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教一年級孩子看圖寫話
讓低年級的孩子面對著一幅圖或幾幅圖寫上一句或一段完整連貫的話,其實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滔滔的江河就是發源於這涓涓的細流,這可以說是作文當中的一項基本功。就是中、高年級的學生也應該經常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對於這個觀點我是頗為贊同。雖然要寫的篇幅不長,但對於一個低年級的孩子,只是面對一幅圖的話,要把它整理成有序地、完整地、通順的一個畫面,還是不容易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平時對學生多加訓練,這種訓練必須是有序的,有規律的,而且是多方面的。 總結文中的觀點,看圖寫話無非就是訓練學生的「看、想、說、寫。」 看圖說話,看圖是基礎。其實很多時候,學生的文章言之無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學生連怎樣看圖都不知道。對圖畫的觀察不細致,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文中認為,教學生看圖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教學生從整體上去觀察圖畫,把握圖中的重點。二是細致的觀察,教會學生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間順序觀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遠,由內到外;按主次觀察,可以先主後次;按事物發展先後順序觀察,可先怎麼樣,再怎麼樣。觀察後引導學生敘述圖意,然後,再根據畫面引導學生聯想它的前因、後果,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等,使整幅圖或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動人。我是非常認同文中的這兩個觀察方法的。記得我曾經執教過二上第四單元的看圖寫話《觀猴山》。在觀察圖畫時,我先讓學生從整體去觀察圖畫,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圖畫上有什麼。接著再讓學生回顧觀察圖畫的方法——各種觀察圖畫的順序,並用自己選擇的觀察順序說一說猴子們在干什麼。這樣的話,學生在說話時既從整體上把握了圖畫的內容,又能把內容說具體。 文章還特地提到了寫的時候要注意的兩個方面。一是要寫完整。二是要寫具體。的確是這樣。寫話是寫作的基礎,從低段開始就要不斷地向學生滲透寫話要寫完整,要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把圖畫的內容描述清楚完整。在此基礎上,還要多培養孩子的想像能力,不僅要看到圖畫上的內容,還要能想像圖畫背後的內容,把話寫得具體些、生動些。 「看、想、說、寫」這就是文章所告訴我們的看圖寫話訓練的四步走。相信這個方法能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一些實在的效果
❷ 一年級語文看圖說話題目怎樣教孩子
多給孩子講講故事
❸ 小一下長春版作文科視頻表達《看圖說話》公開課視頻,先說課再講課。
口語交際是一種新型課,它是以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與人交往意識和習慣、提高交際能力為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新大綱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1]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進行的經驗交流、思想感情的表達、工作任務的布置、新聞時事的傳播、親人朋友之間的閑聊等都離不開口頭的表達。社會交際工具性是語文學科最顯著的特點,而口語交際能力則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一般來說,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聽、說能力的發展,往往先於讀寫能力。要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發展,我們必須抓好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新大綱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1]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教材,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是我們當前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一、激發興趣,做好學生入門的向導。「燃起學生的渴望和熱情」(誇美紐斯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口語交際對自己今後走向社會的重要意義。許多大學生在求職招聘會上因不善推銷自己而遭受冷遇嗎?還有的好不容易過了「初試」關,卻由於面試時不太善於交際而與自己心儀已久的那份工作擦肩而過。教師要通過適當舉例讓學生明白,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是著眼於開放的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交流和溝通的現實需要,是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其次,在具體教學中,要注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計精巧的過程。積極開動腦筋,大膽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具體教學中,可通過設置模擬、懸念、假想等形式,多給學生創設一些情境,盡量將學生帶入某一氛圍中;也可以讓學生模擬扮演各種角色,讓學生在演中說,在說中想,做到邊說、邊想、邊演,還可以開展一些激勵措施,讓學生與學生之間聯合起來,讓學生公平的競爭,讓學生思維活起來,膽子大起來。