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12 00:59:14

『壹』 李清照《聲聲慢》賞析。要短的。

以前寫過,貌似有點忘了,大概給你寫下叭。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內震動詞壇的名作。容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貳』 語文題目李清照的《聲聲慢》。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採摘?

所以「『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滿地」是不正確的

應該是菊花已經凋零了 殘花堆積在院中 不是盛開

『叄』 李清照的《聲聲慢》課文解析

李清照《聲聲慢》——《聲聲慢》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篇代表作。在靖康二年,由於金人的鐵騎南下,打破了詞人平靜、舒適的閨房生活。特別是夫死家衰、顛沛流離的生活使李清照悲愁無限。因而,積郁於心而行於言,用自己的血和淚寫下了《聲聲慢》一詞。在詞中,詞人李清照真切地表達了自己晚年凄涼孤寂的處境和悲苦的心境。全詞如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開始的三句描寫詞人公愁苦心情。而這樣的愁苦心情是怎樣來表現的?在詞中,詞人連用了七對疊字,表現出在流離失所、生活飄零中心神不定的精神狀態和愁苦的心情。「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三句,第一句寫動作。一開始寫詞人不停地尋找,似乎失去了什麼,在詞中也沒有說出。這樣,詞人給讀者留下了想像餘地,營造了詞的審美境界,從而吸引著讀者去「尋尋覓覓」,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第二句描寫的是環境。然而這「冷冷清清」的環境不正是詞人苦苦尋找而無所獲時產生的心境的表現嗎?在中國古代詩歌中,「一切景語皆情語。」第三句直接寫了此時此刻內心的凄涼與悲戚。從整首詞來說,這三句不但具有總起的作用,而且表明詞人的內心的悲戚,為全詞奠定了情感基調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乍暖還(xuán)寒」即乍暖乍寒,也就是「忽冷忽熱」的意義。表明此詞寫的是秋日清晨,正是「曉寒猶重,秋風砭骨。」這里是環境的描寫,接著的「最難將息」說明在這樣的環境中由於自己年老體弱很難調養身體。其實這是表層意義。如果聯系李清照生活處境及其當時的社會環境,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這里李清照是通過自己身體不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來暗示自己很難對付的政治環境的多變。真是在「凄凄慘慘戚戚」中「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因而只好借酒消愁了。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晚上,心情悲戚的詞人無法入睡,只好借酒消愁。然而,這三杯兩盞淡酒,也無法抵擋傍晚時分秋風的寒氣。「晚來風急」也是明寫自然環境,實則暗示惡劣的政治氣候。這里也許是說詞人到了晚年還遇到這樣的政治環境,多年的顛沛流離,生活的艱辛,精神的痛苦,這一切都積郁於心。真有那「舉杯消愁愁更愁」的辛酸與不幸。「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雁」是指南來的秋雁。詞人正在傷心時,天上一群大雁,正向南方飛去,這群大雁啊,不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聯系李清照的一生來看,這三句具有多重意蘊。首先,李清照在詞中藉助大雁這一傳書的意象,把過去與現在聯系起來,表明昔日生活的幸福美好,今日卻苦悶悲涼。比如,她在《一剪梅》中寫道:「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而今「正傷心,雁過也」,即使「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念奴嬌》)。這樣更加突出了丈夫去世後的李清照的孤苦無依。其次,此時的李清照因國破家亡而南下,大雁因寒冷而南飛,由此而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受,觸景傷情,寄情於物。再次,如今顛沛流離,無家可歸,詞人藉助於南來北往的大雁,以寄託自己的懷鄉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園中開滿了菊花,真是秋意濃濃之時。「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這里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如今有誰堪摘」這是一句反詰句,這里不但表明了由於自己憂愁之多之深,即使菊花已經開得堆滿地,卻也沒有心情去欣賞,而且李清照通過這一細節描寫,以花喻人,女人如花啊!可詞人運用了反喻,用菊花的繁盛,反襯自己的衰老與不幸。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一個「守」字和「獨自」一詞,活畫出一個年老體弱、發愣發呆的人物形象。這里暗示出了李清照老來形影相弔,孤苦無依的悲涼處境。「怎生」即怎樣。「生」即語助詞。「獨自怎生得黑」即怎樣才能挨到天黑。這一句李清照藉此感受暗示了自己度日如年及其苦悶憂郁的心情。「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里,詞人化用了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詞意。詞人李清照好不容易挨到黃昏,卻聽到的又是使人憂傷的雨聲。詞人從聲音的角度來寫,融聲於心,「氣之所動,物使之然也。」更何況詞人內心本身就充滿著憂傷與悲戚,而這雨滴打在梧桐葉上,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響,不是更加使詞人心碎,使詞人倍增憂愁嗎?
所以,詞人在最後,把情感推向了極高之處,發出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呼喊。「次第」指光景、情景。「這次第」是對上面的總結。「怎一個愁字了得」,詞人用一個「愁」字作結,首先,集中地把上面的一切做了概括,並歸結出其內在意蘊,點明詞的主旨。其次,詞人在「愁」字前加了一個「怎」字,其後加了「了得」一詞,其意義就是「了不得」,概括不完的,同時構成反詰句。詞人運用反詰句,不但揭示了詞人李清照內心的愁之多,而且具有「欲說還休」的審美效果,不但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吸引讀者去「尋尋覓覓」,而且更加感受到詞人李清照晚年無限的痛苦與悲涼,認識到國破家亡給人民帶來的不幸。

