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進行高中數學概念教學
1.在引入新概念時,把相關的舊概念聯系起來,確立信任學生的觀念,大膽放手讓學生把某種情境用數學方法加以表徵;在形成概念時,留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自主地建構新概念.在辨識概念時,鼓勵學生質疑.從學生的角度看,學貴有疑是學習進步的標志,也是創新的開始.
2.在學習數學定理、公式、方法時,離不開對命題的證明,應當改變傳統的分為「展示定理、推證定理、應用定理」簡單三步的模式,而結合實際情況,在證明命題前為學生創設認知沖突的疑惑情境.經過一段訓練後,學生便能清楚什麼是數學證明,什麼不是.並且知道數學證明的價值及其局限性.
3.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們往往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
4.教師可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可能的話,教學可以自編電腦課件,藉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餘弦曲線的圖形、棱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我想要做到上述幾個方面,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的「傳授——接受」的教學模式,要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同時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問題,提倡課堂師生的交流和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因為交流可令學生積極投入和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交流,不斷進行教學信息的交換、反饋、反思,可修正思維策略,概括和總結數學思想方法.在交流中,作為老師耐心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並從中捕捉有價值的問題,展開課堂討論,並適時作出恰當的評價,使班集體成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共同分享學習的成果.
❷ 《正餘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研究性論文
一、教學設計
1、教學背景
在近幾年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這樣的怪現象: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數學很重要,但很難;學得很苦、太抽象、太枯燥,要不是升學,我們才不會去理會,況且將來用數學的機會很少;許多學生完全依賴於教師的講解,不會自學,不敢提問題,也不知如何提問題。這說明了學生一是不會學數學,二是對數學有恐懼感,沒有信心,這樣的心態怎能對數學有所創新呢?即使有所創新那與學生們所花代價也不成比例,其間扼殺了他們太多的快樂和個性特長。建構主義提倡情境式教學,認為多數學習應與具體情境有關,只有在解決與現實世界相關聯的問題中,所建構的知識才將更豐富、更有效和易於遷移。我們在 2003級進行了「創設數學情境與提出數學問題」教學實驗,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驗,多數同學已能適應這種學習方式,平時能主動思考,敢於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和想法,從過去被動的接受知識逐步過渡到主動探究、索取知識,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材分析
「正餘弦定理」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5的第一章第二節的主要內容,是解決有關斜三角形問題的兩個重要定理之一,也是初中「勾股定理」內容的直接延拓,它是三角函數一般知識和平面向量知識在三角形中的具體運用,是解可轉化為三角形計算問題的其它數學問題及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本節課是「正弦定理、正餘弦定理」教學的第二節課,其主要任務是引入並證明正餘弦定理,在課型上屬於「定理教學課」。布魯納指出,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因此,做好「正餘弦定理」的教學,不僅能復習鞏固舊知識,使學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識,體會聯系、發展等辯證觀點,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3、設計思路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小到身邊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體的運行,從自然現象到社會生活,他們幾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往往也可以基於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而且,這種解釋並不都是胡亂猜測,而是從他們的經驗背景出發而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另起爐灶,從外部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為此我們根據「情境 --問題」教學模式,沿著「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反思應用」這條主線,把從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數學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以「問題」為紅線組織教學,形成以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相互引發攜手並進的「情境--問題」學習鏈,使學生真正成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體,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創造者」,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體驗數學的過程。根據上述精神,做出了如下設計:①創設一個現實問題情境作為提出問題的背景;②啟發、引導學生提出自己關心的現實問題,逐步將現實問題轉化、抽象成過渡性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時需要使用正餘弦定理,藉此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揭示解斜三角形的必要性,並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索解決問題的動機。然後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數學實質,引伸成一般的數學問題:已知三角形的兩條邊和他們的夾角,求第三邊。③ 為了解決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通過作邊BC的垂線得到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後利用勾股定理和銳角三角函數得出正餘弦定理的表達式,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嚴格的邏輯證明。證明時,關鍵在於啟發、引導學生明確以下兩點:
一是證明的起點
❸ 正,餘弦在實際中的應用
正餘弦定理教學案例分析
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 馮春香
教材:新課標教材----必修5
課題:正餘弦定理
[摘要]: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現代數學觀和建構主義教學觀與學習觀指導下的「情境 .問題.反思.應用」教學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養成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設數學情境是前提,提出問題是重點,解決問題是核心,應用數學知識是目的,因此所設情境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正餘弦定理」具有一定廣泛的應用價值,教學中我們從實際需要出發創設情境。
[關鍵詞]: 正餘弦定理;解三角形;數學情境
一、教學設計
1、教學背景
在近幾年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這樣的怪現象: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數學很重要,但很難;學得很苦、太抽象、太枯燥,要不是升學,我們才不會去理會,況且將來用數學的機會很少;許多學生完全依賴於教師的講解,不會自學,不敢提問題,也不知如何提問題。這說明了學生一是不會學數學,二是對數學有恐懼感,沒有信心,這樣的心態怎能對數學有所創新呢?即使有所創新那與學生們所花代價也不成比例,其間扼殺了他們太多的快樂和個性特長。建構主義提倡情境式教學,認為多數學習應與具體情境有關,只有在解決與現實世界相關聯的問題中,所建構的知識才將更豐富、更有效和易於遷移。我們在 2003級進行了「創設數學情境與提出數學問題」教學實驗,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驗,多數同學已能適應這種學習方式,平時能主動思考,敢於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和想法,從過去被動的接受知識逐步過渡到主動探究、索取知識,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材分析
「正餘弦定理」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5的第一章第二節的主要內容,是解決有關斜三角形問題的兩個重要定理之一,也是初中「勾股定理」內容的直接延拓,它是三角函數一般知識和平面向量知識在三角形中的具體運用,是解可轉化為三角形計算問題的其它數學問題及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本節課是「正弦定理、正餘弦定理」教學的第二節課,其主要任務是引入並證明正餘弦定理,在課型上屬於「定理教學課」。布魯納指出,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因此,做好「正餘弦定理」的教學,不僅能復習鞏固舊知識,使學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識,體會聯系、發展等辯證觀點,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3、設計思路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小到身邊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體的運行,從自然現象到社會生活,他們幾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往往也可以基於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而且,這種解釋並不都是胡亂猜測,而是從他們的經驗背景出發而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另起爐灶,從外部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為此我們根據「情境 --問題」教學模式,沿著「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反思應用」這條主線,把從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數學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以「問題」為紅線組織教學,形成以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相互引發攜手並進的「情境--問題」學習鏈,使學生真正成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體,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創造者」,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體驗數學的過程。根據上述精神,做出了如下設計:①創設一個現實問題情境作為提出問題的背景;②啟發、引導學生提出自己關心的現實問題,逐步將現實問題轉化、抽象成過渡性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時需要使用正餘弦定理,藉此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揭示解斜三角形的必要性,並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索解決問題的動機。然後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數學實質,引伸成一般的數學問題:已知三角形的兩條邊和他們的夾角,求第三邊。③為了解決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通過作邊BC的垂線得到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後利用勾股定理和銳角三角函數得出正餘弦定理的表達式,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嚴格的邏輯證明。證明時,關鍵在於啟發、引導學生明確以下兩點:
一是證明的起點
;
二是如何將向量關系轉化成數量關系。④由學生獨立使用已證明的結論去解決中所提出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
類型一:解三角形和與之相關的問題
1.⑴在 中,如果 , , ,那麼 , 的面積為 .
變式:若已知 ,可否求出其他三個元素?
