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凸透鏡教學反思

凸透鏡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11 10:42:25

1. 要知識反思600字

初二物理對學生是一門新的課程,剛接觸到這一門課時,學生往往有新鮮感,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但很多學生只停留在興趣上,或者時間一長,很多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在物理教學上,我得出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多做實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而這方面教學方法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會使課堂更有趣!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我們應該利用學校以有的條件,盡量多做實驗。在研究光的色散現象時,我利用三棱鏡讓同學們觀察白色光的色散現象。我還從生物實驗室借用了試管,讓同學們研究敲擊裝有水的試管時,到底是不是空氣的振動發出了聲音。還有,在講究凸透鏡的習題時,我利用實驗室里的凸透鏡讓學生們自己觀察,並總結實驗的結果。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加深了同學們的印象、和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課外,我還要求同學們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實驗。在學習色光的三原色時,我就要求同學們,利用自製的放大鏡(裝有水的圓形塑料瓶)觀察自己家的電視機的顏色,是否是由紅、綠、藍這三種顏色的色光組合而成的。

二、讓同學們學會觀察,多觀察

首先,我上課時盡量多做演示實驗,讓同學們仔細的觀察。並積極的思考總結實驗結論。對錯誤的結論,並不是馬上指出,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是課堂上的演示實驗,畢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卻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多聯系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並表揚那些善於觀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仔細觀察過的學生,加以表揚,以鼓勵同學們多去觀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並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如果沒有學到過的知識,就通過自己查閱資料,同學間的相互討論,還有問老師來解決。讓同學們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物理的樂趣。

三、盡要讓學生自己去調查物理知識的應用

看看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哪些例子。通過學生自己的參與,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將我們所學的知識,再用來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雜訊,同學們可以利用我們所學過的減弱雜訊的三個環節來控制雜訊。也可以利用回聲,來估測一些生活中的距離。這樣,同學們既可以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又會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熱愛,對擁有知識的自豪感,也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四、不要讓學生對物理產生恐懼感

剛接觸物理,在帶給同學們新的知識的同時,也讓有些同學產生了恐懼。教師要了解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狀況,要求他們寫物理總結,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向。對感到物理有困難的同學,及時進行問題的解決。不讓他們的困難和疑惑,越積越多,從而感到物理很難,一點都不懂。從而逐漸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如何時刻提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是每一個老師,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思考的的問題

篇二:初二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初中物理教學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入門和啟蒙,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了解並適應學生心理特點有很大的作用。

就初二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於幻想,同時好動、好勝、好玩。但學習積極性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鉤,遇到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會很快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後導致初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學一定要適應學生心理特點。好奇作為中學生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培養好奇心,能使人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教學中應有意識進行引發和激勵,如:精心設計相關情景,充分利用相應實驗和小故事。好問,是中學生心理的又一特點。中學生已有一定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和生活經驗具有過渡性的特點,他們的認識由經驗型向思維型發展,學生好問的積極性應得到及時鼓勵和尊重,教師要善於設問,以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能力。好動,是中學生積極思維的和一種表現。精心准備探索性實驗器材,精心設計探索性實驗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動心理,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觀察力和實驗素養。好勝,是中學生極為寶貴的一個心理特點,有利於他們形成平等競爭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有意識讓學生爭論,在爭論中培養勇於創新的思維習慣。好玩,是中學生的天性,要啟發學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創新,玩得有出息,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鼓勵學生做課外小實驗,在玩中學,學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學生心理弱點。在學習困難知識時,學生易受挫,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應鼓勵學生培養和鍛煉意志品質,多表揚學生的閃光點,多挖掘學生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多與學生溝通,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們犯錯誤的原因。給他們講科學家、偉人的故事,學習他們經歷了困難的歷程,歷經了磨難,最終克服困難的精神。激勵學生確定短期學習目標,為目標不懈地努力。

總之,初二物理課堂教學要適應中學生心理特點,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因與外因,從而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的人才。

2. 物理教學反思怎麼寫

物理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版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權主動性,而這方面教學方法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會使課堂更有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我們應該利用學校以有的條件,盡量多做實驗;在研究光的色散現象時,我利用三棱鏡讓同學們觀察白色光的色散現象。我還從生物實驗室借用了試管,讓同學們研究敲擊裝有水的試管時,到底是不是空氣的振動發出了聲音。還有,在講究凸透鏡的習題時,我利用實驗室里的凸透鏡讓學生們自己觀察,並總結實驗的結果。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加深了同學們的印象、和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課外,我還要求同學們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實驗。在學習色光的三原色時,我就要求同學們,利用自製的放大鏡(裝有水的圓形塑料瓶)觀察自己家的電視機的顏色,是否是由紅、綠、藍這三種顏色的色光組合而成的。

