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操作工價值反思範文
在淡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水污染更給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脅。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探討水污染的有關問題。
二、觀察比較自來水和生活污水
1、談話:課前老師讓各組同學准備生活污水和自來水各一杯。下面,我們就一起以小組為單位,用已經掌握的觀察方法比較觀察它們有什麼不同,並把你們的發現記錄下來。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2、示圖介紹「沉澱」、「過濾」的方法,開展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用自己課前製作的簡易過濾裝置做凈化污水的實驗。
3、提問:比較凈化前後的水,有什麼區別?經過沉澱和過濾,原來的污水達到自來水的潔凈程度了嗎?
學生匯報
4、講述: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澱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葯物進行滅菌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准。
三、污染源的討論
1、提問: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哪兒?
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最後全班匯報,一起完成教材82頁的網狀圖。
學生匯報,完成網狀圖。
2、小結:
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的殺蟲劑、肥料等,可能來自工業的廢水、油污等,可能來自家庭的洗滌劑、人的排泄物,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屍體等。由此可見,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污水最終會流向河流、湖泊,我們的日常生活污水,最終會影響整個水環境。
那麼,如何讓我們每天排出的那麼多臟水不給水體「添麻煩」呢?建造污水處理廠就是最主要的措施。
四、污水的處理
1、學生自行閱讀教材中的污水處理圖。
2、提問:污水處理一般要經過哪幾道程序?在每一個環節當中,污水得到了怎樣的處理?使用的是什麼方法?
學生思考、匯報
3、
歸納,小結:污水的處理是復雜的,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一種叫「格柵「的裝置分離水中的雜物和
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料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通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處理的核心。化學方法主要是用於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
化學葯劑一氯,通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污水經過處理,一般可以無害地回歸環境,還有一些污水經過處理後,還是不能作為飲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因此,我們要特別加強對飲用水源的保護,飲用水是否潔凈直接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教學反思:在課前,我布置了一個任務,要求學生回去調查家裡一天產生多少污水,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對污水情況取得初步的了解。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匯報數據並提供晉江市一天產生的污水資料,使學生充分意識到污水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教
學初,我從網上收集了一些有關水污染的圖片和短視頻。在課堂上,將這些資料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內心產生共鳴,從而引入新課。課前,我給每個小組准備了2杯
水:一杯生活污水,一杯自來水。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用已經掌握的觀察方法比較觀察這兩杯水有什麼不同,並給學生提供實驗表格,分別從顏色、氣味、沉澱
物、透明度等方面去比較。在實驗中,有些學生觀察得非常仔細,還補充了渾濁度等其他幾點不同。實驗後,基本能達成共識:生活污水中不僅有泥沙,還存在油污
等其他雜質。接下來,要求學生用想到兩種處理污水的方法:沉澱和過濾法對污水進行凈化。
B. 中班幼兒教學《水的意義》活動反思
