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班科學活動《什麼東西飄下來》教學反思
《什麼東西飄下來》小班落葉飄飄主題中的一個科學活動,主要是要求孩子能通過觀察來表現物體飄落的形態,還有能引起幼兒主動觀察。該活動需要提供給孩子們豐富的活動材料,才能讓孩子們一步步去觀察並感知各種物體飄落的特點。所以,在活動中,我為孩子們准備了很多不同輕重的物體,如羽毛、樹葉、積木、沙包等等,目的是讓孩子們都有選擇的材料,可以讓他們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物體去觀察,去探索。
在活動中,我首先帶領孩子們玩樹葉飄落的游戲,秋風秋風吹吹,樹葉樹葉飛飛,樹葉落下來扭呀扭呀的動態,逗樂了孩子們,大家還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了樹葉飄落的形態,還有部分孩子能直接描述出樹葉飄落的特點。玩過了樹葉的飄落,我又帶領孩子們把由輕到重的材料進行探索,感知不同物體的下落現象。如羽毛是輕輕的慢慢的飄落的;紙條飄落的時候有點螺旋狀;積木落下來很快,而且有的物體飄落的時候會產生不同的形狀,萌發了孩子們對物體下落現象的興趣及探索的慾望。本次的科學活動還是十分有趣的,所以在活動中,除了要觀察各種物體飄落時的特點,並鼓勵孩子們樂意運用身體動作表現物體飄落的不同樣子,就像一群蝴蝶,動靜結合體現在活動的每個環節,如同在跳舞。在這樣一個落葉飄飄的季節里、紙條:羽毛飄落的時候是輕輕的慢慢的。
本次活動激發了幼兒豐富的表現力。在孩子們自己操作的過程中,都會很積極的觀察,感受著不同物體飄落的不同動態。只是活動還是存在了諸多的不足,比如,整個活動孩子們都處於興奮的狀態,以至於難以靜下心來傾聽,尤其在操作後的交流環節,兩三個特別活躍的孩子還是沉浸在飄呀飄呀的動態中,都不能停下來,使得最後的總結經驗的效果不是很好。這方面還需要教師進一步地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們提升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
B. 如何撰寫教學反思.ppt
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筆者認為教學反思是一個現狀描述――發現問題――原因分析――理論支撐――得出策略的思考過程。也就是說,教學反思是用隨筆的形式記下教學過程中的成敗得失並分析原因,研究改進措施,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一、情景再現――寫得與失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在寫教學反思時,不管得失成敗,都應真實地再現當時的情景,將其記錄在案。活動中教師可能因為一個可愛的頭飾而讓幼兒對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可能因為自己一個輕輕的撫摸而讓一個愛動的幼兒安靜下來,也可能因為自己的一句質問而讓幼兒慌亂不已。不管是什麼情景都該實話實說,以便自己在日後工作中遇到類似問題時能有「本」可參。案例一:對體育活動「吹泡泡」的反思因為場地的原因,戶外活動最難控制。在准備體育活動「吹泡泡」時,我仔細思考了一番。但我還是沒有想到戶外活動時會那麼亂,一會兒是孩子們的手鬆開了,一會兒是孩子們興奮地跪倒在地上,我一遍遍地指導他們拉好手,聽指令,但最後還是沒有能達到教學目的。我想是我提的要求不太清晰,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首先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必須先「拉好手」才可以進行下面的活動。這是一位新教師的教學反思,雖然在活動前她做了很多准備,但活動效果卻不是她原本所想的。她在活動中也發現了問題,但沒有找到正確的解決途徑。不過她在失敗中,反思總結出了「穩定孩子的情緒」是進行活動的前提,真實地反映了自己內心的想法。二、原因分析――寫真與偽新教師在遇到復雜的教學情景時容易產生焦慮,在分析原因時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更談不上採取有效的策略進行調整。一些教師在描述現象時容易陶醉於自我表現,出現問題時就歸結為教材太難、幼兒的常規太差、幼兒的發展水平存在差異等。還有一些教師雖能發現一些因果關系,但並不能進一步揭示本質的聯系。我們在分析原因時要去偽存真,真正從自身找原因,努力尋找解決策略。案例二:對撕貼「一盆水果」活動的反思撕貼「一盆水果」的活動,是讓幼兒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撕貼出秋天的水果,想不到孩子們非常樂於撕貼,而且他們撕貼的效果也都很好,以至於孩子們還在興頭上,撕紙已經沒有了。