3. 人教課標版小學科學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的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第六課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總節數14節 電教節數14節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塊
3、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物體與陽光垂直比傾斜吸熱快
過程與方法
1、做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本領有關系的實驗
2、做探究物體吸熱與陽光直射、斜射關系的實驗
3、將物體的顏色與升溫情況的實驗數據繪製成折線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能嚴格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實驗
2、認識到自然事物的變化之間是有聯系的
3、認同科技的發展能促使人們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規律地觀點
二、教學准備
教師演示:人類利用太陽能的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三個同樣的黑色紙帶分別插上溫度計
三、教學重、難點
對比實驗: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關系;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人類只利用了太陽能量的很少一部分,還有大部分的光和熱沒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匯聚陽光外,我們還有什麼辦法能得到太陽更多的光和熱?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1)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有關嗎?請學生自學書上的要求
1)師生討論這個對比實驗的注意事項
除了紙的顏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條件如擺放的地點、方式、時間等盡量保持一致
3)學生實驗、記錄
3、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1)學生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案
1) 學生分析對比實驗的注意事項
2) 學生實驗記錄
4、將觀察到的數據繪製成圖表
1)教師講解繪制的方法
橫、縱坐標各表示什麼
刻度值是多少
點和線的顏色要按照教科書的要求來畫
2)分析
為什麼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鋁箔紙的吸熱本領比較小
1、總結歸納
回顧第5、6兩課,總結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來得到更多太陽的光和熱
六、作業設計
查找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的設計、構造及工作原理
七、板書設計
2.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對比實驗一: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對比實驗二: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
折線圖

