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山的那一邊教學設計

山的那一邊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26 16:13:47

❶ 七年級語文上冊整體備課的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整體教學(第1課時)
一、單元教學目標設定
1、會寫34個生字、會認20個生字、正確讀寫29個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部分課文
3、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像,充分利用生活積累,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本組教材用10課時。
二、單元內容分析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給人帶來美的感受,秋天給人以豐收的快樂。本組以秋天為專題,由4篇課文組成。《古詩兩首》《風箏》《秋天的雨》是精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是略讀課文。課文從多角度描寫秋天,有的表達了在秋天裡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有的記敘了孩子們在秋天裡活動的歡樂;有的描寫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聲音,都會使人們心中產生不同於對其他季節的感受。
本組課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點,將秋天的特色描寫出來,教學中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像,充分利用生活積累,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組教學的一個重點。
第二,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於朗讀的訓練,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天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背誦中,積累語言;
第三,本組教材無論是導語、課文,還是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都是緊緊圍繞有關秋天這個專題編排設計的,教學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學相互關連,緊密配合,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如,導語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筆,描繪我們心中的秋天」,是為語文園地中的習作提出了學習的准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秋天,畫一幅秋天的圖畫。
三、重難點分析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給人帶來美的感受,秋天給人以豐收的快樂。本組以秋天為專題,由4篇課文組成。《古詩兩首》《風箏》《秋天的雨》是精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是略讀課文。課文從多角度描寫秋天。
本組課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點,將秋天的特色描寫出來,教學中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像,充分利用生活積累,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組教學的一個重點。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於朗讀的訓練,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天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背誦中,積累語言。
四、課文內容預習
10風箏
教材簡說
這篇精讀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摸。
本文敘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細致的心理描寫是這篇課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們心情的變化是隨著事件的發展而自然變化的。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難點是在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設計思路
童心童趣是這篇課文的鮮明特色,也是需要重點引導學生細心感受的內容。課文開門見山點明,做風箏和放風箏是「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風箏顯然給童年的「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樂趣可以從文中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看出來,這些心情變化是通過具體事例及一些動作、神態的描寫來表現的。
11秋天的雨
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准備過冬的情景。
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編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這也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設計思路
1.課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前四個自然段分述秋雨,最後一個自然段概括總結;前四個自然段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話又是這一段的總啟,下面分別進行分述,課文的結構非常整齊。
2.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涉及到一些詞語的理解。多數詞語可以聯系語言環境來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讀完了這一段,眼前浮現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美麗的菊花時,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繽紛指的是什麼意思了。12聽聽,秋的聲音
教材簡說
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裡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教學重點是:從秋天的音響中,想像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設計思路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要求與精讀課文有著明顯的不同。課文前面有一段連接語,課文學習之前要先引導學生閱讀這段連接語,以明確學習要求。
2.初讀詩歌。應著重解決兩方面的問題:(1)運用前面幾篇課文里學過的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2)了解詩中講了哪些事物的聲音。詩中從兩方面寫了秋天的聲音,一種是具體可感的聲音。像一、二、三、四節中寫的,落葉、昆蟲、大雁、唱歌等聲音;另一種是可心領神會而不可聞的無聲的聲音,其實是秋景給人的感受。像最後兩節中寫的秋天的聲音。
2.這首詩歌就是通過秋天的聲音來體現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寫秋天的詩歌,舉行贊美秋天的詩歌朗誦會。
五、小組交流、讀書、提問題
小結:

反思:

第三單元基礎知識訓練(第2課時)
學習目標:
一、掌握本單元重要字詞,會說會寫。
二、學習古詩的讀法,要讀出感情。
三、學習本單元遣詞造句的寫法,體會文章中作者感情。
教學流程:
一、掌握字詞
第九課: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
第十課:精、希、卻、依、拼、命、奔、村、抖喪、磨、坊
精心、希望、依然、飛舞、拚命、奔跑、抖動、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尋找、
磨坊、繼續、垂頭喪氣、村子
第十一課:扇、枚、郵、爽、柿、仙、梨、菠、蘿、糧、緊、楊
清涼、留意、扇子、炎熱、郵票、涼爽、柿子、仙子、菠蘿、氣味、香甜、糧食、加緊、油亮亮、楊樹、豐收
二、古詩讀法訓練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要發散學生的思維)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根據課堂情況可讓學生寫一寫)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三、重點研討
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2、能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體會本單元文章作者在譴詞造句方面的特點。
4、邊讀邊想,能交流體會,自己創作詩歌。
5、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6、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四、學生提問題,師生交流解決。

