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中送別 王維視頻欣賞
山中送別·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鑒賞:這是王維的一首送別詩,該首詩與其他的送別詩有所不同:第一,一著筆,就開始對讀者道出了離別相送。沒有其他送別詩的那樣纏綿惆悵,沒有送行時的話別場面和惜別情懷,僅僅以一個看似毫無著墨的「罷」字簡單帶過,為後面的「歸不歸」做鋪墊。第二,時間跨度大,從相送到送罷,詩人跨越了一段時間直接寫入日暮時分,詩人在這段時間離別情懷剪去,給讀者留下淡然的印象,也與後面的「歸不歸」形成更長的時間段。
眾所周知,但凡對送別有所經歷的人,都會覺得送別後的當天會有離別的惆悵之情,難以得到排遣、釋懷。就連平時經常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都會讓人有點心不在焉的感覺。而詩人正是如此,他之所以將與送別毫無聯系的『掩柴扉』的行為相聯系,就是為了突出平時天天重復的「掩柴扉」與往日不同的韻味,從而寓離別於行為中,將寂寞惆悵之情顯現出來。
第三四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是從屈大夫的辭句「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中化用而來的。這里的王孫是指貴族的子孫,也指前來送別的摯友。詩句的大意是春草明年再綠的時候,浮雲般的遊子啊你是否能夠歸來?詩人以「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本應在離別時提出的,可詩人卻在友人離去已久才湧上心頭,成了一個沒有問出口的自問句。至此,詩人在友人剛離別,就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還中,才將送別後的內心情感加以表露,說明了詩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別所帶來不舍、惆悵、思念所籠罩。這正是王維的詩蘊,意中有意,味外有味,匠心別運,高人一籌,善於從生活中拾取平淡無奇的素材,運用自然無雕琢的語言,彰顯深厚誠摯的感情。
http://www.tcjtw.com/
㈡ 中國舞蹈第八級咕得木原早送別視頻
只要去網路上搜「八級舞蹈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會有的。
㈢ 乘船送別的視頻片斷(1-2分鍾就夠了),急!!!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㈣ 感人的離別視頻
放再見警察的音樂吧 ,
㈤ 音樂《送別》教案
詞:李叔同
曲:J·P·奧德威(美國)
李叔同有一首歌曲的代表作,這就是傳遍大江南北的《送別歌》,其影響十分之廣。長期以來,《送別歌》幾乎成了李叔同的代名詞,而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的插曲或主題歌採用《送別歌》後,這首歌更是家喻戶曉。
然而對於《送別歌》,長期以來卻有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宣傳失誤。由於人們對此歌宣傳得多,研究得少,所以大多數人都以為此歌的詞與曲皆為李叔同所作。其實《送別歌》的曲子原本是美國通俗歌曲作者JP奧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夢見家和母親》。由於此曲十分優美,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1884~1905年)便採用它的旋律填寫了《旅愁》。《旅愁》刊於犬童球溪逝世後的1907年,此時正值李叔同在日本留學且又熱衷於音樂,他對《旅愁》當有較深的印象。
李叔同作詞的《送別歌》《送別歌》採用了《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但歌詞卻是受了《旅愁》的影響。《旅愁》的歌詞是這樣寫的:
西風起,秋漸深,秋容動客心。獨自惆悵嘆飄零,寒光照孤影。
憶故土,思故人,高堂念雙親。鄉路迢迢何處尋,覺來歸夢新。
而李叔同的《送別歌》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由此可見,《旅愁》《送別歌》兩首歌不僅旋律相同,歌詞意境也相近。至於說到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的插曲或主題歌採用《送別歌》,這又是很有意味的事了。《早春二月》是根據柔根據柔石小說《二月》改編的影片《早春二月》採用《送別歌》作為
主題曲,影響深遠。
㈥ 送別竹笛教學視頻,初學渣啊~求教程
一般沒有這么教的,慢慢來先學好簡譜,把音吹准別急著吹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