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清明上河圖教學反思

清明上河圖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10 16:55:43

A. 小學復習

小學畢業班語文科復習指導

漢語拼音

一、復習要求。

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重要工具。小學階段,要求學生能正確認讀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能正確拼讀音節,並能藉助拼音認讀漢字。在復習中,應注意以下難點的把握,區別形近易混的字母;熟練掌握<的省寫規則;由於受南方方言習慣的影響,要特別注意翹舌音和後鼻音的准確發音。

二、復習建議

(1)漢語拼音基本內容的學習在低年級就已完成,到高年級時有回生現象,因此有必要對漢語拼音的基本內容進行復習。漢語拼音的基本內容是聲母、韻母、聲調、音節。對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音節練習發音,並帶上聲調練習。

(2)根據本方言的特點,把握學習漢語拼音的重點和難點。如聲母中平、翹舌之分;韻母中前、後鼻音之分。對一些常用字的讀音應反復拼讀,適當記憶。

(3)對多音字應適當疏理。並對容易讀錯的字音進行復習。

漢 字

一、知識概要

1.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能用硬筆、毛筆寫楷書。

5.培養喜歡漢字、主動識字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逐步形成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學法指導

(一)培養興趣,發展能力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復習的重點之一。在創設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辨別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義字,消滅錯別字。要讓學生學會識字方法,形成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重要的是激發學習興趣。設計一些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可開辦「錯別字診所」,讓學生搜集、整理、糾正同學作業中、牌匾、報刊、廣告中的錯別字;還可以在班上搞一些識字寫字的游戲、競賽活動,切忌讓學生做機械重復的練習。

(二)打好基礎,熟練掌握

1.筆畫、筆順。寫字時,從落筆到提筆,不管中間拐幾次彎,始終連著的,就是一筆,或叫一畫。筆順是書寫漢字筆畫的先後順序。回想常見的筆畫有哪幾種?常用的筆順規則有幾項?各指什麼?

2.偏旁、部首。漢字大部分是合體字。合體宇的上下左右等各個部分叫偏旁。把相同的偏旁排在一起,稱作部,這相同的偏旁就是該部的部首。「包」字加上不同的部首可變成哪些字?「木」字加上不同酌偏旁可組成哪些字?

3.間架、結構。字的各部分比例大小為間架,字的部件組合方式為結構。合體字最基本的結構有:上下結構(思),左右結構(相),半包圍結構(凶),全包圍結構(國),品字形結構(轟)

(三)熟悉規律,靈活運用

1.字音。漢字應廚規范的普通話來讀。辨別多音字的讀音是復習中應注意的一個問題。多音字一般都是多義字,所以要先看它用在什麼樣的語言環境中,再確定它的讀音。如:「這種方便麵很便宜。」這句話中的兩個「便」的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2、字形。漢字是以象形為基礎的表意文字。漢字大多又是形聲字,當形旁相同時,字義與某類事物相關,如帶「山」字旁的字與山有關,帶「穴」的字大部分與洞穴有關。當聲旁相同時,字音相近,如「消、銷、逍、霄』都讀xiao.

3、字義。理解字義常用的方法,一是查字、詞典,二是結合語境理解。如:你說的有道理,我算服了。「服」字,通過查字典知道,它有衣服、吃、擔任、信服等多個義項,那麼,在這句話中『服』字是什麼意思?就要結合語境來判斷。

4.查字典。當知道字音,不知道字形、字義時,用音序查字法。當知道字形,不知道字音、字義時,用部首查字法。 以上知識規律,應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不要機械照搬。

(四)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糾正錯別字是復習的重點和難點。

三、復習建議

1.音近字、形近字

⑴復習部首的基本表義知識。

⑵幫助學生建立字義與詞義的聯系,從而正確組詞。

⑶進行形近字、音近字的比較練習。

2.改錯別字

⑴查找班級中常見的錯別字,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錯練習。

⑵組織自改、小組改錯字的活動,通過學生間的互動提高學生改錯字的積極性和能力。

⑶作業設計靈活多樣,留出空間,讓學生主動查找自己習慣性錯誤,真正達到不寫或少寫錯字。

3.查字典

⑴查字典的能力是幫助學生學習字詞的重要能力,是必須掌握的技能,也是學生今後學習和工作中經常運用的技能。因此,應學會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復習中應結合學生的情況經常運用,逐步 養成習慣,但不必過多的進行專門的練習。

⑵ 查字典的重點和難點是確定部首及選擇解釋。對此應結合課文中的字詞進行指導, 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並作必要的練習。

詞 語

一、復習要求

正確地讀出和寫出學過的詞語,懂得詞語的意思,注意積累詞語並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正確運用。

二、復習要點

1、掌握學過的常用詞。

2、辨析近義詞的反義詞。

3、學習解詞的方法,掌握解詞的規律,結合語言環境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

4、能正確搭配詞語,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5、能把詞語按一定的邏輯關系分類。

6、掌握常用的關聯詞語。

三、復習建議

詞語復習的重點是理解和運用。對常用詞語和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應採用各種形式 讓學生進行運用。寫近、反義詞,選詞填空是常見的形式,還有造句,聯詞成文,詞語搭配等 都應當讓學生進行練習。

1.多義詞

⑴從學習能力與習慣培養入手,讓學生養成查閱字典的習慣,培養能正確選擇詞義的能力。

⑵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過程中提高學生解詞水平。

⑶結合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逐步提高對一詞多義的認識。

2.成語

⑴依據教材,回憶並引導學生梳理小學階段學習過的成語,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⑵以語文活動課形式,交流課外學習的常用成語,並達到引導學生注重平時閱讀積累和學以致用的目的。

⑶設計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成語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增強興趣,如:成語競猜、成語接龍、成語對聯等游戲性練習。

⑷可以利用教室中的板報和學習園地,辟成語學習的專欄,由學生編稿、組稿,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句 子

一、復習要求

1、掌握句子的基本結構和幾種常見的句子,會理清詞序混亂的句子,能把句子補充完整,能擴寫、縮寫句子。

2、會用學過的常用詞語句子,要求含義正確、意思明白,結構完整。

3、能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和含義較深刻的句子。

4、能辨析修改比較明顯的病句。

5、能認識比喻句(只要求掌握明喻),能認識設問句、反問句、擬人句、誇張句、排比句。(只要求從感性認識)

6、能變換幾種常見的句型、句式。(其中「把」句句和「被」字句互換,只作為練習內容)

7、能把排列錯亂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

二、復習要點

1、句子的基本結構。

2、常見的句子。(陳述、祈使、感嘆、疑問)

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問、設問)

4、理解句子的含義。

5、造句,修改病句,擴句,縮句。

標點符號

復習要求及要點

1、初步會用問號、句子、感嘆號、逗號、冒號、引號、頓號、書名號和省略號。認識分號和破折號。

2、能正確書寫標點符號,並懂得占格規范。

積 累

(一)復習指導思想。

小學生通過六年的課內外閱讀,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復習階段,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境,設計一些學習活動,指導學生正確地調用積累,同時指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復習建議。

1、指導學生自主的歸類整理。

(1) 積累的類型主要包括:成語、名人名言、諺語、歇後語、對聯、古詩、名家名篇等。

(2)每個類型根據內容的不同讓學生進行分類整理。

例如:①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語:

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目不轉睛。

②說明「謙虛」的名言:

滿招損,謙受益。——《書.大禹漠》

謙遜基於力量,高傲基於無能。——[德]尼茲

謙讓是身體的良心。——[法]巴爾扎克

你愈是少說你的偉大,我將愈想到你的偉大。——[英]培根

③描寫「積累」的諺語:

千條小河成大江;

急火不如慢太陽;

聚塵土而泰山;

燕子銜泥壘大窩。

④描寫「春光」的古詩: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

葉紹翁的《游園不值》

賀之章的《詠柳》

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描寫「離別」的古詩:

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的《贈汪倫》

高適的《別董大》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2、指導學生正確地調用積累。

教師有目的地創設情境,設計一些學習活動,喚醒學生的積累,讓學生正確地運用積累。例如:

(1)給學校的花草樹木上掛上「古詩牌」。

(2)給下列地方設計標語。

學校餐廳、體育館、圖書閱覽室……

閱 讀

一、知識概要

閱讀能力是對書面語言的認識和理解能力,是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現代閱讀觀認為,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語文課程的閱讀也是如此。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小學階段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對作品具有感受、理解以及初步的欣賞、評價的能力,尤其要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在比較、判斷、反思中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以下簡稱<修訂大綱>)主要對閱讀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提出了要求。(1)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有、定內涵的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並有自己的見解,領悟表達的一些方法,注意積累語言材料。(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默讀有一定速度,邊讀邊思考。(4)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50篇(含課文乙(5)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材料。(6)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五年制不少於100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第(1)項對小學生應達到的基本的閱讀能力提出了具體要求;第(2)一(5)項是關於閱讀的方法和要求。重視朗讀和默讀,特別強調了誦讀。第(6)項是指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為<修訂大綱>的發展,目前在全國部分教材實驗區試用的<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除了對閱讀的知識和能力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外,還從語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角度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就情感、態度而言,<語文課程標准)首先強調的是養成廣泛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喜愛圖書,愛護圖書」等要求在第一學段就提出,旨在強調其重要性。此外,<語文課程標准)除了強調閱讀興趣和習慣這些主觀方面的因素外,更致力於讓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滲透到閱讀的內容和方法中去。如第三學段的(小學高年級)具體目標中明確提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這些表述都體現了閱讀中學生主體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教學中,只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才能使<語文課程標准>的目標真正落到實處。尤其應該注意的是,過去的教學大綱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諸如標點符號、語法修辭、表達方式、文體知識等等,課程標准更加註重的是語文能力的養成,如對標點符號,只是把它當成一種知識,當成理解內容、體會情感的一種手段。要求在閱讀中、在理解語句、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常用的六種標點符號(句號、問號、感嘆號、逗號、頓號、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和不同用法。有關語法修辭知識和文學知識,<語文課程標准>各階段均未提出具體的目標要求。因為這些知識僅僅是幫助理解課文,「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

二、學法指導

(一)怎樣才能讀懂一篇文章

文章是用來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閱讀過程是讀者與文本、作者三者之間感情交流與對話的過程。閱讀一篇文章,不光要搞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還要讀懂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讀出作者的嬉笑怒罵,同時還要了解作者是採用什麼表達方式反映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並從中學習作者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和表達思想的方法。這樣,才算是真正讀懂了一篇文章。閱讀一篇文章,一定要樹立整體意識。第一步要速讀全文,捕捉關鍵語句,大致把握文章的概要——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寫作的大體思路和框架;第二步,依據整體的感知高屋建瓴地理解文章的局部——重點詞語、句子的意思以及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第三步,把對各個局部的理解聯系起來,從而對文章的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這種「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方法,符合閱讀的規律。如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首先要知道文章從父母對「我」七八歲時寫的一首詩的截然不同的評判寫起,講到在「我」成才的道路上,父母親對「我」所做的兩種評判同等重要,這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透過字里行間,我們還能感受到父親和母親對孩子兩種不同的愛的方式以及?我」對父母的深深的理解。掩卷深思,我們會有怎樣的感受?能否從中聯想到自己成長歷程中父母的鼓勵和鞭策?能否從中感悟出—個人成長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因素到底是什麼?有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才算真正讀懂了這篇文章。

1.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所謂主要內容,是指對全篇文章內容的總概括,不同文體的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各不相同。敘事的文章,主要寫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寫人的文章,主要寫主人公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品質,有什麼表現。介紹事物的文章,一般從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特點、作用等幾方面進行介紹。寫景的文章,一般介紹景物的特點。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呢?方法主要有三種。

(1)自讀質疑法。由文章的標題或圍繞文章的主要事件自己提出思考的問題。如閱讀<向命運挑戰)一課,可以根據標題提出問題:誰在向命運挑戰?他戰勝命運了嗎?閱讀文章後可以提問:霍金是怎樣向命運挑戰的?他在科學上有哪些重大貢獻?霍金向命運挑戰的事跡給了我們哪些啟發?解決了這些問題,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2)段意合並法。先讀懂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把各自然段的意思連在一起,抓住重點歸納總結。例如(草船借箭)這篇文章共有10個自然段。1—2自然段寫故事發生的原因,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幹,想用計加害於孔明。3—8自然段講草船借箭的經過,諸葛亮將計就計,再一次顯示出自己的聰明才智。9—10自然段講借箭的結果,周瑜在與諸葛孔明的較量中再次失敗。將各段大意串聯起來,即為文章的主要內容。「分段」、「概括段意」,過去一直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訓練重點,語文課程標准中沒有涉及「段落」的概念,是因為過去機械、程式化的訓練模式把教學引向了繁瑣分析的桎梏中,它追求的是標准、統一的答案,忽視了學生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壓抑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違背了閱讀的規律。分段、概括段意僅僅是把握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不能用統一、固定的模式讓學生去說、去記,更不應該把它當成語文教學的目標而進行機械訓練。

(3)根據文章的詳略,抓重點段法。如《飛奪瀘定橋≥,作者按時間順序先寫了為什麼要奪橋——與敵人「搶時間」,突出一個「飛」字;再寫怎樣奪橋——「攻天險」,突出一個「奪」字;最後寫奪橋的結果。抓住重點部分,再根據開頭、結尾的交代,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自然明白了:北上抗日的紅軍要奪取瀘定橋,紅軍與敵人的援兵搶時間,搶先趕到了瀘定橋,又戰勝天險奪取了瀘定橋,渡過大渡河,繼續北上抗日。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每一種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獨立的,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往往是幾種學習方法綜合運用的結果。學生應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與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言為心聲」。作者無論是寫人、狀物,還是敘事,都具有一定的寫作目的,或褒揚、或批評、或肯定、或揭露,總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會在文中體現出來。閱讀一篇文章,不僅要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具體內容,還要從文章所記敘的事物中體會出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1)依據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過文章內容表現出來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能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來。如《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作者記述了十六年前父親犧牲前後的幾件難忘的事情:局勢緊張,父親提前整理一些重要的書籍和資料;父親被捕經過;法庭上,父女的最後一面;父親英勇就義,一家人悲痛萬分。文章語言朴實無華,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2)依據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作者總會在字里行間表露出自己的觀點和態度,有時甚至直接用抒情、議論的方法來宣洩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就能體會出作者的感情來。例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在寫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動物「野,,就連行進在期間的男女老幼也返樸歸真,」野」性十足後,贊嘆道:「於是,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從未有過的清爽;索溪峪的『野』,盪滌著我的胸懷[」對索溪峪的贊美之情溢於言表。

