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鄭振鐸貓教學設計

鄭振鐸貓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5 05:03:17

① 鄭振鐸《貓》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

《貓》創作於1925年11月7日。上個世紀20年代,鄭振鐸深受五四時期從西方傳入的科學、民主、博愛等思想的影響,但在思想上卻非常彷徨,他無法看清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出路在何方。

與其說是作家主動選擇家庭生活作為創作的題材,還不如說是當時反動軍閥段祺瑞執政時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籠罩了整個社會的結果。

(1)鄭振鐸貓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鄭振鐸的《貓》主要寫了「我」家三次養貓的經歷。

第一隻貓是從隔壁要來的,活潑可愛,討人喜歡,「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陽光里滾來滾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著,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

看著它,「我」的「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如果恰巧這段時間「我」家也養了小黃鳥,我和家人會無故懷疑這「相伴的小侶」對小黃鳥心懷不軌嗎?

「我」家養的第二隻渾身黃色的小貓,是從舅舅家要來的。「這只小貓較第一隻更有趣、更活潑。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裡曬太陽。」

它和家人,尤其是「我」,特別親熱。「飯後的娛樂,是看它在爬樹。」不僅如此,它還會捉老鼠,很得整家人的歡心。如果恰巧這段時間「我」家也丟了小黃鳥,一家人會不假思索就斷定「親愛的同伴」幹了壞事嗎?

第三隻貓是出於同情心而收留的一隻流浪貓,「毛色是花白,但並不好看,又很瘦。」「但大家都不大喜歡它,它不活潑,也不像別的小貓之喜歡頑游,好像是具著天生的憂郁性似的,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於它也不加註意。」

從一開始一家人對它的印象都不好,它的存在也只是「若有若無」,對它的刻板印象初步形成。再加上「毛被燒脫好幾塊,更覺得難看了」,外表就更不討喜了,家人討厭它,刻板印象得到進一步強化。

第三隻貓後來變壯了,「卻仍不改它的憂郁性,也不去捉鼠,終日懶惰的伏著,吃得胖胖的。」它「胖胖」的外表,因「懶惰」更惹人厭惡,刻板印象再度強化。本來出於讓它不被「冬寒與飢餓所殺」的心理而收留它,好生養它,這就使「我」一家人在道德上居於優勢地位。

而它在「我」家照料下變壯了卻「終日懶惰的伏著」,「不改它的憂郁性」——作為寵物不討主人歡心,這是罪過一;捉鼠——這幾乎是它能回報養育之恩的唯一方式,它也不去做,不懂得回報,更惹人厭,這是罪過二。

再加上「那隻花白貓對於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著」,抓開又跳回去凝望,更容易讓人對它產生懷疑和防範心理。

所以,當一隻主人喜愛的黃色芙蓉鳥被咬死,「我很憤怒,叫道:『一定是貓,一定是貓!」其實當時的「我」對第三隻貓本來就有很深的成見,即便沒有這件事促發,從心裡「我」早就想要找個機會教訓教訓它了。刻板印象讓「我」第一時間就認定兇手是它。

妻子的「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的判斷同樣出於刻板印象。一時找不到它,我們便一致判定它是「畏罪潛逃」。好不容易找到它,卻看到「它躺在露台板上曬太陽,態度很安詳,嘴裡好像還在吃著什麼。」

舊恨加上新仇,「我」「一時怒氣沖天」,順手操起木棍就追打,它悲楚地逃跑,「我心裡還憤憤的,以為懲戒得還沒有快意」。

其實真相是:鳥兒是給黑貓咬死的。最終,第三隻貓還是忽然死了。雖說不是「我」直接打死的,但它的死跟「我」有莫大的關系,是「我」和家人的刻板印象害死了它。

② 鄭振鐸的貓的主旨

主要通過三次養貓並最終失去貓的故事來一步步演繹作家的心路歷程的變化內,實際上折射出的容是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應當善待乃至關愛身邊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時要學會勇敢的反省自我的過失!揭示了社會弱勢群體遭遇苦難的悲劇根源!
最後「黃鳥事件」和丑貓的死,才終於使「我」和全家真正認識了這只貓。這只丑貓其實是清白的。而人卻是自私的、糊塗的、殘暴的、誤會傷害了那隻可憐的貓,他應該向貓懺悔,應該受到良心的譴責。被賞玩、被利用,最終的命運是走失或者死亡,這就是貓在人類生活中的處境。這只丑貓的死,所以使全家對人與貓的關系有了一種深切的、全新的認識

