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教師小瓶蓋大變身教學反思
自主游戲對幼兒的發展很有益處,教師要給幼兒自主游戲的時間和空間,並給予積極的支持。他們會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能創造、發明出一些有意義、有趣的游戲來。
⑵ 小班科學活動怎樣放進瓶子里課後反思
主題活動《好聽的聲音》從幼兒對聲音的好奇和模仿性學習入手,通過聽聲音、猜聲音、學聲音、創造聲音等活動,增強孩子對聲音的敏感,體驗聲音的多樣性和可變性。科學活動《會唱歌的瓶寶寶》,以科學為主導,巧妙地將生活、語言、音樂等領域有機滲透,相互整合。把生活中最常見的材料引入活動,把酸奶瓶變為形象生動的「瓶寶寶」來吸引幼兒,激發興趣,用游戲的形式和口吻貫穿各個環節,讓幼兒通聽一聽、猜一猜、搖一搖、試一試等環節在玩中做,在做中學,在學中玩,體現了寓教於樂,寓樂於教的教育理念,引導他們發現「瓶寶寶」唱歌的秘密,探索用力大小不同能使「瓶寶寶」唱出不同聲音的歌,不同的東西裝進「瓶寶寶」肚子里,能發出不同的聲音。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於嘗試、喜歡探索、敢於表達的學習品質。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請幼兒嘗試匹配瓶蓋,這一過程主要是鍛煉孩子旋瓶蓋的小肌肉動作和學會觀察挑選大小合適的瓶蓋(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我用有趣的提問吸引孩子進入活動:「天氣冷了,瓶寶寶的帽子找不到了,我們幫它找一找,找到大小合適的帽子給它戴上吧,要帶緊哦,如果用小手搖一搖帽子掉下來的話瓶寶寶就要感冒了。」
第二環節是請幼兒裝豆豆,搖一搖,探索製造聲音的方法。教師先提問「瓶寶寶會唱歌嗎?」然後將裝好「豆豆」的瓶寶寶搖一搖,讓幼兒發現瓶子里裝進東西會發出聲音,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接著,請幼兒操作裝「豆豆」,考慮到真實的豆豆顆粒較小不方便操作,因為第一次活動用區域材料中喂小動物的串珠顆粒代替豆豆,請幼兒裝。他們都很享受裝和搖的樂趣,裝進去以後搖一搖能發出聲音,都樂此不疲。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操作,我還自編了兒歌「瓶寶寶,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吃好擰緊小帽子。」幼兒操作的時候,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加以提示引導,他們都操作地很有效。
第三環節是搖瓶寶寶,感知用力大小和聲音輕響的關系。我先示範用力搖和輕輕搖的時候瓶寶寶發出的聲音輕重不一樣,用形象的語言提示「我的瓶寶寶吃飽了,它要唱歌了,大聲地唱;瓶寶寶累了,它要小聲地唱」,請幼兒感知。再請幼兒跟著老師為改編的歌曲《大鼓小鼓》伴奏,教師邊唱邊搖:我是一個大鼓,我的聲音很大,咚咚咚咚咚,我是一個小鼓,我的聲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結束環節是一個延伸活動的提問:「是不是瓶寶寶肚子里裝東西就會發出聲音了呢?」引發幼兒的思考。為他們在自由時間或區域活動時,進一步探索「放不同的材料到瓶子里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做好鋪墊。
活動反思:
1、科學活動應與生活密切聯系,尋找生活中最常見的、幼兒熟悉的材料,很容易吸引孩子進入幼兒,同時也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相銜接,激發孩子探索的慾望。活動中的酸奶瓶是幼兒生活中隨處可以收集的,這次是請家長和孩子一同搜集帶到幼兒園的,因此在出現瓶子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很「自豪」地說:「這個是我帶來的!」教師在選擇讓瓶寶寶唱歌的材料時,也考慮到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隨處可取的,教室里現成有的材料,幼兒也很熟悉。
2、托小班科學活動應以形象的游戲貫穿,有個具體的形象會讓幼兒很快進行探索的情景。比如一開始給瓶子找瓶蓋,我就說成給「瓶寶寶找帽子」,他們馬上就積極地投入,而且告訴幼兒「要把帽子戴緊,要不然會感冒」,他們就都把蓋子擰緊了。活動過程中,孩子難免會不停地搖瓶子,但我在提醒的時候會說:「瓶寶寶唱累了,請它躺在你的小腿上休息一下吧!」而不是簡單直接地說「不要搖瓶子」(這樣會影響孩子的探索興趣),孩子們就會安靜地管好瓶子聽老師講再操作。
3、科學活動不是一次集體活動就結束了,要引發幼兒後續的探索。瓶子里裝不同的東西,搖瓶子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裝數量不同的相同東西,搖瓶子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不是所有的東西裝進瓶子里都有聲音,比如:棉花、紙片等。所以,最後的提問,能引發孩子繼續探索,將這些材料投放進區域活動中,讓孩子自由地再嘗試操作。
4、改進之處:瓶子上面可以適當裝飾,將瓶寶寶的形象變得可愛些,更容易讓孩子有情感上的共鳴。