(3)依據含義深刻的語句、段落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態度時,力求明朗、顯豁,以便於讀者和自己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有時為了取得意味深長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達意,而是採用比較含蓄的方法說出言外之情。對於蘊含在語句中的作者的態度,我們或者要聯系作者寫作時特定的歷史背景,或者聯系文章的寫作手法,或者聯系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意思和結構層次進行理解,尤其要聯系句子或語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理解。例如,《荔枝》一課中,作者寫母親剝荔枝時的動作:「(母親)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捨不得吞下……」細致的描寫突出了母親一生的勤儉、辛勞。聯系母親臨去世前捨不得吃一顆荔枝的舉動,母親對兒孫深深的疼愛之情著實令人感動。

(4)在反復朗讀與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的朗讀有助於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一邊讀,一邊想,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習方法。誦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閱讀方法,它不同於朗讀,不同於吟誦,誦讀強調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體驗的過程,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小學生要通過朗讀和誦讀理解作品,同時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發展語言。此外,有的文章的開頭、結尾或點題的句子直接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感情。例如《只有一個地球≥結尾一段,為了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作者發出了這樣的呼籲「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吧!」還有的文章標題本身就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感情傾向,例如《可愛的草塘≥、《我愛故鄉的楊梅≥等,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入地體會這種感情。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過去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頭戲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語文課程標准中改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需要理性的判斷,注重的是結果,強調的是規范、統一;「體會」則是感情的把握,注重的是過程,重在自主感悟,自由表達。」中心思想」僅僅是就文章的主旨而言,而「思想感情」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去闡釋,後者的外延比前者要大得多。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體會領悟這些詞語的變化,拓展學生的視野,開啟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自己能夠從作品中獲取更多的營養。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如果說理解內容、體驗情感是理解作者「寫什麼?的問題,那麼揣摩表達順序、領悟文章表達方法則是學習和借鑒作者「怎麼寫」的問題。從閱讀的層次上說,這一要求更高一些。「揣摩」和「初步領悟」的要求都具有一定的彈性,仍然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經過自己的體驗、感悟和思考有所得,而非教師硬性灌輸有關寫作特點方面的知識。不同文體的文章在表達方法上是各具特色的,在閱讀的方法上也應該有所區別。從第三學段開始,語文課程標准對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目標進行了分別表述,即分別就說明文、敘事作品、詩歌提出了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基本的說明方法。」」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這就對閱讀提出了更有針對性的要求。

(1)閱讀以記人為主的文章,包括各類故事、小說、回憶錄、人物傳記等,應從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兩個方面入手,在大體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的描寫來理解人物的內心品質。例如《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作者通過描寫阮恆在輸血時的動作、神態等,從側面反應出小男孩膽怯而又勇敢、無助而又堅強的豐富的內心世界,真實地刻畫了一個善良、朴實的小英雄形象。

(2)閱讀以敘事為主的文章,要揣摩記敘的要素和線索,即先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然後按順序細讀。以記事為主的記敘文一般有「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弄清記敘的要素,有助於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線索是記敘文中貫穿全文的脈絡,是記敘文謀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把握線索即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理清文章的條理。閱讀記敘文,要找出文章的線索,並沿著這條線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層次,進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內容。文章的線索比較復雜,有的以時間和空間的轉移為線索,游記類文章大都如此,如<記金華的雙龍洞》有的以事件的發展為線索,如《將相和》;有的以作者的感情變化為線索,如《豐碑》

(3)繪景狀物的記敘文是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常常通過描寫事物的形態、色彩、聲音、氣味以及氣氛、意境等體現其特點。閱讀這類文章,我們可以用抓總起句、總結句的方法。如閱讀《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均可採用這種方法。

(4)閱讀詩歌,應以朗讀、誦讀和想像為主。可分四步進行閱讀。①了解詩歌創作的歷史背景,知道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首詩,以便更好地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②藉助字、詞典,疏通詩意。③展開合理想像,領會詩歌意境。詩歌,尤其是舊體詩,語言不但精練,而且有一定的跳躍性。閱讀中,一定要細讀詩句,想像畫面去感受、理解詩歌的美好意境。④在反復吟誦中理解,在吟誦中想像,在吟誦中品味和升華。

(5)閱讀說明文,要注意四點:一是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知道被說明事物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二是要理清說明的順序,知道作者是按時間、空間或事物的發展順序介紹事物的;三是要了解文章基本的說明方法,如列數字、分類別、打比方;四是要揣摩語言的准確性。如閱讀《清明上河圖》一文,首先要了解作者按照不同的空間介紹了畫面的主要內容,與其他繪畫作品相比,《清明上河圖》除了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外,還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從表達方式上說,將說明性文字與描述性文字相結合,語言生動,說明准確o

4.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讀出自己獨到的感受和理解閱讀不僅是一種思維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情感活動。同一作品,讀者經驗不同、閱歷不同、性格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作者因時間、心境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體會和感受。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目標部分,特別強調讀者自身的個性體驗。

B. 300字左右摘抄,寫人,寫物,寫景,名著選段等都可以,只要300字以上,寫的形象、生動、優美的都可以,急

漸漸的,慢慢的,雨越下越大。「咚咚——」的濺起了無數水花,像瀑布從天而降,猛地向大地撲去,不,應該是向大地攻擊。

過了許久,雨停了,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橫店。

踏入大門 ,映入眼簾的是青磚黑瓦的外眼屋子,讓人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就是根據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所建設的。遠處的山峰,隱隱約約,雲霧繚繞;近處的花草樹木,也蒙蒙朧朧仙境一般。小亭子也彷彿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從不遠處傳來了雞鳴聲,原來在斗雞。兩只雞怒發沖冠,威風凜凜,都不幹示弱,不停的撲騰著翅膀,互不相讓。終於分出了勝負,可另一隻還是不服輸,硬想重上舞台。

我們又到了影視區,在坐的擠滿了人。燈光忽明忽暗,突然眼前一亮,幾個人從空中「飛」了出來,他們翻的翻,蹦的蹦, 靈巧自如,千姿百態。令人賞心悅目,大飽眼福。不一會兒,又出現了兩個稈子,他們躍躍欲試一溜煙的功夫,就爬到了桿頂,有節奏的跳躍著。最引人注目的還是「爛漫飛舞」,兩個人空中徘徊,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再加上空中飄落的雪花,恍若神飛仙子。令人心曠神怡,彷彿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有一句話說:「一朝步入畫中,彷彿夢回千年。」是啊,這一趟就像是走遍了中國上下五千年。

