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進行「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教學
最好是乘、除法抄對比著學:
要想學好分數應用題最關鍵的是找准單位「1」的量(舊教材稱標准量)
方法是:跟誰比誰就是單位「1」的量,通常情況可看關鍵詞是、比、相當於、占等等,這些詞語後面的是單位「1」的量,如果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題中若出現增加的字樣就用(1+分率),如果出現減少的字樣就用(1-分率),方法掌握好了慢慢就會變成自己的能力了
㈡ 做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解好分數應用題
分數(包括百分數)應用題在小學數學中佔有重要地位,也是小升初的常考題型。盡管校內數學也有涉及,但學生普遍反應不易接受。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分數應用題是整數應用題的拓展與延伸,另外,分數應用題有自身的解題規律,是各種解題方法的綜合。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分數應用題解題思路,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一、字斟句酌;
對於任何題目來說,審題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分數應用題,很多時候容易產生「歧義」,但實際上只要找准比較的對象,這個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說甲的圖書比乙多 ,那就是以乙為標准,假如設乙為1分,甲就是 ;或者設乙為4份,甲就是5分。反過來說乙比甲少多少?這時甲是標准,甲是5份,乙是4分,就是說乙比甲少 。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汽車行駛在路上,先把速度提高20%,再把速度降低20%,現在的速度是原來的百分之幾?
設定原來的速度為100%,提高20%後為120%,當再次降低時,是在120%的基礎上降低,此時的20%是120%×0.2=24%。所以降低後是120%-24%=96%。
二、畫示意圖;
果園里有三種樹,梨樹占 ,蘋果樹是梨樹與桃樹總和的 ,梨樹與蘋果樹共360棵,桃樹有多少棵?
分析:梨樹占總數的 ,因此總數為「1」,蘋果樹佔1小份,梨樹與桃樹總合佔5小份。作如下示意圖:
從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梨樹和蘋果樹占總數的 ,桃樹占另外的 ,因此桃樹有360棵。
示意圖有它無與倫比的優勢,就是特別直觀,可以很清楚的表示各種復雜的數量關系,在和差倍分問題,行程問題等題型中也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同時數形結合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應該好好掌握。
三、抓不變數;
某紡織廠女工占工人總數的 ,後來又調來30名女工,這時女工人數是男工人數的2倍。問:現在廠里共有多少工人?
解:抓住男工人數不變的特點,原來女工:男工5:3,現在女工:男工2:1=6:3,發現女工增加1份,對應著30人,那麼總的工人數為:30×(6+3)=270人
四、找單位1;
六年級選出男生的 和12名女生參加數學競賽,剩下的男生人數是女生的2倍。已知六年級共有學生156人,其中男生有多少人?
解:以男生總人數為單位1,未參加比賽的男生占所有男生的 ,未參加比賽的女生是所有男生的(1- )÷2= (一定要注意單位1的統一),156-12=144人是由男生和占男生的 的女生組成的,因此男生有(156-12)÷(1+ )=99(人)。
五、量率對應;
用數量和分率的對應關系,根據數量÷分率=單位量,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分數應用題,
一根繩子,第一次截去全長的 ,第二次截去 米,還剩2.4米,這根繩子原來長多少米?
題目中有兩個分數,但並不全是分率,如果全長是單位1,第二次截去的 米和剩下的2.4米是數量,它們的和對應著繩長的 ,因此 米。
六、假設對比;
甲、乙兩班各有一個圖書室,共有303本書。已知甲班圖書的 和乙班圖書的 合在一起是95本,那麼甲班的圖書有多少本?
分析:甲班圖書的 和乙班圖書的 合在一起是95本,由此可得,甲班圖書的 與乙班圖書的 合在一起是95×4=380本,與實際的303本相比多出77本,這部分對應甲班圖書的 ,用數量除以分率,可得甲班的圖書為143本。
七、方程解法。
同上題。
設甲班的圖書有x本,則乙班有(303-x)本,依題意列方程得:
解得x=143。
從上面可以看出,解答一道題目,通常方法不是單一,固定的。解題時根據實際情況,有時要將各種方法綜合運用,或權衡利弊,擇優選取最佳方案。總之,只有多加練習,勤於思考,才能靈活使用各種方法,選擇合理的解題思路,這樣才能充分體會到思維的樂趣。
㈢ 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精講:【別人的】
一、字斟句酌;
對於任何題目來說,審題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分數應用題,很多時候容易產生「歧義」,但實際上只要找准比較的對象,這個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說甲的圖書比乙多 ,那就是以乙為標准,假如設乙為1分,甲就是 ;或者設乙為4份,甲就是5分。反過來說乙比甲少多少?這時甲是標准,甲是5份,乙是4分,就是說乙比甲少 。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汽車行駛在路上,先把速度提高20%,再把速度降低20%,現在的速度是原來的百分之幾?
設定原來的速度為100%,提高20%後為120%,當再次降低時,是在120%的基礎上降低,此時的20%是120%×0.2=24%。所以降低後是120%-24%=96%。
二、畫示意圖;
果園里有三種樹,梨樹占 ,蘋果樹是梨樹與桃樹總和的 ,梨樹與蘋果樹共360棵,桃樹有多少棵?
