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
熱帶雨復林的開發與保護:亞馬制孫熱帶雨林對環境的影響巨大,但只要進行合理的開發,時刻注意保護,實現當地的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是完全可能的。
巴西等亞馬遜流域國家在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上陷入兩難境地。主要是因為發達國家對名貴木材的需求,他們一方面譴責發展中國家對雨林的破壞一方面又利用自己的跨國公司砍伐雨林,另外,發展中國家農業落後和人口膨脹需要大量土地也是破壞的原因 .
例如巴西熱帶雨林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燒荒耕作、過度採伐、過度放牧和森林火災等,其中燒荒耕作是首要原因,占整個熱帶森林減少面積的45%。在墾荒過程中,人們把重型拖拉機開進亞馬遜森林,把樹木砍倒,再放火焚燒。
保護措施:
加強環保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設立國際基金,使當地從管理和保護中獲益;
加強雨林管理和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
森林選擇性採伐與更新造林相結合;
鼓勵保護性的開發方式;
減少移民和農耕進入雨林區的機會等。
❷ 以雨林的開發和保護寫一篇作文
或許是我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堅強,或許是年歲的增長讓每一個腳步都多了些沉重,才會讓我常常淪陷於現實的沼澤中難以自拔,卻仍是不安的掙扎.每一次的敷衍和借口,只不過是些無所謂的掩飾.但它卻常常幻化成漫天迷濛的大霧,讓我總是看不清自己,看不清遠方.
這里常常會下起雨,雖然你總是努力維持一副熱情的姿態,但你有時也會欺騙不了自己.當傷心決堤時,也只好聽任無情的雨水沖刷還溫熱著的心田,於是你經常寒心.當你拚命想力挽狂瀾時,那些'晴天霹靂'和'如雷貫耳',卻在耳邊響徹到天明.那場大雨像得了什麼號令似得,伴隨著這些刺耳,愈演愈烈,於是你有一肚子苦水.但你的心很狹窄,很閉塞,你極少打開一扇門或敞開一扇窗,於是這里很悶,於是很少有人會涉足這里,於是你也保存了些未曾受污染的珍貴.於是,你的一肚子苦水無法傾吐.人們看到的是你光鮮亮麗的外邊,只是不知道,你在心裡的那片沼澤里越陷越深.也許只有一動不動才是最好的辦法,於是你以不變應萬變.後來你才懂了,太像別人就會失去自己,你怎麼可以一味的與別人看齊.人們的心中都有一片獨特的森林,而你的叫熱帶雨林.
大雨過後,總會帶走些什麼,也會留下些什麼.有些事情過去也就過去了,有些痕跡再怎麼反復沖刷也沒有用,卻留下一些坑坑窪窪與凹凸不平,於是你的心路更崎嶇,更難走了.因為這些不平與障礙,你常常會在那裡跌的頭破血流,僅僅是因為你還完全不了解這片雨林的深沉.人,要想了解自己其實很難,在某個瞬間,在某件事情上你就會明白自己,但卻需要用掉一輩子的時間來領悟.所以,你擁有了這片雨林,卻不理解這片雨林.
你只知道,這片雨林陰雲密布,心中的雨下個不停,有時還會不爭氣的漫上眼眶.你不知道,這片雨林里也有最燦爛的陽光,它會照耀著你的微笑,不經意間從你明眸的雙眼中閃現.如果,你能自信一點,勇敢的抬起頭,眼裡便不會噙滿淚光,那時你也會看到天空依舊爽朗的漫無邊際.
每個人的心都有一片獨一無二的森林,願你我的心靈永遠充滿著夏天的氣息,欣欣向榮.