C. 初1期中考試反思

這次期中考試的考題內容偏少,題目靈活多樣,注重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其中把句子補充完整,反義詞、根據短文內容回答問題的題目是我班錯誤最多的題型。這次考試基本上還可以,在全鎮的八所學校中,位居前列。90分以上的有43人,沒有不及格的。經過認真地分析、思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著重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改進。 一、認真備課,向四十分鍾要質量。 在教學中,以備課為主,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以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益,從而達到以熟讀感悟、探究討論、專題活動等新型學習方式取代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廢止繁瑣的「發胖式分析」套路。備課時還要仔細分析學生學習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形,做好「剪裁」的准備。要估計到學生的思維會因此怎樣「發散」,對哪些回答應及時「剪去」,哪些回答則既有利於達到原定目標,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應及時鼓勵他們展開,以真正實現「活動促發展」。 二、注重學生的學習。 1、注重預習。 注重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葉老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在預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要讀通、讀順課文,遇到不懂的詞語可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來理解;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慾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2、認真閱讀、積累詞句。 良好的習慣對寫作來說尤為重要。常常有一些同學害怕寫作文,說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其原因大都是對生活缺乏觀察,或是不習慣於閱讀和積累。我們每一個人,單憑直接經驗,對社會的了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驗。而獲取間接經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範例的唯一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都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有了良好的閱讀、積累習慣,作文對老師和孩子不再會是一件頭疼事。 三、,激發興趣,樹立自信心。 閱讀分析一向是讓許多老師和學生頭疼的題型,要突破它,首先要讓學生找回學習的信心,這就需要靠激勵評價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採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要根據學生朗讀實際水平評價,「讀得有感情,把詩人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語音很准確,並且沒有漏字。」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要採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採用「敢於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教師的評價還要特別注意鼓勵後進生主動發言,而且在發言的質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 四、抓好後進生工作。 這期的後段時間,重在抓後進生的提高。

D. 小學怎樣復習

小學主要注重寫作能力吧,多看一些課外讀物,這樣可以增加識字量,和寫作能力.外語現在也很重要,多看看外語光碟讀物什麼的.數學方面基本上只要掌握基礎就好了.
從基礎做起,培養學習興趣. 語文從字、詞、句、段、篇入手,字詞是基礎,句重點在理解句子和修改病句,段和篇重點在積累一些書上要求的入手,只要熟讀成誦就行了,小學階段,以句最為重要。

數學從計算,幾何,應用題三個方面入手,重點是五六年級的數學。
7點專家建議:
1 定製好作息時間。
把每天復習功課,文體活動,休息睡眠的時間安排合理,按計劃行事,避免在家復習忙忙亂亂,毫無計劃。
2 進入考試節奏。
按照科目的考試時間安排自己的復習時間。這樣有助於進入考試狀態,有助於在考場上正常發揮。
3 每天以考試的心態做卷子。
有些考生認為已經做了幾個月的試題,臨考前不用做了,看看就行了,如果這樣的話,很可能會導致考試抓不住感覺,受盛會引響發揮。建議考生在考前每天都應以考試的心態做卷子,只有這樣,到真正考試時,才能以平常心來對待。
4 抓住最佳記憶時間。
心理學研究證明,早上起床後半小時及晚上睡覺前半小時記憶效果最好。建議考生在這兩個階段復習最關鍵,最重要的課程內容。
5 最好不要看電視或大部頭電影或玩電腦。容易上癮的節目或游戲內容更不要沾邊,不然容易在大腦形成優質興奮灶,抑制已掌握知識的發揮。
6 適當進行自己喜歡的文體活動。
調節情緒,消除疲勞,養精蓄銳,以穩定,飽滿的情緒迎戰。
7 按照平時的飲食習慣平衡營養。
不可大魚大肉,暴飲暴食,以免因此影響健康進而影響學習;也不要迷信什麼補腦類,益智類保健食品,據說,製造這類產品的工廠的老闆和工人,從不給自己的孩子服用這些東西。
8 要對自己有信心。

從這些地方入手,先復習書本上的知識,以及一些典型的習題,然後再做課外練習!

復習要注重勞逸結合,循序漸進!

