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考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立意
寫材料作文,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文章成敗關鍵性的一步。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審題的過程中確定的。 審題的具體任務是 通 過 對作 文 題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題者的意圖,弄清寫作對象、范圍和重點,明確立意,並確定文章的體裁。寫材料作文時,對材料的審題與立意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首先,推敲關鍵詞句。
關鍵詞即材料中出現次數較多的詞語;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人物評議性的語句,有暗示材料中心思想的作用。所以,材料作文的關鍵性語句可以作為立意的突破口。
例如, 河南 2013 年的材料作文。
女兒問:「為什麼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 呢?」父親說:「甜的西瓜因為被陽光照耀的時間長」。「那地里的瓜不都是在接受陽光的照耀嗎? 」女兒又問。父親說:「是呀,陽光是公平的,它一視同仁地照耀著所有的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熱躲在陰影里,不肯接受陽光的照耀。」
材料中 「陽光是公平的,它一視同仁地照耀著所有的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熱躲在陰影里,不肯接受陽光的照 耀」 是關鍵句,「甜、陽 光、陰 影」是關鍵詞。 「甜」寓意事件結果,「陽光」寓意歷練、磨礪,「陰影」寓意逃避。 我們分析了這些,就可以引申出一些哲理性的話題:機會面前人人平等,就看你是否珍惜;成功屬於有勇氣的人; 對於自身的缺陷,不要諱疾忌醫,要敢於接受等。 如果把握住關鍵詞句,審題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善用聯想和想像。
我們要善於聯想和想像,運用象徵、比喻等手法將材料意思引申。 比如,材料中含有「路」「腳印」「春風」等詞語,實際上它們都隱含著另一層意思:「路」 代表成長的歷程,「腳印」 代表人生的足跡,「春風」 代表輕言細語的教誨。
例如, 武漢2016 年的材料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許因為太在意登上山頂,我們往往沒有慎重選擇路徑就匆匆出發。於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進小路,有人奔向捷徑,有人闖入險途。有的路,平坦而通暢,帶給你的是安穩或平庸;有的路,崎嶇而險峻,帶給你的是精彩或傷害。選擇的路合適,你會順利登上山頂; 選擇的路不合適,即使登上山頂,也會遍體鱗傷。決定人生狀態的不是山頂,而是你選擇的通向山頂的那條路。
我們審讀材料要從關鍵詞入手,「路」 文中出現的頻率最高。關鍵句是「選擇的通向山頂的那條路」。我們可以把「山頂」 轉化為目標,這樣由實到虛,就可以理解成實現目標的方法和途徑,這樣就轉化為我們很熟悉的主題——成長。
最後,選好恰當角度。
蘇軾詩雲: 「橫看成嶺 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同一個材 料,從不同角度 去看,會有不同的思考,這就是見仁見智。 立意定題時,除了要與材料暗合神契外,盡量選自己頭腦中存儲豐富的內容來寫。
例如,2016 年重慶的材料作文。
「我只是雛菊叢中的一朵小花。 」一朵雛菊傷感地嘆息,「與這么多雛菊生長在一起,我的美麗完全被淹沒了,根本不會有人注意到我。」一個天使聽見了雛菊的心聲,規勸她說:「但是你真的很美麗! 」雛菊卻說:「我想成為唯一的一朵,身旁不要有其他任何同類! 」
天使不想再聽到雛菊的埋怨,於是把它帶到了城市廣場。幾天之後,市長帶著一個園藝師來對廣場進行改造。園藝師說:「把土壤翻一翻,種上天竺葵吧! 」雛菊大叫:「等一等! 你那樣做我會死的。」園藝師說:「如果這里還有一些和你一樣的雛菊,會對廣場起到非常好的美化作用。 但是在你的周圍找不到任何你的同類,你自己不可能形成一座 花園。」說完,園藝師把雛菊從地上連根拔起。
