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詩經伐檀教學設計

詩經伐檀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04 04:19:59

① 詩經伐檀在表現手法上及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貓隱丶北徚:你好。
《魏風 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本篇】三章復沓,除換韻反覆詠嘆,更有力地表達伐木者(七嘴八舌)的反抗情緒外,還能起到在內容上有所補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輻」、「伐輪」,便點明了伐檀是為造車用,同時也暗示他們的勞動是無休止的;另外各章獵物名稱的變換。則說明剝削者對獵獲物無論是獸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氣地據為己有,表現了他們的貪婪本性。全詩直抒胸臆,敘事中飽含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實感與揭露力量。另外詩的句式靈活多變,從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縱橫錯落,或直陳,或反諷,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發,稱得上是雜言詩最早的典型。戴君恩《讀詩臆評》謂其「忽而敘事,忽而推情,忽而斷制,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牛運震《詩志》謂其「起落轉折,渾脫傲岸,首尾結構,呼應靈緊,此長調之神品也」,對此詩的藝術性都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② 《詩經伐檀》譯文

《詩經-伐檀》譯文:

叮叮當當砍檀樹, 把樹堆在河岸上。

河水清清起波紋。 既不耕種不收割,

為何取稻三百束? 又不上山去打獵,

卻見庭中掛貉肉? 那些貴族大老爺,

從來不會白吃飯。叮當砍樹做車輻,

把樹堆在河旁邊。河水清清起直波。

既不耕種不收割,為何取稻三百捆?

又不上山去打獵,卻見庭中掛獸肉?

那些貴族大老爺,從來不會白吃飯。

叮當砍樹做車輪,把樹堆放在河邊。

河水清清起環波。既不耕種不收割,

為何取稻三百束?又不上山去打獵,

卻見庭中掛鶴鴻?那些貴族大老爺,

從來不會白吃飯。

伐檀原文:

作者:佚名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2)詩經伐檀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詩經-伐檀》賞析

詩中提出的問題(不勞而獲),應當說是一個尖端問題,即使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專家,也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可以作出種種精闢的分析,提出各種解決方案,但絕不可能在根本上解決這個尖端問題。

即使是社會革命,推翻了舊的不勞而獲者, 同樣會產生新的不勞而獲者。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革命,最初都是打著「平均」的旗號,到了最後,革命者首先變成了不勞而獲者。這樣的社會革命,如同賭博中的輪流坐莊,僅僅是一種利益關系的轉移。

當然,我們的興趣並不在這里,而在那些憑借自己的勞動既為自己的生存,也在為他人謀福利的普通勞動者的身上。從他們的角度看,大多數的人並無受壓迫、被剝削的意識,只關心自己的吃飽穿暖,安居樂業,只感嘆身上的賦稅徭役太沉重。

但在客觀上,下層勞動者用自己的血汗為社會創造了財富,而自己應當得到的回報卻少得可憐。他們早出晚歸,面朝黃土背朝天,把生命的全部價值都抵押在了永無止境的勞作之上,換來的僅僅是苟且度過一生。