E. 許建平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研究領域:中國古代小說,明清文學,敘事學,古文獻整理,尤其在王世貞、李贄、《金瓶梅》、經濟生活與文學研究方面用力最勤。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金>學考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李贄思想演變史》(人民出版社2005)、《文學研究的新經濟視角與分析方法》(上海古籍2008)、《王世貞與金瓶梅》(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2)、《王世貞書目類纂》(鳳凰出版社2012)等著作17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多項。已參研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古委會項目多項,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獎、河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獎,河北省教學優秀成果獎多項。
2000年7月23日,河北衛視《燕趙之子》節目播出「許建平與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專題片」(30分鍾)。
2008年4月5日,中央電視台第10頻道《探索發現》節目播出《金瓶梅與王世貞》專題片,主講人之一。
著作目錄(17部)
專著7部
1、《<金>學考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2、《山情逸魂──中國隱士心態史》東方出版社1999
3、《李卓吾傳》東方出版社2004
4、《李贄思想演變史》人民出版社2005
5、《文學研究的新經濟視角與分析方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許建平解說金瓶梅》東方出版社2010
7、《王世貞與<金瓶梅>》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
兩人合著4部
1、《商風俗韻——<金瓶梅>中的女性》雲南大學出版社2000
2、《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小說卷》東方出版中心2006.1
3、《中國小說研究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4、《20世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的視角與方法》復旦出版社2008
編著3部
1、《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文精粹·文學史方法論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文精粹·小說戲曲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王世貞書目類纂》鳳凰出版社2012
主編3部
1、《中國傳統文學與經濟生活》(論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2、《去蔽、還原與闡釋——探索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新路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3、《中國傳統文學與經濟生活研究叢書》(5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主持課題
1、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012(項目號:12&ZD159)
《王世貞全集》整理與研究
2、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08,08BZW043
明清小說意圖敘事與意味形式研究
3、 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2005,05JA750.11-44016
李贄思想接受史——以「晚明」至「五四」的文學接受為論述中心
4、上海財經大學211工程項目子項目200
社會經濟發展與文學關系研究
參與完成的課題
1、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史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96AZW007)
2、20世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方法論
(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01JA750.11—44050
3、中國小說研究史(古委會項目)
社科成果獲獎
1、教育部高等學校第五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09)
《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與黃霖先生等)
2、上海市第9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8):
《貨幣觀念的變異與農耕文學的轉型》(《中國社會科學》2007.2)
3、河北省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0)
《<金>學考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4、上海市第9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8):
《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與黃霖先生等)
5、河北省高校(1994-1997)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1998)
《不失時機地推進建立文學史研究的中國學派》(《中國社會科學》1996.6)
6、河北省第五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996)
《三國演義的閱讀效應與民族精神》
7、河北省第三屆社科優秀成果青年佳作獎(1994)
《試論<金瓶梅>藝術結構在中國長篇小說發展史上的意義》
8、河北省教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0年):
《世紀之交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實現轉型的理論與方法研究》
9、第三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
《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與黃霖先生等)
主要論文目錄
■不失時機地推進建立文學史研究的中國學派《中國社會科學》 1996.6
■貨幣觀念的變異與農耕文學的轉型——以明代後期市井小說為論述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 2007.2
■「狂怪」和「與世無爭」——論李贄的雙重文化人格《文學評論》 2005.6
■ 貨幣化場景-酒宴-在明清小說中的敘事功能《文學評論》2007.4
《新華文摘》2007.18
■ 《金瓶梅》流通貨幣質態與成書年代補證《文學遺產》2006.5
■ 南宋詞史研究的可喜創獲《文學遺產》 1995.5
■ 李贄非理性主義文學思想論《文藝研究》 2004.6
■ 新時期《金瓶梅》研究述評《新華文摘》 1996.11
■ 文學生成與傳播的經濟動因《學術月刊》2006.5
■中國人學美學思想從理性到非理性的一次異變《學術月刊》2006.11
■A transition of Chinese humanism and aesthetics fromrationalism
to irrationalism-With a focus on the debate between LiZhi and Geng Dingxiang ring the Ming Dynasty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8年第4期
■《童心說》的義理結構與中國非理性主義文學思想之發軔《河北學刊》2005.2
《新華文摘》 2005.6
■《金瓶梅》的新敘事範式 《河北學刊》 2002.4
■《金瓶梅》作者研究八十年《河北學刊》 2004.1
■《金瓶梅》價值的經濟文化解讀《河北學刊》 2006.2
■ 佛經與李贄思想之啟蒙《河北學刊》 2007.4
■ 李贄思想在周作人接受過程中的演進《河北學刊》2009.2
■ 文學發展動力分析 《江海學刊》 1999.3
■ 文學形式與文學研究的新方法《江海學刊》 2002.2
■ 建立心態文學史學芻議 《江海學刊》 1998.3
■ 經世致用思潮與二十世紀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的文化沉思《復旦學報》 1998.3
■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路徑與方法的新思考《復旦學報》 2002.5
■ 文學評論中文本意義的確定性與非確定性辨析《復旦學報》2005.2
■《焚書》刊刻過程、版本及真偽《復旦學報》2008.5
■《金瓶梅》是一部探討人生的小說《明清小說研究》 1991.4
■《儒林外史》:一部意在言志的詩化小說《明清小說研究》 1997.1
■《臨清州志》與《金瓶梅》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明清小說研究》 2008.4
■《金瓶梅》研究中幾個問題的思考《雲南社會科學》 1998.3
■ 關於實現古代文學研究轉型的方法芻議《雲南社會科學》 2002.2
■ 百年《西遊記》作者研究的回顧與反思《雲南社會科學》2004.2
■《紅樓夢》作者研究的新進展《人民日報》 1994.5.7
■《紅樓夢》作者研究熱點透視《人民日報》副刊《大地》 1994.9
■ 元劇大團圓模式定型時間探考《中國學研究》創刊號(韓國)
■ 二十世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的文化悲涼《中語中文學》(韓國) 1997.12
■ 試論《琵琶記》創作的雙層心理意向《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6.1
■ 試論元代南北劇曲的文化特徵及其成因《首屆元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版
■ 百年小說戲曲研究略論《蘇州鐵道學院學報》1999.5
■ 古代小說理論不及曲論發達原因初探《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2.1
■ 二十世紀中國古代小說戲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7.3
■《金瓶梅》中的近世文化意蘊《文史知識》 2002.7
■ 建立心態文學史學的理論思考《文藝報》(理論版) 1998.11.17
■ 切忌盲信與忙說《文藝報》(理論與爭鳴) 2002.8.6
■《紅樓夢》的原始作者《讀書》 1995.2
■《紅樓夢》作者研究又有新進展《作品與爭鳴》 1994.8
■《三國演義》的閱讀效應與民族精神《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4.1
■ 古代小說研究三十年簡說《蘇州大學學報》1997.2
■ 試論《金瓶梅》的藝術結構在中國長篇小說發展史上的意義《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1.2
■ 從「清空」說到「自然清空「說《中國文學研究》第8輯
■ 論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新經濟視角《中國文學研究》第12輯
■ 王忬「偽畫致禍」真偽考辨——以《清明上河圖》為中心《中國文學研究》第21輯。2013
■ 《金瓶梅》成書新證《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1.3
■ 《金瓶梅詞話》「這五回」情節與作者探原《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2.1
■ 文本分析派的創立與俞平伯在紅學史上地位的重估《社會科學》2004.6
■ 王世貞與《金瓶梅》的著作權《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3.4
■ 經濟生活與文學活動之關系及其研究路徑《社會科學》2008.3
■ 二十世紀《儒林外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上)《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4.3
■二十世紀《儒林外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下)《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4.4
■ 《金瓶梅》中清河縣地理位置考辯《金瓶梅研究》第五輯
■ 《金瓶梅》中貨幣現象與審美價值的邏輯走向《金瓶梅研究》第八輯2005.12
■ 明清小說人慾表現的特徵及其嬗變《河北師大學報》1999.2
■ 論小說陌生化之生成——從敘事意圖的矛盾邏輯說起《社會科學》2013.3
■ 《金瓶梅》文化反思:因何經濟崛起而文化衰微《東南大學學報》2013.1
■ 論中國小說敘事的神秘性 《河北學刊》2013.3
■ 明清小說敘事聚焦研究的四點新發現 《河北學刊》2012.1
■ 嵌入方式的生成及其在意圖敘事中的功能 《上海大學學報》2012.3
■ 《金瓶梅》文化價值論 《明清小說研究》2013
■ 《敘事的意圖說與意圖敘事的類型 《社會科學》2011.1
■ 中西異質文化嫁接中的新文化生成 《學術月刊》2012.11
■ 意圖力:小說敘事的內驅動力 《求是學刊》2011.6
■ 物慾幻想:文學中不可忽視的另一面 《河北學刊》2010.6
講授課程
1、中國文學研究方法論(碩士課),
2、中國文學史
3、《莊子》選講
4、李贄研究
5、小說經典與中國文化
6、中國小說史(碩士課)
7、中國小說文獻學(碩士課)
11、中國敘事學(博士課)
8、二十世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史(碩士課)
9、《金瓶梅》與《紅樓夢》研究
10、戲曲的文化解讀

F. 如何學習政治

其實政治學起來不難的
我自己就是學文科的,政治成績還不錯,其實你自己首先要把基礎知識弄明白.
基礎不好想問題的時候容易漏掉.再說回答政治主觀試題的時候,基礎不好不能把答案組織的很好,很難形成知識鏈去回答問題,會回答的很片面.
政治客觀題的部分如果你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固的話,如果是唯一性選擇題的話,還不是很容易出錯,要是多選的話,你基礎知識不牢固很容易漏選或多選的.
所以,還是建議你首先掌握好基礎知識,然後再去學如何答題.
審題也是很重要的題目問什麼你就答什麼,怎麼問怎麼答,這話看起來像廢話一樣,其實你在每次考完試的時候看看自己出錯的題.
要不就是知識點掌握的不好,要不就是你沒有審清題意.
我老師也是這樣說的,不管他是在上課堂還是在給我們一部分上小課.上面我說的也是我老師幾十年的經驗.
如果你覺得的我說的對不妨一試.
還有還要注意時事政治的,研究近年高考試卷你會發現答案中有
先把各部分知識框架搞清楚,有整體的脈絡,然後,要結合社會熱點和重點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如:
經濟常識第一、二課講基本理論。
第三、四課講生產。
第五、六課講分配。
第七(第一節)、八課講交換。
第七課(第二節)講消費。
哲學:
第一課是唯物論。
第二至四課講辯證法。
第五課和第八課的第一節是認識論。
第六、七課和第八課的第二節講述人生觀和價值觀。
政治常識第一、二課講國家。
第三課講政黨。
第四課講民族。
第五課講對外政策。
經濟常識第八課是講對外經濟關系最終實現互利共贏。
政治常識第五課講對外政策最終構建和諧世界。
有了整體的脈絡體系,掌握各部分的原理,再做些理論聯系實際的習題,逐漸掌握學習政治的方法,政治是一門容易得分的科目,不要產生畏難的情緒,更不應該與老師有這樣的抵觸心理,這對你的學習很不利,還是盡量與老師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後有什麼問題可

