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任務型教學法教案設計

任務型教學法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27 12:19:07

『壹』 如何在課堂上實施任務型教學設計

一、任務型活動的定位

英語教學中的任務型活動有助於改變學生機械接受的學習方式,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英語語言知識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們在給任務型活動定位時,要從英語教育的角度出發,同時借鑒廣義的任務概念。英語教育的目的,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包括英語能力在內的綜合素質;英語課堂教學不是僅為少數英才服務,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研究語言學家就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有關論述,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任務型活動重視學生如何溝通信息,而不強調學生使用何種語言形式。

第二,任務型活動在現實生活中有發生的可能性,而不純粹是為語言學習編制的「假交際」活動。

第三,任務型活動不僅應注意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也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重視人文素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第四,對任務型活動評價的標準是是否完成任務,而不僅是所用語言正確與否。

中學英語教學中採用任務型活動旨在創造使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以促進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提高思維的靈活性,發揮運用的創造性。這正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

二、任務型活動的設計

(一)任務型活動的結構

任務型活動具有結構性,由目標、輸入、活動、角色、環境、輸出和評估七個部分組成。

1. 目標。任務型活動的主要目標是理解和傳輸信息,要求學生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有意義地運用英語。例如,設置「調查睡覺習慣」的活動,其目的就是交換個人信息。

當然,任務型英語教學不僅僅追求語言活動量和學生的參與程度,也關注語言的准確程度和流利程度。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考慮到:該項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多少詞彙、短語和語法;學生能在多大程度上靈活使用這些語言知識以達到交際的目的;採用什麼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流利程度。

2. 輸入。在任務型活動中,輸入是指所用的視覺和聽覺材料。下面這個輸入材料是一個有關「睡覺習慣」的調查問卷,採用選擇填空的方式,內容涉及睡眠時間、睡前活動、睡眠姿勢、應對失眠的方法等方面。學生通過調查了解周圍同學的有關情況,為做後續的數據統計和采訪等積累資料。

What are your sleeping habits?

A short questionaire to discover your sleeping habits

1. How much time do you spend on bed
making?
.

A. 5 mins a day B. 5 mins every other day C. 5 mins a
week

2. Before you go to bed, do
you ?

A. pull open the downstairs curtains B. read C.
eat

3. After a night's sleep,do you find that the
covers ?

A. are as tidy as when you went to bed B. are all over
the floor C. are in a heap in the middle of the bed

4. If you have trouble getting to sleep, do
you ?

A. count sheep B. toss and turn C. lie still and
concentrate

...

英語教師不僅要提供豐富的、現成的輸入材料,而且應通過任務型活動教會學生如何自己尋找資料,並在搜索信息的過程中,逐步培養篩選信息和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 活動。任務型活動不是基於語言學習的技能訓練,而是基於完成任務的聽說讀寫等活動。例如,(1)閱讀:理解並正音;(2)對子活動:采訪等。

任務型語言教學提倡開放性的學習方式,主要表現在:師生互動,具有挑戰性;生生合作,具有積極性;情境變換,具有真實性;結論多樣,具有創造性。

4. 角色。學生是完成任務的執行者或參與者,有時也充當策劃者或組織者,具有相當大的自主性。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學生是自律的學習者,但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他們主動體驗、交流、討論、探究,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發表意見。他們具有冒險精神,不怕犯語言錯誤,但善於反思,並逐步改正錯誤。

為了使活動順利進行,教師可能扮演助學者和監督者,有時也加入到活動中擔當學生的夥伴。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仍然擔當重要的角色。他們是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言語行為的示範者,學習策略的指導者,學習結果的記錄者和評估者。

5. 環境。環境主要指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包括任務完成的方式,也包括課外活動等。任務型課堂教學的環境是動態的,它不僅隨任務的性質、內容、規模而變化,也因教師的個性不同和學生的特點各異而變化;同時,還要在任務實施的過程中不斷調整。

6. 輸出。在任務型活動中指的是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表達的意見、見解及問題的答案等。任務型活動不提倡千篇一律的答案,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傳遞獨特的信息。

