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蒙童學語中班古詩尋隱者不遇教案
【尋隱者不遇】作者:賈島
內容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出處】:唐五代-賈島
注釋:
[1]尋隱者:尋訪隱居在山路山中的人。本詩一作孫革詩,題為《訪羊尊師》,無根據。
[2]松下:指隱者居住的地方。童子:男孩,隱者的徒弟。
[3]言:說。
[4]處:去處。
解譯;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采葯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
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他的行蹤。
賞析: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於錘字煉句,在謀篇構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
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松下問童子」,必有所問,而這里把問話省略了,只從童子所答「師采葯去」這四個字而可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接著又把「采葯在何處」這一問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最後一句「雲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對方采葯究竟在山前、山後、山頂、山腳的問題。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採用了以答句包賅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然而,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於簡練;單言繁簡,還不足以說明它的妙處。詩貴善於抒情。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後並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其言甚繁,而其筆則簡,以簡筆寫繁情,益見其情深與情切。而且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采葯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後一答:「雲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然而詩的抒情要憑借藝術形象,要講究色調。從表面看,這首詩似乎不著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其實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鬱郁青松,悠悠白雲,這青與白,這松與雲,它的形象與色調恰和雲山深處的隱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見隱者先見其畫,青翠挺立中隱含無限生機;而後卻見茫茫白雲,深邃杳靄,捉摸無從,令人起秋水伊人無處可尋的浮想。從造型的遞變,色調的先後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的與物轉移。
詩中隱者采葯為生,濟世活人,是一個真隱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詩中白雲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悵惘之情了。
『貳』 五年級課文《推敲》的教案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推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一詞還有一段來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讀讀、演演這個故事。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細讀第2-7自然段
1、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後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不巧( ),結果留下()。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商量了起來。
(4)韓愈認為還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2、回答題(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圖,說說圖意。文中哪句話描寫了圖上的內容。(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感受到了什麼?
(3)出示全詩,讀一讀。
(4)小結:深夜訪友不曾遇,以詩贈友情誼深。這是故事的發生。
3、回答題(2)
(1)指名回答。猶豫什麼?
(2)出示插圖,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賈島。
(3)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
(4)演一演。
指導:賈島會說些什麼話?做些什麼動作?
指名當導演,當賈島,當群眾。
演後評議。
(5)小結板書: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4、回答題(3)
(1)指名回答。
(2)介紹韓愈:唐朝著名的大詩人。
(3)出示課文,小組分角色朗讀。
(4)小結:韓愈「迎面而來」,路上行人紛紛避讓,而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完全沉浸在創作之中,對韓愈的到來渾然不知,不知不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導:韓愈說什麼?怎麼說?
賈島說什麼?怎麼說?
演後評議。
(6)同學們,韓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用哪個字好?
5、回答題(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禮貌;襯托出寧靜;響亮)
(2)出示課文,齊讀。
(3)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三、學習第八小節
1、說說對賈島的印象。
2、什麼是推敲?
3、總結推敲的含義。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風又綠江南岸
2、練一練
(1)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換成「找」行嗎?為什麼?
(2)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依仗隊中。「闖」換成「走」行嗎?為什麼?
五、課外探究
1、將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師提供劇本。
2、探究一下《題李凝幽居》的詩意
『叄』 9.推敲的教案
《推敲》一課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並能講出這個故事。
2、學會8個生字。綠線中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
4、在《推敲》中學習「推敲」,根據課後習題,掌握換詞方法,學會推敲。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換詞方法,能說出相關理由,學會推敲。
教學時間:三課時
一、「推敲」導入
1、學生做一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2、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想不想聽?先看這兩個字該怎麼寫?師生共同書寫課題。
3、指名朗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做到讀准字音,讀順句子,並知道故事主要內容的請舉手。
2、(出示詞語:和尚、驚醒、毛驢、妥帖、車輛、闖進、禮貌)自由讀一讀,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寫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同時,想想你讀懂了哪些詞語,還有哪些不懂的?
3、指導讀好下列長句:
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島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
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
4、交流故事內容。
(板書:訪友贈詩、斟酌一字、沖撞儀仗、韓愈定「敲」)
三、體悟「妙處」
(一)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麼?