⑶ 快樂瓶寶寶大班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雪碧是孩子們平常很愛喝的飲料,但喝完後的雪碧瓶大家往往是隨手一扔。如何使這樣的廢舊物品有利用價值,我設計了《好玩的瓶子》這一體育活動,引導幼兒自己玩瓶——合作玩瓶——集體玩瓶,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到體能鍛煉,同時又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運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玩雪碧瓶,發展跳躍能力、臂力以及機體的協調能力。
2、培養團結協作精神,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3、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情緒。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情緒。難點:立定跳遠的動作加以規范。
活動准備
幼兒每人一隻雪碧瓶,內裝大半瓶水;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准備動作
幼兒聽音樂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
二、自由玩瓶
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幼兒自由玩瓶的興趣,在玩瓶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玩了哪些花樣,抓住幼兒的幾個動作,讓幼兒集體練習,特別是對立定跳遠的動作加以規范的指導。
三、組合玩瓶
幼兒組合玩瓶,教師巡迴觀察各小組的玩法,並參與游戲,對與眾不同的玩法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集體玩瓶
這么多瓶子放在一起可以怎麼玩呢?
教學反思
准備活動不僅讓幼兒進行了走、跑、跳等的預備練習,而且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引起了幼兒的活動需求。讓幼兒自由玩瓶,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能更好地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老師深入觀察,能了解幼兒動作發展的具體情況,使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成為可能。組合玩瓶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的精神,也有助於更好地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並且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參與游戲能使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間得到及時的交流,可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集體玩瓶這一環節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說說大家把瓶子放在一起像什麼,然後玩一玩,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整節課下來已經到達我們要的目的。
⑷ 小班愛笑的寶寶教學反思
在社會《愛笑的寶寶》活動中,我們班的孩子們還是很感興趣的,讓孩子們在玩游戲中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懂得要有禮貌的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化。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育理念。 其次,這節課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讓我們班像彤彤等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也能與我和小朋友打招呼,願意主動與人交往了。 本次活動不足的地方是不應局限在班級內部,而應帶孩子到隔壁的小四班去做客,讓孩子在與陌生夥伴的交往中鍛煉交往能力,培養禮貌習慣。
⑸ 《瓶寶寶對對碰》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色彩的探究慾望,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情感、能力) 2、幼兒初步感知紅、黃、藍三種顏色其中兩種配色後的變化。(知識) 3、幼兒能夠積極關注生活中各種事物的不同顏色。(能力) 活動准備: 1、學具:紅、黃、藍顏色卡片各兩張;紫、綠、橙顏色卡片各一張;各種顏色的顏料,托盤、木板、自製大樹干圖片等。 2、教具:礦泉水瓶兩個;紅、藍顏料;課件。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初步感知紅、黃、藍三種顏色其中兩種配色後的變化。 難點:激發幼兒對色彩的探究慾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個顏色寶寶,你們看!