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李清照武陵春教學設計

李清照武陵春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10 20:09:15

『壹』 求較詳細的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語文教案

李煜詞《虞美人》(教案)
教學目標
1、 抓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 理解本文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筆法。
教學設想
這首詞語言比較直白,感情比較激越,讓學生根據課下的注釋理解課文的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對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礎上背誦本文。
本文的藝術表現手法主要是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們要重點賞析。本文通篇採用問答,以問起,以答結,以高亢快速的調子,刻繪了詞人悲憤相續的心理活動。我們要調動我們的情感積累去仔細領會。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課文。
學生聽徐小鳳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 關於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稱南唐後主。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宋太祖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樓里,被封為違命侯。過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傳後主於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祖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葯將他毒死。可以說此詞是他的絕命詞。前人吊李後主詩雲:「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國事」的亡國之君沒什麼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後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
三、 理清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隔句相承,三度對比的特點,進行誦讀。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是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恆不變;「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是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
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和人世間多少「往事」之短暫無常對比;「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永恆和「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雕欄玉砌應猶在」和「朱顏改相對比。
問 答 對
何時了 又東風 應猶在 (永恆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顏改 (短暫難測)
幾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恆和短暫達到統一)
四、 具體研習重要的文句
1、 提問:「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詞人為什麼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它的確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隨著詞人身份地位的改變,這些美好的事物也將在詞人的心裡改變顏色。原來錦衣玉食,在如花宮女朝歌夜弦伴著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個「階下囚」的無限悲傷,這樣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結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麼呢?
明確:「往事」的內容很豐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時的一切活動。如後宮佳麗的簇擁,高坐廟堂、萬首稱臣的尊嚴以及為所欲為的自由感等等。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表現用法?請同學們幾個這方面的事例。
明確:運用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顯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無怪王國維評價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
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長恨水東流。」
李白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早如青絲暮成雪。」等等。
五、 發揮想像,試譯這首詩,盡量把悲憤凄楚的感情表現出來。
春花開落秋月圓缺年年歲歲,
往往復復到何時才算完呢?
人生短暫,轉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樓昨夜又東風,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國在我手中毀滅,
宮中亭台樓閣也許還在吧,
只是流連於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著無盡的悲愁,
若問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晝夜,滾滾東流。
六、 總結全詩。
這首《虞美人》充滿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這種純真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於「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以致他為此付出了生命。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這首詞就是這樣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案
教學目標:
1、將李煜的詞納入中國古代帝王詩歌文學這個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積淀韻味和歷史厚重感。2、知人論文和讀文識人結合,使這一課不僅僅停留在詩歌本身技巧、語言等分析上面,也傾向於挖掘詩歌內在的人文精神。
教學時間:1課時

一、 導:
1、在歷史的那一端,間或幾個帝王也拿起筆,寫一些表現人物情感的合韻或不合韻的句子,自然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這就形成了一種十分獨特而又悠久的文化——中國古代帝王文學。帝王詩歌之作,當推漢高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全詩直抒胸臆,格調高昂,氣勢雄渾,給帝王詩歌開了個好頭。可惜這位馬上得天下的皇帝對於詩文小道並不放在眼裡,除了這首作品外,其他成就也有限。在帝王中,才氣最高的要數李後主了。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這位南唐後主的詞藝。
二、 背景及作者介紹
1、清代趙翼有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唐詩過後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闢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於完善、臻於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2、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緒。亡國後,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與家人歌唱他的新詞《虞美人》,觸怒宋朝皇帝趙光義,下令將其毒死。李煜死的很慘,死時年僅四十一歲。
3、問:那這首詞到底是一首什麼詞呢?竟會招來殺身之禍?

