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篆書入門視頻教學

篆書入門視頻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04 21:43:08

1. 怎樣寫篆書(竹簡),吳玉陽書法篆書視頻講座 在線

篆字種類很多,概括起來講,也有甲骨、金文、小篆三體。甲骨文和金文,都可統稱之為大篆,小篆是經過秦代統一文字後的書體,還有秦漢專供製印人使用的繆篆。
篆字在今天的實用性比較小了,因為現在這種字體不易為群眾識別,但是由於書體結構充滿了裝飾性,並有很大的書法藝術價值,所以仍被保留在書法園地里,作為書法家的書寫字體形式之一。
這里只簡略的介紹一下大小篆的結構和運筆。
篆字的特點
1.因形立意
大篆的象形字很多,表現方法很多,大多屬於因形立意,如馬、羊、象等寫法都是很多的,分布結構的法則還沒有規律化,寫一個人字,可以表現彎腰勞動,也可以表現成跪著的人。甲骨文字的部首形狀及位置也是很散亂的,到了秦代統一文字後的小篆。文字經過整理,才比較趨於統一,但是還保留著很多因形立意的圖形文字。
2.體正勢圓
小篆形體要憑、要正,橫畫逼平、豎畫必直,是嚴緊而又工整的書體形式。小篆從結構到運筆都是以圓為主,字的外輪廓,由於字的中心十字線拉長,如中,天。而形成很自然的橢圓形。
小篆的字勢,凡方折處都是弧形線,少量的在刻印用的繆篆和秦詔版上也有部分的房型體勢,但細細觀察,仍多是方中有圓,與隸字體勢的以方為主,大不相同。
3.左不見撇,右不見捺
篆字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書體,不像楷體字有很多不同的變化,其基本組字的方法,有用點、直、弧三者,筆畫粗細一致,起止都要藏鋒,向左撇出的地方並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筆弧線結字。

2. 誰有李剛田篆書講堂視頻全集啊 不勝感激

如果你要的圖片,網路上搜索自己就行了,一切。如果我們希望有一個真正的正品,人民和你非親非把一個著名的書法免費送給你?

3. 篆書入門基本筆畫

篆書的入來門筆畫是橫豎線和弧源線,在練習好這些之後臨帖就可以了,篆書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豎線橫線的運筆,掌握弧線的接筆,弧線的接筆是秦篆的基本功但是比較難接,需要多研究,長期堅持訓練。

橫運筆在起筆的時候,橫線起筆上方位置逆鋒入紙,筆尖稍微向右邊傾斜,避免分叉,到了左邊之後,握筆筆鋒並下行,接著向右邊運筆上移,到了左下方的時候控制下筆的邊緣和起筆重合。起筆要和筷子頭一樣,圓中有方。

(3)篆書入門視頻教學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由於字的長短、大小都不一樣,順乎自然,反顯示出直率而饒有天趣。

書寫小篆則不同了,小篆結構嚴整,大小基本上一樣,好似楷書中的館閣體,小篆的書寫要體現整字,整即整齊,均衡,對稱。凡是左右對稱的都要嚴格對稱,凡是筆畫繁簡懸殊的,也都要寫得大小基本相同。

4. 篆體書法基本功和練習方法

篆體書的基本功應當用「中鋒用筆」來概括。就是說筆的主鋒必須在畫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點是藏頭護尾,力含其中。

篆體書法的了練習方法:
1.橫

(1)逆入藏鋒至首端
(2)轉成圓鋒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轉鋒
(4)向左回鋒
2.豎
(1)筆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頂點
(2)使筆尖垂直,然後轉鋒向下行筆
(3)行至底點勿頓
(4)輕提鋒穎
3.橫彎
(1)逆鋒落筆向左
(2)轉鋒向右行筆
(3)順鋒向下行筆
(4)行筆漸慢,順勢上提收筆
4.直彎
(1)逆鋒落筆向上
(2)轉鋒向下行筆
(3)順勢向右轉筆再向下漸慢行筆
(4)行至末端順勢收筆
5.上弧
小篆的弧筆筆法和前面的橫豎一樣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關鍵是要保持圓勁的勢態,保持筆毫著紙的深淺一致以及適當的速度,注意對稱,兩弧在中間地段銜接,銜接處要寫的自然不留痕跡。
6.下弧
下弧要先寫左半弧,後寫右半弧,寫右弧時要注意和左弧的對應,線條要一氣呵成,不要遲疑緩慢,否則線條會柔弱而缺乏力感