3、簡介賈島: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早年曾因家境貧寒,出家做過和尚,後因韓愈欣賞他的詩才而還俗。他作詩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題李凝幽居》一詩的創作過程,最能說明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哪些信息?你是怎麼看出的?
2、理解重點句:
出示: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麼意思。
(2)結合句子選擇「摸」的義項:A、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後輕輕移動(動作演示);B、用手探取(動作演示在課桌內摸東西);C、試著了解,試著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細);D、在黑暗中行動,在認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導讀好這句話。
3、觀察插圖(月夜驚小鳥):按順序說圖意;從賈島的動作、神態和當時的環境,你看出了什麼;給這幅畫題名;拓展《題李凝幽居》。
4、一生感情朗讀,其他學生指圖體會。
(三)1、指導觀察課文題目左側的插圖:用一句話說說圖意。如果你就是長安街上的行人,看到賈島騎在毛驢上「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會怎麼想,怎麼說?
2、賈島騎著毛驢又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分別用「--」和「——」畫出有關的句子)相機理解即興、妥帖、恰當。
3、比較分析: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哪句好,好在哪裡?學生試做動作。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痴如醉的樣子。
4、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讀,齊讀。
(四)1、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思考: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麼?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1)練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
(五)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主要寫了什麼?
2、學生交流。
3、「猶豫不決」什麼意思?聯繫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4、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出示韓愈說的話。
(1)指名朗讀。(2)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3)出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是怎麼知道「鳥宿池邊樹」的?(引導學生體會「敲」字是真實地寫出了他當時的做法)
6、指導表情朗讀這一段。
(六)第八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麼叫「推敲」呢?
2、齊讀第八自然段。
四、講述故事。
1、熟讀課文。
2、提示講述順序。出示板書:
3、學生練講:
(1)各自練講。
(2)分小小組練講。
(3)各組推派代表講。
(4)評選「故事大王」。
五、養成習慣。
1、鼓勵搜集古今中外文學大師或其他名人推敲的小故事。
2、交流小故事。
3、教師總結。
教材解讀
這個故事講的是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用「推」好,還是用「敲」好,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依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後,與之一起思考,並由韓愈定「敲」字,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故事情節動人,再現了詩人賈島苦苦吟詠、字字斟酌的形象,表現了他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
文中繪有兩幅生動形象的畫面,一幅是賈島拜訪朋友,月下敲門聲驚醒了小鳥。這情景使賈島寫下了一首詩。另一幅圖描繪了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一邊吟哦,一邊做敲門、推門的動作,憨態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嚴肅的創作態度。兩幅圖形象展現了課文主要內容。
全文分為三個意義段。第一段,引出故事主任公賈島,告訴大家幾個信息:(1)賈島是唐朝詩人(2)早年家境貧寒(3)早年賈島當了和尚。這為下面故事的展開做了准備。接著敘寫「推敲」這個故事的由來。以詩贈友——反復推敲——沖撞儀仗——確定用「敲」。最後結題。一段就一句話,說明了「推敲」一詞的現在含義正是由上面的故事引申來的。文章開頭引出人物,結尾交代由來,都為主體服務,使故事的結構更加完整。
教學中要注意:(一)感悟「推敲」的益處。是「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顯示了賈島極為嚴肅的創作態度,使詩人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是「推敲」讓賈島認識了韓愈,讓「推敲」成為文壇上的一段佳話;是推敲,其實人們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詞更加准確、傳神。(二)講將「推敲」的故事。「推敲」的故事情節富有變化而又非常生動,文章的語言優美,尤其是其中的精彩細節非常感人,如表現賈島的如痴如醉地創作時,抓住了「吟哦」、「比比劃劃」、「闖進」等動詞,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課後習題也有此要求。(三)養成「推敲」習慣。課文最後寫道:「後來,人們就把在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推敲』。」善於「推敲」的文學大師、名人故事比比皆是。因此教學本文不能滿足於學生能夠感悟到「推敲」的好處和講講「推敲」故事,還應讓他們養成「推敲」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