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岳陽樓記說明文
文言文:《岳陽樓記》說課材料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囿於「精華」二字,強調知識接受,只注重把語法、文法講深講透,卻忽略了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中缺少師生獨特情感的體驗,形成文言文教學模式的單一、固定化。無疑這樣的教學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更不能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力。因此,文言文教學必須從更高的層面和更廣闊的視角來把握,應該讓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有一個領會的過程,有一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對文章對作者發表真知灼見的過程。充分利用信息資料去了解作品的本身,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交流經驗的反思過程、資料整合的合作過程。在探究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感悟中升華,才能真正使文言文的教學個性化、多樣化,從而達到新課標對中學階段文言文提出的更高教學要求和教學評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的品位和審美情趣。」一、教學理念1、倡導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上的「會學」;建立在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選擇古文《岳陽樓記》的擴展課,正是充分考慮到初三學生古文賞析的能力、評價作品的能力和認知事物的能力已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會感興趣於作品的文質兼美、立意高遠,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這樣,在老師的精心的指導下,學生在「能學」、「想學」的前提下,掌握學習古文鑒賞的策略,達到「會學」,為今後探究古文並「堅持學」奠定基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豐厚文化底蘊,實現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2、構建開放課堂。新課程強調將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力爭將課堂創設成為探究、交流、合作的陣地。師生雙方在相互交流中溝通,在相互啟發下補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表述自我的情感與體驗。這種自主、活潑的課堂會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和師生的共同發展。對於千古詠唱的岳陽樓其資料極其豐富,不是教師所能全部掌握和了解的,充分利用學生智慧資源,鼓勵和引導學生藉助網路、現代媒體參與教師備課,在廣度、深度上創建開闊的課堂思維空間。3、尊重個性體驗。教師用贊許的目光和適當的鼓勵,創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以思想的自由、欣賞的自由和發表見解的自由。讓學生把眼光集於作品的美感美質,關注作者審美意識的投射。引導學生由課本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倡導學生從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生發開去,引發學生對歷史、當代社會周圍事的評議,體現自己審美創造的個性。二、教材分析《岳陽樓記》是人教版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傳頌的名篇。不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遠。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和遠大抱負,體現其人格的魅力,彷彿一盞燈,至今仍給人以明示。它既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較好載體,也是適應新課改創建古文教學多樣化的典範課例。三、學生分析:初三年級,學生心理發展趨於成熟,在形象思維豐富的同時,抽象思維有了較深層次的發展。對於文學的欣賞不僅僅停留於感性體驗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與較高層次的審美。正是基於培養學生古文自主學習能力、開拓學生思維空間、提高文化品位、倡導個性分析的考慮,我選擇了《岳陽樓記》這篇結構美、語言美、立意美的文章並設計了本節拓展性教學。四、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文章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法,把握作者獨辟蹊徑、精心設計的巧妙;正確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2、過程與方法:在學生充分搜集、篩選信息資料的基礎上,自主交流、積極探究,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通過師生交流、相互提高,達成審美意識的共識。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作者胸襟、抱負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導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對歷史和傳統文化思想的借鑒。(二)、教學重點:體會作者設意的獨特,領會文章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法。(三)、教學難點:領會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四)、教學方法:學生自主交流、師生合作探究,輔之以創設情景法。(五)教學流程:1、情境導入:展示中國古代被譽為「四大名樓」的圖片,配以古典音樂。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騷客對岳陽樓的吟誦。2、合作交流::嘗試以網路資料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探究慾望。課堂上通過小組成員自主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3、自主探究:問題一:在「前人之述備矣」的情況下,范仲淹選擇從那一角度為岳陽樓作記?問題二:文中哪些獨到之處使《岳陽樓記》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形成思維的交鋒,師生交流,達成共識。使學生能從審美的角度把握課文本身,理解作者寫景意圖所在。4、思維拓展:在對作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深入理解,對作者為情設景、緣情抒情的感悟之上,領悟古代仁人志士的志向,更准確把握范仲淹的「憂樂觀」,進而聯及近現代的「今仁人」。評論之時充分給予學生言論的自由,讓其從感性的體驗上升的理性的分析,開拓課堂自由創造的空間。5、創新訓練:在蓄積情勢的狀態下,以洞庭湖、岳陽樓煙波浩渺、雄偉壯觀的實景展示,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借景抒情寫出自己獨到的感悟。本節課設計的意圖是:力圖改變古文教學過於沉悶的課堂氣氛,過於固定的教學模式,體現新課改下對古文教學的要求,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真正達到古文教學與現代化教育整合,珍視傳統文化基因與創新審美相結合。這只是嘗試,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會促使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和完善。----------------------------《桃花源記》說課稿各位評委: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陶淵名的《桃花淵記》,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第一、分析教材。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桃》是蘇教版語文初二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可以是文言知識的再積累、再鞏固。為今後的文言學習都大有裨益;況且,本文線索分明,語言樸素優美,意蘊深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識性、思想性於一體的課文。2.教學目標。課程標准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發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文言文的體裁特徵,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1)理解重要實虛詞的含義(2)理清本文的線索。(3)體會世外桃源虛實相生,寄託的社會理想。3.教學重點。本文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學習重點。4.教學難點。本文的難點就是目標的(3)第二、分析教法。(1)這節課主要採用問題導引法、啟發式、講解法。對於文言文,學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詞語需要老師直接點撥;有些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及整體感受啟發喚起學生的認知;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疑激趣問題導引,使學生在問題中閱讀,目標明確,提高效率。(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產生好的視聽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擴大教學容量。第三、分析學法。這節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討論法。文言的時代距離要求學生讀准音,讀透意,體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韻美,熟讀成誦。課堂討論可以節約時間,擴大容量,是達到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途徑。第四、教學過程。(1)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補充相關知識。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課外查閱資料的習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展示預習成果,互相補充,使之對作者、背景有較充分的認識,有利於對課文中心的理解。教師可以簡要補充,並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檢查學生讀准音,讀順句,對句讀加以點撥,為學生課堂正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利用多媒體,配音、配畫引導學生讀准音,讀出韻味,增加課堂吸引力。(2)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字、詞、句的含義。為減低難度,可以分段進行。學生課堂討論,合作探究詞句的含義。這是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充分利用小組集體的智慧,相互學習,集中疑點當堂提出,其餘小組可以代答,教師只在有代表性的問題上啟發或解答,始終使學生充當課堂的主人。這有利於培養學生大膽、細心的作風,獨立發表見解的膽識。教師對於課堂活動積極的學生要加以肯定,培養他們的信心。(3)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基礎知識,檢查學生掌握情況,作到及時反饋。題目應該眉目清楚,按實詞、虛詞、特殊用法、句子,分門別類,利於學生掌握。(4)教師採用問題引導法,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線索、層次;理解本文虛實相生、作者寄託的社會理想。問題設置要由表及裡,環環相扣,力爭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學生討論,主要利用多媒體出示這幾個問題:桃花源是誰發現的?他在那裡見到什麼?後來他回來成功了嗎?由此,可以知道本文的線索的什麼?你喜歡桃花源嗎?請用畫筆描繪出這幅美麗的風光,並用詞語概括它的特點。可以推選擅長美術的同學在多媒體上展示,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作者筆下桃花源是這么美麗,那當時的實際社會環境如何呢?結尾「不復得路」給你什麼啟發?這其中寄託了作者什麼樣的理想?(5)教師再次用多媒體展示配樂、配圖朗誦,學生自由聽讀,跟讀,在重新認識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品味文言文的語言美、思想美。(6)作業布置:教育學要求作業要少而精,有啟發性。因此本課作業定為——練習三的字詞含義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幅桃源的圖畫第五、板書:力爭新、實、精桃花源記線索:桃花源:寄託的理想:-----------------------------議論文《紀念白求恩》說課材料今天我交流的是議論文題材的文章,題目是《紀念白求恩》。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初中語文課程標准》要求:7~9年級的學生能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能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紀念白求恩》是語文版教材八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一課,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篇議論文。本文是毛澤東在1939年12月21日所作的。此時,距白求恩大夫逝世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本文是一篇結構清晰、論證明了的議論文。毛澤東在文中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質,他把對白求恩精神的評價提高到共產主義精神的高度,並把他的共產主義精神分析為國際主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對技術精益求精三個方面,號召全黨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的精神。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的共產主義精神,三個分論點依次是:學習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學習白求恩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學習白求恩的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今年適逢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白求恩身上所具備的共產主義精神及其各種表現對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受教育的機會。因此,我將本次學習的目標確立如下: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掌握議論文的三要素,過程和方法目標:誦讀、自主、合作和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共產主義精神,引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們知道「議論」這種表達方式是用來表達思想觀點的,但缺乏對「議論」的邏輯認識和議論文的整體感知。於是,本文學習的重點確立為議論文三要素的學習,包括:找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了解論據的種類;初步學習論證的方法,尤其是對比論證的方法。