俗話說:「拳不離手, 曲不離口。」說話訓練也是如此。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說話訓練機會, 我在所任課的班級開展了課前三分鍾講故事的活動。「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蘇霍姆林斯基語)對於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低年級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興趣,如果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設故事情境,更能誘發他們的創造力。例如,看圖說話《小鴨子得救了》,我設計了如下問題:小鴨子在什麼地方?它怎麼了?它對什麼事感到為難呢?為難的時候又怎樣做呢?這時有誰聽見小鴨了的呼救聲?它們又是怎樣做的?它們想出了什麼辦法救小鴨子了嗎?在教學時,讓學生分別戴頭飾表演提著水桶的小熊、扛著竹竿的小猴、長鼻子大象救助小鴨子。這樣,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學生從會說到愛說,紛紛爭先恐後地要求說,興趣非常高,說話氣氛也非常濃烈。但我要求學生要做到儀態大方, 口齒清晰、語言簡練流暢, 語氣語調要有所改變, 力求做到講故事時聲情並貌。同時要求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要即興談談自己受到的啟示, 或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採用一些比較有激勵的話, 如:「你好棒!加油」「很好, 你說的非常好,下次會作得更好!」「你又進步了!加油!」等, 多鼓勵, 多表揚膽小或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同學, 創設寬松、愉快的說話氣氛,增強學生的說話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踐證明課前三分鍾的活動, 激發了學生講故事、聽故事的興趣, 這樣創設情境,步步引人入勝,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如臨其境,觀察、思維、想像和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二、讓閱讀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肥沃土壤。閱讀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文本、學生三者互動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最經常、最廣泛、最具體的訓練過程。口語交際作為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於閱讀教學過程的始終。它是閱讀課上交流信息、表達情感、探究問題、揭示規律、發展思維的必要手段和途徑。同時,閱讀課上通過對學生語言的規范、聽說的態度以及說話的習慣等方面的指導和訓練,通過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又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和發展。[2]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一)、挖掘教材因素,培養口語表達能力。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是要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3]所以,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不僅要用好教材中設計的口語交際內容,還要深入鑽研課文,挖掘課文中有利於培養口語交際的因素,採用靈活的方式組織教學,使學生「具有口語交際的能力」。1、利用插圖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插圖往往易被師生忽視,很少把它們和文章內容融合在一起。其實,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在於「情」,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看插圖,領會插圖的藝術感染力,使他們直接置身於當時的情境中,通過耳濡目染來領略課文所描寫的情境。如《草原》一文中,要求學生理解「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單從字面上看,小學生難以明白。我讓學生先看插圖,再根椐問題練習說話:看著圖中熱情的草原人們,假如你是遊客中的一位,你的心情怎樣?你想跟草原人們說些什麼?學生踴躍發言,有的說:「此時此刻,我真捨不得離開美麗的大草原,捨不得離開熱情好客的人們。時間啊!快點停下來吧!讓我再多呆會兒!讓我再多看一眼這美麗的大草原和熱情好客的草原人們。」有的說:「今天,你們辛苦了!快回家吧!你們已經送了很遠了,你們就是一步不送,我們也會永遠記住你們的,歡迎你們有空到我家鄉來,我家鄉風景可美啦!」這樣的說話訓練,不但使學生體會了句子含義,也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2、利用課文空白培養口語交際能力。記敘文在構思過程中,總是對有關的內容作選擇與剪接。因此,課文對有些情節有時會有省略和跳躍,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這些「空白」處,展開合理的豐富的想像,對課文內容作必要的補充。如《窮人》一課,桑娜把鄰居西蒙去的情形告訴剛從海上打魚歸來的丈夫,但桑娜的話還沒有說完,就「沉默」了。桑娜為什麼欲言又止?她心裡想到些什麼?課文對人物的內心活動作了省略。這正給學生留下了想像的餘地。教師於此可因勢利導,啟發學生展開想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說話訓練。