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結合鄧小平理論課程學習,談談你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解、、、、不少於700字
1.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科學內涵:
1)黨的十六大所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針對我國目前所達到的低水平、不全面和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狀態而言的。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三個「更」,即「更高水平」、「更全面」和「更平衡」。
2)所謂更高水平,是指到2020年使我國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要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使我國的小康社會建立在一個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之上。具體而言,就是要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
3)所謂更全面,是指到2020年使我國居民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獲得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更為充分的滿足,獲得政治、精神文化生活更為充分的滿足,獲得優美生態環境和個性自由方面更為充分的滿足,等等。
4)所謂更平衡,是指到2020年使我國目前明顯存在的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地區差別和社會階層差別等不斷擴大的趨勢得到扭轉並逐步縮小,使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總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人類自身的協調發展,其本質是富民強國、民主進步、文明和諧,亦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強國富民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客觀需要。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行動綱領。
3.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途徑:
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
第二,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第三,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
另外,大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和平外交,維護和平、穩定的內外部環境,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千萬不可忽視。
⑵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心得體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在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大適應國內形式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的基本綱領,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這主要包括: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是為黨的事業總體布局服務的。黨的十七大提出,要站在完成黨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更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這就要求我們黨員,必須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大局來加強黨的建設,黨的建設的每項決策都要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中來謀劃,黨的建設的每個舉措都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來展開,從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決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與此同時,黨的建設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經受檢驗,獲得動力,得以提高。
⑶ 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什麼你有什麼體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更加豐富,標准不斷提高。
20世紀末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目標是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黨的十九大,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時間沒有變,但現代化的標准提高了。
首先是把基本實現現代化作為第一個階段目標提前到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第二個階段目標則從基本實現現代化提升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從現代化國家提升為現代化強國,而且現代化的內容更加全面,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之後又加上美麗這一要求。
社會在發展,人文在發展,社會步入了「小康」社會。
一家人開車旅遊己成時尚,表姨帶著孔偉翔表哥從南京,開著國產「大眾」小汽車到句容來看我。一番熱情款待後,我將孔偉翔表哥迎進我的書房裡。
孔偉翔表哥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穿著潔白的襯衫配上一條時尚的牛仔褲,不知說話口齒伶俐.口若懸河,還是見聞識廣的緣故,說起話來,我不得不服,「你們這里的變化真大啊!整齊有序的樓房櫛次鱗比,馬路寬闊,商店裝飾各出其色,」他帶著羨慕的情懷贊美著我們的家鄉。
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
寫作思路:開頭直接表明觀點,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進入新時代的論述,有助於從新的視角,深入理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接著可以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進行闡述,把中心思想確定,語言要通順。
正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黨的十九大對當前中國所處歷史方位作出的一個重大政治判斷。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進入新時代的論述,有助於從新的視角,深入理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
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一步明確回應黨對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這就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到時代的高度,並賦予其時代內涵加以認識。不僅如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前加上「決勝」二字,本身就帶有沖刺的意思,帶有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投入到這場決戰中來,並且透視著我們黨的堅定信心,給人以巨大的鼓舞。
在這樣的時刻,強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加突顯了它的重大意義。這在相當程度上回應了黨對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也是向世人表明,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所體現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
可以說,自改革開放之初提出建設小康社會後,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建設也都成效顯著。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接續努力和不懈奮斗,實現路徑越來越清晰,內涵越來越豐富,目標越來越近,直至黨的十九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到最後決勝階段。所有這些,都足以表明,中國共產黨完全有理由: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
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由此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大指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這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現代化之間,在時間上緊密銜接,在各項事業發展上全面對接,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可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⑸ 毛概「如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教案
這個工作量也太大了吧,除非哪有現成的下載下載。要讓我們給你寫太累了。
⑹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目標和舉措
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人民的健康水平關繫到國計,也關繫到民生。實現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社會和諧的高度統一,也是歷史、現在、未來的統一。人民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只有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才能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
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
⑺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思考
關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思考
http://www.zibo.gov.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7423
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哲學思考
http://www.sx-zz.cn/abcssjx/HTML/44.html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論思考
http://www.ckzl.net/obicn/paper/show.asp?id=67751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途徑思考
http://www.wushandx.com/luntan/teacher/leizhaoyu/keyan/08-%C8%AB%C3%E6%BD%A8%C9%E8%D0%A1%BF%B5%C9%E7%BB%E1%B5%C4%CD%BE%BE%B6%CB%BC%BF%BC.htm
關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若干思考
http://www.nova.cn/Browse/ShowDoc.aspx?Code=3-1&Id=2005072609001048227
⑻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我的觀點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字之變中隱含了多重意味。專它說明經過多屬年的不懈努力與奮斗,我們已經具備了全面邁向小康社會的實力;它說明我們的目標始終未變,為民謀福利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它說明我們距離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又近了一步。
⑼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題,寫一篇實驗報告(600字)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與「建成」一字之差,但意義深遠。 概念 「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中共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標准 小康的標准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准設定為: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 (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爾系數50%; (10)成人識字率85%; (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 (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用綜合評分方法對這十六個指標進行測算,根據其結果我們可以豪邁地向世界宣布: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紀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