本文設計的政治術語較多,使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於是本文學習的難點確立為:找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鑒於是初學議論文,為避免空洞地學習文體知識,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反復誦讀,在對全文有了較深刻完整的感知之後理清思路,提煉觀點,進而分析討論,使學生對知識有生動而系統地把握。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具體教學設計如下:情景導入先配樂,設置情境,讓學生自由誦讀朱子奇的詩歌《白求恩紀念歌》,初步感知人物。學生討論,讀詩時有什麼感悟?教師導語:一名醫生,一個加拿大的共產黨員,本著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遠涉重洋,幫助與他毫無關系的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並為之犧牲。他的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贊揚和學習么?毛澤東的這篇《紀念白求恩》會告訴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接這一導語,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興趣,也為以後解決學習難點,理解政治術語作鋪墊。整體感知,理清思路。分幾個層次閱讀,使學生逐層地感知文章。第一步,聽讀,大屏幕出示聽讀要求:感受文中感情,解決字詞。之後,教師通過大屏幕檢測強調本文的重點字詞,主要是四字語。這一部分體現雙基教學。第二步,自讀,出示自讀要求,大聲朗讀,勾畫出重要的語句。同時,教師提示問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紀念么?找到文中標明作者目的或觀點的語句。第三步,速讀,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並提煉出文中的幾個觀點。讓學生整理思路,回答問題。問題探究。問題1、全文的主要的表達方式是什麼?由議論的表達方式引出議論文的概念及三要素:議論文就是分析事理,闡明作者觀點和主張,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它必須具備三個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問題2、什麼是論點、論據、論證呢?用幾何證明題的形式形象地解釋這三者的關系。問題3、本文的論點是什麼?鏈接論點知識,出示,結合學生找出的重要觀點的語句,讓學生判斷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介紹共產主義精神是一名共產黨員的最高理想,它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而作的。為此,白求恩可以拋棄國家之家的界限,來幫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運動。解決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問題4、作者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論點?從文中找到依據。連接論據知識。先看中心論點,找到作為依據的兩段文字。大屏幕演示兩段文字,要求學生判斷兩段文字各自的表達方式。通過討論的方式理解兩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論據,並區分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在明確了論據的知識點以後,學生實踐,找出文中三個分論點的論據。問題5、使用論據是要講求一定方法的,只知道論據是不夠的。此時,學生明確了論點,理解了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因勢利導,介紹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也就是論證方法。大屏幕上演示四種論證方法: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方法內容教師口頭作介紹,讓學生去判斷文中採用對比論證的文字,並完成大屏幕中的表格,說說對比論證有什麼好處?品味語言:要求學生找到文中最欣賞的句子,並說出其精彩之處。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由教師提煉出重點句子在全班賞析:先是知道誦讀,讀出排比句的氣勢,並解釋理由,該句套用「就是一個……的人」的排比句式,從人格、品質、修養、志趣和人生意義五個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紀念」的重要意義,句式由短而長,語意豐滿,氣勢磅礴,如同贊美詩一般,給人以巨大的鼓舞。大屏幕演示練習題,強調背誦。體驗反思:學生小結本文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再次回顧白求恩身上的這種共產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對工作的極端負責任,對技術的精益求精,對同志的極端熱忱。我們剛剛經歷第74個國恥日「九•一八」,而今年又恰巧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紀念,引導學生聯系現實討論:我們能從白求恩身上學到哪些?探究性作業: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這樣的一句名言:「空袋子難以直立」。(1)這句名言不僅說明了一種生活現象,更蘊藏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請說出這個道理:(2)請說出一個能證明這個道理的事實論據。設計這個作業的原因是因為提煉觀點和舉出相關事例對我們的學生來說較容易,學過幾篇議論文以後再要求學生寫一篇較短小的議論文,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真實,論證力求得當。設計反思。教學中,既注重教師的引導,有機遇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性,通過上述的學習我們的學生會隊以論文有初步的了解。選作本課的初衷之一是為了讓學生受教育,引導學生反思在日常生活中言行,我想在體驗反思之後是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本文是議論文,文風嚴謹,如何突破嚴謹和較強的邏輯性,讓學生較為輕松有趣的學習議論文是設計課件和教學中考慮最多的地方。----------------------------說明文《中國石拱橋》說課稿一、說教材《中國石拱橋》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的特點,說明了我國橋梁事業的飛躍發展,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卓越才智教學重點:1、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徵,掌握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和嚴密性教學難點: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說明中國石拱橋,理解作者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二、說教育教學思想根據新課程標准,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奠定語文基礎。所以,這節課我遵循的教學思想是:1、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2、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3、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4、師生互動促進教學。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知識目標:①積累「雄偉、殘損、古樸、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絕倫」等詞語,掌握讀音和詞義。②了解中國橋梁建設的偉大成就,把握石拱橋的特徵。2、能力目標:①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徵,整體感知文章,培養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②把握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對事物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③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准確、周密的特點。3、德育目標:了解我國橋梁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聰明辛勤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四、說教學方法首先利用多媒體,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在教學中發揮多媒體優勢,調動最適宜的教學資源,能增大教學容量,創設教學情景,啟發學生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學、愛學。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以教師的點撥引導,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自學能力,在學會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自能會學。本節課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前提下,強調動口動腦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創新能力和發展智能,提高整體素質討論法: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於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五、說教學步驟導入。課前,讓學生討論見過哪些橋,視頻演示趙州橋片段。作者介紹。首先向學生適當介紹作者是必要的,但是內容要精當,有所側重,有利於增加學生文學常識。比較閱讀。接著,教師分發資料,《荷情萬種》、《荷花》,學生閱讀後,並感知它們的區別,學生談閱讀感受,只要能談到一兩點就行。兩文同樣寫荷花。但《荷情萬種》這是一篇記敘文,兼有抒情、議論。記敘自己賞荷的經過,對荷的描寫和體驗極有層次,先寫荷風,又寫荷花。《荷花》這篇文章介紹了荷花的觀賞價值、食用價值、葯用價值等。突出強調鮮藕、蓮子,略寫荷梗、荷花、蓮蕊、蓮須。全文語言平實,知識性強,是一篇說明文。教師簡介說明文的文體特徵。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朗讀。朗讀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過程,它能幫學生初步把握文意。教師用多媒體顯示視頻配樂朗讀,再用多媒體顯示需要積累的詞語,然後讓學生填寫,既檢查預習情況,又便於學生了解文意。了解說明對象。培養學生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徵是本文的能力目標。用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問題。學生接受問題後,會急切的投入思考。這個環節,讓各小組分組討論,思考出答案,並搶答。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啟發思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進行思考,通過互相探討解決問題,組織學生自我學習、自主解決問題,這是中學生學習知識、形成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學生回答結束以後,給出標准答案,並給予圖片提示,幫助學生理解。
『貳』 ZBKQ教案和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定風波》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4第二單元第2課,這個單元主要是詩詞。《定風波》是蘇軾的代表作。《定風波》是一首記事抒懷之作,作於元豐五年(1082)謫居黃州時。這首詞及小序著力表現了吟嘯徐行、任憑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詩詞借雨中之事表現了詩人的灑脫、曠達的胸襟和超脫的人生態度。學習本課要引導學生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感受蘇軾的灑脫、曠達的個性,體會他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二、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所面對的是高二下學期的學生,鑒賞詩詞有一定的基礎,高二的學生對於詩歌鑒賞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較難體會詩詞中的人生哲理,需要教師的啟發和引導。
三、 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詩歌教學要以朗讀指導為基礎,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據此設計如下兩個目標:
1、反復誦讀,梳通文意。
2、體會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和表達的人生哲理。
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作者在詩歌中如何表現自己曠達的人生態度的。
教學難點:分析詩歌中蘊含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五、 教法學法:
教法:
1.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通過朗誦,以聲傳情,以聲達意,帶領學生較快地走近詩人,走進文本,感受詩情。
2. 引導探究法:抓住關鍵字句,進行點撥,引導探究,展開想像,深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法:
1. 吟誦法
2. 探究法
3. 自主合作法
六、 教學時數:1課時
七、 教學設計:
第一步:導入 通過溫故蘇軾其他詩歌,引出他曠達的人生態度。
第二步:初讀詩歌 讀准字音,把握節奏。初步感知文本。
第三步:分析上片,找出關鍵字詞,體會作者曠達態度。
第四步:分析下片,體會作者的政治態度和人生態度。
八、 教學反思:
《定風波》 教學設計
教學對象:高二下學期
教學目標:1、反復誦讀,梳通文意。
2、體會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和表達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分析作者在詩歌中如何表現自己曠達的人生態度的。
教學難點:分析詩歌中蘊含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學情分析:高二的學生對於詩歌鑒賞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較難體會詩詞中的人生哲理,需要教師的啟發和引導。
教學課時:1
教學步驟: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時間
一、 教學導入
師:同學們,提到蘇軾,大家都想到了什麼呢?我們知道,蘇軾一生稱得上是顛沛流離,在我們眼中,蘇軾可以說是很可憐了。但是他卻很樂觀、曠達。似乎到哪兒都能找到好吃的,好玩的。貶到杭州,他說「故鄉無此好湖山」,貶到黃州的時候他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到了惠州,他又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我們剛學過他的《赤壁賦》,也表現出他非常達觀的性格。那麼,在他的詞中,這種達觀又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蘇軾的《定風波》,來進一步體會蘇軾的曠達。
板書:定風波 蘇軾
2
二、提問,小組探究
活動: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寫這首詞的時候,蘇軾剛因「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那麼這首詞記錄了一件什麼事情呢?從哪裡找答案?
