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Who am i 的教案
我是誰
② who知道《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教案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課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運用事例,證明觀點。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科學真理的發現,那些定理、定律、學說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然後,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第二個事例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第三個事例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最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總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都發現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指出科學並不神秘,也不遙遠,關鍵在於「知微見著」,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了解議論文的形式。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最後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這里的「?」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鍋問到底」是一句俗語,形象表達了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按收獲由小到大排列,也說明平常的事情中蘊含著真理,蘊含著偉大的成就,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這句話用「只要……就……」的句式說明「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並「不斷探索」。
④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這句話對發現真理的條件作了說明,科學發現中存在「偶然的機遇」,說明科學真理就存在於我們身邊,它並不神秘;「只能給……」說明科學發現也並不容易,指出了科學真理的發現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給那些「有準備」「獨立思考」「鍥而不舍」的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就是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2)對詞語的理解。
定理:已經證明具有正確性、可以作為原則或規律的命題或公式,如,幾何定理。
定律:科學上對某種客觀規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一定變化過程的必然關系。
學說:指學術上自成理論體系的主張或見解。
司空見慣:看得多了,不以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
敏銳:感覺靈敏,眼光尖銳。
無獨有偶:某種少見的情況,偏有類似的出現,配成一對兒。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打破砂鍋問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見微知著:微:隱約;著:明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鍥而不舍:鍥:鏤刻;舍:停止。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二、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三、教學建議
1.課文開頭和結尾部分的幾個說理的句子,意義比較抽象,可能比較難讀,要多讀幾遍,讀通順。
初讀課文時,要讓學生找一找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同時可以讓學生思考課題「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並不要求學生做出准確的回答,主要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只要能從字面上或者結合具體的事例說說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也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的理解。
學生可能會對課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學知識提出疑問,比如,地球是怎麼自轉的?什麼是石蕊試紙?什麼是鹽酸?對這些科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讓知識面廣的學生來解答,也可以簡單地介紹,不要在科學術語上花太多時間。
2.課文的寫作思路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學習三個具體事例,從具體事例中獲得認識,理解作者的觀點;然後,再從全文的角度發現課文的寫作思路,進一步深刻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觀點。這樣更有利於引導學生自主地,深刻地理解課文。
3.課文中的三個具體事例,不同於一般記敘文中的故事,它們的作用是為了具體說明作者的觀點,即「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因此對這三個具體事例的研讀,教學中要注意把握重點。研讀的重點是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麼樣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特別注意「敏銳地注意」「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復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復的觀察實驗」等詞句,從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深刻含義。
三個具體事例涉及洗澡水的漩渦、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離學生的生活比較近,可以讓學生在家裡觀察,獲得直接經驗;有條件的話,石蕊試紙的酸鹼測試可以在課堂上做給學生看,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都是說理論述的句子,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系課文中的具體事例來理解,把抽象的道理做形象化的理解。小學階段學生接觸議論文,不宜在文體知識上做過多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之類的術語。
5.課文在寫法上的主要特點就是用具體的事實說明道理,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語文學習重點。在前兩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有所認識,這一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這種寫法,還要求學生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教學中可以安排一次小練筆,要重視寫完後的交流評議,評議的重點是描述的具體事實是否能證明觀點,對具體事實的描述是否能突出重點。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在比較閱讀中發現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說一說。
(學生默讀思考。)
生:課文具體寫了三件事,第一件寫的是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生:第二件寫的是英國的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濺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後發明了石蕊試紙。
生:第三件寫的是奧地利的一位醫生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中發現了眼珠轉動和做夢的關系。
師:再請大家仔細地讀讀這三個事例,看看三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麼相同點?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做一做批註。
(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
師:我看到有很多同學都在課文中做了批註,發現了這三段話中的很多相同點,現在請大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討論存在的疑問。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師:現在,我們進行課堂交流,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
生:我們發現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發現的問題。
生:我發現這三個事例都是在說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生: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
師:大家講得很好,有沒有人能把他們的相同點分析得更清楚一些?