G.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思想

24* 清明上河圖

教學要求:
1.了解《清明上河圖》這幅珍貴的文化遺產及其在我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歷史價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習文章表現的方法,邊隨著課文的描述邊展開想像、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在表現手法上有極高的造旨,加上這幅畫的時代背景離學生的年代較遠,學生要把握畫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理解層次,理解詞語。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在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有一顆瑤燦的明珠,那就是宋代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達幅畫到底都畫了些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一顆琅燦的明珠呢?讀讀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聽課文錄音。這篇課文都講了些什麼?
介紹了《清明上河圖》這幅畫上畫的內容及特點。
2.出示《清明上河圖》。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什麼?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3.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想這幅畫的內容及特點。
三、這篇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紹《清明上河圖》的重要地位和歷史價值。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具體介紹《清明上河圖》畫卷內容。
第三部分(第五六自然段),講《清明上河圖》的特點及歷史意義。
四、理解詞語的意思
1.阡陌:田問縱橫交錯的小路。
2.參差:長短高低不齊。
3.人聲鼎沸:人發出的聲音咽雜。
4.巍峨:形容山或建築物的高峻。
5.鱗次相比: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整齊緊密地排列著。
6.摩肩接窿:肩碰肩,腳碰腳,形容來往的人很多,很擁擠。
7.熙熙攘接: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8.戛然:形容聲音突然中止。
10.一絲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認真、細致,一點兒也不馬虎。
11.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
五、鞏固練習
1.抄寫本課優美的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自學課文,理解內容。
教學過程:
一、自學課文。
自學提綱:
1.全文分哪幾個部分?每部分講的是什麼?
2.《清明上河圖》上畫了哪些內容?
3.作者是從哪幾方面表現《清明上河圖》特點的7
4.《清明上河圖》在繪畫史上的地位和歷史價值是什麼?
二、自學後討論:
1.圖上市郊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1)這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3)這一部分寫出了人們的哪些活動?給你總的感覺是什麼?
2.畫面的第二部分畫了些什麼?
(1)「熱鬧非凡」是什麼意思?從哪兒看出熱鬧非凡?
(2)「人聲鼎沸」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作者能寫出這些聲音說明了什麼?
3.畫面的第三部分突出了什麼?
(1)從哪兒看出這「繁榮昌盛的景象」?「百家藝技向春售,千里農商喧日晝」是什麼意思?
(2)街上都有哪些人?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4.文章哪個自然段寫出了《清明上河圖》的特點?什麼特點?
5.為什麼說這件作品「極其珍貴」?
三、鞏固練習。
1.看圖說說《清明上河圖》的特點和歷史價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24 清明上河圖

田野 河岸 市井 街道
規模宏大 人物: 五百五十餘個
場面繁雜 牲畜: 五六十匹 畫技高超
(長不過兩丈 車轎:二十餘輛 藝術瑰寶
高不過一尺) 船隻:二十餘艘
房屋:三十餘幢
作業情況:優 良 中 差
課後反思