明確:小序
活動:一句一句分析,小序中告訴我們的信息。
師:原來,這首詞就記錄了一件遊玩中遇到下雨的事情。同行皆狼狽,蘇軾獨不覺,可見他確實非常樂觀、曠達。那麼詞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蘇軾的曠達呢?小組討論一下,老師一會提問。
明確:莫聽,何妨,吟嘯,徐行。輕,誰怕?任。
(分別提問,賞析,15分鍾)
師:所以上片寫的是:風雨中,踏雨吟嘯,怡然自樂。
(板書)
師:在雨中的蘇軾是這樣的,那麼下片寫了什麼呢?
明確:風雨後,驀然回首,雲淡風清。(板書)
山頭斜照卻相迎。蘇軾迎來了陽光和晴朗。有一種陽光總在風雨後的感覺。
師:老師覺得有句話很有意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怎樣理解?
明確:雨停了,一切就像沒有發生過一樣。本無風雨,何來晴朗?
探究: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雨中的遭遇和面對下雨時的態度,實際上有沒有什麼更深刻的含義?
明確:除了寫下雨,還用雨來比喻作者在政治上的境遇,這時他正處於人生中的逆境,在雨中的灑脫曠達,實際上也就是在政治生活中的曠達。
師:對了。蘇軾一生政治不得志,顛沛流離,但即使這樣,他也一直保持了樂觀的態度。
30
三、總結
師:拋開蘇軾的政治生涯,這首詞告訴我們怎樣的人生哲理呢?
明確:寫的是一種人生態度。人生有順境,有逆境,有榮辱,有福禍。風雨之後就會出現陽光。但是無論處於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用坦然而超脫的心態去面對它,勝不驕,敗不餒,福不喜,禍不悲。只要坦然面對,一切都會過去。
師:這讓老師想起了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的一句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際上啊,我們的人生也只有兩種天氣,一個是晴天,一個是陰雨天。在晴天的時候,我們自然很快樂,在雨天,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學習蘇軾,努力做到曠達、樂觀呢?
師:那麼最後,讓我們化身蘇軾,彷彿置身於中,用樂觀、曠達的態度再朗誦一下這首詞吧!
8
四、課外拓展與作業
背誦《定風波》
1
板書:
定風波
蘇軾
上片:
風雨中,踏雨吟嘯,怡然自樂。
下片:
風雨後,驀然回首,雲淡風清。
散文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
上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說一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 教材分析:
《 》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 第 單元的一篇 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 。《 》是 的代表作。本文主要描寫 ,讓我們通過 了解到 。
這篇文章的特定背景是 ,作者通過 寫出自己 的情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學習本課要引導學生在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的情況下挖掘出文中事物代表的隱含意義,進而賞析藝術手法,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所面對的是高二上學期的學生,對於散文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於散文隱含意義的探究,和通過散文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感情方面,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需要教師的補充、引導。
三、 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散文教學要體會作品的感情特點和語言風格。據此設計如下兩個目標:
1. 理解散文內容,把握主旨。
2. 品味散文的語言,學習散文的寫作手法。
3. 挖掘散文的隱含含義,體會作者的情感。
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體會詩歌意象為本詩奠定的沉鬱悲涼的基調。
教學難點:分析詩歌意象,感受杜詩語言凝練豐富、意蘊深遠的特點,體會作者沉鬱苦痛的感情。
五、 教法學法:
教法:
1. 朗讀法:通過朗讀,加深對語言美的體悟。
2. 引導探究法:抓住關鍵字句,進行點撥,引導探究,展開想像,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法:
1. 朗讀法
2. 問題探究法
3. 小組合作法
六、 教學時數:2課時
七、 教學設計:
第一步:導入 通過作家的其他作品來引入這篇作品(或者通過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第二步:初讀文章 讀准字音,掃清文字障礙,體味語言美。初步感知文本。
第三步:再讀文章 勾畫重點 探究理解重點字詞的含義。
第四步:緊扣重點詞句,合理聯想想像,賞景悟情。體會詩人的情感。
八、 教學反思:
誦讀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讓學生很快深入詩歌;但在小組合作探究「悲」的內涵時,總結得比較倉促,應該多提問同學,多給學生發言的時間,以保證答案的多樣性和學生對此的深刻理解。
『叄』 請談談文言文教學設計特別需要重視哪些問題
誦讀、積累是文言文課堂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兩大板塊,那麼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誦讀和積累呢?聽了劉湘玉老師的報告,我對自己的文言文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
專家說:「背誦是教學的最佳途徑。」確實如此,從新課標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來看,越來越清晰的表露出對誦讀要求的情有獨鍾,因此,誦讀法成了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從教學實際中摸索出來的有效方法。俗話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誦讀的形式方法很多。可以笑著讀,呼喊著讀,也可以搖頭晃腦的讀;有自由讀、齊聲讀,也有指名讀;有共性的賞讀,也有個性的品讀。總之讓學生反復的讀,在讀中感悟、讀中品味、讀中鑒賞,在讀中受到熏陶。對那些優秀篇章、名言佳句可反復誦讀體味,做到「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味,乃至愈讀愈有味,趣味無窮。」例如教學《岳陽樓記》這樣的名篇,就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駢句整齊、琅琅上口的特點,領略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以及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宏大抱負。讀時要「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進一步做到有輕有重、抑揚頓挫的讀出感情來,就能大大增強了閱讀的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感。對要求背誦的文言文,還要加強背誦的指導。如學《木蘭詩》一詩,背誦是本篇的教學重點,老師可以做如下指導:全詩共14節,除「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是六句一節外,其餘都是四句一節,一節一節的讀,一節一節的背,再合節為段,就比較容易成誦。另外,利用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復沓句、頂真句等句式特點,幫助記誦。經過這樣的指導,學生便可以做到當堂背誦,而且背得准確無誤。
讀文言文還要遵循誦讀的步驟和規律。第一,讀准字音;第二,讀清句讀、讀懂文意;第三讀美意境與情感。如學習《三峽》這種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秀篇章,因為在作品中作者都融入了自己的細膩情思,所以更應注重誦讀。可以引導學生先默讀,對照注釋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做到讀通;然後再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讀懂;在此基礎上最後達到讀美,把句子的美、景色的美、情感的美都讀出來,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風格特色。
誦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形式,課堂上應充滿琅琅的讀書聲,它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提高學生聽說讀寫水平,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文言文教學更離不開讀,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要高度重視誦讀的作用,不要因為課堂上時間緊張而忽略朗讀。應該讀得沸沸揚揚,讀得字正腔圓;讀出層次,讀出緩急,讀出情感。
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誦讀的設計,還要根據每篇文章的特點設計積累。
學文言文,摘錄積累尤其重要,要善於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要求學生都准備一個筆記本,建立文言知識庫。還可以指導學生准備卡片,摘抄常用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詞意差異,記錄一些成語、警句、詩詞曲中的名句。例如,學習《論語十則》,可以把以下幾項內容做成卡片積累起來或記錄在筆記本上。一是通假字:1、「不亦說乎」的「說」,同「悅」,有「愉快、高興」之意。2、「誨女知之乎」的「女」同「汝」,「你」的意思。3、「是知也」的「知」同「智」,「聰明」之意。二是文言虛詞「而」的用法:1、連詞,表示承接,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擇其善者而從之」2、連詞,表示並列,像「任重而道遠」。3、連詞,表示轉折,如「為人謀而不忠乎」「學而不思則罔」。三是名言警句,「溫故而知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如果在摘錄名言時,再做一點批註或點評,會更好。隨著新課的學習,所學文言文數量的增多,對每篇文言詞彙的整理積累就不能局限於該篇,要回顧翻查從前學過的意義和用法,並做到縱向積累和橫向積累相結合。此外,進行積累不是機械的照抄照搬,而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聯系、歸類、比較。例如學到「薄暮冥冥」(范仲淹《岳陽樓記》)的「薄」時可引出成語「日薄西山」。講到「長煙一空」的「一」字,可以聯系「傳一鄉秀才觀之」(王安石《傷仲永》);學到「但坐觀羅敷」(《陌上桑》)的「坐」可聯系「停車坐愛楓林晚」(杜牧《山行》)。長此以往,就能體會到積累帶來的益處。也只有不斷積累,才能積跬步以至千里,聚細流而成江河。積累是一件很有趣的而又很有意義的事情,大部分學生會樂此不疲。
『肆』 旅夜書懷教案,急用
《旅夜書懷》教學設計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詩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間接抒情) ②感受詩人復雜的情懷
2、過程與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細節質疑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杜甫晚年的處境和內心情感,樹立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一、 導入:
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前一段時間我們已經領略到李白詩歌的魅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旅夜書懷》與《登岳陽樓》。
我們先來看《旅夜書懷》,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同學們覺得自己讀的好不好?(生答好)很有自信,那我們暫且不下定論,等我們學了這首詩,再來說你們誦讀的感情把握得是否到位。
二、教學過程
一《旅夜書懷》
1、 初看《旅夜書懷》這題目,覺得它寫的是什麼呢?(生答)
師:大家回答的都不錯,旅,旅行、居旅,夜表示時間,書懷就是抒發情懷。「旅夜書懷」就是在行旅的夜裡抒寫自己的胸懷或懷抱。那大家先來看看「旅夜」,旅行,旅居,詩人為何會旅居?大家說說看
明確:杜甫在唐代宗廣德二年即764年的春天攜家人回成都,入嚴武幕。本來有這位好朋友的幫助,他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卻不料嚴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離開成都,乘舟東下。《旅夜書懷》就是在途經渝州、忠州時寫的,這一年杜甫已滿53歲,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風痹,不時發作。他在2年前,安史之亂初時,曾有返回長安或洛陽的打算。但因地方軍閥乘機作亂,及其他原因未能如願。這回嚴武之死,他決心離開四川,轉作瀟湘之游,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時才是個盡頭。這首詩集中體現他這種心情。
①「旅夜書懷」是在行旅的夜裡抒發自己的情懷,那為什麼引發情懷呢?由什麼觸動了他的情懷?