生:我認為這三個事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或者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復的研究和實驗;最後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師:課文讀得很仔細,分析得很有條理,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是不是這樣,並嘗試給每段話劃分層次,看看還有沒有新的發現。
(生默讀課文,劃分層次。)
生:通過剛才的劃分層次,我發現這三段話的寫法是相同的,都是先寫發現問題,再寫研究問題,最後寫解決問題。
師:你不但會發現,而且會概括。
生:我發現最初的疑問只有一個,但是一下子他們的頭腦中會冒出很多的問題,正是因為有一連串的問題,才會有最後的結論,因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師:這一連串的問題,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
生:追根求源。
生:打破沙鍋問到底。
師:我們來讀讀他們頭腦中冒出的這一連串的問題。
(學生朗讀。)
生:我發現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都要經過反復的研究和實驗,很辛苦。
師:我們來讀讀描寫他們反復研究和實驗的句子。
(學生朗讀。)
生:我還發現,這三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才能解決問題,發現真理。
師:是啊,因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五、相關鏈接
1.葉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傳記文學作家,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靈通漫遊未來》,影響較大。還著有《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和蔣介石》《星條旗下的中國人》《胡喬木傳》《馬思聰傳》等傳記。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的「最佳傳記文學家獎」。新版《小靈通漫遊未來》於2002年12月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2005年10月獲中國當代優秀傳記文學作家獎。
2.石蕊試紙石蕊是一種枝狀地衣,可提煉出紅紫色的結晶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鹼性碳酸鹽;這種粉末微溶於水,易溶於酒精。將粉末溶於酒精溶液等,形成一種混合物,就是石蕊色素染料;把濾紙浸在染料中,乾燥後便成了石蕊試紙。
石蕊試紙常用來檢定物質的酸鹼性。如果將石蕊試紙放入酸性溶液中,試紙就會轉為紅色;若放入鹼性溶液中,試紙則變成藍色。
③ 幼兒英語:who is who教案
<
自己做教案的話,先寫教材分析在寫教學目標,重難點,然後再是具體的操作部分,老師說什麼,學生說什麼。
有很多教案網的,你網路一下 英語教案 裡面有很多的,你選一個最好的就行了
④ 公開課:高中英語必修二 課文《who am i》,麻煩大神給寫個教案,詳細一些的,拜託了!!!100分!!!
別指望了,給多少分也沒人拿課本現寫,勸你自己寫吧
⑤ 中班英語whoiswho教案怎麼寫
人民教師真是偉大啊!要寫教案多辛苦啊!
【教學目的】
1.教幼兒說: is it? Its me。
2.復習學過的 「小狗的全家」、「紅黃綠」的兒歌。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 Who is it? Its me的說法及用法。
2.Who is it? 的連讀。
【教學准備】
Little Dog Kitty Chick Duck頭飾,用紅、黃、綠積木搭成的門、電話機、小狗全家的照片。
【教學過程】
1.Greeting:
Nice to meet you.
Me,too.
Good morning,children.
Good morning,Miss Li.
Little Dog 在家裡,聽到有人敲門
Who is it?
Its me,Miss Yang.
再重復這個情景,又有人敲門
Who is it?
ItS me,Miss Zhang.
可以找兩個教師協助本人戴上頭飾。
2.教授:Who is it?
(1)集體說Who is it?
解釋說有人敲門時應該說什麼?
(2)分解Who(誰)
(3)鞏固Who is it? 的發音練習,聲調,降調。
3.教授:當聽到有人敲門時,該怎麼回答?
Its me
(1)集體發音:Its me
(2)個別練習。
4.練習:Who is it? Its me.
(1)練習Who is it?
現在有幾個小動物想來看小朋友,敲門
Who is it?
ItS me,Doggy,Kitty,Chick,Duck.
(2)練習:ItS me.
小朋友到Miss Li家做客,一齊敲門。
Who is it?
Its me,(name)回答自己的名字。
5.游戲練習鞏固
(1)小狗請客請幾個小朋友扮作kitty,chick,ck,小兔給他們打電話。
小狗:Hello Kitty (Chick,Duck)
Kitty:Hello,Little Dog.
小狗發出邀請「到家裡玩」小動物們到了小狗門前,一齊指著門唱:Red,yellow,green
(2)Little Dog介紹全家
Look,My family,my daddy,my mummy,
My grandpa,my grandma and I.
【結束活動】
Teacher敲門,齊唱:Who is it? Who is it?
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