❸ 求:森林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措施
3 森林旅遊資源開發 3. 1 開發原則 (1)重點原則。就是要求因地制宜,突出旅遊資源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強化公園的主體,創造公園的形象,首先應立足森林,突出主題。森林旅遊必須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突出「回歸自然」的主題;其次是發揮優勢,形成特色。在旅遊市場調查的前提下,狠抓特色項目,充分發揮自然景觀的主格調作用。 (2) 多元原則。要求從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展示旅遊資源的價值,體現公園的綜合功能。 (3)可行原則。要求在符合技術、經濟條件和社會生態的前提下進行開發。森林旅遊資源再生能力差,恢復時間長.如強行開發則會造成不可低估的損失,因此在開發時須經多方專家綜合論證後,能開發的就及時開發,暫不能開的禁止開發或分期開發。 (4) 美學原則。森林旅遊景觀之所以具有吸引旅遊者的功能,其重要原因就在於它本身具有美的魅力,因而旅遊景觀開發應盡量體現景觀的美學特徵。 (5) 生態原則。生態原則要求注重資源保護和自然生態平衡,以保護為基礎,以開發促保護,可實現景觀資源的持續利用。森林旅遊作為生態旅遊的主體,在產品開發上更應注意協調開發與保護的關系,不能單純地片面強調開發而不顧及對環境和森林資源的破壞。 (6)協調原則。要求建設內容相互補充,景區意境相互融合,建設環境相互協調。注重森林旅遊產品各組成部分的協調開發與發展。森林旅遊產品是多種要素組合起來的一種特殊產品,其構成復雜、內容豐富。 (7)市場原則。進行科學的市場分析,努力開發適應市場需要的森林旅遊產品。森林旅遊產品具有不可轉移性和不可貯存性的特點,比其他行業對市場有更強的依賴性。要想使森林旅遊產品能夠順利地銷售出去,做到適銷對路,必須在開發新產品之前首先了解市場需求,通過市場調查、分析和評估,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開拓市場。市場條件是旅遊點可開發性的重要條件之一。 (8) 開發利用方式的多樣性和增值性原則。森林公園的開發利用方式多種多樣:森林浴、野餐、野營、釣魚、觀光等等,只有多方位開發,才能挖掘森林旅遊資源的潛力。在開發利用森林旅遊資源的同時,還應開發旅遊商品、旅遊市場、旅遊飯店,將遊人的游、娛、購、吃、住、行連成一個整體,達到資源的最大增值。 3.2 開發類型 在原有國營林場基礎上,興建旅遊服務設施。如安徽省岳西縣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就是建在原河圖林場的基礎上。這種類型體制較順,但仍很難擺脫原林場經營方式的影響。在風景區的基礎上,再經過擴建成為國家森林公園,如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就是在原天柱山風景區的基礎上。這種開發類型兩班人馬、兩塊牌子、體制上常常不順,但可避開傳統林業生產經營方式的束縛.可將風景區成熟的管理經營思想引入森林公園的開發。 3.3 合理的開發過程 無論是一個單項的旅遊資源或是一個地區綜合旅遊資源的開發,其開發過程一般經過下列幾個步驟:第一步,得出概念。即通過市場、資源、基礎設施及社會經濟結構和政策等方面的調查,得出關於市場來源,開發規模以及將來主要形象的概念。第二步草擬項目。草擬項目是擬定體現形象的具體項目及可選擇的主要設施規劃,提出布置的草圖並作出成本估價和人才培養估價及資金籌備計劃。第三步,作出最後的設計。以草圖為基礎,通過抉擇和進一步調查,確定分階段實施規劃、基礎設施的細節以及建築物和景觀或活動的明顯特點。第四步,作出開發規劃。包括最後開發規劃和財務規劃。 3.4 開發項目 中國現有的森林公園大多已開發了觀光、度假、索道、垂釣、狩獵等服務項目,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為了充分開發和保護好森林旅遊資源,我們還可以開發一些新的項目,如野營、野餐、森林浴等。 4 嚴格保護森林旅遊資源 4.1 保護的理由 森林旅遊資源由於自然的因素,如地震、火山噴發、海嘯的出現或是由於天長日久的風吹日曬、流水侵蝕等的破壞以及由於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活動,如工業污染、過度伐木、森林火災、採石、取水、修路、直接拆毀或佔用文物古跡等;再有旅遊活動本身也會對森林游資源造成破壞,如石刻、雕塑、壁畫的損壞,旅客踩踏所帶來的植被破壞或是由於旅客素質因素,人為破壞森林旅遊資源。森林旅遊資源是森林旅遊業賴以生存的基礎,保護森林旅遊資源就是保護森林旅遊業。 4.2 保護的范圍 (1)森林資源保護。森林的形成,少則須幾十年,長達數百年,要保護森林景觀,就要保護森林植被,保護森林中的奇花異木,保護物種多樣性。 (2) 動物資源保護。動物資源是森林旅遊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動物資源可進行觀賞,制皮、葯用等。動物資源的保護非常必要。