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有效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思想品德課要「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開展思想品德的活動課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思想品德活動課有利於教師教學的方式的轉變 在思想品德活動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第二、思想品德活動課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指出:思想品德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思想品德活動課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與綜合能力的提高 思想品德活動課從課的內容到組織形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活動課中體現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重視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需要。那麼,怎樣進行中學思想品德活動課的教學設計呢?本文僅從活動課的備課和教學結構設計兩個方面進行論述。一、思想品德活動課的備課設計 備課既是教學設計的前提又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備好課,教學設計就能夠順利進行,就有針對性性,就能完成教學目標。思想品德活動課備課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呢? 1、備課要體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 在備課時,教師要把握預設與生成的內在聯系。所謂預設,就是根據教育目標和學的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所謂「生成」是指師生依據學生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環境交互作用中進行有效的動態性調整,以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活動。在生成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和物質環境,關注、支持、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索和交往的慾望,滿足他們自主活動、自發學習的需要。 2、備課要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 我們強調學法指導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反對以教案為本位,其實質是要以開放代替封閉,讓每一節課都成為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教案要從顯性教案為主轉向以隱蔽性教案為主,要從以教為設計中心轉向以學為設計中心。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言之,要構建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思考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3、備課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差異性的理念 備課中只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它當作一種資源去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潛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探究活動,各盡其長,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這才是真正落實新課標理念,實施了素質教育。因而在目標定位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所體現的特點也可以有所不同。教師只有密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才有針對性,才會更有效。備課時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首先,教師的頭腦中要始終有學生的個體差異意識,這樣在備課時才會構思;其次,教師要設立分層教學教案,把學生的差異性發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學時教師必須真正讓學生各得其所;第四,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體現學生的自身價值,從而產生良性循環。 4、備課要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 課程資源的整合與拓展,既要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對學生的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有效地進行資源重組,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整合課程資源,能夠較好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進行課程資源的整合要做到三個整合:首先,目標整合,以學生發展為指導思想,著眼於學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次,內容整合,一是凸顯經驗性,以直接經驗和自主操作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為主;二是以學生的自身興趣、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創設有教育潛力的情境,讓學生參加者各類活動;第三,形式整合,凸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課程設計要在現實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進行整合;第四,各種資源的整合。課程資源的整合必須實現各種資源的優化組合,從而實現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二、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1、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要以「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惟一準則新課程標准把「學生發展」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發展」既指全體學生的發展,也指全面和諧的發展、終身持續的發展、活潑主動的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應體現這一思想,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進行更富教育意義的設計,為每位學生的發展創造合適的「學習的條件」。要尊重學生的獨特差異,在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中,要保留一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捕捉、表達自己的感受、體會,為不同學力的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時間和支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針對不同學習內容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方式,還要在同一學習任務中考慮到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嘗試機會。當然,在現實條件下,每個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空間是有限的,但是,在設計教學時,還是應該關注這一問題,因為這是求得教學實效並節約學生精力、激發學生興趣的必然要求。