看來我是低估了他們的能力與興趣,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定要多准備活動材料。當然這次活動之所以這樣成功,離不開徐老師提醒的功勞――孩子的手小,所以操作材料要小,便於孩子的手能握住紙頭。這是一個新教師的教學反思,活動後她發現原來孩子們的興趣是那麼濃厚,活動進行得那麼順利,這是她沒有料想到的,以致在活動中出現了一個大問題――活動材料提供得不夠。通過反思,她從自身找原因,知道活動的成功歸結於材料的提供,既要符合幼兒身心特點,也要有一定的數量,以保證每個幼兒活動的需要。三、及時反饋――寫教師與幼兒教學過程是師幼對話、互動的過程。因此,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對師幼雙方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辯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全面把握師幼的情況。有些教師活動不成功就歸結於孩子們沒配合好,卻不考慮自己的活動設計是否符合幼兒的需要和興趣,自己提供的材料幼兒是否喜歡嗎?自己的提問幼兒是否明白。總之,教師更應從自己身上尋找突破口。案例三:對美術活動「一道彩虹」的反思在美術活動「一道彩虹」的幼兒作畫時間,皓皓小朋友揮起大筆畫了幾道色彩斑斕的線條,畫面上線條清晰、色彩干凈,我滿意地看了一眼他的作品,便轉身指導其他幼兒。當我再次走到他面前時,畫面上有一大半已變得又臟又模糊,而他正舉著用來擦水的抹布用力地擦著僅存的一小塊「干凈的彩虹」。我沒有阻止他,一是我的阻止已來不及,二是我來不及想清該不該阻止他,我索性站在他身後繼續觀察。這時整個畫面已完成,色彩的混合使得畫面有一種朦朧、柔和的感覺,還泛著一種灰色調。皓皓顯然對他的傑作很滿意,又跑到放紙張的櫃子前抽取了一張新的畫紙,如法炮製了一張「朦朧畫」。就這樣,他迅速地一連完成了四幅作品,如果我不示意他活動已結束,他大概還會這樣畫下去。活動結束後,我將皓皓小朋友的作畫方式介紹給其他的幼兒,同時在美工角嘗試著投放一些非常規的作畫工具,讓更多的幼兒探索他們喜歡的作畫方式,體驗不同方式帶來的不同的視覺效果。這是一個老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師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給幼兒充分探索的時間,耐心地等待幼兒的表現,給幼兒創設了一個安全、和諧的探究氛圍。四、整體把握――寫特色與亮點一個活動至少有一個亮點就夠了,教師在教學反思中就可以把亮點扼要地記下來,寫下該活動的特點,以便日後有重點有選擇地採用教法,設計教學程序,做到一課一特色,課課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於形成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案例四:對學習活動「卷爆竹」的反思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我選擇了讓幼兒在「卷爆竹」的操作活動中嘗試新材料,和同伴一起做游戲,體驗新年的快樂。小班幼兒思維條理性差,過多的材料刺激會使他們注意力難以集中,無所適從,影響活動正常開展,因此,此活動僅以幼兒身邊的東西為材料(牙膏盒、薯片罐和牛奶盒等),讓幼兒在藉助不同材料的協助下,進行探索,嘗試哪些材料可以幫忙卷出爆竹,哪些不能卷出來;能卷出來的爆竹又有什麼不一樣。活動中,幼兒的操作興趣非常濃厚,卷出了形狀不一的爆竹。因此,在設計活動、選擇輔助材料時考慮幾種因素:①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材料;②材料有適宜的結構,既暗含著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又能引起幼兒的探究動機和興趣;③幼兒可以自由選擇不同層次的材料。這是一個由老教師指導後的教學反思,反思中充分抓住了材料選擇的特色,支持和引發幼兒的操作擺弄、探究、實驗、製作等活動,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建構有關的知識經驗,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培養觀察的能力。五、深度思考――寫建議與調整在組織完一次活動後,教師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些問題,如:學習材料的提供是否適宜,活動環境是否恰當,組織的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教學重點是否合理,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是否抓住等。