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中國外交教學反思 教了什麼 怎麼教的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特點:本章共兩節,是中國當代史的重要內容之一,又是以專題的形式出現,是對中國現代各時期外交成就的歸納和綜合,學好本課將有利於復習鞏固各時期的舊知識。
2、教學目的和要求:
(1)基礎知識方面:要求學生掌握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建國初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70年代和新時期等四個時期的外交成就
(2)能力培養方面:A、培養學生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和分析當代的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能力。B、通過不同時期不同背景的分析得出黨在不同時期制定的外交方針和政策的科學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C、結合各時期的外交史實分析得出各時期的不同外交特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3)思想教育方面:A、使學生認識到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提出表明解放了的中國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立起來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B、和平通過各個時期外交史實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的國際地位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而不斷提高,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意義,我國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的表現,新時期的外交方針。
❷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來方針:「另起自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大方針,為確定新中國的外交原則提供了戰略指導。
「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是為了同舊中國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兩斷,維護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具體地說,就是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外交關系一律不予承認,將駐在舊中國的各國使節只當作普通僑民對待而不當作外交代表看待,對舊中國同外國簽訂的一切條約和協定要重新審查處理,把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勢力和特權逐步加以肅清,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一邊倒」,是指《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強調的倒向社會主義陣營一邊的方針。這三大方針符合中國人民實現國家完全獨立的根本利益。
❸ 結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動,分析說明建國初期新中國外交的特點
一邊倒政策,傾向蘇聯,結盟以自保。
後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大軍壓境,於是中美建交,日本聽從美國,於是中日建交。
以國家安全與利益為核心,國家利益決定國家關系。
❹ 新中國外交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抄交政策是我國的對外政策,主要內容:
1、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宗旨;
2、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目標;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是我國外交為之奮斗的基本目標。
3、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場;
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准則。
、
外交政策是一國與其他國家交往時所遵循的基本指導方針和原則。隨著國家的產生和國家間交往的不斷擴大,外交政策在國家發展戰略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由中國政府提出,並與印度和緬甸政府共同倡導的在建立各國間正常關系及進行交流合作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半個世紀以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而且也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准則。
❺ 新中國的外交史
新中國外交史總結
1、建國以前的外交政策:
A、七屆二中全會:首次提出革命勝利後的外交政策(同時注意首次提出工業化)
B、《共同綱領》:擁護世界和平與合作,反對侵略和戰爭(首次以憲法形式提出)
C、建國當天:毛澤東宣告:願與平等待我之國家建交。
2、建國初期的外交
A、國際關系的特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對立;美國對華「三政策」。
B、外交政策:
「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政府舊的屈辱外交關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系)
——使中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先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再考慮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為鞏固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奠定了基礎。
「一邊倒」(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與兩大陣營對立的形勢有關)
團結世界各國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53年為解決中印、中緬關系而提出,標志外交政策成熟)。
C、外交成就:
建國第一年與17個國家建交(第一個國家是蘇聯)
日內瓦會議(1954,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參加的國際會議)
亞非會議(1955,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第一次沒有殖民國家參加)
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
A、外交環境的惡化:中美繼續敵對;中蘇關系惡化。
B、外交政策:「一大片」(發展與亞非拉國家的友好關系)。
4、70年代中國外交的重大發展
A、中美關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成為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聞。
1972年尼克松訪華,發表《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正常化。
B、中國加入聯合國:1971年加入,並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因國際地位提高)。
C、中日關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兩國關系正常化。
D、同中國建交熱潮:打破了美國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打開了我國外交的新局面。
E、外交政策:毛澤東劃分「三個世界」,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
5、新時期的外交政策
A、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
B、不結盟政策(是獨立自主原則的具體表現)。
C、重視和第三世界發展關系(建國以來一直延續著重視亞非拉國家的傳統政策)。
D、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E、堅持長期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經濟政策)。
❻ 2018毛概 第十三章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教案
一、新課導入: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當今世界多元多樣多變,如何讓世界各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如何在世界百花園中擴大中國「朋友圈」,如何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攜手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中國站在人類道義制高點,放眼世界,胸懷天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謀篇布局,對世界走向之問作出響亮回答。
二、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格局的演變,經歷了從兩大陣營對立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全球,再到兩極格局終結、走向多極化的曲折發展過程。
冷戰結束以後,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格局正處在一個加快演變的歷史性進程中。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積極變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正在改變全球政治經濟版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大勢難逆,以西方國家為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出現變革跡象。
三、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信息技術成為率先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各領域的先導技術,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為衡量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四、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實現和平發展,是中國人民的真誠願望和不懈追求。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成功地走上了一條與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相適應的和平發展道路。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就強調,中國必須獨立自主,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
五、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是黨中央立足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選擇。
反映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願。新型國際關系,「新」在合作共贏。強調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的匯合點,積極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摒棄贏者通吃的舊思維。
❼ 新中國的外交成就
①建國第一年就同蘇聯等17國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③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內。
④1955年參加萬容隆會議。都促成了會議成功。
⑤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復。
⑥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關系實現正常化。
⑦在新的國際形式下,中國加強了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中國屬於第三世界國家,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出發,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各國友好合作和促進共同經濟繁榮,作為自己對外工作的根本目標。
在處理國與國關系時,中國一貫主張互不幹涉內政,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導,而不以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異同為標准。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一些國際性組織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