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比多少教學反思

比多少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15 04:32:03

⑴ 小班《比較多少》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特別是剛入園不久)對數概念還不清晰,不會運用數數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本班幼兒已初步學會運用重疊法對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聯的兩組數量一樣的物體進行比較,會初步了解一樣多的含義,但對不一樣數量的兩組物體進行重疊比較時,並不能理解數量的多與少,只是隨意地判斷。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慣用重疊對應的比較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積累有關一一對應的感性經驗。
2,學習應用「多些」、「少些」、「一樣多」等詞。
3,提高觀察判斷、對應比較、動手操作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學習運用並放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一樣多;
2,難點是能正確判斷並說出兩組物體誰多誰少。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已學過運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數量的一樣多。 2、材料准備: 紅皮球4個,綠皮球3個;飯碗3個,小勺3把,盆子4個,小弟弟圖像4個,帽子4頂,紅花3朵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皮球。
小朋友,老師這里有好玩的東西,(出示4個紅皮球)這是什麼?(紅皮球)對,(教師貼好紅皮球,出示綠皮球)這是什麼?(綠皮球)我們把紅皮球和綠皮球來比一比,(教師邊講邊將綠皮球一一對應地貼在紅皮球的下面)紅皮球和綠皮球哪個多?哪個少?(紅皮球多,綠皮球少)小朋友回答得真好,現在老師看哪一個小朋友本領最大,能一個人回答紅皮球和綠皮球哪個多?哪個少?(請個別幼兒回答)
2,教師出示飯碗,小勺和盆子 。
小朋友,這是什麼? (飯碗)老師還帶來了勺子(把3把小勺分別放在3個碗里)小朋友,你們看。碗和勺子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一樣多)
現在老師又帶來了盆子,邊說邊拿出4個盆子,一一墊在飯下面。然後用教棒指著一個上面沒有飯碗和勺子的盆子問:這個盆子上面有飯碗嗎?(沒有)那麼盆子和飯碗哪個多?哪個少?(盆子多,飯碗少)教師依次問幼兒:飯碗,勺子和盆子哪個多?哪個少?
3,教師出示弟弟、帽子、紅花。
小朋友,現在看誰來了?(小弟弟)天氣很冷,老師給小弟弟戴帽子了。邊講邊把帽子一一對應地戴在小弟弟頭上。小朋友,我們來比一比,弟弟和帽子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一樣多)現在我們來給小弟弟戴紅花,邊講邊給3個小弟弟戴紅花。我們來比一比,小弟弟和紅花哪個多?哪個少?(小弟弟多,紅花少)。
4,引導幼兒看教材做練習。
(1)用一對一的方法,把小狗和骨頭連起來。比一比,哪個多,哪個少?
(2) 熊貓和竹筍,哪個多?哪個少?
5,延伸活動。
玩「找椅子「的游戲。
把小椅子擺成一圈,幼兒站在椅子後面聽教師拍手聲,拍手聲一停,幼兒立即找到椅子坐下來。第一次教師拿走一把椅子,第二次增加兩把椅子,每次游戲結束後提問:什麼多?什麼少?第三次可讓幼兒與椅子一樣多。啟發幼兒說出「一樣多「。
教學反思
這節課講的是小班數學比較多少,目的是讓孩子掌握一一對應的方法。
活動開始,我拿出兩種顏色的氣球來引起幼兒的注意。讓孩子說出是紅顏色的多,還是綠顏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確地說出來,接著我進行小結,讓孩子初步了解一一對應的方法。
另外為了能夠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我還准備了小弟弟圖像,帽子,紅花等教具。帽子四頂,紅花三朵。整節課下來感覺課堂氣氛比較好,幼兒也較積極的參與,效果較理想,不足之處就是沒有讓每位幼兒都操作,還有少部分幼兒沒有完全掌握。對於這一點還需改進。
目的是基本達到了,輕度學生基本掌握,中度學生初步掌握,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戲這一環節,學生的情緒激昂,他們可能注重的是游戲本身的趣味,而忽視了活動能給他們所帶來的認識。還有鼓勵做得太少,雖然知道有些學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應該給與表揚,至少參與其中了,不能給予忽視。這節課突出的瑕庇是玩與學的結合不是那麼的理想。通過不斷的反思,我想今後,我會在教學中不斷有突破的。