③ 鄭振鐸《貓》的結構提綱

第一隻貓:可愛小貓因病亡-酸辛、難過(首次養貓)
貓 第二隻貓:活潑有趣卻亡失-悵然、憤恨(久不養貓
第三隻貓:平白無故蒙冤屈-暴怒、愧疚(永不養貓)
總結:善待生命、同情弱小

④ 鄭振鐸《貓》揭示的主題

主要通過三次養貓並最終失去貓的故事來一步步演繹作家的心路歷程的變化,實際回上折射答出的是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應當善待乃至關愛身邊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時要學會勇敢的反省自我的過失!揭示了社會弱勢群體遭遇苦難的悲劇根源!
最後「黃鳥事件」和丑貓的死,才終於使「我」和全家真正認識了這只貓。這只丑貓其實是清白的。而人卻是自私的、糊塗的、殘暴的、誤會傷害了那隻可憐的貓,他應該向貓懺悔,應該受到良心的譴責。被賞玩、被利用,最終的命運是走失或者死亡,這就是貓在人類生活中的處境。這只丑貓的死,所以使全家對人與貓的關系有了一種深切的、全新的認識

⑤ 鄭振鐸散文《貓》分段和段意

第一部分(1-2段):「我」家養了一隻活潑,可愛的小貓,後來病死了,「我」感到了酸辛;

第二部分(3-14段):「我」家又養了一隻小貓,它比前一隻更活潑,可愛。但被人捉走了,「我」的心中感到悲傷與憤恨;

第三部分(15-34段):「我」在家門口撿了一隻小貓來養,它既不漂亮,也不活潑,在「我」家成了一隻若有若無的動物,最後被「我」冤死了,我的良心受到了譴責,「我」無法彌補我犯的錯,影響到了「我」,所以「我」家自此永不養貓。

(5)鄭振鐸貓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貓》創作於1925年11月7日。上個世紀20年代,鄭振鐸深受五四時期從西方傳入的科學、民主、博愛等思想的影響,但在思想上卻非常彷徨,他無法看清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出路在何方。

與其說是作家主動選擇家庭生活作為創作的題材,還不如說是當時反動軍閥段祺瑞執政時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籠罩了整個社會的結果。

此文通過敘述了一個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真切表現了作者復雜的內心情感。

全文以淺顯直白的話語將三隻小貓勾勒得形神俱全,藉助形象的刻畫和故事的推進,寫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過人的感情變化,又極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摯,哲思醒人。

此文被選為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本的第十七篇課文。

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黃科安《鄭振鐸散文探賾》:《貓》是鄭振鐸1925年在上海寫的家庭生活小記。文章講述作者一家前後三次養貓的經過,真切表現了作者跌宕起伏的復雜情感。文中最感人的地方,是寫作者第三次養貓的事。這只貓是被拾來養的,與前兩只貓相比,一點也不可愛,家人也沒有多少理它。

有一次妻養芙蓉鳥被外來的一隻黑貓盜吃,但作者誤以為是這只家貓所為於是不分清紅皂白,用棒追打這只可憐的貓,以致後來忽死在鄰家的屋脊上。作者後來明白真相,心靈受到極大的震動。像這類家庭生活小記,鄭振鐸寫得那樣情深性摯,哲思醒人,確實值得人們再三玩味。

⑥ 鄭振鐸《貓》原文

《貓》

作者:鄭振鐸

我家養了好幾次的貓,卻總是失蹤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歡貓的,她常在課後回家時,逗著貓玩。有一次,從隔壁要了一隻新生的貓來。花白的毛,很活潑,常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陽光里滾來滾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條繩子,在它面前來回地拖搖著,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

我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那時太陽光暖暖地照著,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後來這只貓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光澤的毛也污澀了。終日躺在客廳上的椅下,不肯出來。三妹想著種種方法去逗它,它都不理會。我們都很替它憂郁。

