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句型轉換教案
一、反問句變陳述句:
先去掉反問詞,再進行否定(加一個否定詞或者減一個否定詞使句子變通順),最後將問號改為句好。 即:反問句變陳述句,去掉問號,有加強反問的語氣詞去掉,在變換後的陳述句中適當的地方必須加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反問句意思一致。
比如:「難道他承認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變換陳述句:「他不承認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若變換為「他承認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就與原反問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錯的,因為否定詞「不」放的位置不當。
反問句改陳述句習題:
1、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嫌它不夠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桔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積,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
3.那電線上停著的幾個小黑點,不正是伶俐可愛的小燕子嗎?
4.如果沒有人們的辛勤勞動,這里還不是荊棘叢生的荒坡嗎?
5.不耕耘怎麼有收獲?不學習怎會有知識?
6.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靈,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嗎?
7.難道我們能隨意砍伐樹木,破壞綠化嗎?
8.學習如登山,需要有踏實苦乾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嗎?
9.肺結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時候,他怎麼會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個在馬路上隨便吐痰的人呢?
10.字典不正是我無聲的朋友和老師嗎?
二、陳述句變反問句:
先將原句進行否定(即改成個否定句),然後加上表反問的語氣詞(句子一定要通順),最後將句號改為問號。 即:同樣,肯定句變反問句,在變換後的反問句中,必須在適當的地方加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句意思一致。
比如:「你應該去看他。」變為:「難道你不應該去看他嗎?」
陳述句改成反問句習題:
1、這幅畫是我們班蔡穎畫的。
2.不好好學習,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績。
3.對少數同學不守紀律的現象,我們不能不聞不問。
4.那賓士的列車正是我們祖國奮勇前進的象徵。
5.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
6.犯了錯誤旦不敢向老師、同學承認,這不是一個少先隊員應有的態度。
7.我們不能因為學習任務重而不參加體育活動。
8.沒有革命先輩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優異成績正是她勤奮學習的結果。
10.我們不能被困難嚇倒。
三、否定句變反問句:
否定句變反問句,去掉句中否定詞或在變換後的反問句中再放上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句意思相符。比如:「他不應該看她。」變為「難道他應該去看她嗎?」或「難道他不應該不去看她嗎?」由此可見:反問句的問號,起了一個否定詞的作用。反問句是對一個肯定內容或否定內容的否定。
方法二:
第一步:去 即去掉反問詞和語氣詞; 「難道…嗎?怎麼…呢?」 第二步:改 即把「?」號改成「。」號第三步:反 即把原句的意思反過來。第四步:查 即檢查修改後的句子意思應和原來的是否一樣。
四、陳述句變雙重否定句
雙重否定句
雙重否定句是使用兩個否定副詞來表達肯定含義的句子。例如"不……不"、"沒有……不"、"非……不"等。雙重否定句的肯定語氣比一般肯定句強烈或委婉。例如:
他不敢不去。(強烈)
我不得不告訴你事情的原委。(強烈)
沒有誰不懼怕他的威嚴。(強烈)
你若是想在這個世界留下值得讓人懷念的事跡,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強烈)
他不會不同情我的。(委婉)
沒有什麼不可以。(委婉)
書面語中還經常使用"無不、無非、不無、未必不"等雙重否定詞語來表示肯定。例如:
他的話不無道理。
在場的觀眾無不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動。
他無非是想多撈點退休金罷了。
我雖然年輕,但未必不是你的對手。
雙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種語義大於肯定句的語句
我對老師們的勇敢,從心底里感到無限的敬佩.(改為雙重否定句)
可以改為
1我不能不對老師們的勇敢,從心底里感到無限的敬佩。
2我對老師們的勇敢,不能不從心底里感到無限的敬佩。
對於改句子,語感要好,每次完成後都要在心裡讀句子,
看通順與否,還要加上練習,多做多練。
反問句:把句子改為感情較強烈的疑問句,但意思不變。
陳述句:把句子改為用句號結尾的句子,意思不變。
把字句:將一個句子改為什麼把什麼怎麼樣。
被字句:與把字句相同,改成什麼被什麼怎麼樣的句子。
轉述句:把別人說的話轉為像自己告訴別人一樣。
2. 初一作文指導課"長句與短句"教學設計
長句與短句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長句、短句的特點 2.學會將長句轉換為短句 教學重點:
1.遵循長句變短句的原則 2.掌握長句變短句的方法 教學難點:嵌套型長句的變換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 教學手段:多媒體投影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考點簡述
長句變短句是高考語言表達題目四大類型之一的句式變換中的一種題型。這種題型有非常久遠的歷史,也是高考常考題型之一。 二、長句與短句
觀察大屏幕上的這個例句,回答問題。
例1.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的原子核及圍繞它作高速旋轉的帶負電的核外電子組成的。
1.憑直覺判斷,這個句子是長句還是短句? 2.觀察這個句子的特點。 學生回答,長句。長。(長在哪裡?)字數多,容量大,結構復雜。
歸結提出長句,像這樣的具有字數多,容量大,結構復雜等特點的句子。 3.長句是這樣,那麼短句呢?