隨著夏季高溫的到來,幼兒接觸水的機會很多,近段時間我們發現幼兒經常以喝水或洗手為由,長時間的在玩水逗留,有的在用香皂搓泡泡,有的用小杯子反復倒水,有的甚至忘乎所以的玩起了打水仗的游戲,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水的熱愛,藉此,我們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開展了關於「水」的主題活動。 主題目標:引導幼兒了解水的性質、作用,激發幼兒保護水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同時教育幼兒養成講衛生、愛清潔、多喝水的良好習慣。活動中激發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初,我們請家長幫我們搜集了有關水的書籍、圖片、及光碟,通過多種形式使幼兒對水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於是對水的性質展開了探索,通過實驗,運用幼兒的感官,孩子們發現水是無色、無味、無形能流動的液體。(我們在科學發現區放置了水、醋、奶等不同液體,幼兒在看看、嘗嘗、聞聞、倒倒的過程中,明白了水的性質。) 有一次洛洛提出了「透明水是干凈的」觀點,引起了爭議。卓雅說:「我媽媽說,透明水不一定是干凈的,裡面有許多細菌。」於是我們進行了「為什麼不能喝生水」的討論。通過看有關光碟,幼兒知道了顯微鏡下一杯水中有許多細菌,孩子們終於信服了卓雅的觀點。 由於自來水廠不適合孩子們實地參觀,我們就請了在自來水上班的黃一辰的媽媽做起了「媽媽老師」,由於我班孩子年齡小知識有限,所以僅靠語言描述他們很難聽懂,於是我和一辰的媽媽商量最好用淺顯易懂語言,而且具有演示性這樣有利於提高幼兒的興趣。一辰的媽媽准備很充分。在講解的過程中,幼兒最為感興趣的是過濾環節,為了進一步讓幼兒認識水的過濾過程,我們准備了不同材料的過濾網, 幼兒在操作、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污水要經過好幾次過濾才變成清水,使用不同材料過濾效果是不一樣的。 為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水和感受水的樂趣,我們請家長幫我們准備了玩水玩具,去了游泳池,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回來後我們請孩子們記錄了「快樂戲水」這一活動。「老師,我畫的是我和劉小龍一起在玩游泳圈,劉小龍把游泳圈借給我一起玩,瞧!我們玩得多高興啊!」 「老師,我畫的是小劉叔叔在教我們游泳,小朋友學得好認真,我一定要學會游泳。」崔如佳非常高興得說。 在出通知玩水時,苛璇的媽媽非常細心,為苛璇准備了一件漂亮的泳衣,這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和羨慕,有的孩子嘟噥著回家讓媽媽買,為了給孩子們一點安慰,在孩子們充分的感知和認識泳衣後我們一起裝飾了《漂亮的泳衣》。 玩水過程中,錫雪的一聲尖叫,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我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小青蛙,這下洛洛神氣的說:「膽小鬼,怕什麼?不就是一隻青蛙嗎,又不是大鯊魚,水裡的大鯊魚會吃掉你的」。尚英進也附和的說:「水裡的蛇也很嚇人」。孩子們議論開了,藉此,我們抓住了孩子的這一興趣點,對《水裡有什麼?》進行了討論並記錄。 接著我們又提出了《什麼需要水?》,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借著園內服務人員澆花和喂鴿子的機會,帶領孩子們進行了實地觀察,從而讓幼兒知道了植物和動物都需要水。 幼兒在《什麼需要水?》這一活動中記錄的非常好,於是我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假如沒有水》幼兒進行了大膽想像。 黃佳奇:「假如沒有水的話,我想整個世界太可怕了,那可能有怪獸的」。 王詩雨:「假如沒有水的話,我想到處會變成一個大的垃圾廠,那可怎麼辦呢?」 曲宗洛:「老師你瞧,小草都死了,小朋友們也哭了,快救救他們吧」。 《假如沒有水》幼兒想像中非常可怕,那小朋友有什麼辦法嗎?通過談話,孩子們想的辦法非常的多,於是生成活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老師,我要節約用水,隨時關好水龍頭,我還要看著我們班的小朋友,如果他們不知道節約水的話,我要批評他們」。韓思鑒小朋友認真的說。 「老師,在家我要幫著媽媽一起打掃衛生,教育媽媽一塊保護環境,還有告訴我爸爸以後不能吸煙了。」紀孜源告訴我。…… 孩子們記錄的多數是圍繞自己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於是,我們生成了活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請幼兒講述了在家和在幼兒園所能自己做的事情,幼兒講的非常好,其中在幼兒園能做的有疊自己的被子、疊自己的手絹、自己收拾所用的彩筆、洗手絹、、、、、、多數的事情平時孩子們已經做的很好,可是洗手帕平時是老師洗,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我們讓幼兒體驗一次,在洗的過程中,幾個小朋友在爭論著誰的手帕漂亮,為了讓幼兒進一步的了解手帕,我們開展了活動《方方得手帕》這一活動,活動初,請家長幫我們搜集了料子、大小、圖案不一的手帕製作了手帕展,在孩子們有了充分的認知後並添畫了手帕。 「老師,我不喜歡方形的手帕,我想要一塊三角形的,方形的不時髦」郭弘義說 王蒞芊說:「我想要一塊圓圓的和太陽一樣漂亮的手帕」。 我發現僅僅裝飾畫已滿足不了孩子們的願望,於是我又請孩子們製作了自己喜歡的手帕,孩子們製作的各具特色,什麼樣的都有,有長方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圓形的還有許多很奇特的形狀,幼兒展出並講述了自己的製作品。 