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孔乙己教學設計一等獎

孔乙己教學設計一等獎

發布時間:2021-02-08 01:24:48

⑴ 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
教材簡析
小說通過對孔乙己的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的生動形象描寫,深刻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下層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有力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更著重表現了當時一般群眾的冷漠麻木,從而在更深廣的意義上暴露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小說巧妙地通過多重對比和以笑襯悲來達到揭示這一主題目的,充分反映了魯迅作為文學大師對社會的洞察力和小說筆法高超的表現技巧。

教學目標
○1能通過對主要人物的動作、外貌、語言描寫的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2能通過對小說其他人物及社會環境的分析與小說主要人物結合起來,領悟小說主旨。
○3能分析小說運用多重對比及以笑襯悲的寫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分析主要的性格特徵,把握小說的主旨,小說對比手法及以笑襯悲手法的運用。
課前准備
學生利用工具書結合頁下注釋,讀准課文,了解課文大意;上網或查閱書籍了解作者及寫作時代背景。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內容
作者及寫作時代背景介紹,小說情節分析及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概括。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魯迅先生一生共寫了33篇小說,他自己說最喜歡的就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說,《孔乙己》寫得多麼好呀,日本一位作家也說,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藝術典型,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現實唾棄的苦人兒形象。魯迅先生怎樣運用鬼斧神工之筆來精心塑造這個形象呢?你們認真讀課文以後,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說,古希臘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劇,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問題的悲劇,那麼,魯迅寫孔乙己悲慘的一生,是命運的悲劇,性格的悲劇,還是社會問題的悲劇呢?下面我們就從課文中尋找答案。
檢查預習
○1組織學生介紹作者及作品寫作時代背景。
明確:魯迅(1881一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的筆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我們學過他的作品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本文寫於1918年冬天,最初發表於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這是魯迅創作的第二篇白話小說,也是他繼《狂人日記》之後的又一篇反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科舉制度的戰斗檄文。《孔乙己》寫於五四運動前夜。當時,陳獨秀、李大釗正以《新青年》為陣地,領導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向封建主義、孔孟之道進行猛烈的抨擊。(先請學生介紹,老師引導學生評價並且補充。)
○2介紹封建科舉制度
封建科舉制度是隋朝以後封建王朝用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是分科舉人的意思。它分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考試。院試由縣、府、省主持,及格者稱秀才。鄉試每三年在省城舉行,主考由朝廷委派,參加者須是秀才。鄉試及格者稱舉人。會試在鄉試的第二年二月舉行,由禮部主持,及格者稱貢生。殿試由皇帝在皇宮大殿親自主持,中者稱進土,第一名為狀元。科舉實際上是由下而上的層層考試。科舉考試的內容,明朝以後主要考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某個文句為題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內容是闡釋孔孟之道,從內容到形式都不允許越軌半步,嚴重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從科舉取士人員的情況來看,康有為曾經指出,戊戌變法前,全國每年有100多萬讀書人,參加考選「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選。五四運動前後,科舉制度雖被廢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處昏沉、麻木狀態。少數的讀書人爬上統治地位,但大多數下層知識分子窮困潦倒。
③讀准下列加點字音。
頹唐(tuí) 附和(hè) 分辯(biàn) 惋惜(wǎn) 闊綽(chuò) 葷菜(hūn) 羼水(chàn) 舀水(yǎo) 門檻(kǎn) 綻出(zhàn) 打折(shé) 間或(jiàn)鬨笑(hōng) 漲紅(zhàng) 著了慌(zháo) 不屑置辯(xiè) 咸亨酒店(hēng) 拭(shì) 蘸(zhàn) 硯(yàn)
④補充下列詞語解釋。
不屑置辯:認為不值得辯論或申辯。屑,值得。
頹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緒低落。
分辯:辯白,辯解。
格局:布置的格式。
纏夾不清,攪擾、夾雜不清。
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是文言文里常用的語助詞,常用來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14 孔乙己 (方案B)
任務分析
學習這篇小說,學生最終要能夠掌握小說的主旨,明白小說的社會意義,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能夠通過對寫作手法的探究、環境描寫的作用等等的分析,而這一切又需要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等的描寫來達到對人物性格特徵的解剖分析。因此,本文的起點就是要在了解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理清故事情節、分析各色人物形象。

教學目標
○1能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2能通過小說運用以笑襯悲和對比的方式領悟小說的主旨、社會意義。
○3能通過模擬表演,領悟作者語言的精妙。
④能寫出現在生活中的新孔乙己。
教學重點
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揭示小說的深刻社會含義。揣摩小說寫作方法的作用。
課前學習
掃除字詞障礙,了解小說故事情節。查找作家的有關資料及文章的寫作背景。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內容
概括小說故事情節,理解其思想意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閱讀小說的獨到感受。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通過回憶學過的魯迅作品、魯迅自己對《孔乙己》的評價或者我們曾經介紹過的古代一些科舉落榜者,如蒲松齡、張繼、吳敬梓等人的故事導入。
(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認識名家
請學生簡介作家、作品創作背景及別人對作品的評價。
明確:魯迅(1881一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的筆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我們學過他的作品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本文寫於1918年冬天,最初發表於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這是魯迅創作的第二篇白話小說,也是他繼《狂人日記》之後的又一篇反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科舉制度的戰斗檄文。《孔乙己》寫於五四運動前夜。當時,陳獨秀、李大釗正以《新青年》為陣地,領導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向封建主義、孔孟之道進行猛烈的抨擊。
名人眼中的孔乙己:
魯迅:孔乙己是一個遭社會涼薄的苦人。
葉聖陶:潦倒不幸的讀書人。
劉再復(美學家):貧賤而悲慘的「多餘人」,失去人的尊嚴與資格,被社會所恥的下層知識分子。
錢理群(北大教授):值得同情與焦慮的,有著悲劇性、荒謬性地位和命運的知識分子。
初讀文本,整體感知——我講孔乙己
要求:
1、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2、 分小標題講述孔乙己的有關事件,小標題要簡潔,內容在不脫離原作的基礎上可創造性講述。
3、 語言流暢,清晰。
細讀文本,合作探究——我析孔乙己

閱讀全文

與孔乙己教學設計一等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