二、讀
1、學習詩詞,先從誦讀開始。請兩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在聽讀過程中,要注意比較,評析誰朗讀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誦讀)
2、他們讀得怎麼樣?應該什麼樣的感情?——低沉、凄涼,在聲調曲折有致
3、怎麼樣才能處理好作者的這種情感?
A、 把握節奏:「語氣可於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終以一氣呵成為佳。」
B、 把握詞語: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這些詞特別能表現詩人的內心痛苦的世界。
4、再來試試讀讀。(一張一弛,一頓一挫,好象把我也帶入到那個憂傷的世界了,這才是入情入境、高質量的誦讀。還有沒有同學向他挑戰?)
5、聽錄音。小聲跟讀
5、一起背誦,背誦的時候爭取眼前能浮現出詞中的景象。

三、析
1、要朗讀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詞的情感核心。請問,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大家說說李煜的愁有哪些。(板書「愁」)
A、往事之嘆;B、亡國之恨;離開君主寶座的失落,沒有了妻妾的幸福,家已經支離破碎。
對往事的懷念,命運越來越差。C、離家之痛
3、這層層疊疊的愁,鋪天蓋地,接踵而至,真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真是「剪不斷,理還亂」無限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於抽象。那麼,問問大家,
4、作者是怎麼樣來寫「愁情」的?
選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達憂愁。(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現愁情嗎?
結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寫得很形象。
虛實結合。對往事的回憶,引起現在的愁苦,前虛後實。
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明月、雕欄玉砌、朱顏、一江春水 作者運用這么多意象,創設了生動形象的一幅幅畫境:春花秋月圖、小樓東風圖、故國月明圖等。
A、春花秋月與往事的對比(錦衣玉食,後宮佳麗,尊嚴、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樓東風與故國明月的對比 /雕欄玉砌與已改朱顏——真是「物是人非」——思國
B、「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時了」―――「月」的意象的沉澱意義。(懷念故鄉,懷念親人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是故鄉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小結:可謂比喻含淚,對比生情。我看除了對比、比喻外,作者的發問也很有特色。先問天:「春花秋月何時了?」再問人:「往事知多少?」最後問自己:「問君能有幾多愁?」可以說是,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層層疊加,曲折迴旋。最後以「一江春水」作結,這哪是一江春水啊?簡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達到了極至。
5、這首詞到底是一首什麼詞,竟會招來殺身之禍?
本詞表現了一個亡國國君的故國之戀。念念不忘過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東風是故國吹來,春水又向故鄉流雲,這在宋太祖看來是不是會有「東歸故國」之意嗎?可以這樣說,兩個「東」字,斷送了一代文章聖手的性命。

四、評
1、我還想問問:同學們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誰叫他聲色犬馬,不務正業呢?/我覺得這愁愁得美。因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吧。
我說說我的看法:我無暇去責備他縱情聲色以至喪失了南唐美麗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後的平民式的抒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種花帝王之愁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經總藝術從審美的角度深深感染著古往今來的李煜的讀者。再由審美的通道回過來看,我們又能看到李煜獨有的天堂煉獄般的大絕望,苦難風流的大哀傷,那嘆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如果說,我們要同情李煜的話,那隻能是審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憐憫。
2、詞家中不乏「寫愁」高手,如寇準「愁情不斷如春水」(《夜度娘》);秦觀「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江城子》);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等等。竊以為他們或不夠「鮮活」,或不夠「含蓄、深邃」,「愁」之意境均不及後主詞。
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為有形的流水,無窮無盡,無邊無際,豐盈而且沉重。這哪裡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著愁情的李煜的眼淚。這樣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發的感情兼有了無邊的廣度。
3、後人總結說,這首詞的風格凄麗。李煜的詞緣何顯得如此凄麗?
從「紅錦地衣」的南唐後主,到「故國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詞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淪落以及內心的巨大沉痛,絕非常人所能體味點滴。如果以亡國為分界線,對照李煜前後期的詞作,我們能否可以這樣說,是亡國的代價成就了一位可追唐詩的偉大詞家?這也讓我想起了《吊屈原賦》里的經典詩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明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李煜後期詞,多折射出詞人內心的亡國之痛,把傳統詩歌里的那種個體間的離愁別恨升華為對故國家園的思念,境界豁大而深遠。 王國維評價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四、比
1、這首詞的詞牌名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麼?明確:虞姬,項羽的寵姬,常隨項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軍隊圍於垓下。夜飲中,
項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漢軍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項羽拔劍自刎,虞姬亦拔劍自刎。後來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一種鮮紅的花,後人為了紀念她,便把這種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詞牌名源於項羽得虞姬的悲劇故事。
2、問:我們不妨在此將李煜和項羽對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絕筆之詞,《垓下歌》與《虞美人》風格有何不同?
明確:項羽,一代梟雄,他有萬夫莫開之勇,可是有勇無謀,最終兵敗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盪盡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壯語。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後主,落入敵手,就死吧!無非一死,夫復何求!兵敗烏江,沒有一絲的奴顏婢膝;面臨絕境,沒有半點的屈膝求饒,而是慷慨悲歌。他寧願死,也不願回去見江東父老,其死得實為壯烈!更動人心魄的是鐵漢的柔情,他和虞姬的愛情在最後的關頭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愛,盪氣回腸!這就是項羽,他對江東父老有情,對虞美人有情,連對那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後一瞬間,不僅讓我們目睹了他英雄壯烈的一生,更讓我們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兒女情長。可以說,他死的時候,既是一個豪氣沖天的英雄,又是一個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項羽的絕筆雖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壯,是情,是美!難怪宋代才女李清照為這位英雄俊才擊板叫絕,「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之所以兩千年來為後人所追憶,懷念,多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總結:潮起潮落,沒落了多少塵埃,在千年的風中,王者遠去的身影已無處可尋,永恆的只是精神,或雄渾,或豪邁,或凄冷,或悲壯,留待後人去細細咀嚼,去細細回味!