H. 如何畫國畫

怎樣學畫中國畫
一、國畫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
(一)筆
1.筆的分類:
筆有硬毫、軟毫以及介乎兩者之間的兼毫三大類。
(1) 硬筆: 硬毫筆主要用狼毫製成,也有用獾、貂、鼠的毛或豬鬃做的筆,性剛,勁健。常用的有"小紅毛"、"衣紋筆" "葉筋筆"、"書畫筆"(大、中、小)、"蘭竹"(大、中、小),以及大的 "狼毫提筆"等。 (2) 軟筆: 軟毫筆主要用羊毫製成,也有用鳥類羽毛製造的,性質柔軟,有大小、長短各種型號。 (3) 兼毫筆: 兼毫筆是用羊毫與狼毫相配,或羊毫與兔毫相配製成,性質在剛柔之間,屬中性。如大、中、小號的"白雲筆","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都是常用的兼毫筆。 2:筆的使用方法
學畫初學時用筆不必全部齊備,最初有大中小幾枝就可以了。要從難要求,這對基本功的訓練大有好處。待畫熟練了,在進行創作時,可以多准備一些筆,選用好筆。
每次作完畫,一定要用清水把毛筆清洗干凈,防止宿墨和余色滯留筆根,破壞筆的性能。洗筆不要用開水,因為開水會使筆毛變硬、變脆。一般保存筆的方法是洗凈之後放在筆筒里,也可以把筆吊掛起來。外出作畫時可以買個細竹絲編成的小簾子,叫筆簾,把筆卷在筆簾里,攜帶很方便,能保護筆毛不受損害:
(二)墨
1.墨的分類:
墨有"油煙"與"松煙"兩種。作畫用的是油煙墨。
(1) 〔油煙墨〕 油煙墨是用桐油燒出的煙子製成的。油煙墨色有光澤,宜於作畫. (2) 〔松煙墨〕 松煙墨是用松枝燒煙制的墨。松煙墨黑而無光澤,宜於書寫,作畫不常用。偶然用松煙墨來畫蝴蝶,或作為墨紫色的底色。例如畫墨紫牡丹,須先用松煙墨打底子。
2:墨的使用方法
磨墨應該用清水,磨時宜重按輕推,不可太快。磨研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則墨浸水中容易軟化,如果需要多墨,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個碗里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幾次 。
墨錠研後一定要把墨口拭乾,防止干碎。墨錠不宜暴曬或受潮,最好用紙將墨包裹一層,再塗一層蠟,能防止斷裂,又免於污手。
(三)紙
1.作國畫的用紙
(1)絹:
中國畫古代多數用絹作畫,絹是很好的作畫材料。絹也有生絹熟絹之分,經過捶壓之後,再上膠礬水的叫熟絹,適合於作工筆畫,現在有些工筆畫仍用絹。但絹的成本較高,不便於普及,現在用絹作畫的人比較少。熟宣紙的性質和絹差不多,所以現在多用熟宣紙代替絹。
(2)宣紙:
大約在元代以後逐漸選用宣紙作畫。我國宣紙大約自唐代就開始生產,因為以安徽省宣城製做的宣紙最有名,所以稱為宣紙。
宣紙的吸水性很強,容易滲化,用水稍多容易洇。這是它的特性,畫出來的畫墨色濃淡參差,富有變化,充分發揮中國畫的特有表現力和筆墨技法。
常用的宣紙有:凈皮、料半、棉連等。
好的宣紙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定筆,就是畫上去筆觸之間留有筆痕;
二是發墨,就是筆行紙上不串,不會把濃淡關系串通沒有了,墨色不會發灰;
三是滲透力適中…
把宣紙用礬水加工,稱礬紙或熟宣紙,它的特性就改變為不吸水,不外洇了,便於工筆畫逐層上色,或用水色碰染。常用的熟宣紙有:"蟬翼宣"、"礬棉連"等。
一些地方生產的生活用紙與宣紙的性質接近,如果能夠掌握它的特性,也很適宜作畫,並能畫出與宣紙不同的某些效果。如:雲南皮紙、溫州皮紙、四川夾江皮紙、山西麻紙、東北及北京的高麗紙等。初學國畫或練筆可以選用價錢比較便宜的粗製紙,如毛邊紙、元書紙等。但白報紙、道林紙、繪圖紙等不適宜作國畫紙。
(四)硯
1.硯的種類
硯石的種類很多,有石硯、陶硯、磚硯、玉硯等,其形式有方、圓、長方及隨意型硯石。以廣東出產的端硯,和安徽出產的歙硯較有名,只是價錢較貴。 2:硯的選用
作畫用硯不是收藏硯石。普通選用質地細,容易下墨的就可以。如果太細則拒墨,不易磨濃;如太粗研墨雖快,但墨汁也粗,且容易損壞筆毫。作大幅國畫需要多墨,選用硯池宜稍深些,可以多存墨。硯石要有蓋,可以使墨汁幹得慢一些,又便於保持清潔。
(五)顏料
國畫顏色分石色與植物色兩大類。
1.石色
石色是礦石製成,有赭石、硃砂、石青、石綠、雄黃、石黃等。
2.植物色
植物色有藤黃、胭脂,花青等色。
二、中國畫基本技巧之一 用筆
唐代張彥遠說:"夫物象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張彥遠在此強調了用筆與立意造型的關系。立意須造型、造型須用筆,用筆便成了中國畫基礎的基礎。
1.筆與線
中國畫的用筆實即用線,線是中國畫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線在形體的塑造中絕不是一種對輪廓線的描摹,還能表現出物體的質感、量感和動感。比如在山水畫中,斧劈皴給人堅挺硬朗的感覺;披麻皴則給人松軟的感覺等等。線的運用,體現了中國畫家對客觀形象的概括、提煉和理解能力,體現了他們駕馭物象的巨大創造力。
在中國畫中,線及其塑造的形體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線條自身的品格特徵與作者之間的溝通。正如石濤所說:"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淘泳乎我也。"筆墨(線條)所具有的這種抒情寫意性,是由於畫家在運筆中出現的各種變化,使線條自身具有了千變萬化的姿態。一方面,線條豐富多姿的形態可以喚起欣賞者對現實生活的萬般物象中類似物體形態美的聯想,使抽象的線條成為現實事物形體美的一種間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喚起人們的不同感受。另一方面,畫家在運筆過程中個人情緒、意趣、思想的灌注,使得中國畫中的線條具有明顯的畫家個性特徵,達到抒情、暢神、寫意,進而表現畫家的審美理想、氣質、心靈、人格。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畫如其人"。
2.筆與意
張彥遠的"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把立意看作是用筆之"本","本"即統帥。"意"包含著極其復雜的文化內涵,它是畫家主觀世界的復雜反映,即各種感情、理想修養、氣質等等。"意"是主觀的,但又不是純主觀的臆造。中國畫家就是通過線的運用來實現這種"抒情寫意"的。所以清代布顏圖認為"意之為用大矣哉……故善畫必意在筆先,寧使意到而筆不到,不可筆到而意不到。……故學之者必先意而後筆,意為筆之體,筆為意之用"。
作為人的主觀世界活動的"意",其本身是不能直接"用筆"的,中國畫以意使筆的要領,就在於以氣使筆,以意領氣,即所謂"意到氣到","氣到力到"。"意在筆先"就是說畫家在命筆落紙之前即已形成立意構思,一旦筆行紙上,意在筆中。 中國畫家往往就是在這種情態下來把握自己瞬息萬變的情緒流程,抓住來去倏忽的創作靈感,保持創作沖動的新鮮性和連續性,不失畫機,一氣呵成。
3.筆與力
氣運用筆要求畫者全身精力貫至筆端,下筆自然能產生力度,這就是"筆力"。由於構成畫家的"意"的氣質、涵養、情感、思緒不同,貫於筆端之氣也會不同。以氣使筆的"氣"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筆"筆力"的多樣性、復雜性和多變性。如吳昌碩運筆質朴而蒼渾,趙之謙用筆如"綿里裹針",鄭板橋的線則秀挺剛直,更有名垂青史的"吳帶當風","曹衣出水"。
中國畫家在意存筆先、以氣使筆中,創造出了形態有別各具韻致的種種筆法。筆法的變化是以筆力的變化來體現的,大自然與人類生活的多姿多彩又給中國畫家提供了"筆力"的創造源泉。如王羲之從鵝頸的回轉感悟到了筆力的彈性變化,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出狂草之筆法,而蘇軾、黃庭堅又分別從逆水行舟與船夫盪槳中悟出了筆力的奧秘。
中國畫家在運氣使筆時,筆隨氣行,畫家的天機才華,全在有意無意間自然流溢。清代王原祁說:"神與心會,心與氣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絕無求工求意之意,而工處奇處蜚然與筆墨之外。"中國畫家在作畫的過程中,常說要排出雜念,保持松靜自然的心身狀態,就是要使氣運筆端,筆筆暢通,筆筆見力。
三、中國畫的基本技法之一 --用墨
用墨,是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歷來的畫家都講究用墨,大寫意畫的崛起和生宣的普遍應用,用墨與用筆便成為中國畫的基本特色。
中國畫的用墨,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由於筆中含水墨量的差異,便產生干、濕、濃、淡的變化。以墨代色,產生了墨分五色的說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曰:"運墨而五色具。"五色,即焦、濃、重、淡、清,而每一種墨色又有干、濕、濃、淡的變化,這就是中國畫用墨的奇妙處。此外,還有墨分六色之說,清代的唐岱在《繪事發微》中談道:"墨色之中,分為六彩。何為六彩?黑、白、干、濕、濃、淡是也。"又雲:"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無陰陽明暗;干濕不備,是無蒼翠秀潤;濃淡不瓣,是無凹凸遠近也。"以中國畫墨色變化的豐富程度是可想而知了。沒有變化的墨色必然呆滯板濁,成為沒有生氣的死畫。一個畫家成功往往離不開用墨的精能,如齊白石畫蝦所以能婦孺皆知,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就在於用墨的得當。他畫蝦曾三變:"初只略似,一變畢真,再變色分深淡。"如今我們所見到他筆下的蝦形態栩栩如生,通體透明而堅韌的蝦殼,特別是蝦的頭部,在腦殼墨色清淡處,濃墨一筆即為蝦腦,真是妙到了絕處。
