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重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2、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噸」的質量觀念的建立,掌握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師生互動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1頭大象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猜一猜大象的質量,然後引出質量單位「噸」。
(板書課題:1噸有多重)
2、提出問題。
教師提出:你最想知道有關「噸」的什麼知識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向學生提出學習目標:
A、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
B、噸和千克、克之間有什麼關系?
C、在什麼情況下要用噸作計量單位?
二、探索新知
1、探索問題A。
(1)初步感知。
A、那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呢?教師用課件(或圖片)逐一出示一個個情景,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說一說。
①出示一頭水牛350千克的情景,讓學生推算3頭水牛的質量。350×3=1050(kg),3頭水牛約1噸重。
②出示一桶油100千克的情景,讓學生推算10桶油的質量。100×10=1000(kg),10桶油的質量1噸重。
③出示一袋麵粉50千克的情景,讓學生推算20袋麵粉的質量。 50×20=1000(kg),20袋麵粉的質量重1噸。
④出示我們每人大約重25千克情景,讓學生推算40人的體重。25×40=1000(kg),40人的質量大約為1噸。
(2)合作探究
教師用課件出示:一箱蘋果質量是10千克,一付啞鈴的質量是5千克,一袋大米的質量是100千克,一頭牛的質量是500千克。
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會說:
100箱蘋果的質量是1噸;200付啞鈴的質量是1噸;10袋大米的質量是1噸,2頭牛的質量是1噸。
現在你明白那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嗎?閉眼回想一下。
2、探索問題B
B、噸和千克、克之間有什麼關系?
(1)探索進率。
先請小組合作把學過的質量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學生可能有兩種方法:噸、千克、克(從大到小)噸、千克、克(從小到大)
再讓學生討論:噸與千克之間有什麼關系?
指名口答後教師板書:1噸=1000千克。同時指出「噸」可用字母「t」表示,所以t=100kg(板書)
(2)練習。(指名口答。
4噸=( )千克 6000kg=( )t 8000kg=( )t
3、探索問題C。
C:在什麼情況下要用噸作計量單位?
(1)請學生舉例說明。(多請一些學生口答。)
(2)教師用課件(或掛圖)出示課本第21頁「說一說」的情景。
讓學生認識第一幅的意思是這座橋最多能承受50噸的質量。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做第22頁「練一練」的1、2、3題。
1、第一題。先讓學生填一填,再讓學生同桌間互相說一說思考的方法,再進行全班交流。
2、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全班交流時請幾個學生說一說思考方法。
3、第3題。先讓學生填一填,再同桌間議一議,然後全班交流。
四、教學故事
(1)讓學生講「曹沖稱象」的故事
(2)討論曹沖為什麼可以用這個辦法稱象。
(3)請學生計算這頭大象的重量。
280+220+250+300+230+250+270+350=2150
(4)請學生談聽了故事以及計算後的想法
板書
1噸有多重
1噸=1000千克
研究性作業:
大象 小狗 大象 牛 牛 小狗
895千克 1310千克 445千克
三個小動物各有多少千克?
《1噸有多重》導學案
學習目標 :
1、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學習重點:「噸」的質量觀念的建立,掌握1噸=1000千克。
學習難點: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師生互動
一、看一看,算一算
出示:一桶油重100kg,10桶油重1噸。 一頭牛重350kg,3頭牛大約重1噸。
一袋麵粉重50kg,20袋麵粉重1噸。 小朋友每人大約重25kg,40人大約重1噸。
得出:1噸=1000千克 1t =1000kg
三、說一說
先看一看書上的圖,說說圖意,第一幅圖是這座橋最多能承受「50噸」的質量。再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單位要用噸。
四、練一練
1、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說說思考的方法。
2、第2題:講講比較的方法,即先將單位換算成相同的單位再比較大小。
五、數學故事
這是利用「曹沖稱象」的故事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學時可以分以下幾步:
1、看看「曹沖稱象」的故事。
2、討論曹沖為什麼可以採用這個辦法稱象。
3、計算這頭大象有多重。
4、談談自己聽了故事以後及計算後的想法。
『貳』 《有多重(認識千克,克)》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師:同學們,上節課有兩個同學表現得非常好,老師要和他們熱烈擁抱。
老師抱一個特別瘦的學生一下就抱起來了,而抱一個胖的學生怎麼抱也抱不起來。
師:通過剛才老師抱這兩個學生你有什麼發現?
師:真的嗎?(讓一個學生再來抱抱試試)
2.師讓學生從桌上任拿2個物品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較輕,誰比較重。
『叄』 克和千克的教案
《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與千克對於小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生活經驗,在課堂設計中,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強調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並了解克與千克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准備
1.課前讓每位學生去商場上任選兩種物品調查數據,並填好調查表。
2.將全班分成8個小組,每組准備一台盤稱,8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盤雞蛋,一些黃豆,2袋鹽,實驗卡(1)和實驗卡(2)。3.准備一架天平。
4.視頻展示台,電腦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千克
師:老師這兒有兩袋糖,請你們猜一猜它們是一樣重,還是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認為左邊那袋重一些。
生2:我認為右邊那袋重一些。
生3:我認為它們是一樣重的。
師:誰想上來掂一掂?(找幾位學生來掂一掂,一致認為是左邊那袋重一些)
師:剛才大家用眼睛觀察得到了三種不同的結果,但通過掂大家的意見就統一了。看來比較兩件物品的輕與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麼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辦法知道嗎?