五、結
李煜只是李煜,一個文謅謅的詞人罷了。不是勾踐,勾踐他亡過國,但他能「卧薪嘗膽」,能夠「三千越甲可吞吳」,最終成就復國大業。有人說,政治是藝術的天敵,的確,太感性、太重視自己的內心的人是不適合做政府領導的。當我們的目光越過千年,看著李煜憂郁的臉,我們會覺得李煜如果不當皇帝,放歌於山林之間,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謫(zhe)仙。
最後,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品味詩詞的方法。 知人論文,讀文識人,人文互見,相得益彰

『貳』 李清照 《武陵春》

李清照《武陵春》譯文:
春風停息,百花落盡,花朵化作了香塵,天色已晚回還懶於梳頭。答風物依舊是原樣,但人已經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訴說苦衷,眼淚早已先落下。
聽說雙溪春光還好,也打算坐只輕舟前往觀賞。只是恐怕漂浮在雙溪上的小船,載不動許多憂愁。

『叄』 李清照<<武陵春>>解析

這是詞人避亂金華時所作。她歷盡亂離之苦,所以詞情極為悲戚。上片極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進一步表現悲愁之深重。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現了她的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像豐富。通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多。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遂為絕唱。
北宋敗亡後,李清照於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之後,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隻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已經53歲了,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這首詞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斷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風住塵香花已盡」,交代的是季節特徵,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殘留些花的芬芳,說明這時已到了暮春時節。「日晚倦梳頭」是通過日色已晚而作者仍無心梳洗打扮來表達內心的哀傷。下面敘述哀傷的原因和哀傷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春天裡花開花落年年如此,並沒有新的變化,而人卻與以前大不一樣了,國破、家亡、夫死,她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這比「聲淚俱下」的描寫更深入了一層。她的悲哀是不可觸摸的,不但不能說,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會淚如雨下。在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
下片一轉,另闢蹊徑,寫道:「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聽人說雙溪春色還不錯,詩人也曾產生了去那裡泛舟的念頭。她想去雙溪泛舟並不是貪戀美景、游賞心切,而是要尋求一個消除愁苦的去處。不過,轉而卻又否定了自己的計劃。「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怕的是雙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內心沉重的哀愁。人們總是把愁怨比做連綿不斷的流水,比做斬盡還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卻另尋了一個新思路,說:自己的愁重得連船都承載不動。她又用「也擬」「只恐」等虛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動層次清楚地表露了出來,像這樣的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實在很新鮮

『肆』 李清照的武陵春的鑒賞

這是詞人避亂金華時所作。她歷盡亂離之苦,所以詞情極為悲戚。上片極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進一步表現悲愁之深重。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現了她的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像豐富。通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多。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遂為絕唱。

