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木蘭詩教學設計一等獎

木蘭詩教學設計一等獎

發布時間:2021-01-25 01:41:08

A. 《木蘭詩》的教案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
開頭兩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准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用了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旦辭爺娘去……」以重復的句式,寫木蘭踏上征途,馬不停蹄,日行夜宿,離家越遠思親越切。這里寫木蘭從家中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託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四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斗生活。 「將軍百……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於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或許對你會有幫助~~~

B. 木蘭詩教案

《木蘭詩》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1、千百年來,花木蘭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播放動畫片《花木蘭》片段,學生欣賞。

這個故事最早卻來源於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2、介紹作品。《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繼《詩經》《楚詞》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蘭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配樂朗讀),學生在聽中提出應注意的字音。

2.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

3、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場、征戰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 英雄氣概 女兒性情

三.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板書: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傑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願。

2.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 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3、其實在地方戲曲中也有歌頌巾幗英雄的作品,學生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孝,在戰場上拼殺是愛國。那麼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又是怎麼樣來體現自己對家人的愛,對國家的愛呢?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

2、欣賞動畫片《花木蘭》,比較中西方人物形象異同。

附板書: 木 蘭詩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 愛國、渴望和平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品味語言,並當堂背誦。

2、進行片斷寫作訓練,提高想像和聯想能力,進一步理解木蘭形象。

3、培養學生懷疑精神與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發現文中的創新之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從上節課木蘭形象導入本課內容。

2、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惟、願、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

二、品味語言

1、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並說明理由。

例舉: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並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確:a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b戰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互文。)

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介紹對偶、誇張、互文)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斗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斗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

(運用誇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

④.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2、運用多種描寫手法,擴寫第四段,並當堂交流。

三、體驗反思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呢?

四、探究發現

1、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除了老師講的理解,你在與《木蘭詩》進行心靈的碰撞時,你有什麼創造性發現嗎?(困惑處或者不同見解處)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復唧唧」聲與「不聞機杼聲」的矛盾。

(「唧唧」聲有三種說法: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②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現在在西南地區還有這樣稱呼父親的。「爺」也作「耶」)

③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徵,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後矛盾了嗎?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可是在這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這只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里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是北魏漢化的結果)

④木蘭不當官是不慕功名富貴嗎?

(木蘭的還鄉,決非什麼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麼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

A、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B、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女性的命運!

(可以與「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法國的女英雄貞德的故事等進行比較)

(無論是花木蘭、梁紅玉、穆桂英,還是「奧爾良姑娘」貞德,她們「幸運」地躍出歷史地平線的機遇,無論是在歷史的記錄里,還是在傳奇的虛構中,其背景都是烽煙四起、強敵犯境的父權衰微之秋。換言之,除卻作為妲己 一類的亡國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於歷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權、男權衰亡、崩塌之即。)

⑤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黃」是北魏婦女的面飾。有兩說:一說「元魏時禁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妝。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谷山筆塵》)另一說,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五、布置作業

1、描寫家人團聚場面,字數300字。

C. 誰幫忙給找一下七年級下冊的木蘭詩的好教案啊,急求!

《木蘭詩》教案
悅庄二中 賈玉蘭
教學設想

前面已經說過,初一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誦,而且要當堂背下來,不能留到課後。.這首詩盡管長達330字,也要當堂背下來。當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確無誤,是教學成功的主要標志。設想要點如下:

一、要啟發學生背誦的自覺要求,這主要依靠教師有表情的示範背誦;如果學生中有人在課前就背了下來,也要請他們作背誦表演,總之,要把課堂上背誦的氣氛搞得濃濃的。

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點,加快記誦的速度。這首詩共14節,除「萬里」「爺娘」「開我」三節各有六句而外,其餘都是四句一節,一節一節地背,再合節為段,就比較容易成誦。詩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間有頂真(又稱聯珠,如「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來也有助記誦。