③ 求《伐檀》的鑒賞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伐檀》是魏國的民歌,是一首嘲罵剝削者不勞而食的詩。全詩強烈地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對統治者的怨恨,是《詩經》中反剝削反壓迫最有代表性的詩篇之一。
這首詩三章都以敘述伐檀木起頭,是當時干著繁重伐木勞動奴隸,一邊勞動,一邊想到社會的不平,而隨口唱出來的歌聲。全詩三章,採用了迴旋重沓、反復詠嘆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暢快的傾瀉。
「坎坎」是伐木聲,檀樹的木質很堅硬,古人用以造車,因而伐木的勞動強度就很大,很艱辛。奴隸們把樹砍倒了,然後把它們堆放到河岸邊,為的是利用水力把這些樹木運走。「干」是岸。「寘」就是堆放的意思。「清」和「漣」都是形容河水的,「漣」指風吹水面,紋如連鎖。這時,在河岸邊,奴隸們想到自己每天都從事著沉重的勞動,但卻過著缺食少衣的生活,而那些奴隸主們,從不知稼穡之艱,狩獵之苦,卻坐在家裡吃著美餐佳餚,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於是,不平之氣陡然而起,他們向奴隸主提出了尖銳的責問:你自己不種地,為什麼拿的糧食特別多?你自己不打獵,為什麼你的院子里掛滿了野獸皮?「廛」同纏,作「束」解。三百纏即三百束,極言數量之多,不一定是確數。「縣」同懸。「貆」,獸名,代指野獸類。「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這句就是直接的指責了:這些「君子」們,你們不是白白地吃飯嗎?「素餐」猶言白吃飯,不勞而食。第二、三章文字上稍作了變動,一方面為的是反復詠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所要表現的主題。「輻」是車輪中的直木,伐檀就是為了做車輻,車輪。「特」是指三歲的野獸,「漘「是指水邊。
《詩經》中反剝削反壓迫的詩篇很多,《伐檀》即是其中措辭尖銳,敘述直截了當的一篇。因為在這些歌唱的勞動者看來,勞動果實應該由勞動者所享有,不勞者不獲食,而眼前的社會現象卻完全相反,不勞者「取禾三百廛」、「三百億」「三百囷」,不獵者「庭有懸貆」、「有懸特」、「有懸鶉」因而感到極大的不平和憤慨。盡管他們還意識不到造成這種不合理的分配現象的社會根源何在,但他們憑對現實的直接感觀,已經清楚地看到:社會上存在著兩大階級,一個是生產者,一個是所有者,生產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產者。這就是《伐檀》一詩的思想高度之所在。
這首詩藝術性也是很強的。它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反映剝削者與被剝削者的區別,一些人辛勤勞動卻食不果腹,另一些人不種不獵卻過著優裕的生活,這不是明顯的不合理嗎?結句則以諷刺的口吻,昭示出了那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君」們的原形,揭露了他們寄生蟲的本質。章法結構採用的是反復重沓的形式,為的是強化主題,突出重點。句式安排則長短錯落,參差靈活,舒捲自如,十分生動靈活,富於感染力。

④ 詩經中的《生民》《伐檀》《碩鼠》《七月》《採薇》

生民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後稷。(1)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2)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後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3)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4)
誕後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卽有邰家室。(5)
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恆之秬秠,是獲是畝;恆之穈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6)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7)
昂盛於豆,於豆於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後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於今。(8)
《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漪。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漪。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 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碩鼠(5張)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 之永號?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
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萚。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
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豕開>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
上入執宮功。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採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獫(xiǎn)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渴載飢。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盬(gǔ)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⑤ 《詩經》——《伐檀》