❷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

<在山的那邊>教案
教學目標 :
1、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3、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並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啟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裡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學生聽讀時:a.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停頓及意義重音。
b.理解詩中『『山』』與『『海』』的意思。
2組織學生討論「山」與「海」在詩中的意思。
學生剛剛接觸合作討論的方式,能說對大意就行。老師要以鼓勵為主,即使說的不全面、不深刻也無妨,後面還要引導深入探究。
3學生練習集體朗讀課文。
[教師指導]
先給詩句劃分朗讀節奏。b.再挑選意義重音。
a. 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
◆「鐵青」什麼意思?是寫山的顏色嗎?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現什麼?
◆我的「幻想」指什麼?「零分」又指什麼?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具體指什麼?為什麼說是「飄來」的?
◆「誘惑」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喧騰」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終會」表達了一種什麼心情?
學生通過討論,以上重點詞語基本可以正確理解。個別有爭議的詞語,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山」與「海」的含義,也從象徵意義上來理解,來解釋,可予以補充,糾正。
b.在學生初步掌握朗讀節奏、意義重音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揣摩語意,初步讀出句子所表達的語氣。然後討論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句子)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邊是什麼呢?」這兩句話寫出了小時候的「我」有什麼特點?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閱讀,是學生接觸的新學法,也是本節課重點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以調動學生思維。答案不求統一,要點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全詩所講述的道理
①引導學生再次討論「山」與「海」的深刻象徵意義。
②討論,全詩講述了一個什麼道理?
以上所討論的內容,盡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想,多說,不要強求答案用語標准,意思正確就行。
結合自身生活體驗,深刻領悟詩歌所表達的人生哲理
①引導學生討論,談談自己為了實現一個目標克服困難的經歷或感受。
這是體現語文與生活聯系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
②全班激情齊讀。
①小結:激越的情感,顯示出我們已深深懂得:要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為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點評
本教案簡潔、明晰,在設計中緊緊抓住詩歌這種體裁特點,採用朗讀教學法,在朗讀中整體感悟詩歌內容,在朗讀中品味詩歌的語言、意境,在朗讀中享受到美的情感熏陶。這一步步,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主動、合作完成的。在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標准」,就是要讓學生自己研究,合作學習,而老師只起引路、搭橋、鼓勵作用。結合學生自身生活體驗的反思的活動,也體現了新課程密切聯系生活,啟迪學生思維的特點