三妹特地買了一個很小很小的銅鈴,用紅綾帶穿了,掛在它頸下,但只觀得不相稱,它只是毫無生意的、懶惰的、郁悶地躺著。又一天中午,我從編譯所回來,三妹很難過地說道:「哥哥,小貓死了!」 我心裡也感著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個月來相伴的小侶!當時只得安慰著三妹道:「不要緊,我再向別處要一隻來給你。」

隔了幾天,二妹從虹口舅舅家裡回來,她道,舅舅那裡有三四隻小貓,很有趣,正要給人家。三妹便慫恿著她去拿一隻來。禮拜天,母親回來了,卻帶了一隻渾身黃色的小貓回來。立刻引起了三妹的注意,又被這只黃色的小貓吸引去了。這只小貓較第一隻更有趣,更活潑。

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裡曬太陽。我們都很為它提心吊膽,一天都要「小貓呢?小貓呢?」的查問好幾次。每次總要尋找一回,方才尋到。三妹常指它笑著罵道:「你這小貓呀,要被乞丐捉去後才不會亂跑呢!」

我回家吃午飯,它總坐在鐵門外邊,一見我進門,便飛也似地跑進去了。飯後的娛樂,是看他在爬樹,隱身在陽光隱約里的綠葉中,好像在等待著要捉捕什麼似的。把它捉了下來,又極快地爬上去了。過了二三個月,它會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隻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間便不再聽見討厭的「吱吱」的聲音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來,披了衣下樓,沒有看見小貓,在小園里找了一遍,也不見。心裡便有些亡失的預警。

「三妹,小貓呢?」她慌忙地跑下樓來,答道:「我剛才也尋了一遍,沒有看見。」家裡的人都忙亂地在尋找,但終於不見。李媽道:「我一早起來開門,還見它在廳上,燒飯時,才不見了它。」

大家都不高興,好象亡失了一個親愛的同伴,連向來不大喜歡它的張媽也說:「可惜,可惜,這樣好的一隻小貓。」這使我心裡還有一線希望,因為它偶然跑到遠處去,也許會認得歸途的。

午飯時,張媽訴說道:「剛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頭,她說,早上看見我家的小貓在門外,被一個過路的人捉去了。」

於是這個亡失證實了。三妹很不高興的,咕嚕著道:「他們看見了,為什麼不出來阻止?他們明曉得它是我家的!」我也悵然的,憤然的,在咒罵著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

冬天的早晨,門口蜷伏著一隻很可憐的小貓,毛色是花白的,但並不好看,又很瘦。它伏著不去。我們如不取來留養,至少也要為冬寒與飢餓所殺。張媽把它拾了進來,每天給它飯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歡它,它不活潑,也不像別的小貓之喜歡遊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憂郁性似的,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於它,也不加註意。

如此的,過了幾個月,它在我家仍是一隻若有若無的動物,它漸漸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潑。大家在廊前曬太陽閑談著時,它也常來蜷伏在母親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時也逗著它玩,但並沒有對於前幾只貓那樣感興趣。有一天,它因夜裡冷,鑽到火爐底下去,毛被燒脫好幾塊,更覺得難看了。

春天來了,它成了一隻壯貓了,卻仍不改它的憂郁性,也不去捉鼠,終日懶惰的伏著,吃得胖胖的。

這時,妻買了一對黃色白芙蓉鳥來,掛在廊前,叫得很好聽。妻常常叮嚀著張媽換水,加鳥糧,洗刷籠子。那隻花白貓對於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著。妻道:「張媽,留心貓,它會吃鳥呢。」張媽便跑來把貓捉了去,隔一會兒,它又跳上桌子對鳥籠凝望著了。

一天,我下樓時,聽見張媽在叫道:「鳥死了一隻,一條腿沒有了,籠板上都是血。是什麼東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隻鳥是死了,羽毛鬆散著,好象它曾與它的敵人掙扎了許多。我很憤怒,叫道:「一定是貓,一定是貓!」於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聽見了,也匆匆地跑下來,看了死鳥,很難過,便道:「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著鳥籠望著,我早就叫張媽要小心了。張媽!你為什麼不小心?」張媽默默無言,不能有什麼話來辯護。