7. 評估。對任務型活動不能簡單地用「好」或「差」的標准來評估。任務型教學的評價至少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師生目標的一致性;在活動的形式、內容、時間、跨學科等方面學生選擇的自由度;學生參與活動的程度;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評價過程與學習過程的相互促進;等。

(二)任務型活動的類型

任務型活動提倡課堂語言學習更接近於自然語言的習得,即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在真實的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使用自然的語言。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學」和「用」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

1. 列舉。主要活動有:(1)頭腦風暴法;(2)信息搜尋法。例如,教學閱讀課文「Are we
endangered?」時,讓學生運用頭腦風暴法列舉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完成網路關系圖示。這主要是為理解該閱讀課文及就相關內容展開討論做話題和詞彙方面的准備。

2. 排序與分類。主要活動有:(1)根據時間或邏輯關系排序;(2)根據價值排序;(3)根據某個標准分類;(4)確定分類標准並分類。例如,在教學家庭成員的關系時,設計下面的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對方框中的家庭成員進行分類。

3. 比較。主要活動有:(1)相關內容配對;(2)找出共同點;(3)找出不同點。例如,在教學Travel這個話題時,設計表格讓學生就面積、人口、自治區政府與省政府所在地、周邊省市等進行新疆與江蘇的比較。

4. 解決問題。真實世界中的問題解決涉及:(1)表述問題;(2)描述經驗;(3)比較可行性方案;(4)評估方案;(5)確定方案。例如,在分配食物的時候,不同的人可能會採用不同的方法。受過教育的人,會採用數學的方法,通過計算來解決這個問題;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可能會嘗試別的方法。下面這個活動,就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取出一定數量的酸凝乳。

5. 分享經歷。敘述一件事,描述一個人,表達自己的情感等,這些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活動。例如:What
used to be your favorite and least favorite subjects at elementary school and
why?(你上小學時最喜歡什麼科目?最不喜歡什麼科目?說明原因。)

6. 完成項目。這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其內容廣泛、形式豐富,往往需要他人共同完成。例如:Student
puts himself in the shoes of Peace Corps Volunteer who must first acquaint
himself with the customs and mores of a tribal village. Then without offending
such customs,he must figure
out ways the inhabitants can earn money for their village needs.(作為一個志願者,要想辦法在不冒犯某部落風俗的前提下,幫助他們擺脫貧困。)

三、任務型活動的實施

(一)任務型活動的特徵

Peter Skehan在綜述Candlin,Nunan和Long等人的觀點的基礎上,較為客觀地提出了任務型活動的五個主要特徵:

1. 意義是首要的;

2. 有某個交際問題要解決;

3. 與真實世界中類似的活動有一定關系;

4. 首先要考慮的是完成任務;

5. 根據任務的結果評估任務的執行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任務中的問題不是語言問題,但需要用語言來解決。學習者使用語言並不是為語言本身,而是利用語言的『潛勢』達到獨立的交際目的。所以問題的設計調和了兩種教語言的途徑:語言的(注重語言形式)和非語言的(注重意義)……使兩者互補……使兩者的互相依賴成為必要。」因此,設計任務型活動時既要考慮語言因素,也要考慮到交際因素。

(二)任務型活動的步驟

Willis從語言教學的角度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三個步驟,如下圖所示:

在前任務(Pre-task)階段,教師可與學生一起確定課題,並教學有關詞彙、短語和句型,幫助學生理解任務的內容和要求,做好執行任務的准備工作。前任務活動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的背景資料,尤其是創造真正的信息溝,使學生產生真正交際的需要;教師要向學生呈現類似真實的任務執行過程,以幫助學生理解有關方法和模仿地道的語言;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學習語言形式,並把注意力從語言形式轉移到意義上來。

任務階段(Task
cycle)由三個部分組成:任務、計劃、報告。學生或獨立,或結成對子,或以小組的形式執行任務,教師在一旁指導。然後,學生或以口頭形式或以書面形式准備向全班報告任務的執行情況。最後,部分學生或小組報告他們的發現或決定,比較研究成果。任務本身提供了語言運用的機會,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執行任務的能力。計劃過程中,學生為最終的報告進行排演,所用語言經過自己和同伴的推敲、錘煉,語言形式和意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向全班報告任務的執行情況,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在公開場合表現的信心和勇氣。