北宋敗亡後,李清照於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之後,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隻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已經53歲了,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這首詞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斷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風住塵香花已盡」,交代的是季節特徵,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殘留些花的芬芳,說明這時已到了暮春時節。「日晚倦梳頭」是通過日色已晚而作者仍無心梳洗打扮來表達內心的哀傷。下面敘述哀傷的原因和哀傷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春天裡花開花落年年如此,並沒有新的變化,而人卻與以前大不一樣了,國破、家亡、夫死,她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這比「聲淚俱下」的描寫更深入了一層。她的悲哀是不可觸摸的,不但不能說,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會淚如雨下。在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下片一轉,另闢蹊徑,寫道:「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聽人說雙溪春色還不錯,詩人也曾產生了去那裡泛舟的念頭。她想去雙溪泛舟並不是貪戀美景、游賞心切,而是要尋求一個消除愁苦的去處。不過,轉而卻又否定了自己的計劃。「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怕的是雙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內心沉重的哀愁。人們總是把愁怨比做連綿不斷的流水,比做斬盡還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卻另尋了一個新思路,說:自己的愁重得連船都承載不動。她又用「也擬」「只恐」等虛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動層次清楚地表露了出來,像這樣的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實在很新鮮、奇特,所以被詞論家稱贊為「創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伍』 李清照《武陵春》疑難雜症!!!

應該是起床晚。這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種常用的表現心情百無聊賴慵懶的手法。比如溫庭筠的《菩薩蠻》:懶起畫蛾眉。還有李清照的《鳳凰台上憶吹簫》:起來慵自梳頭。

『陸』 李清照<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專,
也擬泛輕舟。屬
只恐雙溪舴艨舟,
載不動、許多愁。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春風停息,百花落盡,花朵化作了香塵,天色已晚還懶於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風物依舊是原樣,但人已經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訴說苦衷,眼淚早已先落下。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聽說雙溪春光還好,也打算坐只輕舟前往觀賞。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只是恐怕漂浮在雙溪上的小船,載不動許多憂愁。