於是貓的罪狀證實了。大家都去找這可厭的貓,想給它以一頓懲戒。找了半天,卻沒找到。真是「畏罪潛逃」了,我以為。三妹在樓上叫道:「貓在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曬太陽,態度很安詳,嘴裡好像還在吃著什麼。我想它一定是在吃著這可憐的鳥的腿了,一時怒氣沖天,拿起樓門旁倚著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聲「咪嗚!」便逃到屋瓦上了。我心裡還憤的,以為懲戒的還沒有快意。

隔了幾天,李媽在樓下叫道:「貓,貓!又來吃鳥了。」同時我看見一隻黑貓飛快地跳過露台、嘴裡銜著一隻黃鳥。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

我心裡十分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枉了一隻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的良心的針!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說話的,我將怎樣地對它表白我的誤解呢?

兩個月後,我們的貓忽然死在鄰家的屋脊上。我對於它的亡失,比以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至此,我家永不養貓。

(6)鄭振鐸貓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散文簡介:

《貓》是當代作家鄭振鐸於1925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過敘述了一個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真切表現了作者復雜的內心情感。全文以淺顯直白的話語將三隻小貓勾勒得形神俱全,藉助形象的刻畫和故事的推進,寫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過人的感情變化,又極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摯,哲思醒人。

作者簡介:

鄭振鐸(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出生於浙江溫州,原籍福建長樂。中國現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訓詁家。

鄭振鐸(1898—1958)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筆名西諦、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浙江永嘉。1917年入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學習,五四運動爆發後,曾作為學生代表參加社會活動,並和瞿秋白等人創辦《新社會》雜志。

1920年11月,與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主編文學研究會機關刊物《文學周刊》,編輯出版了《文學研究會叢書》。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編《小說月報》,倡導寫實主義的「為人生」的文學,提出「血與淚」的文學主張。大革命失敗後,旅居巴黎。

1929年回國。曾在生活書店主編《世界文庫》。抗戰爆發後,參與發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創辦《救亡日報》。和許廣平等人組織「復社」,出版了《魯迅全集》、《聯共黨史》、《列寧文選》等。抗戰勝利後,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創辦《民主周刊》,鼓動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斗爭。

1949年以後,歷任文物局局長、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民間研究會副主席等職。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途中,因飛機失事殉難。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通俗文學史》、《中國文學論集》、《俄國文學史略》等。有《鄭振鐸文集》。

⑦ 鄭振鐸貓的教學設計

12 貓
鄭振鐸

教學設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摯的散文。文章運用樸素的文字,生動傳神地記敘了三隻貓的故事,學習本文時,重點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注意細節描寫對刻畫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本文安排兩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三隻小貓;從養這三隻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麼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

(板書課題、作者)

2.作者介紹。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現代作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全國作協理事等職。1958年10月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等國進行友好訪問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二、學習字詞。(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體教學)

三、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標號段序。思每以下問題:

1.文章寫了幾只貓?重點寫哪—只?

明確:文章共寫了四隻貓,即自家喂養的三隻貓和偷吃芙蓉鳥的黑貓。重點寫了第三隻貓,其篇幅佔了三分之一有餘。

2,全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找出有關起止段落,劃分文章結構。

明確:課文寫了三次養貓的故事,據此,文章可分三個部分。

四、研習課文第—部分:第—只貓的故事

1.學生齊讀課文第—部分。

2.指名學生復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學生思考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①作者從哪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

②家裡的人對這只貓的態度怎樣?從哪些細節描寫可以看出來?

③這只貓的結局怎麼樣?家裡人的態度是怎樣的?