生1:用秤來稱。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
師:這個方法不錯。昨天老師請大家回去任選兩件物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你們完成了嗎?誰想上來匯報?(找幾位學生上來匯報)
師:剛才你們所讀到的「克,千克」就是國際上所統一使用的重量單位。(板書: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提出問題。
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沒有包裝袋,比如你們桌上所擺的雞蛋,蘋果等物品,要知道它們的重量怎麼辦呢?
生:可以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准確的重量可以用秤來稱。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2.學生自由說生活中常見的秤。
3.教師課件展示並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4.詳細介紹盤秤的使用方法(課件展示)
(1)觀察秤面,說說秤面上有些什麼?
(2)介紹秤面中如何來分大格、小格,且它們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數。
(3)識秤練習。
(4)小組學習如何使用桌面上的盤秤。
(5)小組比賽分別稱出一本數學課本和一個文具盒的重量。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師:生活中較重的物品是用「千克」做單位的。
1.動手實踐。
小組合作分別用盤秤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並填寫好實驗卡(1)。
2.小組匯報填寫結果。
3.提問。
師: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鹽都是2袋,為什麼1千克的蘋果,每組稱得的個數會不一樣呢?
生:因為蘋果的大小不一樣。
4.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5.讓學生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6.舉例。
師: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說的1公斤,在你的周圍能找到比1千克還重的物品嗎?
生:我們的體重。
師:那你們互相抱一抱吧。
生:我們的桌子、凳子的重量。
師:很好。互相抬一抬吧。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
師:桌面上的1袋蘋果、1個蘋果可以用盤秤稱出它們的重量,那1粒黃豆能用盤秤稱出它的重量嗎?
生:能。
師:試一試吧。
學生試後發現很難稱出它的重量。
師:用什麼秤才能稱出1粒黃豆的重量呢?
生(思考):天平。
師:對,生活中常用天平來稱較輕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單位是「克」。
2.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並且在天平上演示稱1克重量的過程。
3.讓學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個2分硬幣,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4.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重量大約是1克的物品。
5.猜一猜1克的黃豆大概有幾粒?猜後指名演示。
6.動手實踐。
(1)師的桌面上陳列了一些物品,請每組任選1件猜它的重量,你們認為組內誰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誰猜的重量。用同樣的方法猜出1個蘋果的重量並填寫實驗卡(2)。
師:想不想知道你們猜得對不對?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到市場管理處的公平秤去稱一稱。哪些小組願意當市場管理員?
(2)任選三個小組當市場管理處,每組都選出一名工作人員,其它同學是監督員。其它五個小組的同學拿著剛才所猜的物品任選一家市場管理處的公平秤去稱一稱。稱後將結果填入實驗卡(2)中。
(3)並比一比哪個小組猜得最准。
(4)請猜得最準的小組交流經驗。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
師:「千克」與「克」是兩個不同的重量單位,大家猜一下多少個1克會是1千克呢?
生:1000個克是1千克。
師:滿1000克我們就可以用一個比較大的重量單位「千克」來表示。
(板書:1千克=1000克)
六、引導學生進行小結與質疑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有什麼新的收獲?提出不懂的問題,學了新知識有何感想。
七、思考
課件出示:一頭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來表示這頭大象的重量合適嗎?如不合適那用什麼單位比較合適呢?我們以後再學。
【評析】
這節課,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上課前,讓學生走進商場,調查數據。上課時,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重量單位的應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逐步建立概念。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巧引妙導,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積極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學習方式、由於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活動必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肆』 如何處理克 千克 噸三者的聯系教案
第三單元 千克 克 噸教案
教學內容:有多重(認識千克、克)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 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 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師:同學們,上節課有兩個同學表現得非常好,老師要和他們熱烈擁抱。
老師抱一個特別瘦的學生一下就抱起來了,而抱一個胖的學生怎麼抱也抱不起來。
師:通過剛才老師抱這兩個學生你有什麼發現?
師:真的嗎?(讓一個學生再來抱抱試試)
2.師讓學生從桌上任拿2個物品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較輕,誰比較重。
(二)探索新知
1.匯報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師:剛才我們通過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體比較出兩個物品的輕重,那麼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該怎麼辦?
(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用秤來稱。)
師:這兩個方法都不錯!如果物品的包裝上標有質量,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質量。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到商店任選5件自己喜歡吃的食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誰來匯報一下?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非常好!同學們剛才說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用來表示物品的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2.認識秤。
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質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比如:剛才兩個同學的體重、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們的質量該怎麼辦?