要加強宣傳,加強管理,劃定禁獵區,建立野生觀賞動物飼養場。 (3)人文資源保護。人文資源包括摩崖、石刻、寺、庵、塔等歷史古跡,還有美麗的神話傳說。這些資源有的已經歷千年風雨,已有損傷,所以必須加以嚴格保護,尤其要控制人為破壞。 (4)環境保護。森林公園建設中必須重視環境保護,加大環保投入和宣傳力度,健全環保機構,做到標本兼治。 (5)其他方面的保護。包括水體的保護、土壤的保護等。 4.3 保護的措施及對策 (1)世界各國的森林旅遊資源措施。一是運用法律手段,實行立法,加強法制。美國、瑞土、日本、墨西哥、法國、埃及等國,在其所制定的旅遊法規中,詳盡規定了保護各種旅遊資源的具體條款。二是根據旅遊資源的觀賞、歷史、文化科學價值和環境質量,游覽活動等條件,分類加以保護。 (2) 我國在森林旅遊資源保護方面的措施。一是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中國森林旅遊業雖起步較晚,但法制建設卻在突飛猛進。《文物保護法》、《森林公園管理暫行條例》、《森林法》、《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法規相繼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基本法》也正在審議中;二是增強森林旅遊資源保護意識和普及教育。森林資源的保護首先要解決的是大眾的保護意識問題。要讓國民了解到森林旅遊資源是於百年自然的造化和人類歷史留下的精髓,具有不可再生性,—旦破壞,難以復原;三是把保護森林旅遊資源列入森林旅遊公園開發規劃。開發和保護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應同步規劃,不得偏廢;四是完善森林旅遊及森林公園的保護系統。目前.我國已把森林公園納入森林部門主管,各公園設立森林公園管理處,這些機構是森林旅遊資源保護的重要保證;五是減緩自然環境因素對森林旅遊資源的破壞。許多歷史文物古跡,它們暴露於地表,要完全杜絕自然風化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在—定范圍內應用高科技手段,減緩其破壞的速度。六是根據森林旅遊資源的觀賞、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和環境質量、游覽活動等條件,劃分保護區等級。
❹ 為了保護生物的生存環境,我們要停止對森林的開發和利用______
生物多樣性通常有復三個主要的內涵,制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物圈的資源、空間是有限的,人類要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保持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現在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環境的破壞等因素的影響,生物的多樣性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因此我們要注意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合理的開發和利用.
故答案為:×
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森林的開發和保護》重難點及確定依據,急求!
教學重點: 1.雨林的環境效應和生物基因庫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討論雨林回開發與保護的答措施和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課程標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在必修3中的「區域可持續發展」中提出: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存在的環境問題,諸如森林、濕地等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了解其危害和綜合治理保護措施。並且提出了活動意見:描述在不同地區所能觀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觀和地理現象,開展一次模擬活動,扮演角色,交流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新課程標准在本節著重引導學生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並倡導在活動中將地理知識應用於實踐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以區域環境建設為主題,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介紹森林的開發與保護,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亞馬孫熱帶雨林對於調節氣候,維護全球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本節學習,旨在讓學生理解雨林對全球環境的重要意義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應以全球的、長遠的眼光審視雨林目前的嚴峻形勢,樹立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意識,逐步建立正確的環境觀。
