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 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教學水平。
二、為何要寫教學反思
1、促進思考向縱深發展的意義。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時間、大腦遺忘規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導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還沒思考出具體的結果就產生了擱置現象。而寫,首先需要教師對在教學中的引發了注意的教學現象進行認真地回憶,具體、細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對教學事件、個案的進一步細致地、比較全面的認識,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礎。其次,寫反思的時候,因為要落筆,就需要對所思考的內容進行邏輯化、條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同時,對寫下來的教學現象、個案進行思考,因為寫得翔實,思考也會趨於全面。
2、促進教師教育理論學習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師的思考不能夠與理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導致思考的膚淺。而寫,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寫的深刻一點的需求,在這種需求的驅動下,往往要參閱一些資料、翻看一些書籍,促使教師進一步學習,是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3、促成教師的經驗積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將往事淡忘。而寫,能夠幫助教師把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和思考積累下來,使自己對自己教學現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記憶下來。因為寫的積累作用,教師便真正成為了一個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理性思考的教師。同時,寫下來的東西更方便與人交流,會促進教師更好的發展。
一、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的」
反思的目的是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總結新經驗,以提高教師自身業務能力。
通過反思,教師可以發現新問題,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與解決辦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學反思,「思」之要有物。這里的「物」,特指教學實踐的過程。經歷教學實踐後,教師總會產生一些難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一思:特色是什麼?教學特色是指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獨具特色的教學,給人的感受是別樣的,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它蘊含於諸多要素之中:在教學理念上,看主體地位的突出,主導作用的發揮;在教材處理上,看教材特點的把握,知識聯系的溝通;在教學方法上,看教學層次的呈現,實踐活動的安排;在教學方式上,看學生參與的程度,知識獲取的過程;在教學效果上,看教學目標的落實,創新意識的培養。
二思:「精彩」在哪裡?精彩的教學片段依附於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別有風味的氛圍營造,得心應手的教具應用,新穎別致的難點突破,別具一格的智能開發,出神入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誘導評價,留有懸念的課尾總結等。
三、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據」
教學反思有價值還需要思之有「據」。這里的「據」是優質教育的要求。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改進教學、實現自我發展,實現優質教育。優質教育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優質教育來源於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教師豐富的實踐性知識。可以為教學反思提供「據」的主要的來源可以包括三個方面:
一據:新課程理念。新課程理念和課程標準是現在教材編寫和教學實施的基本依據。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離開了這一點,教學活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
二據:學生發展。教學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是否有所收獲並得到發展是我們始終要關注的問題,離開了這一點,教學活動就會成為「無本之木」。
三據: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從細節上講,一堂課教學程序、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活動的組織、教師的點撥引導是否到位,學生參與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突出,課堂的氣氛是否活躍,課堂教學效果是否較好等,都是促成教學成功的因素。課後將它記錄下來,作為有效反思的依據。
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的」、思之有「物」、思之有「據」。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積極性,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㈡ 如何有效的進行教學反思
一、讓反思成為自願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對教學中問題的剖析。但是現在有不少學校雖然將教學反思提得很響,但僅僅落實在例行檢查的形式上,只考慮有沒有夠不夠的問題,不考慮真不真好不好的問題,最終導致教師寫教學反思不是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來提高自己,而是為了應付相關的檢查來胡亂湊數。反思成了目的而非手段,說難聽點,這樣的反思與雞肋何異?所以我要說,教師的反思只有自覺自願地進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思。要想做到這一點,學校首先要給教師「松綁」,把教師從一些無謂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保證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來研究。其次,學校要充分激發教師教學反思的潛能,如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樣,不是僅靠條條框框的制度規定就能達到,更多的是及時肯定、鼓勵、表彰,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各種活動進行有效推廣。有了這雙重合力,相信每一位教師能會很快進入狀態並從中獲益。
二、當反思成為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人終生有益,作為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對個人專業成長起著巨大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反思習慣一旦形成,教學反思將無處不在。就反思內容來說,可以是課堂上的精彩瞬間或敗筆之處,可以是作業設計或試卷編排,也可以是學情變化或教法革新。反思方法更是多種多樣。一是課後筆記:一節課後,對自己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手段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的突出是否達到預定目標,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進行簡單總結;二是反思日記:總結一天的工作,記錄自己所得,取長補短;三是交流討論:教師針對課堂上發生的問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解決辦法,得出最佳方案;四是教學研究:為弄清課堂上遇到的問題,以教學理論為指導,廣泛開展教研活動,通過調查實踐,探索新的教學理論。至於反思時機也可收放自如,課前課間幾分鍾,及時反思調整思路;教研活動半節課,集體研究整體提高;茶餘飯後一小時,總結經驗揚長避短。甚至散步、聊天、讀書都能夠為教學反思服務,只要形成習慣,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方式都能引發你對教學的思考。