例1.已知 中, 求 及 。
變式:(小題訓練4)在 中,已知 則邊長 。
例2. (原例4.) 中三個內角 的對邊分別是 ,已知 ,且 ,求角 的大小。
變式:(小題訓練3)若三角形三邊之比為 ,那麼這個三角形的最大角等於 。
類型二:判斷三角形形狀的問題
2.在 中,若 ,則 是 (形狀)。
例3.在 ,若 ,試判斷 的形狀。
學生練習:
1. 已知 中,若 ,則 。
2. 在 中,若 ,則 的形狀是 (形狀)。
3. 在 中,已知 ,則 。
4.在 中,已知 ,解三角形。
三、教學反思
創設數學情境是「情境 .問題.反思.應用」教學的基礎環節,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水平、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對可用的情境進行比較,選擇具有較好的教育功能的情境。
從應用需要出發,創設認知沖突型數學情境,是創設情境的常用方法之一。「正餘弦定理」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故本課中從應用需要出發創設了教學中所使用的數學情境。該情境源於教材第一章 1.3正弦、正餘弦定理應用的例1。實踐說明,這種將教材中的例題、習題作為素材改造加工成情境,是創設情境的一條有效途徑。只要教師能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全面的研究,便不難發現教材中有不少可用的素材。
「情境 .問題.反思.應用」教學模式主張以問題為「紅線」組織教學活動,以學生作為提出問題的主體,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學實驗表明,學生能否提出數學問題,不僅受其數學基礎、生活經歷、學習方式等自身因素的影響,還受其所處的環境、教師對提問的態度等外在因素的制約。因此,教師不僅要注重創設適宜的數學情境(不僅具有豐富的內涵,而且還具有「問題」的誘導性、啟發性和探索性),而且要真正轉變對學生提問的態度,提高引導水平,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另一方面要妥善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關注是否給學生創設了一種情境,使學生親身經歷了數學活動過程.把「質疑提問」,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作為教與學活動的起點與歸宿。
❹ 如何在變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是人腦與數學對象交互作用並按照一般思維規律認識數學內容的內在理性活動.在公式、定理、性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編制一系列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式訓練題,組織學生進行嘗試練習,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現、探索、推導過程,可以提高思維的探究水平,更可以掌握具有廣泛性的思維方法.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水平一般分為三個層次:記憶模仿型、說明性理解型與探究性理解型.為了培養與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向探究性理解型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敢於和善於給學生提供一定的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的條件和機會.適當地進行變式訓練、一題多解、一法多用,可以讓學生形成富於聯想的思維習慣.數學公式作為解題的工具,深刻理解並准確掌握數學公式是學好數學的第一關.數學公式應用廣泛,推導方法具有代表性,所以人們把它比喻為「數量關系的精髓」.在一般的數學教學中,我們通常是推導公式,首先教師講解例題進行示範,然後學生模仿反復練習.一兩堂課下來,學生對數學課的印象就是推導公式、代公式解題,純粹把數學課看成做題目的枯燥無味的課,長此以往,對數學課就越來越沒興趣.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地參與課堂,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數學老師一直思考的問題.
二、案例再現
以五年制高等師范數學教材中的「二倍角的三角函數」這節內容為例,老師在引導學生推導出公式後,對公式進行變形研究,使學生能夠找到它的一些其他形式並進行相應的應用.這樣既能深刻理解公式,又可靈活應用於解題,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公式的導出部分老師讓學生利用學過的正弦、餘弦和正切的和角公式,化歸為二倍角公式,讓學生理解「二倍角」 與 「兩角和」 的內在聯系.
在公式的運用應用部分,老師是這樣設計的:
提問:二倍角公式結構特徵有哪些?
