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們共同面對 作文
寶總理,他們都沒有忘記你們,人民子弟兵都、武警官兵、醫務人員,還有所有志願者朋友都沒有忘記你們。因為在這時我們是中國人,這一刻,我們都是四川人。
面對那些受災的群眾,全國人民都在行動,武警官兵們身先士卒,奔赴前線,面臨隨時都有可能倒塌的的房屋,不停的餘震,隨時都有可能失去生命,但他們並沒有退縮,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前提下,用自己的雙手刨開那一塊塊壓在群眾身上的泥板,他們強忍著悲痛,安慰這那些受驚嚇的群眾,讓他們感到有一絲的溫暖,他們還有救,有人在努力的把他們從廢墟中救出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這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口號,但在地震襲來那一刻,就是它,彰顯了全國任命的團結互助,彰顯了我們中國人有愛心,我決心,有信心戰勝這場災難。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著又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大團結,全國人民都積極的捐款捐物,哪怕是一點點,但只要是我們十三億人的一點心意,也能讓災區的群眾一絲安慰,讓受災的群眾不會感到寂寞,因為他們背後有一個由十三億人組成的大家庭在關心著他們,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即使是簡易的帳篷房子,也是他們的溫暖的家。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各個省市都奔赴四川,共同搶險救災,在最短的時間內確群眾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會有彩虹!」面對災難,我們不要怕,不要被困難所打敗,我們要勇敢的抬起頭,共同度過難關。
地震襲來,我們不要怕 ,因為有十三億人和你共同面對,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我堅信,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戰勝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我們會把家園建設得更美好!!
http://www.cxzw.com/show.php?artid=499935&page=3
Ⅱ 如何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
海口市九小 吳清鍇
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反思型的實踐者。新課程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這對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一節課後,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反思,查看教學設計能否有效的解決問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及由此而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案,作為今後完善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式、尋找教育教學規律、探索教學藝術的依據,這是我們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所做的行動研究,這在整個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另外,從世界教師培養和發展的趨勢來看,實踐反思是未來教師培養的基本模式。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認真深入的思考,那他也許會只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基礎上。同時,加強教學反思,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與其他教師的不同,嘗試總結經驗,關注學生的特點及認知水平進行靈活有效的教學,形成教育教學風格,也是我們成長為研究型教師的必經之路。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一些喜歡總結、反思的教師,其教學效果總是勝人一籌,也能更好地引領其他教師一同進步。只有通過反思,教師的教學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後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反思教學成功之處及精彩片段,以便發揚光大。
任何教師,不論哪節課,總是會有自己滿意或成功之處,更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及精彩。諸如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自己對教法、教材、學生等要素的創造性理解;教學某一階段師生創新思維火花的迸濺、情感的水乳交融、師生關系的和諧融洽;教學中恰當的應變措施、雙邊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興奮活躍之中;哪些問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培養;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循序漸進,獲取新知,提高了能力;又如課堂上有靜有動、動靜結合、較好地調動了學困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合作學習富有實效;好的課堂結構;學生有創意的問答等等。這些,都可作為我們反思和研究的材料,更可以當作教學案例,結合教育教學理論加以剖析,對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發揮長處及優勢,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大有裨益。
二、反思不當之處,不斷走向成熟。
老師們都清楚,再成功的課堂教學,有時也難免出現不足和失誤,有些可能還比較嚴重,甚至有貽誤學生之嫌,抑制了學生終身的發展:如一節失敗的課或教學中師生間的不愉快沖突;對學生的不當評價;課堂上學生不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合作學習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時間意識不強,實效性不夠;課堂上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仍是我講你聽,課堂教學過程被一隻無形的手教案所牽制,學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而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不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提出、情景的創設沒有很好地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備了教材,但忽視了備學生;重復制卻忽視了創意;忠實地執行著既定的程序,卻忽視了課堂中的動態因素,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很好地激發調動起來;教師跟在學生後面走或教師牽著學生走;另外還有學生和同事對某節課的意見或建議課後,對以上問題回顧、整理並通過與其他教師交流研討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醒地意識到潛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提出一些揚長避短的改進措施,使之成為自己今後教學時應吸取、借鑒的教訓,從而不斷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提高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反思學生的行為,優化教學設計。