4. 人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怎樣放得更大》教學設計

科學概念:
1、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過程與方法:
1、用兩個放大鏡組合製作一個簡易顯微鏡。
2、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3、閱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人類發明顯微鏡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2、科學的不斷發展,會促使技術不斷地改進,而技術的發展,又會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
4、學習科學家對科學執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懂得人類的不懈追求促進了顯微技術的不斷進步
【教學難點】自製簡易顯微鏡
【教學准備】
分組實驗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卡紙(或現成的紙筒)、剪刀、膠帶。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師演示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自製的顯微鏡,相關課件(如顯微鏡的歷史等)。
【教學過程】
一、顯微鏡的發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能熟練地使用放大鏡來觀察一些細小的物體了,但人類的探索慾望總在不斷地發展,放大鏡不能滿足人們對微小世界繼續探索的慾望。如何能使我們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顯微鏡,用電子顯微鏡……
2、介紹各種顯微鏡
1)最早的光學顯微鏡:荷蘭詹森父子製作的顯微鏡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顯微鏡。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組成,它是光學顯微鏡。後來光學顯微鏡經不斷改進,最大放大倍數可達1500倍左右。
2) 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場代替透鏡。一下子把放大倍數提高到一萬倍。20世紀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萬倍。
3) 掃描隧道顯微鏡:放大倍數可達3億倍。
二、做個簡易顯微鏡
1、怎樣放得更大?
師:放大鏡何以變成了顯微鏡呢,在放大鏡變成顯微鏡的過程中人類進行了怎樣的思考與努力呢?我想當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問題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學們,你們有什麼辦法在現有的放大鏡的基礎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讓學生嘗試回答)
2、我們自製顯微鏡
1)我們已經知道增加放大鏡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數,但即使我們將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數也只能達到25倍左右。這個凸透鏡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該怎麼辦?
2)嘗試用兩個放大鏡觀察物體。
調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觀察物體,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後移開一個凸透鏡,比較一下兩次看到的物體有什麼不同。反復幾次,看看有什麼發現?藉助紙筒,參考第10頁的方法自製一個顯微鏡。(事先讓學生自備與放大鏡外徑一樣大的紙筒每組1-2個,否則課堂上的時間會不夠)
3)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
三、小結
17世紀時,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們就像我們一樣,嘗試著把兩塊凸透鏡組合起來製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觀察工具,它們便是顯微鏡的前身。
板書設計:
4、怎樣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放大鏡 看
——(兩個凸透鏡組合) 到
——光學顯微鏡 更
——電子顯微鏡 多
——掃描隧道顯微鏡 …… 文 章來源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製顯微鏡的探究活動,知道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閱讀列文虎克自製顯微鏡並發現微生物的故事,了解顯微鏡發展的歷史,體會技術是不斷發展的,技術的改進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也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促進著科學研究的發展。
3.以科學家列文虎克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勵學生。
【教學准備】
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卡紙、剪刀、膠水。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粉、青苔、蠶絲、紙纖維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學過程】
1.引入
提出問題:我們怎樣才能把物體放大更多的倍數呢?
討論。
2.怎樣放得更大
探究:用兩只手一前一後分別拿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凸透鏡(如教材上的圖),反復調整它們之間的距離來觀察物體,然後拿開一個透鏡,只用一個透鏡觀察物體。反復幾次,看看有什麼發現。
匯報。
講我們剛才經歷的過程就是人們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在 17 世紀,人們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一個凸透鏡把另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這樣明顯提高了放大倍數,這就是最早的顯微鏡。顯微鏡的發明,使人類觀察的范圍大大地擴大了。
3.做個簡易顯微鏡
討論顯微鏡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製作:學生分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4.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只用一個放大鏡時觀察不清的文字和圖片,看看觀察效果如何。
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青苔、花粉等,比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5.了解顯微鏡的發明、發展史
閱讀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發現微生物的故事。
討論: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麼?
6.講教師介紹顯微鏡的發展歷史
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能把物體放大 300 倍,使人類看到了過去從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後來人們不斷改進技術使顯微鏡不斷改進和完善,可以把物體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萬分之一毫米的物體。但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 1932 年,德國科學家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顯微鏡,由此把放大倍數提高到 1 萬倍。到 20 世紀 90 年代,世界上已經研製成功了放大率 200 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人們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質內部的精細結構,知道了所有物質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見的極小極小的微粒組成的,從而發現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們發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這種顯微鏡比電子顯微鏡更先進。顯微鏡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研究微觀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類最敏銳的眼睛。
7.提出下一節課的研究任務——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技能目標:能利用兩個凸透鏡自製一個顯微鏡,並用這個顯微鏡觀察微小的事物。
情感目標:體會技術的發展能推動科學的進步,而科學的進步又會返過來影響技術的發展,最終改善我們的生活。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列文虎克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學准備:
1.課前學生收集顯微鏡在科研、醫療、工業、農業、紡織、考古等領域的影響、作用及應用方面的資料。
2.分組准備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放大鏡,觀察用的青苔、花、小字,事先用鐵架台做好的自製顯微鏡。
3.幻燈片以及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T:看,老師這里有兩個放大鏡,一大一小,它們誰的放大倍數更大呢?我們一起來比較比較!
2.T:如果想要把物體放得更大,比如:一千倍,該怎麼辦呢?
(板書課題:怎樣放得更大)
3.T:在很早很早以前,那時侯還沒有顯微鏡。一天,有一個叫詹森的小男孩在自己家的樓頂上玩耍。無意中,他拿起了2個放大鏡,反復擺弄兩個放大鏡間的距離時,突然他發現:街對面教堂高塔上的大公雞雕塑比原來放大了好幾倍,就連大公雞身上雕刻的羽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詹森非常興奮,他馬上把這個發現告訴給了自己的父親。後來,詹森與自己的父親一起用大大小小不同的放大鏡片來做各種距離不等的配合,在他們認真思索,反復實踐中終於發現了把物體放得更大的方法。
二、自製一個顯微鏡
1.T: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像詹森父子一樣來調節調節放大鏡間的距離,使物體放的更大呢?
2.T:由於調節的位置不太好固定,老師已經事先把下面的放大鏡固定在鐵架台上了,我們只需調節上面的這一個放大鏡,直到找到一個放的最大的圖像。同桌兩個孩子一架,注意抓緊時間,開始實驗。
3.學生活動
4.T:看到了嗎?是不是放得更大了?
5.T:其實兩個放大鏡按一定的距離組合在一起,就能把物體放的更大,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顯微鏡了,上面的這個鏡片是顯微鏡的目鏡,下面的這個是顯微鏡的物鏡。剛才我們經歷的過程,就是詹森父子發明第一台顯微鏡的過程了。我們用它來觀察物體?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些花、青苔和小字,你們也可以自己選擇一些物體來觀察。比較一下,用肉眼看,用一個放大鏡看和這台自製顯微鏡看,有什麼不同?這個活動在四人小組中展開。
6.學生活動、匯報。
7.T小結:剛才孩子們用自製的顯微鏡看清了許多我們用肉眼看不太清楚的物體,而事實上我們的科學家也是這樣,他們也是通過顯微鏡才觀察到了許多微小生物的,其中一位叫列文虎克的科學家,他首次利用顯微鏡看到了細菌。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有關他的故事吧。翻開書11頁,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
8.學生閱讀T: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麼?
9.T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發現自製的顯微鏡確實能把物體放得更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先後出現了幾種顯微鏡,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吧。(播放幻燈片)
三、分享資料
1.T:除了這幾種,你還知道哪些種類的顯微鏡,它們有什麼作用?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影響呢?課前,我請孩子們收集了以上相關的資料,我也了解了你們收集資料的情況,看得出來每個孩子都是很用心去收集的,還有的組收集到了一些圖片。接下來,我請同學來交流交流。其他同學認真聽,從別人的資料中你都學到了什麼?
2.學生分享資料
3.T:聽了這么多的資料,此時,你想說什麼?給你們2分鍾的時間,小組討論討論吧
4.小組討論、匯報

