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好教學設計及說課
如何做好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前的准備工作
教學設計是對整個教學的規劃,是在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基礎上,統籌全局,設計出教學方案。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之前,要學習課程標准,准確把握教學目標;要認真鑽研教材,正確理解教學內容;要深入了解學生情況,知曉研究學生發展。做好這些准備,是進行教學方案設計的前提和基礎。
(一)、學習課程標准,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1、 把握課程總目標。
2、 把握年級段教學目標。
3、 把握學期教學目標。
4、 准確把握每一課的教學目標。
5、 准確把握每一課時教學目標。
(二)、認真鑽研教材
(一)、學習課程標准,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1、 把握課程總目標。
2、 把握年級段教學目標。
3、 把握學期教學目標。
4、 准確把握每一課的教學目標。
5、 准確把握每一課時教學目標。
(二)、認真鑽研教材
1、 教材的主要特點。
2、 各年級段(冊)教材的特點及在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3、類型課的特點及在教學中注意的問題。解讀教材——細讀文本,潛心會文(一種是還原,一種是重構);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從三個角度入手:①讀者,②學生學習,③教師鑽研)。
(三)、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學生情況
1、 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社會環境 家庭環境 學校環境)。2、 了解學生發展優勢(自信心 興趣 特長個性特點)。
3、 知曉學生發展中的問題,了解學生情況——就知道學生需要什麼,什麼東西應該給學生,什麼對學生的發展更需要。
(三)、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學生情況
1、 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社會環境 家庭環境 學校環境)。2、 了解學生發展優勢(自信心 興趣 特長個性特點)。
3、 知曉學生發展中的問題,了解學生情況——就知道學生需要什麼,什麼東西應該給學生,什麼對學生的發展更需要。
二、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進行一節課教學設計的過程也就是備課和撰寫教案的過程。需要:
(一)進行教材分析,明確教學內容(教材特點)
1、分析本課教材包括哪些教學內容,內容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系?如何向幫助學生建構推進。
2、分析本課教材在單元教學中的作用、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要求。
3、分析本節課的教學資源有哪些,那些可用,那些與實際不適應?
(二)進行學情分析,做好設計准備(年段特點)。
1、分析學生與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已有生活經驗、知識儲備,能力儲備和情感儲備;
2、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
3、分析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一般心理過程;
4、分析特殊學生(平時學習水平很高或學習很吃力的學生)在本課學習中的可能狀態。
(三)定位教學思想,突顯教學風格(教學特點).
1、分析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最大程度地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2、分析自身特點,在本課教學中可能發揮的個性特長、教學風格。
3、分析如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准備採取怎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三)定位教學思想,突顯教學風格(教學特點).
1、分析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最大程度地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2、分析自身特點,在本課教學中可能發揮的個性特長、教學風格。
3、分析如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准備採取怎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六)選擇好教學手段
(七)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要板塊設計,描述性語言,一定講究實用。
② 教案與教學設計,說課稿,教學案例有什麼不
教案與教學設計、說課稿、教學案例有什麼不同? 一份規范的教案通常包括教學課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用具、課時安排、教學過程(或教學流程)、小結及板書設計、作業布置等。 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要不要寫在教案中?由於教案是教師為自己教學制定的方案,對教材和學情自己心中有數就行了,不需寫出。另外,從教學目標的制定到作業布置等教案各環節的制定都必須在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的基礎上來完成,即對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成果內化在教案各環節中,不需專門寫出。 教學反思要不要寫在教案中?這本不是一個問題,但有不少老師在寫教案時在最後還是寫上了教學反思,也不知道反思從何而來。教案是課前寫的,而反思是課後產生的,寫教案時課還沒上,怎麼會有反思呢! 教學目標是教案的重要部分,一般分三維目標,當然並不是每一節課都必須有三維目標,有時也不一定要分三個部分寫。教學目標以一定的順序羅列出也是可以的,但必須體現三維目標的理念。有的老師制定教學目標過多,一節課羅列了十幾個教學目標,也不知道上課時是否還記得教學目標是什麼。此外教學目標忌大而空,要具體、可觀測,且要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點,以讓學生學會什麼作為表述方式。 