中國畫用墨技巧,並不是體現在調色盤中能調出多少種墨色的變化,而是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紙面上體現出來,其中尤為困難的是,如何使一枝筆中產生出各種墨色的變化。隨著中國畫的不斷發展,用墨的技巧也趨成熟,產生了"潑墨法"、"積墨法"和"破墨法"多種表現手法。
四、中國畫的技巧之一 色彩的特點
中國繪畫歷來都十分講究色彩的運用,南齊的謝赫,在《古畫品錄》中將"隨類賦彩"作為"六法"之一。這以物象的種類不同面賦以不同色彩的理論,便是中國畫用色的基礎。
中國畫講究"隨類賦彩"的同時,還十分重視空間環境對物象的影響,隨著空間環境對物象的影響,隨著空間環境的變化,物象的色彩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南北朝時的蕭繹對這一現象曾作過仔細的觀察,在《山水松石格》中談到:"秋毛科骨,夏蔭春英,炎緋寒碧,暖日涼星。"這是我國最早說明季節、氣候的不同,所以起的物象色彩的變化,特別是冷暖色調的變化。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則概括了季節的變化對水色和天色的影響:"水色:春綠,夏碧,秋青,科黑;天色:春晃,夏蒼、秋凈,科黯。"清代的唐岱《繪事發微》引用郭熙的話,更是形容得有聲有色:"山有四時之色,風雨晦明,變更不一,非著色以像其貌。所謂春山艷冶面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淡,冬山慘淡而如睡,此四時之氣也。"
五、 寫意畫的創作方法
1. 意在筆先,胸有成竹。
寫意畫和工筆畫不同。工筆畫創作分為三個過程:首先起稿;其次勾墨線定稿;最後染色填彩完成。而寫意畫必須落筆成形,一氣呵成。因此,在創作方法上,必須把所要描繪的對象,通過觀察或寫生,把各種物象默記在心,做到意在筆先,胸有成竹。譬如:你想畫竹,必須在未畫之前把竹子的形象、結構、特徵乃至在風、晴、雨、雪等等不同環境中的變化理解得清清楚楚。通過想像,在動筆以前,一眼看去彷彿千枝萬葉已經躍然紙上了。最後,把你所要描繪的竹子一枝一葉地通過一筆一墨刻劃出來,這就是寫意畫的創作方法。但必須做到形象生動活潑,筆墨淋漓灑脫。
2. 落筆成形,一氣呵成。
工筆畫的完成經過上三個過程,需要花費時間;而寫意畫就不同,最好落筆成形。什麼叫落筆成形?譬如撇蘭葉,一筆下去從根部到梢頭,它的濃淡、粗細、剛柔、頓挫等等,要求非常有力而且十分自然地表現出來,既不能塗改,也不能草率。所以在用筆時首先要注意調墨,濃淡干濕必須調配好,做到心中有數。運筆時要大膽落筆,既不緊張,也不忙亂,非常沉穩地一筆一筆地畫下去,就能很好地完成。蘭葉細長,草質,比較堅韌,有一定的硬度,但畢竟是草木花卉,又需要一定的柔度。古人在實踐中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囑做"喜氣寫蘭,怒氣畫竹"的創作方法,這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做為畫蘭葉的一種指導思想。譬如:我們要把蘭葉畫得既"剛"且"柔",可以用"喜氣寫蘭"來指導我們進行創作。同時,要表達竹子高風亮節的品質和格調,也可用"怒氣畫竹"的方法來完成。這些要求都是落筆成形的例子,我們可以在今後實踐中去體現。
另外,所謂一氣呵成不能理解成呼一口氣就要完成。譬如:我們要畫二三十片蘭葉,最好一下完成,也就是一氣呵成。這樣處理很有好處,可使筆與筆、葉與葉之間的相互交錯、穿插和筆法的連貫及氣勢的銜接等等都不受影響。否則停筆久了,就會把原來的意圖改變,可能使先畫和後畫之間統一不起來,達不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因此,一氣呵成的繪畫習慣應該在初學時培養好。其次,正因為落筆成形就必然造成"可一不可再",這也是寫意畫的特點之一。
六、山水畫寫生方法
說起"寫生",就令人想起那種支起畫夾,對景描畫,一坐半天一天的經歷,這一般是西畫的寫生方法。而在中國畫,所謂"寫生",往往是"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摸寫記之,……"(元·黃公望《寫山水訣》)。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寫生觀中,實在是把對自然的深入觀照和細微體悟放在首位,並使自然山水與畫家心靈互融神會,最終達到顧愷之所說的"與山川神遇而跡化"的目的。為達此目的,光是"模寫"是遠遠不夠的。遍游名山大川,融匯於胸,然後發於毫端,而至傳神。觀照與體悟的功夫是必須到家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神遇而跡化。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寫生觀,其實是把人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山水即我,我即山水,所以在"物我"之間了無阻礙,既然山水之神已達,必定形神俱足。這一點是目前現代意義的"寫生"無法達到的。但其精神,對現代山水畫寫生教學,也有其積極作用。
1.現代山水畫寫生的作用
1.1寫生的橋梁作用
中國畫的學習,一般均從臨摹入手,並貫穿全過程。作為學習國畫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臨摹,能在短期內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國畫的各種基本技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於國畫技法,經過前人反復錘煉,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臨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而通過寫生,就能使學習者在傳統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與真山實水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1.2寫生的記錄作用
作為游歷山水時的感受的記憶手段,寫生也有其重要作用。當面對真實山水時所得的感觸,同時因地、因氣候變化的陰晴明晦、雲蒸嵐飛,都會有許多變化。這些用寫生記錄,往往比較切合感覺,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實"而缺乏感人力量。
1.3寫生的體微作用
比較山水畫的臨摹與寫生,臨摹等於是在求教名師,只要精研細察,必能得莫大收益。但如不能把這些臨摹所得與自然真山水相比照,就不能有大收獲。直接面對活生的自然山水,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往往會有自己的獨特體會。這些獨特體會經過多次強化,並反復去粗存精,就會成為個人繪畫風格面貌確立的起點。
2.山水寫生應注意的地方
2.1 不要"泥古不化"。
過分強調臨摹所得的山水畫技法,特別是山石皴法等,結果是要麼活山水被程式所囿寫成死山水,要麼是思路被真山實水所束縛,而找不到表現的方法。
2.2 避免"食洋不化"。
是以西畫速寫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國畫山水寫生中,把國畫寫生等同於硬筆明暗速寫或線描速寫。其直接惡果是當速寫得心應手之後,無論平時隨手揮寫,或嚴肅的創作,所畫之作幾乎全為一副"速寫相"。這些畫作,如果光從畫面視覺效果看,可能也不錯,但卻不能稱是中國山水畫。因直露和膚淺,直接決定了其品格的低下。
3.山水畫寫生法
3.1 局部模寫法: 適合初學者, 臨摹未到熟練程度,真山水寫生又未多接觸,須要兩相對照,揣摹模寫,此時切忌貪大求全。
3.2 詳記法:
較完整"真實"地記錄畫面,適合初步熟練的學者,此時即當強調感受之真實,而非物象表面之"真實"。
3.3 記異法:
只對特別的事物加以記寫,適合時間較少或有特別感受時用。
3.4 記意法(簡記法)
只簡單記錄一個印象,不作詳細刻畫。
3.5 放大法:
選取一有感受的局部,放大並作較詳盡表現,常可有意外收獲。
3.6 映象法:
針對整體景物的感受,較簡潔的畫出大體印象,不求形似,但求達"意"。
3.7 映象重疊法:
不多作一山一水的速記,而注重整山整水甚至千山萬水的疊加印象,此即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丘壑在胸,妙造自然。
3.8 重復體味法:
此法即留戀於此山此水間,留連忘返,反復觀照體味,使山水形象完全爛熟於胸,以致行坐眠食 ,時刻不忘。石濤之鍾情黃山,潘天壽先生之畫雁盪,黃賓虹先生之愛觀夜山,即得此法三昧。
4.總體的把握
4.1中國山水畫是宏觀的,要在宏觀把握中去處理微觀,注重整體大感受,防止受拘於一草一木。
4.2寫生越熟練,越要減少直接對景描畫,而多把身心投入觀照,體悟造化的神妙,在這里"觀"十分重要,通過"觀"和"看",努力達到物我兩忘之境。
4.3應特別注重特定條件下的自然山水對自己產生的強烈感觸,因這類感觸往往是你個人特有的體驗,努力強化這個體驗並表現它,那就是你神遇而跡化的開端,也就是你的繪畫風格確立的開端。

閱讀全文

與清明上河圖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