篆書是最早的一種書體,其筆法比其他書體相對簡單。篆書結字富有裝飾性。所以說「書法從篆書開始,學習者應當先學篆書。篆書體劃嚴肅,布白嚴謹,學習篆書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

5. 有哪些實用的書法教學視頻

在網上看網路課程近年來,書法網路課堂逐漸興起,改變了上書法課只能去書法培訓機構上課的狀況,同時也給學員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學員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間,隨時隨地都可自由地打開電腦或手機學習書法更方便。

6. 書法入門:如何學習書法

學習書法從哪種字體入手好呢?對於這個問題,書法家們各自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說從篆書入手好;有的說從隸書入手好;有的說從行書入手好。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認為從楷書入手較好。 我之所以不同意從篆、隸入手學書,是因為學篆書首先遇到一個難以認識的問題,增加了學習的困難;其次,篆書興起和通用的時代距離現在比較遙遠。現在的入們,絕大多數不識篆字。當今,篆書作為一種字體,仍有其藝術欣賞價值,而其實用價值卻已今非昔比。我認為,對於只想通過學習書法寫出工整美觀的楷書、行書以適應學習、工作需要的人來說,可以不學篆書。隸書比篆書易識易寫,但與楷書比較起來,點畫顯得優柔有餘,剛勁不足,並且結構易於分布平正,學好隸書再學楷書難,而學好楷書再學隸書易——這是就初學而言的,如果要想窺其堂奧,達到高深的藝術境界,學好任何字體都不是輕而易舉的。 宋代書法家蘇東坡說:「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楷書如站立,行書如行走,草書如奔跑。楷在這里是楷模、典範的意思。楷書點畫分明,搭配勻稱,形體方正,應規入矩,宜於初學。明朝書法理論家豐坊說:「學書須先楷法……楷書既成,乃縱為行書。行書既成,乃縱為草書。」對於初學者來說,繞過楷書,直接學行書或草書,就會因為忽視了楷書的基本點畫、結構的訓練、寫出的字容易出現點畫不規矩,筆力不剛勁,疏密不勻稱,結構不安穩,比例不適當等弊病。所以唐孫過庭說:「圖真不悟,習草將迷。」明代汪砢玉也說:「近世多尚行草,未始學真而先習草,如人未學立而欲走,蓋可笑也。」 對於初學書法從哪種字體入手為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必要也不可能強求一致,只要得法並下得深功,從任何字體入手都能取得成就,可謂殊途同歸。但其所花費的時間精力,所走路程的遠近曲直恐怕就大相徑庭了。在這個問題上,我還是固執地認為宜從楷入。 我認為從唐楷入手學書,有法可依,能把筆畫寫得方中矩,圓中規,直中繩,長短合度,輕重合宜,結構穩健,從而奠定堅實的基礎。 更多精美圖片盡在三聯素材 有人認為,唐楷法度森嚴,學習時容易被那嚴格的規矩所束縛,而提出初學應從魏晉入手,說這樣可以把字寫得天真爛漫,自由放縱。我認為要把字寫得或古拙,或俊俏,或莊重,或飄逸,或豐偉,或瀟灑,或肅穆,或飛動,總之具有一定的風格特色,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初學者卻應力求結構的工整規矩。正如孫過庭所說:「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學不學平正,字就會歪斜無儀;但過於平正,又將呆板而無生氣,所以又必須追求險絕;險絕過甚,便會狂怪無態,因此又要歸於平正。這就是學書循環往復,不斷升華的過程。以平正論,唐楷當之無愧。清代梁 說:「學書須臨唐碑,到極勁健時然後歸到晉人,則神韻中自俱骨氣,否則一派圓軟,便寫成軟弱字矣。」先學法度森嚴的還是先學自由放縱的,唐徐浩《論書》雲:「初學之際,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這話很有見地。我贊成先從點畫瘦硬的唐楷起步。 初唐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用筆潔凈,結構精嚴,對後世影響很大。歐書《皇甫君碑》最足以代表歐書險勁的風格,而且是已印行的歐體字中最清晰、神氣最完足的。《九成宮醴泉銘》用筆樸厚凝重而又挺拔勁健,結體平穩中追求險峻。梁 對歐字極為推崇,說:「寫透歐書,碑版皆可書矣。」