❻ 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
7.3.1 森林資源發展前景評價
(一)發展森林資源的有利條件
(1)氣候條件有利於林木的生長
湖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中北部的洞庭湖區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是北方冷空氣頻繁入境的「風口」所在;南部的郴州市一帶,接近北回歸線,屬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地過渡地帶。
湖南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充沛,雨量集中,水熱基本同步。年平均氣溫14.5℃~18.5℃,最高月氣溫(7月)24.0℃~30.0℃,極端最高氣溫35.0℃~43.0℃。最低月氣溫(1月)4.0℃~7.0℃,極端最低氣溫-3.0℃~-17.0℃。平均氣溫≥10℃,積溫4850℃~5650℃,日照時數1238~1800 h,≤-5℃氣溫0.2~1.8 d/a,≥35℃氣溫0~45 d/a。年降水量約1200~1800 mm,多集中在4~6月,占當年降水量的50%~60%;日降水量≥25 mm的日數為10.9~18.3 d,≥50 mm的2~5 d;乾旱出現頻率0.05~0.08次/a。降水量與蒸發量差值200~150 mm。≥15℃適宜林木生長的日數達180~200 d,無霜期270~310 d。
湖南省氣候背景受控於副熱帶高壓、西風帶環流、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等環流體系的復合影響。副熱帶高壓的北跳南移,西風帶環流的南侵北退,以及東南季風與西南季風的復合交匯,形成了不穩定的氣候特徵。在此不穩定的氣候特徵的作用下,降水分配不均,年際變率大,溫度的季節變化顯著,年際波動明顯。具體是:春暖夏熱多雨,秋涼冬寒少雨,四季分明,東西差異大;日照充足,熱、水、光同步性良好,但時空分布不均;在降水分布上,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800 mm之間,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多集中於4~9月,其中4~6月降水量佔全年的50%~60%。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四個多雨區和五個少雨區。多雨區為湘西北的八大公山,雪峰山北端的安化、桃源,湘東南的桂東以及湘東北的幕阜山、連雲山一帶;少雨區集中在湘中衡邵盆地、湘北濱湖地區和湘西的新晃、芷江一帶。
湖南省的氣候特徵,為森林資源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氣候條件。特別是,四個多雨區的分布,形成了四個典型林區。
(2)地理條件適宜於森林資源的發展
湖南省南北跨5個多緯度,東西橫跨近5個經度,山、丘、平、湖的有機組合,構成了地理條件的多樣性。
湖南省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南嶺山脈北緣。地理位置上地跨東亞大陸新華夏系第二復式沉降地帶與新華夏系第三復式隆起地帶的南段,位於南嶺緯向帶之北緣,地勢受地理位置控制,屬於我國第三梯級中南丘陵區的一部分,西部與第二梯級高原區過渡,總體呈東南西三面山地環繞,中部北部地勢低平,呈馬蹄型的丘陵型盆地。西北有武陵山脈;西南面有雪峰山脈;南部是五嶺山脈,即南嶺山脈;東面為湘贛交界諸山;湘中部分,大都是丘陵盆地和河谷沖積平原,除衡山高達1000 m以上外,一般海拔均在500 m以下;湘北為洞庭湖及四水尾閭的河湖沖積平原,地勢很低,海拔多在50 m以下。我省山地主要有:
武陵山脈盤距湖南省的西北角,屬湘鄂山原的一部分,海拔在1000 m左右,峰頂保持著一定平坦面的荒山地形。武陵山地石灰岩分布甚廣,岩溶地貌發育。山地地勢大致西北高聳,漸向東南降低。
西部雪峰山脈,山體龐大,伸延300餘公里,南自城步起,北延至益陽附近,沒於洞庭湖平原。雪峰山脈地勢高峻,其南段高達1500 m左右,主峰蘇寶頂海拔1934 m,北段約在500~1000 m之間。雪峰山脈縱貫湖南西部,成為東西交通的屏障和經濟、文化、社會的分水嶺。雪峰山脈是我省主要的林業基地。
湖南省南部的邊緣山地是南嶺的一部分,一般海拔1000~1500 m左右。山間盆地較多,谷地發育。南嶺山地,山體大,延伸長,山勢高。
