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筏子教學設計

筏子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02 04:10:57

❶ 小小竹排畫中游的課本教案

一、教材簡說
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一個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覺自己如同在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著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兩個筆畫和「、、糹」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1)在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求他們藉助拼音讀准字音,難讀的字要多讀幾遍。十二個生字中,「中、唱、樹」是翹舌音,要提示學生讀准字音。「綠油油」的「油」課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讀時應讀第一聲。可通過認讀生字卡片、同桌互讀等形式鞏固要認的字,並鼓勵學生相互糾錯正音。
(2)指導學生識記字形時,可先學習新偏旁「、、糹」,然後讓學生自主識字,交流識字的方法,使學生在互相啟發中,提高識字能力。如:
①加一加:
樹=+對
苗=+田
②比一比:雨—兩
2.寫字。
本課要求會寫的三個字,筆畫都比較少。要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發現三個字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共同點是三個字都有「口」這個部件,但形狀不同。要引導學生看清字的每一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口:認識新筆畫「」。防止學生把「口」寫成方塊。教師可寫一個方塊與口比較,讓學生自己得出寫好「口」的要領:口字要寫好,上大下要小。
日:認識新筆畫「」,提醒學生注意「日」的兩豎要直。
中:最後一筆豎要寫在豎中線上。
(二)朗讀感悟
1.讓學生讀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句。先同學之間答疑,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作指導。可藉助插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如,「竹排」,可通過看圖,讓學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紮成的筏子,是江南水鄉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然後演示小竹排的活動狀況,讓學生知道「順水流」的意思。又如,指導學生看圖或投影片,讓學生懂得「密」是樹木很多,一棵挨著一棵,而且枝葉茂盛。「禾苗」是指水稻的幼苗。「綠油油」是形容禾苗顏色濃綠,而且有光澤,說明禾苗茁壯,長勢喜人。江南一帶小河多,河裡有許多魚蝦,那裡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叫「江南魚米鄉」。拉動投影片或演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江南水鄉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小小竹排就像在畫中游。
2.在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熟讀成誦。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江南水鄉的美麗風光。鼓勵學生用適當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感受,如,「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可讀得輕快些,表達出喜悅、歡快的心情;「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讀得緩慢些,以表達贊美的感情。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
(三)實踐活動
1.課外收集有關介紹江南風光和物產的圖片、照片,張貼在教室里,供大家觀賞。
2.學生展示自己旅遊時拍攝的照片,向同學介紹旅遊景點的美麗風光。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例一
(一)課題導入
讀課題,先理解「游」的意思,再理解課題的意思。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播放小竹排在畫中游的課件,配樂范讀課文。也可以播放課文朗讀的錄音。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藉助拼音讀准字音,讀通句子,小組交流記字方法。
(四)朗讀感悟
創設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水鄉的美麗、富饒。
1.播放「小竹排在畫中游」的課件,請學生說說小竹排順水流,如果你坐在上面會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鳥兒、魚兒、樹木、禾苗)讀有關句子,理解「密」、「綠油油」。
2.看到這些美景,你會說些什麼?
3.為什麼說小竹排是在「畫中游」?
4.用多種形式練習朗讀,感悟「江南魚米鄉」的美景。
(五)拓展說話
再創情境,練習說話。
繼續播放課件:小竹排游到了江南的其他風景名勝區,讓學生進行情境說話練習,說幾句贊美風景的話。
(六)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七)課外延伸
收集江南的風景圖片,在教室里展覽;准備旅遊照片,並作介紹。
例二
(一)看圖,揭示課題
1.學生一邊聽表現江南風光的民族樂曲,一邊看圖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你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如,小竹排是什麼?小竹排怎麼能在畫中游?)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藉助拼音讀課文,畫出生字,自學字音並讀通句子。
2.指名試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三)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播放樂曲,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像江南水鄉美麗的風光。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五)復習鞏固生字詞
(六)指導學生寫字
(七)完成練習
完成課後練習「我會讀」,並練慣用本課要認的字口頭組詞。
五、資料袋
江南魚米鄉
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上,河網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一向稱「魚米之鄉」,又稱「水鄉澤國」。那裡盛產稻米、魚蝦,糧食產量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
古詩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❷ 關於教師資格證考試試講需注意哪些

  1. 服裝得體。為人師表其中一項要求就是服裝整潔,舉止端莊,所以一定要穿得正式一些。

  2. 調節好心態,不要太緊張,放慢語速、調節嗓音、做幾個深呼吸。

  3. 課程設計的導入要用心,既要有亮點,又要入題快。

  4. 准備好說課稿,說課是指在備課之後講課之前把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些思路講述出來的過程。所以要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不可遺漏。

【說課稿範例】:

《江之歌》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有感情、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詞。

2、積累並背誦優美的文段.

