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學設計的八個步驟
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權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1)教學系統設計步驟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Ⅱ 教學系統設計過程模式中教學目標的確定和學習者分析以及學習內容分析誰在前誰在後
先進行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然後再教學目標確定
Ⅲ 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3)教學系統設計步驟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優點: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按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組織教學。這種理論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是教學設計的主流。
不足:這種理論設計的教學系統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五成分目標陳述理論等,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目標的製成和如何備課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Ⅳ 如何設計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設計的操作流程
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教師按照課堂教學和教學設計的要求,對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進行全面而系統的設計。
教學設計首先是一個系統工程,可以分解為三個子系統,即課前系統、課堂系統、課後系統。每個子系統都承擔著不同的使命和任務。
課前系統包括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案三個方面的操作任務;所謂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案,形成一個完整的教案。即備課。
課堂系統即組織實施解決方案;一般的都把設計課堂教學結構和組織,實施課堂教學兩個環節統一納入課堂教學過程的范圍來分析,因為這兩個環節就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活動和實施活動。即上課。
課後系統包括評價實施結果、反思、修改設計方案。
2.課堂教學設計的寫作範式
第一,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和教材內容。
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學期的學習內容和本單元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初、高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第二,學生分析(學習需要分析或學情分析)包括:
即確定學生的初始能力分析——學生「有什麼」 ;
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分析——學生「缺什麼」;
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分析——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障礙
第三,課堂教學目標分析。
第四,教學重點與難點及解決措施。
第五,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確定課堂教學所要採取的教學策略、方法與技巧,確定教學順序,建立教學活動程序,選擇教學組織形式,選擇教學媒體。即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六,教學過程的設計。包括:
(1)新課導入設計
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導語。
(2)課堂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方案的設計。
設計出整堂課的教學結構、步驟及其實施方案;
寫出每個環節的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及設計意圖。
(3)課堂總結設計。
設計出針對知識目標的系統的鞏固的問題及方案。
設計出發散、擴展、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復習鞏固方案。
第七,總結與評價
(1)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2)對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目標實現了沒有?
有沒有創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最突出的亮點是什麼?存在的問題和症結在哪裡?
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策略。
Ⅳ 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是怎樣的
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是:首先進行「學習需要的分析」,主要包括「學習內容分析」和「學生特徵分析」兩個方面的內容;然後進行「學習目標的闡明」,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媒體的選擇和利用」;接著依次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設計)成果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最後根據評價結論對教學設計的前期工作進行修改完善。 在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中,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生特徵、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構成 教學設計的五大基本要素。 ⑴從學習的需求分析開始,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期望水平之間的差距。這樣以解決「為什麼」及「學什麼」和「教什麼」的問題。 ⑵教師需要分析具體的教學內容和進行學生特徵分析,考慮課程、單元及課時的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考察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前,關於學習內容具有什麼知識和技能,即對學生初始能力的評定,了解學生的一般特徵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和態度。⑶ 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即學生通過學習應該掌握什麼知識和技能。 ⑷確定教學策略,考慮如何實現學習目標或教學目標的途徑,解決「怎麼學」和「怎麼教」的問題,其中應考慮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應用,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或教學資源。 ⑸對學和教的行為做出評價,在行為評價時,一方面要以目標為標准進行評價,另一方面評價提供了關於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從而對模式中所有步驟作重新審查,特別應檢驗目標和策略方面的決定。 對於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理解,應該注意兩個問題: 一是將整體性的教學設計過程分解為諸多要素,主要是為了便於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並掌握和發展整個教學設計過程的技術。因此在實際設計工作中,要從教學系統和整體功能出發,保證「目標、學生、策略、評價」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相輔相成,產生整體效應。 二是應該認識到我們所設計的教學系統是開放的,教學過程是動態過程,涉及到的如環境、學生、老師、信息、媒體等各個因素也都是處於變化之中,因此教學設計工作具有靈活性的特點。在利用模式設計教學時,應根據不同情況的要求,針對不同的實際問題,決定設計步驟,確定從何入手,重點解決哪些環節的問題,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工作。
Ⅵ 教學系統設計的方法
需要分析法
需要是當前結果和期望結果之間的差異。對需要進行分析就是要以系統的方式找出「是什麼」與「應該是什麼」之間的差異,即明確進行教學系統設計所要解決的問題,回答「為何教」。分析學習需要的基本方法有內部參照需要分析法和外部參照需要分析法,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目標參照系的不同。
A 內部參照需要分析法
內部參照需要分析法是由學習者所在的組織機構內部用已經確定的教學目標(期望狀態),與學習者的學習現狀作比較,找出兩者之間存在的差距,從而鑒別出學習需要的一種分析方法。
