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設計教學方案設計各環節怎樣安排
一、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對理論的一種簡潔的再現。不論哪一種教學設計回模式,都答包含有下列五個基本要素:教學任務及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對象、目標、策略、過程和評價五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一)教學任務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那麼現今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麼」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
(二)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中對於目標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
新課程標准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顯然應該是教師與學生。
『貳』 如何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各環節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依據課標中指出的任務型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因此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在上課鈴響後,我面帶微笑走入課堂,並且熱情地向學生們打招說:Hello.或I am Mr Hao,your English teacher."hello,hi"這兩個句子孩子們早已從電視,電影上接觸過,再加上我的表情和動作學生們馬上領悟到這是我在向他們問好並在作自我介紹,這時與靠近我的學生握手,向遠處的學生揮手.表揚那些用英語向我打招呼的學生隨即教如何稱呼教師的單詞,待學生操練後,可要求學生互致問候,對剛接觸英語的一年級學生而言,通過和老師握握手,打聲招呼,使他們緊張的心情得到放鬆,他們會覺得原來英語課是那麼美好,那麼輕松.
2,教師在黑板上寫出English.
3,教師告訴學生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的語言,許多國家都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問一問學生都有哪些國家說英語(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
4,教師問學生為什麼學英語.並告訴學生,學好英語就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結識更多的朋友,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整體呈現,重點掌握,創設懸念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四位新朋友,這四位新朋友將一直陪伴我們,和我們共同來學習,你們想知道他們都是誰嗎?
觀看課件(多媒體展示)這一遍要求學生帶著以上問題看,聽,思考.第二遍模仿,跟讀.在此階段我運用了視聽法,挖掘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讓他們通過看,聽就能大致理解所學語言的含義.
師帶著頭飾(Daming Amy ling ling Sam)主動與學生打招呼,介紹自己,鼓勵學生回應自己.
教師告訴學生四個新朋友要和大家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藏起來之前他們來向大家說再見.然後學生通過聽錄音,並進行模仿
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練習本課會話.這里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同學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引導,幫助並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來.
第二,學中做(即鞏固操練)
大綱中指出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注意不斷地激發並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成穩定的學習動機.因此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對話表演
學生四人一組練習對話並進行表演,展示他們的模仿效果,這一環節鞏固新知,練習所學語言.針對基礎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目標,使學生在這一活動中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培養合作精神,體驗成功和快樂.
2,製作名片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學習與鞏固有關自我介紹的表達方法,培養學生口語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通過這么一次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點,更發揮了他們的潛能,在這么有創意的活動中,不僅運用了語言,學以致用,而且促進了英語與美術學科之間的滲透和交融.
3,游戲鞏固
《國家英語課程標准》中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以學生能做某事Learning by doing的描述方式.設定目標要求,來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徵,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任務設計首先要以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為先,激勵和培養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由此可見,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而游戲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變成樂事,使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培養興趣.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
活動1:做一做,猜一猜.讓一名學生在教室前面用肢體語言來表達今天所學內容,其他的學生來猜出動作所表現的語言.這項活動挖掘了孩子身體運能智能,同時又體現了老師的TPR教學法.
活動2:選出一名學生背對大家,這時教師指定一名學生說"Hi"或"Hello"前面的學生從聲音辨別(如辨別是Tom)要說:Hi,Tom.Hello,Tom. 如猜對後面的學生這時要說Yes.I am... 如果沒猜對要說 No,I am...
活動3:擊鼓傳花.首先,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教師可有節奏地敲擊小鼓,兩組學生分別傳花.當老師的鼓聲停住時,拿到花的同學就站起來說:"Hello/Hi,I am..."如果學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在此處進行練習,如沒有,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這個游戲也可以用放音樂來代替擊鼓,學生可待音樂停止時,起立做自我介紹.)
以上幾種活動進一步鞏固了自我介紹這一學習目標.
第三,做中得(即實踐活動)課外延伸
新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要求在設計"任務型"的教學活動時,活動不僅限於課堂教學,而且要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己努力去創設一個學習英語環境,更好的學習英語.所以我要求學生在學習後主動用英語向班裡不認識的小朋友介紹自己.回到家裡和父母,朋友用英語問候,告別.