『柒』 李清照武陵春及鑒賞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詞作鑒賞
這首《武陵春》為作者中年孀居後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喝三嘆,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詞的作法,採用了類似後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郁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凄涼環中流盪無依的才女形象。
這首詞簡煉含蓄,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風住塵香花已盡」一句已達至境: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
這首詞由表及裡,從外到內,步步深入,層層開掘,上半闋側重於外形,下半闋多偏重於內心。「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這里所寫的「日晚倦梳頭」,是另外一種心境。
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隻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懶於梳理。「欲語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這里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後讓淚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詞的下半闋著重挖掘內心感情。她首先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聞說雙溪春正好」陡然一揚,詞人剛剛還流淚,可是一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春光明媚、遊人如織,她這個平日喜愛游覽的人遂起出遊之興,「也擬泛輕舟」了。「春尚好」、「泛輕舟」措詞輕松,節奏明快,恰好處她表現了詞人一剎那間的喜悅心情。而「泛輕舟」之前著「也擬」二字,更顯得婉曲低回,說明詞人出遊之興是一時所起,並不十分強烈。「輕舟」一詞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則是鋪足之後來一個猛烈的跌宕,使感情顯得無比深沉。這里,上半闋所說的「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這首詞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詩歌中用比喻,是常見的現象;然而要用得新穎,卻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將精神化為物質,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饒有新意,各具特色。這首詞里,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同樣是用誇張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鑄新辭,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著痕跡。我們說它自然妥帖,是因為它承上句「輕舟」而來,而「輕舟」又是承「雙溪」而來,寓情於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捌』 賞析李清照的〈武陵春〉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於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首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凄清,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風住塵香」四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後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蘊藉。而且在風沒有停息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雖極不堪,尚有殘花可見;風住之後,花已沾泥,人踐馬踏,化為塵土,所余痕跡,但有塵香,則春光竟一掃而空,更無所有,就更為不堪了。所以,「風住塵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於含蓄,反而擴大了容量,使人從中體會到更為豐富的感情。次句寫由於所見如彼,故所為如此。日色已高,頭猶未梳,雖與《鳳凰台上憶吹簫》中「起來慵自梳頭」語意全同,但那是生離之愁,這是死別之恨,深淺自別。
三、四兩句,由含蓄而轉為縱筆直寫,點明一切悲苦,由來都是「物是人非」。而這種「物是人非」,又決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變化,而是一種極為廣泛的、劇烈的、帶有根本性的、重大的變化,無窮的事情、無盡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這,真是「一部十七史,從何說起」?所以正要想說,眼淚已經直流了。
前兩句,含蓄;後兩句,真率。含蓄,是由於此情無處可訴;真率,則由於雖明知無處可訴,而仍然不得不訴。故似若相反,而實則相成。
上片既極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開,從遠處談起。這位女詞人是最喜愛遊山玩水的。據周輝《清波雜志》所載,她在南京的時候,「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覽的愛好,又有需要借游覽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雙溪則是金華的風景區,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雙溪的想法,這也就是《念奴嬌》中所說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實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豈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釋?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經預料到愁重舟輕,不能承載了。設想既極新穎,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兩句開,一轉;後兩句合,又一轉;而以「聞說」、「也擬」、「只恐」六個虛字轉折傳神。雙溪春好,只不過是「聞說」;泛舟出遊,也只不過是「也擬」,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殺了上面的「也擬」。聽說了,也動念了,結果呢,還是一個人坐在家裡發愁罷了。
王士稹《花草蒙拾》雲:「『載不動許多愁』與『載取暮愁歸去』、『只載一船離恨向兩州』,正可互觀。『雙槳別離船,駕起一天煩惱』,不免徑露矣。」這一評論告訴我們,文思新穎,也要有個限度。正確的東西,跨越一步,就變成錯誤的了;美的東西,跨越一步,就變成丑的了。象「雙槳」兩句,又是「別離船」,又是「一天煩惱」,惟恐說得不清楚,矯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難於被人接受。所以《文心雕龍·定勢篇》說:「密會者以意新得巧,苟異者以失體成怪。」「巧」之與「怪」,相差也不過是一步而已。
李後主《虞美人》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觀《江城子》雲:「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愁已經物質化,變為可以放在江中,隨水流盡的東西了。李清照等又進一步把它搬上了船,於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隨水而流,並且可以用船來載。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的《仙呂·點絳唇纏令·尾》雲:「休問離愁輕重,向個馬兒上馱也馱不動。」則把愁從船上卸下,馱在馬背上。王實甫《西廂記》雜劇《正宮·端正好·收尾》雲:「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又把愁從馬背上卸下,裝在車子上。從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藝必須有所繼承,同時必須有所發展的基本道理來。
這首詞的整個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處。歐陽修《採桑子》雲:「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欄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周邦彥《望江南》雲:「游妓散,獨自繞回堤。芳草懷煙迷水曲,密雲銜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牆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無處不凄凄。」作法相同,可以類比。譚獻《復堂詞話》批歐詞首句說:「掃處即生。」這就是這三首詞在布局上的共有特點。掃即掃除之掃,生即發生之生。從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說以前一階段情景的結束,歐、李兩詞是說春光已盡,周詞是說佳人已散。在未盡、未散之時,芳菲滿眼,花艷掠目,當然有許多動人的情景可寫,可是在已盡、已散之後,還有什麼可寫的呢?這樣開頭,豈不是把可以寫的東西都掃除了嗎?及至讀下去,才知道下面又發生了另外一番情景。歐詞則寫暮春時節的閑淡愁懷,周詞則寫獨步回堤直至歸去的凄涼意緒,李詞則寫由風住塵香而觸發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而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現的,也是最動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掃處即生」。這好比我們去看一個多幕劇,到得晚了一點,走進劇場時,一幕很熱鬧的戲剛剛看了一點,就拉幕了,卻不知道下面一幕內容如何,等到再看下去,才發現原來自己還是趕上了全劇中最精採的高潮部分。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會人生都只能是某些側面。抒情詩因為受著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這種寫法,能夠把省略了的部分當作背景,以反襯正文,從而出人意外地加強了正文的感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