⑵ 一年級下冊解決問題比多少教學反思

這是我教學的第四個年頭,四年的教學經驗和學生學習的情況讓我積攢了一些小小的感受。當中存在著前輩指導後的一些感悟,教師自身對於教材的把握程度,以及不同心態授課的效果。現在整理並與各位老師分享,希望可以得到老師們的建議。
「解決問題」是個重點。為此我特意向其他老師請教,她們我的課給予了一些中肯的建議。如:在導入環節中,應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他們發現尋找3個條件,然後根據這3個條件提問題。當中會提出一步解決的問題,進而讓學生選擇條件解決問題,為後面的解決兩步式題作鋪墊,並且能夠初步為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基本結構。因此我在教學這部分知識的導入環節就採用這種方法。學生根據已給條件提問題,當中確實出現了一步應用題和兩步應用題,甚至還有三步應用題。在孩子們提出的問題中,我選擇了其中一步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門口答交流,之後再提出兩步解決的問題。先獨立思考,再交流想法。我感覺這樣教學學生不難從一步過渡到兩步題,即便是學習稍差的同學也能夠根據剛才的一步題幫助他完成兩步題。
在備課期間同組的老師傳授了很多經驗性的指導。比如:數形結合的思想。因此在我的這節課上無論是例題的教授,還是練習的講解,都應用到了數形結合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通過上課也能夠感受出來這種思想對於教學不同的解題方法有很大的幫助。今年我仍然沿用數形結合來講解難於理解的方法,效果明顯。
我想作為一名教齡尚淺的教師,目前重要的是把握教材,鑽研教材。「解決問題」這一單元學習的知識簡單說就是利用學過的運算方法做應用題。本質的知識結構是利用學過的一步應用題解決兩步應用題。教師的教學應重點放在為學生構建知識的模型,讓學生知道解決兩步應用題的基礎是一步應用題。而學生應該做的是會選擇有直接關系的條件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同時培養學生一種審題的能力,會分清條件之間的數量關系,有分辨多餘條件的能力。
我在教學中較為側重選用分析法來解題,從題目的問題對本題進行合理的分析,選取有用的條件。例如:練習中一道題目是這樣問的:我家三口人,一年要產生多少垃圾?我帶著學生進行分析,簡化問題。首先提問學生「一年」還可以怎麼樣理解?生說:12個月;365或366天。老師接著問:在這道題目中我們應將「一年」理解為12個月;365或366天?生回答,並講明理由。其中讓學生發現單位名稱間的統一性,進而將原來的問題簡化為「我家三口人,12個月要產生多少垃圾?」這樣一來學生們很快會想到先求1個月再求12個月的。類似的分析還有,我想應該是逐步培養學生求簡求真的數學本質。
因為上課的經歷少,缺乏經驗。於是在教學中我顯得尤為看重解題的多種方法,當然這是教學中一題多解的教學理念,可是當時的我不僅僅在課上強調一題多解,而且幾乎每道練習題都讓學生多解,如此的教學使學生失去了判別好方法的能力,拿到一題往往先來湊數,然後再去尋求每一步解法的意義。這樣一來不僅本末倒置,而且學生紛紛將精力投注到某種不好理解的方法,搞得課堂教學目標不夠明朗,學習氣氛緊張。老師自己心態也沒調整好,跟著學生難於理解的方法較勁,越想全班都理解,就越不可能做到,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樣長呢,接受教學的情況怎麼可能完全一致,雖也完完整整教授完畢,但我自己感覺教學的效果談不上好。重點偏離,我想這其實還是把握教材的深淺度,駕馭課堂的靈活性存在問題。
為此我想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選擇條件提問題,不斷的就從一步提到了兩步,接著讓學生獨立完成解答,這樣的放手去做,為學生樹立了極大的自信心,而且節省了課堂的教學時間。教學重點要把握好,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人為因素。因為今後的教學不僅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因為我的教學對象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完成本單元作業的時候,我特別要求學生寫出小標題,即每一步計算的是什麼,為的是讓學生明白做題的道理,不為學生造成學什麼練什麼慣有思想,也就是說不要因為近來學習連乘就所有題目都用連乘。寫小標題是老師講解例題時示範的,學生剛開始寫的時候,部分同學還是存在困難的,一來是語言表達能力不行,需要表達的內容不會簡單明白地說出來;二來是不明白數量間的關系寫不出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全班大部分學生書寫沒問題,而且做題的正確率提高。基本上沒有毫無道理的胡寫情況。我想這樣的訓練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還是非常有用的,並且是可取的,從多方面培養了學生各種能力。
以上便是我在教學「解決問題」這一單元的一些感受,未見成熟,但絕對真實深切。