張曉晨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她告訴我們「瞧,我制的手帕會變魔術」,說著隨手一折,一塊方方得手帕變成了三角形的手帕了,孩子們非常好奇是怎麼回事,於是我們生成了活動《按規律排序》和《會變的圖形》,把材料投放在區角活動中,供幼兒學習和探索。 多數幼兒在游泳池戲水時只顧玩,為了引導幼兒進一步的了解水,我們特設了玩水的區角供幼兒探索發現。 「老師,你說怎麼辦?」郭弘毅非常著急的問我 「怎麼了?你慢慢的說」我反問 「瞧,這只小鴨子它一點兒也不聽話,我想讓它下水去捉條魚,它卻不肯。」 噢!我明白了孩子們的意思,由此,我們一起探索了物體的沉浮現象,孩子們並進行記錄。 「我畫了一條魚」曲宗洛大聲的喊了起來。小朋友湊了過來,原來,洛洛在玩水的過程中不小心水撒在了外面,洛洛藉此用手畫了一條魚,這可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也畫了起來。有的小朋友甚至乾脆把水倒在了地下,用手描繪了起來。看到孩子們對此有如此的興趣,於是,我請家長幫助我們用各種材料做了用水寫字的筆,有的用布做成、有的有毛線做成、有的用海綿做成、、、、、、然後,我們帶著筆和水一起去了旱冰場,在旱冰場孩子們毫無拘束的揮畫了起來。 對水的三兄弟的認識我們以幼兒熟悉的《雪糕》、《夏天的雷雨》、及《水蒸氣》為題材進行了學習和討論。 在《雪糕》的學習中,幼兒討論了雪糕的種類及用途,並製作了雪糕。在雪糕用途的討論中孩子們一致認為雪糕有製冷作用,我們提出還有什麼有製冷作用,孩子們說的非常好。 蓋苛璇說:「空調和冰箱都有製冷作用。」 李錫雪說:「太陽傘、太陽帽、太陽鏡也有製冷作用。」 李彥姝說:「我熱的時候,我奶奶用小扇子,給我扇扇,我就涼快了。」 於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製作了《漂亮的扇子》。 《夏天的雷雨》這一活動中,我們請孩子們觀察了下雨,然後,記錄了下雨的樣子。 岳瑞浩說:「老師,你看我的雨下的真大,小草小樹、小花在快樂的洗澡,它們好幸福呀」。 韓思鑒說:「老師,打雷是非常美的音樂,瞧!我的小草在音樂下快樂的跳舞,多好呀」。 在水的秘密的探索中,我們通過實驗的方式,泡在水中的芹菜快樂的在生長,反之,芹菜卻白白的乾死掉,從而引導幼兒認識水的流失現象,教育幼兒多喝水。 我們班開展了活動《好朋友俱樂部》,在我們的好朋友俱樂部里,孩子們之間得到了快樂的交流,家長之間也有了更好的溝通學習。 我們班還舉辦了《陽光貝貝》壁報,內容有教子
C. 化學反思總結
一、觀念引導
要教給學生對化學的認識,形成一個對化學學科的具體觀念,還回要盡快建立學生對答試題、聽課、作業的具體要求。
二、教學內容
1、 每堂課要落實重點,課結束前五分鍾要總結。
2、 教清楚難點,希望能把一個單元的難點一周搞一次突破。
3、 教學內容要適量。
4、 要強化課堂教學的思路。例如,有些學生說,做題的時候,總是想不清楚,會搞混水的凈化步驟。
三、教學方式
1、 重點知識重點突破,反復強調,要讓自己和學生了如指掌。
2、 把握好速度,強化學生當堂消化吸收。
3、 注重教學細節,重點知識要力圖讓學生有明晰和牢固的認識和記憶。
四、疑難解答
征詢疑難,專題解答。
例如學生反映,冷凝管上為出水口,下為進水口的原因沒有搞明白。不能用分子的性質知識准確地解釋物質的變化現象等。
五、習題處理
1、 每周安排適量的有難度的題目,活題目。
2、 作業和教學進度要一致。
3、 練習題講解要強化,清楚,講實在。
4、 不要僅僅默寫一些基礎知識,好要注重對難點重點的檢查。
六、對學生的要求
要優化學生筆記的方式。明確筆記的內容、筆記的時間、筆記的形式。
D. 緊急!!求一篇關於反思的演講稿
伴花成長
《伴花成長》是我的一本反思集的名字,用這個題目,是因為我們常將花喻作學生,將老師喻作園丁。也就是說只有做了這辛勤的園丁之後,才有機會,傾聽花之語、欣賞花之美……伴花成長,我學到了許多,在玫瑰般的孩子身上,我學到了熱情、奔放;在百合花般的孩子身上,感受到淡淡的純真與質朴。在牽牛花般的孩子身上,學到了堅強和執著……伴花成長,和花一起成長!每一次成長的過程彷彿是一次蛻變,有迷茫時的不知所措、成功後的欣喜若狂!我常會隨手把他們記錄下來,沒想到就這樣不到三年:不善於寫作的我,居然已有上萬字的個人反思集!與其說是反思集,不如說是我的成長檔案。
第一本反思集《蛻變》
2006年暑假,在金水區和鄭東新區之間,我選擇了東區這塊熱土。來不及欣賞東區的美景,便開始了緊張的培訓。俗話說「培訓是最好的福利」,幾天的培訓讓我已經嘗到了這種「福利」的甜頭,學到了不少教育教學的技巧與方法。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第一次聽說「教學反思」。我們每天上午集中培訓,中午不回家,甚至不休息就開始在機房整理自己的學習心得。印象最深一篇反思《細節決定成敗》,是聽馬校長報告的一篇學習心得。因為感觸較多,所以我一氣呵成。正當准備保存時,電腦的系統突然出現問題。辛辛苦苦的寫出來第一篇文章,就這樣丟失。重新開始寫,再也寫不出剛才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有這樣的經歷,每次當自己有靈感時,我都會提醒自己趕快記下來,以免追悔莫及。如今再看當時自己寫的反思有些幼稚、甚至可笑。但那的確是自己由一名學生向老師轉變,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這就像我在《蛻變》的結束語中寫道:
幾天的培訓,付出的是汗水,收獲的是驚嘆!驚嘆自己由一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蛻變成一位滿腔熱血的青年教師;驚嘆的是自己理念的更新,從教學機制變更到教育理念的轉變,從學科體系的更新到教學方法的重建,我的認識被提升了,思想被洗禮了。
第二本反思集《伴花成長》