學生回答,字數少,容量小,結構簡單。 出示短句。
例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居於原子的中心。電子帶負電。電子圍繞原子核作高速旋轉。
4.觀察例1與例2,由例1到例2的變換就是長句變短句,兩個例句所表達的意思有沒有變化?語序,詞語呢?
明確:句義不變,表達形式變化,調整了語序,增刪了詞語。 5.思考長句變短句的實質。
明確:在題目要求下,將一個長句變成幾個短句,不改變原意,可以調整了語序,增刪了詞語。實質就是將一個復雜句變成幾個簡單句。 三、示例操作:
例3(2001年全國卷)把下面的長句改成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達得更為清楚。(不得
改變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詞語)
現在許多國家都已經能夠生產可以獨立操作機床、可以在病房細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險區域進行作業的機器人。
1.讀題,明確題目要求。思考:「使意思表達得更為清楚」的意思是什麼?
明確:變換之後,表意更為清楚。換言之,相對而言,這個長句的表意就不是很清楚。 2.讀所給長句,思考:長句表意不是很清楚在什麼地方?
3.從壓縮語段的角度看,這個長句的重要信息是什麼?次要信息是什麼? 明確:重要信息——現在許多國家都已經能夠生產機器人; 次要信息——「機器人」前面鋪排的三個長長的定語。
長句意思表達不夠清楚的症結,是兩類信息的交織,解答題目的原則就是要把兩類信息分割。
4.出示參考答案。
答案1、現在許多國家都已經能夠產生這樣的機器人:它們可以獨立操作機床,可以在病房細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險區域進行作業。
答案2、有的機器人可以獨立操作機床,可以在病房細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險區域進行作業。現在許多國家都已經能夠生產這樣的機器人。
5.觀察兩個答案,有什麼不同之處,共同之處?
明確:表述順序不同。答案1先說重要信息,再說次要信息。答案2先說次要信息,再說重要信息。表述不同,但都實現了長句變短句,是意思表達得更為清楚。共同之處是兩個答案都對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進行了分割。
6.總結做題經驗。
高考長短句變換操作的實質就是信息的分割。
四、練習提升
例4. (2005年廣東卷)把下面的長句改寫成4個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達得更清楚。
(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俄羅斯科學家最近設計出一種外形為不透光的黑色管狀物,具有重量輕、能耗小、精確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和數字攝像、使航天器准確識別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際「指南針」。
學生練習,教師提醒,題目的要求,變換的實質是分割信息。
明確:重要信息——俄羅斯科學家最近設計出一種新型星際「指南針」。
次要信息——新型星際「指南針」。前面鋪排的三個長長的定語。
長句意思表達不夠清楚的症結,是兩類信息的交織,解答題目的原則就是要把兩類信息分割。
出示參考答案
答案:①俄羅斯科學家最近設計出一種新型星際「指南針」。②這種新型星際「指南針」的外形為不透光的黑色管狀物。③它具有重量輕、能耗小、精確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④它還具有數字攝像、使航天器准確識別方向等功能。
總結做題經驗。 1.印證了我們的認識,高考長短句變換操作的實質就是信息的分割。
2.我們看到了2001年全國卷長句變短句題的影子。題目中的次要信息雖然變得稍稍復雜了,由三個並列成分變成更復雜的三個成分,後者的內部又是並列成分的並列,但是題目的類型沒有變化。
3.短句表述時,為了加強句子之間的銜接,答案使用了代詞,「這」,為了獨立成句,用代詞「它」做後面短句的主語。
例5. (2011 大綱卷)把下面的長句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
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總結是一個組織或個人在工作、學習告一段落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和評價,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悟出個中的道理,得出規律性的認識,並用以指導今後的工作面形成的書面材料。
學生練習,教師指導。提醒學生明確題目要求,明確操作方向。 教師巡迴查看學生做題情況。 出示答案。
[參考答案]總結是一個組織或個人在工作、學習告一段落後寫的書面材料,它常常對前一階段的情況進行回顧、檢查、分析和評價以利於找出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悟出個中道理,並得出規律性的認識,並用以指導今後的工作。
[備考答案]總結是一個組織或個人在工作、學習告一段落後形成的書面材料:對前一階段的情況進行回顧、檢查、分析和評價,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悟出個中道理,得出規律性的認識,並用以指導今後的工作。
觀察參考答案和備考答案,比較異同。 明確:都添加了「對前一階段的情況」,參考答案添加了代詞「它」,還添加了「常常」,「以利於」「並」,刪除了「從中」;備考答案添加了「:」,表明了前後之間形成的解說關系,其他照寫下來。相比較,顯得更清晰,也更省力。 可能有學生寫出,「總結是書面材料。」這樣的句子,糾正學生的認識,重要信息不等於句子的主幹。重要信息是一個完整的意思。