伐檀 詩經·國風·魏風
坎坎伐檀兮,寘(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編輯本段]解釋
坎坎:象聲詞,伐木聲。
干:水邊。
漣:水波紋。
猗(音yī依):義同「兮」,語氣助詞。
稼(音架):播種。
穡(音色):收獲。
胡:為什麼。
禾:穀物。
三百:極言其多,非實數。
廛(音蟬),古制百畝。
狩:冬獵。獵:夜獵。此詩中皆泛指打獵。
縣通「懸」。
貆(huán):豬獾。一說幼小的貉。
君子:此系反話,指有地位有權勢者。
素餐:白吃飯,不勞而獲。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引《孟子》趙歧註:「無功而食謂之素餐。」
輻:車輪上的輻條。
直:水流的直波。
億:古指十萬
瞻:向前或向上看。
特:小獸。
漘(音純):水邊。
淪:小波紋。
囷(音qūn逡):束。一說圓形的谷倉。
飧(音孫):熟食,此泛指吃飯。
[編輯本段]翻譯
砍伐檀樹聲坎坎啊,
棵棵放倒堆河邊啊,
河水清清微波轉喲。
不播種來不收割,
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
不冬狩來不夜獵,
為何見你庭院豬獾懸啊?
那些老爺君子啊,
不會白吃閑飯啊!
砍下檀樹做車輻啊,
放在河邊堆一處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喲。
不播種來不收割,
為何三百捆禾要獨取啊?
不冬狩來不夜獵,
為何見你庭院獸懸柱啊?
那些老爺君子啊,
不會白吃飽腹啊!
砍下檀樹做車輪啊,
棵棵放倒河邊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紋啊。
不播種來不收割,
為何三百捆禾要獨吞啊?
不冬狩來不夜獵,
為何見你庭院掛鵪鶉啊?
那些老爺君子啊,
可不白吃腥葷啊!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坎坎伐檀」,正如《小雅·伐木》之「伐木丁丁」,並非「勞者歌其事」,當然不必是伐木者所為詩。詩所稱美的「不素餐兮」之君子,自然也非既稼既穡、既狩既獵的勞作者。孟子於此「君子」解釋得頗為明確:「公孫丑曰:詩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於是。」(《孟子·盡心上》)孟子解詩常常不是貼近詩意說,但這里發揮君子不素餐的意思,並非斷章取義。戴震曰:「譏在位者無功幸祿,居於污濁,盈廩充庖,非由己稼穡田獵而得者也。食民之食,而無功德於民,是謂素餐也。首二言,嘆君子之不用;中五言,譏小人之幸祿;末二言,以為苟用君子,必不如斯,互文以見意。」此說大抵得詩意,只是「首二言」雲雲,不很准確。而首二言究竟為賦,為比,為興,且取意為何,本來有許多不同的意見。蘇轍說:「君子之仕於亂世,其難合也如檀之於河。」范處義以為「檀,木之良者,可以為車之輪輻,今乃伐而真之無用之地」,「猶君子不得進仕,俾之家,食非所宜也」。此兩說都是以比意為解。姚際恆曰:「此首三句非賦,非比,乃興也。興體不必盡與下所詠合,不可固執求之。只是詠君子者適見有伐檀為車,用置於河干,而河水正清且漣猗之時,即所見以為興,而下乃詠其事也。此詩美君子之不素餐,『不稼』四字只是借小人以形君子,亦借君子以罵小人,乃反襯『不素餐』之義耳,末二句始露其旨。」吳閭生也說:「本意止『不素餐』耳,烘染乃爾濃縟。」後兩說似較合於詩意。宋玉《九辯》「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托志乎素餐」,用《伐檀》意也。不過,雖曰「興體不必盡與所詠合」,卻也並不是全沒有一點兒映帶關系,而在很多情況下,它正是用來構築詩境的,即如「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亦如「坎坎伐檀兮,真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而且,又何必一定是當日所見呢。或曰「屈子之作《離騷》,其格調與此相似」(袁金鎧),不過《伐檀》非詩中之「君子」自嘆身世,故其中所寓之愛憎,非由個人遭際而來,其關切之情,或更深廣吧。
《大戴禮·投壺》:「凡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歌《鹿鳴》《狸首》《鵲巢》《采蘩》《采蘋》《伐檀》《白駒》《騶虞》。」《晉書·樂志上》:「魏武平荊州,獲漢雅樂郎河南杜夔,能識舊法。」「傳舊雅樂四曲,一曰《鹿鳴》,二曰《騶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聲辭。」錢澄之因此推論道:「以列國『變風』與《南》《雅》並列而總之為『雅』,豈以其音節,不以其辭意耶。」「變風」之說本來不可靠,不過《伐檀》即以辭意言,也當算作「正聲」,古既有「歌詩必類」之說(《左傳·襄公十六年》),則樂與舞與歌,皆當如此,那麼《伐檀》的音樂風格當與「古聲辭」中的其他篇章近似,故傳唱如是也。
[編輯本段]賞析
這是《詩經》中最為人們熟悉的篇目之一,甚至中學語文課本亦選為教材,但是對這首詩的主旨及作者身份的看法,其分歧之大卻是驚人的,不僅古人如此,今人亦然。最早《詩序》以為是「刺貪也。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仕進耳」;朱熹又以為「此詩專美君子之不素餐。《序》言刺貪,失其旨矣」(《詩序辯說》);梁寅《詩演義》又稱為「美君子隱居之志也」;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和朱謀瑋《詩故》另創新說,何認為是「魏國女閔傷怨曠而作」,朱認為是「父兄訓勉子弟之詞」。其他大同小異者尚有,不一一列舉。今人由於對詩所屬時代的社會性質、生產方式及作者的階級屬性、生活狀況認識不同,因而也產生了一些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詩人是農民,這篇是反封建的詩歌;也有的認為是奴隸,本篇是抨擊奴隸主貴族不勞而獲的;還有的只是籠統地說是古代勞動者反對剝削者的詩歌。另一類則與上述意見針鋒相對,或認為是奴隸主貴族「站在井田所有制立場來攻擊新興的封建剝削」;或認為是「勞心者治人的贊歌,它所宣揚的是一種剝削有理、『素餐』合法的思想」。後一類看法貌似新穎,實際多從古人說解中引出,附和者甚寡。
