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詩黃鶴樓的意思 作者崔顥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盪盪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黃鶴樓 / 登黃鶴樓》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古詩黃鶴樓崔顥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這首詩前寫景,後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連連贊嘆,覺得自己還是暫時止筆為好。為此,李白還遺憾得嘆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雲費文偉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
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後生發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字再三出現,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像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後須切響」、字字皆有定聲的七律。
試看:首聯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煞尾;亦不顧什麼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⑵ 黃鶴樓崔顥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從前的仙人已經架著黃鶴飛去,如今這里只剩下一座黃鶴樓。
黃鶴這一去將不再回來,人們只能看見那白雲飄飄盪盪。
晴空下,漢陽城歷歷在目,那將心中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有名的鸚鵡洲。
暮色蒼茫,我的心在哪裡?江面上煙霧迷茫,真使人不勝憂愁。
賞析本詩的頭兩句寫黃鶴樓命名的由來。前一句寫仙人子安或費文韋乘鶴登仙的故事,後一句寫仙人已去,樓閣還在,並因此得名。這兩句有虛有實,前句是虛,後句是實,且以虛寫實。第三句肯定黃鶴不會再來,樓閣雖有其名,而無其實。第四句表面黃鶴仙人去後,歲月漫長,天上只有白雲獨自悠悠飄盪,想找黃鶴為伴,自不可得。這兩句似有世事茫然,惆悵失意之嘆,情緒比較低沉。
第五、六兩句寫漢陽那邊的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的青草十分茂盛。「晴川」使眼前的境地更加明朗秀美,高樓、大江、茂樹、芳草、白雲,全都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壯闊優美,給人以深邃的感覺。最後兩句抒發離鄉去國之感,因此太陽已快落山,江上煙霧籠罩。於是詩人便發出「鄉關何處是」的慨嘆。請調雖由明朗轉入了低沉,但卻描繪了另一種背景:樓閣、樹叢、青草,全在夕陽晚照之中;山腳、樓下,一江煙波。這些景象雖引起遊子的淡淡哀愁,但對於一般人來講,卻可以欣賞黃鶴樓的另一種風貌。
總起看來,詩人從黃鶴樓寫起,八句詩幾乎句句不離黃鶴樓。或寫樓的命名由來,或寫樓的背景,先後給黃鶴樓描繪了兩種風姿又於登臨覽勝之時,抒發弔古懷鄉的思想感情,可以說是「即景生情」之作。
⑶ 詩詞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⑷ 黃鶴樓崔顥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樓頭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麼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捨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艷陽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陽光,給人家的溫暖。依稀間,鸚鵡洲上的芳草叢中走來一身正氣、擊鼓罵曹的禰衡,他面對黃祖的屠刀,視死如歸,血灑碧草,正是無數浪跡天涯的遊子浸滿血淚的無私付出,才構築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故鄉。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極富人情味。詩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進更為高遠的境地。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後面是夜晚,鳥要歸巢,船要歸航,遊子要歸鄉。水霧江煙,一片迷濛,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准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拖音。