『玖』 李清照 武陵春

1.武陵春(詞牌名)
[編輯本段]
武陵春:詞牌名。又名《武林春》、《花想容》。 ━━雙調 四十九字 平韻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仄平平(韻)。

2.武陵春(李清照)
[編輯本段]
武陵春
春晚 [1]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 [2]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3]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4]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5] ,載不動、許多愁。

2.1注釋
[編輯本段]
[1] 這是一首小令,作於南宋高宗紹興五年( 1135 ),當時李清照避亂南逃,居於浙江金華。武陵春:詞牌名。又名《武林春》、《花想容》。
[2] 塵香:落花化為塵土,而芳香猶在。陸游《卜運算元·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與此意同。
[3] 此句抒寫作者凄涼落寞的心境。物是人非:風物依舊,人事卻已不同。這里是說,自己與丈夫(趙明誠)收集的金石、文物、書籍還在,可大宋朝廷卻偏安一隅,丈夫也已去世,自己流離失所,一切均已不可與往昔相比。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完了。
[4] 雙溪:浙江金華的一條河。東港、西港二水流至金華匯合,稱婺港,又稱雙溪,是當時的游覽勝地。
[5] 舴艋(zéměng 責猛)舟:形似蚱蜢的小舟。

2.2作者簡介
[編輯本段]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2.3賞析
[編輯本段]
這是詞人避亂金華時所作。她歷盡亂離之苦,所以詞情極為悲戚。上片極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進一步表現悲愁之深重。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現了她的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像豐富。通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多。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遂為絕唱。
北宋敗亡後,李清照於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之後,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隻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已經53歲了,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這首詞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斷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風住塵香花已盡」,交代的是季節特徵,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殘留些花的芬芳,說明這時已到了暮春時節。「日晚倦梳頭」是通過日色已晚而作者仍無心梳洗打扮來表達內心的哀傷。下面敘述哀傷的原因和哀傷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春天裡花開花落年年如此,並沒有新的變化,而人卻與以前大不一樣了,國破、家亡、夫死,她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這比「聲淚俱下」的描寫更深入了一層。她的悲哀是不可觸摸的,不但不能說,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會淚如雨下。在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
下片一轉,另闢蹊徑,寫道:「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聽人說雙溪春色還不錯,詩人也曾產生了去那裡泛舟的念頭。她想去雙溪泛舟並不是貪戀美景、游賞心切,而是要尋求一個消除愁苦的去處。不過,轉而卻又否定了自己的計劃。「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怕的是雙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內心沉重的哀愁。人們總是把愁怨比做連綿不斷的流水,比做斬盡還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卻另尋了一個新思路,說:自己的愁重得連船都承載不動。她又用「也擬」「只恐」等虛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動層次清楚地表露了出來,像這樣的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實在很新鮮、奇特,所以被詞論家稱贊為「創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詞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內在情感方面更加細膩,更加深邃。有人評價說「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

2.4譯文
[編輯本段]
春風停息,百花落盡,花朵化作了香塵,天色已晚,懶於梳頭。風物依舊,人世已變一切事情都已完,想要訴苦衷,眼淚早已流。
聽說雙溪春光還好,也打算乘舟前往只恐怕漂浮在雙溪上的小船,載不動許多憂愁。

『拾』 武陵春的板書誰告訴我啊

《武陵春》教學實錄

一、導入

師:咱們似乎好多天沒有一起聽歌了,先來一起共賞一首歌,怎樣?(聲高呼。)

播放歌曲:《月滿西樓》,部分學生小聲跟唱。

師:這首歌大家比較熟悉吧,什麼名字?

生:《月滿西樓》。

師:嗯,不錯。考考你們,這首歌的詞作者是誰?

生:不知道。(有人小聲嘀咕:李清照)

生1:是李清照的《一剪梅》。

師:你們聽了有什麼感覺?

生2:比較憂傷、凄愁。

師:我和你有同感。你們對李清照有哪些了解?