初為人師,便從事鄭東的基礎教育工作,自豪之餘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問題:第一次走上小學的講台做課,才知道小學課堂管理和教學是門大學問。作為青年教師僅靠年輕人的那點兒激情是不夠的,要想進步成長還要做個有心人,向身邊的每一個人學習。於是我在講完自己第一節公開課之後寫在《激情與智慧》;當我第一次認識到一個好的數學老師,就是能把難以消化的知識,掰開了揉碎了讓學生去消化,最後再串成一串。而至關重要的一個細節就是「如何掰開」才算是「揉碎」,於是我寫下了《怎樣讓學生跳一跳摘到蘋果?》
《給孩子一個成功的機會》記錄了我最失敗的一節課,失敗之處不在於課的設計。而是,我對學生統一、缺乏發展性的評價。課的《搭配中的學問》。為了培養學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實現教學目標,我創設了「淘氣配菜」、「笑笑配衣」、「搭配路線」、「巧尋密碼」四個情境。在講「淘氣配菜」情境中菜譜二的時候,我問滿足「一葷一素」搭配條件有幾種搭配的方法。因為是公開課,孩子們都非常積極,我就找了小手舉的最高的夏妹來回答。她高興地站起來用響亮的聲音答道:「牛排和豆腐搭配、魚和油菜搭配。」有四種搭配她卻只說出來兩種,我就隨口讓她坐下,又找別的孩子來回答。在其他孩子完整地回答中,該環節在的我預設中似乎圓滿的結束了。課後,想到夏妹那失落的表情,我的心情又變得沉重起來:她那高舉的小手,燦爛的笑臉,自信的表情似乎在渴望我的一句表揚,哪怕只是一個肯定的眼神!而追求某一問題的正確答案的我,完全忽略了她的感受。當她下課後仰著臉問我他們的表現好不好時,我的心裡深深地自責:我眼前的孩子們是那樣天真可愛又富有思想,我怎麼可以如此大意忽視他們細膩的情感。要知道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天才,都有值得賞識之處,而我是那樣的吝嗇了,偶而一次表揚也是輕描淡寫的。有時候感覺自己充滿激情甚至誇張的表揚,也只是提高聲音而已,表揚的內容卻是單調乏味。如果像王校長評課時說得那樣:激勵中帶著指點,賞識中蘊涵委婉的批評,這樣動聽的語言猶如一絲春風拂過心田,又有哪個孩子會不愛學習? 與其灌輸給孩子一堆數學的知識,倒不如用一句真誠的鼓勵,給孩子一個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喜歡上數學,再去學好它。「吃一塹、長一智」,因為記錄了自己的不足,所以聽課學習時,我特別關注有經驗的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慢慢地豐富自己的評價語言。
《班有「愛迪生」》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讀懂學生的樂趣。主人公趙琪是一個可愛純真、追求真理的小姑娘,她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像什麼是小白鼠呀,1千克為什麼等於1000克,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問什麼用一個點隔開等等,開始我難以招架,甚至有些害怕與反感。與同事常老師、郭老師一起把這些問題記錄整理進行反思,才發現其中不少問題很有數學價值。讓我認識到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數學。然後去思考、缺解決問題。很慶幸,及時的反思,沒有讓我很情緒化地評價學生,讓學生好的思維習慣得以延續。如今文中的主人公已經成為五年級的學生,還是那樣的執著好問。《給教材「添油加醋」》是我在講小數意義時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是年輕的我第一次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北師大版的教材給了我們很多的處理空間。對於沒有經驗的年輕人來說,很多時候會摸不著頭腦。只要靜下心來,潛心研究,仔細體會編者的意圖,再將自己的思考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實踐。不斷的反思與積累,漸漸的感覺教材不那麼空洞了,駕馭起來就輕松不少……
其實這一篇篇的反思,都是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實實在在的問題,問題的核心就成了反思點。我把它們記錄下來,請教同事、查閱資料、自己嘗試、就這樣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積累了我人生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上公開課,我認識到自己的種種不足;第一次被專家指點,我受寵若驚;第一次失敗,我學會批判自我;第一次讀懂孩子,我學會勤於思考;第一次改變教材,我體會著思考與實踐的樂趣……這些讓人刻骨銘心的第一次感悟與反思,促進了我和學生的成長!寫反思影響著我的學生。我的思維習慣與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學生。他們開始學會思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世界。比如,楊心怡、郭上元的數學日記《無處不在的數字》、《世界數字市場》就是他們嘗試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例子。其次,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被提高了,這就是反思帶給我的最大滿足。在反思中,和學生們一起成長!我經歷了反復思考、實踐的艱辛,也體會了成功後的喜悅!