教學重、難點也是教案的重要部分。教學重點是一節課中的骨幹知識和關鍵內容,難點是學生學習中的比較難理解和掌握的主要內容,通常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重合的,但有時是分開的。一節課中重點和難點以一兩點為宜。有的老師在制定重點和難點時把教學的內容羅列一遍,或把四五個知識點作為重點,都是不恰當的,如果制定的重點太多,也就沒有重點了。 教學方法、教學用具和課時安排是教案中比較簡單的部分,點到為止。但要弄清楚的是,教學方法不是教學流程,而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所採用的教學手段,如講授法、比較教學法、討論法、閱讀法等。 教學過程是教案的核心。教學過程是教學各環節的總成。教學過程要求圍繞著教學目標達成展開各環節教學,因此要求環環相扣,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的老師寫教學過程,分「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兩列寫,充分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是值得提倡的。但也有的老師寫教學過程時以教師問、學生答等一問一答的形式來寫,這不是教學過程,分明是教學實錄或教學案例,是不可取的。因為教案是課前寫的,試問課還沒上,怎能完全知道學生會說什麼呢? 總而言之,教案是教師為順利上好課所做的教學准備,寫好教案是備好課的體現,是上好課的前提。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備好課、寫好教案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③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說課稿
《游園不值》說課稿
下面從本課的教材、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的特色、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游園不值》這是一首贊美春天的著名詩篇,為宋代詩人葉紹翁所作。這首詩根據注釋,對於學生來講可以說很容易理解。春天來了,葉紹翁想到了老朋友,於是去訪,去賞春。正當葉紹翁"扣柴扉不開"掃興之時,猛然間見到了一枝伸出牆外的紅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靈感突至,"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便脫口而出。感受到了這一枝伸出牆的紅杏安撫了作者掃興失望的心情,一枝紅杏也讓作者感受到了滿園的春色。 二、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的確定。 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我根據自己對教材的分析及大綱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上,我試圖煥發起學生對古典詩歌含蓄凝煉之美的淺淺感悟和深深喜愛,也力求使學生自學自得,自讀自悟。因此,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入情入境學習古詩,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教學設計的特色。 我認為我在引導學生入詩境、悟詩情這一環節中,我運用了引探法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品詞,進入詩境這一點自我感覺學生較容易理解,根據老師的引導展開想像,從而進入詩境中。 四、說教學程序。 我本課一共設計了七個環節:分別是: 一、 激情導入、以舊引新。 二、 范讀激趣,初讀正音。 三、 自讀自悟。 四、 入詩境、悟詩情。 五、 讀誦深化,談感受。 六、 拓展閱讀。 七、 作業。 下面我重點講講激情導入、以舊引新和范讀激趣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並"逐漸培植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課伊始,我飽含深情地介紹:"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國詩歌的起源比文字還早,差不多和語言同齡。千百年來,形成了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詩文化,其中詩歌的形式題材還是多種多樣。"老師的語言渲染煥起了學生求知的慾望,激起了他們學習熱情。接著我出示春景圖說:"春色一直以來都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筆下不息的主題,你們看,春天,以她那五彩斑斕、光彩奪目而著稱,萬物蘇醒,百花齊放,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使得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為她歌頌、贊美,也因此留下了許多名詞佳句。誰能背誦一些?" 這一環節,將其頭腦中原有的知識與新知識建立鏈接,從而很自然引出新課。 學生背完詩後,我緊接著說:"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首葉紹翁所寫的描寫春天的詩:《游園不值》(同時板書)介紹葉紹翁的資料。讓我們一起跟著這一位宋朝的詩人葉紹翁一起去游園吧。" (二)范讀激趣,初讀正音 學生對詩歌語言的品味通過教師的范讀去領會、感悟、傳神。教師不僅要導疑、導法,也要導情、導悟。而教師的情感就會激發、影響學生的情感。所以我先在大屏幕展示全詩後,接著在古典樂曲的伴奏下深情吟詠,以詩所特有的韻美,將學生帶入雅緻悠遠的古詩文情境。(放音樂)接著就順勢問:"喜歡嗎?喜歡就大聲地讀讀吧!"在充分的自讀之後,再問:"誰願意讀給大家聽呢?"指名請學生讀,隨即正音。 還有第四環節:入詩境、悟詩情。 古詩詞語言的精煉、意境的深遠往往留下非常廣闊的想像空間。古詩詞教學沒有想像,就沒有品味。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在品讀詩詞語言過程中展開想像,通過想像深化語言的感悟。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入詩境時,運用了引探法、導讀法和想像法。就是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說明、描述、想像性的語言,用以填補課文內容跳躍中情與景的空白,然後引出學生對詩歌前後的接續,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入古詩的意境,並有感情地誦讀,教師隨時啟發點撥,相機指導。 