東部湘贛邊境諸山,如幕阜山、連雲山、九嶺山、萬洋山、諸廣山等,一般海拔500~1000 m,山間低平的谷地為重要的農業區。
湘中丘陵、台地廣布,海拔多在200~500 m,紅岩盆地眾多,主要有衡陽盆地、株洲盆地、湘潭盆地、長沙盆地、永興茶陵盆地、攸縣盆地等,這些紅岩盆地,常為居民集中區和重要農業區,但森林覆蓋稀少。
湘北是湖南省地勢最低的洞庭湖湖積沖積平原,海拔大多在50 m以下。平原中點綴著的蝕余殘山和孤丘,是湖區主要的林業區。
根據湖南省地形地貌形態,共劃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平原、河湖水面等6種地貌類型。據統計,湖南有山丘面積14.9萬 km2 ,占總面積的70.2%。其中海拔800 m以上的山地有5.2 萬 km2 ,佔全省總面積的 24.6%;海拔 500~800 m的低山 4.6 萬 km2 ,佔21.7%;海拔500 m以下的丘陵崗地5.1萬 km2,佔23.9%。這70.2%的山丘地(14.9萬 km2 ),林業用地面積11.94 萬 km2 ,佔80.27%。湖南省各地貌面積如表7-5。
表7-5 湖南省地貌分類面積統計表
湖南省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表7-5 的統計數據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說明。湖南廣闊的山丘地,為發展湖南林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地理條件。
(3)近年來的林業建設成就為發展森林資源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林業部門致力於林業建設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主要有:
①1997年7月完成了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提出的「五年消滅宜林荒山,10年綠化湖南」的奮斗目標,成為全國基本消滅宜林荒山第三省,累積人工造林140萬公頃,封山育林約200萬公頃,使目前森林覆蓋率達到52.89%,被國務院授予「全國荒山造林綠化先進省」。
②啟動了一系列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首先是2000年1月湖南省政府批準的湖南省「一湖四水」地區造林綠化工程,將在全省117個縣市實施生態林管護660萬公頃,飛播造林30萬公頃,封山育林68萬公頃,退耕還林20萬公頃,與退耕還林匹配荒山造林20萬公頃。該工程將新增森林面積138萬公頃,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水旱災害得到有效控制。長江中下游(湖南段)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將31個縣納入工程范圍,面積達100萬公頃;其次是油茶低改工程,前後改造老殘、低產油茶林3.5萬公頃,茶油產量由10年前的15~35 kg/公頃上升到45~70 kg/公頃,試驗示範區產量達到225~450 kg/公頃;世界銀行貸款造林工程,營造各類速生豐產林11.968萬公頃;洞庭湖區防護林建設德國援助項目已正式啟動,營造各類防護林4.5萬公頃;毛竹低產林改造工程和洞庭湖區興林抑螺工程均取得較大進展。
③森林資源保護上了新台階。近10年來,基本杜絕了重、特大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明顯降低,防治率達到70%;林業立法普法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先後發布了《湖南省林業條例》等四個地方性法規和《湖南省林政管理辦法》等七個政府規章,基本形成了以《森林法》為主體,地方性法規規章相配套的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林業法規體系。現已發展為包括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資源監測、自然保護、林業公檢法、森林防火等綜合性保護網路。
④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全省建立自然保護區31處,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26個,基層林業工作站394個,基層林業公安局、派出所5個,森工企業達170家,國營林場176個,全省共有林業職工隊伍113376人。
⑤林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全省林業系統產業總值已由1990年的27.46億元增加到1996年的77.77億元,林業已逐步發展成為具有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包含國民經濟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體系。