實踐證明:玩中學,學中做,做中得,這三個環節的使用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孩子們在玩中掌握語言,運用語言."親其師,信其道",課上我始終運用smile教學法(此教法的使用使孩子們緊張的情緒得到鬆弛,使他們隨時感到老師的親切,和藹,願意主動地去親近老師.)和TPR教學法(此教法的使用能幫助組織教學,達到增進師生感情,激活學生學習情緒,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等作用.)用自己的微笑,手勢贏得學生,使學生在快樂,有趣的課堂氛圍中收獲知識!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不懈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不斷總結和實踐,一定會達到我們所追求的使學生愛學英語,會學英語,善學英語的境界!
『叄』 設計教學的一般程序是什麼
①決定目的(包括引起動機)。
②制訂計劃。
③實行計劃。
④評價或驗證。
設計教學法中認為教師的任務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選擇在設計活動時所需要的材料。
『肆』 淺談我國藝術設計基礎課教學方法
領會藝術的思維與表現
世界上極具前衛地位的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的研究生說:「花了這么多錢和時間,我們學到了如何思想。」這反映出美國藝術教育的重點是突出觀念和思維,這也是西方現代藝術教育的重點。如何訓練學生學會思想,成為西方現代藝術教育者研究的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 90年代開中國藝術教育界也因此開展了系列學術爭鳴。中央美術學院由周至禹教授領軍,率先對本部設計基礎課程進行改革,並已成體系。強調設計的學科特點,圍繞培養學生創意思維組織課程的建設。
眾所周知,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現代的藝術教育——尤其是設計教育,是極其強調「思維訓練」的。而設計基礎課同樣強調「思維」訓練,不同的是根據課程特點,偏重於對「藝術的思維」訓練,而且是在「藝術的表現」過程中去領悟,以達到教學目的。整個過程中「藝術的」這個前綴非常重要,因為在整個設計教學體系中,沒有哪門課能如此直接地把學生領入與 「藝術表現語言」對話的語境,並讓學生迅速進入「藝術思維」的狀態。在此過程中,老師對學生審美廣度與深度的引領,很容易讓學生步入一個全新的藝術審美高度,學生對造型以及
技法的理解不再是概念化的,而是個性化的。最終,達到作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育的全部教學目的三、教學的具體內容與方法
1.在「藝術的思維與表現」的體驗過程中,強調藝術審美素養的訓練。審美的覺悟需要通過感官對環境和客體的體驗、思維對視覺的想像,最終由手准確地在載體上表達出來,觀看、想像和構繪三者構成了視覺思維的全過程。根據所授基礎課程的自身特點突破傳統設計基礎教學的單一思路,強調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藝術與設計雙重性,建立合理的教學目的、課程內容,以及與後續設計課程之間的良好銜接關系。有助於啟發和引導學生創造性理解藝術與設計的關系。在掌握具象和抽象造型規律的基礎之上注重學生的藝術審美素質的培養、藝術視覺思維能力的訓練和藝術語言表現規律的體驗,並通過基礎課學習更深刻的認知和理解造型與色彩之間的高級和諧。最終實現學生藝術視覺洞察力與藝術思維創造力以及藝術語言表現力的和諧進化。
2.從目標式教學轉型為過程性教學,更利於培養學生的藝術理解力、領悟力及藝術個性和創造力。周至禹教授在中央美院設計系實驗教學叢書《過渡——從自然形態到抽象形態》中寫道:「重要的仍然是過渡過程中的思維訓練,用腦畫畫,啟發心智,用創造性的設計思維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種可能性,其意義甚過了局部作業的完整性。」
傳統基礎課是目標式教學方式,有礙學生感性認知的發生、發展。另外,主觀心理色彩研究是色彩構成教學的重要內容。以往的教學實踐,主要以手繪形式表現「色彩聯想」和「採集重構」作業。其訓練的單一性很難完成學生對色彩的真實感受和更高級透徹的理解。而「藝術的思維與表現www.bfblw.com/fblw.asp」看重教學中的過程,對學生藝術審美素質和表現能力的培養,是通過啟發視覺洞察力、開拓視覺思維想像力、體悟藝術表現語言這些階段過程性課題實現的。異是萌發學生藝術個性和藝術創造力的原動力,過程性教學,更利於培養學生的藝術個性及創造力。
顯然,培養學生的個性表現力、創新能力、及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社會責任感,是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的最終目的。
『伍』 設計教學的一般程序分為那幾種
①決定目的(包括引起動機);
②制訂計劃;
③實行計劃;
④評價或驗證。