本文將此篇作為反剝削詩歌看,對於當時的社會性質及詩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難以確認,姑且保留拙作《詩經選注》的看法,即:這是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砍檀樹造車時,聯想到剝削者不種莊稼、不打獵,卻佔有這些勞動果實,非常憤怒,你一言我一語發出了責問的呼聲。三章詩重疊,意思相同,按照詩人情感發展的脈絡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寫伐檀造車的艱苦勞動。頭兩句直敘其事,第三句轉到描寫抒情,這在《詩經》中是少見的。當伐木者把親手砍下的檀樹運到河邊的時候,面對微波盪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贊嘆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賞心悅目,也給這些伐木者帶來了暫時的輕松與歡愉,然而這只是剎那間的感受而已。由於他們身負沉重壓迫與剝削的枷鎖,又很自然地從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動,聯想到自己成天從事繁重的勞動,沒有一點自由,從而激起了他們心中的不平。因此接著第二層便從眼下伐木造車想到還要替剝削者種莊稼和打獵,而這些收獲物卻全被佔去,自己一無所有,愈想憤怒愈無法壓抑,忍不住提出了嚴厲責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第三層承此,進一步揭露剝削者不勞而獲的寄生本質,巧妙地運用反語作結:「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對剝削者冷嘲熱諷,點明了主題,抒發了蘊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本篇三章復沓,除換韻反覆詠嘆,更有力地表達伐木者的反抗情緒外,還能起到在內容上有所補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輻」、「伐輪」,便點明了伐檀是為造車用,同時也暗示他們的勞動是無休止的;另外各章獵物名稱的變換。則說明剝削者對獵獲物無論是獸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氣地據為己有,表現了他們的貪婪本性。全詩直抒胸臆,敘事中飽含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實感與揭露力量。另外詩的句式靈活多變,從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縱橫錯落,或直陳,或反諷,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發,稱得上是雜言詩最早的典型。戴君恩《讀詩臆評》謂其「忽而敘事,忽而推情,忽而斷制,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牛運震《詩志》謂其「起落轉折,渾脫傲岸,首尾結構,呼應靈緊,此長調之神品也」,對此詩的藝術性都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一般欣賞
《伐檀》是魏國的民歌,是一首嘲罵剝削者不勞而食的詩。全詩強烈地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對統治者的怨恨,是《詩經》中反剝削反壓迫最有代表性的詩篇之一。
這首詩三章都以敘述伐檀木起頭,是當時干著繁重伐木勞動奴隸,一邊勞動,一邊想到社會的不平,而隨口唱出來的歌聲。全詩三章,採用了迴旋重沓、反復詠嘆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暢快的傾瀉。
「坎坎」是伐木聲,檀樹的木質很堅硬,古人用以造車,因而伐木的勞動強度就很大,很艱辛。奴隸們把樹砍倒了,然後把它們堆放到河岸邊,為的是利用水力把這些樹木運走。「干」是岸。「寘」就是堆放的意思。「清」和「漣」都是形容河水的,「漣」指風吹水面,紋如連鎖。這時,在河岸邊,奴隸們想到自己每天都從事著沉重的勞動,但卻過著缺食少衣的生活,而那些奴隸主們,從不知稼穡之艱,狩獵之苦,卻坐在家裡吃著美餐佳餚,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於是,不平之氣陡然而起,他們向奴隸主提出了尖銳的責問:你自己不種地,為什麼拿的糧食特別多?你自己不打獵,為什麼你的院子里掛滿了野獸皮?「廛」同纏,作「束」解。三百纏即三百束,極言數量之多,不一定是確數。「縣」同懸。「貆」,獸名,代指野獸類。「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這句就是直接的指責了:這些「君子」們,你們不是白白地吃飯嗎?「素餐」猶言白吃飯,不勞而食。第二、三章文字上稍作了變動,一方面為的是反復詠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所要表現的主題。「輻」是車輪中的直木,伐檀就是為了做車輻,車輪。「特」是指三歲的野獸,「漘「是指水邊。