師生互動:教師在黑板上板書且同時啟發學生注意公式結構中等號兩邊角度倍數的對比、系數的對比、冪次數的對比,學生思考並回答問題以達到熟練公式結構的目的.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能很快地歸納出二倍角公式的結構特徵.為了能很好地鞏固和理解公式中「二倍角」含義,也為下面靈活應用公式化解和求值做准備,教師設置了以下練習:梯度一 (讓學生理解倍角的相對性)
在以上問題中主要突出的是倍角的相對性,以及公式左右兩邊的角的變化.為了進一步鞏固所學公式與更深入熟練地掌握公式變形,特意由淺入深設計以下課堂練習以達到相關目的.學生對比二倍角公式的形式特點,基本能准確地填出結論,並且在給出結論的同時也真正理解了「二倍」的含義.二倍角的正弦公式、餘弦公式是三角恆等變換中的重要公式,在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基礎上,若能對公式作一些變形,並在解題中予以靈活運用,則可激活思維,化繁為簡,使得解題過程更加簡潔明快.教師在學生理解梯度一的基礎上,再設計了以下兩組變式訓練:梯度二:(熟練公式結構並會用公式的逆用)
經過三個梯度的訓練,學生對公式的結構與公式的應用達到基本熟練之後,下一步就可以提供機會讓學生利用倍角公式進行求值運算、以培養學生運算、分析和邏輯推理能力,可以很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與難點之一.
三、案例教學反思
上課班級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好,特別是男生,如果純粹是講公式後讓學生模仿做題目,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沒有親自體驗公式和概念的形成過程,只能是做題目的機器,對知識一知半解,更不用說學以致用了.學生也會覺得沒有挑戰性,從而對數學學習缺乏積極性.學生只有在親自實踐中才能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老師在教學中對二倍角公式的深化變式,讓學生積極思維,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又加強了對公式的理解和應用.
數學的公式有很多的變式,這些變式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同時在公式的變式過程中可以充分體現數學公式的轉化和簡化功能,從而有利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公式的本質.通過探求公式的變式的應用,可以培養學生直覺思維、快速解題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一)公式的變式應用可以培養學生簡單的直覺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直覺思維是導致數學發現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猜想,形成朦朧的直覺.讓學生猜想,不僅激發了他們努力解題,還教會了他們一種應用的思維方式.二倍角公式的熟練應用對於學習三角函數的性質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學習y=sin2x的圖像及性質.再如梯度三中的練習sinπ16cosπ16cosπ8,學生看到相同的角,會聯想到正弦的二倍角公式,猜想填個系數即可,學生在掌握了二倍角公式的逆向變形特點後,就能很快的與公式進行對比,從而找到系數上的差別,並相應的進行增添,就可以很方便得出答案.(sinα-cosα)2和cos4β-sin4β的解題學生根據做題目的直覺經驗,自然會想到先用完全平方和平方差公式展開求解,教師再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向縱深方向考慮,幫助理清來龍去脈,總結出方法和結論,學生的解題能力也會逐步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有時設置一些順理成章的「陷阱」也是有益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在猜想、探究、修改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公式的變式應用可以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人們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其實,對於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數學教學中可表現為某些數學公式、法則等逆用來解決有關問題.如二倍角這節課中,很多學生對於數學課本中的公式很熟練,但對它們的逆向運用卻往往忽視.因此,老師在二倍角公式教學中,貫穿雙向思維訓練,除了讓學生理解概念本身及其常規應用外,還注意引導啟發學生反過來思考,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拓展.如梯度一和梯度二的設計,這樣正向和逆向敘述相結合,使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刻,知識掌握得更加靈活,對數學思維的訓練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公式的變式應用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慾和興趣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適當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問題、自己提問題的條件與機會為發散思維的培養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的環境.老師在教學過程給出(sinα-cosα)2 和cos4β-sin4β題目給出後,沒有直接板書講解,而是讓學生討論,給學生提供探索嘗試的機會.學生們躍躍欲試,積極動腦,一部分學生能自己利用二倍角公式和平方公式推算出結論,運用已學知識去解決新問題,並進行多種嘗試,學生的解題思維得到拓展,學習積極性提高.如果老師怕學生在課堂上聽不懂、吃不飽,總是在課堂上講個不停,即使提出問題也是匆匆而過,學生沒有進行充分思考問題的時間,這樣培養的學生也不可能具有探究性思考的習慣與能力,當然談不上培養發散思維了.