明確:在行旅的夜裡見到的景引發他的情懷
②對景的描寫有哪些?
明確: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③這兩聯的寫景中包含哪些意象?
明確:細草、微風、岸、危檣、舟、星、平野、月、江流。
④先看首聯,從詩中找一個詞來概括其意象特點,為什麼這個字最形象?
明確:「獨」,因為在闊大的江岸刪哪個,孤弱的細草在無邊的風里搖擺不定,漫漫長夜裡只有孤立突出的高高的桅桿和孤獨的小舟,這番景象無不顯出「獨」
⑤再來看頷聯,剛剛說了意象有 「星、平野、月、江流」這些意象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用詩中一個字概括意象特點的話你會選什麼?
明確:低垂的星空,顯得原野更加遼闊無邊,更加荒涼,江水洶涌澎湃、奔流不息,月似乎不堪滾滾東流的大江的壓迫一下子涌了出來。寫出了無垠的星空,平曠的原野,浩淼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那樣的宏偉壯觀。用「闊」來概括意象特點。
⑥首聯寫的是孤舟,寫出了孤寂,可頷聯卻給我們展示了如此雄渾闊大的景象,那是人到底要寫的是孤獨還是闊大?
明確:孤獨,用了對比,反襯手法,闊岸、平野,大獎中的孤舟是何等孤單、何等渺小,這是詩人命運的寫照,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盪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沛無依的凄愴心情,這就是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小結:分析完前兩聯,現在請同學來誦讀,首聯我們說寫出的是詩人的孤寂,那情感應是怎樣?(悲涼)那頷聯呢?寫的是一幅闊大景象,我們要讀得昂揚一些,好,現在大家齊讀前兩聯。
2、 分析頸聯與尾聯
① 面對著景,觸發了詩人的情懷,說說詩人想借這景抒發怎樣的情懷?
明確:「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② 怎麼樣理解這一聯?分別從手法、內容、情感去分析。
明確: 「我哪裡是因為文字好而有名聲,官職倒是由於我衰老而罷退了。」可是杜甫的名聲真的不是因為文章好而顯揚嗎?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可見杜甫的文章名氣非常大。可詩人卻說「名豈文章著」那詩人的志向是什麼?他希望因為什麼而聲名遠揚?是他的政治抱負,他想要官場得意,為名謀利。明顯的「名豈文章著」是一句反話。
「官應老病休」呢?是否也是反話?官休的原因應該是老且病,可杜甫是因為這原因嗎?沒錯,不是,是因為自己的不得志,不受皇帝重用,又遭排擠,所以才「官休」,與「名豈文章著」一樣,都是反語。
③這一聯的感情基調應是怎樣?從哪些字眼可以體現詩人的這種情感?
明確:悲憤、憤懣。從「豈」「應」可以看出來,「豈」豈能,怎麼能,「應」應當那樣,可自己卻不是,顯出詩人的悲憤。
④面對這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詩人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天地間所依存的一隻沙鷗,即詩中所說「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是詩人的自況,這樣寫有何效果?
明確:「飄飄何所似」寫出了詩人的漂泊無依。茫茫的天地和一隻孤獨的沙鷗相比(襯托),就更顯得孤獨,凄涼,以形象比武作結,鮮明深刻地傳達詩人深沉的感慨,天地雖大,卻無自己安身之處,景色遼闊,卻反襯出詩人孤寂而悲憤的心境。「一沙鷗」與「獨夜舟」相照應,對比鮮明,比喻貼切。
小結:書懷這兩聯,抒的是詩人漂泊四方,居無定所的無所依託的自傷之情,所以感情應該是壓抑的,全班齊讀。
二《登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建築精巧雄偉,與江南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初中學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知道了這一名冠天下的岳陽樓,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一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這樣的句子,這里的千人就包含了杜甫,現在我們就一同走進杜甫的《登岳陽樓》
①我們已經學過了《旅夜書懷》知道了賞析方法,現在這首《登岳陽樓》由同學們來解決。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賞析?(請同學根據前面學習情況進行歸納)
明確:知人論世、標題、意象、語言點、情感及抒情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
②請同學自選你們找出的角度認真分析。小組討論後進行發言。
提示:意象:洞庭水、岳陽樓,吳楚、乾坤、日月、孤舟。
意境:遼闊雄偉、開闊博大、孤單漂泊。
情感:身世之悲、家國之憂。
語言點:昔、今對比,坼、浮
小結: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所見所感,通過對洞庭湖浩瀚汪洋、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繪,觸景傷情,把個人的悲苦,國家的憂患和自然界宏奇偉麗的景色上下襯托,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意境宏大,情調悲壯,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三誦讀兩首詩,注意重音、停頓,體味杜詩「沉鬱頓挫」風格
結語:
通過這幾首詩的學習,相信大家對杜詩及杜甫的了解又有更深一層的了解。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對大家今後的詩歌學習有所幫助。
『伍』 談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 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 的和諧發展。」語文學科文道結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在開展傳統美德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師應充分利 用這一優勢,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積極滲透傳統美德教育。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在教學探究活動中,想方設法通過導語引入、背景介紹、播放樂 曲、表情誦讀、動情講解、質疑提問等環節或手段,設置與教學內容 相關的教學情景或氛圍,使學生進入「當時的歷史境界」中,與文本 中的人物「見面」,讓文中的畫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的頭腦中 活起來,使之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掀起學生思想感 情的波瀾,使學生隨著作者的感情變化,受到感染,產生共鳴,得到 潛移默化的熏陶。 如《過零丁洋》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傑作。教學時,我先從詩人不 幸被俘而堅貞不屈的背景介紹導入,接著播放配樂朗讀錄音和一段古 箏樂曲,並請學生隨著所播放的樂曲進行個人朗讀、分組朗讀和集體 朗讀。那哀婉、感傷的古箏樂曲,那憂傷而又慷慨的詩歌吟誦,一下 子便吸引感染了學生。然後進行講讀分析,提問思考,引導學生深刻 領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深切感悟詩人的情懷和氣概,使學生通過不 斷的閱讀、理解和感悟,逐漸進入詩的境界。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 展開合理想像。這樣,學生彷彿看見詩人正頭戴盔帽,身披戰袍,挺 胸站立在敵軍的船頭,面對零丁洋的滾滾波濤,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這種情境,怎麼能不給學生以強烈的藝術感染?詩人所表現的那種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怎麼能不使學生的思 想受到觸動,心靈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華?這時,再一次組織學生 聲情並茂地朗讀這首詩,他們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一慷慨激昂、氣壯山河的詩句吟誦中,胸中自然會情不自禁地涌 起一股浩然正氣。 二、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民族傳統思想 和美德的內涵以外,適當穿插補充一些與教材相關或相聯系的材料及 活動,使教育的內容更為充實豐富,學生的認識更為全面深刻,教育 的效果更為有效顯著。 如教學《背影》一文時,我先請學生誦讀領會《遊子吟》這首千 古傳唱、感人至深的古詩,讓學生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 吟誦中,初步領悟做兒女的應心存孝心。然後導入新課,講讀課文, 指導學生閱讀、討論、分析、理解,深切感悟文章所表達的那種父子 摯愛情深的濃濃親情。使學生透過「父親」那「蹣跚地穿過鐵道」、 艱難地「爬上月台」去給兒子買橘子的背影,深切感知父親為兒子甘 願付出一切的那份高尚博大的舔犢之情;讓學生從「兒子」那「晶瑩 的淚光」中,深刻領會兒子對父親的那顆愧疚、感激、思念的心。在 學生讀其文、明其理之後,又補充講讀了二十四孝中《黃香扇枕溫衾 》這則傳揚子女侍奉父母之道的故事,並請學生齊唱了一首曾經唱響 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這既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 堂的氣氛,又能讓學生耳濡目染,口唱心悟,激發對父母的眷戀、感 激、思念之情。 三、利用圖片,激勵志向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圖。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和利用這 些圖片加強對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學有關介紹和描繪祖 國山水、名勝古跡、園林建築、工藝作品等方面的課文時,可以通過 文中的插圖、教學掛圖的展示、多媒體的播放或讓學生去搜集一些相 關的圖片來配合教學。這樣,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繪的景象更為生動、 直觀、形象,而且更能讓學生深切感知祖國山河的壯麗秀美,深刻感 悟祖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有利於 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從而使他們不斷樹立熱愛祖國 、熱愛人民的情懷和立志報國、振興中華的凌雲壯志。 在教學名人名篇時,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圖或讓學生去搜集 有關孔子、陶淵明、文天祥、岳飛、魯迅等名人和偉大人物的畫像, 並讓學生通過進行旁批、查閱資料等,註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讓 學生通過這一收集活動,深切感知他們高尚的品質、崇高的氣節、偉 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斷地受到激勵和感染,從而正確樹立 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更好地確立自己的志向和奮斗目標 ,並學會不斷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標。 四、熟讀背誦,沐浴心靈 熟讀背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於學生也是一種思想熏 陶、一種精神享受、一種情操感染,能對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自我 教育作用。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古詩文都是進行傳統美德教 育的好教材。例如,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教人 胸懷大志、天下為公的《岳陽樓記》;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教人勤奮苦學、立志成才的《論語》等。這些古詩文,大多篇幅短小 ,語言精煉優美,讀來琅琅上口。指導學生熟讀背誦這些古詩文,不 但能幫助學生增加知識的積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深切感知中華民 族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充分體驗和領會我們民族的精髓與靈魂。