這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 一則類似童話或寓言的材料,我們可以抓住角色形象,從它的命運變化軌跡覓出材料的意思。這則材料的主角是那朵雛菊。它之所以被園藝師摧毀,其外在的原因是,它沒有和同類在一起。園藝師認為整體上顯得不美觀,所以毀掉了它。內在的原因是,它太高傲,總想成為唯一的一朵 雛菊。我們可以這樣立意:脫離團隊,只有自我的人,無法得 到任何人的幫助。 還可以這樣立意:這個世界很難容忍「唯一」,一心想成為「唯一」的,最終會像雛菊一樣被連根拔起。
總之,根據材料寫作文,審題立意不能偏離材料,要全面仔細地閱讀材料,從材料出發選擇立意的角度。每則材料都可從多個角度分析立意,然後再選擇構思作文。
Ⅱ 《考場作文如何審題立意》作文教學案
作文教學案一:考場作文如何審題立意一、話題作文的審題作文話題由以下幾部分組成:材料、話題的闡述語、話題和具體寫作要求。1審話題材料,抓關鍵詞句例1:2002年全國卷作文話題: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風雪。他深知不盡快找到避風處,非凍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經邁不開了。就在這時,腳碰到一個硬邦邦的東西,扒開雪一看,竟然是個快凍僵的人。登山者犯難了:是繼續向前,還是停下來援救這個陌生人?心靈深處翻江倒海之後,他毅然作出決定,脫下手套,給那人做按摩。經過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動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後,兩個人互相攙扶著走出了困境。問題:找出上述材料中的關鍵詞句,說說它們對審題有什麼限制和啟發?參考答案:①「途中遇到暴風雪,他深知不盡快找到避風處,非凍死不可。」這句話對選擇的環境作出了限制:考生必須表現主人公在較為艱難的情況下作出選擇,而不是在較為寬松的心態下作出的選擇。②「登山者犯難了:是繼續向前,還是停下來援救這個陌生人?」這句話很重要,這表明文章要強化這是一個二難選擇,要有矛盾的心理。 ③「陌生人可以活動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兩個人互相攙扶著走出了困境。」這句話體現了救人=自救。2、審闡述話語,明話題方向例2:2005年浙江卷作文話題唐詩曰:「一葉落而天下知秋。」宋詩說:「春色出牆來」,「一葉飄落而知秋」,「一葉勃發而見春」。尋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請以「一枝一葉一世界」為話題作文。問題:上述話題闡述語,為我們提供了幾種方向?參考答案:①命題者鼓勵考生以小見大,見微知著。②抓無限和有限的辨證關系。3、審注意要求,防止幾種誤區注意要求往往是相對固定的: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我們在分析這一部分時,要做到澄清以下幾個問題:①、立意自定,不等於主題無禁忌。立意有高低之分。②、文體自選,不等於不要文體,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將文章成了「四不像」記敘文沒有記敘的「三要素」,沒有起碼的描寫,議論文缺乏必要的層次,沒有鮮明的例證。③、題目自擬,不等於題目無關緊要。有些考生把題目等同於話題,這並非不可,但他們的題目就不會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④、不得抄襲,不等於不能調動平時的閱讀積累。這主要是針對套作和宿構現象的。4、話題類型及審題要求(具體見新《坐標話題作文》第18頁)①觀點型話題做這種話題作文最忌諱背離話題,如今年重慶卷話題「雙贏的智慧」,考生就不能寫成「雙贏」不可能,也就是不要反彈琵琶。②事物現象形話題此類話題往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現象,如「音樂」、「挑戰」等,對此,我們要善於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抓住這一事物或現象與自己相關的人或事,深入挖掘它對自己產生的影響,不能直停留在表面。③關系類話題審此類話題關鍵是不要偏於一方而忽略另一方,要找出二者之間的辨證關系。如「時尚與經典」,審題的關鍵在於不要只說一方好,另一面就一無是處,而要看到時尚只有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持久下去而成為經典,曾經的經典也只要勇於創新就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成為新的時尚。④范圍型話題這種話題的限制性很小,只為你提供了范圍。如2002年春季高考作文話題「出發與到達」(具體見新《坐標話題作文》第18頁),不能將它理解成關系類話題,從二者中找出一個孰是孰非,它只是為你提供了一個范圍,你既可以傾向於出發,也可以傾向於到達。