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展現思維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精心設計,給學生充分思考問題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親自參與思維活動,不僅體現了這種教學思想,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的探究水平,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❺ 怎樣學好數學我是初三的
上課好好聽!好好做作業!我初三就是這么過來得!加油!
❻ 求《讀寫算》第58期和61期目錄
《讀寫算》2011第58期目錄
大海·細雨·陽光
創設思想品德「理想課堂」的幾點嘗試
論城市政 治穩 定態勢之鞏固與基層思想政 治工作
思想品德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幾點做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小學品德課「課後拓展」有效踐行的思考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益
新課程理念下的政 治教學新模式
如何讓學困生化蛹成蝶
春雨的啟示
以「情感」引領「興趣」
高中生厭學情緒原因分析與解決對策
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實施素質教育之我見
構建和諧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讓愛心在教學中閃光
淺談幼兒園的環境布置
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關於課堂組織教學的體會
淺談學困生轉化的「拐、打、留、扶」
重視練習設計,培養創新能力
「讀」領風 騷
淺談「兩步、六環」課堂教學模式
假學案之翼,促課堂高效—如何讓學案更好地促使課堂的高效
北師大版四年上冊《過去的游戲真有趣》教學設計
轉變觀念構建高效課堂
在尊重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強 迫」成習慣,習慣成自然
淺談數形結合思想與圖象法在物理學中解題的妙用
也談高效課堂的構建
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模式探微
怎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
學科教學滲透養成教育
現行初中勞技綜合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索分析
初一下學期第七課《法不可違》教學設計
淺談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把課堂提問權還給學生
利用交互白板構建有效高效課堂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課堂教學評價
表達方式在寫作中的運用
高效課堂教學的探討
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淺談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小訓練
轉變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教學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
在故事和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淺談作文教學方法
淺談解決初中教學中差生轉化問題的基本策略
淺析中學生常見疾病症狀的處理
教師如何提升專業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校與高校教師的發展定位和責任
淺談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
用好教材,提高實效
淺談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
以就業為導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
淺談信息技術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班主任民 主管理的策略
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
幼兒資源庫的建設和有效運用
班主任與學生談話的藝術
參與新課程改革的感受和困惑
淺談遠程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
批評的藝術
淺談班主任語言藝術的運用
學生自主量化考核管理策略探究
組織主題班會之我見
如何定位班主任的角色
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策略與藝術
關於「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中的三個問題
談談新課程改革中的高中生物教學
淺談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有效性教學」的實踐與體會
培養興趣,提出疑問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與管理
淺談新課程物理教學中「問題」意識及能力的培養
新課改背景下關於課堂有效提問的思考
淺析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學與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化學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淺談初三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
在科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對《液體擴散快慢與溫度的關系》演示實驗的改進
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現狀及對策
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
高一化學應做好及時補救,抓好銜接教學工作
生理學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學科的橋梁
淺談多媒體技術對初中化學教學的幫助
淺談物理力學中的等效思想
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
多媒體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
淺談物理概念教學的思維定勢
生活中的詞彙與高中物理中詞彙意義的對比
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成績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的「有效引導」策略
提升數學課中例題教學的「境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數學實踐活動與數學教學
數學教學中傾注人文關懷
小學數學課後輔導應注意的幾個重點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淺談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索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開放性數學作業的設計
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的有效整合