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課堂上學生精彩的作答、獨特的解法、創新的思維,課後我們總喜歡與同事交流,分享課堂上那份竊喜。教學中,學生創新的火花一旦迸濺,我們教師應及時或延時予以充分的肯定,這無疑是對學生的激勵和贊賞,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見解、好思路得以推廣和拓寬,同時,也是對課堂難能可貴的補充及完善。對學生課堂上出乎意料及個性化的見解;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教師一定要善於捕捉和及時反思,充分關注學生的差異,尊重不同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要,適當加以調控。及時記下學生的疑問,由此進行判斷和分析,找到學生產生問題的根源,然後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給予解疑答難。也可作為今後教學的材料養分,認真反思總結,以便拓展我們的教學思路,豐富教藝,優化教學設計,更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性。
四、反思教材的創造性使用及教學機智,不斷完善。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否定了以課本為中心的狹隘教育觀,提倡活用教材,給教師和學生更廣泛的選擇空間,以多元的內容,豐富的活動體驗,為教學注入鮮活的機制,同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在這一理念下,教科書的首要功能是作為教與學的工具,但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方法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教材中生活場景的選擇、問題情景的創設,並不是都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課程內容在綜合性和彈性上都有所加大,教材、教參為我們留有較大的餘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機智的空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的因素增多了,教師不僅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因此,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要有應用意識和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富有時代氣息的材料,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和調整,改變把課本當作聖經的現象,給學生創設一個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不迷信老師和文本作者,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與組織,敢於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在不違背教材原則的要求下,對文本能進行創造性多元理解的孩子要給予大膽地肯定,讓他們更積極地去表現自己的個性。促使學生敢提問題、愛提問題、會提問題,從而以自己獨特的見解解決問題,激活思考與創造的靈感,激發學習動機和探究的慾望。還要在課後及時反思,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使文本更適應我們的學生。從而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材、教師、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無話則短,有話則長,經驗加上反思,是教師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同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反思總結出來的教學經驗是對是錯,要在教學中用了才知道。只用不反思不行,光反思不用也不行,只有二者有機統一,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才是教學反思的目的。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及時反思,一有所得及時記下,以記促思,反思促教,就會有矯正不良教學行為、弘揚有效教學的良機。從而在研究中成長,在反思中成長,使自己真正成長為一名科研型、學者型的教師。讓我們都做有心人,為提高自己專業化水平,為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認真反思吧!
Ⅲ 教學反思怎樣才有深度
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個公式揭示了反思對於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基於波斯納的這個觀點和眾多教育專家的見解,許多一線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教學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的反思方法,教師往往就事論事,導致反思停留在表層,沒有深度,反思效果大打折扣。怎樣使教學反思從淺層走向深入,真正促進課堂教學行為的改進,實在值得反思。 一、圍繞問題反思 問題是反思的起點,沒有問題就沒有反思。不針對問題的反思是沒有實效的反思,因此基於問題是反思走向深入的前提。我們發現,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是沒有問題,而是不知道怎樣從教學現象中提出問題。個人覺得,可以採用自我反省法或小組「頭腦風暴」法,對數學現象進行針對性分析,挖掘隱藏在數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找出學生學習行為方面的共性問題,然後圍繞問題,進行多層面多角度反思。比如,我們時常感到課堂時間緊,教學任務不能完成。可反思即知,這種情況可能是我們的教學行為失當造成的。怎樣避免重復提問?怎樣避免重復學生的回答?怎樣做到精講?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深刻反思、深入探究。再比如,我們經常發現課堂上學生答非所問,針對這種現象,通過課堂觀察和課後分析,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圍繞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提問內容的設計、提問對象的確定、提問方式的選擇以及教師的引導策略等方面進行全面地、理性地反思。主動捕捉典型的教學問題,用心感悟、用心反思,反思才有深度。 二、基於理論反思 問題的解決需要理論的支撐,基於理論對課堂中發生的問題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才能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缺乏理論的支撐,反思僅僅停留在經驗層面上,不能深入到問題的本質,致使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針對問題,查閱書籍或上網查找相關理論,圍繞問題學習理論。