過程與方法:誦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閱讀學習,認識人與自然抗爭的斗爭精神;體會作者對苦力們的同情。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發的情感。

教學難點: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

課時分配: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文意。

教學設計:一、導入課堂。二、作家作品。毛姆,(1874-1965),英國小說家。出生於巴黎。10歲時父母雙亡有叔父養大。主要著作有《人性的枷鎖》等。

三、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初讀課文解決文中的生字詞。2、朗讀課文齊讀全文或指名朗讀,初步感知文意。

3、引導學生劃分文章結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讀試劃分課文結構,教師引導歸納:

本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纖夫們勞動的艱辛。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寫勞力們的歌聲。

四、再讀全文,體會文中的情感,整體感知文意。

本文寫了船夫、纖夫、苦力三種人,但作者的描寫是有詳有略的,分析一下作者詳細寫的是那些人,略寫的是那些人?為什麼?

五、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句子體會一下。

六、教師小結課堂。

第二課時:教學重點:課文研習與問題探究。

教學設計:一、復習導入。二、引導學生探究下列問題

1、船夫們的歌聲為什麼能夠「響亮而有力」,纖夫們的號子為什麼卻「比較急促」?

2、「他們使勁,拚命使勁,對抗著水流無情的威力」中「使勁,拚命使勁」能否調換順序?為什麼?

3、作者說「我不知道詞語怎麼能描寫出其中包含的拼搏」你能用那些詞語來表現呢?說說看。

4、你認為揚子江所說的「造命」指的是什麼?

5、作者是怎樣來形容苦力們的歌聲的?你認為他的形容恰當嗎?為什麼?

6、課文所說的「江之歌」主要指什麼?

7、《江之歌》與《筏子》都表現了人類與自然的搏鬥,他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8、「愉悅的悲傷,從火山的烈焰中,探取生命的真諦」一句中,生命的真諦指的是什麼?

三、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旨。

四、遷移訓練:請按照不同的要求,運用以下三個詞語,分別擴展為一段話,每段不少於30字。

溪流大海生命

1、描繪自然景物。

2、表達對人生價值的感悟。

五、教師小結課堂。

第三課時:教學重點:把握文章寫作特點,借鑒寫作技法。

教學設計:一、復習導入。二、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舉例說明:

細節的真實生動。作者通過大篇幅的描寫,表現了苦力們勞動的艱辛,充滿了觸目驚心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三、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1、師生共同討論交流,梳理文章的語言特點:作者善於選取富有力度的語言來表現描寫對象。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誦。小組內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教師評價,鼓勵優秀。

四、說說本文對我們的寫作有什麼啟示?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場面描寫真實生動、感人,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五、教師總結全文。