清朝楊守敬說:「歐陽信本之醴泉銘,趙子固推為楷法極則,人無異議。」初學者學此二碑,可避免結構鬆散的毛病。 中唐書家顏真卿44歲時書寫的《多寶塔碑》多用方筆,橫輕豎重對比鮮明,富於立體感,結構方整嚴謹,宜於初學。顏真卿晚年某些作品筆畫豐滿雄強,結體寬舒,往往追求天真爛漫,返樸歸真的意趣,初學易失於臃腫丑怪,不宜作為入門途徑。 晚唐書家柳公權所書《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用筆方圓兼備,點畫清勁,有如錚錚鐵骨,結體中心緊聚,四外舒展,學之能夠得到瘦硬的筆畫與嚴謹的結構。 以上所舉各碑,只要教授得法,學者持之以恆,在半年至一年內「入帖」是不成問題的。 人們拿東西都是用手指指肚部分,執筆也是用這個部分。執筆時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肚部分捏著筆管,用無名指指甲和肉相接的部分頂住筆管,小指自然地附著在無名指下——這就是最通用的五指執筆法。 執筆的要領可以用「指實、掌虛、腕平、掌豎、身正、足安」來概括。 指實是執筆要松緊適當,過緊會僵死,又容易疲勞、抖動,過松寫出的點畫又可能軟弱無力。 掌虛是手指與手掌之間、拇指與食指之間要有空隙,不可大把攥。 指實掌虛的要求,就好比手裡攥著一隻小鳥,攥得太緊,鳥就會被攥死;太鬆了,鳥又會飛掉。也就是說要松緊適度。 腕平是指腕上部兩個骨節之間的平面與桌面大致平行,並且要腕低於掌,這樣掌也就豎起來了。寫字是講究腕力的,坐著寫字,以肘著案如果不做到腕平掌豎,寫出的點畫就可能軟弱無力。腕平,指的是執筆時要接近平,但運筆時卻不需總是這樣。執筆在於手,運筆在於腕,執筆要實,運腕要活。運筆時手腕的左右兩個骨節是在不停地上下轉換著運動的,否則寫字時就變成了胳膊機械地平行移動了。 在執筆問題上,還有一點要說及的,就是我國漢字的構造及寫法都是適合右手執筆的。如果用左手執筆,書寫時多有不便,如寫橫時就必須由左至右推著筆運行,這樣就顯得笨拙。漢字下筆順序有先左後右的原則,所以提倡初學者用右手執筆。 身正就是寫字時要坐端正,胸部自然挺起並與桌面保持一拳之隔。右手書寫時左手按在紙面上,以求力的均衡。寫字時如果低頭曲背,不但字寫不好,日久天長,視力和脊柱都會受影響。清朝末年,江蘇武進縣有個書法家叫唐駝。唐駝學書勤奮,每日黎明即起,刻苦習書,寒暑無間,三年後楷書大進,但因坐姿不正,致成駝背。這個教訓值得學書同志記取。 足安就是寫字時兩腳微開,與肩同寬,平放地上,以保持身體安穩。 運腕執筆在指間,指連於腕,腕連於肘,要想運筆靈活,必須指。腕、肘互相配合,而關鍵在於腕的運動。贈送給別人的書法作品,上款有時題「某某正腕」,就包含著請受書者指正腕的運用是否靈活或腕力是否雄強的意思。運腕就是靠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前後左右起伏往返而操縱筆鋒,寫出合乎要求的點畫。書寫時因手腕與桌面的距離不同而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著腕:即手腕貼在桌面上寫字。著腕法因腕與桌面接觸,妨礙筆的運動,寫小楷時可用,寫稍大的字就不適宜了。 枕腕;即用左手墊在右手腕下寫字。這種方法與著腕法沒有多大區別,腕的活動仍受很大局限,而且一旦養成習慣,就扔不掉左手這根「拐棍」,寫大字時就感到力不從心。我曾見到一位老先生,寫了一輩子字,左手仍墊在右手腕下,小楷及一寸以內的字寫得不錯,但寫二寸左右的字就缺乏氣勢了。 提腕:即用肘部支撐在桌面上,而把手腕提起來,這是坐著寫中字最多見的腕法。 懸腕:寫字時自腕至肘都不放置在桌面上叫懸腕。寫大字必須懸腕,只有懸腕,才能力從肩臂出而達於紙上,而且由於手臂不受桌面的阻障,筆的縱橫牽掣、上下提頓隨心所欲,所以是最自由靈活的方法。 有的初學者問我:寫蠅頭小楷為什麼不必懸腕?寫盈尺大字為什麼腕與肘不依附桌面?我回答說:寫小楷實無必要,寫大字非懸不可。蠅頭小楷筆畫短、字小,只需運指就足以應付,何必要懸起整個手臂?而且楷書在點畫、結構等方面要求極嚴,手臂全懸既不穩定,又不會持久,很難寫好,為什麼說寫大字肘部非離開桌面不可呢?大字筆畫長,手臂不離開桌面,筆的揮運就不自如,以寫長橫為例,假如以肘著案,如同以肘為圓心,以小臂為半徑循規作圓,這樣寫出的長橫必然不能平直,如此寫字,豈能寫好?另外從字體方面看,篆書、隸書、楷書在點畫、結構等方面比起行、草書來,要求比較嚴格,用筆較為規矩,腕與桌面的距離就要近些。行、草書則比較放縱飛動,腕與桌面的距離就要遠些。所以我認為腕肘離開桌面與否、離開桌面的遠近,要根據字的大小和字體而定,不可一概而論。