3、在質疑解疑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質疑解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這個環節不但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能培養學生表達能力、跟人討論的交際能力。如二年級上冊的《三隻白鶴》,我引導學生看圖後讓學生想像自己就是這三隻白鶴中的一隻,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想一個辦法解決。然後同桌討論,看看對方的辦法行不行,哪一種更好。由於學生閱讀的能力不一樣, 所提的問題深度也不同。如果簡單的, 我就請已經明白的同學回答釋疑;如果是較難的, 我就組織同學一起討論, 再總結。這樣,通過互相質疑、互相討論,在充分交流中獲得知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4、在課文延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些課文的結尾言雖盡而意未盡,餘味無窮,可引導學生按照課文的思路進行合理的想像。在閱讀教學中, 教師可以抓住文中的某個細節, 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想像, 運用語言靈活地表達出來。如《將相和》一課,結尾處寫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可讓學生想像廉頗負荊請罪的情景:什麼叫負荊請罪?他們會說些什麼?在說的過程會有哪些表情和動作?並讓差、中、良、好不同水平的學生說一說。盡管是同一個意思, 但表達的言語卻不一樣, 差生的語言羅嗦, 有毛病;優等生的語言簡潔優美。通過交流,學生在比較中發現了自己的語句的毛病, 同時也學習了別人的優美語言。這樣的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5、在課本劇表演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於那些富有戲劇性的課文,我們可以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編課本劇,在課堂上當堂表演。例如學習了五年級下冊課文《晏子使楚》,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故事情節編排課本劇。學生有的扮演晏子,有的扮演楚王,有的扮演接待的人,有的則扮演武士等等。通過表演,生動再現語言,營造民主、平等的交際氣氛,激發學生的交際慾望,取得更好的交際效果。這樣不斷練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水平,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材的使用質量。6、在復述課文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復述課文是口語交際練習的好方法、重要方法。復述的作用在於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記憶課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有助於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能促使學生吸收課文語言,發展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4]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對於那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我們不妨讓學生對故事內容進行簡要復述,在復述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復述課文應注意的幾點:一是復述不是背誦,要讓學生把課文內容變成自己的語言來敘述故事,切忌生搬硬套地背誦原文語句。二是復述不是機械重復,學生在復述過程中可以自由發揮,適當穿插自己的想像。三是復述不是回答問題,教師不要用自己的標准隨意要求學生,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復述方式給予鼓勵,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復述課文,把復述作為重要的口語訓練途徑。(二)、創設情境,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李吉林說過:「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在特定的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境,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交際氣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交流慾望,樂於交際,善於交流,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 創設情境,激發表達慾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圖片、投影、游戲、故事等手段引進課堂,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培養與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1、當解說員。一些以介紹知識的課文,老師可以嘗試讓學生當解說員或當導游,以鍛煉其說話能力。如學完《世紀寶鼎》後,讓學生當解說員,向「觀眾」介紹這一名聞天下的藝術珍品。又如學完《桂林山水》《鳥的天堂》《迷人的張家界》等課文後,讓學生當導游向「遊客」介紹令人贊不絕口的自然風光,「遊客」向導游提出要求或疑問。學生有了自主的思維,才能有自主的言語活動。這樣的情境教學,渲染了課堂氣氛,豐富了教學內容,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2、扮演角色。