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幸福是什麼 教學設計 小組合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回讀懂故事的內答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情感目標: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標: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編寫童話,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貳』 如何設計好小組合作學習下的教學設計
自覺遵守組織紀律。合作往往是小組化的學習。評價的對象可以是自評、他評,防止出現「搭便車」的狀況,有利於人盡其才、各盡所能,為小組討論做好思想與材料准備,有計劃地帶入課堂、待破難點、須掌握的重點,學生可按既定評價標准對他組同學的結論進行賞識與客觀公正的評價,評價方式可以是對書面作業的互批、互改、互評,這有利於提高學生對學習成果的鑒賞能力、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叄』 怎樣發揮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1、精心分組,組建合理的合作小組。
班主任按照學生總成績組建的基礎上,關注每一個學生,又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學生課堂表現、學習興趣愛好、特長等個性傾向,使學生學習互動增值,互補共效,4—6個人一組進行分組。
2、對學習小組組員進行合理分工,明確職責,教給學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我們根據充分體現「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則,對小組內部進行合理分工。根據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設立好各組的組織者,記錄者,匯報者,激勵者等角色。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加強小組長的輔導培訓,教給他們怎樣組織小組發言,如何處理小組意見不統一時的矛盾。教會學生尊重他人,學會做人,學會社交。
3、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學習情況,明確教學目標及小組合作學習問題、所要體現的新理念。設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適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節大約用多少時間,什麼內容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這些做法使學生的合作學習得以較好地進行。
4、加強學生先充分自主學習,做好合作學習的必要准備,要選擇恰當的合作時機和內容.
合作學習強調人人參與、集體榮譽、個人責任,充分發揮小組內成員的主體性,但合作學習必須在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才能有效進行。
開展有成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一定整節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有時要把班級授課制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展開教學,要選擇恰當的合作時機和內容,在需要合作時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適合每位學生參與,使學生有話講,有一定的爭論性,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並且學生在討論之後是各有所得的,共同進步。
5、教師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讓學生遵循合作學習的原則。
首先,各組員要明確在小組中的責任和義務,有明確的合作學習目標,幫助各小組制定小組目標,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要協助他人共同學習完成任務。
其次,要教給學生合作學習中彼此互相尊重,要善於傾聽並積極思考、記筆記,懂得自我控制發言時間。不能隨邊發言,注意發言有序,有不同見解要商討,不能因此阻斷別人的發言,使小組發言更完整,更有序,。便於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再次,指導小組合作學習在組長來帶領下進行合作學習,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學習任務,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學習角色,指導小組成員學會相互交流,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歸納小組成員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多種多樣,可以先由一人發言,其他人補充,或若三人發言,進行評價綜合學習問題的答案,也可以把收集的資料拿出來,交換看,使資料共享。教師要根據不同內容,教給學生不同的合作方法,久而久之,各小組就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6、建立激勵性的評價機制,適時恰當的評價,培養小組成員的合作精神。
實踐表明激勵性的評價機制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能有效促進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發言和學習表現,教師要及時對學生作出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的評價。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促進合作學習。學習過程的評價與學習結果的評價相結合,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你的回答真棒」,「你回答的真全面」,「你聽得真認真仔細」,「你們真是智慧小組」等等,促進小組之間出現互動、互勉、互相促進的局面,是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並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和快樂,增強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慾望。
『肆』 如何進行"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1、創設自主合作的教學氛圍
1)、營造自主合作的環境
教室內的桌凳按小組討論式進行擺放,教室四周布置小黑板以利於學生隨時展示,在教室的牆上醒目的位置懸掛一堂課學生表現要求:「舉手積極,聲音洪亮;討論熱烈,辯論激烈;爭問搶答,創新實踐。」通過營造這樣的濃厚氛圍對師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協同共事的團體
小組成員的構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證。分組應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為小組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又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合作小組成員一般由4——5名學生構成為宜。組內成員要搭配,依據學生學力的水平、興趣的深廣度、思維的敏捷度、語言的表達能力等而定,並進行角色分工,如組長、記錄員、檢查員等,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而且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互賴,防止出現「搭便車」的狀況,有利於人盡其才、各盡所能、同伴互助、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2、設計恰當的問題
1)、選擇的問題要有價值
一個問題,如果比較簡單,多數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決,那就沒有小組合作學習必要;相反,如果是問題太難,討論很長時間也得不出結論,這樣的問題也就有必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選擇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高度興趣,並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在這種慾望的驅動下,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合作慾望。
2)、設計的問題要開放