⑶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比較扎實,基本上都能正確的列式解答,只有極個別的學生在23頁第9題中出現三個條件時出錯。但是在教學空間的設計上和練習題的層次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教師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怎樣激發他們去主動學習呢?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比如在復習的部分,我在課上的操作是:小豬和蘋果比多少,大家看,一隻小豬對應一個蘋果,每隻小豬都對應了一個蘋果,我們就說小豬和蘋果怎麼樣?諸如此類的引導,留給學生的教學空間是很小的。和韓主任研討時,韓主任提醒我,這里既然是復習舊知識,就更應該給學生比較大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觀察,再提問「這是誰和誰比?你發現了什麼?」提問、追問、反問的效果肯定要遠遠高於講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較小華和小雪套中的圈數同樣多的部分時,我問:「小華這部分(同樣多的部分)是多少個?」一個學生很快說道「7個。」我緊接著追問道,「你都沒數,怎麼就知道是7個呢?」她說,「因為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個,那小華的這部分也是7個。」這里的追問就非常有價值,學生能把注意力從單純的關注個數轉移到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適時的提問、追問、反問就像一塊小小的石頭,雖然「小」卻能激起「千層浪」!

(二)、重視練習題的設計,課堂的練習題在選擇與呈現的方式上,要有針對性和層次。

在這節課中我選擇了四道習題(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都是圍繞著「比多少」的實際問題展開的。針對性很好,但是層次的設計略有不足。上完課後,我想如果能把習題的呈現方式改成以下的設計就更好了:1、做一做。正確列式。讓學生當小老師說一說15表示什麼?9表示什麼?2、23頁第5題,可以再追問「那下午比上午少摘了幾箱呢?上午和下午相差了幾箱呢?」3、23頁第7題,可以先出示兩只小蜜蜂,讓學生說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先出示兩個條件讓學生提問題,這樣可以降低難度,也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圖、分析圖、理解圖以及提問題的能力。4、23頁第9題(3個條件的),也是先出示條件,老師提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再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與第7題相比,又提高了一個難度。

⑷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比多少教學反思

今天講了例六《比多少》,題目是小華套中12個圈,小雪套中7個圈,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圈?這節課的重點是:1、對於「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這樣的問題能正確的列算式。2、明白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就是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難點是:理解減去的部分是兩個人套中的同樣多的部分。

一、本課大致的流程是:

1、復習。選用上學期的《比多少》的幾幅圖,喚醒學生已知的經驗。

教學空間:選取三種比多少的典型習題,讓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比多少的知識和方法。

2、新授。重點突破「小華比小雪多幾個?」這個問題。通過擺磁力扣,找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用虛線隔開,再找出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讓學生嘗試列式、說每個數代表的意義。明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5個後,再提問「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和「小華小雪套中的圈相差幾個?」

教學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找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以及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並且嘗試列式,說出算式的意義。