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抽象思維能力低,有些事情不親身經歷,便很難說清楚、講明白。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身去實踐,扮演角色,加深對角色的內心體驗,以達到口語交際的暢通。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表演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的普通話是否標准,語言是否流暢,可以在表演過程中體現出來。有些文章生動、有趣,學生學起來也趣味盎然。這時,創造機會讓學生成為文中的「主人公」,不是更有意思嗎?教學《鯨》一文時,我啟發學生用一條鯨的身份,用自己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外形、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建議學生自由想像,適當擴充,並輔以動作和表情,只見一條條「鯨」在栩栩如生地生活著。這樣,發展了學生的自我想像能力以及表演、表達能力,豐富了學生的口頭語言及體態語言。又如學習《將相和》時,我虛擬這樣的情境:如果當時藺相如避閃不及與廉頗狹路相逢,廉頗一定會毫不留情地給藺相如以難堪,造成僵局,如果你們是路過的大臣,能勸勸廉頗嗎?繼而組織討論,引導學生從藺相如陞官的理由、將相同心的必要以及廉頗在趙王心目中的位置等方面勸慰廉頗。待學生想好要說的話後,再分角色進行表演。在調解他人的矛盾中,孩子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謙讓,學會了大度,更鍛煉了言語交際的能力。3、對立爭辯。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通過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起學生的表現慾望,針對課文內容展開討論,使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渴望表達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學生常常能提出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我引導學生從對立兩方面去爭辯。如在《釣魚的啟示》的教學中,我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典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以「我到底應不應該把魚放回去?」為主題讓學生進行辯論。通過「辯」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可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又如在學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後,我有意拋出「你認為巴迪在成長是母親的愛起著重要的作用還是父親的愛起著重要的作用呢?」這樣的話題讓學生展開爭辯。在爭辯中,我引導學生說話的理由要充分,訓練學生說話要規范、有禮貌。例如:我同意某某同學的意見,但我還想補充一點……;我不同意某某的意見,我認為……。從而使學生學會傾聽、表達、交流,發展了合作精神和說話能力。說話訓練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母語的環境和條件,培養提高學生聽說能力,以適應現實社會和未來社會的需要。三、讓口頭作文課成為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廣闊草原。加強口頭作文的訓練,巧妙將作文、口語、思維訓練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又一劑良方。所謂「口頭作文課」,就是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活,說自己熟悉的事物,說自己的所見所聞,說自己的聯想和想像,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真情實感。[4]現實生活是五彩繽紛的,我們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它每天每時每刻或多或少會發生些許的感動,正是有了這些許的感受,我們才能捕捉瞬間的靈感,從而點滴成文。因此,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多留心生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並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說出來,互相交流。如寫《我真快樂》一文,在作文之前,我要求學生回憶生活中讓自己感受到快樂的細節,並用語言把它描述出來。於是,很多學生都饒有興趣地說了起來。接著,我要求在小組當中說得好的作為代表上講台說。結果,雖然每位學生說的場面都不相同,但各有各的精彩:有的說每天在耳旁響起的媽媽的嘮叨聲讓自己感到快樂;有的說生活在這么和睦的班集體中讓自己感到快樂;有的說看著作業本中一行行的紅字讓自己感到快樂……每位學生都能抓住老師的要求,用較為通順的語言有條理地講述出來,有的還能恰如其分加上自己的一點評價。總之,這種藉助作文說話訓練的做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為書面作文打下基礎,使學生動手寫作時得心應手,真是一箭雙雕。總之,現在語文教學推行素質教育,口語交際訓練是一種全新的課型,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新時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敢於說話、樂於說話,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完美地表達出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這就得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況,因材施教,激發興趣,提高說話效率。只要我們留心,處處都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場所,時時都有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只要我們去重視,去把握,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能說的人。
