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6課教學反思
推薦去中 小學 教育網學習,裡面是人大附中的老師講課,內容很好,可以試聽一下。
『貳』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
不知你是歷史老師還是學生?
反思不反思到在其次,只要高考不改革考試還有歷史回內容,你所謂的反思也就答只是反思,對現實教學無多大意義。
其實歷史這東西很大方面看你感不感興趣。不感興趣的話,高中歷史內容枯燥,各分各段,無法形成一系列連貫的內容,說白了就是為考試而編的教材。如此,不感興趣的話,你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抱書去看,不打瞌睡就謝天謝地了。
這樣一來就是怎麼提高學生對歷史的積極性了,比如其中中國古代史雖浩繁冗長,但細究起來很有意思,裡面天文地理、奇門遁甲、陰陽五行、占卜問命......幾乎包羅萬象,能讓你覽遍世間萬象品盡人間雜味。當然這得你去花費時間去慢慢解讀品味。一般人不感興趣的話也不會去干,所以就像《百家講壇》上跟說書講故事似的只要你對其中一點點兒去靜心研究,我想那你也可以你侃侃。
不好意思扯遠了,瞎侃了一通。
本人雖對歷史略知一二,但具體到教學中的建議我沒法兒給你,因為如果你是教師你要把你知道的灌輸給你的學生們,你要有教學成績。這看個人了,見諒。相信你能發現好辦法的!
『叄』 歷史「教學反思」要寫什麼(轉)
要善於寫歷史「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在課後寫的有關教學的心得和體會。「教學反思」是歷史課堂教學的終結環節,但是這個環節常常被教師忽視,究其原因,是不知道寫什麼,不了解其重要性所致。故筆者就從這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一、教學反思寫什麼 寫教學反思篇幅不宜太長,一定要抓住重點,有感而發,切忌面面俱到。一般說來,寫「教學反思」應遵循指導性、實用性、具體性、借鑒性等原則,根據歷史課堂教學的實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側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1.記成功的做法 歷史課堂教學中,凡是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做法就是成功的做法,把這些做法記錄下來,加以歸納總結,對於以後的教學是大有益處的。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抗日戰爭」時,讓學生「神入」(體驗)歷史,假如你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你怎麼看待中國戰場的地位和作用呢?假如你是英國首相邱吉爾呢?假如你是蘇聯的斯大林呢?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興趣馬上上來了,學生你一言,他一言,議論開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怎能不高呢?2.記失誤之處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對於教學中的失誤,教師要正視,並及時如實地記錄、分析、改正,從反面督促自己不斷地加強理論學習、改進教法。如我在講「太平天國運動」時,有學生問「《天朝田畝制度》為什麼實行不下去呢?」我強調了「平均主義」弊端,而實事應該強調「絕對平均主義」弊端。事後,我向學生做了說明,講清了這個問題。教學中的失誤之處,有的是自己覺察到的,有的是學生提及後覺察到的。3.記反饋到的信息 筆者,最初教學時,自認為自己知識淵博,講起來沒夠,結果學生不買帳。學生說:「老師,你講多了,俺沒有時間自學,獨立思考了。」可見,教師應密切注意學生反饋上來的信息,及時收集、及時記錄,及時反思。是啊,有時教師講多了,重點不突出了,難點沒有時間攻克了,教學方式單一、單調,容易枯燥。學生不樂意,這是何苦呢?經過反思,我調整了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了「反饋——糾正——調整——反饋……」的循環鏈式,從而真正地實行了教為學服務的目的,也真正地提高了自己。4.記教材改革建議 雖然,我們現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材的重要性還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對教材進行再度創作的同時,應根據教學實際,針對其不足,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革建議,以完善教材。如人教版在寫完「分封制、宗法制」之後,沒有寫「禮樂制度」,而嶽麓版卻寫了,通過提意見,後來,人教版也增加了這一內容。5.寫怎麼辦 知道寫什麼了,就要針對具體問題,找出對策,並寫出這樣做的科學理論依據。如成功的做法,成功在哪裡?為什麼成功?其科學依據是什麼?如何保持成功?失誤之處,就要寫為什麼失誤?怎樣不失誤?是教學方法問題,就要通過實踐,加以克服。是教材問題,也要及時記錄,以免時間長了忘記了。二、教學反思的重要性1.對課堂教學進行自我評價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課堂教學結束後,教師必須善於對課堂教學諸環節進行自我評價,找出優劣差距,分析得失原因,以期提高課堂教學水平。2.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法和學法 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多邊活動。因此,教法和學法就成為課堂教學的關鍵。教是學的導向,學是教的目標,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相長」。所以,每堂課結束後,教師應該在這方面認認真真地總結,努力做到教法、學法最優化。這樣,日積月累,「教學反思」在教法和學法方面就會為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寶貴的經驗。3.更好地指導備好課和上好課 教學經驗的獲得,是一節課一節課積累出來的,「教學反思」能夠很好地把這些感性的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它對教師今後的備課、上課等諸多方面都有借鑒、指導作用。因此,教師應重視教學反思的寫作,切勿因「善小而不為」。
『肆』 歷史教學反思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不少歷史教師都對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版創新,也有權一些人形成了一種意識:即認為一堂好課就是要把學生調動起來,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而把學生調動起來的標志就是到處是學生的聲音,課堂氛圍好,氣氛活躍。於是課堂教學中有意無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課堂里的熱鬧,使本來井然有序的課堂變成了一盤散沙,最終的結果是把老師從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完完全全變成了課堂紀律的維護者、監管者。在這樣的意識指導下必然會沖淡教學的主題,把有組織、有內涵、有目的、探求知識的課堂變成了類似於放牛羊的牧場,盲無目的、放任自流,甚至為了迎合學生出現了低級趣味。自己上課時感覺把學生調動得很積極,氛圍好,而最終的學習效果卻是一塌糊塗,甚至於導致學生只記得搞笑的地方,對應該掌握的知識一無所知,能夠培養的能力一無所有。這樣的活動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說活動中講氛圍不能走極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動的本質,即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動而有效。
『伍』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 進行反思
高中歷史新課程突破了以往歷史課程內容的編寫體系,課程結構依據「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原則,對老教材的歷史知識體系進行了重新整合,以專題的形式構建了高中歷史教學的新體系。這既避免了與初中歷史課程的簡單重復,也有利於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新課程體系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必須更新和改變陳舊、落後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高中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新教育理念。一個教案用了好幾年,同一個歷史知識去年這樣教,今年還是這樣教,教學能力停滯不前,這種缺乏反思的、靜態的歷史教學,是不利於歷史教師持續的、良性發展的。即使工作多年的老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必須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因為過去的許多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正在受到新課程的挑戰。