它們都是誰? (教師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 師:哦,原來是紅寶寶、黃寶寶和藍寶寶,顏色寶寶漂亮嗎? 師:你們知道嗎?顏色寶寶不但漂亮,還會變魔術呢!你們想不想看呀? 【設計意圖:幼兒對紅、黃、藍三種顏色已有了初步認識,活動開始出示這三種圖片,通過教師引導讓幼兒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教師示範,引導幼兒觀察紅色和藍色抱在一起後的變化。 (出示兩個瓶子,裡面裝有藍色顏料) 師:仔細看這兩個瓶子里有什麼顏色? 幼:藍色 師:注意!我讓它搖一搖、晃一晃,變沒變?(教師搖晃第一個瓶子沒有變化)。 師:我們再試試這個瓶子,你們猜它會不會變色?(不會)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 的時刻!(教師使勁搖晃水並說出魔術咒語「顏色寶寶,顏色寶寶,變變變!) 哎呀?變了沒有?有什麼變化?這是怎麼變出來的?猜猜看!想知道它的秘 密在哪裡嗎?(想)李老師現在為你們揭曉謎底,瞪圓小眼睛哦! (教師先打開第一個瓶蓋讓幼兒觀察,再打開第二個瓶蓋讓幼兒觀察) 師:這個瓶蓋有什麼顏色?(紅色)原來秘密藏在瓶蓋上我把紅色和藍色抱在一起就變出了紫色,神不神奇啊?真是太神奇了,那你們想不想和顏色寶寶一起變魔術啊?(想) 【設計意圖:魔術對幼兒來說是非常神秘的,這一環節通過魔術表演讓瓶子里藍 色的水變成紫色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接著為幼兒解開神秘魔術的謎底,這也是 孩子們最期待的,通過揭秘讓幼兒觀察,原來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後會變 成另一種顏色,有效調動幼兒對顏色的探究慾望。】 三、引導幼兒自己探索黃色和藍色、黃色和紅色混合後都會變成什麼顏色。 (出示小木板、顏料) 師:我請小朋友分成兩組,你們到這邊的桌子上找兩個小木板,兩個小木板貼有 不同的顏色,你們的小木板有哪兩種顏色啊?(兩組幼兒分別說出木板上的 顏色) 我們讓兩個不同顏色的小手板相互抱一抱、變一變,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幼兒操作,幼兒操作時教師提醒:我們可以讓小手板多抱一抱,並說出魔術 咒語「顏色寶寶,顏色寶寶,變變變!) 師:好了,小朋友們請慢慢將小木板分開分開,看看什麼顏色出來了? (教師分別讓兩組幼兒說出自己變出的是什麼顏色,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 師:哦,黃色和藍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綠色,生活中你見過什麼是綠色的? 幼兒:小草、蘋果、樹葉…… 師:第二組小朋友你們變出什麼顏色?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 師:黃色和紅色抱在一起變成橙色。生活中你見過什麼是橙色的?(幼兒回答) 你們可真了不起,也變成小魔術師啦!給自己點掌聲吧! 【設計意圖:小班幼兒正處於直覺行動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的很多認識都要依賴於行動,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讓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兩種顏色抱在一起後的神奇變化,既讓幼兒享受了玩色的樂趣,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四、引導幼兒探索更多顏色的秘密 師:剛剛我們用小木板和顏色寶寶們玩一玩、變一變,現在想不想用我們的小手 來和顏色寶寶們變魔術啊? (教師出示托盤、顏料) 師:每個小朋友到這里拿一個托盤,老師這里有兩種顏色,你們的托盤里有幾種 顏色啊?(兩種)都有什麼顏色?(幼兒回答自己托盤中的顏色) 小朋友的托盤中都有兩種不同的顏色,那它們抱一抱、變一變、會發生什麼 奇妙的變化?小魔術師們?准備好了嗎?現在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一起變 一變吧! (幼兒操作) 師:你的顏色寶寶發生了什麼變化?是哪兩種顏色抱在一起的?(幼兒回答) (教師故意展示粉色) 師:呀!我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顏色,這是什麼顏色啊? 幼:粉色! 師 :你都變出粉色啦,太厲害了!真是個魔術大師啊,魔術大師你能告訴我你 是怎麼變出粉色的嗎? (引導幼兒說出紅色和白色抱在一起變成粉色)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皮膚與顏色的直接接觸激發起幼兒玩色的激情,讓幼兒在玩色這一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後的奇妙變化,這一環節中我對顏色進行了擴展,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只添加了紅色和白色,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又探索出了新的顏色,既建立了自信心又引發了幼兒對生活中更多色彩的關注。】 五、引導幼兒運用自己變出