三、要講得精當、簡練。須知,名篇中詞語句的解釋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必須嚴格區分學術研究和教學要求,認定一種解釋即可,用不著辨析、徵引;分析內容但求具體、貼切,不貼政治標簽,不用空洞的贊語;修辭常識(如「互文」)也要講一點,不講可能產生誤會(如「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四、在水平較高的教學班,可以搞一點鑒賞。

教學內容和步驟

A(適用於一般水平)

一、解題。

[說明]詩中有多處涉及歷史背景,不交代學生不明白;零零碎碎地講,既費時又可能打斷學生的思路,效果不見得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借「解題」之名,把這些問題集中起來講。

教師講述要點:

①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作,經過文人潤色後用文字記錄下來。民歌是可以歌唱的,這首詩最後四句是歌唱者對詩中主人公木蘭的頌贊之辭。

②這首詩一般都認為產生在北朝北魏的統治期間(386—557)。北魏(又稱「後魏」)曾跟當時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戰,詩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戰的地點,在魏太武帝期間戰爭尤為慘酷,至449年才徹底擊敗柔然。

③北魏是鮮卑族人的政權,鮮卑族當時已逐步漢化,所以詩中將皇帝既稱「天子」,又稱「可汗」。

④北魏的末期分裂為東魏、西魏,西魏實行府兵制,應征從軍的人須自備鞍馬、弓箭等物,詩中「東市買駿馬」一節即來源於此。

⑤木蘭可能實無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蘭之說均系猜測或捕風捉影,我們用不著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蘭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據此創造出來的。

⑥讀這首詩要注意兩點:一是詩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聯中的兩句互相補充,須合解,正式名稱叫「互文足義」,例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說的是,有些將軍和壯士戰死沙場,另一些將軍和戰士勝利歸來。此類「互文」甚多,須用心發現。二是詩中的數字如十、十二、百、千等,無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確數。這兩種情況,不只是在本詩中有,在其他古代詩篇中也有。

二、正音解詞。

以下的詞語(加點字要求正音)可抄出來,讓學生在預習中看注釋或查字典,到課上再作檢查。下面只注注釋中無注音及釋義者。

三、教師及個別學生誦讀全詩。

這一步關繫到學生能否進入詩中的境界,如只視為教學程式,則毫無意義,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前作精心准備,反復練習,使自己的誦讀具有充分的感染力。下面講幾個要點,供教師參考。

1.前兩段是情節的開端,可以讀得平緩些。木蘭答父問表現了憂國憂家之情,要讀深沉些,至「願為」兩句轉為堅定。

2.第3段第1節寫出發前的准備,節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蘭揚鞭策馬的英雄形象;第2、3節要用抒情的語氣讀,節奏變慢,應注意的是,既要抒發主人公的思親之情,也要表現她的戰斗豪情。

3.第4段的基調是悲壯,讀時頭腦里要有「平沙列萬幕」的視象,每兩句作一氣讀,速度更慢——須知,十年艱苦作戰的種種經歷俱在其中。

4.第5段前一節,當由庄嚴轉為熱烈,節奏可稍稍加快;後一節是正意所在,要放慢節奏,讀得親切、和悅、朴實,使前後形成對比的色調,力求突出木蘭的英雄本色——毫無居功之意。

5.第6段的基調是熱烈、歡快,但節奏有變化:第1節節奏最快,要極力渲染喜慶的氣氛;第2節節奏放慢,要表現木蘭恢復女兒妝時輕松、喜悅的心情,末句應輕讀,為高潮蓄勢;第3節再加快節奏,著力表現夥伴的驚奇感。

6.第7段是歌者的贊辭,最後一句慢讀,使有餘韻。

四、誦讀練習。

這是本課的主要環節,教學步驟是:(1)齊讀課文兩遍,第二遍分段朗讀並歸納各段大意;(2)提示記誦的方法,然後分段練習背誦;(3)檢查背誦。在此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誦讀中出現的問題,可以作簡要的解釋或提示,促使學生加深領悟。

段意如下:

1.木蘭決定代父從軍。(第1、2段合並)

2.自備鞍馬,從家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

3.概述十年戰斗生活和勝利後歸來。

4.入朝受賞,辭官回家。

5.到家後的歡樂情形。

6.歌者贊辭。

記誦要領如下:

1.歌者贊辭一節易成誦,可以略而不計,要首先背熟故事本身。詩中敘故事共用13節,課文分為六段,無妨將1、2段及第4、5段分別予以合並,使每段各有3叫節。如此,一段一段地練習記誦,就會容易得多。

2.要一邊誦讀一邊思考,用心領會作者的意圖。例如:

「可汗大點兵」一節,反映了當時官情緊急,徵兵刻不容緩。父女對話至「從此替爺征」便嘎然而止,下面的情節讓讀者自己去設想。

購鞍馬一節,東南西北跑遍,每處只購一物,不是找麻煩,而是要藉此烘托木蘭的英雄形象。「旦辭」兩節不是單純地寫木蘭的思親之情,要著重理解「但聞」所說的內容,想一想黃河聲悲壯、燕山胡騎鳴在英雄心中引起的感情。

戰場生活一節寫法特殊。我國古代詩歌中寫戰爭慘酷場面者不少,\而此篇獨寫戰場夜景,重在烘托女英雄堅韌不拔的意志。「明堂」一節只寫天子,而眾臣環列之景已在其中;「可汗問欲」一節有省略,其實是問「願為尚書郎否』:,這樣才能跟下句接通。

迎木蘭一節,爺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實不然,姊、弟豈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爺娘除迎接而外,恐怕也有不少的事要做,但寫詩只能如此,總之,要想得細致一些,才能體會到全家的喜慶情狀。木蘭開門坐床一節,表現了她對故居的熱愛;恢復女兒妝一節,更顯出這位平民英雄的本色。夥伴的贊語要跟上文「朔氣」兩句聯系起來看,才能體會此中的韻味,說明木蘭在極其艱苦的戰斗環境里表現得勇敢、堅強,跟其他戰士相比,毫無遜色。

[說明]以上內容也可以設問讓學生回答。

3.每段試讀兩三遍後就應試背,並用鉛筆將背不出或背錯了的字句畫出來,提醒自己注意;得到大體成誦,同桌的同學可以相互檢查。

五、總結全課。

1.討論木蘭的英雄形象,

擬用問題導入:這首詩流傳一千多年,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裡?(學生自由發言)

總結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代父從軍,是出於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是出於保衛家鄉、保衛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願和理想。

2.引導學生認識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1)這首詩的開頭和結尾有怎樣的特點?(開頭是一幅生動的畫面,用的是民歌中起興的手法;結尾贊美木蘭,用的是比喻。)按:故事本身的寫法,在民歌中稱「賦」,三者合起來,正是所謂「賦、比、興」——這一點暫時不必講給學生聽。

(2)民歌中敘事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①復沓,如「問女」兩句、「女亦」兩句以及「旦辭」兩節;②排比,如「東市」一節「爺娘」一節;③頂真(聯珠),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關於對偶,唐以前乃至先秦以前的詩文中已經有之,但不像後來那樣有嚴格要求,詩中的對偶有「朔氣」兩句、「將軍」兩句(工整,系後來文人所加)、「阿爺」兩句、「坐我」兩句、「脫我」兩句、「當窗」兩句、「雄兔」兩句(以上均不夠工整)。

講以上修辭手段的目的是促進記誦,不宜作發揮。

3.關於「互文」的解釋。

(1)「東市買駿馬」四句,意思是緊張地備辦鞍馬,突出木蘭的英雄形象,不是一個市場買一件可需之物。這是民歌敘事的特色,如果只說一處,則淡乎寡味,讀幾遍就能體味出來。

(2)「開我東閣門」兩句,表現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坐坐,不是開了東閣門而不進去,卻轉身跑到西閣的床上坐著。