語言研究(Language
focus)階段,師生共同分析有關語言材料,教師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進行重點語言結構練習,突破語言難點。這一個階段的重點是學習語言,因此,可以有一些針對語言本身的操練或練習。

任務型教學吸收了語言習得的研究成果,活動量大並具有真實性,師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際,有助於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並最終掌握語言。為了完成任務,學生有選擇語言形式的自由,教師不必在詞彙和句型等方面給學生過多的限制。學生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在語言方面犯些錯誤是正常的,教師不要立即糾正,可以採用先觀察後指導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講解,學生也可以操練,但所學語言最終必須運用到任務型活動中去。除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活動,教師也要鼓勵和指導學生運用英語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學以致用。

『貳』 任務型教學法的方法介紹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版的一種強權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這種「用語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學理論也逐漸引入我國的基礎英語課堂教學,是我國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走向。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學法並不排斥。

『叄』 任務型教學的教學環節

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專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務型課堂教學的三個步驟:
1.前任務(Pre-Task)——教師引入任務。
2.任務循環流程(Task-cycle):
a. 任務(task)——學生執行任務;
b. 計劃(planning)——各組學生准備如何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的情況;
c. 報告(reporting)——學生報告任務完成情況。
3.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 分析(analysis)——學生通過錄音分析其他各組執行任務的情況;
b. 操練(practice)——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練習語言難點。
任務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做的首要環節就是呈現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習語言知識和進行技能訓練。這樣的學習過程是任務驅動(task-driven)的過程,它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也有利於體現任務的真實性。如果教師不是在課堂教學一開始呈現任務,而是在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結束後再呈現並讓學生完成,那麼這就不是任務驅動型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動力就不如任務驅動過程中那麼強烈。所以,真實運用任務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課堂教學的過程。此時,學生就進入了參與任務的環節。
任務環(Task-cycle) 是實施任務型課堂教學的核心部分。任務型課堂教學活動根據其交互特點可大致分為五類:故事鏈任務(小組中每人講一段故事,全小組講完整個故事);信息差任務(兩組或多組信息互補,協商完成任務);解決問題任務(圍繞一個問題或根據一系列信息,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做決定任務(圍繞一個和多個結果,通過協商或討論作出選擇);觀點交換任務(通過討論,相互交換意見,不必達成共識)。其中信息差任務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徵;同時信息差任務過程簡單,也易於課堂操作。在豐富多彩的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就能運用自己的思維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主動地去習得英語,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任務中來,真正地做到「Learning by doing」,並從中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
任務的完成是任務型教學程序的最後環節。在時機成熟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圍繞新知識點、突出主題進行遷移操練,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學到的知識和形成的技能轉化成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
國內外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發展
美國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實用主義的認識作為教育理論基礎,提出了「學生中心,從做中學」的教育模式,他主張教育的中心應從教師和教科書轉到學生,教學應引導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學習。語言學家HerbortH.Clark(1996)說: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學習語言既不是背誦孤言的單詞,也不是熟記脫離語境的句子,更不是記憶枯燥乏味的語法規則,而應當教會學生用恰當的語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詞彙和語法都是為「做事情」並「完成任務」服務的,課堂上教師的任務就是在語言運用的活動中把詞彙,語法和功能項目有機地結合起來。20世紀70年代,N.S.Prabhu在印度進行了一頂強交際法的實驗(Bargalore Project),他提出了許多任務類型,並把學習的內容設計成各種交際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進行學習。

『肆』 如何用任務型教學法設計英語教案

首先要吃透教材來,把教材的編寫意圖源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文、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伍』 任務型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傳統教學是老師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然後通過機械地操練鞏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很好的得到開發和發揮,傳統教學重知識傳授而忽視能力培養。傳統教學重講輕練,外語學習不是通過老師大量的講授而是讓學生大量練習,在實踐中學會「游泳」。
任務型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強調實踐性和參與精神,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來完成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任務型教學則體現了新課標的培養目標: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語言知識的習得,同時也要考慮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包括交際能力、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調研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策略的運用能力等。任務型教學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最大的不同:
傳統教學重「教」輕「學」,對教學過程中的每個步驟的安排設計主要從「教」的視角考慮。
任務型教學則強調從「學」的角度設計組織每一教學活動。重心落在「學」上。