❸ 在山的那邊 教案

〔教學設計A〕朗讀教學
創意說明:這是一首抒情詩,它飽含著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想像,語言精練而形象性強。詩人取象於群山和大海,意象壯闊,意蘊豐富。學習本詩,宜進行朗讀的指導與訓練,不僅要求讀得正確、流利,還要讀出感情,悟出哲理,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教學步驟:
一、各自放聲讀,讀准字音。
重點字詞:痴想凝成誘惑喧騰瞬間
二、男女生對讀,讀出韻味。
三、師生齊品讀,讀出情感。
1.從不同的角度概括詩歌兩部分的內容。
從時間看:第一節寫「我」童年時期;第二節寫「我」長大以後。
從事情看:第一節寫「我」渴望「海」;第二節寫「我」追尋「海」。
從心理看:第一節寫「我」的嚮往和困惑;第二節寫「我」的感悟和信念。
從方式看:第一節是「我」與媽媽的對話;第二節是「我」與讀者的對話。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詩人的這種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全詩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的熱烈嚮往和執著追求,即使遭遇挫折,曾經失望,也決不放棄,百折不回。
小組討論,品味描寫詩人心理和情感的富有表現力的詞句: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邊是什麼呢?」(表現了詩人小時候強烈的好奇心,腦子里充滿了美妙的幻想。)
「媽媽,那個海呢?」(無限的困惑和沮喪,無限的嚮往與渴望。)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媽媽是無心插柳,這顆夢想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蔭。)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的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不懈的努力;「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的枯乾的心靈」(詩人確信遠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因為要實現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我」對理想非常渴望,只有理想才能滋潤「我枯乾的心靈」。有了理想「我」就有了精神支柱,變得充實而有活力了。朗讀這句要求充滿對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詩人用來與讀者共勉。「終會」表現了詩人對未來的堅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實現,人們會驚喜萬分。)
當理想與現實多次出現強烈反差時,詩人的情緒雖然一直是波瀾起伏的,但其主導因素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詩人的主導情緒是積極的,詩人的夢因在現實中受挫變得更為內在,也更為倔強了。)
怎樣讀出情感?各人自己體會試讀。
四、自由表演讀,讀出情味。
用鋼琴曲《海邊的星空》伴奏,進行詩朗誦表演。
五、默默回味讀,讀出哲理。
「山」和「海」蘊含了什麼意思?這首詩蘊含了怎樣的哲理?可用不同的方式來說。
「海」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全新的世界」,就是美好的世界,理想的世界。「山」是與「海」相對的一個世界,一個閉塞、落後、乏味的世界,山又是從現實到理想的奮斗之路。詩人所說的山,不是一座山,而是無數座山,奮斗之路是漫長艱險而又曲折起伏的。
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終將實現。
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就必須一次次地戰勝困難和失望,沖破一切艱難險阻。
也許任何理想都是一個誘惑的圈套,任何理想都可望而不可及,然而正是在這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人生被提升和充實,人生被賦予了希望和意義。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只要功夫真,鐵杵磨成針。
……
〔教學設計B〕 畫面擴寫
創意說明: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它要求詩人用「形象」而非簡單的、概念化的語言來處理他所反復體會的痛苦、激情、信仰和經驗。詩人王家新將自己從生活中體驗出的那些理想破滅之苦轉化成一種以「山」與「海」的對立為基本模式的沉思詩意。這首詩看似線條單純,卻又波瀾迭出,緊扣人心,特別是在詩歌的第一節中,充滿了生活的真實,能夠引發讀者的諸多想像與聯想,所以,將這首詩分解為一組畫面,進行創造性的擴寫與補白,對學生理解力與想像力的訓練與發展是不無裨益的。
教學步驟:
熟讀全詩之後,根據下列題目,充分發揮想像,創造性地擴寫畫面。
1.窗口邊的夢
2.海是什麼樣的?
3.我終於爬上了山頂
4.無情的大山
5.那一粒夢的種子啊
6.海還在遠方
7.雪白的海潮
8.我終於見到了大海
〔教學設計C〕 哲理體驗
創意說明:這首詩再現了一代人在現實的重重磨難與對理想的苦苦堅持之間的精神歷程,表達了一種信念,一種哲理,意蘊豐富,給人以深刻的啟迪。但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說,很難真正深刻的理解和體會,所以要教育學生聯系他們的實際生活體驗,從詩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幫助自己成長。
教學步驟:
熟讀之後,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詩歌所表達的人生哲理。
1.第一節詩怎樣表現詩人小時候強烈的好奇心和美妙的幻想?你能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嗎?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2.詩人為什麼能夠做到失望而不絕望?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和經歷嗎?
3.為什麼夢想能夠滋潤人的心靈?你的夢想為你成就了一些什麼?
4.詩人的夢想到底在哪裡?詩人認為怎樣才能得到它?你的夢想實現了嗎?是怎樣實現的?
5.聯系中國革命的歷程理解「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6.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對於「山」與「海」的體驗。
7.全新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你看見過哪些全新的世界?
8.你覺得見到「海」好還是見不到好?你認為理想對於人生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
9.人的理想是一成不變的嗎?理想實現之時是否就是奮斗終止之日?你知道哪些為理想奮斗終生的名人故事?
10.用形象化的語言描述: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料整合平台〕
課文擴讀材料
雪花的快樂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 ,飛 ,飛 ——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 ,飛 ,飛 ——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飛舞,
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
飛 ,飛 ,飛 ——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借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選自《徐志摩詩選》)
使用建議:徐志摩的詩歌,崇尚理想,歌頌光明,哲理深刻,內涵豐富,詞句優美。讀他的詩,能感覺到一種對社會和人生的穿透力,而且經得起長時間的咀嚼與回味。
學習《在山的那邊》,可用這首詩進行聯讀教學設計。它與《在山的那邊》有許多相似之處:
1.表達了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2.表現了追求過程中的艱難與曲折。
3.抒寫了理想實現時的喜悅心情。
4.巧妙地運用了象徵手法。
此外,流沙河的《理想》也可參讀。