新教師可以學習骨幹教師反復修改教案的做法,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提出修改意見或重點考慮某個環節應該怎樣設計更加合理,並寫出調整後的方案,從而使自我反思達到一定的深度。案例五:對撕貼拓印活動「秋天的梧桐樹」的反思在一次彩虹屋活動中,要用到將報紙揉捏成紙團拓印的方法,我自認為這是一個很容易掌握的技能。我檢查幼兒捏的紙團時,發現其中只有兩三名幼兒能捏緊紙團,大部分幼兒捏的紙團是鬆散的,甚至還有一兩名直接抓起報紙不加揉捏就蘸色了,顯而易見,作畫效果大受影響。我並沒有責怪他們,如果只是兩三名幼兒沒有掌握這項技能,那麼也許是他們的能力使然,但大部分幼兒沒有掌握,則說明是教師的指導出了問題。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我回憶了一下自己的示範與講解,然後重新調整了一下,准備在第二天的撕貼拓印畫活動「秋天的梧桐樹」中,再次讓幼兒使用揉捏紙團這一方法。第二天的活動中,出乎意料的是每個幼兒都達到要求了。我想,在第二天的示範講解中,我關注到了幾點:對於低年齡的幼兒來說,誇張的動作的暗示比語言的指導(要用力捏)更易理解,動作是直觀、易模仿的,而語言是抽象的。一項技能或一種方法的實現到底要做到怎樣才能達到標准呢?我們要讓幼兒在一開始就明確。這樣,在他們心中建立起一個標准後,他們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反之,如果這個標准很模糊,只是教師口頭上的「要捏得很緊很緊」會讓他們質疑:到底要多緊才夠呢?這是一個老教師的教學反思,從反思中的調整部分可以看出她時刻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並嘗試改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研究了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問題,教師針對這些問題該做哪些嘗試改進,主動尋求進一步改進的方式和手段,以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C. 怎樣寫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一.教學反思的意義
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反觀自照,屬於「個人奮斗」。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開辟信息綠色通道,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教學反思的類型
1.「課後思」:一節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記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
2.「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如:月考後質量分析。
4.「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原本是我教學中的一種隨筆,自己堅持寫了多年。那時並沒有誰來要求我,是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種即時靈感。
在那些靈感中,我曾經記錄了孩子們課堂上閃光的身影,留下了我心中許多的不自禁的感動;那裡有我教學經驗的精彩描繪,也有我工作不慎時捅下的漏洞;在那裡,我曾經不斷地刷新一個真實的自我,也曾經輕輕地汲取營養為自身內需做補充;那裡有我的憂慮和困惑,那裡也有我的歡歌和笑語;更值得一提的是,那裡記載著我嘗盡了酸甜苦辣後的欣然: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向前走,換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小成功。我曾經在內心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真心地感謝吧——教學反思。它給了我一個工作反省的機會,給了我一方滋養孩子成長的沃土,給了我一片展示自己才華的天地,幫助我一天天變得成熟、變得聰明。我永遠會對它有一份鍾情。
後來,教學反思不再為我所有,卻衍生成教學備課中的一種規定。它要求我們寫出東和西,寫出南和北。有些方面俱細之極很不容易被接受。尤其是教學中沒有什麼觸動而無病呻吟時的反思,簡直叫人覺得是一種難受。
我常想,教學反思畢竟是一種促進教學提高的手段或方式。它需要執筆者的用心,也需要執教中的細心,更需要過程中的真心。它不是靠規定就能生發出來的靈性。幹嘛那麼死板呀! 「規定型」的教學反思會有效嗎?