7. 教大家如何輕松寫好篆書

一、篆書入門。識篆和寫篆階段。
先來談談識篆。篆書是古文字,是我們的祖先在漢代以前通用的文字。篆書可分為大篆與小篆。先秦古文字為大篆,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後的篆書為小篆。識篆可從小篆開始。因為小篆的偏旁部首與我們現在通用文字的繁體偏旁部首是一致的。可以說只要我們了解和掌握了篆字偏旁部首,那麼,百分之九十五的現行漢字都可以寫成小篆了。當然,還有百分之五的篆字字形是要死記硬背的。
篆書在寫法上有兩個要點:一是筆法,二是字法。首先要選擇一本篆書字帖來臨摹練習篆書的筆法與字法。
篆書在筆法上以中鋒用筆為主,輔以提按與捻管。二李(李斯、李陽冰)篆書筆法的起、收筆為圓起圓收法,行筆為平移法,轉筆用捻管法。清代鄧石如開創以隸書筆法入篆書,篆書的起、收筆與行筆、轉筆都引入了提按的筆法,增強了篆書筆法的書寫性。之後吳昌碩、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齊白石等篆書名家輩出。
篆書在字法上以均勻、對稱、對比、呼應等十個結字原則為准。
二、入門之後提高。了解篆書的發展史和提高技法修養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學習方法就是研究性地學習歷代篆書名家名帖的筆法和字法特點,具體的方法就是比較研究。例如:傳為李斯所寫的《嶧山碑》與鄧石如成熟期篆書的筆法、字法之異同的比較研究,鄧石如篆書與吳昌碩篆書的筆法、字法之異同的比較研究等等。通過比較研究的學習,逐步了解和掌握歷代名家名帖的篆書筆法與字法的特點,及其歷代篆書筆法、字法的變化規律。這樣,篆書的書法水平就會逐步提高。
三、融會貫通。提高自身綜合修養的階段。
那麼,融什麼會?貫什麼通呢?那就是融歷代篆書名家的各種筆法、字法會於自我的審美追求之中,貫自我的審美追求通於篆書的自由書寫之境。這個過程是要靠我們的大學(哲學)、小學(文字學)等學問和人生修養來共同完成的。
我書寫這本「篆書古文三篇」是以藝術原則為第一性的。在遵循篆字的「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種造字和用字的方法。)為原則的前提下,大膽地將大小篆、簡帛書等筆法、字法融合在一起來書寫,筆法上注重既要孫過庭《書譜》中所說的「婉而通」,又有金文之厚重,同時加強筆法自由揮運的書寫性,以豐富篆書之美。我無意追求書法的形式性風格,希望筆里字間不斷透發出文雅之氣,在自我審美追求的驅使下,個性筆法、字法逐漸地自然形成。

