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比多少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整體觀察。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確描述數之間的大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觀察中估測,滲透區間套的思想,在觀察中比較,學會由觀察情境圖比較轉化為數的比較。
3、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存在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
4、學生能用一句話描述身邊某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教學重點:
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對性,並能用准確的語言敘述。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互動探究.
1.(出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韓國,日本得金牌記錄統計圖)
(1)中國得的金牌與日本比怎麼樣?用符號怎樣表示?
韓國得的金牌與日本比怎麼樣?用符號怎樣表示?
(2)中國,韓國都比日本得的金牌多,想想他們多的程度一樣嗎?
揭示多得多,多一些
(3)日本比中國怎樣?日本比韓國怎樣?
揭示少得多,少一些
(4)談話揭示課題.
(5)選一個合適的詞,說明中國與韓國的大小關系.
二.合作學習,升華提高.
1.出示課本第40面的金魚圖.
從圖中你都知道了什麼?隨便選兩種比一比,用上今天學得詞,說一說.
2.完成第40面的做一做.第43面的第4題.
三.游戲鞏固新知.(猜數玩區間套游戲)
四.舉例拓展延伸.
五.總結收獲.
《比多少》教學反思
1、遵循「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一原理設計了一系列活潑有趣,符合一年級特點的教學活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中國與日本,韓國與日本「比金牌」中讓學生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基礎上啟發學生逆向思考,日本與中國比怎樣,日本與韓國比怎樣,運用類比的方法去探究少得多,少一些的含義,自然順暢,很好的為課堂目標服務。
2、注重學生個性思維的培養。課堂中我既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不框架學生的思維,力求多種答案。同時也注意引導學生如何逆向思維,例如:有「多得多」就有「少得多。」
3.自主學習,培養數感.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比一比,說一說,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種學習活,並融游戲於知識的學習之中,啟發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獲取知識,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投入,思維積極.從直觀到抽象,偶合學生的數感,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4.在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的課堂紀律還不是很好,使得課堂節奏放慢,因此舉例拓展延伸在本節課中還未能得以很好的落實.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應加強學生課堂紀律的教育.
Ⅱ 如何做教學設計與反思
1、所謂教學反復思,是制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2、按教學的進程,教師的教學反思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
教學前的反思:是指憑藉以往的教學經驗,對新的教學活動進行批判性的分析,並作為調整性的預測,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學中的反思:是指對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發現、自動反思、迅速調控。這種反思表現為教學中的一種機智,具有敏感性。
教學後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如上完一節課,或上完一個單元的課等等)後,在一定的理念指導下,去發現和研究過程中的問題,或者對有效的經驗進行理性的總結和提升。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師的教學反思在內容上包括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效果三個方面。
3、逆向思維、求異思維、批判思維
補充問題:在課堂教學中
Ⅲ 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
(A)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應用題的一個重要步驟是根據題意找出相等關系,然後列出方程,關鍵在於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間關系及尋找相等關系。
(B)
通過和;差;倍;分的量與量之間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個字母表示未知數,其餘字母表示已知數的情況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綜合歸納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思想目標:
通過對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的教學,讓學生初步認識體會到代數方法的優越性,同時滲透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的辯證思想,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對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決心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學好數學的思想;同時,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通過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根據題意尋找和;差;倍;分問題的相等關系
2.教學難點:根據題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師生問好.
在小學算術中,我們學習了用算術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有關知識,那麼,一個實際問題能否應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呢?若能解決,怎樣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與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相比較,它有什麼優越性呢? 為了回答上述這幾個問題,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題.
例1 某數的3倍減2等於某數與4的和,求某數.
(首先,用算術方法解,由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解法1:(4+2)÷(3-1)=3.
答:某數為3.
(其次,用代數方法來解,教師引導,學生口述完成)
解法2:設某數為x,則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數為3.
縱觀例1的這兩種解法,很明顯,算術方法不易思考,而應用設未知數,列出方程並通過解方程求得應用題的解的方法,有一種化難為易之感,這就是我們學習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目的之一.
我們知道方程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個相等關系.因此對於任何一個應用題中提供的條件,應首先從中找出一個相等關系,然後再將這個相等關系表示成方程.
本節課,我們就通過實例來說明怎樣尋找一個相等的關系和把這個相等關系轉化為方程的方法和步驟.
二、師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例2 某麵粉倉庫存放的麵粉運出 15%後,還剩餘42 500千克,這個倉庫原來有多少麵粉?
師生共同分析:
1.本題中給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麼?
2.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相等關系?(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餘重量)
3.若設原來麵粉有x千克,則運出麵粉可表示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關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過程可列表如下:
解:設原來有x千克麵粉,那麼運出了15%x千克,由題意,得 x-15%x=42 500,
所以 x=50 000.
答:原來有 50 000千克麵粉.
此時,讓學生討論:本題的相等關系除了上述表達形式以外,是否還有其他表達形式?若有,是什麼?