❹ 初一語文【在山的那邊】課後習題『作文』

<在山的那邊>教案

教學目標 :

1、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3、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並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課前准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海》)、投影儀。

學生:熟讀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啟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裡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檢查學生預習字詞(投影出示)

1. 給加點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釋詞語。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重點語句含義

1范讀課文,可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聽讀時:a.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停頓及意義重音。

b.理解詩中『『山』』與『『海』』的意思。

2組織學生討論「山」與「海」在詩中的意思。

學生剛剛接觸合作討論的方式,能說對大意就行。老師要以鼓勵為主,即使說的不全面、不深刻也無妨,後面還要引導深入探究。

3學生練習集體朗讀課文。

[教師指導]

先給詩句劃分朗讀節奏。b.再挑選意義重音。

以上兩點是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了朗讀節奏與重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義。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為例,然後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奏及意義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舉例詩句的重音及節奏。

c. 學習集體朗讀。

4、結合朗讀生意,指導學生探究式閱讀,討論。

a. 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

◆「鐵青」什麼意思?是寫山的顏色嗎?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現什麼?

◆我的「幻想」指什麼?「零分」又指什麼?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具體指什麼?為什麼說是「飄來」的?

◆「誘惑」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喧騰」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終會」表達了一種什麼心情?

學生通過討論,以上重點詞語基本可以正確理解。個別有爭議的詞語,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山」與「海」的含義,也從象徵意義上來理解,來解釋,可予以補充,糾正。

b.在學生初步掌握朗讀節奏、意義重音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揣摩語意,初步讀出句子所表達的語氣。然後討論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句子)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邊是什麼呢?」這兩句話寫出了小時候的「我」有什麼特點?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閱讀,是學生接觸的新學法,也是本節課重點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以調動學生思維。答案不求統一,要點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全詩所講述的道理

①引導學生再次討論「山」與「海」的深刻象徵意義。

②討論,全詩講述了一個什麼道理?

以上所討論的內容,盡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想,多說,不要強求答案用語標准,意思正確就行。

結合自身生活體驗,深刻領悟詩歌所表達的人生哲理

①引導學生討論,談談自己為了實現一個目標克服困難的經歷或感受。

這是體現語文與生活聯系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

②全班激情齊讀。

小結,布置作業

①小結:激越的情感,顯示出我們已深深懂得:要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為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業 。

a.根據「山」與「海」在文中的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也可以寫自然的海)。

b.熟練朗讀課文,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背誦。

c.抄寫生字。

點評

本教案簡潔、明晰,在設計中緊緊抓住詩歌這種體裁特點,採用朗讀教學法,在朗讀中整體感悟詩歌內容,在朗讀中品味詩歌的語言、意境,在朗讀中享受到美的情感熏陶。這一步步,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主動、合作完成的。在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標准」,就是要讓學生自己研究,合作學習,而老師只起引路、搭橋、鼓勵作用。結合學生自身生活體驗的反思的活動,也體現了新課程密切聯系生活,啟迪學生思維的特點
<在山的那邊>教案
01.在山的那邊

《在山的那邊》課堂實錄及點評

教學過程 實錄: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請坐!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美麗的青島海濱,而是生活在大山裡,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入雲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麼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

生:在山的那邊是什麼?

師:為什麼會這么想?

生:因為大山擋住了我的視線,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生:因為大山裡的世界是一個封閉的世界,而大海是這樣廣闊,我想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師:同學們的想法和詩人王家新小時候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位從大山裡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二頁第一課《在山的那邊》。(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師:同學們在小學一定都學過詩歌了,喜不喜歡詩呀?

生(齊):喜歡!

師:為什麼?

生:詩歌句子短,讀起來比較上口

生:詩歌有感情,能打動人。

師:同學們說的都不錯。詩歌是通過精煉、優美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要通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同時要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詩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幫助自己成長。

教師邊說邊用課件出示學習目標:1、朗讀詩歌,品味語言

2、聯系生活,感悟人生

師:同學們預習生字了嗎?

生(齊):預習了!