『陸』 淺析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
美學是研究美的本質與人們對於客觀審美對象的具體感受,以及與之相關問題的科學。教學是增進人們的知識、技能,改變人們思想、意識活動的教育手段與過程。翻開語文課本,我們就會發現:那美不勝收的畫面、精彩的修辭、優美的語言等,無一不具備美學的內容。其實,美學與語文教學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人們常說語文難教,我們應當反思在教學實踐中,是否將語文視為美學載體,從審美角度來看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充分挖掘語文的審美因素,把理性與感性、抽象與具體有機統一起來,從而陶冶學生的性情、凈化學生的情感、美化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在發現美、熱愛美的基礎上,進行美的創造。
一、運用直觀畫面來展現美
教育學原理指出:教學活動中,適時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即表象儲備,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想像,發展形象思維十分重要,而課堂教學主觀直觀、可感的畫面,再通過學生親身生活的經歷和生活體驗,就能更好的理解語文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學習《看雲識天氣》,導入時可選取「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欄目」中的精彩片段:那流動的氣流、和諧的色彩,以及播音員得體的打扮,無一不吸引學生,給他們以美的熏陶,從而再配上與美術教師共同製作的不同類型的雲,學生看到的是一幅幅變幻莫測、千姿百態的雲的形狀,不僅把握其特性、本質,而且產生了美感,強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如教學《石壕吏》,可以從網上下載「老翁逾強,聽婦致詞,天明獨別」三個畫面,還可以根據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人民命運的不幸這一主題,再下載「不要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的若干圖片,這樣的動靜結合的畫面組合呈現,學生能超越時空,領略作品的悲劇意義。當然,畫面也可以由學生根據學習的內容動手製作。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第一小節作者自序了少年求學、成年求師、行路艱難、衣食粗劣這幾個情節,學生在理解基礎上自己繪制了體現作者「勤與艱」的求學經歷的一幅幅畫面,不僅加強了對主題的理解,而且立志刻苦學習,成材成人。
二、運用視聽音樂來欣賞美
音樂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激活課堂的氣氛和學生的思維。,莫泊桑的作品《項鏈》是一篇傳統篇目,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因愛慕虛榮參加教育部長的晚會而丟失項鏈,為還債而選擇十年艱辛勞動。這一段感人的文字,配上《二泉映月》這首樂曲,學生在聆聽中發現女主人公人性的另一亮點,在充滿虛榮的資本主義社會,她能守住底線,沒有走向墮落,實為光彩的一筆,因而,進一步拓展了對人物形象的分析,音樂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散步》一文主要體現一家三代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的生活氛圍,講授結束時,播放《常回家看看》一曲,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感受會更進一層。《驛路梨花》歌頌的是解放軍子弟兵和哈尼小姑娘助人為樂的事跡。講授臨結束時,播放《感謝》主題曲,學生在靜靜的賞析中,課文的主題瞬間得到張揚。除了音樂作為輔助手段之外,還可以將課文內容製作配樂朗誦,尤其是一些美文、散文,一些經典詩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像與主觀意識,展開思維的翅膀,在廣闊的空間時間遨遊,用心感受,達到「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從而進一步體驗美感及精神所在。
三、通過閱讀品味美
學生在發現美、創造美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老師縱然講的天花亂墜、美不勝收,也是無用的。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從課文的整體情境中感悟、感知、品味作用。讀《看雲識天氣》以文,引導學生從比喻這一修辭入手,使學生體會到博喻的絢麗美。「語言是一切事實和思想的外衣」,「語言把我們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來」。讀《背影》用詞遣句格外樸素,從而引導學生品評詞語的樸素之美。這種朴,是「大巧之朴」,是「濃後之淡」,這種朴,「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讀《桃花源記》一句,詞句整齊、對稱與參差,錯落皆有,相輔相成,如峽谷中的一脈清泉,錚錚淙淙流在學生的心田,無限美的韻味,在琅琅的書聲中潛入學生的心底。又如讀朱自清的作品《背影》,四次寫背影,「我四次流淚,父親講了四句話」。學生只有在聲情並茂的反復誦讀中,才能深刻體驗這質朴而感人的畫面,直切領悟父子清深那震撼人心的人性美。又如讀《中國石拱橋》里有:「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排比、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說明了盧溝橋形式的優美的。品位這些詞句的妙用,可以拓展學生的想像空間,使他們真正體味到語言的美感。海涅說過:「在一切創造物中沒有比人的心靈更美好的東西了。」如《岳陽樓記》,《陋室銘》,《梅嶺三章》,《周總理,你在哪裡》都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人性之美、人格之美。「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了崇高精神的人類活動乃是偉大中之尤其偉大者」。這段話可以讓學生在審美體驗中增強對社會對人生的深沉體驗。
總之,教材中的任何文章,那些由主題、思想、題材、人物、景物、環境、情節等有機性結合的內容是美的;那些由語言、結構、體裁、韻律等有機結合的形式也是美的。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都要引導學時在鑒賞品位文學作品蘊涵的情韻之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的活動中,不斷汲取美的營養,陶冶和凈化自己的靈魂。
『柒』 100天內如可提高成績中考
這里我給你一些復習的方法,如果你還不夠,我還有一些學習材料可以提供給你復習(屬於狼友幫忙,免費的要留下你的QQ或郵箱)
數學:
主要記憶課本中的公式,定義,要熟練,做到張口就來。
要多做習題,目的是要從習題中掌握學習的技術和巧門,不同的題有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技巧,由其是函數中的動點題是現在出題的熱點要多做,但不要做太難的題,以會為主。初中數學的學習重點是函數(包括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重點是意義和性質;三角形(包括基本性質,相似,全等,旋轉,平移,對稱等);四邊形(包括平行四邊形,梯形,棱形,長方形,正方形,多邊形)的性質,定義,面積;
物理:
主要記憶課本中的公式,定義(重在理解不是死記硬背),對課本上的試驗要重看一遍,要理解,要完整,就是把書上的試驗都填全就行了,這是考試的重點。物理學分聲學,光學,電學,熱學,力學。就這幾部分。
聲學的重點是原理:音色,音調和響度等;
光學的重點是光的性質:反射,折射,平面鏡原理,透鏡成像(重點)和應用。
電學主要是電流,電壓,電阻的串聯和並聯的性質,電功率,電功,焦耳定律,電磁的性質,現象,試驗,單位換算(這里會出大量的題,是重點),公式要熟,變形公式用的要快。
熱學主要是物態變化,熱力學公式的應用;給你補充一個書上沒有但考試考的公式:Q=mq,這是固體熱量的計算公式。Q是熱量,m是質量,q是熱值
力學比較多:簡單機械(包括杠桿,滑輪,輪軸,斜面,功,功率,能量轉化等)主要把公式,導出公式,公式間的互化等掌握住,實驗方法和結論。
化學:
要熟練掌握1-20號元素的名稱和元素符號的書寫。要正確書寫化學式和方程式,熟記各種葯品的俗稱,顏色,氣味。要熟練質量分數的計算,這是重點,初中的化學計算只有這一個,所以必需要會。各種氣體的製取,收集都是重點,還要多做習題掌握題型。
語文:
把握重點 巧用方法
現在中考已經進入沖刺階段,當前同學們對語文復習存在著這樣 兩種心態:一部分同學認為語文知識點繁多,而且中考側重考查學生的課外遷移能力,考查課本的內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復習語文時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認真復習課本的知識後,也做了大量的閱讀題,考試卻不見成效,感覺語文復習無從下手,於是乾脆放棄。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實際上,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一樣,有自身的知識系統和復習規律。從前幾年學生復習情況來看,在沖刺階段,若能夠按照老師的復習計劃,復習形成知識網路,答題依據正確的技巧方法,穩扎穩打,考試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試中是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的。
那麼,在最後的沖刺階段,應該講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結合我們學校老師在最後復習階段的幾點做法,簡單談談:
首先,應認真「吃」透近兩年中考題。 近兩年的中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試卷分為「積累」、「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測試目的明確: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課內外文言文的閱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閱讀,最後是話題作文的寫作。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近兩年的中考試題,應該怎樣分析?現僅就試卷的四大板塊簡單說明。