明確歷史教學反思的內容,是進行教學反思的前提。新課程標准要求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狀。然而在教學中師生普遍感到困惑的一個問題就是新課程必修課的教學內容過深過繁,教材內容過多,在教學實際中任務往往難以完成。新教材用模塊專題的方式來編寫教材,本意是使教學內容精練,突出重點主題,便於從一個特定的視角對歷史事件、現象、人物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採用中外合編的體例本意是通過對比、聯系,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世界歷史中的中國、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聯系和相互影響。但導致跳躍性大,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被弱化。新課程非常強調初中階段的歷史基礎知識,學生在初中的歷史結構是以中外通史的形式出現的。而初中是開卷考試的形式,學生沒有記歷史基礎知識的習慣,由於沒有初中的基礎作鋪墊,又進一步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因而,初中的基礎知識與高中專題教學之間實在很難銜接。根據新課程的特點,反思目前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諸多薄弱之處。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 高中歷史教師應當認真學習研究《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學習新版中學歷史教育教學專著、讀經典的歷史專著和重要的歷史期刊,關注史學研究動態。切實轉變課程觀念、教學觀念、史學觀念,積極投身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歷史魅力課堂。教師只有通過新的課程標準的學習,才能理解新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新課程的內容標准、教學建議和評估建議等,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教材。因此,我們一定要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地位,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指導教學,全面構建高中歷史教學。高中歷史新課程分為三個必修部分和六個選修部分模塊。新課程教材的幾個模塊涉及領域廣,知識深邃,教師只有不斷地進行專業知識的更新、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夠適應新課程教學,教師應該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二.高中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融入新史觀,把握新課標,優化教材結構。我們以往使用的舊教材體現的是片面的、教條的舊唯物史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類社會五種社會形態是舊唯物史觀主要觀點。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關注課程觀念和教學理念的轉變,但忽視新的史學觀念的吸納,史學理念陳舊。因此無論舊教材還是歷史教師都存在新史觀的缺失。新史觀的缺失既不利於高中歷史教學的與時俱進,也不利於學生高考歷史考試的發揮。在高校和中學最緊密的結合點——高考命題這個環節上,高校教師必定會把他們平時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出來。縱觀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歷史試題都融入了新史觀,如全球史觀、文明史觀、唯物史觀中的現代化史觀等。新時代要求和高考推動,迫使我們在歷史教學中要融入新史觀。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新課標的方向,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做好學科知識內容的整合。教師在備課時要鑽研教材,研究教材結構及在本專題中甚至在本書中的地位,然後再選擇如何處理教材,對於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我們可以作一下適當的調整以優化教材結構。
三.高中歷史教師要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要正確處理教材內容和教學形式之間的關系。新課程標准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多種教學形式,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編演歷史劇、開展歷史知識競賽、成語接力賽、虛擬拍賣會等都是老師們常用的教學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盡量多採用多媒體教學以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 《新課程標准》中提出:「要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路組織教學,開發和製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在開發歷史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以其信息量大、簡潔靈活、動態感強、傳遞迅速、形象直觀、聲畫皆備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所採用。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有利於歷史教學中創設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當然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目前為止它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替代不了通過師生交流與溝通而進行的知識傳遞與情感交流。因此,歷史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與常規的、甚至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
四.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質疑精神。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一直是為「應試」服務的,始終以高考為目標。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之下,歷史這門學科長期成為單純的復述性的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很多歷史教師仍是傳統的以講解法與講述法結合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很多歷史教師依然是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的教學結構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社會科學理念、人文精神和質疑精神,這一點與我們現在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課堂教學在形式上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該發生根本性的變革,由過去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由過去的從教師的權威性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對話,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由過去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歷史素材,讓學生在感知豐富具體的史實過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歷史教師要有質疑的精神和尊重歷史的態度,在歷史教學中要由「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 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質疑意識,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
真正弄明白了反思的含義,才能進行認真、深刻的反思,只有有價值的反思,才能促進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才能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推進課改向縱深發展。反思可以促進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反思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反思可以.增強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作為積極投身於高中歷史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師,就要善於自覺運用「教學反思」,盡管長期不懈的堅持的確很苦很累,但天長日久這些苦和累就會化作生命的芬芳,永遠滋潤和飄香。有經驗的歷史老師往往不會忽略一些看似意外的教學片斷,也不會隨著一節課的結束而結束自己的思考,更多的是通過多節次的課堂教學,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永遠把更好預設在下一節。歷史教學的最高境界應是將歷史教學上升到藝術層次演繹出來,教學設計過程是歷史教學藝術生成的重要過程,教學反思才能使歷史教師的專業水平在成長的道路上產生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