再如今年高考江蘇卷作文話題「鳳頭、豬肚、豹尾」,你既可以傾向於「鳳頭「,也可以傾向於」豬肚「,也可以是」豹尾「,也可以三者都涉及。但要強調一點,你不管寫哪一點,都必須堅持到底,不能中途易轍。 二、供材料作文的審題話題作文中,材料只是為了幫助考生認識話題、拓展視野、激發思維所作的必要的提示和啟發。而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主題立意的出發點,又是歸宿點。所以從材料中提取的中心往往是相對固定的。材料作文審題有兩個原則:1、把握題旨例3:三個人喝同一口井水,一人用金杯玉盞盛著喝,一人用瓷碗泥杯盛著喝,另一人乾脆用手捧著喝。於是用金玉之人覺得自己富貴了,用泥瓷之人則覺得自己貧賤了,只有那個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痛快地說了一聲:「好解渴呀!」 生活的本質是,你喝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真正的高貴是你喝上了更甘甜的水,而不是舉起了華貴的杯。①三種人喝水的不同方式實質上代表了對待生活的哪些不同態度?[參考答案]前兩個人把注意力放在物質財富的多寡和榮譽名聲的得失上,而那個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真正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和人生的幸福。②你可以從閱讀與生活中找到這樣的例子嗎?[參考答案]陶淵明,遠離官場,他認識到生活的本質與精神的可貴,屏棄了浮華與虛榮。生活中還有很多放棄財富而致力於勞作的人,他們也認識到生活的本質是勞動和創造,真正的高貴在於精神和人格,人生的幸福在於擁有真純和美德。熱衷於功名利祿,滿足於蠅營狗苟會越來越喪失人的本性,越來越遠離生活的本質。2、明確角度角度即材料表現出來的看問題的出發點。有的材料只有一個角度,有的卻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度。我們要選取那些最能表現題旨的角度。例4:武漢的珞珈山,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時節,總見一些青年穿著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大為不解,對她的導師說:「他們為什麼要穿著和服去照像呢?我們韓國也有櫻花,但從沒有人穿著和服去同櫻花照像。」她的導師苦笑了一下,無言以對。問:這則材料可以從哪些角度提取觀點?①從遊人角度:批判一些年輕人常年一味崇洋而忘了本。②從韓國青年的角度正面闡述不忘本。假如從反面立意,指出導師「苦笑」是思想封閉的表現,由此而論證中國要走向世界,要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就必須解放思想。則有「反彈琵琶」,只會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三、命題作文的審題所謂命題作文,就是作文的題目已經定下了,不能更改了,這是一個限制,但同時它也有很大的自由度,就是這個題目往往比較寬泛,可寫的領域范圍很廣,而限制往往在於它表現的意義。例5:以《安》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字數:不少於800。(2005年北京卷作文題)「安」字含有多種意思,多種詞性,形容詞有「安定」、「安全」、「安寧」、「安逸」等,動詞有「安於」「安享」。它的限制性在於所寫內容必須在「安」的這些詞語所包含的內容之內。另外,要注意所給標題的內在性含義。詞有本義,引申義,比喻義,看到標題後,就要想到標題的內在含義。這里的「安」如果光寫「安全」,泛泛而談,是得不到好分數的,必須挖掘內在含義,要能深入到個人心靈深處、一個民族文化中。以下是北京一滿分考試的作文片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是一種安逸;「小橋流水人家」是一種安逸;然而,「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後的一杯清茶、一壺酒也是一種安逸。安逸是一種釋然,是一種隨心,是一種大風大浪後的平靜與享受。文章將安深化為一種人生的態度,並追溯到歷史中去,用我們耳熟能詳的例子來表現。說明此考生在審題上比一般學生更深入。 四、造成偏題跑題的主要類型1、對話題、材料或題目理解不全面。比如「心存希望」這個話題,許多同學大談希望是什麼,人為什麼要有希望,這就變成了「希望」,「心存希望」一定要突出一個「心」字,要突出主人公的情感主體地位。決不能只對「希望」泛泛而談。