分析:梨樹占總數的 ,因此總數為「1」,蘋果樹佔1小份,梨樹與桃樹總合佔5小份。作如下示意圖:
從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梨樹和蘋果樹占總數的 ,桃樹占另外的 ,因此桃樹有360棵。
示意圖有它無與倫比的優勢,就是特別直觀,可以很清楚的表示各種復雜的數量關系,在和差倍分問題,行程問題等題型中也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同時數形結合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應該好好掌握。
三、抓不變數;
某紡織廠女工占工人總數的 ,後來又調來30名女工,這時女工人數是男工人數的2倍。問:現在廠里共有多少工人?
解:抓住男工人數不變的特點,原來女工:男工5:3,現在女工:男工2:1=6:3,發現女工增加1份,對應著30人,那麼總的工人數為:30×(6+3)=270人
四、找單位1;
六年級選出男生的 和12名女生參加數學競賽,剩下的男生人數是女生的2倍。已知六年級共有學生156人,其中男生有多少人?
解:以男生總人數為單位1,未參加比賽的男生占所有男生的 ,未參加比賽的女生是所有男生的(1- )÷2= (一定要注意單位1的統一),156-12=144人是由男生和占男生的 的女生組成的,因此男生有(156-12)÷(1+ )=99(人)。
五、量率對應;
用數量和分率的對應關系,根據數量÷分率=單位量,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分數應用題,
一根繩子,第一次截去全長的 ,第二次截去 米,還剩2.4米,這根繩子原來長多少米?
題目中有兩個分數,但並不全是分率,如果全長是單位1,第二次截去的 米和剩下的2.4米是數量,它們的和對應著繩長的 ,因此 米。
六、假設對比;
甲、乙兩班各有一個圖書室,共有303本書。已知甲班圖書的 和乙班圖書的 合在一起是95本,那麼甲班的圖書有多少本?
分析:甲班圖書的 和乙班圖書的 合在一起是95本,由此可得,甲班圖書的 與乙班圖書的 合在一起是95×4=380本,與實際的303本相比多出77本,這部分對應甲班圖書的 ,用數量除以分率,可得甲班的圖書為143本。
七、方程解法。
同上題。
設甲班的圖書有x本,則乙班有(303-x)本,依題意列方程得:
解得x=143。
從上面可以看出,解答一道題目,通常方法不是單一,固定的。解題時根據實際情況,有時要將各種方法綜合運用,或權衡利弊,擇優選取最佳方案。總之,只有多加練習,勤於思考,才能靈活使用各種方法,選擇合理的解題思路,這樣才能充分體會到思維的樂趣。
㈣ 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反思
分數除法應用題歷來是六年級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每學到這部分內容,學專生往往出錯,不知道該乘屬還是該除。今天我講這部分內容,由分數乘法應用題入手,讓學生直接把單位「1」變成要求的問題,然後根據數量關系找出等量關系,依據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這樣仍然是從乘法的角度思考問題,對學生來講沒有一點難度。例如:一盒水彩筆有36枝,從盒中拿出4分之1,讓學生提出問題(拿出多少枝?或還有多少枝?)這兩個問題都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現在改為「一盒水彩筆拿出4分之1,正好是9枝,這盒水彩筆共有多少枝?」引導學生先畫線段圖,再找等量關系,找到等量關系,用方程解答就輕而易舉了。時間長了之後,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知道為什麼用除法列式(相當於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角度思考,用什麼方法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更好的掌握。
㈤ 分數除法應用題講解對於分數除法應用題,在講解時孩子總是不明白,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在講解來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時自候,可以按照整數的除法來講,孩子會好理解一些.例如:
一個修路隊修一條公路,第一周修了3/10千米,第二周修了7/20千米,兩周剛好修了這條公路的1/4,那麼這條公路全長多少千米?
可以把3/10與7/20看成一個整數來講,也就是把這個題改一下,改成整數的就行了.
改成:一個修路隊修一條公路,第一周修了3千米,第二周修了7千米,兩周剛好修了這條公路的1/4,那麼這條公路全長多少千米?
學生應該就很好理解了.
㈥ 分數除法應用題小竅門
竅門1、「誰的 「:」格式,「誰」就是單位「1」。如:一袋大米吃了內它的 ,吃了多少容千克?那麼「這袋大米的質量」就是單位「1」。
竅門2、「比誰多或少 :」格式,「誰」就是單位「1」。如:蒼海漁業隊五月份捕魚2400噸,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 ,六月份捕魚多少噸?那麼「五月份捕魚的噸數」就是單位「1」。
(6)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1、圖解分析法:這實際是一種模擬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針對性,數學教學中運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問題、行程問題、調配問題等,多採用畫圖進行分析,通過圖解,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從而根據題目內容,設出未知數,列出方程解之。(例略)
2、親身體驗法:如講逆水行船與順水行船問題。有很多學生都沒有坐過船,對順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學生難以弄清。為了讓學生明白,舉騎自行車為例,學生有親身體驗,順風騎車覺得很輕松,逆風騎車覺得很困難,這是風速的影響。
同時講清:順水行船的速度,等於船在靜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於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減去水流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