(3)「當窗」兩句,意思是當著窗子,對著鏡子,先理雲鬢,後貼花黃。

(4)「將軍」兩句,前面已說過,無須重復。

六、留作業:背誦這首詩。

~~~~~~~~~~~~~~~~~~~~~~~~~~~~~~~~~~~~~~~~~~~~~~~~~~~~~~~~~~~~~~~~~~~~~

木蘭詩( 廣東省中山市三角中學 趙懷兵)

孔子教學目標

孔子1.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孔子2.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敘事方法,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於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孔子教學重點:
孔子(1)復述故事
孔子(2)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孔子教學難點:
孔子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孔子預習指導
孔子1.查字典,讀准下列加點字的音。
孔子機杼 可汗 鞍韉 轡頭 燕山 胡騎 戎機 朔氣 金柝 紅妝 著我舊時裳 傍地走 阿姊
孔子2. 熟讀課文。

孔子教學過程
孔子一、三分鍾演講
孔子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孔子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古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千百年來,這位花木蘭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成為中國婦女學習的榜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北朝民歌《木蘭詩》。《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木蘭詩》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孔子三、朗讀指導
孔子1.請一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音
孔子2.老師范讀,做到標准正確
孔子3.優生范讀
孔子4.自讀體會
孔子5.抽查朗讀
孔子四、疏通大意。
孔子1.學生自己疏通字詞含義,有不明白的問老師,准備復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
孔子2.抽查三個學生復述
孔子3.老師評價糾正
孔子註:復述故事指導:復述故事情節不必像翻譯那樣,要求字字落實,復述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必要時還可以增加一些細節描寫。人稱上可用第三人稱。
孔子五、幾個問題(討論解決)
孔子1.提問;文章開頭寫木蘭的停機嘆息已木蘭為什麼要停機嘆息,她想到什麼?表現了木蘭的什麼性格?
孔子(木蘭看到皇上徵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親的名字。木蘭既考慮到父老弟幼,無人從軍的困難,又考慮到天子徵兵是為保家衛國的大計,於是毅然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表現她深明大義、勇敢、堅強的性格。)
孔子2.提問: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麼特點?為什麼這樣安排?
孔子(詳寫從軍緣由、出征想家、辭官還鄉、會見親人;略寫十年戰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備。因為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徵安排詳略,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
孔子3.提問: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 (運用誇張,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
孔子11.提問: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孔子(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 )
孔子六、小結
孔子《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雲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後,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秀品質。 這首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對木蘭從軍緣由、戀別、辭官和還家寫得比較詳細,淋漓盡致地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對出征前的准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前者只有四句,後者也僅有六句,詳略得當,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孔子七、作業
孔子A.1.課後練習一至四題。2.預習《賣油翁》翻譯在作業本上
孔子B.默寫

~~~~~~~~~~~~~~~~~~~~~~~~~~~~~~~~~~~~~~~~~~~~~~~~~~~~~~~~~~~~~~~~
http://cache..com/c?word=%C4%BE%C0%BC%3B%CA%AB%3B%BD%CC%B0%B8&url=http%3A//rsbstcz%2Ewhe21%2Ecom/jiaoxueziyuan/Print%2Easp%3FArticleID%3D390&b=0&a=70&user=

D. 《木蘭詩》教學設計

《木蘭詩》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1、千百年來,花木蘭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播放動畫片《花木蘭》片段,學生欣賞。

這個故事最早卻來源於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2、介紹作品。《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繼《詩經》《楚詞》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蘭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配樂朗讀),學生在聽中提出應注意的字音。

2.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

3、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場、征戰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 英雄氣概 女兒性情

三.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板書: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傑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願。

2.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 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3、其實在地方戲曲中也有歌頌巾幗英雄的作品,學生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孝,在戰場上拼殺是愛國。那麼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又是怎麼樣來體現自己對家人的愛,對國家的愛呢?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

2、欣賞動畫片《花木蘭》,比較中西方人物形象異同。

附板書: 木 蘭詩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 愛國、渴望和平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品味語言,並當堂背誦。

2、進行片斷寫作訓練,提高想像和聯想能力,進一步理解木蘭形象。

3、培養學生懷疑精神與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發現文中的創新之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從上節課木蘭形象導入本課內容。

2、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惟、願、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

二、品味語言

1、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並說明理由。

例舉: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並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確:a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b戰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互文。)

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介紹對偶、誇張、互文)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斗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斗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

(運用誇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

④.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2、運用多種描寫手法,擴寫第四段,並當堂交流。

三、體驗反思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呢?