2、對話題理解不深入。如第十次周練的作文話題為「失落」,失落在字典中有兩種理解:一為遺失、丟失,二為精神上失去寄託而感到空虛。是不是二者都可以入文呢?不是,根據材料,我們應該寫前一種「失落」。3、穿靴戴帽,轉移話題。如:2000年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有一位考生的作文是這樣寫的:在生活中,我們肯定會遇到種種的問題,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答案也是千差萬別、多種多樣的。」…………(與話題無關的一件事)生活的海洋是豐富多彩的,我只是擷取了其中的一朵浪花。造成這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不少同學平時宿構了一些文章,到了考試時就不顧實際,硬往上靠。有的考生自己也覺得所寫內容與原話題「風馬牛不相及」,於是只好穿靴戴帽,打扮一番。盡管作者用心良苦,但這類文章的毛病是逃不過閱卷教師的眼睛的。4、否定話題。 五、審題立意練習回聲為了排遣苦悶,我做了一次遠行。 憋著勁兒,登上了盼望已久的峰頂,心在剎那間卻凝固成高曠的沉默。那一望無垠的湛藍的天和海,那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蒼翠山巒。這是大自然怎樣的一種雄渾和生命力的奔涌?我不由自主地張開雙臂,積蓄已久的心聲和力量凝成一聲"喂--",在山海間飛出。片刻,那"喂--喂--喂--喂……"的回聲像澎湃的波浪涌來,將我淹沒。我就一個人在峰頂靜靜地站著。海擁著山,天連著地,那回聲在心胸中涌著、涌著。而不遠千里奔波而來,也許正是為領略這種回聲、這種神奇。漸漸地,回聲退了、退了,而往日難忘的記憶珍藏、青春憧憬和那些期待的眼神卻像漲潮的海水一樣湧上來,述說著,疑問著。也就是在寧靜中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我把對生活的所有疑問凝成一聲"喂",而山海回答的是同樣的語言似是有聲,卻是沉默。我輕松地笑了:飛去的是失落與彷徨,回來的是熱情和希望。是的,我要重新展翅飛翔,不管前方是否還有風雨雷電。人的語言只是一種生命的疑問,而沉默卻是對生命的耕耘,對疑問永恆的回答。不要幻想世界會給你直接的答案,發現和感悟才是人生的真諦。而回聲就是這樣一種用反復和沉默來啟迪生命的語言,只是,你可用心聆聽過?「回聲」的啟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這就是回聲的獨白,回聲的啟示,回聲的內涵。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用自己的心靈去對待另一顆心靈,都應該用一雙熱情的瞳孔去面對另一雙瞳孔,因為人字的結構是互相支撐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只有捧著自己的一顆心,真心地對待別人,愛和關心才會如春雨般地滋潤我們的全身。沒有付出,哪會有得到?沒有奉獻,哪會有收獲?其實,對待別人是因,反饋到自己的則是果。 如果海珊國王身前不關心自己國家的人民,不操心國家的大事,不為中東和平而奔波調解,在他臨死前的那幾天,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國民在風雨中等候在王宮外,甘願捐獻自己的器官?如果燕妮不為窮苦的人奔走忙碌,她死後的墓前又怎會有鮮花的簇擁呢? 所以,無論你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要想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尊重,前提還是你自己的付出。 這是個偉大的世界,世界需要愛來維系,人之間的關系需要關心來作用,只有這樣世界才會繽紛多彩。不要過多地考慮自己,不要過分地算計別人,不要操心地計較付出得到的多少,因為得到付出之間永遠沒有公式。 莎士比亞說:「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成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別人。」我們每個人都只是蒼穹中的一顆小星,都只是深夜中的一把火炬,我們心中所想的應該是別人,裝著的應該是別人,只有這樣,天空才會更加明亮,深夜才會充滿光明與溫暖。 所以,朋友當你想獲得別人的關心與尊重時,當你想讓你的周圍變得明亮起來,當你想生活在一個充滿溫暖的世界中時,請從自己做起,請和和氣氣地對青山說一聲:「你好!」相信青山也會讓你感到滿意的。 玫瑰贈人,手有餘香,相信這余香會纏繞在你的指尖,滲透到你的心裡,永遠永遠地環繞在這萬水千山之間。這是兩篇以「回聲」為話題的作文,都未偏題,看看它們立意有高低之分嗎?