六、作業布置:摘抄你認為精彩的句子。

❸ 小學語文教研組記錄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7
教研內容:在反思中進步 在評課中成長
活動過程:
一、由戴蓓主任做《在反思中進步 在評課中成長》的專題講座
(一)反思重點——課堂教學
關鍵詞:教學觀念 教學行為 學生的表現
(二)課前准備和課余練習——反思的基點
關鍵詞:教學目標 達成高度 准確的定位
(三)學習觀摩——反思的生長點
(四)開展對話——反思的要點
(五)勇於否定——反思的難點
反思的內容:
1. 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2. 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
3. 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4. 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存」。
5. 教學過程是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6. 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7. 是否存在著「偽探究」
反思的方法:
1. 思教學效果
2. 思自己的行為
3. 思成功之處
4. 思教學不足
5. 思改進措施
6. 思再教設計
(三)進行教學反思的注意事項
1.不要與說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腳點」
3.注意反思的「系統化」
4.注意反思的「實踐性」
5.注意反思的發展性。
(四)關於評課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8
活動主題: 《放飛蜻蜓》集體備課
活動過程:
1、解讀教材: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在陶先生的勸導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飛掉的故事,告訴我們必須愛護益蟲的道理,是富有啟迪意義的好教材。
2、設計理念:
(1)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漸次深入探究。
(2)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根據標題「放飛蜻蜓」的特殊性,啟發學生由此出發,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機亮出故事結構「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進而兼顧首尾,聚集「放飛」,導向深入探究,使教學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學中盡量注意陶先生關愛兒童、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等閃光點,讓學生對其自然產生敬佩情緒,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寫了一群兒童,充滿了童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在創設的意境中去感受情、體味趣,於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
三、探討教法:
覃寧: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極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覺得在這課的教學中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以趣激學,以情系說。
張永青: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蜻蜓飛舞的畫面導入課題,不僅激起學生對美麗蜻蜓的喜歡,而且由此讓學生帶著美好的感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將對後面的教學產生了鋪路搭橋的效用。
潘萍: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學生會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爭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學生會津津有味的聽,全神貫注地辯,又興致勃勃地說,能培養學生專心聽、仔細辯、大膽說的習慣和能力。
諶雪嬌: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談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後,你會自覺自願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麼?
盧衛: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後,我覺得可以安排了一組圖片欣賞,目的是引導學生想像: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麼呢?並自由表達:你們有什麼想對小蜻蜓說的嗎?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5
活動主題: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遨遊漢字王國」
具體內容:
圍繞「遨遊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教學,這也是孩子們第一次進行為期兩周的綜合性實踐。根據 「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等主題,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了一次次的集體研究,最後決定引導學生利用課本及課外的相關資源,自主開展一系列的漢字綜合學習行動。活動如下:
1、學習課本上的閱讀材料,然後組成學習小組,並確立組長後明確分工;
2、小小展示台——漢字歷史大揭秘
(1)字謎大擂台。
(2)諧音俱樂部
(3)小小故事會。(如「一字之差」的教訓等)
(4)小主人在行動——我為用字規范出點力
(5)小小書法展——感受書法藝術美
3、製作展板。
4、小結:
陶行知先生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會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去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解放孩子的嘴,讓他們會說……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編寫材料,自己主持活動,他們就會興趣盎然。的確,在綜合性活動課上,孩子們的思維特別活躍,他們的「工作成果」也給老師們一個又一個驚喜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1
活動主題:語文課更應返樸歸真
學習的具體內容: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課堂,怎樣上出「語文味」,特別是在過分強調「人文性」的今天,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常常是我們忽視的――沒有真正走進去,品讀課文語言,理解文字背後的廣大空間。一味的去追求所謂的精彩,什麼課都想感動天感動地。刻意地去挖掘教材,找甚至去造內涵。到頭來只是一派虛假繁榮。與其那樣,不如做些實在的,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打牢基礎,讀好、寫好。
二、問題的解決:
1、課堂上的教學手段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切莫「同一首歌」。
要處理好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切莫「為表演而表演」。
2、讓學生從文本內容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三、總結:
語文不是筐,啥東西都能裝」,我們不能被「語文的外延」之類似是而非的口號所迷惑,而應回歸語文的本色——言語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語文課程、語文學科「質」的規定性得以存在、顯現的基礎,也是語文課程、語文學科得以發展的依託,舍此不稱其為學科。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以我們深厚的語文功底引領學生落實語文的「本體」:外里顯現靈活扎實的語言運用能力,內里表現為豐富學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認識價值觀,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2
活動主題:享受朗讀 培養語感
學習的具體內容:
一、教研概要:
語感是語言的一種直覺能力,但訓練語感卻是一貫非直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反反復復地對各式各樣地言語材料進行感受和領悟,反復地進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認識。這樣,學生對言語的感受就會逐漸從膚淺、狹窄、遲鈍走向深刻、全面、靈敏和迅速,而培養學生這種對語言的靈敏、全面、深刻的直覺能力也正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靈魂所在。語感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核心。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小之以理,動之以情。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
二、具體措施:
1、語感的培養不是講出來的,是學生自讀自悟的結果。在上課時適時地指導、點撥、啟發,可能這樣講得少了,但學生的語感卻能夠在反復對比的讀書過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享受朗讀。「講解只能讓人知道,朗讀卻可以讓人感悟」,語感也自然會流露於學生惟妙惟肖的誦讀聲中。如:《趕海》時引導學生從「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做聲……突然,小夥伴『哎喲』一聲叫起來,原來……」體會小夥伴抓螃蟹時的專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等,讓學生讀出小作者趕海時喜悅、驚訝、歡快的心情。在充分交流、朗讀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饒有情趣的表演中,讓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這些構成畫面的語言更適宜培養形象感。
2、閱讀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很多,有齊讀、輪流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無論哪種都不僅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幫助學生培養語感,理解課文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讀訓練,必須同思維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特別是與想像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誘發學生的語感。「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沒有想像,就無從對語言進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幫助學生憑借想像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同時,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感。如《黃河的主人》,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令人膽戰心驚。」「那是什麼,正在洶涌的激流里鼓浪前進?」「坐在吹滿了氣的羊皮筏子上,緊貼著腳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黃水,如果沒有足夠勇氣,是連眼也不敢睜一睜。」等句子如不運用形象思維,便不會讓人感受到黃河浪濤的雄偉、壯觀更有一種令人望而生畏之勢。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濤的洶涌澎湃、壯觀,從而為學習艄公鎮定、機智的品質打下深厚的情感鋪墊。
三、總結:
語感培養有豐富的內容和方法,而朗讀則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謂「文選爛,秀才半」「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會吟」。言雖簡單,卻道出了閱讀教學的真諦。只有經過反復朗讀,感受讀的樂趣,方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而在這個整體的把握過程中,對於文中所涉及的語音、文字、詞語、句子等的品位與琢磨,更是一種不知不覺的語感訓練。朗讀不但應該是在所有的言語活動中起關鍵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的質量和效率的杠桿,而且是語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把握教材所傳遞的感情信息,重視通過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和培養,去廣化、深化、美化、敏化學生的語感。從而創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寬度、厚度以及溫度,使文本在想像與體驗中成為學生頭腦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於學生的心靈。真正地讓學生有感而發,以我口「讀」我心。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3
活動主題:主題:解讀文本 明確目標 有效教學
——中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教研活動
活動過程
1、開場白
一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是評價教學成敗的的重要因素。解讀文本,明確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所以我們教師要學會准確把握教學目標,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今天教研活動的主題是:解讀文本 明確目標 有效教學 ——中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教研活動
2、解讀文本 把握目標——分年級組現場集體備課活動(主持人 諶雪嬌)
(1)大屏幕出示文本內容(吳瓊瑛負責課件)
主持人:好,讓我來接過這個接力棒。我記得在青賽課期間,時常會聽到評委與參賽選手交流一個問題,我記得戴主任就問過:你覺得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到位了嗎?文本就是我們閱讀教學中一個物的資源,是教學的基礎和憑借。「回首來時語文路,潛心會文最是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率先走進文本,潛心會義。下面,讓我們跟隨本部三年級組青春靚麗的黃春英、繆玲、黃梅芳、黃翠玲老師一起走進《放飛蜻蜓》。
(2)教師個性化分角色朗讀。
(3)按年級組討論這一課的目標定位及簡要提出突破本課難點的建議(有效突破難點的金點子)。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4
——中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教研活動
活動過程
主持人:一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是評價教學成敗的的重要因素。解讀文本,明確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所以我們教師要學會准確把握教學目標,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謝謝幾位老師的朗讀,對文本的解讀目的是為了制訂、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規定教與學的全過程的綱領。下面請以年級組為單位分組討論本課的教學目標和突破本課難點的教學策略。
(討論交流5-7分鍾,然後全體交流,主持人即興串講)
(下發討論表格,以組為單位記錄討論結果,並確定一位中心發言人,由各教研組長負責組織討論)
討論的問題有:
A、通過閱讀文本,你們組認為《放飛蜻蜓》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是:
B、(有效教學金點子)體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代的關懷愛護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你們組有哪些建議?
(4)請3-4個組代表講解。
(5)提出我們組通過研讀教材,確定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主持人:我們進行有效教學的研討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不能停下的是實踐的腳步。下面,讓我們走進吳柳清老師的課堂,看看吳老師對文本的解讀,目標的達成情況。下面請老師們往後座,稍作休息後一起來欣賞吳老師的教學魅力。
3、課例示範,踐行目標(吳柳青負責)
要求:通過觀摩課例,關注和檢測目標達成的效果及策略。
4、有效教學在反思評議中提升。(反思評課環節由余宗翰主持,吳柳青負責反思,潘萍、覃寧、黃春英、龍懿敏圍繞目標的達成及實施的策略進行評課,組外教師補充。)
5、活動小結(盧衛)
今天我們三年級組圍繞「有效教學」這一課題,以「解讀文本 ,明確目標 」為切入點,進行了現場集體備課,對話交流,課例展示,評課反思等活動,重點探討了如何通過准確定位教學目標來保障有效教學的實踐。雖然我們來不及對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進行深入探討,但只要老師們通過這次活動認識到「潛心會文」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目標導航」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游離保障,能引起我們的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目標及文本的關注,我們這次教研活動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達成了一種共識,追求語文教學的扎扎實實、簡簡單單、回歸本位才是真,做到心中有目標,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學生,我們就能實現有效教學。讓我們沿著有效教學的道路,去深入探討。感謝學校領導的指導和老師們的積極參與。
6、集體誦讀陶行知教育語錄
(讓我們向陶行知先生學習,成為一個有愛心和智慧的教師)
● 愛滿天下,樂育英才。
●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7、黃校長提出希望。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16
主題:課題與教研同行 理論與實踐碰撞-中年級閱讀教學中有效識字的探究
1、熟悉《課標》要求,正確認識識字教學。
2、正確認識識字與閱讀的關系,重新定位中年段的識字教學。
3、做好識字過渡,多方位引導。
4、把握閱讀教學中有效識字的基本策略。
5、黃勤老師執教的《特殊的葬禮》。

