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6除以4用豎式計算的視頻
56÷4=14
豎式如下來所示:源
拓展:
多位數除法的法則: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除數有幾位,就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如果不夠除,就多看一位。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夠除,就在這一位上商0。
(3)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並在余數右邊一位落下被除數在這一位上的數,再繼續除。
B. 在哪裡可以查看到除法豎式教程
家長是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喜歡數學,首先要願意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思專考,陪伴孩子,他屬會很願意和你一起學習的 。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
1、可以到愛問共享資料進行查看。愛問共享資料網除法豎式資料下載
2、可以去一些視頻網站有錄好的視頻,比如愛奇藝視頻、騰訊視頻等等。
3、時要給孩子一定的演算空間,留意平時生活中的例子,從實際出發。
4、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比如預課、作業幫、e學堂、小丘學堂、愛閱讀等等。
5、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覺得數學只是一種學習,把它當成一種負擔,引導孩子對數學感興趣。觀察孩子愛玩什麼,將數學知識結合進去,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學習數學,既不反感,又能提升孩子數學學習的興趣。
C. 除法豎式講解
除法例子:78÷12
解題思路:將被除數從高位起的每一位數進行除數運算,每次計算得到版的商保留,余數加下一位數進行運算權,依此順序將被除數所以位數運算完畢,得到的商按順序組合,余數為最後一次運算結果
解題過程:
步驟一:78÷12=6 余數為:6
根據以上計算計算步驟組合結果商為6、余數為6
存疑請追問,滿意請採納
D. 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怎麼算教百數除個數學視頻
小學三年級的除法是以整除為主,或有餘數的問題.可以通過分盤子的游戲來進行引專導教學,比如,把9個桃屬子分四盤,那麼先擺好四個盤子,然後每個盤子裡面先放一個,還有五個沒放,再每個盤子放一個,還剩一個,比盤子數要少,那麼這一個就是余數,而盤子裡面的桃子數就是商.再有就是乘法口訣表,背除數的倍數,直到前一個小於或等於被除數,後一個大於被除數,那麼就能得出商數是前一個倍數,而被除數與前一個數的差就是商了.至於後面立豎式的演算法,就是乘法與減法的結合,以及退位進位之類的了.
E. 除法豎式教程
除法豎式教程介紹如下:
經過老師的引導,讓孩子明白豎式的重要作用是要輔助計算。教師隨後出了一道比較難的除法算式:73÷4,問:「你們能用這樣的除法豎式算出它的結果嗎?」所有的孩子們都算不出來。
這樣的一個教學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體會到豎式的功能——輔助計算,讓計算簡便。或者是讓計算轉化為多步可以口算的路徑。
當然,由於是二年級的孩子,現在還不能教學73÷4的這類被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依然是用72÷8=9和21÷3=7講解除法豎式書寫的格式。並解釋清楚,上面的72與下面的72是不同的,下面的72是八九七十二算出來的。
不能因為上面是幾,就跟著抄寫幾。為了打破這個誤區,相應的教學了17÷3=5……2。並在17÷3的豎式中,多多少少感悟到了豎式讓計算簡便的功能。
教學課的最後,為了讓孩子形成除法豎式計算的技能,再次強調余數要比除數小的原則。並鼓勵學生,可以根據這個原則來自己判斷除法豎式的正確與否。培養孩子的數學確性能力。
在具體的除法豎式技能訓練中,XWX說到:「我們要背除數的口訣,注意火車不能做過站,但是,也不能沒有到站呀。」這段話,很好的對應了37÷6=5…… 7與37÷6=7還差5這兩個除法算式。
當然,除法豎式在一定的程度上還是具體分物的一種記錄方式,這個知識點會在隨後具體的解決問題情境中來探討與交流。
F. 怎樣教學除法豎式更有效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師角色的轉化。現代教學論觀點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裝在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這使每一位教師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利用這種情境來提高學習質量,是每個教師都迫不及待要探索的問題,本文就對此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關鍵詞:情境創設、有效情境、教學情境《數學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數學情境教學方面作如下探討:一、創設情境應從課堂導入開始,導入要切實可行。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課程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的課堂教學要求導入一定做到自然貼切,新穎別致,緊扣主題,更重要的是導入的內容和方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是數學教學導入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如我在講授《可能性》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每個人都有一個生日,小朋友們請說說你自己的生日吧」,同學們說的很歡快,老師又問:「這個月過生日的有哪幾位小朋友?」結果有三個小同學舉手,老師就把為三個小朋友過生日為教學情境,同學們為他們准備節目開始抽簽,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抽到唱歌、跳舞、表演節目的可能性。進一步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二、在探究新知中,創設分組操作探究情境解決小組問題《課標》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就要讓學生動手操作,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求知者面前,從而親手發現新知,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而這種發現又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獲取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設置「動境」,使學生藉助已有知識、技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主動探究。學生在集體的相互作用是很大的,他們的年齡、知識水平、心理特徵非常相似的,所以同伴的一些興趣特徵、生活學習的喜好很容易被他們接受或學習,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正確引導學生,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分組探究在幾何知識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著的。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一說長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公式,再創設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分組探索。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小組成員紛紛開動腦筋,積極參與。