8. 篆書入門用哪個帖啊

學篆書應該抄從秦篆(小篆)入手,襲中鋒行筆是篆書基礎。
參考字帖有:《秦篆書刻石四種解析字帖》、《會稽刻石》(碑帖)、《嶧山刻石》(碑帖)等等。

秦篆,又叫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由於其字體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復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

9. 小篆的教學視頻

視頻教學我不贊成

10. 怎麼學習篆書

一、篆書入門。識篆和寫篆階段。
  1. 先來談談識篆。篆書是古文字,是我們的祖先在漢代以前通用的文字。篆書可分為大篆與小篆。先秦古文字為大篆,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後的篆書為小篆。識篆可從小篆開始。因為小篆的偏旁部首與我們現在通用文字的繁體偏旁部首是一致的。可以說只要我們了解和掌握了篆字偏旁部首,那麼,百分之九十五的現行漢字都可以寫成小篆了。當然,還有百分之五的篆字字形是要死記硬背的。
  2. 篆書在寫法上有兩個要點:一是筆法,二是字法。首先要選擇一本篆書字帖來臨摹練習篆書的筆法與字法。
  3. 篆書在筆法上以中鋒用筆為主,輔以提按與捻管。二李(李斯、李陽冰)篆書筆法的起、收筆為圓起圓收法,行筆為平移法,轉筆用捻管法。清代鄧石如開創以隸書筆法入篆書,篆書的起、收筆與行筆、轉筆都引入了提按的筆法,增強了篆書筆法的書寫性。之後吳昌碩、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齊白石等篆書名家輩出。
  4. 篆書在字法上以均勻、對稱、對比、呼應等十個結字原則為准。可參考本人編寫的《經典碑帖解讀·鄧石如篆書》(2010年12月,中國書店出版)。

二、入門之後提高。了解篆書的發展史和提高技法修養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學習方法就是研究性地學習歷代篆書名家名帖的筆法和字法特點,具體的方法就是比較研究。例如:傳為李斯所寫的《嶧山碑》與鄧石如成熟期篆書的筆法、字法之異同的比較研究,鄧石如篆書與吳昌碩篆書的筆法、字法之異同的比較研究等等。通過比較研究的學習,逐步了解和掌握歷代名家名帖的篆書筆法與字法的特點,及其歷代篆書筆法、字法的變化規律。這樣,篆書的書法水平就會逐步提高。

三、融會貫通。提高自身綜合修養的階段。

那麼,融什麼會?貫什麼通呢?那就是融歷代篆書名家的各種筆法、字法會於自我的審美追求之中,貫自我的審美追求通於篆書的自由書寫之境。這個過程是要靠我們的大學(哲學)、小學(文字學)等學問和人生修養來共同完成的。

我書寫這本「篆書古文三篇」是以藝術原則為第一性的。在遵循篆字的「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種造字和用字的方法。)為原則的前提下,大膽地將大小篆、簡帛書等筆法、字法融合在一起來書寫,筆法上注重既要孫過庭《書譜》中所說的「婉而通」,又有金文之厚重,同時加強筆法自由揮運的書寫性,以豐富篆書之美。我無意追求書法的形式性風格,希望筆里字間不斷透發出文雅之氣,在自我審美追求的驅使下,個性筆法、字法逐漸地自然形成。

閱讀全文

與篆書入門視頻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