第三本反思集《2009告訴我……》
2009告訴我:只有不斷地學習積累,才能讓自己的思想走的更遠。2009年可以說是我們的學習之年,在這一年,各種各樣的培訓與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向最近的人學習,無疑是成長的一條捷徑。打開聚源路小學網站,忍不住要看的是老師們反思。一篇篇風格迥異的反思,折射了同事們教育教學生活的點滴:有班主任的忙碌、有師生其樂融融的溫馨;還有忙裡偷閑的讀書學習,以及由此帶了的快樂與收獲。每讀一篇反思我的內心都沉甸甸的,有沉甸甸的收獲,還有沉甸甸的感動。感動同事們的敬業,收獲這同事們的經驗。
如:蘭婷老師的《這個「空」幫孩子填不填?》,讓我領悟了一節好課,就如同一副好的山水畫,要注意 「留白」的重要性以及技巧;王俊明老師的《給課堂「調調味兒」》,分析了如何讓數學課堂上的富有情趣,在課堂調控方面給我啟發不小;田娜老師的《追逐陽光》,讓我理解了「做陽光型教師」的真正含義。麻白娟老師的《愛孩子,就讓他「半飢不飽」》,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闡述了精闢的教育觀點。王春玲老師的《讓語文課堂變得簡單些》、李蘭香老師的《課,怎樣上得大氣》,讓我不得不反思自己課堂中缺乏的東西。看到《講課中的「慢一些」》時,我真是感到慚愧,文中幾點注意事項,彷彿就是為我改正缺點而量身打造。讀《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更是佩服劉萃老師——這位年輕班主任的胸懷與抱負。李金錦老師的《<清涼菩提>有感》、張慧老師的《尋找清凈的記憶》,品味起來,讓人的心靈得到凈化……
如果說,經典名著是一道「豪華菜」。那麼,同行的反思就是一道「家常菜」。細品「聚源反思」這道「家常菜」,絲毫不比「豪華餐」遜色!自己炒制,自己品味,真是回味無窮!讀完後,我感慨萬千寫下了《好一道家常菜》!
如今翻看自己的反思,有點兒成就同時夾雜著一些後悔!後悔很多時候,自己以太過匆忙為由,錯失很多美好的靈感;因浮躁的情緒的影響,讓思考如蜻蜓點水般過於膚淺。有驚嘆、又懊悔、有回憶的甜蜜、有往事的再現……
我感謝反思,讓我可以有理由不抱怨自己的過去,更讓我對明天充滿激情與希望!
與大家交流的一篇反思:
借鑒「教育博客」管理「班級博客」
本學期我除了擔任五一五二兩班數學以外,還擔任五一班的班主任。為了提高學生的讀書和寫作水平,我們班也建立了校信通班級博客。因為我是數學老師,很多時候不知道該怎樣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水平。因為自己的原因,剛開始,我們的班級博客,幾乎天天是冷冷清清、無人問津。忙碌於紀律、衛生、學習的我們,似乎淡忘了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我打開博客,無意中發現:我們班已經倒退到全校倒數第二名。這對於一個堅持寫自己博客,卻荒廢了班級博客的人來說,無疑是最大的諷刺!學生們同時也少了一個提高閱讀和寫作的平台。
我靜下心來做了談話調查,並做了簡單的分析。1、學生們不寫博客,不是因為沒有時間或是電腦,而是缺乏動力。2、學生並非沒有一人參與,小蟲懶、博客王等,幾位同學一直堅持很好。3、寫博客的同學,多發自己的文章,很少欣賞別人的作品。分析過後,我就先從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入手。進行班級博星評選制度,開始一周一小評,一月一大評的激勵方法。9月,我們的博客開始稍有起色。10月,我們的博客異常熱鬧,涌現出一批以寫作為樂的小作家。像「風中絲雨、閣樓上的公主、虎贏天下、元寶貝、秋子……」,他們或是記錄自己的讀書體會,或是書寫自己的每天心情。一個月下來,博文近400篇。我們班的排名也由原來的倒數第二,排到了正數第六。不僅提高了名次,更主要的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就拿10總結來說,月優秀博星的評選,讓我苦惱不已。因為同學們發的日誌數量多,給我的統計帶來了不便,但我卻高興的忙碌著!