Ⅲ 材料作文 怎樣審題立意
1、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角度的切入的之多角度進入法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這一法則的思維背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辯證分析的核心,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避免說理的片面性、絕對化。從寫作的角度看,主要表現在對材料的多角度認知和對論據的剖析和使用兩個主要方面。
題目:請以文中的故事為材料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900字的文章。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高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對於同一則材料,由於對象的性別、閱歷、興趣愛好、知識結構、情感狀態、價值取向、人生境界及所處社會環境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解讀,「橫看成嶺側在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及中國古代「詩無達詁」的理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本則參考立意:不可淺嘗輒止、知錯就改、持之以恆、高歌無誨、路不可自窮、、歸去來兮、不如歸去。
2、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角度的切入的之關鍵詞語拓展法
題目: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父坦然相對。師父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父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下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父的衣缽傳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是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了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獲得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Ⅳ 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立意
一、抓關鍵語句,找對切入點
抓關鍵語句即抓住所給材料中的關鍵語句,正確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關鍵語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關鍵語句可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點。學生要能夠提煉出這樣的關鍵語句,透過材料看到其表達的思想和主旨。在材料作文中,關鍵語句要麼是所給材料中議論性的語句,要麼是材料中反復出現的語句,要麼是人與人或物與物之間的對話,要麼是轉折復句的後半句。掌握了這些技巧,學生在分析和判斷時就會很容易地找到這些關鍵性語句。在訓練學生抓關鍵語句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材料、抓關鍵詞句、進行聯想、提煉中心。
二、提煉出中心,寫出新立意
提煉中心法就是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而推導出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首先要明確作文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中心內容,進而才能夠寫出表意正確的文章。這是寫材料作文最為常見而且也是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只有明確中心,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才不會出現偏題或者是跑題的現象,順理成章地寫出精彩絕倫的作文。
寫材料作文時,如果學生能夠准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並且以其作為材料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的文章切題又有深度。分析概括是在閱讀材料時要針對給定材料的內容層面,通過分析,概括出內容要點;提煉加工是針對給定材料的精神層面,提煉出材料的主題。
三、尋求互補法,合理去安排
「互補」來源於幾何中的互補角,用在作文審題中,也就是通過材料提供的信息挖掘其中給出的信息和對不足的內容加以補充,尋求互補。在材料作文中,有的是給出幾條材料,這些材料性質是統一的,但各自並不全面,而是互為補充的。面對這樣的材料,只有將他們疊加起來找出幾則材料的重合之處,才能更為科學合理地提煉出最佳的立意觀點。學生要善於利用給出的條件和信息來分析和尋找隱含的信息和內容,促進學生通過互補的方式來完善文章的寫作思路,形成自己的立意。立意新穎,下筆自然會輕松,從而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四、由因來溯果,體驗全面性
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與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他們之間彼此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聯系的形式存在的。材料作文審題時,學生也要善於找到材料中的因果聯系。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對於因果關系非常明顯的材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分析因果關繫上入手,促進學生探究事物之間的關系,形成完整的文章。
Ⅳ 《材料作文怎麼寫》教學設計
《材料作文怎麼寫》教學設計
嘉惠中學九年級語文備課組:伍建生
教學目標:
1、了解材料作文命題形式的特點以及明確寫作文體時材料的應用。
2、要求學生審清材料的中心內涵,選准角度提取觀點。
3、考察學生是否具有辯證思維的能力,是否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
4、掌握材料作文構思和審題立意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掌握材料作文構思和審題立意的方法
審清材料的中心內涵,選准角度提取觀點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師生互動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
宋朝時宮廷舉行公務員招考選拔皇家畫師。山水畫家宋子房做畫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詩句為題讓考生作畫。如何作畫才能很好地表現這句詩呢?請同學們思考並發表自己的意見。
(學生思考,教師指名回答,教師點評歸納)
山林、古寺,寺內金碧輝煌,香煙繚繞。(基本符合題意)
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廟一角。(符合題意)
蒼郁的群山,中間露出廟里的半截旗桿,一條羊腸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澗邊,有個小和尚正在擔水。(有新意)
這樣繪畫,抓住了「題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現得淋漓盡致了。所以,審題立意需要訓練、需要技巧,也需要做到准、深、新。
二、材料作文的概念界定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復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義,弄清寫作的具體要求,確立寫作中心,確定寫作范圍和重點,確定下筆的角度及感情抒發的基調,明確寫作方式和方法的過程。