❹ 黃河的主人中羊皮筏子留下了什麼印象

筏子是水中的一種簡單的交通工具。在遠古時代,原始人類就用水上漂浮物當筏專,後來發展成為木筏屬,竹筏,皮筏。竹筏是用許多根長青竹編排捆紮起來製成。人站在筏上,將篙插入水中,用力撐篙,筏子就前進了。筏子製造方便,航行平穩,裝載面積大,至今還用在內河運輸和捕魚等。

❺ 請教師總結梳理自己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實踐情況,提交一份實踐反思

在科學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現代信息技術走進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尤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作用日趨重要。信息技術走進了日常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小學信息課程與語文教學相整合,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工具,寓教於樂,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它將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學生學習、研究、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備課,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備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熟悉教材、鑽研教材、考慮教法、學法,提高教學實效的基礎。由於農村小學條件比較差,與教材有關的資料比較少。再加上農村孩子見得少。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多准備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選擇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法。可是,現在的農村小學教師教好幾個學科,工作量大。備課手寫麻煩,於是把好多有用的內容省略了。有的教師純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備課流於形式,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我認為電子教案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備課前先熟悉鑽研教材,再上網查閱優秀教師的備課。網上的備課各式各樣,一節課有多種,而且資料多。教師可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加上自己的見解,有選擇性的拿來運用到自己的備課中。比如:我在備人教版第八冊語文《生命的壯歌》這課時,就參考利用網上的六種教學設計,備出了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案。導入用插圖, 學文用投影, 朗讀用錄音, 在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 藉助課件, 讓學生體會老羚羊怎樣以自己的身軀搭建了生命橋。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我一直堅持電子備課,既提高了備課的水平,又為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准備,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師生的雙邊活動,它不僅需要教師、學生來完成,更要借組其他媒體才能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教師在發送信息時,不僅通過語言和手勢,還要藉助錄音、錄像計算機等媒體,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多渠道獲取信息,並且相應地多渠道反饋信息。同時,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延長了信息在頭腦中停留的時間,增強了學習的有效性,使學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 注意力的穩定程度和對象本身的特點有關, 如果注意對象新穎、豐富而又富於變化, 注意力和興趣就比較穩定和持久。 因此, 在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對象不但有所變化, 而且比較新穎、豐富。這樣就會對學生的各種感官形成刺激, 始終處於積極的情緒中, 激起學生的情感, 讓學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學習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小學生天真、稚氣, 好奇心強, 喜愛艷麗、動態的景物。在教學新知識時,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 選用適當課件, 配以教師得當的體態、語言,激發學習興趣。比如我在教學《人類的老師》一課時,學生對於仿生學的探知欲是十分濃厚的,但極為有限的課本文字、插圖,激不起學生過高的學習興趣,注意力難以集中。導入時我問學生:「你們見過雷達嗎?雷達是什麼樣的?」有的學生說雷達就像鐵鍋,有的說電視天線……我利用形、聲、色俱備的教學課件,展示有關銀河雷達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欣賞。在極短的時間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 、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兒童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喜歡形象直觀的東西, 樂於接受各種新的事物。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 課件中優美的音樂, 抑揚頓挫的語言環境, 加上動靜結合的圖畫, 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出知識的變化與形成過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這一優勢, 能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讓學生通過事物的聲、形、色去獲取知識。它還能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具體事物半抽象化,從而使教學能夠輕松進行,為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因此, 小學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動態感知的優勢, 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誘發學生猜想、想像和聯想,以開拓學生的思路, 增強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一部優秀的教學影片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培養會起到促進作用,這些正面效果遠比枯燥的說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學《黃河的主人》這篇課文時,我先從網上了這部影片,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播放給學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學生被影片中黃河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深深的震撼了。當看到艄公上駕駛著羊皮筏子如履平地學生反應非常激烈,連平時不愛聽講、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且振振有詞,有理有據。超出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3、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在教學中,我多次適時地用多媒體播放替代教師的范讀, 讓學生跟著試讀、復讀、跟讀, 收到了熟讀成誦的效果。我在教學《沙漠中的綠洲》一文時,利用課件中的課文朗讀錄音,再配以精美的課文圖片,同時出現文字,這樣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反復讓學生聽讀,跟讀,比讀,學生朗讀的聲情並茂,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課文內容教師沒有做過多的講解,學生自然就理解了。