生3: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詞人,婉約派詞人代表。

生4:李清照的丈夫叫趙明誠,據說他們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她丈夫死後,李清照寫了許多愁詞。

生5:李清照和丈夫相親相愛,丈夫出遠門去了,李清照作了《醉花陰》,趙明誠在家裡閉門思考三天鹼夜,作詞五十首,然後把清照的詞夾於其中,給他的好友際行夫看,陸行夫只說:「只三句絕佳。」恰是李清照所作。

生6:李清照是從北宋滅亡後逃到南方去的,那時她丈夫已死,滿是愁緒,所以作品多委婉纏綿,前期作品則清新明快。

生7:我還讀過她的《聲聲慢》,寫得很好。

師:看來你們對這個詞人還挺了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武陵春》,去感受這位女詞人豐富的內心世界。(板書詞題及作者)

二、讀詞

1、生自由朗讀。一生當眾朗讀。正字音。強調「擬」、「舴艋」三字的讀音。

2、師:再讀詞。從詞中你讀出了什麼情感?

生1:一個字「愁」。

師:大家帶著愁緒再讀讀這首詞。注意語速、語調。

3、生齊讀。再聽錄音,又齊讀。(語調處理更完美了)

三、賞讀

1、師:請同學們再輕聲吟讀這首詞,就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話仔細鑒賞。先回顧一下以前學過的鑒賞方法。

生1:可以根據詩句展開想像,描繪畫面。還可以聯想相關相類的詩句。

生2:賞析精妙的字、詞,感受作者的語言藝術。

生3:多讀幾遍,從文字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生開始自由吟讀,並批註。

2、小組討論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生4:由「風住塵香花已盡」一句,我不由想到這樣一幅畫面:狂風已經過去了,樹葉仍在顫抖,昨日燦爛的春花已被大風打得七零八落,滿地落英繽紛,揚起的塵土裡飄浮著花的芬芳。

生5:首句,風、塵、花,三種形象給人一種情緒低落的感受。尤其是「花已盡」更添幾分傷感。作者是借景抒情。

生6:我不禁想以她的另一句詩「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由「塵香」又想到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不過兩句表達的情感不一樣。

師:這幾個同學說得相當好。你看,短短的七個字,同學們讀出了這么多收獲。作者描寫這樣的景,是為了什麼?

生7:烘托心情不好,郁悶。緊接著不是有「日晚倦梳頭」嗎?

師:是啊。從這五個字中你又讀出了什麼?

生8:《望江南》中是「梳洗罷」,精心打扮後才去望江樓等愛人。而這里,李清照已經失去了「悅已者」,所以無心打扮了,沒有生活的情趣,無快樂可言。依然可以讀出她的愁。

師:你不僅分析透徹,還學會比較閱讀,這真是一種閱讀的好方法。

生9:我對詞中最後兩句深有感觸。作者寫得太好了?

師:好在何處?說給我們聽聽看。

生9:作者用了比喻。愁緒連船都載不動,可見得很愁很愁。

師(笑):我也體會到了,愁很重很重。但你剛才說好,究竟怎麼個好法?

生10:我覺得愁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種感覺。(師:比較抽象)作者說小船載不動,好像愁有了重量,而且還有一個體積似的。

師:你說得精彩極了。愁本是這樣抽象無形,但作者妙用比喻,就將它寫得有了立體感,有了重量感,具體而形象,而且這個比喻也很新奇。你看,你們是不是都讀到了這種濃濃的愁?一齊將這句話讀一遍。(生齊讀該句)

生11:「欲語淚先流」五字極佳。還沒說就先流淚,可見得悲從心來,不能控制住。

師:是啊,話未出口淚先流,情不能自已啊。這比聲淚俱下更讓人生愁啊。

生12:「聞說」、「也擬」兩個詞用得好。表明作者想去賞春景,泛輕舟。可是後文突然一轉折「只恐」,表明去不了,這是欲抑先揚。

師:讓我們為她精彩的理解而鼓掌。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有變化,她內心充滿了愁緒,想要出去散心,擺脫擺脫,可那繞在身邊擠滿心頭的愁緒哪能散去呢?