(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確質量可以用秤來稱,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麼地方見過?
生匯報:盤秤、台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課件介紹各種秤的簡單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指針會告訴我們物品的質量。
電子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會自動顯示物品的質量。
彈簧秤:把物品掛在鉤子上,就可以讀出物品的質量。
天平: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標尺表示的刻度來計算左盤中物品的質量。
磅秤:計算秤砣質量和秤桿刻度表示的質量,我們可知被稱物品的質量。
3. 簡單介紹天平和盤秤的用法。
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放著一台天平和一個台秤。老師簡單介紹天平各部分的名稱:托盤、橫梁、標尺、指針、螺旋、砝碼……(邊指邊說)
『伍』 有多重克,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一、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千克、克、噸」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三、課堂實錄
教具准備:天平、盤秤、牛奶、黃豆、回形針、花生米、軍棋、2分硬幣、蘋果、雞蛋等等,教學課件。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 師:同學們,上節課有兩個同學表現得非常好,老師要和他們熱烈擁抱。
老師抱一個特別瘦的學生一下就抱起來了,而抱一個胖的學生怎麼抱也抱不起來。
( 評析 自然引入「輕」「重」。)
師:通過剛才老師抱這兩個學生你有什麼發現?
生:×××輕,×××重。
師:真的嗎?(讓一個學生再來抱抱試試)
2師讓學生從桌上任拿2個物品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較輕,誰比較重。
( 評析 通過「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戲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體有輕重的區別,激發了學生學習稱物體的慾望,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 匯報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師:剛才我們通過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體比較出兩個物品的輕重,那麼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該怎麼辦?
( 評析 喚醒學生生活中有關質量的經驗。)
生1: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
生2:用秤來稱。
師:這兩個方法都不錯!如果物品的包裝上標有質量,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質量。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到商店任選5件自己喜歡吃的食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誰來匯報一下?
生匯報:1包火腿腸有500克、一根火腿腸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餅干500克,1個「小啞鈴」麵包1千克……
師: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非常好!同學們剛才說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用來表示物品的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 評析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輕重引入表示輕、重的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陸』 三數下千克,克,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物體輕重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且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認識。為了使學生獲得克、千克的明確觀念,要充分利用直觀,創造條件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使較抽象的質量單位能被學生具體地感知。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知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重、難點: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
課前准備:學生准備 1、了解生活中的各種秤及用途。
2、每組准備一個台秤(或一個彈簧秤)兩個熟雞蛋、兩袋鹽、1小袋水果 、幾枚硬幣
教師准備 1袋棉花和1袋鐵釘(大約都是1千克左右)並為每組學生准備一個天平 。
教學手段:動手操作 合作交流 感知體驗 多媒體課件
學校及學生的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具有現代化規模的省級師范校,學校的各個班級都配有電腦、投影儀等先進的教學設備,學生很容易從網上了解一些必要的信息,而且學校地處市場、超市和葯店等公共場所較近。學生經常跟家長一起買東西能看見不同類型的秤(如:台秤、電子秤),所以容易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也容易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但平時人們經常交流的語言還是幾斤、幾兩,因此學生對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很陌生,另外,班級學額(60人左右)較大,分組時各組人數要達到8—10人,這可能對教學造成一些障礙。因此,教師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學生多進行實際操作,使較抽象的質量單位能被學生具體地感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學校準備在下周三進行一次拔河比賽,咱們班應該選那些同學參加呢?
(生紛紛指出學生的名字。)
師:(指著班上最瘦小的一名學生)為什麼不選他?
2、實踐體驗。
同時讓高大的一名學生和這名瘦小的學生互相背一背,並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
再請學生掂一掂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並互相說一說。
3、學生匯報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出課題。板書:有多重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使學生以強烈的渴望進入下面的學習。)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一)認識生活中的秤
1、師:要想知道某個人或物體到底有多重,可以怎麼辦呢?
2、生分別說出自己見過的一些秤,同時教師根據學生說的出示一些秤的圖片(多媒體出示)和實物。
3、讓學生觀察帶來的台秤、彈簧秤、天平,觀察一下,上面有什麼?怎麼稱物體的質量呢?想好了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
指名匯報,隨機介紹kg是千克的表示符號。
4、本節課我們就用台秤、彈簧秤和天平來稱一稱。
(二)建立千克的質量概念
1、稱一稱。把自己小組帶來的兩袋鹽放在台秤或彈簧秤上稱一稱。
生觀察秤的指針指向幾,老師指出1千克就是兩袋鹽的質量。
2、掂一掂。再把剛才稱的鹽放在手中掂一掂,邊掂邊用眼睛體會1千克有多重,並說說掂1千克的感覺。
3、估一估。
師:你們再掂一掂身邊的其它物體,能找出哪些東西重1千克嗎?估計後再把這些物體放在秤上稱一稱,並互相說說1千克物體大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