初三數學復習實施策略
數學興趣的培養方法
讓現代教育技術潤澤數學課堂
如何靈活運用數學教材中的插圖
淺談數學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結合應用
數學嫁給文化,花好月圓正當時
求三角函數最值及值域常用的策略
初三數學復習實施策略
高中數學試卷評講課的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的研究
循循善誘,巧妙點撥
淺談小學數學語言訓練
小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
小學數學如何實現教育現代化
讓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
城區小學如何在數學活動課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數學課堂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的嘗試與反思
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自學能力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專業自我發展途徑的研究
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高中數學總復習課教學策略的探究
淺談小學數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策略
激發學習數學興趣,培養思維能力
情景設置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運用遠教資源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對高中生數形結合問題的研究
淺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內容
正弦定理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有問題才有學習<
幼兒繪畫指導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淺談體育教學興趣的培養
農村中學生合唱有效教學的黃金分割
用音樂陶冶學生的愛國 主 義情操
如何將藝術體操與美育的教育相結合
體育游戲在課堂准備活動中的運用
淺議影響體育課堂教學的幾點因素
高中體育新課程改革帶來的困惑與對策
音樂教學中的「精」與「活」
此時「無聲」勝有聲
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體育教育的改革
開展課外體育鍛煉的基本途徑及對策
讓聽賞成為一種習慣
談藝術設計中的繪畫基礎教學
如何消除中學生對跳箱的恐懼心理
中等師范學校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怎樣評議一堂歷史課
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
試論歷史導語的同課異構
高中必修5第5單元Lesson Plan of Unit 5 First aid(第5課時)
化難為易,學好英語
導學案 Mole 4 Music
談如何讓英語課堂「活」起來
「靈活多樣的」表演
淺談涼山小學階段外語教學
虎頭豹尾,精彩繼續
初中英語學習中分化現象的抑制
農村中學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之我見
素質教育還用不用背誦課文
生活化學習元素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
淺談重大版高中英語教材之單詞學習
如何應對新高考方案下英語寫作
影響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因素探討
初中英語起始階段的情感教學
如何從英語報刊中開發高中教學資源
淺談中學英文寫作教學
淺談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淺談如何有效地創設情境
讓農村初中英語課堂「 活」起來
培養自學能力,形成自學習慣
如何提高農村學生英語成績
開心學英語
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能力的途徑
這里的風景更精彩
談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知識卡片」的使用
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誤區思考
張揚學生個性 抒寫真實性情
分層次作文教學初探
「減負增效」在低年級識字課堂如何實施
淺談五上冊「閱讀教學有效復習」的三大注意
淺談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識字教學模式嘗試
農村語文教改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小學語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
「活」教語文
中考小說閱讀復習指導
指導學生細讀文本之我「見」
重視課堂提問,提高教學效率
低年級寫字起步教學初探
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興趣淺談
語文味,還語文課的亮麗本色
如何營造語文學習的氛圍
探究對話教學路徑,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積累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思考與探索
淺談想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語文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批改作文
淺談閱讀習慣的培養
作文教學滯後的原因及改革初探
如何構建自動自得的語文課堂
如何解決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問題
關於中學語文作文的教法淺談
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淺談語文課堂提問技巧
對構建好「生活作文」的深切感受
論閱讀教學中的「法」與「練」
眼水眉山話春風
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例談小學語文朗讀方法
民族地區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成功因素探討
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識字
提高學生語文探究能力的幾種途徑
聯系農村生活,激發寫作興趣
淺談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引導學生利用現代媒體學習語言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三味教學」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語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訓練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淺談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淺談語文教學「要我學」為「我要學」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與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學生的心靈家園中下美的種子
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的能力