詩作的前兩句民歌風味濃郁,景到言到,語如聯珠;後兩句則對仗工整,音律諧美,文采飛揚。特別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無窮之感。詩人將思念親人的狹義鄉愁與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有機結合,使得本篇的韻味和風骨跨上了同類詩作的最高峰巔。詩人的風采與秉性亦隨詩篇的展開躍然紙上:他才華橫溢,如晴川東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節,似芳草萋萋,崢嶸不已。沒有自戀自迷之頹廢,也無自私自利之狹隘,鄉愁情懷的抒發也同樣波瀾壯闊、豪邁昂揚,不愧為是被後人推為唐朝七律詩中的第一佳作。
⑸ 黃鶴樓崔顥賞析
崔顥《黃鶴樓》賞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一)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樓頭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麼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捨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艷陽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陽光,給人家的溫暖。依稀間,鸚鵡洲上的芳草叢中走來一身正氣、擊鼓罵曹的禰衡,他面對黃祖的屠刀,視死如歸,血灑碧草,正是無數浪跡天涯的遊子浸滿血淚的無私付出,才構築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故鄉。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極富人情味。詩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進更為高遠的境地。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後面是夜晚,鳥要歸巢,船要歸航,遊子要歸鄉。水霧江煙,一片迷濛,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准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拖音。
詩作的前兩句民歌風味濃郁,景到言到,語如聯珠;後兩句則對仗工整,音律諧美,文采飛揚。特別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無窮之感。詩人將思念親人的狹義鄉愁與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有機結合,使得本篇的韻味和風骨跨上了同類詩作的最高峰巔。詩人的風采與秉性亦隨詩篇的展開躍然紙上:他才華橫溢,如晴川東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節,似芳草萋萋,崢嶸不已。沒有自戀自迷之頹廢,也無自私自利之狹隘,鄉愁情懷的抒發也同樣波瀾壯闊、豪邁昂揚,不愧為是被後人推為唐朝七律詩中的第一佳作。
(二)
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大橋武昌橋頭。
相傳始建於三國東吳黃武二年(223)。武昌古時叫鄂州。據《元和郡縣志》記載:「鄂州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名樓,為黃鶴樓。」也有傳說記載,三國時·1297·《唐詩鑒賞大典》
一個名叫費文禕的人登仙,曾乘黃鶴在此樓休息,因此得名黃鶴樓。這使千年古樓蒙上了神奇色彩,更加聞名天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詩人漫遊到了這里,乘興登臨,首先誦出了這樣的詩句是很自然的。這個起句語言明白曉暢,表面上看沒有什麼辭采,但感情放縱恣肆,藉助於樓名的傳說,卻能一下子將人們帶進一個神話境界,引發出無限遐思。從這點說,這首詩的起句筆勢突兀陡峭,引人入勝,寓奇崛於平易之中。面對歷史陳跡,不免浮想聯翩,「已乘」和「空餘」,「昔人」與「此地」,兩相映襯,凝成了古今變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深刻地表達了詩人登樓之初的浩然情懷。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頷聯由神話傳說回到了現實感受。詩人登上了古樓,縱目遠眺,只見碧空浩渺,白雲悠悠。這樣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詩人產生人世彷徨的無限惆悵。詩人在這里突破了格律的限制,沒有苛求對仗工整,詞性和聲律似對非對,前對後不對,但讀起來音節瀏亮,一氣貫注,顯得自然流動,並不著力。
頸聯兩句對仗則非常精美工穩了。「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繪出了一幅絢麗的大江景色。當詩人的視線從遠處的天際回落到地面景物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與黃鶴樓隔江相望的漢陽。
那裡,綠樹掩映,漢水交匯,在明麗的陽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只見一丘沙洲隆起江心,這就是鸚鵡洲了。東漢末年的文人彌衡,曾在洲上作過《鸚鵡賦》,彌衡被江夏太守黃祖殺於洲上,後人便改洲名為鸚鵡洲,作為紀念。彌衡素有文氣,但懷才不遇,終遭不幸,如今只剩下一片芳草萋萋。詩人見景生情,不由地聯想到自己的漂零身世。雖然他以如椽的大筆為眼前的景物勾勒出一幅色彩鮮麗,形象優美的圖畫:
紅艷的陽光,白亮的浪花,濃綠的樹木,但是景色雖好,終究還是異鄉的土地啊!