師:誰來朗讀生字?要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學生踴躍舉手,教師出示課件並點名朗讀生字詞

生:痴想chī隱秘yǐn鐵青tiě凝成níng誘惑yòu

喧騰xuān紮下zān漫濕màn一瞬shǜn間

師:有沒有錯誤?

生(部分):紮下,不該讀zā應該讀zhā

師:這是個多音字,要根據具體語言環境來判斷。請大家到課文中把這個詞找出來,並把整個詩句讀出來。

生:詩句是「一顆從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有的學生讀zhā,有的讀學生讀zā)

師:到底應讀zhā還是zā?為什麼?

教師用眼睛搜尋並暗示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立即有個學生拿出字典來查,教師點頭表示贊許,更多的學生紛紛拿出字典來查,不一會兒,就查到舉手了。

生:這個字有三種讀音,在詩中應讀zhā而不d,「紮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長。

師:對,應讀zha。字典是我們學習語言的最好的老師,大家一定要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下面請大家把生字齊讀一遍。

生放聲齊讀生字

師:同學們讀得很好。山那邊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找尋答案吧。請同學們先聽老師讀一遍。

教師通過課件配樂配畫面有感情朗讀課文。

學生凝神聽朗讀,受到感染,教師讀完,學生情不自禁鼓起掌來。

師:大家為什麼鼓掌咽?

生(齊):老師讀得好!

師:謝謝同學們給老師的鼓勵。同學們一定能讀得比老師還好。不過關鍵還是這首詩寫

得好,大家喜歡讀,是不是?

生(齊):是!

師:那麼老師也給大家配上音樂齊讀,好不好?

生(齊):好!

教師放音樂,學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課文

師:大家自己評評讀得怎麼樣?

學生有的點頭說「好」,有的搖頭。教師請搖頭的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速度太快,沒有感情。

生:該重讀的沒重讀。

師:為什麼會這樣?

生:讀的遍數少了。

生:因為是齊讀,所以難度較大。一個同學讀快了,大家都跟著全讀快了,就沒有感情了。

生:對課文意思理解不透,還沒品出味來。

師:這幾位同學說得不錯。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讀,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讀的感情不夠,關鍵還是對詩的內容的理解不夠。下面我們就先來一起看看這首詩的內容。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在山的那邊是什麼?「山」和「海」的含義是什麼?

2、全詩為什麼分為二節?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師:下面我們來一起討論這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山的那邊到底是什麼呢?

生(齊):在山的那邊是海。

教師板書大大的「海」

師:「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還有其他含義嗎?

生:「山」,就像是困難;「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實現理想信念途中的艱難險阻。

教師在「山」下寫「困難」在「海」下寫「信念」

師:全詩為什麼分為二節?

生:第一節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第二節詩,寫了我長大後。

生:第一節詩,寫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節詩,寫了我長大後的拼搏和奮斗。

生:第一節詩寫的「山」和「海」就是現實中「山」和「海」,第二節詩中的「山」象徵了困難,「海」象徵了信念。

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生:要實現理想的願望。

生: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師:詩人的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呢?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請找出你喜歡的並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並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討論進行約六、七分鍾。

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師:大家討論好了嗎?

生(齊):好了!

師:讓我們把自己的發現一起交流、討論,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現美,能發現問題。

生爭相舉手

生:「山那邊的山啁,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句詩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望見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喪極了。

師:怎麼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

生:因為上一句詩人說「有一天我終於爬上了那個山頂」從「終於」這個詞可見爬上山頂費了很大力氣,花了不少時間。

師:這句沒寫詩人自己,你怎麼看出他的心情?詩中的寫法好不好?

生:寫大山好像人生氣時那樣「鐵青著臉」,詩人將大山擬人化了,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的心情難過,這樣寫既形象又生動。

師:對,這正是詩的語言特點: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詩人主觀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傷的時候,看見美麗的花也像在流淚一樣。你能讀出這種感情么?

學生有感情朗讀前後共五句詩。

師:如果你有這樣的經歷會怎麼想?