三、給反思提供載體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有一個進程,當它達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想要再上升一個高度就非常困難。要想讓教學反思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水平和高度,那就需要給反思提供豐富的載體,不斷為反思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校內定期開展教研專題活動,如說、聽、評三位一體活動,也可以在校際間開展研討,搭建平台進行交流,提供反思內容。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實現專家引領,也可以藉助網路,通過網路教研,創新反思形式,真正為教師專業成長發揮作用。
㈢ 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
一、讓反思成為自願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對教學中問題的剖析。但是現在有不少學校雖然將教學反思提得很響,但僅僅落實在例行檢查的形式上,只考慮有沒有夠不夠的問題,不考慮真不真好不好的問題,最終導致教師寫教學反思不是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來提高自己,而是為了應付相關的檢查來胡亂湊數。反思成了目的而非手段,說難聽點,這樣的反思與雞肋何異?所以我要說,教師的反思只有自覺自願地進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思。要想做到這一點,學校首先要給教師「松綁」,把教師從一些無謂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保證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來研究。其次,學校要充分激發教師教學反思的潛能,如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樣,不是僅靠條條框框的制度規定就能達到,更多的是及時肯定、鼓勵、表彰,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各種活動進行有效推廣。有了這雙重合力,相信每一位教師能會很快進入狀態並從中獲益。二、當反思成為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人終生有益,作為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對個人專業成長起著巨大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反思習慣一旦形成,教學反思將無處不在。就反思內容來說,可以是課堂上的精彩瞬間或敗筆之處,可以是作業設計或試卷編排,也可以是學情變化或教法革新。反思方法更是多種多樣。一是課後筆記:一節課後,對自己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手段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的突出是否達到預定目標,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進行簡單總結;二是反思日記:總結一天的工作,記錄自己所得,取長補短;三是交流討論:教師針對課堂上發生的問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解決辦法,得出最佳方案;四是教學研究:為弄清課堂上遇到的問題,以教學理論為指導,廣泛開展教研活動,通過調查實踐,探索新的教學理論。至於反思時機也可收放自如,課前課間幾分鍾,及時反思調整思路;教研活動半節課,集體研究整體提高;茶餘飯後一小時,總結經驗揚長避短。甚至散步、聊天、讀書都能夠為教學反思服務,只要形成習慣,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方式都能引發你對教學的思考。三、給反思提供載體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有一個進程,當它達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想要再上升一個高度就非常困難。要想讓教學反思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水平和高度,那就需要給反思提供豐富的載體,不斷為反思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校內定期開展教研專題活動,如說、聽、評三位一體活動,也可以在校際間開展研討,搭建平台進行交流,提供反思內容。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實現專家引領,也可以藉助網路,通過網路教研,創新反思形式,真正為教師專業成長發揮作用。 當我們具備反思意識,形成反思習慣,擁有反思方法,善於反思、有效反思,並且能夠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相信任何一位教師,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斷成長,成為學生喜歡、家長肯定的能師、優師。
㈣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老師們都清楚,再成功的課堂教學,有時也難免出現不足和失誤,有些可能還比較嚴重,甚至有貽誤學生之嫌,抑制了學生終身的發展:如一節失敗的課或教學中師生間的不愉快沖突;對學生的不當評價;課堂上學生不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合作學習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時間意識不強,實效性不夠;課堂上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仍是我講你聽,課堂教學過程被一隻無形的手教案所牽制,學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而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不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提出、情景的創設沒有很好地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備了教材,但忽視了備學生;重復制卻忽視了創意;忠實地執行著既定的程序,卻忽視了課堂中的動態因素,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很好地激發調動起來;教師跟在學生後面走或教師牽著學生走;另外還有學生和同事對某節課的意見或建議課後,對以上問題回顧、整理並通過與其他教師交流研討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醒地意識到潛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提出一些揚長避短的改進措施,使之成為自己今後教學時應吸取、借鑒的教訓,從而不斷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提高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㈤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反思