開放性的問題解法多種多樣,結果不唯一,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考慮的不夠全面,個人獨立思考會有一定困難,急需要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學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觀點不斷碰撞,有爭議的問題會變得明確,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經過同學們的合作探究、思辯,既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鞏固舊知識,又培養了他們創新思維能力。
3、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展開前,教師在備課中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可能達到的課堂教學目標,然後通過學習提綱的形式,向學生提供學習應達到的目標、學習要領、待破難點、須掌握的重點。讓學生在明確了解自學的方法和要求後,通過自主學習,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或把自我尚無能力解決的問題整理、歸類,為小組討論做好思想與材料准備,有計劃地帶入課堂,提交給合作小組成員共同探討。
『伍』 怎樣運用小組合作進行現代文教學設計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由學生自主進行的、開放型的、實踐性的學習活動,通過學習小組自主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得到特別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強調對所學的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生的生活實踐與體驗,提高學生發展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學會分離與合作,養成科學態度和高尚品德,使學生逐步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具備21世紀青少年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品質。
一、 教師角色的轉變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對於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在知識經濟與語文教育發展緊密聯系的如今社會,培養創新人才更是新世紀語文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一項重要使命。習慣於傳統教育方式的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擴大知識面,改變觀念,轉變角色,由控制者轉變為參與者,有預設者轉變為合作者,由權威者轉變為引導者,逐步塀棄傳統教育所實施的「填鴨式」教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己任,從「講」師變為「導」師,讓學生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始終立足教材,結合生活實際,善於發現問題,挖掘各種研究性課題,逐步建立一套有特色的、豐富多彩的研究性學習題庫,以適應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需要。
1、 教師是探究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樂趣,是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探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不但具有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與復雜性,而且越來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準的應變通則,因此教師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養、淵博的知識,善於研究,不斷提高,終身學習。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信念。將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通過工作與學習的結合,不斷對自身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解決自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2、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角色的特徵,當前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創造性學習轉變,教師不能再把單純的知識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強調的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邊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機械相加,而是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學習共同體」,在這共同體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術語,「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
3、 教師是學生的學習者、合作者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一隱喻強調的是教師知識和能力的必要儲備,對教師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似乎很高,似乎教師的儲備一定要多於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給教師背負了太多的「應該」包攬了太多的「必須」;逼迫老師去扮演「超人」的角色,而在當前科學技術突發猛進的今天,學生由於所處的年齡階段的特點,他們易接受新鮮事物,學到教師所不知道的知識,相對於學生來講,我們只是閱歷比較豐富,在專業知識上先走一步而已,我們無奈要不斷學習,並主動向學生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是常從學生那裡得到靈感和啟發嗎?因此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是學生,教師要一次為基點,自己的角色也要發生變化,讓學生這眼泉水噴涌而出,永不枯竭。與學生合作,與同事合作,與家長、社會合作,我們才能更快、更好轉變自己的角色。
二、 教學方式的轉變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概念的學習,既通過概念來了解事物的性質,二是規則的學習,既懂的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三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即運用概念和規則來解決實際問題。語文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主要是第三層次的學習,其目的是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發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對知識結論產生的過程式學習,重視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並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努力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要重視發展和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勇於發展獨立見解,勇於標新立異,要「以人為本」,與學生平等交流,應「蹲下來」欣賞學生,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形成主體參與,自主實踐,主動探求的氛圍。
1、 情境探究法