D. 怎樣寫教學的的案例與教學反思.ppt
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筆者認為教學反思是一個現狀描述――發現問題――原因分析――理論支撐――得出策略的思考過程。也就是說,教學反思是用隨筆的形式記下教學過程中的成敗得失並分析原因,研究改進措施,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一、情景再現――寫得與失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在寫教學反思時,不管得失成敗,都應真實地再現當時的情景,將其記錄在案。活動中教師可能因為一個可愛的頭飾而讓幼兒對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可能因為自己一個輕輕的撫摸而讓一個愛動的幼兒安靜下來,也可能因為自己的一句質問而讓幼兒慌亂不已。不管是什麼情景都該實話實說,以便自己在日後工作中遇到類似問題時能有「本」可參。案例一:對體育活動「吹泡泡」的反思因為場地的原因,戶外活動最難控制。在准備體育活動「吹泡泡」時,我仔細思考了一番。但我還是沒有想到戶外活動時會那麼亂,一會兒是孩子們的手鬆開了,一會兒是孩子們興奮地跪倒在地上,我一遍遍地指導他們拉好手,聽指令,但最後還是沒有能達到教學目的。我想是我提的要求不太清晰,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首先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必須先「拉好手」才可以進行下面的活動。這是一位新教師的教學反思,雖然在活動前她做了很多准備,但活動效果卻不是她原本所想的。她在活動中也發現了問題,但沒有找到正確的解決途徑。不過她在失敗中,反思總結出了「穩定孩子的情緒」是進行活動的前提,真實地反映了自己內心的想法。二、原因分析――寫真與偽新教師在遇到復雜的教學情景時容易產生焦慮,在分析原因時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更談不上採取有效的策略進行調整。一些教師在描述現象時容易陶醉於自我表現,出現問題時就歸結為教材太難、幼兒的常規太差、幼兒的發展水平存在差異等。還有一些教師雖能發現一些因果關系,但並不能進一步揭示本質的聯系。我們在分析原因時要去偽存真,真正從自身找原因,努力尋找解決策略。案例二:對撕貼「一盆水果」活動的反思撕貼「一盆水果」的活動,是讓幼兒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撕貼出秋天的水果,想不到孩子們非常樂於撕貼,而且他們撕貼的效果也都很好,以至於孩子們還在興頭上,撕紙已經沒有了。看來我是低估了他們的能力與興趣,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定要多准備活動材料。當然這次活動之所以這樣成功,離不開徐老師提醒的功勞――孩子的手小,所以操作材料要小,便於孩子的手能握住紙頭。這是一個新教師的教學反思,活動後她發現原來孩子們的興趣是那麼濃厚,活動進行得那麼順利,這是她沒有料想到的,以致在活動中出現了一個大問題――活動材料提供得不夠。通過反思,她從自身找原因,知道活動的成功歸結於材料的提供,既要符合幼兒身心特點,也要有一定的數量,以保證每個幼兒活動的需要。三、及時反饋――寫教師與幼兒教學過程是師幼對話、互動的過程。因此,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對師幼雙方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辯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全面把握師幼的情況。有些教師活動不成功就歸結於孩子們沒配合好,卻不考慮自己的活動設計是否符合幼兒的需要和興趣,自己提供的材料幼兒是否喜歡嗎?自己的提問幼兒是否明白。總之,教師更應從自己身上尋找突破口。案例三:對美術活動「一道彩虹」的反思在美術活動「一道彩虹」的幼兒作畫時間,皓皓小朋友揮起大筆畫了幾道色彩斑斕的線條,畫面上線條清晰、色彩干凈,我滿意地看了一眼他的作品,便轉身指導其他幼兒。當我再次走到他面前時,畫面上有一大半已變得又臟又模糊,而他正舉著用來擦水的抹布用力地擦著僅存的一小塊「干凈的彩虹」。我沒有阻止他,一是我的阻止已來不及,二是我來不及想清該不該阻止他,我索性站在他身後繼續觀察。這時整個畫面已完成,色彩的混合使得畫面有一種朦朧、柔和的感覺,還泛著一種灰色調。皓皓顯然對他的傑作很滿意,又跑到放紙張的櫃子前抽取了一張新的畫紙,如法炮製了一張「朦朧畫」。就這樣,他迅速地一連完成了四幅作品,如果我不示意他活動已結束,他大概還會這樣畫下去。活動結束後,我將皓皓小朋友的作畫方式介紹給其他的幼兒,同時在美工角嘗試著投放一些非常規的作畫工具,讓更多的幼兒探索他們喜歡的作畫方式,體驗不同方式帶來的不同的視覺效果。這是一個老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師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給幼兒充分探索的時間,耐心地等待幼兒的表現,給幼兒創設了一個安全、和諧的探究氛圍。四、整體把握――寫特色與亮點一個活動至少有一個亮點就夠了,教師在教學反思中就可以把亮點扼要地記下來,寫下該活動的特點,以便日後有重點有選擇地採用教法,設計教學程序,做到一課一特色,課課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於形成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案例四:對學習活動「卷爆竹」的反思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我選擇了讓幼兒在「卷爆竹」的操作活動中嘗試新材料,和同伴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