⑹ 一年級數學有幾瓶牛奶的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第七單元的第3節課,是孩子專初步接屬觸進位加法。應用「湊十法」,學會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湊十法」的思考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讓孩子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理解「湊十」方法的簡便性。
本節課圍繞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利用課件出示了1箱有9瓶牛奶,1箱有5瓶牛奶的情景圖,請學生們提出問題。學生們經過思考,踴躍發言:如一共有幾瓶牛奶?左邊比右邊多幾瓶牛奶?右邊比左邊少幾瓶牛奶等問題。我請學生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這個問題。學生通過擺小棒等學具,直觀地幫助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並列出算式解決問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達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形成感性認識後,逐步抽象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
⑺ 幼兒繞口令盆和瓶的教學反思怎麼寫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過程中,我也確實發現要在一個課堂教學的時回間內,讓大部分幼答兒都能口齒清楚地念出這個繞口令也已經很不容易了。特別是最後「不知瓶碰盆,還是盆碰瓶」這兩句,幼兒特別容易搞混。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繞口令的內容用圖片按順序擺放在黑板上,幫助幼兒分辨繞口令中的內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按圖片的指示念繞口令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思維跟不上眼睛、嘴巴的情況。而且有很多小朋友會說錯「有個盆」和「放著瓶」這兩個短語,這可能是因為幼兒思維總是不像成人那樣清晰的原因。所以,我想,在以後執教時是不是也應該把這兩個短語寫在黑板上,雖然幼兒不認識字,但至少擺在那裡,幼兒就知道那兒該注意。
⑻ 瓶子家族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開頭怎麼寫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在活動前我認真的分析了活動教案,我覺得最後畫畫的環節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也許能說、會表達,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說的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我把最後一個環節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場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會更喜歡這種有趣的情景體驗,也更容易讓他們感受故事中人們的快樂狀態。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己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當我拋出第一個開放性問題,如果那麼多好看的糖果從天上像下雨一樣落下來,你會怎麼做時,一下激發了孩子們的想像的空間。有人說拿一把傘打開,把糖果接住;有人說伸出雙手接住;有人說快去撿;還有人說拿個網把它們網住。孩子們的回答讓我覺得欣喜不已,沒想到他們的小腦瓜里有這么多的鬼點子。通過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基本能在老師的提問中,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開放性的提問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師,你會下一場什麼雨?又一次為幼兒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有人說下一場蜜蜂雨;有人說下一場傘雨;有人說下一場蝌蚪雨等,最後我變成了魔法師,在教室里下了一場糖果雨(撒糖果),孩子們看到那麼多五顏六色的糖果激動不已,都想去撿來吃了,在快樂的氛圍中結束了此次的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不足的地方沒有在分段講述後完整講述一遍故事,讓孩子們有一個對故事整體的欣賞。從家長的反饋來看,她們覺得這樣的活動孩子的思維活躍了,想像力得到了培養,讓孩子在快樂中學到了一些知識。當然我也會認真聽取有些家長的意見,如要多關注那些不主動舉手發言的孩子,調動他們思考和回答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