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分數與除法的教學反思

分數與除法的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09 15:04:43

1. 怎樣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乘除法教學反思

反思類型多種,抓住一個或兩個特別的話題進行反思,不要面面俱到。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橫向反思和比較法

教學反思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個體反思和總結法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集體反思和對話法

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於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能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獲得對問題解決的廣泛途徑。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記錄所看到的情景。還可以用攝像機將教學活動拍下來,組織觀看。每個觀摩的教師都寫教學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後共同研討,重在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進行團隊反思,每個教師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使出現認識上的沖突,也是一個智慧碰撞和切磋學習的機會。」 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反思不僅僅是「閉門思過」,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這是由教與學的社會性本質所決定。除了同事之間的集體反思外,還可請教育教研學者介入,提出有促進性、針對性的建議,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

2. 分數和除法的關系說課稿

《分數與除法》說課稿

一、指導思想
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在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下,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嘗試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嘗試、討論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
二、教材分析
《分數與除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是被除數小於、等於、大於除數,也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這樣可以加深和擴展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講解假分數以及把假分數化為整數或帶分數做好了准備。本節課比較抽象,學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計算,但是理解計算結果比較困難一些。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實際,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教材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能力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良好學習慣的養成
(3)情感與態度目標:
結合學生認知規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及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4教學難點
理解用分數可以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四、說教法、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學生雖然知道了分數的意義,但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節課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嘗試教學法,利用學具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大膽嘗試,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發現,引導歸納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學生的學法與教師的教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嘗試探究、動手操作、發現問題、整理歸納貫穿於整節課。
總之,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在積極的數學思維狀態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五、說教學程序
針對以上思想,我說一下教學流程中的每一步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點明課題
因為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讓學生加深對分數的意義理解,明確本節課要干什麼。開門見山出示課題。
(二)、 探究新知
1、喚起生成,由6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怎樣列式得出除法,然後根據除法的意義順勢引導1張餅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樣列式,然後多媒體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演示,讓學生理解分數可以寫成除法。給學生以表象的認識。
2、嘗試探究,
首先提出問題: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幾張?然後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分一分,討論交流,並讓學生展示分的過程,把課堂還給學生。同時根據學生的匯報多媒體展示分的過程。使學生明確三張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張的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張。
這時,當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馬上進行補充事實,舉一反三
2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幾張?3張餅平均分給5個人,每人分幾張?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的遷移知識,得出2/4與3/5.
3、歸納概括
通過以上的動手嘗試探究,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放手讓學生觀察發現分數與除法有什麼關系,得出結論。同時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
(三)嘗試練習
接著,就是學生進入當堂練習中,設計有層次的、題型多樣的練習,及時的鞏固新知,達到當堂學,當堂清的效果。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
六、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是被除數小於、等於、大於除數,也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
從總體來看,本節課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興趣比較濃厚,而且學生動手分的情況也比較好,也能大膽的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使我感受到數學的動手操作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途經。但還存在許多細節問題:
1. 在課堂結構安排上有點前松後緊。
2. 學生展示分的過程時沒有點到位,有點亂,不太突出。
3. 總結歸納時沒有充分放手學生,而且比較急匆匆而過。
4. 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比較欠缺。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克服這些困難,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

3. 分數與除法小學分數與除法的教案怎麼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個整數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2.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准備:課件、圓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產生和意義。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我們常用分數來表示。那麼什麼是分數呢?(學生回答分數的意義)
課件出示練習題:
(1)把一根鐵絲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長度是這根鐵絲的幾分之幾?這道題把誰看作單位「1」?
(2)把9個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些香蕉的幾分之幾?每份有幾個?
(3)把1包餅干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1/2 )包 。
引入:知識與知識之間存在著許多密切的關系,這節課我們來研究一下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習題:
(1)把18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分得多少個?(列式計算)
(2)把6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分得多少個?(列式計算)
師:這兩道題都是我們學過的用除法來解決的問題,計算的都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這道題。
出示例1: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分得多少個?
師:這道題該怎樣列式呢?(學生列式,師板書:1÷3)
師:1÷3表示什麼意思?
生:1÷3表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求一個人分得多少。
師:好,這道題也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也是平均分的問題,所以也要用除法來計算。那麼,你知道每人分得多少個嗎?
生: 1/3個。(師板書)
師:大家都認為是這樣嗎?(是)誰來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教師出示課件,學生邊說邊演示:我們把這個圓看作這個蛋糕,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這個蛋糕的1/3 。
師:請大家看,每份都是1/3 ,每個人得到的是多少個蛋糕呢?
生:1/3 個。
師:在分物時,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我們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所以每個人分得的蛋糕就是 個。
教師說明:1÷3表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個,而我們通過演示知道了每人得到1/3個。所以1÷3的結果就是1/3。(板書「=」)(齊讀算式)
師: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我們知道了每人分得1/3個,現在要分一些其它的物品,你會嗎?(課件出示例2)
指名讀題
師:誰能列出算式?
生:3÷4(師板書)
師:這道題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也是用除法來計算的。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塊月餅呢?老師為每個小組都准備了學具(3個圓片),現在請大家利用手中的學具一起動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每人分得多少塊月餅。
小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大家都有了結論了,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來給大家說一說你們小組的結論是什麼?
(小組邊匯報,邊演示)
小組1匯報:我們小組是一個一個分的。我們先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也就是1/4塊。

4. 速求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

正確、靈活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在這方面我精心設計富有挑戰性和綜合性的練習,並加強指導,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思維水平能夠得到提升。
如綜合性填空題()÷2=24(),此題融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為一體,綜合考查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類填空題到後繼學習了分小互化、分數與比的關系後還將進一步拓展延伸,所以必須在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就夯實基礎。第一空學生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都能做出正確結論。看來精選的數據「24」,由於既是8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所以很容易迷惑學生。這樣,就能幫助教師及時考查學生對分數與除法關系的掌握情況,也便於教師查缺補漏。
又如填空題2/7的分母加上14,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子應該加上多少。此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辨析「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加上或減去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此話的真偽,而且能促使學生更加靈活地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教學中,學生不僅想到2/7=[2+()]/(7+14)=6/21,所以6—2=4的方法,還有部分學生提出更簡潔的方法。思路如下:分母加上14,就表示分母增加了7的2倍,擴大到原來的3倍。同理,分子也必須同時增加2倍才能使分子擴大到原來的3倍,從而保持分數值不變,所以分子應該增加2*2=4。創新思維的火花在學生中閃現,體現出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靈活、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5.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應用》教學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一課,對於學生們來說是一個難點,特別是1個餅的3/4和3個餅的1/4,學專生不好理解。如果單純地從形屬式上去教學分數與除法間的關系,學生能學得很扎實,但這樣一來計算3÷4=3/4的算理往往被忽視,為了讓學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課堂上領著學生們復習鞏固這一課時,我是這樣來組織教學的:
1.通過實際操作感悟新知識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把一張餅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讓學生拿一張圓形紙片代表一張餅,親自動手分一分,喚起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接著出示要把3張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多少?學生回憶之前都有哪些分法,我指名4個學生站到講台上,用准備的學具將學生們的分法再次一一呈現,幫助理解,引申出兩種含義,即每人分得1張餅的四分之三,也可以說是3張餅的四分之一,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充分理解了3÷4=3/4的算理。
2、借機引申,為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閱讀全文

與分數與除法的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