站在理論高度去剖析問題的成因,提出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可以避免反思在同一水平上反復。比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方式,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反思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運用理論分析產生這一問題的真正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基於理論進行反思,不僅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而且使教師更加理智地、全面地、辯證地看問題,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三、通過對比反思 反思,顧名思義,可解釋為自我省察。而自古就有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說法,可見,反思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當局者能夠跳出自我,另眼看「我」,做清醒的旁觀者,做明白的自知者。比如,在觀摩優秀教師課例後,教師應分析優秀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以後教這一課時,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對比反思,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提高。我們也可以將課堂教學與自己以往聽過的名師課例或公開發表的課堂實錄(課例)進行一番比較,找出問題和差距,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探求解決策略,在比較中學習借鑒他人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比如,我們在聽完一堂好課後,對人家精彩的教學設計羨慕不已,有時不禁困惑:自己也天天在研究教材教參,也能把文本讀得非常通透,為什麼就不能上出精彩的課呢?反思之後,我們才明白,這里還有個人的閱讀積累問題。一個教師所呈現出的每堂課都與他自身的文化積淀有關。學識淺薄,無以支撐。自然會和優秀課例產生差距。還可以將自己的看法與專家的點評加以比較,想想專家為什麼會這樣說,說得有沒有道理,有比較才有鑒別,把別人的點評與自己的判斷比較一下,收獲肯定會更大。 四、在合作研討中反思 通過與其他教師合作研討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實踐證明,教師專業成長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實踐反思,更需要在教師群體中交流與探討反思。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同事及時交流、與專家共同研討,以期得到支持和幫助。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和專家到自己的課堂聽課,課後一起研討,請他們指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聽完其他教師的一堂課以後,針對這堂課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為,還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合作反思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五、以寫促思 反思的最好方式,就是訴諸文字。寫反思筆記,可以使散亂無序的想法上升為較集中、較理性的思想觀點。在反思筆記中,可以寫自己最深的感受,可以寫獲得的啟示,可以寫自己的困惑,可以聯系自己的實踐寫想法。比如,使自己喜悅的教學現象、滿意的教學效果當中,自己實踐了怎樣的理念?以後的教學應該奉行什麼樣的理念或者做法?實際的教學現象、教學效果與自己預想的情形、預設的教學目標有怎樣的差距?差距在哪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學生的原因還是教師的原因?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怎樣的理念來設計實施教學?今後的教學中,要解決這個(或這一類)問題,需要對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作怎樣的設計?等等。通過撰寫教後反思,追問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具體問題的成因,總結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 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階梯,不少教師面對「教學反思」不是不想為,而是不會為、不能為!面對這種現狀,一方面學校要對教師的反思進行有針對性的、操作性強的指導或培訓,切實提高教師反思能力,讓每一位教師不但想反思,而且能反思、會反思;另一方面教師自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增強問題意識和反思意識,養成自覺反思的好習慣。只有這樣,教後反思才能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之目的
Ⅳ 2、教學反思指的是什麼反思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內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容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1. 時效性:反思要與教學同步進行,及時記錄本節課後的發現和想法,及時分析收集到的教學信息,及時對教學結果做出評介和鑒別。
2. 長期性:反思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教學反思是收效甚微的。
3. 全面性:反思必須全面、全員、全程收集和利用相關的各種信息。不僅指課堂上的觀察和調控,還包括教學前的探究、計劃和教學後的反省、思考。不僅關注教師自己的教學目的的完成,同時關注學生是否自願、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Ⅳ 《如何面對挫折》教學反思
編寫教案要依據來教學大綱和教科自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的,具體規定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發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合理地組織教材,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便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向大多數學生,同時注意培養優秀生和提高後進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Ⅵ 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是反思實踐的科研,教師即「反思性實踐者」,「自我反思」被置於校本研究的核心要素中。可以認為,「反思」是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起點,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最重要的高級思維能力,處於教師發展中心位置。 究竟什麼是「反思」?通俗地講,「反思」就是「回頭看」,對過去的經歷和經驗進行「反省」。