詩經原始

《詩經》中反剝削反壓迫的詩篇很多,《伐檀》即是其中措辭尖銳,敘述直截了當的一篇。因為在這些歌唱的勞動者看來,勞動果實應該由勞動者所享有,不勞者不獲食,而眼前的社會現象卻完全相反,不勞者「取禾三百廛」、「三百億」「三百囷」,不獵者「庭有懸貆」、「有懸特」、「有懸鶉」因而感到極大的不平和憤慨。盡管他們還意識不到造成這種不合理的分配現象的社會根源何在,但他們憑對現實的直接感觀,已經清楚地看到:社會上存在著兩大階級,一個是生產者,一個是所有者,生產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產者。這就是《伐檀》一詩的思想高度之所在。
這首詩藝術性也是很強的。它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反映剝削者與被剝削者的區別,一些人辛勤勞動卻食不果腹,另一些人不種不獵卻過著優裕的生活,這不是明顯的不合理嗎?結句則以諷刺的口吻,昭示出了那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君」們的原形,揭露了他們寄生蟲的本質。章法結構採用的是反復重沓的形式,為的是強化主題,突出重點。句式安排則長短錯落,參差靈活,舒捲自如,十分生動靈活,富於感染力。

⑥ 詩經●伐檀 原文

⑦ 中學語文教科書《詩經二道》之《碩鼠》《伐檀》還有嗎

部編版的沒有

⑧ 《詩經.伐檀》的背景和文學地位

此篇三章復沓,除換韻反覆詠嘆,更有力地表達伐木者的反抗情緒外,還能起到在內容上有所補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輻」、「伐輪」,便點明了伐檀是為造車用,同時也暗示他們的勞動是無休止的;另外各章獵物名稱的變換。則說明剝削者對獵獲物無論是獸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氣地據為己有,表現了他們的貪婪本性。全詩直抒胸臆,敘事中飽含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實感與揭露力量。另外詩的句式靈活多變,從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縱橫錯落,或直陳,或反諷,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發,稱得上是雜言詩最早的典型。戴君恩《讀詩臆評》謂其「忽而敘事,忽而推情,忽而斷制,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牛運震《詩志》謂其「起落轉折,渾脫傲岸,首尾結構,呼應靈緊,此長調之神品也」,對此詩的藝術性都作出了很高的評價。,更有力地表達伐木者的反抗情緒外,還能起到在內容上有所補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輻」、「伐輪」,便點明了伐檀是為造車用,同時也暗示他們的勞動是無休止的;另外各章獵物名稱的變換。則說明剝削者對獵獲物無論是獸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氣地據為己有,表現了他們的貪婪本性。全詩直抒胸臆,敘事中飽含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實感與揭露力量。另外詩的句式靈活多變,從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縱橫錯落,或直陳,或反諷,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發,稱得上是雜言詩最早的典型。戴君恩《讀詩臆評》謂其「忽而敘事,忽而推情,忽而斷制,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牛運震《詩志》謂其「起落轉折,渾脫傲岸,首尾結構,呼應靈緊,此長調之神品也」,對此詩的藝術性都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⑨ 伐檀出自《詩經》中的

《詩經。魏風。伐檀》現在共存有三節:
坎坎伐檀兮,宜之河之干兮,河水清版且漣猗權。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桓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宜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鐿兮7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寅之河之漏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國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鵓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閱讀全文

與詩經伐檀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