『陸』 什麼是任務型教學誰能提供給我一個這方面的教案。。。

任務型教學就是教師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並具有可操作性
2。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
3。活動要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4。活動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5。活動要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活動不應該僅限於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TEACHING PLAN (BOOK 7)
Mole 10 Unit 1

Theme:At The Library

Aims :1. Words :1) line、 in line、 CD、 rule 、hurry 、library card 、turn right、 turn left 、 go straight on 、chess、
2)draw、 wash 、jump 、run 、 listen 、 talk、 read 、write 、

2.Drills : Look at the library rules.
Don』t talk in the library.
Please stand in line .

3.Functions : 掌握祈使句的表達及其否定形式。

4.Multi-intelligence: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Difficult Points : please 、 don』t 的使用。

Teaching Methods : 真實運用任務教學法。

Aids : recorder、 cards、 pictures 、CD-ROM

Mole 10 Unit 1 At the library Rule 1 (library rule) Rule 2Don』t talk in the library.Please be quiet.Please stand in line.Show your library card.
TEACHING PLAN (BOOK 7)
Mole 10 Unit 1

Theme:At The Library

Aims :1. Words :1) line、 in line、 CD、 rule 、hurry 、library card 、turn right、 turn left 、 go straight on 、chess、
2)draw、 wash 、jump 、run 、 listen 、 talk、 read 、write 、

2.Drills : Look at the library rules.
Don』t talk in the library.
Please stand in line .

3.Functions : 掌握祈使句的表達及其否定形式。

4.Multi-intelligence: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Difficult Points : please 、 don』t 的使用。

Teaching Methods : 真實運用任務教學法。

Aids : recorder、 cards、 pictures 、CD-ROM

Mole 10 Unit 1 At the library Rule 1 (library rule) Rule 2Don』t talk in the library.Please be quiet.Please stand in line.Show your library card.

『柒』 6.任務型教學的實施方法有哪些任務型教學法基本步驟有哪些

任務驅動教學法課堂教學的可行性步驟
.組建合理的學習小組
小組人數以5~8人為宜,推選組長。組與組之間大體上要平衡,才有競爭的基礎。控制小組成員的變數很多,如學生的性別、性格、興趣愛好、認知能力、學習水平等,必須對學生作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做到應心中有數。一般採用「組內異質、組組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如雙優生與後進生的搭配,既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又有利於促進優等生的靈活變通,即所謂「教學相長」;不同知識結構的學生相搭配,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借鑒;不同認知方式的學生相搭配,在各自發揮其優勢的情況下,相互學習,使認知風格「相互強化」。
2.確定內容的要求
中學《信息技術》教材加大了「主題活動」、「探究學習」、「操作體驗」、「知識鏈接」等多個組成部分,對於中學信息技術每周一節的課時來說完全不足以完成教材內容。教師要認真研究「新課標」,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的目標、內容、重點、難點、疑點,找准教學的切入點,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情趣愛好,教師在備課時有必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以便確定相應的任務。
3.巧妙導入明確任務
確定任務後,教師要具體、詳細的向學生講清任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側重《體驗動畫的魅力》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操作體驗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教師應像變戲法似的引出體驗的過程,要求學生探尋其中的原因,既簡單又輕松地引出課題,學生也認清了自己的任務,估計又力所能及,自然願意去完成任務。
4.學生實施階段
向學生講明要做什麼後,教師不能採取「放鴨式」不管,教學組織者、實施者是教師,教學的指揮、調度仍掌握在教師手中。還要讓學生知道怎麼做,指導學生想辦法、找出路,特別是對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必要的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任務。這一階段,教師的「指導者」「學習夥伴」、「導航者」身份較為明顯,學生在親切友好、和諧平等的氣氛中進行知識、技能的意義構建。

閱讀全文

與任務型教學法教案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