「反思」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對於教師而言必然首先要與已經發生的教學經歷和經驗相聯系。杜威指出:「反思是對經驗進行重構或重組,使之增加經驗的意義並增強指導後續經驗方向的能力。」反思就是「識別我們所嘗試的事和所發生的結果之間的關系」。在其《思維與教學》著作中,他用了一個專章「反省的思維的分析」,詳細地解釋了「反思」的功能。 在杜威看來,在進行教學反思前,人們憑借經驗所感知的情境,通常是模糊的、紛亂的和不確定的,只留下一些未解決的困難、未解答的問題。「反思」的作用就是「把困難解決、疑惑排除,問題解答」,從而得到一個清晰的、連貫的和確定的新的情境。 他進一步指出,通過觀察得到的「事實」和依據推論得到的「可能的解答」,是一切反思活動兩個不可或缺的、相關的因素。前者可以稱為「反思前的情境」,它設定所要解答的問題;後者是「反思後的情境」,疑難已經消除。從這個意義上講,「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思維活動,反思的主要功能在於揭示(或猜想)問題的答案,從而「把我們經驗中的智慧的要素明顯地表現出來,使我們有可能按照看得見的目標而行動」。 在寫作教學敘事或教學課例時,有的教師「挖空心思想了又想」,好像寫不出什麼「反思」,原因主要在於沒有從教學生活中發現、識別某個或某些「教育沖突」,沒有通過觀察發現「教學問題」,當然也就無從「反思」。 這就是說,校本教研中教師的「自我反思」,(包括在教學敘事和教學課例中寫作「課後反思」),主要應該圍繞著「問題解決」進行。教師們可以問一問自己:我的課堂上產生了哪些教學沖突或教學問題?這些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它們的背景是什麼?已經(或可能)導致什麼結果?這些問題有沒有研究(反思)的價值?能否鏈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准備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或許,「教學反思」的寫作將變得不那麼困難,將成為提高自己課堂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思維活動。
Ⅶ 如何讀懂學生的所思所想,加強教學反思
讀懂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不僅僅需要一線教師有相應的知識,還需要對教育的一種熱忱。因此我們當成為教師之前就要意識到讀懂學生這一點。不是一味只是教書。我們應該切合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來教書。
在讀懂學生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針對輕度智障兒童的認知。在國外,很多學校重視這些輕度智障兒童的學習支援。我們稱之為LD,ADHD兒童。這類輕度智障兒童或者是輕度自閉症兒童的教育支援方面,也是我們一線教師所要重視起來的。有些兒童的智力發育比較晚,有的時候跟不上學習進度。此時們作為一線教師應當對症下葯,因此我們在看學生的作業的時候就應該第一時間發現,並去了解。比方說,5,6年級的學生寫得字如同幼兒園的孩子寫的,或者有的學生的記憶力很差,經常抄錯字等等。像這樣的學生,教師應當去家訪,了解一下家庭的情況。比如說父母如何在家裡教育孩子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一些學習很吃力的學生,他們的學習吃力不僅僅是自身的原因,還有家庭的原因在裡面。比方說因為父母在外工作,回家後不能照顧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為家庭暴力導致孩子的內心緊張,與人交流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或者其他的方面,比方說在學習上吃力,但是在體育,繪畫等方面突出。等等的一切都需要一線教師在第一時間掌握。在殘疾兒童教育里最重要的中心點是,根據每個人的需求來提供各自相應的教育支援。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放在普通教育上。不管是對健全兒童也好,還是對LD,ADHD等輕度智障兒童也好,都必須是運用對症下葯的教育方式。一線教師在課堂上是統一的,但是在課下的個別輔導上是需要符合學生自身情況的。這就是最主要的讀懂學生。
在讀懂學生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一線教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教師群體的意識。也就是說作為教師應當與其他一線教師進行讀懂學生的共享。以便達到其他老師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做相應的解決,以及做到咨詢的作用。
教師是一個群體,我們共同面對的是學生的人生未來。因此讀懂學生其實主要是一種教師的職業意識。也就是說,當我們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之前,首先要對這份職業感到是神聖的,是光榮的,而不是因為自己的生活可以得以保障。作為老師,最可悲的事情是自己被畢業後的學生視成陌生人,作為學生,最可悲的事情是沒有遇到一名真正的好老師。因此讀懂學生之前,我們應該端正自己的職業態度,杜絕誤人子弟的行為。從而做到一名真正的靈魂工程師。
在讀懂學生過程中,需要藉助心理方面以及教育方面的專家,也就是需要從事搞教育研究的專業人員的輔導。尤其是在學生咨詢方面,教師的態度應當是傾聽,而不是審問。但是在當今的教育體制下,更多的教師不懂得什麼是傾聽,而是不去等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完,就一個勁地批評審問。我們可以在作學生咨詢的時候,放下自己所謂教師的身架,以一個人對待一個人的方式來跟學生們接觸。哪怕是剛上小學的孩子,我們都不可以擺出一幅所謂的大人的樣子。這就需要專家的指導幫助。以及,當一線教師出現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可以咨詢專家,以及得到專家的指導幫助。
在讀懂學生過程中,還需要家長的配合。也就是說教師需要讓家長也重視讀懂自己的孩子。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真正的想法的時候,才可以在孩子需要幫助的地方進行間接性的幫助。所謂間接性的幫助是希望孩子能夠自己主動去解決問題,家長和教師屬於在暗地裡稍微指引的。因此,家長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讀懂學生不僅僅需要一線教師的教育方面的知識,觀察能力,綜合思維分析能力,更需要的是團隊的力量以及教師意識。同時也需要各界人士對一線教師的援助支持。孩子的手裡握著國家的未來,重視對孩子的真正教育,就是重視國家的未來發展。
Ⅷ 寫一篇《災難,我們共同面對》的演講稿,字數200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災難,我們共內同面對
》。
容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突如其來的8。0級大地震如同洪水猛獸般吞噬了數以萬計的生命,毀壞了無數家園,面對眼前這一幕幕慘境,讓我們感到揪心的疼痛,全國人民感受到了大地的震顫,同時,也震出了我們的愛國之心,手足之情,震出了民族的大愛,震出了民族之魂——天災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聽—失去親人的人在哭泣,失去家園的人在哭泣,被埋在廢墟下的孩子在哭泣。
面對嚴峻災情,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在第一時間抵達災區,指揮抗震救災工作,人民解放軍、武警戰士、醫務人員隨即趕到,搶在第一時間解救被困者,搶救傷員,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在最短的時間調動了全國各方面救援力量奔赴一線,打響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爭救災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