於是,那惆悵的情懷就自然地轉化為無盡的鄉愁了。「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末聯描繪的江面已是一片暮靄,彷彿籠罩著煙霧一般。「煙」字能表現出一種朦朧、彌漫、飄忽的景象。為許多詩人喜用。崔顥在這里用了一個「煙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靄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現出來了,在極有深度的視覺形象中蘊含著醇厚的韻味。它與「日暮」
一同構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詩人的懷鄉之情:
黃昏時分,忙碌在外的人們都在回家了,而自己呢,宦途失意,還面對浩浩大江,獨立在蒼茫暮色之中,更添異地飄泊之感。一個「愁」字作結,點出了全篇的主旨。
思鄉是古人抒情的主要內容之一,在遊子的登臨詩作中更為習見。這樣的詩歌,抒發的雖不是憂國憂民的感情,卻可以從詩人那飄泊動盪的生活感受中,反映出封建社會一些知識分子的困苦情狀。《黃鶴樓》這首詩景色絢爛,境界開闊,在感情基調上並不頹唐,不失為這類主題中的「千古擅名之作」。
這首詩通過詩人在仕途失意之際來游黃鶴樓的所憶所見,抒發了弔古傷今之感和遊子的鄉愁。詩的前四句主要寫詩人登黃鶴樓的憑吊之感。而這種覽勝弔古的情思又自然地與有關黃鶴樓命名之由來的美麗傳說緊密相聯。駕鶴成仙美麗而虛幻,但詩人卻浪漫地認無為有,肯定他們「已乘黃鶴去」,現在黃鵠磯上只剩下空樓一座,徒有其名而已!於是,詩人弔古傷今之意,借鶴去樓空點出,從而使畫面呈現出一種空寂寥落感。而「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二句,又深寓了古人不可見之憾,展現了詩人對世事變幻無常的感慨。這種人事變遷、今非昔比的感慨,在古人心目中是典型的,也是共通的,它是很容易觸動政治失意者的共鳴。詩的後四句,寫登樓所見景色和因憑吊而生的鄉情。詩人登樓遠眺,漢陽府東晴川閣附近平坦的陸地上草木繁茂,歷歷在目;而江中的鸚鵡洲上則「芳草萋萋」,生意盎然。看到亭亭綠樹,萋萋芳草,此時,詩人心中驀地想起了《楚辭·招隱士》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名句,觸發了思鄉之情,於是,詩人的目光便落在「日暮」時分的「煙波江上」,想透過眼前迷茫的景色去尋覓自己的「鄉關」,然而,故鄉遙迢千里,詩人在黃鶴樓上怎麼能夠看得到呢?從而由「煙波江上使人愁」一句透露出濃重的鄉愁。這種情思渺渺、悠悠不盡的心靈感受,對客游異鄉的人來說,是不難理解的。
在律詩中,這是一首破格之作。詩的前四句一氣貫注,跌岩轉折,連用三個「黃鶴」、兩個「空」字,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三平調煞尾,完全擺脫格式和平仄的拘束,自然流泄,意到筆隨,情躍紙上。對於這一七律中的離格奇絕之筆,沈德潛曾稱贊它是「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作為律詩,前四句既然破格,後四句就要力求整飭歸正。否則,就把七律寫成七古了。由於該詩後四句回到格律時文筆也很自然,因此它在整體上仍然給人以大氣磅礴、一氣呵成的感覺。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此詩實在是一種創新和突破,所以,人們不僅不以「離格」責之,反而彌覺新穎。
(三)
中國有很多名山大川,都有極其美麗的明間傳說,但不一定有黃鶴樓那樣有名,黃鶴樓可以說和中國的長城、北京的故宮、西安的兵馬俑一樣蜚聲海內外。這是為什麼呢?除賣酒遇仙這個美麗的傳說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歷代詩人對它的贊美和歌頌。黃鶴樓建成後,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前來吟詩作賦,正是他們的詩,使黃鶴樓名傳四方。在眾多的著名詩人中,最有名的要數唐代詩人崔顥和李白的詩篇。
相傳有一年,詩人崔顥慕名來到黃鶴樓,他游覽後即興賦了一首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已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意境美妙,是描寫黃鶴樓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詩。可是由於唐代著名詩人很多,崔顥名氣不大,因此,詩雖好,但無人賞識。又一年,詩仙李白來到黃鶴樓,當地老百姓見詩仙來此,十分高興,紛紛要求李白為黃鶴樓寫一首詩,為黃鶴樓傳名。李白游覽後認為:黃鶴樓故事奇特,風景優美,於是詩興大發,答應寫詩。當人們准備好筆墨紙硯,李白飽蘸濃墨,凝神屏氣,提筆欲寫,可就在這時,他一抬頭,看到了牆上崔顥的詩,他當場愣住,搖搖頭,擱筆不寫。圍觀的人們不知何故,紛紛詢問為什麼?只見李白嘆了口氣,吟出一首打油詩:
一拳打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吟完,擱筆而去。由於李白得推崇,崔顥的詩名聲大振,黃鶴樓也隨著崔顥的詩名傳四方。李白面對如此美景,沒有寫出好詩,十分惆悵,他決心尋找靈感,再比高低。於是,他租了一條小船,順江東去,這一日,來到古城金陵,他慕名游覽了金陵最有名的名勝——鳳凰台。他按崔顥寫黃鶴樓的詩的體裁寫了一首吟誦金陵鳳凰台的詩和崔顥二比高低,詩是這樣寫的: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境,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此詩懷古抒情,同崔詩一樣,意境美妙,李白十分高興,認為可以和崔詩一比高低。但是詩評家認為,這首詩雖好,但模仿崔詩的痕跡太重,甚至最後一句的三個字都一樣,都用了「使人愁」三字。因而沒有超過崔詩。李白聽後,心悅城服。於是他將這件事埋在心底,決心再找機會,三比高低。機會終於來了,這一年,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去廣陵(今揚州),來到黃鶴樓,面對好友即將分別,他依依不捨,滿懷激情的為即將遠行的朋友寫下了一首感情真摯的送別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將黃鶴樓雄偉壯麗、登高望遠的意境描寫的非常美妙,它一鳴驚人,成為千古絕唱。詩評家評論,在描寫黃鶴樓的上千首詩中,崔顥的七律——登黃鶴樓,李白的七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可以稱得上是並列第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引來李白三次同崔顥斗詩,最終贏得並列第一,使黃鶴樓名傳千古的一段文壇佳話。
