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晝夜交替教學設計

晝夜交替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30 04:56:14

❶ 設計模擬實驗,證明晝夜是怎樣形成的

【教學目標】科學探究能用查閱資料與模擬實驗的方法來探究晝夜交替的成因。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尊重不同的意見的存在,並能進行去偽存真的分析與選擇。科學知識了解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轉,自轉一周為一天,需24小時。知道晝夜交替是因為地球的自轉形成的。【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用查閱資料與模擬實驗的方法來探究晝夜交替的成因。教學難點:體驗地球的不同轉法,會初步解釋地球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教學准備】1.學生用:地球儀(從支架上取下來,貼小人兒)、手電筒(或蠟燭)、實驗記錄表。2.教師用:模擬傅科擺器材一套。【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一、導入課題太陽東升,白天到來;太陽西落,黑夜降臨。為什麼地球上晝夜會不斷地交替?晝夜是怎樣形成的?今天我們一起研究這個問題。二、新授:(一)晝夜形成的猜想與驗證1.前人說法與自己的猜想。⑴.對於這個問題,人們很早就開始研究,有兩種不同的說法:請同學們閱讀P24的資料,了解一下前人對這一現象的研究。(有條件的可以先播放相關視頻資料)⑵.關於晝夜的形成,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說一說自己的理由。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猜測哦!⑶.學生思考後回答。【同學們經過了認真的思考,作出了你們的回答,老師梳理一下以後,主要有這幾類猜測,我們一起來看。(1)地球自轉。(2)地球自轉,又繞著太陽轉。(3)地球繞著太陽轉。(4)太陽繞著地球轉。】2.模擬晝夜的形成⑴.對於為什麼地球上晝夜會不斷交替,同學們做出了自己的猜測,這些猜測會不會出現晝夜交替?我們有什麼辦法進一步證明呢?⑵.共同討論,引入模擬實驗,體會實驗材料與模擬對象的相似性。地球——乒乓球(不透明球體)太陽——手電筒(或蠟燭 光源)把乒乓球當作地球,手電筒當作太陽,被「太陽」照亮的一面相當於一天中的什麼時間?(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呢?(黑夜)⑶.分組實驗,模擬驗證:在「地球」上貼(或畫)一個小紙人,怎樣才能讓小人在同一地點(例如貼小紙人的地方)出現晝夜交替現象?用實驗的方法檢驗每一種假設。把你的判斷記在科學文件夾中。3. 匯報交流作標記的地方晝夜會不會變化?能不能解釋晝夜交替?(二)地球自傳的實證 —— 傅科擺1.導入:通過模擬實驗,幾種猜測都是能解釋晝夜交替現象的,那麼究竟哪一種是符合生活中的真實情況呢?我們來閱讀一則科學資料。2.學生獨立閱讀後集體交流。3.老師利用實驗器材模擬演示講解,加深理解。演示: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講解:「傅科擺」擺動後,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4.形成共識:晝夜交替是由於地球的自傳形成的。三、拓展延伸: 地球是怎樣自傳的?自傳一周需要多長時間?查閱收集有關資料。