⑥森工企業不斷壯大。全省森工企業由20世紀70年代的幾十家發展到現在的170家,其產品由單一的原木生產發展到木材采運、木材加工、林產化工、林業機械修造四個大類2000多個品種的生產能力。
⑦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全省縣以上林業科研(含推廣)機構106個,近10年來,已鑒定科研成果近1000多項,已推廣應用400多項,營林、森工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
(二)森林資源發展潛力評價
利用TM衛星圖像呈現的有關控制林木生長的因素,參考氣象、社會生產狀況等資料,劃分森林資源評價單元。採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判法對各評價單元進行評價,是對森林資源發展潛力進行定量評價的有效方法之一。
(1)評價單元的確定
森林資源的發育潛力,主要受地形地貌條件、森林資源覆蓋現狀、土壤類型及氣候條件、社會生產狀況等因素控制。其中,前三個因素可以從遙感圖像上直接解譯獲取,後兩個因素主要根據已有資料分析獲得。由於森林的發育與行政區劃無必然的聯系,因此評價單元的確定未考慮行政區劃因素。
根據控制森林資源發育的五大因素,將全省劃分為21 個區域,其空間分布見圖 7-1,具體是:①洞庭湖沖積平原區;②湘西北岩溶山原區;③雪峰山脈與武陵山脈山地區;④九嶷山山地區;⑤都龐嶺、陽明山至大義山山地區;⑥南嶽山地區;⑦雙峰九峰山山地區;⑧關帝廟山地區;⑨五峰鋪山地區;⑩掛榜山山地區;⑪幕阜山山地區;⑫連雲山山地區;⑬諸廣山至八面山山地區;⑭武功山山地區;⑮臨澧山間盆地區;⑯麻陽山間盆地區;⑰環洞庭湖丘陵區;⑱湘中岩溶低山區;⑲湘中紅層盆地區;⑳湘南岩溶低山區;莽山山地區。
(2)評價因子及其取值
第一層次因子 5 個,分別為地形地貌條件(A)、森林覆蓋現狀(B)、土壤類型(C)、氣候條件(D)及社會生產狀況(E)。第二層因子為第一層因子下的具體影響條件。為了便於分析和統計,評價因子的標准取值分為4個等級,分別代表森林資源發展潛力大小。其中「1」代表潛力不好,「3」代表潛力較好,「6」代表潛力良好,「10」代表潛力特好。第一層次因子的評分由第二層次因子的標准取值採用模糊數學綜合分析後給出。各評價因子的標准取值如表7-6。
(3)森林資源發展潛力評價數學模式
利用模糊數學中權重向量數學模型進行評價。根據第一層次評價因子地形地貌條件
圖7-1 湖南省森林類型分布圖
表7-6 森林資源發展潛力控制因素判別表
(A)、森林覆蓋利用現狀(B)、土壤類型(C)、氣候條件(D)及社會生產狀況(E)的權重向量及其評分值,建立森林資源發展潛力評價向量集,其數學模式為: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式中:P——森林資源發展潛力的向量集,為1×5階向量;
WA——地形地貌條件(A)對森林資源發展潛力的影響權重;
WB——森林覆蓋現狀(B)對森林資源發展潛力的影響權重;
WC——土壤類型(C)對森林資源發展潛力的影響權重;
WD——氣候條件(D)對森林資源發展潛力的影響權重;
WE——社會生產狀況(E)對森林資源發展潛力的影響權重;
YA——地形地貌條件的評分值;
YB——森林覆蓋現狀評分值;
YC——土壤條件的評分值;
YD——氣候條件的評分值;
YE——社會生產狀況的評分值。
每一評價單元中森林資源發展潛力所對應的權重向量及模糊關系矩陣得出如下評判結果: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式中:C——綜合評價結果,為1×5階的向量集;
A——某評價單元所對應的權重向量。
設z為C向量集中各種影響條件(評判因子)權重之和,則:
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4)森林資源發展潛力評價結果
根據評價數學模型計算,各種控制條件(評價因子)對森林資源發展潛力的影響作用權重為:①地形地貌條件:A=0.27;②森林資源覆蓋現狀:B=0.24;③土壤類型:C=0.22;④氣候條件:D=0.11;⑤社會生產狀況:E=0.16。
森林資源發展潛力評價結果見表7-7;各評價區域森林資源發展潛力具體見表7-8。
表7-7 森林資源發展潛力評價結果表
表7-8 各評價區域森林資源發展潛力
7.3.2 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對策
湖南省森林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但在森林結構、質量及生態環境領域等存在一定的問題。為此,林業系統根據我省森林資源現狀,制定了《林業生態發展2010年及長遠規劃》等一系列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對策。本課題對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對策研究,主要根據遙感調查結果反映的我省森林資源現狀,並參考林業系統已制定的有關規劃方案進行。
(一)森林資源中存在的問題
