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生物的「基因在染色體上」這課的問題 有關學習的問題,請做任務的人別亂答,謝謝
1 摩爾根的測交實驗只能說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不能說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只在性染色體專X上 還有可能在性屬染色體X和Y的同源區段都有 (但在高中階段通常以果蠅眼色基因在X染色體上研究問題)
2 隱雌顯雄交配能夠排除基因在常染色體上的可能 若控制眼色基因在性染色體X上 用Xw Xw與XW Y雜交(若XW為紅眼 Xw為白眼) 後代只會出現基因型為XW Xw與Xw Y的個體 即為紅眼(顯性)雌蠅和白眼(隱性)雄蠅 再從性染色體X和性染色體Y上判斷 若控制眼色基因在僅在性染色體Y上 則雌蠅不具備眼色這一性狀 明顯與事實不符 所以控制顏色基因在性染色體X上 (高中階段此問題不考慮顏色基因在性染色體X和Y的同源區段)
⑵ 為什麼說基因在染色體上
基因在染色體上,也就是染色體學說,這是摩爾根的一系列果蠅實驗證明的,摩爾根有本《基因論》,可以看看。
⑶ 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推理過程。(有筆記最好)
推理過程抄來自摩爾根的紅白眼果蠅雜交實驗:
P:紅眼雌 X 白眼雄
F1 紅眼 子一代自由交配
F2 紅眼雌,紅眼雄,白眼雄
這個現象的解釋是控制紅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就可以解釋,再通過測交驗證就可以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⑷ 高一生物必修二 基因在染色體上
請注意,最初,摩爾根是用純種的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交配,結果F1後代無論雌雄都是紅眼!如果你認為控制白眼的基因w在Y上,那有2種情況
1.白眼基因是Y染色體上特有的,那麼,後代的雄果蠅獲得了親代的Y,因此也應該是白眼,那就與F1結果不符合啦!
2.如果白眼基因和紅眼基因是XY的同源區段上的基因,那麼由於F1雌雄都是紅眼,說明紅眼是顯性,白眼是隱性。親代表示為:XAXA * XaYa——F1:XAXa;XAYa,然後F1交配得到F2:XAXA;XAXa;XAYa,XaYa。兩次雜交結果都和摩爾根的實驗相符!似乎可行。但是,不要忘了,摩爾根實際上還做了多組其他實驗,才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以及白眼基因的位置,只是教材剛剛教授伴性遺傳的證明,所以沒有介紹。其實,你能這個問題,說明你能積極思考,那麼,你想我們能不能再設計一組補充實驗,查明到底這個白眼基因是X特有的,還是在XY的同源區段上呢?我相信你可以設計出來!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可以通過讓果蠅多次交配獲得白眼雌果蠅即XaXa和紅眼雄果蠅,各多隻。
然後讓這兩種果蠅交配。
1.如果白眼基因只在X上,則為XaXa * XAY——雌性全紅,雄性全白
2.如果白眼基因在XY同源片段上,則由於多隻,存在XaXa * XAYA/XAYa/XaYA——雌性全紅,雄性有一部分白一部分紅。
通過結果就可以區分啦。全部純手工打造,晚上23:18完成,採納吧
另外,親代的白眼雄果蠅如果是XaYa,那麼這個基因突變要在X、Y上都發生,可能性太小了吧,!因此,第二種情況應該也基本不可能。
⑸ 關於基因在染色體上
關於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因為一條染色體裡面只有一個DNA,但是有許多許多個基因.所以對於DNA就不說"線性排列",因為它只有一個,不用排.
⑹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體上
性染色體是人類23對染色體中的最後一對。分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兩個類型。女性是xx,而男性是xy。
而你說的「伴x染色體」是斷章取義,沒有這種東西,只有「伴x染色體顯/隱性遺傳」,表示某一性狀是伴隨著x染色體進行遺傳的,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伴y也是一個道理。
而常染色體,也就是除了性染色體以外的22對染色體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⑺ 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這個怎麼理解
基因和染色體基因在細胞里並非一盤「散沙」或「散兵游勇」,它們大多有規律地集中在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地(chromosome)上,而且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基因有兩個特點,一是能忠實地復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徵;二是基因能夠「突變」,突變絕大多數會導致疾病,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變。非致病突變給自然選擇帶來了原始材料,使生物可以在自然選擇中被選擇出最適合自然的個體。
含特定遺傳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遺傳物質的最小功能單位。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核糖核酸(RNA)構成以外,多數生物的基因由脫氧核糖核酸(DNA)構成,並在染色體上作線狀排列。基因一詞通常指染色體基因。在真核生物中,由於染色體都在細胞核內,所以又稱為核基因。位於線粒體和葉綠體等細胞器中的基因則稱為染色體外基因、核外基因或細胞質基因,也可以分別稱為線粒體基因、質粒和葉綠體基因。
在通常的二倍體的細胞或個體中,能維持配子或配子體正常功能的最低數目的一套染色體稱為染色體組或基因組,一個基因組中包含一整套基因。相應的全部細胞質基因構成一個細胞質基因組,其中包括線粒體基因組和葉綠體基因組等。原核生物的基因組是一個單純的DNA或RNA分子,因此又稱為基因帶,通常也稱為它的染色體。
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稱為座位,每個基因都有自己特定的座位。在同源染色體上占據相同座位的不同形態的基因都稱為等位基因。在自然群體中往往有一種佔多數的(因此常被視為正常的)等位基因,稱為野生型基因;同一座位上的其他等位基因一般都直接或間接地由野生型基因通過突變產生,相對於野生型基因,稱它們為突變型基因。在二倍體的細胞或個體內有兩個同源染色體,所以每一個座位上有兩個等位基因。如果這兩個等位基因是相同的,那麼就這個基因座位來講,這種細胞或個體稱為純合體;如果這兩個等位基因是不同的,就稱為雜合體。在雜合體中,兩個不同的等位基因往往只表現一個基因的性狀,這個基因稱為顯性基因,另一個基因則稱為隱性基因。在二倍體的生物群體中等位基因往往不止兩個,兩個以上的等位基因稱為復等位基因。不過有一部分早期認為是屬於復等位基因的基因,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等位,而是在功能上密切相關、在位置上又鄰接的幾個基因,所以把它們另稱為擬等位基因。某些表型效應差異極少的復等位基因的存在很容易被忽視,通過特殊的遺傳學分析可以分辨出存在於野生群體中的幾個等位基因。這種從性狀上難以區分的復等位基因稱為同等位基因。許多編碼同工酶的基因也是同等位基因。
屬於同一染色體的基因構成一個連鎖群(見連鎖和交換)。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一般並不反映它們在生理功能上的性質和關系,但它們的位置和排列也不完全是隨機的。在細菌中編碼同一生物合成途徑中有關酶的一系列基因常排列在一起,構成一個操縱子(見基因調控);在人、果蠅和小鼠等不同的生物中,也常發現在作用上有關的幾個基因排列在一起,構成一個基因復合體或基因簇或者稱為一個擬等位基因系列或復合基因。
雙交換是指兩個基因之間交換了兩次。有第三個基因存在時可以看出效果,如果只有兩個基因存在,則看不出效果,因為交換後兩個原來連鎖的基因還是在一起。判斷最後兩個是雙交換,是因為其發生頻率相當低,如果發生一個單交換的概率是P1,另一個位點上發生但交換的概率是P2,那麼這兩個基因同時交換的概率就是P1*P2(實際上可能有偏差。存在干涉),所以概率很低。
雙交換的結果是中間基因改變,而不涉及旁側基因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