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VR,AR 於教育的應用形式有何區別
虛擬現實(VR)對教育的潛在益處已經人盡皆知,vr產品也在過去幾年中登上了很多雜志頭條,一些學校已經在嘗試使用VR來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相對來說,混合現實(MR)和增強現實(AR)在教育界還沒有這么出名,但已經在博物館和建築等其它領域獲得成功。盡管一些人士經常將VR、AR和MR技術打包討論,但實際上這三種技術於教育中的應用形式,以及前景都存在著明顯不同。
和大多數事物一樣,在教育界全面採用這些科技的最大障礙是成本。雖然Google Cardboard和Samsung Gear VR等手機vr產品是取代全套VR設備的好選擇,但目前市面上的VR應用仍然相當有限。
相比VR而言,MR和AR從理論上可以提供最好的學習體驗。Microsoft的HoloLens等MR產品被指在教育界有很大潛力,Microsoft也正在大力宣傳該產品在建築和醫葯培訓中的各種益處。
不過目前Microsoft的產品只有兩個版本:2179鎊的開發者版和4529鎊的企業版,高昂的價格仍可能讓學校無力購買。
而長期來看,AR更有可能向學校提供可以與相關應用配套、讓內容在課堂中栩栩如生的、相對劃算的解決方案。
VR能如何被運用在教育中?
VR通過計算機來創造出一個讓用戶「身處其中」的模擬環境,而不是像AR和MR那樣「站在外面」,不同的類型的VR也會提供不同水平的浸入式體驗。
例如Google Cardboard和Samsung Gear提供的是「移動端VR」,需要用戶將自己的智能手機放入頭罩。
而htc vive和Playstation VR則能提供完整的浸入式體驗,設備需要和電腦或Play station相連。
很多人如今都知道VR在教育中的好處十分明顯:會有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學習速度更快,教育質量更高。還有宣傳說VR能減少存在行為問題的學生課堂搗亂的次數。
例如一堂VR歷史課能將學生帶到古埃及,仔細了解人們是如何生活的和學習早期埃及的文明。
但實際上,中小學課堂只是整個教育界從vr技術中獲益的一小部分,它同樣能給高等教育帶來很多好處。
例如大學醫學院的學生能通過VR了解手術的細節,進入人體內部來全面了解器官的運作並模擬所有的真實醫療狀況。
萊斯特大學的教學設計師博德(Terese Bird)在今年的Bett大展上就介紹了新興科技在醫療教學領域的重要性。她特別舉出了關於手術的VR視頻是如何幫助醫學院學生理解身體如何運作,以及在手術中採取的各個措施的案例。
除此之外,建築設計等需要技術繪圖的課程也能從VR中獲益良多。建築學學生能實時了解到他們的設計是否可行,需要改變哪些地方,以及方案在現實生活中會是什麼樣子。
在教育中運用VR的利弊
VR的最大缺點就是價格和可普及性。一些大學和學校可能不想投入大筆預算在這樣的新興科技上,還有一些則無法負擔這筆費用。
如果VR裝置的零售價格過高,則很難說在大學的一個或更多的科系、或學校的多個學科中配備這類設備的決定是合理的。
另一個缺點是內容,特別是那些有關VR硬體配套的應用。雖然Youtube上有大量的VR視頻,以及很多iOS和Android應用。但其中多數都質量不高,也不是專門為教育設計的。
不過目前,也有不少公司向學校既提供硬體,也提供教育內容。正是這些公司最有潛力讓VR在學校中推廣開來。
課堂VR企業Veative的董事貝瑟爾(Colin Bethell)於Bett大展上就表示,VR最復雜的一面就是內容本身。Veative選擇在公司內部從頭打造內容,包括聘請學科專家參與視覺化過程,然後讓編程人員轉化為內容。
不過問題還是一樣,雖然因為其便捷性和定製內容,類似的「套裝合同」會對一些校長很有吸引力,但這類產品的價格仍然可能讓多數學校無法承受。
目前看來,最現實或者可實現的VR形式似乎就是紙板頭罩。如今的中學生多數都有智能手機,而Google Cardboard這樣的產品售價只有5鎊左右,遠比其他產品低廉。
❷ AR技術怎麼做
AR:
1. 即是增強現實技術。
2. 是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並加上相應圖像、視頻、3D模型的技術,這種技術的目標是在屏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並進行互動。
❸ 有沒有做VR教育比較好的公司
2016年,VR技術的熱度達到頂峰,但隨之而來的則是VR遇冷的業界說法。盡管如此,但仍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VR在國內開始低調地進駐教育、游戲等垂直領域,VR內容產業成為重要風口。而在VR教育領域的生態鏈上,也已初步呈現較為清晰的模式和商業化可能。資本也開始在VR教育領域布局和投入,不同環節的VR公司也像春筍般冒出,而不可思議科技便是投身這股VR內容產業浪潮中的一員。
雖然是風口,不過創業這件事並不像前兩年那樣「說干就干」,中國的創業環境也開始從蜂擁而上慢慢趨於理性。在種子輪迅速吸引百萬融資固然重要,但對於不可思議科技來說,接踵而來的壓力和挑戰如何應對和解決顯得更加生死攸關。
VR教育內容生產的難易程度不一,語文、國學等傳統文化科目是最難碰的硬骨頭!