三、1、材料作文的特點
近年來,材料作文命題採用新的設計思路,被稱為新材料作文,這種命題形式的主要特點是:給材料不給話題,要求全面理解閱讀材料或提示語,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在材料范圍內自主確定角度、立意、文體、標題,明確要求不要脫離材料含義,不得套作或抄襲。撤銷話題、強化材料,使試題更具開放性,更能啟動考生的發現能力、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
Ⅵ 材料作文怎樣審題和立意
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一、入題方式
1、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角度的切入的之多角度進入法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這一法則的思維背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辯證分析的核心,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避免說理的片面性、絕對化。從寫作的角度看,主要表現在對材料的多角度認知和對論據的剖析和使用兩個主要方面。
題目:請以文中的故事為材料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900字的文章。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高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對於同一則材料,由於對象的性別、閱歷、興趣愛好、知識結構、情感狀態、價值取向、人生境界及所處社會環境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解讀,「橫看成嶺側在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及中國古代「詩無達詁」的理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本則參考立意:不可淺嘗輒止、知錯就改、持之以恆、高歌無誨、路不可自窮、、歸去來兮、不如歸去。
2、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角度的切入的之關鍵詞語拓展法
題目: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父坦然相對。師父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父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下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父的衣缽傳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是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了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獲得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以上材料的關鍵處在於「這樣」、「信念」、「智慧」、「放飛」、「小和尚」、「順」這樣幾個詞。我們可以抓住這幾個詞語進行拓展來搜索最適合於寫作者的審題應意,其方法是:
一、尋找與關鍵有關的詞語。因為本則材料的幾個關鍵詞最終要歸納到「小」和「順」兩字,所以這兩字即突破口,以「順」字為例,學生列出了與「順」字相關的下列詞語:
一路順風 順理成章 順其自然 順水推舟 風調雨順 順藤摸瓜 順手牽羊 六六大順 逆來順受 順應天意 順天應人 柔順 順便 順序 順利 通順 孝順 順暢
二、梳理以上詞語,篩選與主題材料有關聯的詞語,並大致確定各個詞語的主題定位及行文走向,於是可有以下詞語進入寫作視野:
順理成章(小和尚用放飛思想獲得衣缽);順其自然(小和尚順應自然放棄執著);順藤摸瓜(蘋果顯示了小和尚成功的機遇;)順應天意(天賜不取,實為不智,劉備取荊州);順天應人順便(不經意間成就了大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孝順(小和尚對師傅的孝順和尊敬,還有真誠)。
從有關聯的詞語中選擇自己最適合我者,具有獨特優勢的應意,取一個標題,進行寫作。
3、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角度的切入的之問題解答式
第三次月考材料:
一個小孩在他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白天,他將每一個木桶擦拭乾凈,並整齊擺好。可一夜之間,風就把他排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小孩委屈地哭了。父親安慰他:「別傷心,我們可以想辦法征服風。」小孩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去井裡挑來清水,倒進空橡木桶里。第二天,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木桶一個個擺放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的。他對高興地對父親說:「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身的重量。」父親贊許地笑了。
以「平衡」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順藤摸瓜,是這一方法的要領。如上一則材料,我們可以通過對下面的問題的求解來完成文本的寫作:
A、 什麼風?(明確和引伸關鍵名詞/自然風——流行風、浮誇風、追星風、吃喝風、攀比風、浪潮、思潮等)
B、 原來是怎樣的平衡?(為解析奠基:維持)
C、 受什麼外力作用?(窺探關節點促進正確解析材料:注意互動變化)
D、 新的平衡的關鍵是什麼?(把結局看清楚,定格文章走向)
E、 可以提煉出一個什麼道理?(透過現象看本質:概括與抽象才能張開心的翅膀,讓心飛起來)
F、 有無經典的事例佐證?(在自己的庫存中尋找資源,發散思維)
G、 這個道理在今天對你個人有何借鑒意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
H、 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有何借鑒意義?(由小我走向大我)
I、 能否接觸到人性的層面?(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層次)
J、 是不具有生存指導的價值意義?(文學要關注文本之外的人的生存)
二、 立意的層次: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審美和藝術境界。
材料一中:「不可淺嘗輒止」、「知錯就改」、「持之以恆」這三個立意當是常規化立意;「高歌無誨」當從秦青角度切入,言對人生的曠達態度;「路不可自窮」立意當警示人生;「歸去來兮」,其意為去了又回來,言迷途知返;「不如歸去」,從批判的角度切入,對薛譚的舉動作一分為二的評論。
為材料二提出四個參考思路:①最美的結局一定在終點,成功就在眼前或不經意間,雖未穿過洪流,都已穿過心靈,河的這一邊,一切皆有可能,此非天意否?②童年時的天真與誠實,還有愛心,尚且與佛家隨緣之順乎天意同,佛心是否應是童心,佛真否?③人生的道路上,走不完的路要回頭,在路邊摘一個蘋果,小和尚得到的不是「蘋果」,而是智慧,一種大智慧。④小和尚「順手」一摘,摘得衣缽,此非「順手牽羊」而獲得意外驚喜,與瓜田李下何異?若反其意而立,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老和尚豈非是徇情枉法?
Ⅶ 高三材料作文審題立意
因此,學會並掌握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法很有必要。簡言之共有如下四點建議,供你參考:
1、最穩妥的審題立意的辦法就是歸納給定材料主旨,以主旨為話題
Ⅷ 材料作文審題立意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過去對的、經驗的東西現在不一定仍然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