3、鞏固練習。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

教學空間:選取了三道比多少的練習題和一道提問題的題。讓學生在充分練習中鞏固比多少的知識。

二、課後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比較扎實,基本上都能正確的列式解答,只有極個別的學生在23頁第9題中出現三個條件時出錯。但是在教學空間的設計上和練習題的層次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教師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怎樣激發他們去主動學習呢?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比如在復習的部分,我在課上的操作是:小豬和蘋果比多少,大家看,一隻小豬對應一個蘋果,每隻小豬都對應了一個蘋果,我們就說小豬和蘋果怎麼樣?諸如此類的引導,留給學生的教學空間是很小的。和韓主任研討時,韓主任提醒我,這里既然是復習舊知識,就更應該給學生比較大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觀察,再提問「這是誰和誰比?你發現了什麼?」提問、追問、反問的效果肯定要遠遠高於講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較小華和小雪套中的圈數同樣多的部分時,我問:「小華這部分(同樣多的部分)是多少個?」一個學生很快說道「7個。」我緊接著追問道,「你都沒數,怎麼就知道是7個呢?」她說,「因為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個,那小華的這部分也是7個。」這里的追問就非常有價值,學生能把注意力從單純的關注個數轉移到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適時的提問、追問、反問就像一塊小小的石頭,雖然「小」卻能激起「千層浪」!

(二)、重視練習題的設計,課堂的練習題在選擇與呈現的方式上,要有針對性和層次。

在這節課中我選擇了四道習題(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都是圍繞著「比多少」的實際問題展開的。針對性很好,但是層次的設計略有不足。上完課後,我想如果能把習題的呈現方式改成以下的設計就更好了:1、做一做。正確列式。讓學生當小老師說一說15表示什麼?9表示什麼?2、23頁第5題,可以再追問「那下午比上午少摘了幾箱呢?上午和下午相差了幾箱呢?」3、23頁第7題,可以先出示兩只小蜜蜂,讓學生說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先出示兩個條件讓學生提問題,這樣可以降低難度,也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圖、分析圖、理解圖以及提問題的能力。4、23頁第9題(3個條件的),也是先出示條件,老師提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再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與第7題相比,又提高了一個難度。

⑸ 《比較多少,一樣多》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對於數量的比較,沒有一定的方法,多數是通過直觀的觀察得來的。而要將兩組物體的數量在頭腦中進行比較,或將兩組物體的數目抽象為數,比較兩個數的大小,這對於依賴於動作進行思維甚至還不會逐一點數物體的小班幼兒而言是不現實的,而一一對應的排序方法是比較物體多少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本次活動我們讓幼兒通過實物操作來判斷出兩種物體之間多、少和等量關系,有利於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通過活動初步引導幼兒感知理解「多少」和「一樣多」,並能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達,初步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本次教學活動後,反思如下:
活動開始我用兔寶寶們的生日到了,兔媽媽給她們買了一些禮物,一隻兔寶寶要一條裙子,可是兔媽媽不知道這些裙子夠不夠分給每一隻兔寶寶,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呢?引起孩子的興趣。讓個別幼兒嘗試操作,學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然後通過再一次「送禮物」進一步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感知一樣多,完成重難點的掌握。引導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游戲情景氛圍中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在活動中我並沒有告訴幼兒一一對應的方法,而是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這有利於幼兒認知結構的發展,有利於他們以後對數概念的理解。針對小班的數學教育目標:讓幼兒將數量有差異的兩組物體一一對應的排列,然後再確定它們誰多誰少。最後,為幼兒安排操作活動,讓幼兒通過喜歡的操作活動,更好地掌握一一對應的方法。以「兔媽媽請了這么多的客人,她也不知道食物夠不夠,想請小朋友幫幫忙,比一比什麼食物少了,什麼食物多了,什麼食物不多也不少。」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和一樣多,感知一一對應的概念。
不足之處:忽略了大膽表述的重要作用。讓幼兒除了觀察以外,表達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與同伴共同學習的一個過程,但在教學中我忽略了這一點,讓自己的說變成了主體。其實幼兒的表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體的形式,個人的回答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個別問題,從而當場糾正,集體的回答可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關注全面,促使幼兒集中注意力。

⑹ 一年級比多少教學反思

《比多少》的教復學內容是通過豐富制的情景,讓學生在感知100以內數的多與少的同時,學會用語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的詞語來描述兩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初步學慣用估算方法去體驗比多少.在學生的參與下,體會到生活中充滿數學及生活的多姿多彩.「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語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我覺得要做的只是找到一個契機,讓學生將他們的生活語言說出來.