正是由於黃鶴樓的美麗傳說,使黃鶴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使它名聲大噪,名傳四方;正是由於眾多詩人的美麗詩篇使黃鶴樓平添了許多文化內涵,使它走向千家萬戶,千古名傳。
一共三篇,你自己看著那篇好,自己選吧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⑹ 《黃鶴樓》崔顥
1,唐代崔顥所作的《黃鶴樓》全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白話文釋義: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盪盪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2,賞析: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
這首詩前寫景,後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連連贊嘆,覺得自己還是暫時止筆為好。為此,李白還遺憾得嘆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6)古詩黃鶴樓崔顥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雲費文偉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
唐代崔顥所作的《黃鶴樓》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後生發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⑺ 黃鶴樓 古文教案
[教學步驟]
一.導入:
A.提問:三大名樓?及與之有關的各名文?
湖北:黃鶴樓 崔顥《黃鶴樓》
湖南:岳陽樓 范仲淹《岳陽樓記》
江西:滕王閣 王勃《滕王閣序》
B.講故事:傳說李白登臨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詩而作罷,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二.朗讀:
師范讀,生齊讀.
強調注意節奏(音韻兼顧意義),及聲調的抑揚、速度的急緩
(如:讀「空」應低沉婉轉,聲音略為延長;「晴川」句可讀得恬淡自然。)
三.師生探究:
A。讀了這首詩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生1:我喜歡「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因為它對仗工整,用詞優美,我眼前好像能出現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
生2:我也喜歡這一句。「歷歷」「萋萋」兩個疊詞讀起來流暢、舒緩。感覺非常寧靜。
生3:我喜歡「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它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它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生4:我喜歡「白雲千載空悠悠」句。給人一種悠閑適意的感覺。
生5:不。這句我感覺到的不是悠閑,而好像是孤獨寂寞。因為「空悠悠」顯得空空盪盪,使人頓時心生惆悵。
生6:我喜歡「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句。江上煙霧迷朦,真彷彿人間仙境。
生7:我讀來煙波浩渺,卻又聯想到前途的迷茫,想詩人也因此而生離愁別緒吧。
師:(贊賞地)同學們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解讀這首詩,從各個角度品析了詩的韻味,意境。它確實通過描寫詩人登臨黃鶴樓的所見,表現詩人的思鄉愁緒,這從最後一句可分明地看出。
剛才同學們爭論「空」字的意味,很好。就是要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敢於有自己的見解。首聯和頷聯中都出現了「空」字,詩人登上此樓,發現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樓宇,天地間也只有漂渺無依的浮雲,理解為「清廖孤寂」是不是更有道理些呢?(生點頭)千年已逝,一切都如過眼雲煙,在這種清廖孤寂中詩人自然生發歲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生點頭)。
(品味與爭論使同學們覺得自已是課堂的主人。)
B.那麼,你對這首詩有沒有不滿意的地方?
生8:「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句,寫草木茂盛,景物分明,給人清新可人的感覺,為何下句卻突然轉寫「愁」?
生9:頭三句每句中都有「黃鶴」二字,好像顯得重復羅嗦?