5. 物理問題

1 電水壺中水吸收的熱量:Q=Cm(100-30)=4.2×10^3×0.7×70J=205800J
2電水壺燒水的實際功率:P=1000×3600×100/1500×4×60W=1000W
3電水壺加熱的效率:205800/1000×4×60=85.75%

6.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教學反思

1、本節課是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完成的,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提專高了動手能力,屬也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普遍反映如果只背那些死的規律,一點興趣都沒有。現在學生們通過不同的方法記住了成像的規律。
2、由於部隊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基礎知識沒有學習好,實驗時手慌腳亂,導致課堂氣氛有點亂,所以還有一部分學生沒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以後應在探究前講清探究的步驟和探究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3、學生有強烈的實驗需求,以前有許多實驗我以為很簡單,往往就用演示實驗一帶而過,通過這節課我深深的感受到實驗對學生是多麼有趣多麼重要,以後要盡可能讓學生多動手。

7. 初二的物理論文!!急!在線等!現在我們剛學完了凸透鏡哦!!!

補充:學生寫的叫作文而不叫論文!
題目:無聲的世界將怎樣

在我們這個充滿著絢麗色彩的世界中,聲音起到著重要的作用。沒有聲音的世界將會怎樣。讓我們來幻想一下那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是有趣的?陰冷的?安靜的?還是……
人類是世界的主宰者,首先聲音會對人類怎樣呢?那就讓我們先來談談聲音對人類的影響吧!如果沒有聲音,人類會怎樣呢?如果沒有聲音人們說話發不出聲音,就像是那些失聲的人打著啞語來交談。人又為什麼要耳朵呢?又沒有聲音能聽,難道是用來裝飾的嗎?現在的那些優美的音樂又怎麼會有呢?如果沒有聲音整個世界都死寂在死一般寧靜的宇宙中有何意義呢?如果沒有聲音,學生們上學如何讀書、識字呢?又怎麼會有音樂、英語、信息……課程呢?又將如何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難道靠手語嗎?我實在無法想像那時的教學會是怎樣的。
中國的祖先盤古製造出人類就是他覺得世界太安靜了,太缺少生氣了,但現在如果沒有聲音,沒有那歡聲笑語。那為什麼又要有人類呢,有了人類又有何意義呢。我們不是貝多芬,也沒有貝多芬的本領,即使聽不見,也能夠用牙咬住木棍,根據振動顱骨感到聲音,但如果沒有聲音,連聲波也沒有,即使是貝多芬也不能感受到聲音,更別說彈鋼琴了。假如沒有聲音又怎麼會有現在的電話呢,如果親人在遠方,他們又將如何交談呢?難道相隔那麼遠也能夠打手語嗎?如果……如果……太多的如果了,我認為這些如果是不可以的,總而言之人類需要聲音。
很難想像如果沒有聲音,人類將怎樣生存呢!當然這不只有人類;動物也同樣需要聲音,如果沒有聲音連動物也無法生存;舉個例子來說吧!蝙蝠可以說是特殊的動物了,它雖然長有一雙眼睛,按說聽不見總可以看見吧,但是你們可知道被喻為動物界中的「盲人」。它的眼睛是名不副實的,因為它靠得是耳朵。用耳朵聽超聲波來辨別位置和躲避障礙物的。如果沒有聲音,蝙蝠聽不見聲音,捕不到食物,也不能夠飛翔,那它還有生存的機會嗎,當然不止蝙蝠一種動物,其他動物同樣離不開聲音。這里舉出這個例子強調「地球離不開聲音」。
沒有聲音,人們彷彿生活在真空中,安安靜靜的,一絲聲也沒有。沒有風聲雨聲讀書聲,更加鳥聲歌聲歡笑聲。所以現在有人類生存的這個宇宙中不能沒有色彩更加不能沒有聲音。

閱讀全文

與凸透鏡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