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七步詩的完整版!
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回煎何太急答?
拓展資料:
譯文:
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豆桿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豆桿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麼狠呢?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3年),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曹丕同母弟。深受其父喜愛,他的一生,以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之死為界,分為兩個時期。前期,他除了短時間的擔任留守和隨軍征伐以外,過的是錦衣玉食的貴公子生活。後期,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後,因遭曹丕疑忌,憂讒畏譏,臨深履薄,名為藩王,實同囚虜。
⑵ 幼兒園大班國學經典《七步詩》教案
案例不僅要說明抄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⑶ 誰知道七步詩的說課
說課
說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評委、同行,系統的口頭表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說課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說教材
主要說明「教什麼」的問題。要在深研教材的基礎上,說清所教內容的主要特點,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知識點的縱橫聯系,還要說清如何確定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
二、說教法
主要說明「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的道理。明確了教學內容,恰當的選擇先進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教師要說明用什麼方法落實「雙基」、培養能力、開發智力、滲透德育的;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知識如何進行點撥;如何強化訓練,設計訓練題目;如何處理教與學,講與練的關系;如何使用教具等輔助手段,等等。
三、說學法
主要說明學生「怎樣學」和「為什麼這樣學」的道理。要說清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思維,強化主體意識的;還要說清如何根據學生特點組織教學的。
四、說過程
主要說明教學設計的思路,教學的結構安排和優化過程,以及教學內容的銜接,教學環節轉換之間的邏輯關系。
注意說課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15分鍾左右;內容不宜面面俱到,要根據教材實際重點突出;還要注意形式上的條理性。
你自己按照這個步奏來吧 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⑷ 七步詩怎麼背
《七步詩》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這是收錄在《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中,魏晉時期曹植所作的《七步詩》,跟許多成年人年少時所學的四句《七步詩》有所不同。日前,聶女士致電本報說:「我發現學校給孩子發的課外讀物中,《七步詩》怎麼變成了六句?」
六句《七步詩》
弄懵小學生
琪琪是小學二年級學生,以前能非常熟練地背出四句的《七步詩》,可是看到課本上寫著六句,不由發出疑問:「怎麼跟老師教的不一樣啊?」
「六句」版
源自標准原著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的版權人何先生接受采訪時說,教育部要求在該詩歌的出版編譯過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刪節。依據現當代學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四句的《七步詩》屬於節選,不應採用。「我們策劃出版發行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是配套小學語文教學標準的,是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專家:應以六句詩為准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成復旺教授翻閱了有關文獻,並進行了詳細的解答:首先,《七步詩》的流傳本來就有兩個版本,後來經過學者的校勘,認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兩句,應以六句為可信。其次,對於是否需要加註說明,主要看編輯的思路。也許編輯認為給小學生看的書沒有必要加註。再有,就是詩歌中個別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種就是依據了不同版本,因為曹植的文集是根據保存下來的類書結集而成的,難免由於傳抄、記憶等人為因素產生差異;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變而來。
成教授建議說:「讀者在學古詩詞時應找一個可信的底本,並依據前人的校注成果。」
⑸ 七步詩的原版
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版相煎何太急? (原版)
煮豆燃豆權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人縮略)
版本一(曹植原版):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子汁來做菜做成的糊狀食物。豆莖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豆子和豆莖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的,豆莖煎熬豆子又怎能這樣的急迫呢?
版本二(後人縮略版):煮豆子時把豆莖當作燃料,豆子在鍋中哭泣。我們本來是同胞兄弟,為什麼你那麼急迫地加害於我呢?《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⑹ 《七步詩》怎麼背
《七步詩》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這是收錄在《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中,魏晉時期曹植所作的《七步詩》,跟許多成年人年少時所學的四句《七步詩》有所不同。日前,聶女士致電本報說:「我發現學校給孩子發的課外讀物中,《七步詩》怎麼變成了六句?」 六句《七步詩》 弄懵小學生 琪琪是小學二年級學生,以前能非常熟練地背出四句的《七步詩》,可是看到課本上寫著六句,不由發出疑問:「怎麼跟老師教的不一樣啊?」 「六句」版 源自標准原著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的版權人何先生接受采訪時說,教育部要求在該詩歌的出版編譯過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刪節。依據現當代學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四句的《七步詩》屬於節選,不應採用。「我們策劃出版發行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是配套小學語文教學標準的,是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專家:應以六句詩為准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成復旺教授翻閱了有關文獻,並進行了詳細的解答:首先,《七步詩》的流傳本來就有兩個版本,後來經過學者的校勘,認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兩句,應以六句為可信。其次,對於是否需要加註說明,主要看編輯的思路。也許編輯認為給小學生看的書沒有必要加註。再有,就是詩歌中個別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種就是依據了不同版本,因為曹植的文集是根據保存下來的類書結集而成的,難免由於傳抄、記憶等人為因素產生差異;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變而來。 成教授建議說:「讀者在學古詩詞時應找一個可信的底本,並依據前人的校注成果。」
⑺ 七步詩的故事視頻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為卞太後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曹操曾回一度想立曹植為嗣, 因其才智答高於其兄曹丕。 後曹丕登基(始稱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豆,豆萁,豆豉,都是豆這種植物的各種形態,可以說「本是同根生」。首句為我們描繪了煮豆的場景,以豆萁為燃料製作豆汁。第三、四句進一步揭示這兩者間的關系。 豆在鍋中忍受豆萁的煎熬, 「咕嘟」的聲音彷彿在哭泣。這暗指兄長對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憤的心情。末兩句卒章顯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整首詩據說在七步之內完成,詩人的情感也經歷了一個由平緩到迸發的過程。名為吟物, 實則是一首帶有譏諷的寓言 詩。然而由於詩人與其譴責對象的特殊關系,因而詩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譏諷之中有提醒和規勸。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
曹植才高八斗, 文風俊逸剛健。 這首詩在情感上層層推進,且運用了比興手法,從中也可發現樂府詩歌的影響。有的選本沒有二、三句,但這種風格仍是顯而易見的。
⑻ 七步詩古詩
原文:
《七步詩》
曹植(魏國)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話譯文
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
豆桿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
豆桿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麼狠呢?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的一首詩。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斗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
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干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
這首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譏諷之中有提醒規勸。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
這首詩之妙,在於巧妙設喻,寓意明暢。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