生:怨恨媽媽。

師:怨恨?「媽媽,那個海呢?」(師故意帶著怨恨的口吻朗讀)

生:不……不是怨恨,是帶點怨意,有些埋怨吧。

生:我認為主要是疑惑不解,因為媽媽一般不會欺騙自己的孩子,「我」沒看到海就很疑惑又很失望的問媽媽。

生:說明「我」失敗之後仍不灰心,繼續尋找、追求。

師:對,怨恨比怨意或埋怨的詞義重多了,用在這里顯然不太恰當。我們在說話寫文章時用詞一定要准確、得體。在這里主要是失敗之後仍不灰心,繼續尋找、追求。你用這種心情把這句詩讀一下好嗎?

生朗讀

師:大家還有沒有其他的發現,也可以說說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生:「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麼會下深根?

話音剛落,其他同學立即交頭接耳小聲討論起來,開始都面有疑惑,過了一會兒有一兩個同學舉手。

生:「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後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紮下深根。

生: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他紮下深根。

師:問題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飄來的東西確實不易紮下根,而且是深根。唯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滴水穿石,才能做到。那麼,在朗讀時,應該怎麼讀?

生很多舉手,全班齊讀。

師:讀得不錯,「飄」和「扎」都作了重音處理,同學們的語言的感悟力非常好啊。一定還有更多的感悟和發現吧?

生:我覺得「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這句的三個量詞用得特別好。

師:請你說說是哪三個量詞,好在哪裡?

生:「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師: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麼樣?

生:失敗後就灰心喪氣。

師: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從這句詩你得到什麼啟示?

生:不要企圖一舉成功,要能承受住失敗和挫折。

生:跌倒後要能爬起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師:說得好不好?

生(齊):好!(學生一起鼓掌!)

請你把這句讀一讀?

生朗讀詩句,重音把握不準

師:還有誰來讀讀?注意重音。

又一名學生起來朗讀,強調了兩個「又」字。

師:好,還有什麼新的發現??

生:我特別喜歡這句「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了漫濕了我的枯乾的心靈……」詩人確信遠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著「我」不懈的奮斗。

師:為什麼說「枯乾的心靈」?

生:說明要實現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我」對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潤「我」的心靈,使「我」的心靈不再枯乾,而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師:朗讀這句是一定要充滿對理想的渴望,請你讀試試。

生有感情朗讀,全班齊讀。

生:我最喜歡最後那兒句「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的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是多麼興奮、驚喜啊!

師:大家一起來讀一遍。

生有感情齊聲朗讀,但仍有些放不開

師:同學們有沒有過成功的經歷?

生(齊):有!

師:不夠洪亮!有沒有?(師加大音量)

生(又齊聲響亮):有!

師:好,就用這樣的聲調和喜悅來讀。

生齊聲朗讀,有進步,但仍沒有讀出高潮

師:這遍讀得怎麼樣?

生有的點頭,叫好:有的搖頭。師點名叫搖頭同學

生:最後一句的語調應該上昂很高。

師請這名學生示範朗讀,讀得很好,師生共同模仿。全班再次慷慨激昂的放聲朗讀。

師:讀了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誦下來了?

師當堂示範背誦,不少學生能夠背誦,然後全班有感情背誦。

師:開始同學們朗讀,自己覺得不夠理想,現在我們已經深入理解了詩的內涵,再把全詩朗讀一遍,相信大家一定大有進步!

在深入理解了詩的內涵的基礎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師: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近十分鍾。

師:下面就把我們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體驗與同學們分享吧。誰先說?

生:記得在五年紀的時候,我愛上了游泳,可是就是基本的腳法怎麼學都學不會,每次練習比賽我都落在最後,我想是不是我就這點能力?在我一次又一次流下眼淚之後,我下定決心,我一定要攀過這座山。我開始了自己安排的特訓,別人練兩小時我練四小時,別人游一圈我游十圈,我的汗水佔了游泳池的三分之一,這段艱苦而有意義的訓練,讓我一步步爬上了山頂,我堅持了六個月,終於在比賽中取得了第一名,還被少體校的游泳隊選去,讀了這首詩就讓我想起自己這段經歷,我也看到了屬於自己的海,這是我堅定信念不懈努力的結果。