通過小組探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法,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既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三、在知識應用上,創設實踐情境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而數學知識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符合兒童自身的特點。在知識的應用上,創造實踐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小學生學習數學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又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使所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展和延伸。同時,又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所以,在學習新知後,要創設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情境,讓學生及時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教學「幾何小實踐」後,我安排了搭、找、畫、折的活動,其中通過用橡皮泥球和小棒來搭長方體和正方體,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及共同點,不同點;通過找生活中的正文體和正方體,進一步感知數學就在我們周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用三角尺,直尺畫三角形,可長方形、正方形,進一步了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特點,更好地進行區分;通過用紙折長方形,正方形和直角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通過學生活動操作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還能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個性。四、在知識鞏固上,創設競爭情境小學生具有好勝的心理特點,競爭對學生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時、適度採用競賽等方法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數學的計算教學中,乘、除運算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它必須反復練,而反復練又顯得單調枯燥,於是可在練習中採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奪紅旗」、「摘蘋果」「登山」等方法進行。這些游戲是小學生最樂意做的,通過這些游戲不僅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鞏固知識,而且使學生產生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精神。如教學「7的乘除法」時,當學生探究了計算方法後,我便設計小組登山賽——奪紅旗游戲。老師先說明比賽規則,各組做好准備。隨著「開始」一聲口令,各組快速計算黑板上自己組的題目,每算對一個就登上一個台階,看哪組同學能最快地到達山頂,奪得紅旗。在這個游戲中,不僅提高了學生地計算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鍛煉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五、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現代教學論指導下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課堂上要營造一種寬松的、適宜溝通的氣氛,教師要努力創設師生互愛、人人平等、教學民主、生生和諧的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因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是發展學生創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時教學時,要關心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感到老師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讓愛充滿著整個課堂,學生之間形成了和諧友好、互助、競爭的良好關系,這樣有利於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課上,也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互相討論、互相反饋、互相傾聽、互相激勵、互相合作,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情感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學生更能將郁積於胸的感情抒發出來。
G. 除法豎式怎麼開求講解3位除l位的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用豎式計算的方法為:
除法用豎式計算時,從最高位開始除起,以436÷5為例。如:436就從最高位十位4開始除起;若除不了,如:4不能除以5,那麼就用最高位和下一位合成一個數來除,直到能除以除數為止;如:436除以5中4不能除以5,就把4和下一位數3合成一個數43來除5,商為8,余數為3。接著再用余數1和下一位的數字6,再合成一個新的數36來除以5,商為7,余數為1。故436÷5=87······1。
具體豎式如下圖所示:
(7)除法豎式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豎式,指的是每一個過渡數都是由上一個過渡數變化而後,上一個過渡數的個位數乘以2,如果需要進位,則往前面進1,然後個位升十位,以此類推,而個位上補上新的運算數字。
H. 小學除法豎式講解
除法豎式的誕生不僅僅是形式上對除法橫式的升級,更是人類思想升華的一種體現。比如:63÷3=?我們的教法往往是把63看成60+3然後再去計算。
(①60÷3=20②3÷3=1③20+1=21)然後藉助以上3步讓孩子理解除法豎式。其實孩子在列除法豎式時心裡存在很大的疑惑,明明是①6÷3=2怎麼不是60÷3=20呢?
如果又回到用橫式給孩子解釋的基礎上,那麼除法豎式存在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了。除法豎式的第一步:①6÷3=2表示的意義是把6個「1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10」,這里是以「10」作為單位來分的。
第二步:3÷3=1表示的意義是把3個「1」,平均分成3份,每份1個「1」,這里是以「1」作為單位來分的。所以在列除法豎式時2寫在十位上,1寫在個位上。
(8)除法豎式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17 世紀,歐洲出現了豎式除法,經過逐漸演變和簡化,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方法。以732÷6為例,大致經過了圖9 所示的四個階段。
由此可見,豎式計算除法是一種程序性操作,它的計算規則是:從被除數的最高位起,取出和除數位數相同的數(如果取出的數小於除數,則要取出比除數多一位的數),用除數去除它,就得到商的最高位數和余數(余數可能為零)。
把余數化為下一位的單位,加上被除數這一位上的數,再用除數去除它(除數小於該數時商為0),得到商和余數;這樣繼續下去直到被除數上的數字全部用完,就得到最後的商和余數。
I. 三年級數學除法豎式怎麼都答不利索、希望老師傳視頻教學片段!謝謝
我是六年級的,我教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