生10:詩人說「昔人已乘黃鶴去」,要是用「來」就好了,不就顯得那地方很美嗎?
生分組討論,力求每人都能談出自己的見解。每組推舉一個作中心發言。
生11:連用「黃鶴」三字,我們組認為是在強調黃鶴樓的得名,還可引人想像鶴的翩然身姿,仔細品去,回味無窮呢!
生12:仙人騎鶴西去的傳說讓人神往,三個「黃鶴」不僅讀來不覺累贅,反而不斷強化了傳說給人帶來的飄逸之感,當然更有仙人騎鶴而去的無限悵惘……
生13:「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有同學認為寧靜,舒暢,是沒有將全詩統一起來讀,詩人在登臨黃鶴樓時,看「白雲千載空悠悠」,心中就有歲月悠悠,世事蒼茫之感,那麼再研究「晴川歷歷漢陽樹」句,我們認為應看作是一種凄美。
生14:我們在研究這一句時,揣測作者是不是一種反襯——景美也掩不住人在旅途的深深孤寂?
師(感嘆):是啊,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
生15:剛才有同學提出「詩人說『昔人已乘黃鶴去』,要是用『來』就好了,不就顯得那地方很美嗎?」這個問題,我們討論的結果是:詩人寫作此詩並不是為了表現黃鶴樓的美景,而是表現詩人的悵惘,思鄉之情。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討論的結果並不在於對錯,同學們只要能談出自己的見解,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了品味,解讀,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我們不能完全脫離詩意去信馬由韁,而應在了解詩人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盡情去想像,去發揮。
(求異思維,摒除凡名家名篇就盲目崇拜的思想,勇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勇於質疑。)
四、拓展,激發學生的想像能力,訓練學生表達能力。
這首詩不僅寫景,還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每一句都可說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畫,老師選擇了其中的一句,根據詩意,融入自己的想像和感受、體會,寫成一段小文,請同學們也模仿著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充分發揮想像,綴珠成文。
師示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金碧輝煌的黃鶴樓在陽光的照射下愈發顯得宏偉與壯麗。登臨此樓,仰望長空,一碧如洗,唯有白雲千朵,懸浮於天地之間,沒有一絲雜色,就是那樣不沾煙火氣地潔白,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悠悠地飄盪。胸中的一切彷彿都被盪滌而去,怎麼不令人油然而生清寥孤寂之感。
生16:「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在溫暖陽光的照耀下,漢水平原黃鶴樓四周的樹木顯得格外分明,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在風的吹動下,那披著綠衣的生靈也會慢慢地跳起舞來,顯得那樣快樂活潑。再向黃鶴樓的東北角望一望,那彷彿是一個世外桃源。在那個美麗的鸚鵡洲上,鮮嫩的芳草長得極其茂盛,讓人情不自禁想伸出手去撫摸,聞著它,似乎也正散發著一股淡淡的芳香。
生17:「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太陽漸漸向西方墜落,遠處辛勤工作的人,已收好農具准備回家。想想自己,還在遙遠的旅途之中,江上的霧氣波濤,更使人感到路途的的迷茫,真不知何時才可走完這迷茫的路途啊。看看天,看看地,哪兒是我的家,我的家又在哪兒?天色漸漸暗下來了,心中的歸思,怎一個愁字了得?
生18:「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小鳥歸巢了,在和自己的家人團聚,那嘻嘻的笑聲多麼認人羨慕!日暮降臨,一切都模糊起來,陰沉沉的天空中夾著一道道紅霞,如長江之浪一涌而來,又如烈火在燃燒。不遠的江面上,霧氣漸濃,我不知不覺沉醉其中,突然心中又豁然而生思鄉之念。美麗溫柔的故鄉在我眼前閃過,在我腦中停佇。我,想回家,回到那充滿笑聲的家,回到那能洗凈我腦中胸中愁絲的家!
…………
(片斷寫作,雖有些描寫與詩的意境不十分相符,但只要能想像,並能用優美的文字表達就要充分肯定。)
五、師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一首詩,理解了一位詩人,討論了兩個話題,寫了一段文字,收獲可謂大矣!
⑻ 古詩黃鶴樓教案
你好 很高興為你解答
朋友 建議你到網路文檔去
裡面關於中小學的教案
基本上全部有的
你可以去隨便下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