在這次的評選過程中,問題隨之而來。比如,我們的標準是以日誌數、老師推薦次數、校信通推薦次數,三者綜合評比的方式。日誌數量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個別同學出現了大量轉載或摘抄的情況。如果還按著開始的標准來評比,對那些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同學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思考了一個中午,苦無良策的時候,我想到教育博客的管理模式,我想何不借鑒一下。於是,我仔細的看看了我們班級博客中的文章,決定像博客大賽那樣,把我們的參賽日誌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作家搖籃,即同學們的原創作品;第二類為:它山之石,即同學們的轉載或摘抄作品;第三類為:讀書感悟,即同學們的讀書筆記和隨手感悟。以後我們分類評選出優秀博星,在下午第一節課,我公布了評選結果和班級博客改革的方案。明確了各自的努力方向,同學們的積極性更高了。借用教育博客的評比細節,我又對同學們發表的博文,提了更高、更細的要求。
自我感覺良好後不久,我發現問題三依然存在。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只發自己的文章,從來不去讀同伴的文章。不去讀別人的文章,那麼自己的文章就不會被別人理睬。沒有同伴們的評價與認可,時間一長恐怕又會冷落下來。於是,我想為什麼不把把更多的評價空間留給學生呢?於是,從本月開始,我從月優秀博星中選出幾名同學,聘任他們做各類的編輯。讓他們閱讀評價推薦自己所在類別的優秀文章,我從中擇優推薦。這樣無論是優秀的同學,還是剛剛開始寫博的同學都能得到合理的評價以及集體同伴的認可。學生們忙著發博文和寫評價,我自己就輕鬆了不少。
想想我們的班級博客,從無人管理時的一潭死水,到無方法時的一片慌亂,再到巧借鑒時的井然有序。真的感謝教育博客的專家和編輯們!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相信我們的班級博客,在教育博客的帶動下會越來越好!同學們在這里的收獲越來越多!
以上是「反思促我成長」的一點體會與收獲,謝謝大家!
E. 如何提高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何謂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的協調發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學習態度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總的來說,有效教學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徵:⑴學習活動化,即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以促進學習;這個標准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設計需要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學活動並用正確的方式指導學生合作。⑵學習背景化,即把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系起來。這要求教師應做到以學生熟悉的知識與用語,設計有意義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從集體合作到個別競爭;⑶過程交往化即通過對話進行教學,通過課程發展學習者的語言,提高學習者的素質。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進行教學對話,尊重學生與教師不同的交談互動方式,盡可能多的提供各種機會促進生生、師生交流;確保這種交談學生比教師有更多的發言機會。
2 實施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如何實現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2.1 有效「講授」。
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會作為「有效教學」的一種有意義的常見教學方式。盡管化學課需要教師講授的內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 「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比喻、神似的表情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似乎難以理解的知識。例如:「原子結構」「元素周期表」等抽象的知識及一些較抽象的概念,如果通過學生探究討論往往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這樣費時、費力、費神了不算,最終學生獲得的頂多是一些表層的東西。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哪些知識可通過活動探究,哪些知識要通過教師教授,我們化學教師一定把握好分寸,在有效的時間內要採取有效的行動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2 有效「提問」
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或學習興趣,且這種注意或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展開積極討論。有效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巧。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反之,一個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則使學生茫然、無所適從,打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精力分散、進入無緒的遐想中。因此,教師的提問,必須是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即教師善於提問。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有提高的,並且,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後還要善於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思考、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能是教師包辦,自問自答,比如在《水的凈化》這個課題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以下一連串的問題:⑴我們平時飲用的是什麼水?(自來水)來自哪裡?⑵江、河、湖、海水為什麼有出現渾濁的現象?能直接飲用嗎?⑶想想自來水廠生產自來水的流程有哪些?⑷得到的自來水是純凈物嗎?⑸想得到較純的水該怎麼辦?⑹凈化水的措施有哪些?達到什麼程度?通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回答,這些問題有層次、有梯度,它能步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層層開發學生思維,而且一連串問題串聯起課題的中心內容,這就體現出問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3 有效「實驗」。
化學實驗通常有獲取知識、培養興趣、啟迪思維、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學實驗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它通過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反應原理,透過現象看清物質反應的本質,並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初中課程標准中列出的化學實驗有教師演示的實驗,學生實驗,活動與探究及供學生選做的實驗等,不同的實驗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層次也不相同。有效實驗,不一定是要學生都親自動手才操作有效,要看實驗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是要突出方法、技能,還是現象、反應本質。有時只要求學生通過現象知道反應原理,或實驗操作較難控制,或實驗對人對環境有較大危害等實驗,可能教師演示現象會更明顯,實驗效果會比學生實驗更有效,更切合實際。如活性炭吸附性、水電解、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等實驗通過教師演示既省時又實效。同時一些學生在平時生活中非常熟悉其現象的實驗,本人認為沒有必要在課堂上去為其費時。如:水的沸騰,膽礬研碎等實驗對一些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不是什麼陌生的問題,一講就理解,也不必費時。可以用節省出來的時間去實施其它更有效的教學活動。
3 有效練習
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他對學生消化、掌握當堂內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選取鞏固練習題時必須注意幾點:一是題量,二是題型,三是深廣度,四是是否體現本節課的精髓。一般來說,題量不能多,2到3題即可;題型多以選擇、填空為主,少用綜合性強的大題、計算題;難度不能過大,不要在新課時就按中考的難度來,最好要適當,要有一定層次性;題目的選取一定要緊扣本節課的中心內容、重點內容,絕不能為了練習而隨意選題。只有選出了適合本節課內容的好題目,學生才能真正通過練習達到鞏固成果的目的。
4 要注意分散難點
對九年級的學生而言,元素符號、化學式以及化學方程式這些化學符號是初學者的難點。如果堆積到一起,學生就很難全部記住,給學生帶來困難,而且會讓學生失去信心,所以從一開始就要每天讓學生記一些化學符號,如用H表示氫,用H2O表示水等等。等學到了那一部分再告訴學生H是氫的元素符號,H2O是水這種物質的化學式,到時候學生已經全部記住了這些化學符號,學起來就會很輕松,可以事半功倍。這樣就可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