❹ 一年級看圖說話
圖上有兩個小朋友~
他們正在草坪上~
她們在玩球~
她們玩得非常高興
❺ 怎樣教一年級的學生學寫看圖說話
如何進行一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 一年級的學生,學習的字詞不多,標點符號作用不明確,更談不上組段。那麼怎樣有效開展一年級的看圖寫話能?我覺得從這幾方面考慮下手: 一、對於圖畫是景色的,比如寫春天,老師就要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詞語:「桃紅柳綠」、「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春風輕輕吹,春雨細細下」等等。 二、對於寫事的圖畫,要注意寫作的循序,老師要引導學生有序的觀察,如有這么一幅圖,圖上有四種小動物在表演各自得拿手好戲,我就讓學生從左往右依次說出小動物在干什麼,然後從中滲透動詞的准確有法,如小猴爬竹竿,大象用鼻子卷木棍,小熊騎車,海豚用鼻子頂球。還有的同學加入想像,說它們互相比賽自己的拿手好戲。一幅圖畫,既寫出內容,有充滿活力!另外,寫一件事的時候,要注意用上「先」「 再 」 "然後 " " 最後 "這樣的序詞,條理會清楚很多。 三、對於一幅圖畫有,多件事的,要引導學生用上「總——分——總」的寫法,如這么一幅圖,有學生在教室里勞動的場景,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有序觀察,然後用總分總的辦法去寫。如:放學了,值日生留下來打掃教室,有的擦玻璃,有的掃地,有多灑水,有的抹黑板,大家幹得多起勁啊! 四、對於幾幅連圖的寫話,老師要注意圖與圖之間的聯系,就是過渡句,如有這么一幅圖,第一幅寫小螞蟻發現了肉骨頭,第二幅圖是許多的螞蟻在運骨頭,很多同學就用小螞蟻忙跑回去叫兄弟們來搬骨頭,很多螞蟻來搬啦。寫完了兩幅圖,有一位同學就這樣寫道「骨頭這么大,螞蟻太小搬不動,怎麼辦呢?它想呀想,有辦法了,它跑回去叫兄弟們來幫忙」接下去就寫第二幅圖的內容,這樣一來,這幅圖畫就寫得連貫,又有想像,也很生動。 五、老師在指導的時候,要讓學生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我還建議一些典型的寫話,可以讓學生背下來。
❻ 如何進行一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
如何進行一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
一年級的學生,學習的字詞不多,標點符號作用不明確,更談不上組段。那麼怎樣有效開展一年級的看圖寫話能?我覺得從這幾方面考慮下手:
一、對於圖畫是景色的,比如寫春天,老師就要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詞語:「桃紅柳綠」、「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春風輕輕吹,春雨細細下」等等。
二、對於寫事的圖畫,要注意寫作的循序,老師要引導學生有序的觀察,如有這么一幅圖,圖上有四種小動物在表演各自得拿手好戲,我就讓學生從左往右依次說出小動物在干什麼,然後從中滲透動詞的准確有法,如小猴爬竹竿,大象用鼻子卷木棍,小熊騎車,海豚用鼻子頂球。還有的同學加入想像,說它們互相比賽自己的拿手好戲。一幅圖畫,既寫出內容,有充滿活力!另外,寫一件事的時候,要注意用上「先」「 再 」 "然後 " " 最後 "這樣的序詞,條理會清楚很多。
三、對於一幅圖畫有,多件事的,要引導學生用上「總——分——總」的寫法,如這么一幅圖,有學生在教室里勞動的場景,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有序觀察,然後用總分總的辦法去寫。如:放學了,值日生留下來打掃教室,有的擦玻璃,有的掃地,有多灑水,有的抹黑板,大家幹得多起勁啊!
四、對於幾幅連圖的寫話,老師要注意圖與圖之間的聯系,就是過渡句,如有這么一幅圖,第一幅寫小螞蟻發現了肉骨頭,第二幅圖是許多的螞蟻在運骨頭,很多同學就用小螞蟻忙跑回去叫兄弟們來搬骨頭,很多螞蟻來搬啦。寫完了兩幅圖,有一位同學就這樣寫道「骨頭這么大,螞蟻太小搬不動,怎麼辦呢?它想呀想,有辦法了,它跑回去叫兄弟們來幫忙」接下去就寫第二幅圖的內容,這樣一來,這幅圖畫就寫得連貫,又有想像,也很生動。
五、老師在指導的時候,要讓學生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我還建議一些典型的寫話,可以讓學生背下來。
❼ 一年級語文看圖寫話的視頻
教孩子看圖寫復話,不一定要用制課本上的圖片,你可以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先讓孩子觀察,通過觀察,再讓孩子把自己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寫下來就行,不一定要寫的多好,語句通順即可。另外,平時要加強孩子詞語的積累。循序漸進的孩子慢慢就掌握寫話的技巧。如果,你讓孩子機械的去看圖說話,那會讓孩子對看圖失去興趣的。
❽ 一年級看圖說話怎麼教
當然是首先讓孩子才正在干什麼,然後讓他推測之前可能在幹嘛,或者之後又發生了什麼。這是以自己想像為主的,而且每人看的角度不一樣,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他身上!
❾ 一年級的看圖說話。誰能教教我這幅畫具體怎麼教一節課。在線等答案。求幫助,不要復制的。過程越具體越好
你可以讓孩子們先來看圖,花去源5分鍾左右的時間。再給10分鍾左右的時間提問,和發散思維,通過看圖,他們可以從圖中得到什麼信息,比如:天氣,氣候,地點,可以聯想到什麼等等。再給5分鍾時間給孩子們討論。然後給25分鍾時間給他們寫作。這樣一節課就過去了。請樓主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