情境研究法是要求教師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創造一種寬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民主的、和諧的、平等的情感化學習氛圍中進行小組探究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濕熱聯想活躍,思維敏捷,激情轂發,濃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的調動智力因素,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極大地激發創新積極性,如《酸的和甜的》一文,導入課文後,我在事先畫好的葡萄架上貼上一串串葡萄圖片,後提問:課文中哪些小動物說葡萄是甜的呢?哪些動物又說葡萄是酸的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讀讀課文,找找答案,討論討論,。當同學們找到答案後,我又隨機貼出動物的頭飾。低年級孩子容易形象思維,當美麗的葡萄架、可愛的小動物呈現在眼前時,使學生在頭腦中建構聯想,產生一連串的問題,小組合作探究性的閱讀就這樣開始了。情境的創設,是學生很快融入其中,彷彿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與作者思想產生共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 自主探究法
與主動相對的詞是「他主」————他人為主體,教師為主體。與自主研究相對的是被動學習和機械學習。自主探究的基本特徵是學習者參與研究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並作出相應的調試。自主探究法要求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去探究。郭沫若說「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學習來自學生內在需求而產生的對學習的興趣和慾望,因此,學習對學生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種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種愉快的體驗。
3、 問題探究法
問題探究法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問題是探究學習的核心,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促進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將問題研究法引向深入,必須教給學生一些生疑的方法,方法是開啟之時大門的鑰匙,知識之門的開啟,將激發學生高昂的研究學習的慾望,因此我在教學中常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嘗試著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或由文中的內容總結出問題,然後相互交流,教師深入其中做適當的指導,學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學生研討,如,《父親和鳥》一文,初讀課文後,我提出這樣的疑問:「父親是怎麼知道林子中有鳥的呢?」著一問題立即引起學生們的極大興趣,頓時結合全文與同伴們討論起來,學生們通過討論交流,不僅知道父親在看、聽和分析後知道的,而且明白了仔細觀察的重要作用。
4、 小組合作探究法
小組合作探究是課堂教學中以小組學習為主的組織形式,依據一定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學習,從而利用合作性人際交往促成學生認知情感的教學策略體系,知識是智慧的結晶,但擁有知識不等於智慧,知識可以授予,但智慧卻不能,從個體認知發展論的觀點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動中自我建構的產物,真知事知識和智慧的統一體。因為學生們有著不同的閱歷,不同的個性,對課文內容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小組合作探究既可以加深和完善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可疑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成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現去感受,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合作研究,夥伴的交互作用,對相對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具有關鍵的作用,學生在自讀課文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後,共同解疑,教師深入其中,參與討論,作必要的引導。
三,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相結合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與接受性學習是人類學習的兩大主要方式,接受性學習是接受他人知識過程中獲得經驗,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在合作,探究,創造的過程中獲得經驗,這兩種學習方式都是學生後的新經驗並引起內在素質與外在行為變化的過程,是人們經驗與素質奠基、累積,更新重建的過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更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追究,合作更側重於對「未知事物」的了解和認知上,但傳統的「接受式」學習也不是一無是處,信息量大是它的優點,孩子們如果善於聽、善於捕捉信息的話,就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如聽故事。因此,我們不能排斥接受性學習,一味地否定接受性學習,而是要將兩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使之相輔相成,共同為我們的學習服務。
『陸』 如何在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極力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又是小學生健康心理的表現。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心理學家肯定地指出:不會合作就沒有成功。但這種學習法並非在每個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都能得到很好的運用。有的課堂上,孩子們對於小組的合作是一個條件反射,只要老師一叫合作學習,他們就統一把小腦袋轉過去,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你一言我一語,每個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沒有實質效果;有的課堂,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個別學困生把此時作為玩耍的最好時機,久而久之,培養了部分學生的惰性。這樣的小組討論只流於形式,圖個熱鬧,對學習收效不大,甚至是無效的。
如何組織學生展開有效的合作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認為可以嘗試運用以下四點:
一、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體驗成功、探索與發現的樂趣。在教學中,我認真考察學生的個性差異、能力特徵,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性格愛好、成績差異等因素進行詳細了解,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優勢互補」的分組原則,把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4個程度各異的學生組成,其中設組長一名,負責組織小組學習;副組長一名,負責小組的協調、記錄工作。組長、副組長、另外兩名組員則依次命名為1、2、3、4號,在合作學習時,一般情況下4號質疑,3號解疑,2號補充,1號總結。除此之外,小組成員之間一起朗讀、背誦、預習、復習、提問、復述課文、探討疑難問題、互相批改作業等等。而教師檢查時就不用逐一叫學生名字,可以直接請小組中的某一號發言,也更利於不同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
二、樹立團隊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學習小組建立了,樹立團隊精神和合作的意識是很有必要的。在組織交流活動時我們要通過適時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意識到,一個小組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群體,每個成員都是這個群體的一分子,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如何、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每個成員自身的努力,它必須要通過小組成員相互之間的溝通、合作、求同存異、相互促進。在小組成員取得進步的同時,讓他們切身地感受到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蘊含著集體的榮譽。