一、積累部分。考試的范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不但篇篇背誦,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
要時時「溫故」。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
二、文言文部分。課內文言文考試的范圍是初中教讀篇目。復習時一要抓好重點。根據考綱的考查范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取捨、側重。一般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實詞則常常考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對句子的考查則側重於關鍵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對內容考查就與現代文基本相似。從字、詞、句到文學常識以至思想感情、表現手法等,都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二要選好篇目。選取教讀篇目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兩年的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大多選擇故事型的文段。內容比較淺顯,考察內容基本與課內部分相似。做題時一定要注意與課內學過的課文或知識點相聯系,注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
文言文閱讀題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翻譯類。此類題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2)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並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注意翻譯時應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往往是得分點。(3)還可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4)另外還要注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偏義復詞等特殊現象。(5)若直譯不通,則用意譯。須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聯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想。二是啟示類。解答這類題目時要注意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系文章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答。
三、現代文閱讀部分。要把握「考點」,掌握答題技巧。 近兩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大多是一篇偏重於議論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學類的文章。因此,在最後復習中,在課外選段上應盡量多選取這兩種類型的文章進行練習。另外,在閱讀題目的設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考查。做題時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時這也是我們檢驗解答效果的唯一標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側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的篩選,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閱讀復習中,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麼」「為什麼要寫」這兩個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線
索找答案。比如,整體感知類的題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或者「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等問題。做此類題,答題時應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看標題,二看開頭、結尾,三找議論、
抒情的語句。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記於心。再比如,同學們認為最難回答的「理解句子含義及作用」這一類題目,我們可以這樣作答:先觀察句子的特點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結構上的作用;結合語境,抓住句子表達時最關鍵的詞語,指出其語境意。此類題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達中起關鍵作用的語句,或是一些運用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點是做好此類題目的要訣。凡述種種題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閱讀題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話題」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後階段要多讀書看報,開拓自己視野、了解時代信息、把握時代脈搏,並學習別人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為寫作積累素材,補充新鮮血液。雖學習比較緊張,但仍要每天「擠」出十到二十分鍾的時間來看書讀報。在寫作中,要善於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大題化小,以小見大,學會「一滴水裡見陽光」「半瓣花上說人情」;善於聯想,張揚個性。讓文章體現出你真摯的感情,豐厚的文學積淀,做到文質兼美,富有生活氣息。
其次,在復習中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歷年的答卷中都存在著一些考生不認真看原文,不能認真審題的毛病。平時做閱讀練習,一定要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抓准題眼、抓住關鍵詞句,再作答。另外,書寫也應重視,若平時書寫潦草,則會在積累中出現錯別字,在寫作中丟掉書寫分。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若平時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書寫的習慣,考試時也就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丟分。
總之,「厚積而薄發」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徵。提高語文成績,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正確的答題思路,以及較強的理解表達能力。當然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復習中有所側重。若三者都能兼顧,相信你一定會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制定計劃 勤於復習
中考臨近,有些同學開始緊張慌亂起來,對下一步的語文復習感到有些困惑,總覺束手無策。在此,我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就語文復習談幾點自己的意見,希望能為同學們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
一、認真解讀《考試說明》,強化目標意識 每年的語文考試說明是中考命題的直接依據,為了不走彎路,提高復習的效率,我認為同學們要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學習《考試說明》中所列考項,明確目標,逐項對照,務求落實,使復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制定精密復習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效的行為來自精密的計劃。同學們要在老師制定的復習計劃下,有自己的個人計劃,包括時間和內容的安排,也包括復習的方法和鞏固的手段。
三、重視專題復習
2月上旬——4月上旬是第一輪復習,著重於從課本入手,依綱扣本,在字、詞、句、篇中夯實基礎。經過第一輪復習,我認為第二輪
復習(4月上旬—5月20日左右)應該進入專題復習階段,即根據《考試說明》和中考命題規律,打破學科原有順序,將它們分門分類地進行整理並強化訓練。在語文總復習中,我認為專題復習是最重要的階段,通過這一階段的復習,可以使以前散見於課文中的基礎知識系統化,使同學們站在一個較高的平台來俯視語文知識體系,消除那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迷茫。因此,我們都應該重視這一階段的復習。 根據歷年語文考試說明中的所列考項,我們可以將復習內容歸為四個專題:一是基礎知識。包括1語音2漢字3詞短語和句子4標點5修辭方法6文體、文學常識。二是文言文閱讀。三是現代文閱讀,包括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小說、散文等。四是寫作。在進行專題復習時,首先要明確每項專題的復習要點,然後再結合練習進行鞏固。在復習過程中為了便於更好地記憶掌握一些知識,我們還可採取列表、再分類的形式。如復習文學常識時,可按作者姓名、時代(國籍)、對作者評價、篇目、體裁、出處列表歸類記憶。復習文言文時,可按通假字、詞類活用、文言句式、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古今詞義等類別列表歸類掌握。根據近年來中考中古詩詩文積累默寫部分開放題型的出現,我們也可試著將古詩文分類整理記憶,如可分為壯志抱負、戰爭場面、愛國憂民、親情鄉愁、山水田園、邊塞風光、春夏秋冬、風花雪月、勸學惜時、樂觀自信、富含哲理、詠史懷古、逆境磨礪篇等等。
四、進行模擬練習(或綜合訓練)
5月21日—6月上旬可稱為第三輪復習,這一輪復習重在模擬訓練,可幫助同學們在完成專題復習後,檢測學習的成效,同時又能起到進行中考實戰的演習,提高應試能力的作用。訓練時可選近三年的中考題或選難度、容量與近年中考題相近的題目練習,真正起到模擬的作用。
五、注意的問題
1、復習是梳理已學過的知識,如字詞句知識、修辭、閱讀、寫作知識等。但是復習知識的目的,不是為了記住,而是為了應用。以復習修辭為例:不是要看是否知道什麼是比喻,什麼是擬人或排比,而是要理解別人文章里為什麼要用這些修辭方法,自己會不會用這些修辭。
2、復習是溫習老師教過的方法,像理解詞語、句子的方法,閱讀文言文現代文的方法,寫作的方法等。但是復習各種方法,不是為了記住它們,而是看看會不會運用。
3、復習不能光看已經學過的,應以舊帶新,培養提高運用原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復習文言文為例:課文固然要復習,但也要找一些與課文難度相當的課外短文讀一讀,看自己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究竟怎樣,由課內遷移到課外。現代文的復習更應這樣。
英語
要把1-3年級的英語單詞復習一遍,把各單元的短語,語法總結歸納一下,重點課文要熟讀,要背的背一背;找本語法書把初中學過語法過一遍,練聽力,做習題。
史地政生一樣,短期效果非常明顯,幾天就可以明顯的提高。
如何快速建一個錯題本(在中考前用做瀏覽卷用).
1.把學校發的卷子訂好分類放好;
2.自己做的習題要用紅筆批改過來,錯題要及時改正.(用紅筆較醒目)
3.散卷子最好用個分頁夾之類的東西夾好.
4.中考前總復習的卷子要著重留好.