三、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術進行課外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課文學習完了,並不代表這一課的任務完成了。課外延伸是對課文內容的有效補充。農村條件有限,學生不能上網查找資料。在課後,我利用網路查找了課外補充材料,列印出來,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讓學生閱讀欣賞。如在教學《雲雀的心願》一課時,為了培養學生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可以設計這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

  1. 繼續搜集有關森林被破壞的信息,舉行「保護森林資源」的宣傳活動。

  2. 2.寫一些保護好森林資源的標語。

  3. 3.搜集森林原貌和森林被砍伐後的圖畫。

  4. 4.創作或填寫關於保護森林資源的歌曲。

  5. 通過完成作業,學生盡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這樣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間,放飛了學生的思想,展示了學生的個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

  6.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為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但是,我們應該明確多媒體永遠只是輔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效果的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運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必須把握「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 並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為軸心, 這樣, 才能發揮其最佳效益。

❻ 雨 說(鄭愁予)教案

雨 說(鄭愁予)

教者:張其海

教學目的:

1、學會細致觀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徵的描寫方法。

2、學習在景物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注意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選擇好語氣和語調,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首詩。

2、細致地觀察景物,抓住特徵進行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意象,把握本詩的主題,感受作者飽含的真情。

教學設想:

1、安排兩課時。

2、方法:誦讀感悟法、聯想想像法、評析欣賞法、探究學習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還記得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嗎?在中華詩歌的寶庫里,還有許多燦若星河、異彩紛呈的現代詩,她們吸收了幾千年詩詞深邃的神韻,借鑒了外國詩藝自由的腳步,感受著新時代清新的氣息,裝點了中國乃至世界詩壇的盛裝。今天,就讓我們和著喜悅、輕快的節拍,去聆聽「雨說」,去感受現代詩歌的魅力。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讀准下列加點字的音:

圃( ) 錮( ) 滯( ) 喑啞( ) 嚷( )

蓑( ) 笠( ) 膏( ) 聳( ) 繞( )

襁褓( )

2、解釋下列詞語:

(1)禁錮:束縛,強力限制。

(2)寒淺:初春時淡淡的余寒。

(3)留滯:停滯,不流通。

(4)喑啞:嗓子干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5)喧嚷:(好些人)大聲地叫或說。

(6)蓑衣:用草或棕製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7)潤如油膏:細膩光滑的像油,像脂肪塗抹的一樣。

(8)安息:安靜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長眠。

(9)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賜福,後來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讀課文。

***朗讀指導:

語調:如第一節應讀得急切,表達出對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節應讀得輕柔、溫和,以示「雨」之關愛;第五節可讀得歡快一些,傳達喜悅之情;第八節應讀出高昂之氣,把全詩感情推向高潮;第九節讀出欣慰之情,顯示全詩的主旨。

停頓: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場」「當/田圃/冷凍了一冬/禁錮著種子」

重音:如「我呼喚每一個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記著,你們嘴裡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點的詞要重讀。

三、作者簡介: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於山東省。台灣當代詩人。1949年自費印刷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1954年考入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並在《現代詩》季刊發表大量詩體,成為「現代派」的中堅。1968年赴美留學。出版的詩集有《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鄭愁於詩集》、《刺綉的歌謠》等。在台灣詩壇鄭愁予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在「中國也很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時,鄭愁予始終堅持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准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現代的。他的詩表現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現代的,可在詩的感情深處,則是深厚的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他把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與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相結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國傳統的意識中,使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渾然一體。作為現代派的一員,鄭愁予 以其對中國傳統精神和藝術品味的繼承,迥然有別於西化的「現代」。

四、講授新課:

1、朗讀唐代詩人杜甫膾炙人口的名詩《春夜喜雨》,回憶一下這首詩中杜甫抒發的感情。(這首詩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時寫的。詩中描寫春夜降雨,滋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喜悅之情。)

2、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雨說》中詩人從雨中獲得一種生動活潑的靈氣,借春雨的述說抒發了詩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們無憂無慮、幸福成長。由此贊美中國傳統的「一切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副標題起什麼作用?這一首詩的副標「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對我們理解這首詩的題旨有什麼幫助?