2、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要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供空間 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主要是「聽中學」和「看中學」,學生聽、教師講,,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錄像,在聽或看的過程中思考記憶。新課程的實施,特別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建立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而要真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引導、扶持。所以課堂教學結構設計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機會,使課堂教學不僅成為學生學會知識的過程,還成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的訓練基地。教學結構設計中應當創設一定的情境,提供相應的教學條件,通過教材呈現方式的變革、活動任務的「交付」、教學方式與師生互動方式的變化,最大限度地組織學生親歷探究過程,在動手、動口、動腦和「做中學」、「用中學」的協作參與中,發展他們的個性和能力。 3、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要以實現「三維目標」為導向 我國傳統的課程過於注重知識的授受,學生成了「信息庫」,空有著大容量的靜態的「知識」,遇到實際問題,缺乏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新課程把「過程與方法」也作為課程目標之一。在具體的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在操作實驗或深人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學習,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或者從他人的經驗(例如對某些事實或現象的介紹資料)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另外,在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中,還要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使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完成知識授受的過程,還成為一個蘊含著豐富情感、人生哲理的教育性的動態過程,使學生在學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津的一代新人。 4、思想品德活動課課堂教學結構設計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中,把教學過程考慮得細一點,把可能出現的問題估計得充分一點,尤其是涉及多種教育資源的整合時,多一些事前的准備,應該說都是必要的。但是,教學結構方案不是施工的圖紙,它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要圍繞學生、學情做必要的情境化的調整。一些教師常苦惱於是否完成了教案或是否走完了預定的教學程序,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作為事先的計劃或構想,一成不變地得以實現是少有的,大多要做一點調整,更何況在今天大家都強調學生主體性、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大背景下,就要圍繞「學生的發展」這一核心進行各種教學設計。在學生的發展需要面前,方案、計劃可以調整,它們可以因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而改變。從這個角度說,教師不但要在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上下功夫,還應該著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應變能力,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自如地處理各種「意外事件」。 思想品德活動課是新課程改革後出現在思想品德教科書中的一種新的課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活動課?首先應理解中學思想品德活動課的價值,接著要知道如何去備課、完成教學設計,最後及時實施教學評價。
㈡ 思想品德課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思品課堂教學的抄有效設計是指以學生為襲中心,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需求,興趣愛好,認知能力等個體特徵,對思品課的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精心系統地設計,從而使教學過程有效發生,教學目標順利達成,教學效果如期實現。
思品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能幫助教師的教學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靈活性更大,加快教師的教學成長。正如美國心理學家蘭達所說——教學設計
「是使天才能夠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做到」。
思品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最根本的驅動力是提高思品課的教學實效,而最顯性的成效也正是思品課教學實效的提高。
㈢ 寫一份完整的思想品德教案包括哪些
是幾年級的呢?
這邊有初一的你可以參考下:
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備課及教學設計
杭州市三墩中學 王彬
第一單元 笑迎新生活
第一部分 單元分析
u 設計依據:
1、 初中是學生生活的一個新轉折點。
學生跨入初中,跨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這是他們成長中的一個轉折。在面對新的學校、新的同學和老師、新的班級以及新的學習任務時,學生的反應可能是復雜的,心理上也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設計本單元,是為了引導學生把升入初中看成是值得高興和祝賀的事情,從而使學生對新的學習階段充滿好奇和熱情,編織新的夢想和期待,並能夠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這個新的階段有新的發展。因此,把這一單元的名稱定為「笑迎新生活」,以「笑迎」引導學生用樂觀、積極、主動的態度迎接新生活,它完全不同於消極、被動適應。「笑」表達了樂觀、積極、主動,還表示了有信心。這里用「迎」而不用「應」,因為「迎」表達了主動、積極的心態,而「應」是「適應」、「應對」,含消極、被動的意思。
2、學生進入一個新的教育生活場所,面對一個新生活的起點。
初中生活是學生人生中的一個新起點,新的學校和班級是學生進入初中首先面對的環境。如何引導學生盡快融入新的大環境和小環境,對新的學校、新的班級產生熱愛與歸屬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以後的生活,是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
2、 學習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內容。
學習是學生各種活動中的主導活動,所以對學習問題專門設立一課。在新的學習階段,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加與難度的增大,學生在學習方面遇到困難是難免的,如果不能很好地適應,可能會由小學時代的優秀生成為初中時代的後進生。因此,如何認識新階段學習的新特點,保持樂觀積極的學習態度,掌握初中學習的特點和方法,是學生能否在以後的學習中有信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不斷爭取進步的基礎,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本單元單獨設計了「把握學習新節奏」一 課。
u 本單元設計的課程標准依據:
在課程標准中,雖然沒有明確地提出引導學生適應新的初中生活的內容,但是,對初中生身心發展的多方面要求都與這一新的起點有關。所以在初中生活開始時就設計這一單元,進行有關內容的初步引導。
本單元的設計依據是課標中的以下要求:
Ø 養成團結、樂於助人的品質。
Ø 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Ø 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
Ø 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
Ø 了解教師工作的特點,增進與老師的感情。
Ø 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u 內容結構分析: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七年級上學期是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生活的開始,初中的學習生活與小學的生活有很大的差異。
從學生群體而言,對農村的學生來說,升入初中,意味著他們開始走出村落,開始與更廣泛范圍內的同齡人接觸,共同度過初中的學習生活;對於城市的學生而言,同樣也意味著一次同齡群體的重新組合。
從學習內容而言,初中階段的學習難度增加了,范圍擴展了,學科的門類增加了,要求更適合的方法與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
這些問題是學生進入初中生活後馬上面臨的問題。依據課標「成長中的我」中「認識自我」部分「增強承受困難和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形成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的目標要求和內容標准中的有關規定,我們設計了第一單元,引導學生「笑迎新生活」,在這個新的環境與集體中愉快地生活與成長,以積極的心態融入新的環境。做新生活的主人,是這一單元的核心設計意圖。
本單元設計了兩課來達到以上目標。首先從學習生活的新環境的角度來引導學生積極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包括新學校、新同學和新集體等方面。然後從新的學習生活的角度引導學生盡快把握新的學習生活的特點。
第一課《珍惜新起點》,從初中生面臨的新的學習生活開始,談到新的同學關系,談到如何創建新的集體,這是從面上落實七年級的教育主題。重點是在於引導學生面對新的學習環境,以愉快的心情生活在這個新的環境中,並對新集體開始產生歸屬感與主人公意識。
第二課《把握學習新節奏》,是從點上落實七年級的教育主題——適應問題。這一課主要圍繞著學習問題,設立了「學習新天地」和「享受學習」兩框內容。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初中階段的學習特點,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從而珍惜學習的機會。
第二部分 課的內容結構分析
第一課 珍惜新起點
[內容結構]:
從小學到初中,意味著學生從一個小學生成為了一個初中生,是學生發展中的新階段,學習的環境,學習的任務都有了變化;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對學生一生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將在這個階段認識新的朋友,度過自己的青春期,為今後的升學或就業奠定基礎。因此,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個新起點的重要意義,並進而珍惜這個新起點,是本課設計的意圖所在。
第一框中,首先了解學生對新學校、新生活的感覺,因為有可能學生所就讀的學校並不是自己所喜歡或理想中的學校,因此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讓學生發現新生活中的樂趣是很重要的。而班級中學生之間關系的融洽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以後生活的小環境的好壞,從大環境和小環境兩個方面著手,學生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孤獨感就會慢慢減弱,學生之間的融洽程度也將提高。
第二框中,首先讓學生共同生成一個集體的美好遠景即集體建設的目標,在有了目標之後就要解決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標的問題。一方面,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集體中找到 自己的位置,各展所長;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層層深入,使學生對如何建設一個優秀的集體有一定的認識。
㈣ 如何進行教學設計,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好地回歸生活
從生活實際出發挖掘生活中的事例
㈤ 如何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思想品德教學設計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陶行知認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與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教育以生活為前提,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初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既需要正確的價值引導,又需要經由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親身實踐才能真正的內化。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又是生活中的人。生活是現實的、具體的人的生活,沒有一個人能夠獨立於生活之外而存在。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也是師生生活的課堂,生活是課堂教學的源泉,生活中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因素,與學生的需求、願望、情感、體驗密切相聯。
教學設計的具體內容有課前設計、課中設計、課後設計。本人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角度談談課前設計怎樣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這要求教師要把教學融入學生自己的生活世界,使教學內容具有豐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使教學內容、手段生活化:
創造性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學的一種主要的資源。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正確、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源於教材,高於教材,為學生的自身發展拓展道路,提供幫助。例如:講到愛國,要把課堂中例舉名人的愛國事例與學生周圍發生的事件,尤其是本班學生的典型事例結合起來,使學生認識到,其實偉大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質並不是高不可及,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可以實踐高尚的道德精神原則,這樣會使學生從認真搞好教室、家庭衛生,維護環境的整潔,節約一滴水、一張紙,幫助關心身邊每個人的過程中,身心得到鍛煉,精神得到升華。教師在使用教材過程中,還可以針對學生生活或社會實際的熱點問題,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專題研究或課題研究,進一步拓展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已有的經驗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態度及行為,我們在教學時,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和感悟,注意將已有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聯系在一起,充分發揮已有生活經驗在教學中的作用。如:在關於「挫折」這個主題的教學中,我們通過學生回憶、交流自己曾經碰到的挫折而產生的種種心理反應,如緊張、消極、煩躁、傷心、氣憤等來加深學生對挫折含義的理解,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們交流已有生活經驗的過程,成為拓展和深化生活經驗、提升生活經驗和能力、引導學生創造和體驗生活的過程。