作者為什麼這么愁呀?

生13:因為作者的丈夫已死,她流離失所,家中的文物也喪失了很多,年齡漸老,所以很愁。

師:你是查了資料的吧?這種學習方法也很好。從詞中能找到愁的原因嗎?

生齊答:物是人非。

師:從同學們剛才的分析理解來看,一個字貫穿了整首詞,那就是「愁」字。

下面,讓我們再次誦讀,體會作者心中的愁緒。同學們可以同桌商量一下朗讀的方式,然後我們看誰讀得最好。生自由朗誦。

四、競讀

生1組:我們選三個人齊讀,還有一個同學輪讀,她只讀每句話的後面三個字,最後一句話的三個字多重復幾遍,速度逐漸放慢。

師:你們的主意很妙啊,四人重唱。展示一下。

生1組用「重唱」的形式朗誦,效果極佳。尤其是最後「許多愁——許多—愁—許——多——愁——」速度漸慢,意猶未盡,處理得非常好。

全班用這種形式朗讀一遍。

五、背誦該詞。

六、同學們剛才已經能夠背誦這首詞了。想想,作者用什麼方法來表達她的愁緒?生合作討論。

生1:作者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

生2:作者選用了典型的意象,借景抒情。

生3:也有直接抒情,例如「欲語淚先流」。

生4:還有欲抑先揚。

師:總之,這首詞句句圍繞「愁」字來寫,她寫得具體生動,感情細膩,深婉動人。這首詞堪稱李清照婉約詞的佳作。

你們平時還讀到過寫愁的詩句嗎?能不能說一兩句。

生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生2: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生3: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教師出示課前搜集的詩句,學生再次齊讀。

從這些詩句中,你們能夠發現什麼寫作的奧妙嗎?

生1:看來,寫愁都得藉助具體的形象,比如像春水、像飛絮、像細雨。

生2:用比喻,能化枯燥為生動。

師:是啊,我們在寫作中,不需要概念化的語言,而需要將之寫具體,寫生動,寫形象。願大家能從這些寫愁的名句中真正覓得一點寫作的方法。

你們還學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嗎?

生齊答:《如夢令》。

生自由背誦〈如夢令〉。

師:比較讀一下,這首詞與〈武陵春〉有什麼區別?

生:這一首比較歡快,喜悅。作者喝酒喝醉了,那是高興的醉。

生2:寫得很輕松,讀起來也很放鬆。

師:李清照不愧為宋代的女才子。願大家課余多讀一讀她的詞作,以〈武陵春〉始,多多觸摸這位才女的心靈情感世界。

下課。聽音樂歌曲〈武陵春〉。

反思:

回想自己以前對詩歌的教學,基本上沒有這么精細過。換句話說,以前教學詩歌主要是就詩歌論詩歌,要麼簡要講解詩意及情感,要求學生背誦;要麼是我句句賞析,學生動筆批註,不敢放手讓學生動腦賞析。而今天教此節課,我覺得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我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一是讓學生交流關於李清照的資料,為學習該詞作鋪墊。二是讓學生自由吟讀,賞析一句話。三是讓學生自我商量朗讀處理方式,課堂上出現了亮點。四是讓學生自己回顧賞析的方法,自己總結表達愁緒的寫作方法。

可以說,一切是在我的引導下進行的,但一切又都是學生自我完成的。本節課,我差不多成了一個聽眾。

原來,我以前低估了學生的能力。

不過,為了這節課徹底地交給學生,我還是在前兩天學習詩詞的時候,用心良苦地作了一些鋪墊的。例如,讓學生學會根本詩歌描繪畫面,學會作相關詩句近似聯想,學會品析一個妙詞等。正是因為在前面課堂上已經略有接觸,所以,我讓他們賞析時,先把鑰匙交給了他們,他們終於在摸索中打開了大門。

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本課至少有這樣幾個收獲。

一是了解了李清照其人,並感受了她的藝術特色。

二是學得了一點賞析詩詞的方法。

三是積累了一批寫愁的名句。

閱讀全文

與李清照武陵春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