實踐中我們時常會發現,當我們一句激勵的話語關注到群體的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就會逐漸產生;當我們的教育評價經常關注到小組的發展時,他們的團隊精神也會逐漸得到培養。如:
「第一組的成員在討論問題時都在積極地發言,認真地傾聽,他們合作一定會很成功!」
「你們小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匯報一下?」(讓學生匯報結果是代表一個群體的意見,小組成員一定會引以為榮,也一定會認真聆聽,還會做好補充的准備。)
「誰願意代表自己的小組來演示演示這個過程?」
……
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就是需要我們這樣不斷的引導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們不僅要讓他們在小組的成長中逐步感受到在集體中生活和學習的快樂,而且還要教會他們客觀地看待個體與集體的關系,更好地激發他們集體的榮譽感。
三、 恰當指導合作學習
1.根據目標,確定學習方法和步驟。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要明確學習目標,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麼方法去完成目標任務。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初期,大多學生由於沒有合作學習的經驗和方法,不知道學什麼,怎麼學,這時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確定小組學習的方法和步驟。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步驟,才能保證各小組合作學習的速度、質量。如進行第一階段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讀課文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每一個生字;
(2)畫出生詞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然後小組討論,說說他們的意思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
(3)組員輪讀課文(每人一節) ,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哪些方面;
(4)選出自己喜歡的一節,讀給小組成員聽,讀後其他成員評議,指出優點和不足;
進入第二階段合作學習時可以這樣引導學習:
(1)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哪些詞句最能反映這方面的特點;
(2)細細品讀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寫在旁邊;
(3)小組交流補充;
(4)討論怎樣讀好這一節,練讀。
當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後,各小組用什麼方法、步驟來學習,可由學生自己選擇,自主確定。
2.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調控和指導作用。
(1)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但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教師應該發揮其指導作用。例如在學習《只揀兒童多處行》時,可引導學生「這篇課文主要是寫兒童,為什麼作者又用了許多筆墨寫花兒?」這種綜合性的問題,讓同學們通過彼此間的合作來解決,這比單純的個人思考效果要好得多。
(2)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應及時走下講台巡視,參與到小組中去,積極地看,認真地聽,並及時了解學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時給予點撥調控課堂,防止延誤課時,防止學生思維分散後偏離學習重點。一旦發現學生有獨特新穎的見解,就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促使他們更加踴躍地思考和學習,同時也給同學們一個示範作用,讓其他的小組成員更加積極的思考。
(3)在匯報學習成果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明確的判斷,不能學生說什麼都一味地說好,並不斷地給予贊揚。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作出客觀的評價,以便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加深認識。
三、精心設立評價機制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學習追尋「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教學境界,也把它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為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要加強激勵評價。
1.序號調換
為了提高小組成員的參與積極性,我把小組成員序號的命名權放手交給了組長:即序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組員的表現適時調換。如果一段時間4號的學習勁頭足,課堂表現好,就可以晉升為3號;反之,如果2號表現退步,小組成員對其不滿意,則可以把其降為3號。這樣,每個小組成員就會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進步。
2.激勵表揚
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經常性地評比最佳小組,推出「最佳小組發言人」的形式,激勵所有成員主動承擔責任,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局面,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整體素質。針對語文教學的特點,在預習檢查、課文分析等過程中,根據各小組的上課聽課情況,回答問題的情況,給各小組打分。小組的上課紀律、作業上交、單元測試等表現突出的都給予獎勵。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採取形式不一的合作學習,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促進學生知識的豐富和能力的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柒』 請運用合作學習的理念進行一次教學設計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回性,不要事無答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捌』 如何更好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
如何更好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完善,我們不難感覺到越來越多的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在課堂中出現。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變革的一個明顯特徵。合作學習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他們喜歡在一起交流和討論問題,用共同的視角觀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
小組合作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不乏身影,相信在第一線的教師們都已經意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學中,小組合作存在著很大一個弊端——無效參與,如在老師叫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老師所給的討論時間不夠只是走個形式,匆匆收場;學生水平的不同,出現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過於依賴、盲從成績好的同學;在小組中不會傾聽別人的言論,討論結束後更是不會歸納等等。針對以上的問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一、創造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
1、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節大約用多少時間,什麼內容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
2、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境
一個好的語文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效果比較好呢?