目前VR教育領域的VR內容公司,內容生產多涉足在地理、天文、物理、生物等學科上,相對來說,這些科目的內容製作對意境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更多的是對情景或某個特定實驗的畫面還原。而從用戶的角度來說,他們對這些科目的VR畫面呈現要求也並不苛刻,只要他們通過VR畫面有感官上的體驗,就能了解某個知識。就拿地理來說,通過VR呈現不同的城市場景就能了解城市風貌,而不需要過多考慮畫面要傳遞什麼樣的意境。
但對語文科目來說,要實現VR教學,則對VR語文內容的生產環節要求非常高。比如,散文中文字描繪的畫面要准確再現,對VR場景質量的要求苛刻,因為這直接會影響用戶對抽象文字的理解。另外,除了畫面的質量,VR場景如何傳達出文字中希望表現的意境,則是最難的事情。場景畫面的質量、場景設計、場景烘托的氣氛,都能直接影響用戶的實際感受,以及他們對文字的深層體會。
VR教育內容生產的症結:技術方和教學實際需求如何無縫對接?
在VR內容的生產上,我們一般會認為,內容的製作和畫面呈現是內容生產環節最難的。但孫傑卻否定了這樣的說法,他認為「VR內容生產能否真正解決教育用戶痛點」才是VR教育公司應該考慮的最大問題。
「雖然VR教育內容的製作難易程度不同,但內容生產的成本和精力投入確實是非常大的,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對內容生產方來說,最應該考慮的是,如果VR要長期應用於實際教學,形成常態化,那麼VR技術人員如何把握一線教師的教學實際需求,並把這種需求完美轉化成VR內容,這才是VR教育內容生產的最大問題。」
因此,調動一線教師的積極性就顯得十分重要,在VR內容生產過程中讓教師最大化參與,技術人員與教師團隊充分合作、打磨產品,才能共同生產出既符合教學設計又有美妙畫面或意境呈現的VR內容。
內容是最核心根本,但仍有不可控的挑戰!
在VR技術應用到垂直領域時,無論是VR游戲還是VR教育,內容的生產、擴充和豐富則成為重要基礎,有硬體又有內容的支撐,VR才有廣泛普及的可能。在VR教育產業鏈上,不同的VR公司相繼冒出,涉足不同學科的內容生產、製作,他們成為推動VR教育普及的一股外部商業力量。
然而,對於這些公司來說,面臨的最核心問題仍然是能否生產出優質的內容。這個優質不僅包括,內容製作的較高水準,而且還包括,內容製作是否是基於一線教育需求而進行的。
VR教育公司的商業模式在哪裡
商業化模式、如何盈利往往是我們在看待某項技術落地時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創業公司必須考慮的問題。在各大咨詢機構的預測中,對VR教育未來的市場都做出了積極的判斷,認為該領域是VR技術最重要的商業化應用之一,有龐大的預期市場規模。就拿HTC Vive設備來說,除了日常的玩游戲、看視頻以外,還可以使用在教育、汽車、房地產等行業,這個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