湖南省森林資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森林資源危機,森林質量不高,森林結構不合理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
(1)人均資源不足:根據本課題遙感調查的森林覆蓋面積及1999年湖南省森林資源統計資料中提供的活立木蓄積量,我省森林資源的覆蓋面積和蓄積在全國31個省(區)中均排在較前的位置。但湖南省人口排在全國第六位,人口密度達306人/km2,人均佔有資源量低,僅3.73 m3/人,為全國人均蓄積量9.5 m3/人的33.26%,為世界人均蓄積量83 m3/人的4.49%。湖南省人均林業用地面積0.18公頃/人,接近全國水平,為世界人均1公頃/人的18%。人均佔有資源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也低於全國水平。根據國外林業專家研究,一個國家或地區達到林木自給自足的條件是人均森林面積0.33公頃,我國林業專家進一步認為,人均3畝用材林和1畝經濟林比較合理。根據本課題調查結果,我省人均森林面積2.7畝,其中人均用材林2.31畝,經濟林0.38畝。上述數據表明,湖南省林木現狀遠沒達到自給自足的程度,且由於人口眾多,人均土地面積有限(4.96畝/人),從擴大森林面積的角度考慮是難以達到自給自足的。
(2)森林資源質量較低,結構不合理:湖南省森林資源質量較低主要表現在單位面積蓄積量較小。目前,共有活立木蓄積量24504.48 m3,單位面積蓄積量為20.53 m3/公頃,是全國單位面積蓄積量55.33 m3/公頃的37.3%,為世界109.95 m3/公頃的18.7%。從森林結構看,首先是灌木林面積偏大,佔全省林業用地面積的11.77%,特別是張家界、湘西自治州兩市(州),分別達到了39.1%和30.4%;其次是森林種類上,幼林地面積偏大,近成熟林地面積偏小,由此使得我省近期可資利用的資源缺乏;再次是經濟林比例偏小,我省經濟林面積僅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4.41%,遠低於林業專家認為的25%的理論標准。
(3)森林資源地區分布不均:湖南省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三個地區:①湘西南林區。主要分布在雪峰山脈,這里集中了全省林木蓄積量的二分之一。②湘南林區。主要分布在九嶷山、都龐嶺、陽明山、大義山、騎田嶺等,這里集中了全省林木蓄積量的三分之一。③湘東林區。主要分布在湘東諸山,如幕阜山、連雲山、九嶺山、萬洋山、諸廣山等,這里的森林成片出現,集中了全省林木蓄積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湘中盆地及湘西北山地丘陵區,以人工林、經濟林為主,而在湘北的洞庭湖區,森林資源極少。
由於森林資源分布不均,在湘中、湘西北等林木覆蓋率低的地區,常導致水土流失,並引發了一系列的地質災害。
(4)造林困難地段較多,面積較大:本課題調查結果表明,全省共有無林地29.38 萬公頃。無林地是指荒山、荒草地、裸岩、石礫地、跡地、丟荒地等,是造林困難地段。如衡邵盆地,氣候上屬於乾旱走廊,土壤為紅岩盆地土壤;湘西碳酸鹽岩質殘積土壤區,岩溶發育,持水性差,地表水多滲濾進入地下水,大多處於乾旱狀態;海拔在1000 m以上的荒山,交通不便,栽種困難。如此種種,均因自然條件制約難以進行有效的森林開發利用。
(5)生態環境問題嚴重:近年來,湖南省洪澇、乾旱及地質災害嚴重。究其原因,除了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外,生態環境問題是其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在生態環境問題中,水土流失現象是主要的表現形式,而水土流失與森林植被的覆蓋情況關系密切。
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湖南省水土流失面積450萬公頃,其中強度流失100萬公頃,中度流失165萬公頃,輕度流失185萬公頃。土壤年侵蝕總量約1.5~1.7億噸。嚴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全省淺土層土地面積達200多萬公頃,岩石裸露面積達35萬公頃。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①對土地的無限度索取。在經濟落後的山區,農民在陡峭的山坡上毀林開墾,開荒丟荒,致使目前本應用於森林種植的在冊旱土耕地有40%在25度以上的坡地上。②經濟林的不合理墾殖。據統計,全省需要翻耕的經濟林地大多位於高坡角度地帶,如湘西自治州的油桐,便有5.33萬公頃分布在30°~40°的坡地上,佔全州油桐總面積的40%以上。經濟林在翻耕過程中極易導致水土流失現象。③森林質量低劣。前已述及我省森林質量問題,這里需要再次提出的是,目前我省林分的郁閉度較小,郁閉度一般在0.3~0.7,如衡陽縣1996年統計表明,郁閉度小於0.7的林分面積占林地面積的58.71%。據林業部門科研成果,森林類型的防護能力隨著森林成熟發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質量高的林分防護能力強,質量低的林分防護能力低。湖南省森林質量的低劣,減弱了森林生態系統調節自然生態環境的能力。