初中文言文教學應加強讀法指導
淺談課文略讀課的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試論文言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農村初中生愛上課外閱讀
森林資源保護(森林防火方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
版面設計在課件製作中的美感體現
高職《有機合成單元過程》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
輔導員在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探討
借說捕蛇之險,表達賦斂之毒
新形勢 新思考 新對策
怎樣使文章語言富有特色
對基於學情分析的課堂教學的認識
女 權 主 義在《簡愛》中的體現
師生共奏和諧曲
有滋有味讀古文
淺談高三數學總復習課堂教學改革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有效作業的初探
❼ 怎麼學好數學`
數學來這門功課要靠平時多源做習題,基本的知識融會貫通,並以題型的形式整理,體味解題的過程。就買些課外習題,自己會的可以超過,以免浪費時間.不會的,那怕浪費一星期的時間,也要把它弄懂,因為你每解答一條難題,你的數學就有一點進步.是我的學習經驗,我運用這種方法超級參加了奧數潮汕星河杯,獲得全市第一名,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誰能幫忙找一份高中數學教學案例
《正弦定理》教學案例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主要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構建數學模型,利用數學實驗猜想發現正弦定理,並從理論上加以證實,最後進行簡單的應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與作用:本節內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5》(A版)第一章中,是在高二學生學習了三角等知識之後安排的,顯然是對三角知識的應用;同時,作為三角形中的一個定理,也是對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內容的直接延伸,而定理本身的應用(定理應用放在下一節專門研究)又十分廣泛,因此做好該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通過對任意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探索、發現和證實,感受「類比--猜想--證實」的科學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體會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這種數學地思考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思想,養成大膽猜想、善於思考的品質和勇於求真的精神。
2、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是正弦定理的發現和證實;難點是三角形外接圓法證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把握正弦定理,理解證實過程。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培養學生數學地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增強學生的協作能力和數學交流能力。
(3)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體驗數學規律的發現,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善於發現、不畏艱辛的創新品質,增強學習的成功心理,激發學習數學的愛好。
(2)通過實例的社會意義,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為祖國努力學習的責任心。
四、教學設想:
本節課採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交流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發現」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四周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對任意三角形性質的深入探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設計思路如下: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
課前放映一些有關軍事題材的圖片,並在課首給出引例:一天,我核潛艇A正在某海域執行巡邏任務,忽然發現其正東處有一敵艇B正以30海里/小時的速度朝北偏西40°方向航行。經研究,決定向其發射魚雷給以威懾性打擊。已知魚雷的速度為60海里/小時,問怎樣確定發射角度可擊中敵艦?
[設計一個學生比較感愛好的實際問題,吸引學生注重力,使其馬上進入到研究者的角色中來!]
(二)啟發引導學生數學地觀察問題,構建數學模型。
用幾何畫板模擬演示魚雷及敵艦行蹤,在探討魚雷發射角度的過程中,抽象出一個解三角形問題:
1、考察角A的范圍,回憶「大邊對大角」的性質
2、讓學生猜測角A的准確角度,由AC=2BC,從而B=2A
從而抽象出一個雛形:
3、測量角A的實際角度,與猜測有誤差,從而產生矛盾:
定性研究如何轉化為定量研究?
4、進一步修正雛形中的公式,啟發學生大膽想像:以及等
[直覺先行,思辨引路,在矛盾沖突中引發學生積極的思維!]
(三)引導學生用「特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猜想數學規律。
提出問題:
1、如何對以上等式進行檢驗呢?激發學生思維,從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進行研究,篩選出能成立的等式
2、那這一結論對任意三角形都適用嗎?指導學生用刻度尺、圓規、計算器等工具對一般三角形進行驗證。
3、讓學生總堅固驗結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與所對的邊滿足關系
[「特例→類比→猜想」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的研究思路!]
(四)讓學生進行各種嘗試,探尋理論證實的方法。
提出問題:
1、如何把猜想變成定理呢?使學生注重到猜想和定理的區別,強化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2、怎樣進行理論證實呢?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通過作高轉化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進行證實。
3、你能找出它們的比值嗎?藉以檢驗學生是否把握了以上的研究思路。用幾何畫板動畫演示,找到比值,突破難點。
4、將猜想變為定理,並用以解決課首提出的問題,並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
[學生成為發現者,成為創造者!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五)反思總結,布置作業
1、正弦定理具有對稱和諧美
2、「類比→實驗→猜想→證實」是一種常用的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課下思考:三角形中還有其它的邊角定量關系嗎?
六、板書設計:
正弦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