師:相信你在遇到其他困難時,也一定能想到這次難忘的游泳經驗。

生:「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最喜歡這句話,因為我有這么一段難忘的經歷。那時一年以前吧,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與舞伴參加了「全國少年拉丁舞錦標賽」。來到賽場上,看到碩大的賽場,台下坐滿了人,我緊張極了,快透不過氣來。比賽開始了,輪到我獨舞時,剎那間,腦子里一片空白。跳得一塌糊塗,在預賽中我居然連前十六名都沒有拿到,回到賓館後,我哭得非常傷心。老師和舞伴都來安慰我,從那一刻起,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在下次比賽拿到前三名。在這一年中,我刻苦訓練,從最基本的?卜叉下腰到組合中的花步,每天不知要練上幾千遍幾萬遍。每周二十個小時的訓練使我疲憊不堪,而每次在我失去信心,激勵我的總是那碩大的舞台,燦爛的獎牌。一年後,我又回到當初那個賽場上,比賽中我進自己最大的努力發揮水平,終於一年的酸、甜、苦、辣、痛沒有白費,我取得了亞軍的好成績,雖然離冠軍還有一步之遙,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我一定能看到大海的!

師:在遇到困難時,理想能激勵我們戰勝困難。形容賽場的寬大,用「碩大」是不是值得商榷一下?還有其他的經歷嗎?

生:我要講的是半年前,我上六年級時,馬上就要開青島市小學生運動會了,我苦練了三年跳高,只看這次運動會的成績了。不知是不是由於心理上的壓力,我在技術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在跳高時助跑和起跳不能協調,我的成績也因此大打折扣!一向活潑開朗的我顯得很憂郁,這樣一座大山我能戰勝他嗎?「當然!」生性好強的我怎能這樣屈服!三年來我的成績一直很優秀,怎能在這一次關鍵的比賽中,給學校抹黑,讓老師失望呢?一種堅定的信念鼓舞著我,我整天苦思冥想,可是響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經過多次嘗試,我終於在一瞬間開了竅:我做對了!激動的我馬上抓住要領,又接連跳了好幾次,我終於找到了感覺,此時,我好像已站在了這座山的半山腰,另一半的路程就看我的最後發揮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運動會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跳的1米56的成績已達到了國家女子跳高二級運動員的標准。這次難忘的經歷,讓我感受到了山的巨大,海的廣闊,也讓我明白了要戰勝「山」那樣的困難,需要多麼大的努力,多麼堅定的信念,當看到海的那一刻,又是多麼激動,多麼欣慰。這一次,讓我更深的認識了自己,我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那麼我就是最偉大的!伴隨我的將永遠會是山那邊的大海!

師:在很多時候,我們要戰勝的最大困難也許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

生:能不能戰勝自己!

師:對!人生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我們繼續聽聽同學們的人生經歷。

生:我很喜好書法,在我剛開始學寫書法的時候,我的筆總是不聽我的使喚,老師在班裡舉行了一次書法比賽,所有同學的家長都來觀看這次比賽,而我是這次比賽的最後一名,丟盡了臉。於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在下次比賽中奪得第一名。我還給自己制定了計劃,每天比別人多用兩三倍的時間來寫書法,而且寫一遍要有一遍的提高,就這樣,我每天都在努力,終於在半年後的又一次比賽中如願以償取得了第一名。現在,我已經獲得了很多的獎,最好的一個就是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就是這樣翻過一座座大山,我終於看見了我嚮往已久的大海。現在這件事一次次激勵著我克服了一次次的困難,我深信:只要付出了,努力翻過那阻擋你實現理想的山,就一定能看見大海,那就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師:困難總是一個接一個的,如果這位同學滿足於在班上的第一名,認為那樣就是看見了大海,他會怎麼樣?

生:不再努力。

生:拿不到全國一等獎。

師:對!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沒有信心?

生齊聲答:有!

師:最後讓我們再一次用我們的心靈投入的齊誦最後幾句詩,讓好詩伴你健康去成長!全體師生一起飽含激情地背誦最後幾句詩。

師:今天的作業 練習,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師: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兒,下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點評

這是一堂充滿激情的詩歌朗讀教學課,整個教學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整個教學流程由「整體感悟」、「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三大教學板塊組成,給人以非常嚴謹的感覺。教學中教師通過恰當的「導」、「引」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讀的內化要求,並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語感。另外,教師教好地把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優化了教學過程 ,優化了教學的時間結構,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總的看來,這是一堂成功的語文教學研究課,教師的教學觀念新穎,語言親和力強,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較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對我們落實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實施新課程改革有比較好的借鑒。

紅旗拿來!

閱讀全文

與山的那一邊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