--副標題:新聞報道中多行標題的一部分,又稱輔題或子題。寫在正題的後邊,用以補充或說明正題,對中心進行提示。散文和詩歌中的副標題一般以是提示詩、文寫作緣由為多。如《有的人》其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其實這首詩就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的創作的,目的也就是以鮮明的愛憎,贊頌魯迅先生自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的偉大精神。

《雨說》這首詩的副標題「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它提示了讀者,詩人寫作本首詩歌的出發點是為中國的廣大兒童們。詩人想借「春雨」告訴中國的兒童們,中國人傳統的人文思想是「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下一代」,兒童們應該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體會長者的愛撫,在無憂無慮中幸福成長。

4、朗讀課文,找一找詩中「雨」說了什麼話?這些話集中表達了一個什麼意思?

--「雨」說她來了;她是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她,靜悄悄地走來,孩子們不要拒絕她的來到;她,來自遙遠的地方;她曾在幸運的笑中長大。「雨」說她來了,就不再回去,當孩子們學會了自由地笑,她快樂地安息。這些話表達了中國的長者們為了讓兒童們能夠無憂無慮、健康幸福的長大,他們願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價。

五、小結:

近來我們學了不少的詩,都是新詩。所謂「新詩」世稱現代詩。指中國「五四」運動以後產生的新體詩歌,它們在形式上打破了舊體詩詞格律的限制,採用了比較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語的白話,更直接反映了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它與社會發展的潮流相適應,逐漸成為詩歌的主流。學習詩歌很重要的是要朗讀,在理解詩意後,更應當運用朗讀的一些要領和技巧反復詠唱,朗讀成誦。詩的語言有別於其他文體,大量的名詩,其語言更是經過詩人千錘百煉方給於確定,記憶於心,對於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大有幫助。因此期望同學們注意朗讀成誦。

六、作業

1、朗誦全詩。

2、討論完成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一、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二、繼續分析詩歌:

1、這首詩布局謀篇,層次井然,請給詩分段並歸納段意。

--根據這首詩雨的行蹤,可以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雨前。寫春雨來前大地蕭條,也因大地蕭條,雨才來探訪大地。

第二部分:(第2、3、4、5節)雨中。寫春雨來臨,大地更新,春雨的來 臨為大地帶來了歡樂。

第三部分:(第6、7、8節)雨教。寫春雨告知兒童自己曾在笑中長大,教兒童要勇敢面對生活、幸福成長。

第四部分:(第9節)雨息。寫春雨向兒童們表達自己的最大心願是看到兒童們自由地笑,幸福成長。

2.按朗讀要求讀一讀詩,想一想這首詩詩人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裡?

--這首詩詩人運用了擬人化修辭手法,整首詩擬人。把春雨當作人來描寫,賦予春雨人的動作與思維。把詩人抽象地希望兒童們幸福成長的願望,用具體的形象表現出來。

如詩的開頭寫大地蕭條,用擬人化寫景物,雖沒有明白地說,沒有雨,造成了荒涼。但「小溪漸漸暗啞歌不成調了」讓人明白沒有雨,沒有水的後果是嚴重的。抽象的思想通過了具體形象的詩歌語言,擬人的方法得到實現。

又如第5節的詩完全是照應了第1節「田圃」、「牧場」「魚塘」「小溪」雨前、雨後不同的景象,讓我們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後的喜。可見擬人化的修辭手法讓這首詩更加形象,更加生動,更容易讓人接受詩人的忠告:「只有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而詩最後「當你們自由地笑了,我就快樂地安息」不是作者由衷的願望嗎?創造一切可能,讓兒童們幸福地無憂無慮的成長。

3、讀一讀第7、8兩節,這其中的「笑」你是怎樣理解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這兩節詩,雖是「春雨教兒童二樣事」,但內容只有一樣,即「教你們勇敢地笑」。不同的是:

第7節詩人通過景物描寫,通過物對雨的態度,看到「笑」的作用。「柳條兒」被雨打自然是要矮一些的,這擬人逼真,風雨中的柳樹長得更瀟灑;而一石獅,石獅流的不是淚,那分明是雨水呀,風雨中石獅也多了一種樂趣;雨中的飛燕,傾斜那靈巧的軀林,穿梭其中,那是一種喜慶、勇敢的身姿,可見詩人透過雨,教給兒童們的是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只有這樣,樂對人生,才能幸福成長。

而第8節中「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這里的「笑」仍然是教兒童們要勇敢地面對人生。兒童是大地的主人,兒童是未來。只要我們的廣大兒童勇敢面對生活,樂對人生,我們的國家,民族就有希望。這是詩人殷切的希望。

4、想一想,這首詩與艾青《黎明的通知》在擬人化手法運用上有什麼異同。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擬人化手法。這一點和艾青的《黎明的通知》類似。艾青的《黎明的通知》全詩以「黎明」為說話者,而鄭愁予的《雨說》,全詩以春雨為說話者。不同的是艾詩主要是「黎明」讓詩人轉告人們它的通知,而鄭詩則用「雨」直接與兒童對話,表情達意罷了。

5、說一說,這首詩除了擬人手法外,作者還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增強詩歌的感染力?