❷ 小學科學教案:《晝夜是怎樣形成的》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能用查閱資料與模擬實驗的方法來探究晝夜交替的成因。
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尊重不同的意見的存在,並能進行去偽存真的分析與選擇。
科學知識
了解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轉,自轉一周為一天,需24小時。
知道晝夜交替是因為地球的自轉形成的。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查閱資料與模擬實驗的方法來探究晝夜交替的成因。
教學難點:體驗地球的不同轉法,會初步解釋地球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
【教學准備】
1.學生用:地球儀(從支架上取下來,貼小人兒)、手電筒(或蠟燭)、實驗記錄表。
2.教師用:模擬傅科擺器木才一套。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
一、導入課題
太陽東升,白天到來;太陽西落,黑夜降臨。為什麼地球上晝夜會不斷地交替?晝夜是怎樣形成的?今天我們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二、新授:
(一)晝夜形成的猜想與驗證
1.前人說法與自己的猜想。
⑴.對於這個問題,人們很早就開始研究,有兩種不同的說法:請同學們閱讀P24的資料,了解一下前人對這一現象的研究。(有條件的可以先播放相關視頻資料)
⑵.關於晝夜的形成,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說一說自己的理由。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猜測哦!
⑶.學生思考後回答。【同學們經過了認真的思考,作出了你們的回答,老師梳理一下以後,主要有這幾類猜測,我們一起來看。(1)地球自轉。(2)地球自轉,又繞著太陽轉。(3)地球繞著太陽轉。(4)太陽繞著地球轉。】
2.模擬晝夜的形成
⑴.對於為什麼地球上晝夜會不斷交替,同學們做出了自己的猜測,這些猜測會不會出現晝夜交替?我們有什麼辦法進一步證明呢?
⑵.共同討論,引入模擬實驗,體會實驗材料與模擬對象的相似性。
地球————乒乓球(不透明球體)
太陽————手電筒(或蠟燭 光源)
把乒乓球當作地球,手電筒當作太陽,被「太陽」照亮的一面相當於一天中的什麼時間?(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呢?(黑夜)
⑶.分組實驗,模擬驗證:
在「地球」上貼(或畫)一個小紙人,怎樣才能讓小人在同一地點(例如貼小紙人的地方)出現晝夜交替現象?用實驗的方法檢驗每一種假設。
把你的判斷記在科學文件夾中。
3. 匯報交流
作標記的地方晝夜會不會變化?能不能解釋晝夜交替?
(二)地球自傳的實證 ———— 傅科擺
1.導入:
通過模擬實驗,幾種猜測都是能解釋晝夜交替現象的,那麼究竟哪一種是符合生活中的真實情況呢?我們來閱讀一則科學資料。
2.學生獨立閱讀後集體交流。

3.老師利用實驗器木才模擬演示講解,加深理解。
演示: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講解:「傅科擺」擺動後,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4.形成共識:晝夜交替是由於地球的自傳形成的。
三、拓展延伸:
地球是怎樣自傳的?自傳一周需要多長時間?查閱收集有關資料。
第二課時
(地球繞地軸自轉,地軸始終傾斜)
【教學准備】
地球儀(或大的中國地圖);寫有「北京」、「烏魯木齊」的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知道了晝夜交替是由於地球的自傳形成的。今天我們繼續討論關於地球自轉的話題。
二、新授:
(一)地球怎樣自傳
1.地球是怎樣自傳的?自傳一周需要多長時間?同學們收集到哪些有關資料?
2.同組交流後集體交流(注意傾聽,避免重復發言)
3.教師引導加深理解
⑴根據學生生活經歷,簡單牽引,理解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以上這些事實可幫助學生初步體會相對運動的概念————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在運動的物體上觀察其他靜止的物體時,靜止的物體朝相反的方向運動。
太陽東升西落————地球運動的方向:自西向東或逆時針方向。
⑵引導理解:地球繞地軸自轉。
①引導閱讀指南車信箱資料————極晝和極夜
②補充資料:「不動」的北極星
③學生猜想解釋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教師演示:「不動」的北極星說明地球的自轉是圍繞地軸自西向東運動的。什麼情形才會出現極晝和極夜呢?(地軸始終是向一個方向傾斜的。為後面理解四季形成作點鋪墊)
⑶地球自傳一周約需要24小時。
(二)探究誰先看到日出
1.同一天里,是北京的小朋友和烏魯木齊的小朋友誰先看到日出?請同學們先在地球儀上找出這兩個地區,確定它們的地理位置關系,再進行預測。
2.設計好實驗方案,填寫在P27面,分小組探究。
3.匯報:哪個地方的人先見到日出?為什麼?
根據學生匯報情況,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個演示游戲,加深印象:請幾個同學背向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代表地球),其中兩人分別代表北京和烏魯木齊,另請一名同學代表太陽。所有同學一起逆時針轉動,「北京」和「烏魯木齊」見到太陽就叫一聲「亮」。
4.讓學生自己在地球儀上找出更多的地點,判斷不同地點看到日出前後情況的比較。
七、課外延伸
地球是不是只有自轉這種運動方式呢?請同學們課外查閱資料了解。

閱讀全文

與晝夜交替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