學習計劃要自己定的,我給你一個語文的學習計劃,你的其它科可以和它一樣制訂的:要先寫出你要復習的內容,再定你要多少時候去把它學完,還得留出復習和沖刺的時間來。
初三語文復習計劃
具體做法是:
1、重精讀,抓略讀,促泛讀。
重精讀,就是要把每一篇課文上好。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明確重點難點,找好教材的切入點,創設好教學情景,以引發學生讀書、思考和訓練。
2、學習中外散文。教師選取精美的中外散文,重點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賞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寫,品味精妙的語言。
3、學習古今中外的小說名篇。重點是欣賞小說的細節描寫、環境描寫、語言描寫。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深入探討和研究課文是如何運用這些描寫手法的,從中展示了人物怎樣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
4、古代詩文。重點是在前面幾冊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拓展和強化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習慣、方法和能力。教學時要從朗讀入手,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同時要繼續加強對字詞句的認讀和記憶,積累文言詞語,把握內容,另外要讓學生注意文言文的語體風格和語言風格,讓他們作一點個性化的評點和賞析。
抓略讀,就是選用好一本課外配套讀本,要求學生每天至少看一篇精美的短文,然後做好讀書筆記,筆記內容為:(1)生字生詞或好詞佳句。(2)文章主要內容概括。(3)評點賞析(4)質疑問難。教師可以採取抽查的方式檢查,或利用課堂時間,或利用課外復習時間,集體就某些有價值的共性問題展開討論,達成共識。
促泛讀,就是要求學生每天都能抽出一些時間讀書看報,至少瀏覽一份晚報,把自己感興趣或有價值的材料進行摘抄或剪貼,有條件的話,利用早自習時間進行適當交流。
二、初三語文復習策略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我市近年來中考語文遵循的「 重視積累 , 突出讀寫 ,強調運用 , 鼓勵創新」的命題思路 ,進人總復習階段 , 要提高語文學科復習的效率 ,應當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 , 針對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 , 採取靈活恰當的復習策略和方法 , 真正做到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加強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訓練 , 著眼於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
學習語文需要日常的積累 , 沒有積累的語言是蒼白的 , 沒有積累的學習是徒勞的。有了厚實的積累才能激活思維 , 能觸類旁通。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 , 首先是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 其次才是理解和運用。
學生積累的內容主要有:1、字詞積累,2、古詩文積累,(3)名言警句積累,(4)名著積累,(5)語文常識積累等。(6)美文美段的積累。學生在積累方面主要的問題是記憶不清晰、不完整,表現在試卷上,要麼是寫不出,要麼是書寫時添字、漏字、寫錯別字、筆畫不清等等。要避免上述情況發生 , 在復習時應強化如下四個環節 :1. 領悟含義。對背誦的詩文 , 要領悟其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鍵字詞 , 要真正弄懂。 2. 圈點強記。對詩文中的易混字、易錯字 , 要用紅筆圈點出來 , 以激起有意注意 ,重點把握。 3. 邊誦邊寫。在記憶時 , 可邊背誦 , 邊用筆寫出上下 句或句中的關鍵字 , 以防 " 口是手非 "。4. 規范書寫時要做到 「 三清 」 「三不」,「三 清」 就是卷面清潔 , 字跡清楚 , 筆畫清晰;「 三不 」 就是不寫潦草字 , 不寫異體字和不規范的簡化字 , 不添減筆畫。
為了提高識記效果 , 採取如下措施 :
1. 分塊切割 ,化整為零。可將要求背誦的詩文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切割成若干塊,然後規定自己幾天完成一大塊 , 這樣化整為零 , 保證了識記的計劃性。
2. 定期檢查 , 強化落實。 讓學生自記、自測、自查 , 也可讓他們互查,然後教師抽查。
(二)突出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訓練。
閱讀寫作能力的考查始終是中考語文試題中所佔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復習階段,老師要指導學生認真地對三年來的閱讀寫作實踐進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 , 從中產生一些頓悟 , 明白一些閱讀寫作的道理 , 歸納出一些閱讀寫作的規律和技巧。
1、閱讀訓練的策略。
(1)在閱讀訓練中要求學生努力做到五個 「准確 」。即准確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准確理解詞語的語境義和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 准確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確領會文章的寫法和特點。
(2)提供一定量的閱讀材料,進行必要的訓練。閱讀經驗對於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閱讀步驟的具體操作質量往往依賴於正確有效的閱讀經驗。而閱讀經驗的形成確實要有一定數量的閱讀和有質量的思考。一定的閱讀量可以培養起較好的語感。而經常性的思考可以鍛煉思維 , 激發潛能。同時在一定量的閱讀訓練中可以通過對自己的答案與標准答案的反復比較思考 , 糾正自己的思路偏差 , 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維。
(3)閱讀分項訓練:
2、寫作訓練策略。
(1)寫作是表達能力的綜合運用 , 就其能力層級而言應該屬於 「 創造 」 。文章一旦被寫出來 , 不論其水平高低 , 只要不是抄襲 , 都可以看作是同學們的一種創作。在強調可用多種文體寫作的大環境下 , 仍要重視培養自己的文體感 , 要強化對表達方式的訓練。
(2)在復習階段培養學生對生活環境、周圍事物的敏銳的感知能力和廣泛的興趣愛好,要求學生做好素材筆記,就學校、家庭、社會以及自身新近發生的事件,新近產生的感悟,及時記載下來,以便到考場上有比較充分的選材餘地,同時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著真情實感。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因為考場作文是以理解為前提的。善於理解分析作文試題中的提示、要求 ( 有的還有材料 ) 的內容 , 並篩選出有用的信息。讓學生把近期的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自己在審題方面得與失的,明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或挑選一些好的習作和考場作文 , 研究一下它們的作者是怎樣把握題意 , 怎樣開拓思路 , 怎樣精選材料 , 怎樣構思謀篇的 , 在語言運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優秀作文都怎樣做到題目新穎 , 想像奇特 , 構思巧妙 , 材料新鮮 , 細節鮮活 , 情感獨特的。
(4)要求學生經常瀏覽報刊雜志 , 搜集新鮮的寫作素材。使考場作文有鮮活的時代氣息。
(5)本學期在上學期已經成功修改學生作文三篇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學生作文,達到每人手裡至少有五篇作文,重點教會學生作文的遷移。
(三)著眼於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1)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學習語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語言知識。基本的語言知識, 主要不是指概念性知識 , 而是指方法性、規律性的知識 ,即從語言實踐中歸納出來 , 又用來指導語言操作的實用性知識。包括怎樣辨識漢字讀音的正誤 , 怎樣辨識錯別字 , 怎樣辨析和修改病句 , 怎樣仿句 , 怎樣做到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 , 怎樣根據表達需要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等。
(2)基本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不是靠總復習訓練形成的 ,而是長期語言實踐與積累的結果。總復習訓練的任務則是在平時的實踐、積累的基礎上,總結規律,歸納方法,提高基本語言知識運用水平。基本語言知識運用能力的核心是正確使用詞語和句子 , 而所謂的正確使用 , 除了正確選擇詞語和句子,主要指的是恰當搭配與組合。因此 , 總復習訓練中要下氣力訓練詞語與詞語、詞語與句子、句子與句子的搭配組合能力。讓學生把自己所做的題目進行交流,從中發現問題,然後修改重寫,如此反復多次,形成基本技能。
總策略:抓住尖子,保住底子。
如何搞好語文復習,是一項教學技術,也是一門教學藝術,我們初三語文教研組一直在積極探索。只要我們一切為學生著想,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扎扎實實搞好語文復習,相信學生的語文能力一定會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
具體安排
4.2——4.6閱讀專項訓練:概括文段內容
4.9——4.13閱讀專項訓練:賞析題
4.16——4.20閱讀專項訓練:描寫
4.23——4.27閱讀專項訓練:感受題
4.30 《公輸》《孟子》
5.8 《魚我所欲也》 《曹劌論戰》
5.9 《鄒忌諷齊王納諫》
5.10 《愚公移山》 《 陳涉世家》
5.11《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對》
5.14 《出師表》 《與朱元思書》
5.15 《送東陽馬生序》 《五柳先生傳》
5.16 《小石潭記》《滿井游記》
5.17 《岳陽樓記》 《桃花源記》
5.18 《醉翁亭記》 《核舟記》
5.21 《短文兩篇》 《大道之行也》
5.22 《三峽》《湖心亭看雪》
5.23 《短文兩篇》《觀潮》
5.24 《口技》《孫權勸學》
5.25 《誇父逐日》《狼》
5.28 《童趣》 《世說新語》
5.29 《論語十則》 《山市》
5.30 改錯字練習
5.31 改錯字練習
6.2 修改病句練習
6.4 修改病句練習
6.5 ——6.8 修改作文、考場作文遷移
6.9 開始 綜合訓練 答疑
說明:期間會有區模、市模及月考,時間將順延。
祝你中考考出自己的水平!加油!要相信自己。
『捌』 合川區涼亭小學10冊語文書里的語海拾貝和古詩是什麼
1.關於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2年級的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
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2.關於閱讀。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還應注意學生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用眼衛生。
3.關於寫作。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
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4.關於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
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
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5.關於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
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
四、評價建議
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應避免語文評價的繁瑣化。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於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等。
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資料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客觀地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和不足,並提出建議。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
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要綜合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考試只是評價的方式之一。
根據各學段目標達成的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
(一)識字與寫字
1.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的情況。
2.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准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不同的學段應有不同的側重。
3.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不能簡單地用罰抄的方式來達到糾正錯別字的目的。
(二)閱讀
1.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2.朗讀、默讀的評價。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
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評價默讀,應根據各學段目標,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3.精讀的評價。
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根據各學段的目標,具體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4.略讀、瀏覽的評價。
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
根據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強的特點,可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
在7~9年級,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6.古詩文閱讀的評價。
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寫作
1.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2.重視對寫作材料准備過程的評價。
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佔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准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佔有什麼材料,更要考察他們佔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
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4.採用多種評價方式。
提倡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寫作檔案除了存留學生有代表性的課內外作文外,還應有關於學生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記錄,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
(四)口語交際
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五)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鑽研,也有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所以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
--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
--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
--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
--能否根據佔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
--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
--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在評價時,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思路和方法。對不同於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
附 錄
一、關於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
《課程標准》中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段),合計240篇(段)。此處僅推薦古詩文120篇(段),其餘部分(也包括中國現當代和外國優秀詩文)可由教材編者和任課教師補充推薦。
1~6年級(70篇)
1.江南(江南可采蓮) 漢樂府
2.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3.詠鵝(鵝鵝鵝) 駱賓王
4.風(解落三秋葉) 李嶠
5.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 賀知章
6.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王之渙
7.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 王之渙
8.春曉(春眠不覺曉) 孟浩然
9.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10.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昌齡
11.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 王昌齡
12.鹿柴(空山不見人) 王維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 王維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 王維
15.靜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16.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 李白
17.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 李白
18.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 李白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 李白
20.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 李白
21.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 李白
22.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 高適
23.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杜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 杜甫
25.絕句(遲日江山麗) 杜甫
26.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 杜甫
27.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 張繼
28.遊子吟(慈母手中線) 孟郊
29.江雪(千山鳥飛絕) 柳宗元