總之,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學習不再是只為了分數、為了升學,而在於技能掌握、科學素養的提高、科學的價值觀及科學態度的形成,在於科學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養,在於創新潛能的激發。有效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封閉學習為開放學習,變苦學為樂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為獲得知識、掌握技能。
F. 大班科學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篇一: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地球上的水是江蘇教育出版社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後一節課,本課是在前面認識了解「水的各種性質」之後,來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過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提高學生的節水意識以及了解水污染的現狀。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優點: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採用了生動形象的課件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地球上水資源分布的廣泛,感受到水體的美麗。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美好河山的喜愛之情。而且 通過課件,把一些抽象的數據形象化,讓學生體會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並 通過學生動手活動,再進一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地球上水資源雖豐富但可直接開發利用的淡水卻少之又少。利用課件 、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使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覺節約用水的意識,養成節水習慣。在教學中以觀察、提問、小組討論研究、學生動手活動等為載體,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地學習,在教師引導下,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感悟、內化。
不足:1、科學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凈化水的實驗 ,比較簡單,可以嘗試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 動手做,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2、節約用水的措施 因為時間關系,學生談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業、農業方面沒有涉及 。如果涉及,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用科學改變生活的意識。
篇二: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已經意識到在科學課的學習中學生體驗活動的重要性,因此,在每次的教學設計中都力圖創設最能打動學生的體驗活動。
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兩個體驗活動:
第一個是在認識淡水資源的匱乏這個環節,讓學生用杯子裝一杯水代表地球上的水,再用湯匙舀一湯匙的水代表淡水的總量,用筷子蘸一滴水放在手心中代表容易開發利用的淡水總量。這樣的活動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平時到處可見的淡水,怎麼就這一點呢?這一點水放在手心中「一會兒就不見了」。(學生的話)
第二個體驗活動是在課堂上「用飲料瓶接20秒水流」的實驗。這個實驗來源於「人們洗手往往開著水龍頭,大家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浪費」。可是在課堂中的這個體驗活動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短短20秒竟流走了大半瓶的水,約600毫升!學生震驚了,當老師連續的追問:一次洗手浪費這些,一天呢?一家呢?一個學校?……這樣聯想式的思考,把學生的思維深化,讓學生的體驗更深入,學生的心確實被打動了,他們強烈地意識到浪費水是可怕的,這種浪費水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又不被大家注意的。於是學生自發地產生了制止浪費的想法,從而達到了教育的效果。
課後學生幫教師整理器材的時候,學生問:「老師,杯子里的水怎麼辦?」當時我隨口說了句:「倒掉吧。」「哪不是浪費水了嗎?」多好的學生呀,學到的知識立馬就能用上。「去澆花吧。」學生們高興的端著杯子去澆花壇里的花去了。看來這節課的教育目的達到了,學生有了比較強的節水意識。
從體驗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悟出了這樣的道理:設計體驗活動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想:
1、親歷式體驗必須在學生現實生活情境中完成,不能由教師虛設。
2、要抓住兒童常見卻被忽視的活動引導體驗,幫助學生更細致地關注生活,(www.fwsir.com)這樣學生的體驗會更深刻。
3、體驗活動中教師引導作用尤為重要,要起到點睛之用。
4、聯想式體驗要適時適度,要建立在充分的感性體驗基礎之上。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了解了水的分布,認識了淡水資源的珍貴,知道了為什麼要節約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怎樣節約用水。同時更加積極主動地走向社會宣傳愛水、護水的重要性。
篇三: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從體驗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悟出了這樣的道理:設計體驗活動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想:
一、讓學生從現實生活情境中親身體驗,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求知慾,讓他們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增長科學探究能力。
二、要利用兒童常見而在現實生活中被忽視的活動引導體驗,幫助學生更細致地關心生活。
三、注重啟發引導,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及環保知識
在收獲的同時,也有失敗,我在教學之後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
一、對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可以讓學生課前去觀察,收集信息,學生學習興趣會更好。比如,在這課教學之前,我如果讓學生去調查一下家鄉的引用水情況,也許就會有學生發現有的水源被污染了,意識到要保護水,讓孩子親身體驗,比教師在課堂上講述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在導入設計時,不但要讓學生感興趣,重要的是教師的設計要能真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學習,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師應對教材深入理解和挖掘,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教學。
G. 科學節約用水好習慣教育反思
篇一: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地球上的水是江蘇教育出版社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後一節課,本課是在前面認識了解「水的各種性質」之後,來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過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提高學生的節水意識以及了解水污染的現狀.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優點: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採用了生動形象的課件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地球上水資源分布的廣泛,感受到水體的美麗.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美好河山的喜愛之情.而且 通過課件,把一些抽象的數據形象化,讓學生體會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並 通過學生動手活動,再進一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地球上水資源雖豐富但可直接開發利用的淡水卻少之又少.利用課件 、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使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覺節約用水的意識,養成節水習慣.在教學中以觀察、提問、小組討論研究、學生動手活動等為載體,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地學習,在教師引導下,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感悟、內化.