(還有,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餘重量;原來重量-剩餘重量=運出重量) 教師應指出:(1)這兩種相等關系的表達形式與「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餘重量」,雖形式上不同,但實質是一樣的,可以任意選擇其中的一個相等關系來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過程較為簡捷,同學應注意模仿.
依據例2的分析與解答過程,首先請同學們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然後,採取提問的方式,進行反饋;最後,根據學生總結的情況,教師總結如下:
(1)仔細審題,透徹理解題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關系,並用字母(如x)表示題中的一個合理未知數;
(2)根據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這是關鍵一步);
(3)根據相等關系,正確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應滿足兩邊的量要相等;方程兩邊的代數式的單位要相同;題中條件應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將一個條件重復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檢驗後明確地、完整地寫出答案.這里要求的檢驗應是,檢驗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應用題有意義.
例3 (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組同學去蘋果園參加勞動,休息時工人師傅摘蘋果分給同學,若每人3個還剩餘9個;若每人5個還有一個人分4個,試問第一小組有多少學生,共摘了多少個蘋果?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題,如學生在某處感到困難,教師應做適當點撥.解答過程請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本題時可能出現的各種錯誤.並嚴格規范書寫格式)
解:設第一小組有x個學生,依題意,得
3x+9=5x-(5-4),
解這個方程: 2x=10,
所以 x=5.
其蘋果數為 3× 5+9=24.
答:第一小組有5名同學,共摘蘋果24個.
學生板演後,引導學生探討此題是否可有其他解法,並列出方程. (設第一小組共摘了x個蘋果,則依題意,得)
三、課堂練習
1.買4本練習本與3支鉛筆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鉛筆每支0.12元,問練習本每本多少元?
2.我國城鄉居民 1988年末的儲蓄存款達到 3 802億元,比 1978年末的儲蓄存款的 18倍還多4億元.求1978年末的儲蓄存款.
3.某工廠女工人佔全廠總人數的 35%,男工比女工多 252人,求全廠總人數.
四、師生共同小結
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
3.在運用上述方法和步驟時應注意什麼?
依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總結如下:
(1)代數方法的基本步驟是:全面掌握題意;恰當選擇變數;找出相等關系;布列方程求解;檢驗書寫答案.其中第三步是關鍵;
(2)以上步驟同學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五、作業
1.買3千克蘋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問每千克蘋果多少錢?
2.用76厘米長的鐵絲做一個長方形的教具,要使寬是16厘米,那麼長是多少厘米?
3.某廠去年10月份生產電視機2 050台,這比前年10月產量的 2倍還多 150台.這家工廠前年10月生產電視機多少台?
4.大箱子裝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裝在4個同樣大小的小箱里,裝滿後還剩餘2千克洗衣粉.求每個小箱子里裝有洗衣粉多少千克?
5.把1400獎金分給22名得獎者,一等獎每人200元,二等獎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獎與二等獎的人數
教 學 反 思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能
一.求活——挖掘習題本身的內在力量保持興趣
思維方法活 為了讓學生在解題時保持興趣,可給學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種方法
解決問題的習慣。
二.求近——揭示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興趣
在習題中揭示出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在他們周圍世界
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學用結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
這節課的學習,我主要採用了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親自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知識、方法去探索與發現新知,使學生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對抽象的數學定理獲取感性的認識,進而通過教師的引導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獲得新知,使學生的學習變為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同時讓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思想和方法,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為學生今後獲取知識以及探索和發現打下基礎
回顧本節課,我覺得在一些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把握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 不能正確的把握操作的時間,沒有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
2、 學中沒能注重學生思維多樣性的培養。
改進方法
作為教師,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必須掌握多種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技能,不斷更新與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態度,在課堂教學中始終牢記: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因此,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也必須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Ⅳ 國培2015教學設計與反思怎麼寫
教案反思的內容
教案反思的內容標準是關注實踐性、現實性、實效性專和個體體驗
主要表現為:屬
1、反思教科書處理的得失
對教科書優點、缺點的教學處理,把握的適切度(包括對教科書中有關內容進行微調、增加、替換、重組等處理的有效性、適切性,課程、教學目標達成的實效性等等)的反思構成了反思教科書處理得失的基本內容。
2、反思教學環節的實效性
反思教學環節設計,既要反思原來設計的成功之處,也要反思不成功的教學案例,尋找教學設計與教學實際的差距,促使新課程理念向教學行為方式的轉變。
3、反思教學細節把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反思教學目標的准確性和教學效果的實效性
有效的課堂教學具有很多衡量指標,其中,師生的積極互動、高質量的課堂參與,有效的課堂提問,有效的課堂活動時間,合理的課堂結構,是其核心要素,尋找師生互動的契合點及師生積極參與的方式方法,提高師生參與的質量與效果,強化提問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優化課堂活動時間和課堂教學結構,可以有效推動課堂教學走向高質量、高效率。反思教學目標,可以圍繞課堂提問、課堂參與、課堂活動時間、課堂結構、教學效果等方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