(二)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對策
(1)加強宣傳教育,堅決貫徹執行國家森林資源保護法規。森林資源不僅為社會提供木材經濟價值,還具有保護生態環境等作用,森林資源的好壞,是國家富裕、民族繁榮、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識之一。對湖南省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必須根據國家有關森林保護法規,如《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自然保護區條例》等,制定適應湖南森林狀況的管理規定並開展廣泛宣傳,以省林業廳及各級林業機構為主體,保證各項保護法規的貫徹執行。
(2)提高人們對保護森林資源重要性的認識。湖南省國土總面積21.1839萬k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2.1806 km2,占國土總面積57.73%。因此,有效地、合理地規劃和利用林業用地,是搞好國土整治和管理的最主要環節。另一方面,湖南省有山丘面積14.9萬km2,而山丘地區的主要種植業為林業,從這一方面來說,保護森林資源也是保護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主體。
前已述及,森林資源是影響自然生態環境的最主要因素。近年來,洪澇災害與地質災害愈演愈烈。究其原因,與解放以來幾個「大辦」(1958年的大辦鋼鐵、之後的向山上大要糧、70年代大搞人造平原、80年代以來大搞經濟林墾植等),使森林資源遭受幾次大的破壞息息相關。以犧牲森林資源為代價,任何經濟的發展都將是本末倒置,治標傷本,得不償失的事情。
森林資源是山區經濟發展的支柱,其可再生性是山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俗語說「靠山吃山」。「吃山」,就是發展森林資源,這是山區人民必須明白的道理。
(3)切實落實國務院發布的「保護森林資源,制止毀林開墾和亂占林地」的精神。1998年特大洪澇災害之後,國務院發布了「保護森林資源」的緊急通知,並制定了防災減災的「二十四字方針」。「二十四字方針」中,第一句便是「退耕還林」。退耕,主要是指將原有不宜於耕作而人為進行耕作的土地進行森林種植,尊重自然規則,免遭自然懲罰。湖南省坡度大於25度的坡地約佔山丘總面積(14.9萬km2)的45%,而目前這種高坡度的坡地,仍有大量為農業耕作,這是湖南「退耕還林」的主要目標。
(4)全面認識森林資源價值,實行科學經營。森林的直接經濟價值在木材和經濟林,傳統的森林經營中主要的是木材經營和多資源經營。但是,森林的價值更體現在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因此,在現代森林資源經營中,應形成森林生態系統經營體系,即在考慮直接經濟價值的同時,應綜合考慮其生態環境效益,追求森林生態經營系統整體所提供的全部利益和價值。
(5)系統查明湖南省森林資源現狀,針對森林資源優勢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森林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湖南省森林資源豐富,林業用地面積大,自然地理條件優越,近年來的森林資源發展工作成效突出。但是,森林資源質量較低及結構不合理,是湖南省森林資源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面對這種現狀和突出問題,在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不是繼續擴大森林資源的覆蓋面積,而是在退耕還林的同時,應將提高森林質量、調整森林結構放在首位。具體措施是:①通過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林地郁閉度,使之大部分在0.7以上;②在衡邵乾旱走廊(紅岩土壤區)、湘南碳酸鹽岩山地等造林困難地段,通過選擇合適的造林樹種、造林方式,採取特殊的措施進行森林墾殖;③開展果木林、油茶等經濟林建設改造,調整林種比例,掌握合適的翻耕方法,抑制水土流失;④從長遠考慮,規劃近期森林採伐速度,解決中幼林面積偏大這一森林結構不合理現象;⑤搞好防護林建設工程和水源涵養林建設工程;⑥加強用材林建設,提高用材林質量和數量。
(6)加大科技投入比例,改進森林資源調查方法,達到及時、有效地了解森林資源狀況,為經濟建設服務。以林業部門1979年設置的、已通過多次復查的全省6615個樣地為訓練區,採用遙感監督分類方法對全省森林資源進行系統調查和動態監測,這將極大地提高我省森林資源調查的時效性、客觀性和准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