『肆』 李清照詩詞教案

《李清照詞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結合創作背景理解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欣賞古代詩詞的能力
(2) 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詞的思想內容,感受詩詞的意境,賞析詩詞的藝術特色
(3) 了解李清照前後期的不同風格
(4) 了解婉約派的特點
教學重點:
(1)結合創作背景理解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欣賞古代詩詞的能力
(2)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詞的思想內容,感受詩詞的意境,賞析詩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渲染氣氛,激趣導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學們,老師現在給大家提供一組評語,請大家個個根據評語判斷我們評價的對象是中國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資料鏈接
-----她有憂時傷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
她是曠古絕今的詞壇奇女
知道她是誰嗎?
沒錯!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萬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滄海愁人,她有萬古愁心,然而要解讀她的一腔愁緒,卻又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李清照的兩首代表詞作《醉花陰》和 〈〈聲聲慢〉〉,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萬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資源共享:學生就自己搜集的關於李清照的資料進行交流,注意關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引導: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她以詞代聲,向世人訴說她的悲劇愁情,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聆聽她的傾訴
誦讀要求:連續兩遍,第一遍要讀通讀順,注意讀出感情,第二遍要結合課下注釋邊讀邊理解詞的意思,並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讀後大家共同解決
感悟詞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引導: 聯系作者生平遭遇
思考---兩首詞中「愁」的含義是否相同?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作者的這種愁緒?兩首詞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
提示: 學生可選兩首詞中的任何一首談談自己的感悟,既可以從整體談,也可選自己喜歡的某一個句子談,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和引導
教師小結並板書:《醉花陰》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發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隻是生離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而從〈〈聲聲慢〉〉中我們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閑愁」,這個「愁」是由鄉關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想破滅後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是死別之愁、永恆之愁,因此,這「愁」字表現得更加凄厲沉痛。
附板書:
愁 《醉花陰》-------離別相思-----苦
〈〈聲聲慢〉〉------國破家亡夫喪------痛
拓展理解,深入體會
引導:其實,愁是李清照詞中常見的字眼,老師從李清照詞中選取了幾句給大家,請同學們讀一讀,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咀嚼品味,進一步體會李清照詞中濃郁的愁緒
資料鏈接:怎一個「愁」字了得!
1、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2、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3、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4、 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活動:學生誦讀並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談體會
再讀詩詞,賞析藝術特色
引導:李的一生,尤其是後半生,幾乎過著與愁苦相伴的日子,她是個多愁善感之人,更是個寫愁高手,現在就讓我們再回到這兩首詞中,看看作者是如何寫愁的,兩首詞在寫法上是否也有所不同?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並討論這個問題
提示: 可以從詞的語言、意境、表現手法等方面進行賞析
活動1、學生再讀課文,討論上面的問題
活動2、師生互動交流,欣賞兩首詞的藝術特色
活動3、學生結合自己讀過的李清照,簡單概括李清照前後期詞的不同特點
教師小結:李清照前後期詞的不同的特點,李前期詞真實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 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詞風清麗明快,語言婉轉含蓄
後期主要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詞風凄涼低沉,語言深沉凝重。
附板書:
語言 意境 表現手法
《醉花陰》含蓄凝重 清新寧靜 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段表達內心情感
〈〈聲聲慢〉〉率真自然 凄慘悲涼 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
傾聽歌曲,拓展練習
資料鏈接:學生欣賞〈〈一剪梅〉〉歌曲,完成練習
問題:(1)〈〈一剪梅〉〉是作者前期作品還是後期作品?請說明理由
(2)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斷表達內心的情感,是李的主要藝術手法,試結合這首詞中的具體詞句分析這一特色
學生總結
教師布置作業
搜集李的作品加以賞析
教學反思
《醉花陰》和〈〈聲聲慢〉〉分別是作者前後期作品中的代表作,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因而具有較強的可比性,所以,我設計採用了比較閱讀的方法學習這兩首詞。學習詩詞要具有積極鑒賞的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性靈,能感受形象,品位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和情感世界,因此,我對這節課的設計思路是:認真審讀,整體感知、感受形象,體味意境、咀嚼玩味,品味語言、立足主旨,賞析技巧。
本課側重於教給學生欣賞詩詞的方法,學習詩詞重在誦讀,在讀中趕,在讀中悟,在讀中品,所以整堂課的教學是按著「讀-悟-品」這條主線展開的。聽讀、自由誦讀、個別誦讀等環節的設置意在讓學生充分朗讀,從而為後面的感悟、品味作鋪墊。此外,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生平經歷理解詞的意蘊,體會作者的情感,教會學生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去欣賞詩詞。
在整個教學預案中幾乎找不到問題的答案,那麼答案在哪裡?答案在每一個學生的心裡,答案產生在學生的讀-悟-品的過程中,我們的任務並不是為學生提供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解決,在學習中發現問題並找到答案。所以,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感悟與見解,我只是給予評價和引導,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探究的能力!個人覺得欠缺的是在拓展練習結束後,學生進行總結,那麼老師我應該也要做個總結,不能因時間緊而草草收尾,留下遺憾!

『伍』 講課《聲聲慢》(李清照詞) 希望提些建議或給個模式

可以讓學生仿照李清照的詞 再作詞.....
不過本來就是那種婉約又傷感的詞 很難講得好

『陸』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意思是: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凄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

在信中用這句話,估計是指自己的孤獨。或者是自己想找個人來陪。當然這個僅僅是我的推測。

出處: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 文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凄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雁字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一說,有什麼可採摘的)啊!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說盡!

閱讀全文

與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