--除了擬人外,作者還用了比喻、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

比喻:如:「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

排比:如。「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反復:如:「雨說:我來了……」「雨說:…,」

三、作業:

廣泛閱讀現代、當代詩詞,以拓寬自己的視野。

❼ 如何營造初中語文課堂氛圍 教學總結

如何營造初中語文課堂氛圍





隨著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面對極具現代意識的語文新課程,面對變革中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再次擺在了我們的面前。作為一名教師,如何經營語文課堂,如何展現語文課的魅力成為當下語文教學的重點。

傳統課堂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地方,教學的方式是獨白式的,而現代課堂則不盡然。它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地方,還是知識生成的場所,文化傳承和創造的天地。因此要經營好一堂語文課,讓一堂課有實效,筆者以為

(一)教師課前的充分准備。

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新課標強調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因此,要經營好語文課堂,語文教學不應也不能局限於教科書,而應融入生活、走向社會,教師應加強與時代、社會的對話,為語文教學注入時代活水。因此教師必須走在學生之前,自主學習,進行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彼此間對話、交流。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每堂課的目標。這樣師生雙方就會達成共識,同心協力的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否則學生就不會參與進來。其次要設計好課堂步驟,共同配合。為了實現目標,教師要設計一定的教學策略,採取不同的方法步驟等,無論是聽說讀寫,還是合作討論,無論是教學過程的編排,還是教學手段的謀劃,都應精心務之。但是,所有這些都必須堅持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去實施,使學生能夠接受並配合起來。這種配合越協調越默契,教學的效果才會越好。

(三)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道尊嚴,教師的權威意識,導致了大部分學生絕對的服從心理讓課堂往往成為教師的「獨角戲」舞台。而新型教育中課堂應是由師生雙方來演繹的場所,因此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也是課堂能順利進行的一個關鍵。師生面臨的是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只有雙方攜起手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雙方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感情傾向,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並樂於請教,課堂才能順利進行。韓愈說得好:「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教師要敢於且必須放下架子,勇於丟掉面子,給學生創造一種敢說、敢想、敢做的開放氛圍,學生只有在多說、多寫、多做的鍛煉中,也只有允許學生在說錯、寫錯、思錯的寬松的訓練過程中,才能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主動,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愛上你的課堂。

(四)激發學生的興趣,從情感入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在教學中很注重這一點。例如在教學《筏子》時,因為作者的感情佷細膩深沉,在開講文章時,我讓學生自己先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自己的想法以引導學生。有些同學把文章讀了後主動說自己的體會,並且能由作者所寫聯系生活,聯系自己,從而和作者產生共鳴,學生暢所欲言,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那節課上下來,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而且讓學生大膽創新,積極嘗試,從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想,一堂課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用情感去引導學生,相信上好一堂課並不難。



(五)重視生動多樣的教法,激活課堂。

教學法不是一堆公式,其關鍵在於操作者的活用,教師的教法思路同樣有一個求活的問題。要研究不同的教學內容,研究不同的教學方法,並靈活地加以運用,適時地進行操作,課堂才會生動。教師如果多年來一直秉承一種教學方法,一成不變,那麼學生就會畏學厭學甚至懶得學。在此,我認為針對不同文體的篇目,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中,不要千篇一律,一個模式,應採取不同的主體性教學方式,從多角度實施語文教學,來發展學生個性,開發學生思維潛力。

詩歌散文的教學。新課程標准要求:「培養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我認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要做到這點要求,教師授課時有必要引導學生多朗讀欣賞。閱讀時要求他們盡量讀出情感,讀出風格,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語言的音韻美,領會其意境美,從而體會文本內容,這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常言道:「讀書百遍其意自盡。」放開讓學生去讀,這是語文實施主體性教學最根本的一步。通過閱讀過後,教師可以賞析引導,然後讓學生合作討論,對剩下的內容進行理解剖析。這樣做,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敢於思維創新的能力。

文言文教學。新課程目標要求:「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鑒於此,我在文言文教學中先是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再分小組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然後讓小組組長展示本組歸納總結的文言知識點,其他組補充糾正。這樣就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改變了過去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灌」、「替」的做法,從而使他們在閱讀文言文的實踐中得到提高。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經營好一堂課,讓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讓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

閱讀全文

與筏子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