30.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張志和
31.塞下曲(月黑雁飛高) 盧綸
32.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 劉禹錫
33.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劉禹錫
34.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 白居易
35.池上(小娃撐小艇) 白居易
36.憶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37.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 胡令能
38.憫農(鋤禾日當午) 李紳
39.憫農(春種一粒粟) 李紳
40.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 賈島
41.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 杜牧
42.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 杜牧
43.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 杜牧
44.樂游原(向晚意不適) 李商隱
45.蜂(不論平地與山尖) 羅隱
46.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 范仲淹
47.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 王安石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 王安石
49.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 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蘇軾
51.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 蘇軾
52.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 蘇軾
53.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 蘇軾
54.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 李清照
55.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 陸游
56.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陸游
57.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 范成大
58.四時田園雜興(梅子金黃杏子肥) 范成大
59.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 楊萬里
60.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 楊萬里
61.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 朱熹
62.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 林升
63.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 葉紹翁
64.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 翁卷
65.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 王冕
66.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 於謙
67.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 鄭燮
68.所見(牧童騎黃牛) 袁枚
69.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 高鼎
70.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 龔自珍
7~9年級(50篇)
1.孔子語錄
2.魚我所欲也 孟子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4.曹劌論戰 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6.出師表 諸葛亮
7.桃花源記 陶潛
8.三峽 酈道元
9.雜說(四) 韓愈
10.陋室銘 劉禹錫
11.小石潭記 柳宗元
12.岳陽樓記 范仲淹
13.醉翁亭記 歐陽修
14.愛蓮說 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
17.關雎(關關雎鳩) 詩經
18.蒹葭(蒹葭蒼蒼) 詩經
19.觀滄海(東臨碣石) 曹操
20.飲酒(結廬在人境) 陶潛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灣
23.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 王維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李白
25.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國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 岑參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 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 劉禹錫
32.觀刈麥(田家少閑月) 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 白居易
34.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 李賀
35.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 杜牧
36.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 李商隱
38.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39.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李煜
40.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42.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蘇軾
4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45.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 陸游
46.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辛棄疾
47.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 文天祥
48.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 張養浩
50.己亥雜詩(浩盪離愁白日斜) 龔自珍
二、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課程標准》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童話:《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中外現當代童話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國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等;
詩歌散文作品,如魯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長篇文學名著,如吳承恩《西遊記》、施耐庵《水滸》、老舍《駱駝祥子》、笛福《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羅曼·羅蘭《名人傳》、高爾基《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當代文學作品,建議教師從"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以及近年來發表的各類中外優秀作品中選擇推薦;
科普科幻讀物和政治、歷史、文化各類讀物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
三、語法修辭知識要點
一、詞的分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嘆詞。
二、短語的結構:並列式、偏正式、主謂式、動賓式、補充式。
三、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四、復句(限於二重)的類型:並列復句、遞進復句、選擇復句、轉折復句、因果復句、假設復句、條件復句。
五、常見修辭格: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
『玖』 語文古詩默寫失分原因分析
仔細想想,學生對默寫的厭煩,應該不在於他們對默寫方式的厭煩,而更多地在於他們對沒有足夠興趣卻又必須背誦默寫的文章的厭煩。這些文章又不是很理解,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想當然的寫一些別字錯字,更談不上默寫的准確性了。花大量時間去背誦這些課文或名句,到最後一兩個錯別字就否定掉他們的勞動成果,學生就更沒有興趣去背誦積累了。
作為教師,我們首先得反思自身,教學方面是不是需要改進。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重視對文本的語法講授,機械地幫學生梳理大意,而輕視了詩歌本身的文學性和思想性的引導。惡性循環到背誦默寫,學生就更沒有興趣了。比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其中的「生」字,學生經常會誤寫成「升」。我就說明月在海上慢慢升起,就如同生命的孕育過程,它表現了明月的生命力。再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其中的「幽」字,學生經常會誤寫成「憂」。老師應該幫學生梳理,這里的「幽」是「隱蔽」的意思,在句中與「暗」是同一個意思,表現了琵琶女的愁與恨,學生這樣理解就不容易寫錯了。還有「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中的「銷」,如果能知道它是「熔化」的意思,就很難寫錯。這樣理解基礎上的記憶,比死記硬背要強得多。
此外語文老師也要努力探討並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尋找好的切入口,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形成良性教學模式,在教學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才會形成良性的教學模式。比如,幾乎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在早讀課上安排各種形式的默寫活動,默寫得好的同學進行一定的獎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默寫得不理想的一定要他們平時多背誦,多默寫,同時課堂上多叫這些平時相對比較怕背書的同學回答問題,讓他們也意識到老師在時刻關注他們,這樣能減少這些學生的惰性。高中語文「名句名篇」的考查重在積累,只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突破。只有功夫花在平時,才見成效。
四、對策
文言文要求背誦默寫的篇目較多,許多文章同學們基本上能夠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顛倒語序、不寫錯別字就沒那麼容易了,更不用提對一些語句的理解性記憶了。所以如何把默寫功夫做到細致准確,一字不差,並能深刻理解,靈活運用,確實需要掌握一些竅門。平時,考生若能掌握一定的默寫技巧,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
首先,出聲誦讀。誦讀,是做好這道題的根本。有些同學有一個不良的習慣,早讀課不是背書,而是看書,沒有朗朗的讀書聲,做題時也缺乏語感。誦讀是背誦的好方法,每篇連續誦讀五遍以上,你會發現在第一、二遍時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時你已相當流利了,到五、六遍時你已完全熟練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會發生漏字、添字和語序顛倒的情況了,這時候讓你背錯都難了。一方面通過誦讀可以強化你對文章的再熟悉程度,另一方面隨著誦讀遍數的增加會逐漸加深對文章內容的印象與理解,同時自己對文章也會有獨特的感悟、體會,會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隨著誦讀的深入,你對每句話的意思也會更明白,有的同學讀完一句古文,這句話的意思也會馬上在他的眼前出現,這就是對古文相當熟悉的結果,這個步驟做得好,也為下面的句子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勾畫重點語句。把每一篇古文、古詩的名言警句(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等),揭示主題、中心的關鍵性語句(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等)和表現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等)勾畫下來,將這些句子重點背誦,並理解它們在文中的作用,幫助理解性記憶。平時養成良好的積累名言名句的習慣,特別是積累重要的、有特點的名言名句,也算是做好默寫這道題的一個捷徑。
第三,書寫。背熟文章之後,你可以再拿起書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將容易寫錯的字多看幾遍,多寫幾遍,保證不改字,不寫錯別字。這一步雖是收尾,但很關鍵,如果做不好,將前功盡棄,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
要做對名句名篇默寫題前提還是要理解句意,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才能提高默寫的正確率。同時,平時一定要克服懶惰思想,勤於動筆。在復習有限的時間里,多想些方法,多用些技巧,多做些歸納,多作些總結,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拾』 古代詩歌五首的教案
古代詩歌五首
學習目標
1.朗讀並背誦這五首古代詩歌。
2.培養感悟古代詩歌內容的能力。
3.品味詩歌的意境。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並背誦這五首古代詩歌。
(2)感悟古代詩歌的內容。
2.難點: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觀滄海》《次北固山下》。
2.就詩歌不理解之處質疑。
二、導入
這五首古代詩歌,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詩人們登山望海,駕舟楊帆,賞花觀鳥,詠春悲秋……用凝練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圖景,喚起我們美好的情懷。朗讀時應該講究抑揚頓挫,在朗讀中要想像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感情,與詩人同喜共悲,然後再作客觀評析。
三、正課
1.朗讀《觀滄海》,要求讀得富有節奏感,讀出作者的感情。
2.作者作品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現在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後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後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夏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3.關於漢樂府詩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後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配樂歌唱的。詩的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4.賞析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交代觀海的地點,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開闊,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描寫由此拓展開來。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樣子;「何」,是「多麼」的意思,是贊美之詞。在這水波澹澹的大海上,最先映人眼簾的是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遼闊的大海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天蕭瑟,洪波湧起。
雖然已到秋天蕭瑟、草木零落的季節,但島上依然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以生機盎然之感。詩人面對蕭瑟的秋風,極寫大海遼闊壯美,波濤洶涌,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感傷的情調,表現作者壯闊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兩句藉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慨,寫出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這寫的是虛景,即詩人的主觀感受。
5.小結。
這首詩寫登山望海的景象,氣勢雄渾,表達了作者壯闊的胸襟和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
第二課時
6.朗讀《次北固山下》。
7.作家作品簡介。
王灣,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玄宗開元年間進士。開元初,為滎陽主簿。五年至九年,參與編撰《群書四部錄》。官至洛陽尉。《全唐詩》存其詩十首。
這首五言律詩最早見於《國秀集》。詩題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三面臨江。詩人這次途經北固山去游吳中,但見船下江水潮平岸闊,頭頂南雁北歸,觸發了心中情思,於是寫下這首傳世佳作。
8.賞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首聯「客路」點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規定了全詩的情調氛圍。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綠水中向前行。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頸聯寫潮水上漲,江面頓時開闊,江水似乎與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風順江吹來,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掛著。作者通過「風正一帆懸」的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大景表現了出來。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頸聯表現的是江上行舟,即將天亮的情景。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於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既寫景又點出時令。這兩句可以說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從海上冉冉升起;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尾聯,不言思鄉之情,而思鄉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歸,自然想到鴻雁傳書的典故,便想讓大雁把他這遊子的音訊帶給洛陽家鄉。「鄉書」、「歸雁」與首聯的「客路」、「行舟」,遙相呼應,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使全篇籠罩著一層清淡的鄉思愁情。
9.小結。
這首詩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見,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給人以積極、樂觀、奮發的藝術享受。
四、作業
第三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