指名回答後明確:①作者從貓「剛要來的時候」和「後來」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主要寫了貓的兩種形態。—是自身的形態,剛宋時是花白的毛,很活潑,白雪球似的;而後來,光澤的毛也污澀了,毫無生意,懶惰郁悶。二是逗著玩的形態,滾來滾去,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後來卻是不肯出來,不理會。

②家裡人都很喜歡這只貓,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著」,作者則是「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二小時的光陰」「心上感受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因為小貓活潑可愛,一家人都很喜歡它。

③這只貓最終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就已經埋下伏筆。對於這只貓的「病死」,三妹「很難過」,「我」心裡也感著一縷的酸辛。

五、小結本課。

本文的第一部分寫了第—只貓的故事。作者運用質朴的文字寫出了第一隻貓的可愛有趣,讓人「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同口寸,也表達了對第—只貓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

1。繼續預習課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文章的主題。

3.整理課文字詞,學會運用。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溫故而知新,復習舊知識。

1.聽寫上節課所學詞語。

2。指名朗讀第一部分:

二、研讀文章第二部分:第二隻貓的故事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部分。

2.思考以下問題:

①第二隻貓的「更有趣、更活潑」,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的? 指名回答後,明確:從性情和本領等方面來表現。「園中亂跑」「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現它的性情;「會爬樹」「捉蝴蝶」「會捉鼠」,這是它的本領。

②畫出文段中表現家裡的人對它的態度的詞句,體會家裡人對它的感情。

明確: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只貓。主要詞句有「提心吊膽」「查問得好幾次」「笑著罵」「飯後的娛樂是看它爬樹」等。

③這只貓的結局怎麼樣?大家持什麼感情?

明確:這只貓最終亡失了:對於這只貓的「亡失」,三妹「很不高興」,作者也是「悵然」「憤恨」「詛罵」。

④家裡人對周家的丫頭,不知名的捉去貓的人所持的態度,說明了什麼?

討論後明確:家裡人責怪周家的丫頭,詛罵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周家的丫頭」代表著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一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著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類人。作者借第二隻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三、研讀課文第三部分內容。

1.默讀第15、16段。

思考:①第三隻貓的「可厭」,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

指名回答後歸納:是從形態和性情等方面來寫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脫了好幾塊」「憂郁」「懶惰」。

思考:②對第三隻貓的厭惡,作者寫了這樣幾句話:「大家都不大喜歡它」「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於它也不加註意」「它在我家仍是一隻若有若無的動物。」這幾句話在表現的角度上有什麼不同? 。

討論後明確:第—、三句話是—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個別人的角度,足見第三隻貓被人厭惡的程度。

2.學生自由誦讀第17—29段。

提問:請將「芙蓉鳥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發展的過程,給每一情節擬一個小標題,並說明為什麼這樣安排情節。

學生討論回答後歸納:有六個情節,小標題可依次擬為「買鳥」「凝望」「被疑」「蒙冤」「受罰」「真相」。這當中前:五個情節是詳細述談第三隻貓的不幸遭遇,把讀者置於疑雲中。直到最後一個情節,才用寥寥數語揭示真相,於是疑雲頓開。這樣安排,不僅使情節顯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讀者對第三隻貓的同情與憐憫。

3.學生齊讀第30—34段。

思考,在寫第三隻貓的結局時,用了哪些詞語直接描寫「我」的思想感情,並仔細體會這些詞語的含義。

閱讀討論後歸納:作者用了「難過」一詞表達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對以前兩只貓的亡失的感情,「難過」所表示的痛苦要強烈得多。因為自己的武斷,冤枉了第三隻貓,「我」深感內疚和自責。越是內疚和自責,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強烈。

四、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思考下列問題。

1.結合課後練習一,討論文章的主旨。

明確:閱讀文學作品,允許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應該多側面地理解,從中吸收更多的思想營養。對於課文的主題,學生可以自由發表看法,不作統一答案:

2.本文採用了第—人稱的敘述方式,採用這種敘述方式有么好處?

明確:作品中虛構的「我」,是三隻貓的主人,他喜歡前兩只貓,厭惡第三隻貓;他就是前兩只貓的悲劇的目擊者,又是第三隻貓的悲劇製造者。這樣,作者可以極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發作者的真情實感,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引起讀者共鳴,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3.體會:「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句話也是全文的結尾,它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句話在內容上是對全文的總結。「我」目睹了前兩只貓的不幸後,又親自製造了第三隻貓的悲劇,深感負疚,為了不再看到這樣的悲劇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句話與文章的開頭遙相呼應,在結構上形成了首尾呼應的特點。

五、小結。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後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六、布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四。

2.熟讀全文,領悟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感情。

閱讀全文

與鄭振鐸貓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