不足:1、科學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凈化水的實驗 ,比較簡單,可以嘗試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 動手做,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2、節約用水的措施 因為時間關系,學生談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業、農業方面沒有涉及 .如果涉及,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用科學改變生活的意識.
篇二: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已經意識到在科學課的學習中學生體驗活動的重要性,因此,在每次的教學設計中都力圖創設最能打動學生的體驗活動.
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兩個體驗活動:
第一個是在認識淡水資源的匱乏這個環節,讓學生用杯子裝一杯水代表地球上的水,再用湯匙舀一湯匙的水代表淡水的總量,用筷子蘸一滴水放在手心中代表容易開發利用的淡水總量.這樣的活動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平時到處可見的淡水,怎麼就這一點呢?這一點水放在手心中「一會兒就不見了」.(學生的話)
第二個體驗活動是在課堂上「用飲料瓶接20秒水流」的實驗.這個實驗來源於「人們洗手往往開著水龍頭,大家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浪費」.可是在課堂中的這個體驗活動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短短20秒竟流走了大半瓶的水,約600毫升!學生震驚了,當老師連續的追問:一次洗手浪費這些,一天呢?一家呢?一個學校?……這樣聯想式的思考,把學生的思維深化,讓學生的體驗更深入,學生的心確實被打動了,他們強烈地意識到浪費水是可怕的,這種浪費水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又不被大家注意的.於是學生自發地產生了制止浪費的想法,從而達到了教育的效果.
課後學生幫教師整理器材的時候,學生問:「老師,杯子里的水怎麼辦?」當時我隨口說了句:「倒掉吧.」「哪不是浪費水了嗎?」多好的學生呀,學到的知識立馬就能用上.「去澆花吧.」學生們高興的端著杯子去澆花壇里的花去了.看來這節課的教育目的達到了,學生有了比較強的節水意識.
從體驗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悟出了這樣的道理:設計體驗活動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想:
1、親歷式體驗必須在學生現實生活情境中完成,不能由教師虛設.
2、要抓住兒童常見卻被忽視的活動引導體驗,幫助學生更細致地關注生活,(www.fwsir.com)這樣學生的體驗會更深刻.
3、體驗活動中教師引導作用尤為重要,要起到點睛之用.
4、聯想式體驗要適時適度,要建立在充分的感性體驗基礎之上.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了解了水的分布,認識了淡水資源的珍貴,知道了為什麼要節約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怎樣節約用水.同時更加積極主動地走向社會宣傳愛水、護水的重要性.
篇三: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從體驗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悟出了這樣的道理:設計體驗活動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想:
一、讓學生從現實生活情境中親身體驗,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求知慾,讓他們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增長科學探究能力.
二、要利用兒童常見而在現實生活中被忽視的活動引導體驗,幫助學生更細致地關心生活.
三、注重啟發引導,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及環保知識
在收獲的同時,也有失敗,我在教學之後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
一、對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可以讓學生課前去觀察,收集信息,學生學習興趣會更好.比如,在這課教學之前,我如果讓學生去調查一下家鄉的引用水情況,也許就會有學生發現有的水源被污染了,意識到要保護水,讓孩子親身體驗,比教師在課堂上講述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在導入設計時,不但要讓學生感興趣,重要的是教師的設計要能真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學習,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師應對教材深入理解和挖掘,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教學.
H. 如何開展化學綜合實踐活動
若開展化學綜合實踐活動,看化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話,那麼就要分小組然後學習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