeJian/>課件出示 (1)「蜻蜓半空展翅飛」 認識生字「展」 ,你能學學蜻蜓半空展翅飛的樣子嗎? (2)「螞蟻地上運糧食」 認識生字「運」,給找幾個朋友好嗎? (3)「蜘蛛房前結網忙」,認識生字「網」,蜘蛛為什麼忙著結網,你還知道什麼網? 小組合作演一演其他3句 [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全班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充分考慮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好動、喜歡小動物等。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讀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句子。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從理解到模仿再到遷移、創造。]
四、引導創新 上節課老師讓小朋友們去觀察觀察其他的小動物,現在我們就來說說吧。老師先來說一句「青蛙河上捉蟲忙」,誰來接著說一句? 小結:小朋友們說得真棒,只要多到大自然中觀察,多看看課外書,你就能擁有更多的動物朋友! [學生在課內外得到了很多的啟示,教師及時提供機會,讓學生發出形形色色的設想。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溝通了語文和生活,語文和其他學科的聯系,培養了他們的綜合應用能力。]
【問題思考】
在識字教學中如何實現探究性學習?
【分析研究】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慾望 低年級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特別好問,他們具有探究和創造的潛能。教師要善於發現、激發和調動這些潛能,保護學生創新的萌芽——好奇心和求知慾,盡量想辦法創設好奇、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而產生主動探索的強烈慾望。孩子們的興趣有個共同的趨向,那就是傾向於與自己關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如果把發生在他們生活中的事情納入到課堂中來,就會引起其極大的興趣,與其產生共鳴。本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兒歌寫小動物在夏天活動的情形。因此,根據一年級學生喜歡小動物的特點,在介紹小動物的環節時我用富有激情的話語「你想當哪個小動物?快快戴上頭飾自豪地來介紹介紹吧!」將學生帶入意境之中,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
二、確定恰當的探究任務 如果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作指導,在開展探究和做評價時,就會感到無所適從。有了探究目標,學生在學習時才不會迷失方向,零碎、發散的思維才能得以集中。設計和制定每一課的探究目標和任務,師生必須要對探究的主題進行界定。一定的任務是探究性學習的起點和歸宿。課堂上提出的探究任務要適合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認知能力,有一定的挑戰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能夠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並足以引起學生的探究活動。本課的生字大部分是蟲字旁的,因此在學習小動物的名字時,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觀察這些字,從字型上你有什麼發現?」。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任務可以討論,探究才能順利展開。在探究中,教師一定要目中有人,重視對學生的研究,了解學生的需要,了解學情,不能僅僅根據自己的主觀願望和思維方式來確定探究內容,而應讓學生分享學習的決策權,引導他們按自身的需要選擇學習的目標。
三、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在課堂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潛力,摒棄煩瑣的分析講解和窮追猛打似的提問,注重加強學生自學探究,給時間、給機會、給指導,教師努力引導並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學會與他人合作,把問的權利放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將的機會讓給學生,大膽放手,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自讀、自悟、自我表現。如在鼓勵創新的環節中,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像說一說「誰在哪裡干什麼?」,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他們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在小組討論學習中大膽嘗試,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充分感受到了自主探究的愉悅,不但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鼓勵他們主動學習、勇於創新。
『捌』 語文教學案例和教學設計有什麼不同
教學案例是上課的過程,已經上過了
教學設計是沒有上,但是預計上課形式,並將上課可能出現的情況寫出
『玖』 中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有哪些基本原則
1.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學習知識與認識事物相統一原則
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原則 語文知識教學與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相結合的原則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統一的原則
課內外語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2.聯系實際簡述如何加強學生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
在班上舉行演講、朗誦、背誦、知識競答等活動有利於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 ,你抓其中兩三點講一下優點就行了,建議你提問的時候寫上你需要多少字的文章
3.現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請你簡要談談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善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
答: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的兩個方面,兩者缺一不可。 學生在教育過程中並不是消極被動地受教育的,而是主動參與和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生的學習要取得成功,需要教師的指導影響,但最終還要取決於學生自己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牽牛上樹」的做法是缺少科學依據的,況且如果「牛不喝水,是摁不下牛頭的」。 現代社會的信息化特點使原來的教材內容由質量上的優勢轉化為數量上的劣勢,教師傳授的局限性與知識的迅速擴展更新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學校的教育觀念要讓位於終身教育的觀念,對於學生主動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成了壓倒一切的主要教學需求,於是,「教學的重心由教材移向學生」(柯南爾:《二十世紀的教育》)。因此,解決教師與學生兩因素存在的矛盾關系,才是現代教育的一個不老話題。
學生主動性作用的發揮,主要取決於學生是否學會怎樣學習,即是否「會學」,而「會學」功能又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知識方面的「學會」功能,非智力方面的「願學」功能,智力方面的「善學」功能和技能方面的「能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