一、讓反思成為自願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對教學中問題的剖析。但是現在有不少學校雖然將教學反思提得很響,但僅僅落實在例行檢查的形式上,只考慮有沒有夠不夠的問題,不考慮真不真好不好的問題,最終導致教師寫教學反思不是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來提高自己,而是為了應付相關的檢查來胡亂湊數。反思成了目的而非手段,說難聽點,這樣的反思與雞肋何異?所以我要說,教師的反思只有自覺自願地進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思。要想做到這一點,學校首先要給教師「松綁」,把教師從一些無謂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保證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來研究。其次,學校要充分激發教師教學反思的潛能,如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樣,不是僅靠條條框框的制度規定就能達到,更多的是及時肯定、鼓勵、表彰,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各種活動進行有效推廣。有了這雙重合力,相信每一位教師能會很快進入狀態並從中獲益。 二、當反思成為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人終生有益,作為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對個人專業成長起著巨大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反思習慣一旦形成,教學反思將無處不在。就反思內容來說,可以是課堂上的精彩瞬間或敗筆之處,可以是作業設計或試卷編排,也可以是學情變化或教法革新。反思方法更是多種多樣。一是課後筆記:一節課後,對自己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手段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的突出是否達到預定目標,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進行簡單總結;二是反思日記:總結一天的工作,記錄自己所得,取長補短;三是交流討論:教師針對課堂上發生的問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解決辦法,得出最佳方案;四是教學研究:為弄清課堂上遇到的問題,以教學理論為指導,廣泛開展教研活動,通過調查實踐,探索新的教學理論。至於反思時機也可收放自如,課前課間幾分鍾,及時反思調整思路;教研活動半節課,集體研究整體提高;茶餘飯後一小時,總結經驗揚長避短。甚至散步、聊天、讀書都能夠為教學反思服務,只要形成習慣,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方式都能引發你對教學的思考。 三、給反思提供載體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有一個進程,當它達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想要再上升一個高度就非常困難。要想讓教學反思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水平和高度,那就需要給反思提供豐富的載體,不斷為反思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校內定期開展教研專題活動,如說、聽、評三位一體活動,也可以在校際間開展研討,搭建平台進行交流,提供反思內容。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實現專家引領,也可以藉助網路,通過網路教研,創新反思形式,真正為教師專業成長發揮作用。 當我們具備反思意識,形成反思習慣,擁有反思方法,善於反思、有效反思,並且能夠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相信任何一位教師,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斷成長,成為學生喜歡、家長肯定的能師、優師。
㈥ 如何有效進行教學反思
□ 王興山 反思來源於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有反思的產生。教學反思不是簡單地回憶或回想,而是探究、檢測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以及產生這些問題和困惑的深層原因。在新課程標准實施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不僅是重構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更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那麼,,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教學前的反思備課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備好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備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備課程標准,知道理念新在何處,明確教育教學方向;備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備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備教法,注意預設與生成,讓課堂活起來;備好自己,成功一堂課,成就一個人。 二、教學中的反思在教學中進行反思,能使課堂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新課程所提倡的生成性教學具有多變性、復雜性,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對每天都在進步成長的學生、日日都在發展變化的社會,如果我們仍固守著陳舊的經驗去操縱教學,那麼課堂生成將成為難得一遇的精彩,所以,我們必須加強教學反思,經常審視和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先進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和應變能力。進行教學反思,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教學目標是否體現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活動是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學過程是否關注課程資源的動態生成,教學策略的選擇是否科學,等等。 三、教學後的反思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後反思並不是新東西,但新課標特別強調反思教學,並賦予了它新的內容。在將備好的課進行實踐後,把實踐中和實踐後所獲得的信息,滲透到教案中去,進行修改和優化:記下課堂教學中的體會和感悟,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學生的表現和反應,突發事件的處理;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備課時的初衷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堂生成處理是否妥當、問題設計是否有意義、情境創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再思考、再認識,並及時把感想、心得和調整策略等內容認真整理在備課本上;在審視自己教學活動的同時,積極吸取新的信息,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訂新的實施方案。(作者單位:南召縣城關鎮第二初級中學)
㈦ 如何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
海口市九小 吳清鍇
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反思型的實踐者。新課程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這對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一節課後,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反思,查看教學設計能否有效的解決問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及由此而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案,作為今後完善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式、尋找教育教學規律、探索教學藝術的依據,這是我們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所做的行動研究,這在整個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另外,從世界教師培養和發展的趨勢來看,實踐反思是未來教師培養的基本模式。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認真深入的思考,那他也許會只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基礎上。同時,加強教學反思,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與其他教師的不同,嘗試總結經驗,關注學生的特點及認知水平進行靈活有效的教學,形成教育教學風格,也是我們成長為研究型教師的必經之路。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一些喜歡總結、反思的教師,其教學效果總是勝人一籌,也能更好地引領其他教師一同進步。只有通過反思,教師的教學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後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反思教學成功之處及精彩片段,以便發揚光大。