我先引導學生說:"有一天,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南宋詩人葉紹翁禁不住春色誘惑,終於合上書,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賞他家園子里的春景。他獨自緩緩而行,來到朋友家的門前。可是"理解小扣柴扉久不開。接著我問:"這是怎麼回事?扣了這么久還不來開門,是主人不在家嗎?想像一下,作者會怎樣想?哦,主人大概--"從而深化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 接著我又引導學生理解說:"也就是說作者一心到朋友家賞春,卻沒有遇上什麼?"學生很容易回答出沒有遇到要訪的朋友。於是我緊接點題理解"不值"說:"游園不值就是作者去游園沒有遇到要訪的朋友。那他的心情怎樣?(板書:失望)誰來試試讀讀這兩句?" 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了詩境中,領悟了作者的感情。 接著我又問:"難道就要盡興而來,掃興而歸?正當他掃興想回時,他遇到了什麼?(理解:一枝紅杏出牆來。)一株粉紅色的杏花,開的是那樣鮮艷,那樣旺盛,此時詩人的心情怎樣?(誰能讀出作者的感受?)作者又會想到些什麼?(理解:春色滿園關不住。 在這一番再造想像之後,師生漸漸步入了詩所描畫的意境之中,並生出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我再進一步的驅遣想像,"滿園的春色是什麼樣的?"學生又是一番奇思妙想。在想像中領悟到大自然和祖國河山的美好,從而萌生出對它們的熱愛之情。 還有最後一個環節:作業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發揮各自的特長,學了這節課,你回家最想做的是什麼?能想的想,能畫的畫,能說的說,能演的演。 通過這一作業的設計,每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繪畫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發揮了特長。
反思: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這種單一的方式來學習古詩。由於學生對書面語言理解的差異,難以深切體會詩中的意境。這種單一的教學刺激方式,不利於全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因此,也就無法引導學生建立起學習體驗。 在這節古詩教學中,我巧妙地創設一些學習情境,利用創設的學習情境與古詩內容相機呈現,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古詩的刺激物,可以把學生帶到一種真切、生動的學習情境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之在學習中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學習古詩的效率。 這個給你參考!
④ 關於說課的認識
1.說課是說課者在備復課基礎上,以口制頭表述為主要形式面對同行、講師,系統而概括地解說自己對具體課程的理解,闡述自己的教學觀點,表述自己具體執教某課題的教學設想、策略以及組織教學的理論依據等,然後由大家進行評說。
2.說課活動由兩部分組成,依次為解說和評說。重點在解說,它要闡明的問題是教什麼、怎樣教和為什麼要這樣教及其理論依據。評說則是針對解說而進行的評議、交流和研討。
3.由於說課的目的不同,說課可以是課前說,也可以是課後說。前者主要關注教學設計中的思想方法、策略手段,後者主要關注教學設計所引起的教學效果,並對其原因加以探討和反思。面試中的說課則以前者為主。
⑤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說課稿有什麼區別
教學設計,簡單地說,就是教師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對教學活動進行的規劃、安排和決策.具體地講,是指教師以教育理論為基礎,依據教育對象和教師自己的教育理念、經驗,運用系統的觀點與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制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步驟,為優化教學效果而制定實施方案的系統的計劃過程.
因此,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育對象的特點從三個維度確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說課稿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新生事物,是日常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是教師依據課標,根據教材,結合教育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後,把教材、教法、學法教具、教學過程,向領導、或同事進行闡釋的一種教研活動.說課稿,就是為了說好課而准備的文字材料.
四、聯系
第一,教學目標相同.都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事先而做得准備活動.可以是同一的教學目標.
第二、運用理念一致.在課改的今天,不管是哪家版本的教材,落實的都是國家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必須以生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三、准備工作吻合.就是在撰寫它們之前,都必須學習課標,鑽研教材,通覽教參,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水平.確立教法、學法以及教具、學具准備等.
五、不同點
第一、教學設計也是教師為了課堂教學而設計的方案,基本內容與教案相同,最大的區別在於教學設計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要有設計的理念,或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是考察教師的理論素養.
第二、說課稿,是教師面對同事或領導說課的書面材料,要求相對較高,編寫難點相對較大,除了具有它們二者具有的內容之外,還應有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指導、學法選擇等.
⑥ 教案與教學設計,說課稿,教學案例有什麼不同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版、教材的編寫意權圖、完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