聯系社會實際。為了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我們還必須注意聯系當地學生們的實際,及時把社會上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就、學生生活中新問題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如:在學習「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主題時,我們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開展調查和訪談活動,看看自己生活的地區有哪些環境問題,想一想這些環境問題對人們的正常生活有什麼危害,應該如何解決,並設計一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公益廣告,通過這樣一個參與體驗的過程,一方面由於將社會的鮮活材料請進了學校小課堂,消除學生對學科知識的陌生感,從而真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達到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的統一。
教學手段生活化。在教學手段上,教師要不斷進行改進和更新,改變以往自己全程講授的模式,可以採用多種手段來進行生活化的教學,如播放一段音樂、舞蹈或者是新聞簡報、生活片段等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引領下,迅速進入學習的天地,理解思想品德的內涵,掌握思想品德知識。比如,在學習「為堅強喝彩」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2012年倫敦奧運會劉翔單腿跳完110米欄的感人故事,讓學生在類似故事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正確認識磨難,練就堅強的心理品質。還可以開展熱點討論、演講會、新聞發布、問題探究、小品展示、角色扮演、競賽、報告會、案例分析、圖表論證、調查匯報等等。
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注重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在生活中所關注的話題,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與規范,重視個體情感的需求,激勵學生勇敢地體驗,勇敢地生活,在體驗中生活,生活中體驗,在生活體驗中發展自己。
㈥ 如何進行教學設計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好地回歸生活世界
1,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選取與學生真實的生活緊密聯系的主題專.讓孩子屬們願意投入情感,自主學習,跟老師、同學之間討論,不同的觀點,可以交鋒碰撞.在討論的過程中擴展知識,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和思想實際,綜合應用知識解釋疑惑,在解決問題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通過生活事件的辨析、討論、體會、選擇,逐步地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領悟什麼是正面、積極、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和生活的聯系的過程中,引導這種正面的價值觀.
2,開展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的主題活動,調動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使其通過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的價值立場,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了我們的價值引導.
3,作業設計,不是簡單的問答題、簡答題,不是課本知識的復制拷貝,而是需要學生思考、理解、運用和實踐.如理論聯系實際、自編作業;收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等資料性的作業;開展參觀、訪問、社會實踐等實踐性活動的作業等.
㈦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設計思路怎麼寫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准經過近一年來各方專家的研製,
現已正式頒
發。新課標在設計思路、基本理念、目標以及結構、體例、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
了突破性的改進。新課標以橫、縱坐標的設計方式來整合心理、道德、法律和國
情教育等內容,
完全改變了以往學科體系的邏輯,
並在學科知識和方法上作了跨
學科的整合。
與以往課標相比,
新課標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在課程
目標的表述上更為准確和科學;
以全新的設計形式呈現課程內容;
對改善學生的
學習方式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
「評價建議」具有更強的操作性。
「教材編寫建
議」為教材的編寫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創造的空間。
【關鍵詞】思想品德
課程標准
設計思路
特點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准經過各方專家近一年的努力,
現已正式頒發。
新的課
程標准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准比較,
其體例、
結構、
表述與呈現方式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
事實上,
課程標准研製組的專家們在研製過程中最為
苦惱,也最費思量的問題就是如何既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
律,
又能夠把黨和國家的要求與學生的身心需要有機地統一起來,
素質教育理念
能夠浸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間。
現在看來,
專家們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本文試就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和特點做一初步分析。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
道德、
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坐標,
以
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坐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基本框
架結構如下表所示。
心理健康
道德
法律
國情教育
成長中的我
認識自我
自尊自強
學法用法
我與他人的關系
交往與溝通
交往的品
德
權利與義
務
我與集體、
國家和社
會的關系
積極適應社會的
發展和進步
承擔社會
責任
法律與社
會秩序
認識國情
愛
我中華
作為對現行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的重大改進,
使之既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
求,
又能體現學科建設與時俱進的思想,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在設計思路上統
籌考慮了幾大難點和重點。
㈧ 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怎麼寫
指導思想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寓快樂於體育教學之中」為內教學目標。強調在體育容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個性,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激活課堂為宗旨,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打破傳統,並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自學、自練、自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