四、探究發現

1、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除了老師講的理解,你在與《木蘭詩》進行心靈的碰撞時,你有什麼創造性發現嗎?(困惑處或者不同見解處)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復唧唧」聲與「不聞機杼聲」的矛盾。

(「唧唧」聲有三種說法: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②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現在在西南地區還有這樣稱呼父親的。「爺」也作「耶」)

③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徵,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後矛盾了嗎?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可是在這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這只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里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是北魏漢化的結果)

④木蘭不當官是不慕功名富貴嗎?

(木蘭的還鄉,決非什麼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麼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

A、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B、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女性的命運!

(可以與「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法國的女英雄貞德的故事等進行比較)

(無論是花木蘭、梁紅玉、穆桂英,還是「奧爾良姑娘」貞德,她們「幸運」地躍出歷史地平線的機遇,無論是在歷史的記錄里,還是在傳奇的虛構中,其背景都是烽煙四起、強敵犯境的父權衰微之秋。換言之,除卻作為妲己 一類的亡國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於歷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權、男權衰亡、崩塌之即。)

⑤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黃」是北魏婦女的面飾。有兩說:一說「元魏時禁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妝。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谷山筆塵》)另一說,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五、布置作業

1、描寫家人團聚場面,字數300字。

2、預習《最後一課》

E. 木蘭詩的公開課教案

木蘭詩講好的關鍵是把握好重點,要做到重點突出,講課要落落大方,做好師生互動,望你成功!

F. 木蘭詩 教案

木蘭詩
學習目標
1.體會民歌剛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對偶、互文等修辭手法。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這首民歌。
一、資料鏈接
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符詩集》。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其中既有文人詩歌,有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於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
《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樂府雙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東南飛》),屬於敘事詩,敘述了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的傳奇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二、初讀文章
1.自讀課文,掌握加橫線字的字形和讀音。
機杼( ) 可汗( ) 鞍韉( ) 轡頭( )燕山()鳴濺濺 ( ) 鳴啾啾( )胡騎( )戎機() 金柝( )著( ) 傍地走()
2.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
(1)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2)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三、疏通文意
1.參照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問女何所憶( ) 願為市鞍馬( ) 北市買長鞭( ) 胡騎( )
萬里赴戎機( ) 關山度若飛( ) 朔氣傳金柝( ) 策勛十二轉( ) 賞賜百千強( ) 著我舊時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2)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4)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深入探究
1.文章開頭為什麼要寫木蘭停機嘆息?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旦辭爺娘去,……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一節中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兩句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著什麼作用?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4.「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表現出木蘭的什麼精神品質?

5.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6.學習完課文木蘭給你怎樣的印象?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

五、積累遷移
1.按要求默寫。
(1)《木蘭詩》中表現軍情緊急、將士奔赴戰場行軍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寫木蘭從軍後艱苦的戰地生活的句子---------------------------

(3)表現木蘭戰功顯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家人喜迎木蘭歸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比喻的修辭贊頌木蘭機謹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孝,在戰場上拼殺是愛國。那麼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又是怎麼樣來體現自己對家人的愛、對國家的愛呢?

附參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1.zhù kèhán jiān pèi yān jiān jiū róng jì tuò zhuó bàng
2.(1)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2)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三、1.思念;買;集市;戰馬;戰爭;過;北方;記功;有餘;穿;怎麼。
2 .(1)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
(2)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跨過一道道關,越過一座座山。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的聲音,清泠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鐵甲戰袍。
(3)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了,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4) 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
(5)據傳說,兔子靜卧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爬搔,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認。雄雌兩兔一起貼著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四、1.引起讀者懸念——木蘭為何憂愁。能使文章簡潔。
2.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念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漏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 形象,形象地寫出了木蘭賓士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3.是對上段描寫的賓士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
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斗,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
詩,誇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的矯健雄姿。
4.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的耕織生活、不募榮華富貴的純真性
格、高貴品質。

閱讀全文

與木蘭詩教學設計一等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