這種方法的前提是以接受既定的目標作為期望值來分析學習需要,通常比較適用於我國普通學校的教育。學校的培養目標體現在各科教學大綱和教材當中,因此往往以大綱作為對學生的期望標准。這里存在一個內部目標是否合理的問題,如果目標的制定充分反映了機構內、外環境對它的要求,充分考慮了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那麼內部參照需要分析法是有效的,否則它不能揭示真正的需要,這是採用內部參照需要分析法應注意的問題。
由於目標存在於機構內部,所以關於期望的狀態只須查閱機構內部的目標方案和訪問機構內部的目標決策者就可得到,但應注意的是要把所期望的狀態用學習者可測量的行為術語描述出來。這樣收集數據的重點就是關於學習者目前狀態的信息,具體做法是將期望狀態(包括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方面)的目標具體化,並形成完備的指標體系,以作為收集當前目前狀況數據的依據。
以下的數據收集方法可供參考:
a.按照形成的指標體系來設計測驗題、問卷或觀察表,然後通過分析試卷、問卷或觀察記錄直接從學習者獲取信息。
b.根據指標體系,分析學習者最近階段的測試成績、合格記錄等相關的現成材料。
c.根據指標體系,召開教師等有關人員的座談會或對他們作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習者最近目前的狀況。
B 外部參照需要分析法
這是根據機構外社會的要求(或職業的要求)來確定對學習者的期望值,以此為標准衡量學習者的學習現狀,找出差距,從而確定學習需要的一種分析方法。這種方法揭示的是學習者當前的狀況與社會實際要求之間存在的差距,其特點是以社會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需要作為准則和價值尺度去揭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出教育、教學目標。可見,外部參照需要分析法是對機構內部目標合理性進行檢驗的有效方法。
由於這種方法的期望值是根據社會需要而制定的,所以首先要收集、確定與期望值相關的社會需求信息。
收集信息主要有以下途徑:
a.對畢業生跟蹤訪談、問卷調查、聽取他們對社會需求的感受,以及工作後對學校教育或培訓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從中不僅可以獲得關於社會期望的信息,也可獲得學習者現狀的信息。
b.分析畢業生所在單位對畢業生的工作考核,了解他們對職工的要求和對畢業生的評價,以了解社會需求和要求改進學校教學的信息。
c.設計問卷並發放到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單位,以得到社會對人才能力素質的需求信息。
d.深入到工作第一線做現場調研,以獲得對人才能力素質需求的第一手信息。
e.進行專家訪談,以了解專家對社會目當前及未來發展對人才需求的看法
Ⅶ 教學系統設計的過程模式
教學系統設計過程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驟,一個教學系統設計過程模式具有內許多階段。但是,所容有的教學系統設計過程模式都包括四個基本要素:學習者、目標、策略、評價。我們認為,設計不同的教學系統需要不同的教學系統設計過程模式;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應該也有不同的教學系統設計過程模式,它包含三個要點:
a.教學系統設計過程的模式是對教學系統設計實踐的再現。
b.它是理論性的,代表著教學系統設計的理論內容。
c.它是簡約的形式,是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的簡約體現。
教學系統設計模式名目繁多,但從其理論基礎和實施方法看,不外乎三大類:
a.「以教為主」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
b.「以學為主」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
c.「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簡稱「主導—主體」模式)
教學系統設計過程的模式在教學系統設計的實踐工作中,主要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①作為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②作為管理教學系統設計活動的指南。
③作為設計過程決策的依據。它可以幫助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作出有效的選擇與決策。
Ⅷ 什麼叫教學系統設計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哪些
一。教學系統設計也稱作教學設計是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的一種理論和方法。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設計等。各類型教案的主要內容及其功能 1.新授課教案主要內容是提出新課的教學目標,把握傳授新知識的深度、廣度、重點、難點。其主要任務是完成新知識的傳授。 2.復習課教案主要內容是提出復習的范圍和要求。主要任務是幫助、引導學生鞏固掌握已有的知識,並將知識系統化、網路化。 3.實驗課教案主要內容是提出培養技能技巧的具體內容、要求。主要任務是完成教師的示範性操作、實驗原理的講解,指導學生獨立進行實驗,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學科實驗操作方法。 4.檢查課教案主要內容是提出檢查(即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具體目標和要求。主要任務是檢查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以利於下階段制定針對性極強且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 5.詳細教案主要內容是課題、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具(包括學具)、教學過程(包括反饋檢測題等)、板書內容、補充教材、教材前後知識點的銜接、當今科技動態等,側重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其主要任務是:(1)教師完成對教材深度和廣度的把握;(2)通過多年的備課、搜集和整理大量的信息,不斷地補充同一問題的新知識、新進展,同時完成教師的知識更新和完善。 6.表格式教案這類教案多適用於有經驗的老教師。主要內容有課題、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具(包括學具)、教學程序(所有教具的操作順序、教學方法的具體操作過程,學法指導的具體操作過程)、板書設計,側重教法、學法的具體操作。主要任務是:(1)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引導學生學會應掌握的知識,並學會學習的方法(即學法);(2)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並且不斷更新、完善。 7.課堂實錄教案多採用優質課評選、公開課等。它是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的產物,是教師課堂具體實施教學過程的安排表或實錄。主要內容有:課題、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具(及學具)、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側重於教學過程的具體安排。其中導言、知識的過渡、重點的教法、難點的學法指導、教具的選擇和使用等將體現教師的教學特色、教改意識和教改的具體做法。主要任務是:(1)為各級領導、各類教師聽課、評課提供參考資料;(2)為教師互相學習、交流經驗進行教學改革和研究提供學習的材料。
Ⅸ 教學設計流程
1、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
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2、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
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3、以系統方法為指導。
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4、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9)教學系統設計步驟擴展閱讀: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學的方法從理論上講,應當是有無數種方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以講授法為主,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同時還有討論法、發現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實驗法、導學法、輔導法、談話法、陶(táo)冶(yě)法、任務驅動法、交流法、互動法、練習法、開放方式教學法等。在教案中可以寫出本節課中,使用的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只要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加上「性」、「員」、「手」、「度」、「著」、「家」、「法」、「主義」、「思想」等字詞,都會變成名詞。
如果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加上一個「法」字,立即就會變成名詞,就是一種教學「方法」了。
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能會使用了許多的「教學方法」,只不過是沒有認真地進行總結、歸納、梳理,上升到理論而已。
凡事不能偏頗,追風一哄而上。主題活動的教學方法很好,但是,不是唯一的教學方法,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去感受、去歸納、去總結,這樣會浪費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