教師的任務內在於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選擇在設計活動時所需要的材料。道爾頓制是美國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於1920年在馬薩諸塞州道爾頓市道爾頓中學創行的一種教學制度,又叫「道爾頓實驗室教學制」。之所以用「實驗室制」的名稱,是因為提出者認為學校應該是「社會學上的實驗室」,學生是其中的實驗者。強調從適應兒童的個性出發,主張取消按班級進行課堂講授而改教室為各科作業室,由學生按自己的興趣自由支配時間在各科作業室自學,教師只起顧問作用。
『陸』 淺談如何設計教學活動
對人性課程的初步理解 智障兒童由於生理障礙,無法將自身與環境、他人區分開來,具有較大的依賴性,所做的行為是隨心所欲的。這些生理的原因,使其不能在正常的社會環境中建立初步的人性。人性化課程就是要把智障兒童培養成被社會接受、認可,在社會中有自我尊嚴、活生生的人。那麼,依據大部分智障兒童能說話(盡管有些說的很差),即能習得語言這一事實,證明智障兒童具有一定的學習資源,但這種學習資源相對正常的普通人來說,是十分有限、狹窄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利用好學生有限的資源,來設計好每一個教學活動。下面,我就對如何設計好教學活動做一個初步的淺談:一、設計活動時要先了解學生的情況。 要先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才能為其定一個目標,希望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活動得到不同的提升。所設計的活動是否符合學生限有的學習資源。如:服從目標:聽指令扔,做出相應動作,其中所設計的活動是互相扔球。課前自認為,扔球對於學生應該比較容易完成。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就明顯的發現太高估學生了。一部分學生不知要在什麼情況下扔,一部分學生是不會看著對方扔,還有小部分的學生是不會扔的。活動相對他們來說有了難度,也就說明了設計這個活動前沒有了解學生,最主要的是事先沒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對他們不同層次做不同的要求。其實,希望會扔的學生通過設計的活動達到什麼程度,不會扔的又達到什麼程度。事先心裡要在了解的情況下要有個底。了解學生,才能了解他的接受能力,才能設計符合他的活動,並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提升。 二、活動的設計應淺到難。 設計活動順序不能凌亂。亦是我們知道的最簡單的道理:要先學會爬,才會走,再者到跳。比如:服從目標:聽指令跳,能有積極反應,首先學生要有跳的慾望,在會跳的基礎上,想取高處物品時,知道跳高起來拿。再者就是遇到前面有障礙物時,懂得要跳過去。一步一步,一環扣一環。設計的活動就應依據有淺到難的原則。三、設計的活動要新穎、感興趣。 在設計活動中,所設計的活動如是學生感興趣的,那麼我們在操作起來就會顯得輕松多了。他們感到新鮮、好玩的,就容易主動的去參與。只要他們能夠主動的參與,就有動腦筋的時候。也正符合了人性化課程的的目標,就是把學生教育成一個人,一個有思想、有自尊的人。如:互動課上的目標:向別人表達拿。其中設計的一個活動是壘罐子。誰想要壘罐子,就要先到老師那拿罐子,並要表達後才能獲得。學生對壘高的罐子掉下來發出碰撞的聲音很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都爭先恐後的主動向老師表示要拿罐子。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老師就要懂得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發現哪個學生有不良行為(如平時不夠主動的、或不遵守游戲規則的)就不給他罐子,讓他自己去思考:老師為什麼給別人罐子,而不給我?自己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思考中獲得知識。四、設計的活動要生活化 設計的活動必須要符合生活,達到社會化。老師通過創設情境和利用真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生活,通過環境及他人的互動中習得符合社會規范的行為習慣,並進而鞏固人的生活經驗。如:互動目標:向熟悉人問好。要讓學生明白見到熟悉人才打招呼,到別人家作客要向主人打招呼,買東西時會向售貨員打招呼等等,這些都是比較生活化的,那麼所設計的活動就要利用真實的情境去創設了。 人性課程的目標就是想辦法使學生成為一個有思想、有尊嚴、有禮貌、懂得服從、一個能與他人互動的人、一個遵守社會道德規范的人。只要認清這一目標、根據這一理論來設計教學活動,將日常生活中沒能完成的教育內容,移到課堂上,使用一些專門的方法建立、發展智障兒童的人性,逐步完成他的社會化。使之回歸社會。所以,設計好每一個教學活動,對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吳嬌玉
『柒』 平面設計教學視頻哪裡有下載的
平 面 設 計 教 學 視 頻 可 以 到 繪學霸 看看,那裡有很多大神的教程可以學學
『捌』 教學活動設計的方法有哪些
任務型教學 自由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