任何教師,不論哪節課,總是會有自己滿意或成功之處,更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及精彩。諸如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自己對教法、教材、學生等要素的創造性理解;教學某一階段師生創新思維火花的迸濺、情感的水乳交融、師生關系的和諧融洽;教學中恰當的應變措施、雙邊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興奮活躍之中;哪些問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培養;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循序漸進,獲取新知,提高了能力;又如課堂上有靜有動、動靜結合、較好地調動了學困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合作學習富有實效;好的課堂結構;學生有創意的問答等等。這些,都可作為我們反思和研究的材料,更可以當作教學案例,結合教育教學理論加以剖析,對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發揮長處及優勢,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大有裨益。
二、反思不當之處,不斷走向成熟。
老師們都清楚,再成功的課堂教學,有時也難免出現不足和失誤,有些可能還比較嚴重,甚至有貽誤學生之嫌,抑制了學生終身的發展:如一節失敗的課或教學中師生間的不愉快沖突;對學生的不當評價;課堂上學生不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合作學習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時間意識不強,實效性不夠;課堂上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仍是我講你聽,課堂教學過程被一隻無形的手教案所牽制,學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而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不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提出、情景的創設沒有很好地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備了教材,但忽視了備學生;重復制卻忽視了創意;忠實地執行著既定的程序,卻忽視了課堂中的動態因素,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很好地激發調動起來;教師跟在學生後面走或教師牽著學生走;另外還有學生和同事對某節課的意見或建議課後,對以上問題回顧、整理並通過與其他教師交流研討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醒地意識到潛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提出一些揚長避短的改進措施,使之成為自己今後教學時應吸取、借鑒的教訓,從而不斷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提高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反思學生的行為,優化教學設計。
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課堂上學生精彩的作答、獨特的解法、創新的思維,課後我們總喜歡與同事交流,分享課堂上那份竊喜。教學中,學生創新的火花一旦迸濺,我們教師應及時或延時予以充分的肯定,這無疑是對學生的激勵和贊賞,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見解、好思路得以推廣和拓寬,同時,也是對課堂難能可貴的補充及完善。對學生課堂上出乎意料及個性化的見解;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教師一定要善於捕捉和及時反思,充分關注學生的差異,尊重不同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要,適當加以調控。及時記下學生的疑問,由此進行判斷和分析,找到學生產生問題的根源,然後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給予解疑答難。也可作為今後教學的材料養分,認真反思總結,以便拓展我們的教學思路,豐富教藝,優化教學設計,更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性。
四、反思教材的創造性使用及教學機智,不斷完善。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否定了以課本為中心的狹隘教育觀,提倡活用教材,給教師和學生更廣泛的選擇空間,以多元的內容,豐富的活動體驗,為教學注入鮮活的機制,同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在這一理念下,教科書的首要功能是作為教與學的工具,但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方法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教材中生活場景的選擇、問題情景的創設,並不是都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課程內容在綜合性和彈性上都有所加大,教材、教參為我們留有較大的餘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機智的空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的因素增多了,教師不僅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因此,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要有應用意識和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富有時代氣息的材料,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和調整,改變把課本當作聖經的現象,給學生創設一個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不迷信老師和文本作者,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與組織,敢於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在不違背教材原則的要求下,對文本能進行創造性多元理解的孩子要給予大膽地肯定,讓他們更積極地去表現自己的個性。促使學生敢提問題、愛提問題、會提問題,從而以自己獨特的見解解決問題,激活思考與創造的靈感,激發學習動機和探究的慾望。還要在課後及時反思,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使文本更適應我們的學生。從而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材、教師、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無話則短,有話則長,經驗加上反思,是教師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同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反思總結出來的教學經驗是對是錯,要在教學中用了才知道。只用不反思不行,光反思不用也不行,只有二者有機統一,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才是教學反思的目的。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及時反思,一有所得及時記下,以記促思,反思促教,就會有矯正不良教學行為、弘揚有效教學的良機。從而在研究中成長,在反思中成長,使自己真正成長為一名科研型、學者型的教師。讓我們都做有心人,為提高自己專業化水平,為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認真反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