(1)新舊知識銜接時進行合作學習。
(2)靠個人力量不夠時進行合作。
(3)復習階段時進行合作學習。
(4)解答「開放性」問題時合作學習。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施
1、靈活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對於低年級小學生而言,他們合作學習的知識、能力、意識等都是有限的,開展有成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並不能因此而放棄小組合作學習在低年級教學中的運用,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逐步培養。在教學中,整節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的情況比較少,大部分教學要把班級授課制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需要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展開教學,在需要合作時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小組的監督和指導,尤其關注困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讓他們多一些發言的機會。
2、准確把握小組合作學習時間
這要求老師要對討論的難度有充分的把握,對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充分了解,對合作學習的時間要有比較精確的預算。如果對合作學習的時間估計不足,怕超出預定的時間,完不成預定的教案,一再催促學生,學生無法從容進行實驗、探索,最後的研究結果誤差往往比較大,偏離了預設的教學期望,造成合作「虎頭蛇尾」的現象。相反,如果對合作學習時間估計過多,又會出現學生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東張西望等不良行為。所以在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明確給出時限,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也有利於學生高度專注,積極參與。
3、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一般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的任務而定:(1)同桌合作,適合於小問題討論(2)4人小組學習,適用於難度較大的討論(3)還可以是分工協作,每人承擔其中一部分任務(4)還可以是共同學習,共同完成某一任務,每一小組共同交一份作業等等。
4、培養學生一些合作的技能
由於學生年齡小,自主能力差,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必須精心組織,教給學生必要的合作技能,充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1)組內每一個學生都要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樂於修正他人的觀點。
(2)對於講的學生,要把自己的想法盡可能地表達清楚,要講得有條理。
(3)對於聽的學生,要學會傾聽,努力掌握別人的發言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聽不懂、聽不清楚時可以提問。
(4)在合作學習中,要求學生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欣賞,討論時,如果有的同學出現差錯(特別是害羞的學生),同學之間不要相互取笑,應給予理解和鼓勵,共同找出問題所在,解決學習上的困難,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5、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環節
提出目標(問題):教師引出問題,讓學生明白學什麼,怎麼學,完成哪些任務。
個體自學:學生自學有關內容,對問題進行初步的思考,使學生產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的內心需要,並為參與討論做好准備。
小組討論: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中心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求每個學生人人參與討論,並懂得在小組討論中發言是每個人應盡的職責。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直至找到問題的滿意答案。在討論過程中,成績好的幫助成績差的,先懂的幫助後懂的,互教互學,尤其是為後進生提供了更多的課內參與機會。通過討論,開拓了思路,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此同時,集體意識、合作精神也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形成了。
組織交流: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作匯報,或由一個小組匯報,其他小組補充,交流內容包括討論的結果或小組學習的體會等。通過組織交流,進一步拓展了思路,糾正了帶有共性的錯誤,並將小組的認識轉化為全班的共識。組織交流後,為把學習引向深入,有時教師可有意地挑起對同一問題不同意見的爭辯,組織思維撞擊,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激活課堂氣氛。
集體評價:當各小組的學習結果以一定的方式得到展示後,教師可組織學生對各組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表揚好的,推動中間的,鞭策差的。
6、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後總結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課後跟蹤調查、收集反饋信息、反思成果與不足、對學習進行全面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做有利於改進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找學生談話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的教訓,進而針對每個小組的表現再做具體的指導,促使每個小組都進行反思,這樣慢慢會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循環。
三、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轉換
小組合作學習提倡教師當好 「導演」,學生當好「演員」,而不再像傳統教學所強調的那樣,教師為了保持所謂的權威,教師既「導」且「演」,結果是「導」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學習從學生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巧妙地運用了生生之間的互動,把「導」與「演」進行了分離與分工,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來,在傳統課堂上許多原先由教師完成的工作現在就可以由學生小組來完成,教師真正成了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而不再作為與學生並存的主體而使二者對立起來。教師也會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負荷得到減輕,可以有時間研究教學問題,科學設計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改革,確保「導」的質量。學生由於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自然會產生求知和探究的慾望,會把學習當作樂事,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地。師生負擔也可以由此大減,教學的良性循環也會因此而建立起來。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使學生與新知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教師不再把自己視作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原有的「權威——服從」關系逐漸變成了「指導——參與」的關系。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已經成了一種習慣,願學、樂學、創學已經成了學生的一種需要。