例6.把下面這個長句改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巴黎之行讓我對法國作家和詩人維克多·雨果為建立法國文學創作者的著作權保護機構——法國文學家協會所做的工作,為促成制定保護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的國際公約——伯爾尼公約做出的傑出貢獻有了更深的了解。
學生練習,教師巡迴檢查。提醒分割兩類信息。 明確重要信息與次要信息。 出示答案。 [參考答案]巴黎之行讓我對法國作家和詩人維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權保護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促成了法國文學創作者的著作權保護機構——法國文學家協會的建立,促成了保護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的國際公約——伯爾尼公約的制定。
[備考答案]巴黎之行讓我對法國作家和詩人維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了解了他為建立法國文學創作者的著作權保護機構——法國文學家協會所做的工作,了解了他為促成制定保護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的國際公約——伯爾尼公約做出的傑出貢獻。
觀察參考答案和備考答案,比較異同。
明確: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認定上,參考答案和備考答案沒有不同。 在表述上出現不同。參考答案添加了一個「他在著作權保護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這個句子是對次要信息的概括,與後面的表述形成了解說關系。但是隔斷與重要信息的聯系,並且這一句與重要信息之間的聯系不是很緊密。
備考答案添加了「:」,讓重要信息與次要信息之間的解說關系更清晰更明確,使用了「了解了他」重復的形式,讓句子之間的聯系更緊密。
為什麼要出示備考答案?
因為在6月7號的考場上,我們同學的手中是沒有參考答案的,答案只能由我們自己去做。那麼,我們憑什麼去做,憑我們對題目的准確理解和備考時的扎實有效的訓練。
並且各種資料書上提供的參考答案,並不完美,很多時候在閱卷的時候,要進行完善、修改,甚至廢棄重做答案。閱讀時候閱卷老師使用的答案是評分答案。閱卷結束就銷毀掉,不外傳。
參考答案並不等於評分答案。參考答案也不是題目唯一正確的答案。既然如此,我們只能做自己的答案,備考答案。
例7.把下面這個長句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教練在賽後分析會上對我在比賽中的表現進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對自己在這次比賽中由於驕傲自大、輕視對手導致的嚴重失誤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並作出了堅決改正錯誤,爭取在下一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的保證。
學生練習,教師指導。提醒學生明確題目要求,明確操作方向。 教師巡迴查看學生做題情況。 出示答案。
[參考答案]我在這次比賽中出現了嚴重失誤,賽後分析會上,教練對我比賽中的表現進行了深入剖析,我進一步認識到失誤的原因在於驕傲自大、輕視對手,並保證堅決改正錯誤,爭取在下一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備考答案]我在這次比賽中出現嚴重失誤,賽後分析會上,教練對我在比賽中的表現進行了深入剖析,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導致失誤的原因是驕傲自大、輕視對手,我保證堅決改正錯誤,爭取在下一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總結做題經驗。
1.這個題目與前面的題目有了區別。重要信息與次要信息之間不是簡單的解說關系。題目敘述了連續發生的三件事,前後形成因果關系。
2.表述的時候,參考答案表述為「我進一步認識到」,原意是教練的深入剖析「使我」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稍稍改變原意。備考答案直接調整為「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更貼合原意。
例8.把下面這段文字改寫成三個連貫的短句。要求:層次清楚,文意明白,內容不能刪減,原意不能改動。
巴爾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決亞特蘭大市一個生產據稱「能使頭發捲曲而發亮」的美發劑的製造商向一位使用該廠生產的美發劑而毀發毀容的婦女賠償45萬美元巨款。
學生練習,教師指導。提醒學生注意題目要求的變化。 教師巡迴查看學生做題情況。 出示答案。
答案: ①亞特蘭大市一製造商生產一種據稱「能使頭發捲曲而發亮的」美發劑。 ②一位婦女因使用該美發劑而毀發毀容。 ③ 1987年5月30日巴爾的摩地方法院裁決該製造商向這位婦女賠償 45 萬美元巨款。
總結做題經驗。
這是一個典型的嵌套型題目。嵌套型題目對分割的信息要分層次表述。以為還是連續發生的三個事件。前一個事件引出了後一個事件。 五、本課小結: (一)答題要求: 1. 不得改變原意。 2. 可以改變語序。 3. 可以增刪詞語 (二)答題步驟: 1.明確要求。 2.分割信息。
3.整合信息。 六、本課作業: 1.積累典型例題。 2.總結答題經驗。
3.完成資料《歷年高考長句變短句題整理》中餘下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