⑺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比多少教學反思

1、遵循「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一原理設計了一系列活潑有趣,符合一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中國與日本,韓國與日本「比金牌」中讓學生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基礎上啟發學生逆向思考,日本與中國比怎樣,日本與韓國比怎樣,運用類比的方法去探究少得多,少一些的含義,自然順暢,很好的為課堂目標服務。
2、注重學生個性思維的培養。課堂中我既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不框架學生的思維,力求多種答案。同時也注意引導學生如何逆向思維,例如:有「多得多」就有「少得多。」
3、自主學習,培養數感。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比一比,說一說,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種學習活,並融游戲於知識的學習之中,啟發學生通過自主[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FFKJ.Net]探索,合作交流來獲取知識,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投入,思維積極.從直觀到抽象,偶合學生的數感,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4、在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的課堂紀律還不是很好,使得課堂節奏放慢,因此舉例拓展延伸在本節課中還未能得以很好的落實,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應加強學生課堂紀律的教育。另外,「多得多」,「多一些」學生掌握得不是很好。

⑻ 新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准備課比多少教學反思

    《比多少》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比一比》中的一個內容,在教學本課時,我重點利用教材主題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並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通過擺一擺、數一數、比一比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會比較物體的多少,重點學會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節課的知識要點,我對本節課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創設故事情境,引入課題。對於剛入學的學生來說,生動有趣的故事更能吸引注意力。首先展示主題圖,然後結合《三隻小豬》的故事介紹本節課內容的背景。在這一環節中,故事講解的較為生動有趣,很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故事只是作為一個引入課題的起始點,簡潔干練即可。 
    2、教授「同樣多」。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提出「兔子有幾只?磚頭有幾塊?」這兩個問題。學生積極性很高,很快數出的兔子和磚頭的數量。這時,將兔子和磚頭一一對應起來,告訴學生:這種情況我們說「兔子和磚頭的數量同樣多」。利用教具讓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擺出同樣多的兩個圖,其餘學生判斷擺出的圖對不對,並在學生擺的東西旁邊板書「多」「少」突出重點。在練習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讓所有的學生擺一擺,在動手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同樣多」這個概念。 
    3、教授「多」和「少」。有了「同樣多」這個概念,根據主題圖提出問題:豬和木頭的數量分別是多少?學生會發現他們的數量不是同樣多,一一對應後發現木頭還有剩餘,此時告訴學生這樣的情況我們說「木頭多,豬少」。緊接著,由學生自由擺出一個物體比另一個物體多,並能夠說出「誰多誰少」。在學生擺的東西旁邊板書「多」「少」突出重點。 
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豬和木頭的數量除了用「誰多誰少」來形容,還可以怎麼說?「豬比木頭少,木頭比豬多。」這里的關鍵是誰跟誰比,參照物不同,多少關系也就發生了變化。帶著學生一起找出豬和兔子的數量關系,並引導學生說「兔子比豬多

⑼ 培智比較多少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對於數量的比較,沒有一定的方法,多數是通過直觀的觀察得來的。而要將內兩組物體的數容量在頭腦中進行比較,或將兩組物體的數目抽象為數,比較兩個數的大小,這對於依賴於動作進行思維甚至還不會逐一點數物體的小班幼兒而言是不現實的,而一一對應的排序方法是比較物體多少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本次活動我們讓幼兒通過實物操作來判斷出兩種物體之間多、少和等量關系,有利於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通過活動初步引導幼兒感知理解「多少」和「一樣多」,並能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達,初步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閱讀全文

與比多少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