總之,提倡小組合作學習,旨在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合作二字,對於未來的社會、二十一世紀的人才而言,是必需的;「小組合作學習」,對於未來的課堂更是必需的。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當今社會,只有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潛能。正如林格倫所說的:在文明世界中的人們,真正需要學會的本領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領,以及教會別人也這樣做的本領。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從小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玖』 有沒有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索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由於是集體商議的結果,成功了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失敗了大家共同承擔,這樣可以打消很多學生的顧慮,給更多的學生提供機會,擴大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也給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空間。它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又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學生個體由於在小組中的努力會獲得其他成員的認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參與教學的興趣。久而久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便會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那麼,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呢?本人現談一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學習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小組在構成上要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進行組向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組與組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這樣構建的合作小組「但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條件。合作小組的人數,一般建設4——6人,4人相鄰合作學習,2人同桌,對空間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每組成員里包含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小組間學習成為可能,便於學習時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讓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同時還能保證各小組間公平競爭。
二、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不論什麼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作用。把一些毫無討論價值或過於簡單的毫無難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內容。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
首先實施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善於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小組活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與學生恰當的指導。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在組際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其次,做好反饋環節的工作。反饋在整個小組學習活動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反饋環節,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對一些學習重點進行提示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這是完成小組學習目標的最終落腳點。反饋的方式應當是雙向或多向的,反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追問,要鼓勵各組學生進行質疑,促使討論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最終達成小組學習目標。
三、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
為了確保小組活動能夠真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成員之間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關系。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相應的角色與責任,並且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採取角色輪換制,為學生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和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小組的共同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加強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素質訓練。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啟發學生善於敏銳地發現和提出問題,主動地探索問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真正做到發揮小組合作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沖破心理上的枷鎖,自由聯想,暢所欲言。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共識;不怕見解錯,就怕沒見解;不怕問題提得不好,就怕沒問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所犯錯誤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導學生對所發現問題展開討論。教師要設計好討論的問題;討論的問題要體現知識的連貫性和深刻性。同時,老師還要作好有效的調控,使討論始終處於寬松的氣氛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疑問、有驚訝、有爭論、有競爭、和諧的、生氣勃勃的化學課堂氛圍,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要,要為不同的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討論;要用愛心為學生創造一種心靈放鬆,敢於探究求異的快樂的教學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發揮集體合作討論功能。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四、採用鼓勵方式
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一評、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哪一組最快等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分階段的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對他們的絲毫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要發給一些小獎品,如五角星、作業本等,定期評比選出「合作小明星」、「協調小助手」等等,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當學生進行匯報發言時,要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流了情感,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合作學習產生的輻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這種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將越來越顯示其強盛的生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
『拾』 關於哥倫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評價,我國史學界有不同看法,據此怎樣設計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方案
自己上網查,保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