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科版五年級下科學教案 4 地球的運動 怎樣證明地球在自轉
教學目的:
1、知道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2、通過有關「傅科擺」的資料,初步理解「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
3、初步認識晝夜交替現象與地球自轉有關。
4、認識到地球自轉雖然不能直接觀察到,但是能通過實驗證實。
教學重點:認識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傅科擺可以證明地球自轉。
教學准備:單擺一個,支架一個,有關「傅科擺」的視頻資料等。
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 明確目標
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否在運動呢?(生:自轉、公轉)
的確,地球在繞著太陽公轉的過程中也在不停的自轉,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通過人造地球衛星等設備觀察到地球在自西向東地自轉。而在古代,人們是無法直接觀察到地球自轉的,那他們是怎樣證明地球在自轉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證明地球在自轉》。
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
(一)認識擺的特點
(1)出示單擺明確起擺要求,並進行前後擺動,問:誰能描述一下現在擺錘的擺動方向?
師:這是一個擺,(板書:擺)它是由一條擺繩和一個擺錘組成的,古人就是通過擺發現地球在自轉的,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對擺進行研究。誰願意上來幫助老師將擺錘南北方向擺動起來?(請一名學生起擺)(口述起擺要求)拉緊擺繩,提起擺錘,靠近鐵桿,與鐵桿保持一定的距離,然後自然鬆手。
(2)師:現在我們觀察到擺是南北來回擺的,如果老師將擺的整個裝置轉動90度,擺錘的擺動方向會發生變化嗎?(學生猜測)師:為什麼這么猜?轉動180度呢?轉360度呢?
師:我們還是通過實驗來研究擺的方向在擺架轉動後是否會發生變化。(出示底盤)這是一個可以自由旋轉地圓盤,我們將擺架底座按照南北朝向放到圓盤上,方便我們南北方向起擺。接下來怎樣研究擺的擺動方向在擺架轉動後是否會發生變化呢?(學生設計方案)這個方案不錯,但要順利完成這個實驗可不容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實驗的注意事項。(起擺後緩慢而平穩地轉動底盤,幅度不能太大,盡可能減少外力對擺動方向的影響。在轉動一圈的過程中仔細觀察擺的擺動方向,特別留意擺架在轉動90度,180度,360度這幾個位置時擺的擺動方向。切記,在觀察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停下圓盤的轉動,而是要求圓盤始終以一定的速度緩慢而平穩地轉動)(出示注意事項)
教師強調注意點:
①小組內分工明確
②擺架底座南北方向擺放,擺錘南北方向起擺;
③緩慢而平穩地將底盤轉動一圈。
④底盤轉動一圈地過程中,隨時觀察90度,180度,360度擺的擺動方向。
教師演示轉動180度、270度、360度,並出示實驗記錄單,要求實驗完成後及時填寫記錄單。
(3)學生領取材料分組實驗,完成實驗記錄單。
(4)交流實驗結果。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擺始終在南北方向來回擺動,那東西方向起擺,轉動一圈後擺動方向會變化嗎?(學生猜測)教師演示東西方向起擺。
(5)教師簡單小結:大家通過實驗發現擺在擺動過程中,擺的擺動方向基本不會隨著擺架的轉動而發生明顯地改變,我們也可以說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板書: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在這里老師要告訴大家我們的這項發現和許多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的結論是一致的。
展示點撥 精講質疑
(二)認識傅科擺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1、引入: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國有一個叫傅科的科學家也在研究擺的性質,在研究中發現了一個驚奇的現象,什麼現象,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2、播放傅科擺的視頻資料。
3、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拿出抽屜里的資料,結合資料思考這三個問題。
傅科擺是一個特殊的擺,和我們的擺相比它特殊在什麼地方?
(生:67米的擺長(20層樓高),27千克的鉛球組成的擺。)
傅科在實驗中發現了什麼現象?
擺在一段時間內沿著順時針方向發生了偏轉
他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
(生:由於地球自轉引起的)
師:傅科擺擺動平面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是由於地球自轉引起的,反過來說傅科擺的這種變化就有力的證明了地球在自轉。(板書:傅科擺)
4、介紹北京天文館內的傅科擺。
師:我國北京天文館內也有一個傅科擺,讓我們通過視頻來認識它。
5、教師小結:
通過視頻我們發現傅科擺轉動一周所需要的時間與當地的緯度有關。在北京緯度為40度的地區,傅科擺轉動一周需要37個小時多,緯度越低,傅科擺轉動一周需要的時間越長,如臨安的緯度約是北緯30度,所以在臨安當地傅科擺的擺動平面轉動一周需要的時間約是51個小時多。
拓展延伸 鞏固提高
(三)尋找其它證據證明地球在自轉
(1)過渡: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傅科擺是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除此之個,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也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呢?
水的旋窩,河床的沖擊、晝夜交替、炮彈運動方向的偏離、探井測量法等等
(2)交流資料,拓展認識。
(3)交流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原因。
(生:地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光,太陽照射到的一面是白天,照射不到的一面是黑夜,由於地自不停地西向東自轉,就形成了晝夜交替。)
一、填空:
1. 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關於地球和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 ( )理論。他認為,( )處於宇宙中心,而且靜止不動;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繞著( ) 旋轉;
2、波蘭天文學家 ( ),提出了( ),並在臨終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 》。他認為 ( )處於宇宙中心,而且是靜止不動的。
3、法國有一位叫( )的物理學家,根據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發現,用實驗證實了地球在自轉。
4、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著指向( )。A、頭頂正上方 B、北極星 C、北斗星
簡答題:
1、用學過的知識解釋,我們在地球上看到太陽東升西落,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麼?
2、對於北極星的「不動」,你是怎樣解釋的?
總結反思 教學延伸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一些其他的現象也能證明地球在自轉,只要你能仔細觀察,讓我們像傅科這樣做個有心的學習者。
② 關於地球繞著太陽轉的學具
教材與學情分析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課,在學生學習了太陽系的奧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地球與太陽的關系,即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為下一步學習地球與月球的關系打下基礎。重點學習地球公轉帶來季節的變化,以及地球上一年四季的季節變化對地球上動植物生活的影響。活動1「模擬地球公轉與季節的變化」,是本節課的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也是本課書的重點和難點,要求學生認識地球的公轉,以及公轉形成的一年四季變化,為了便於學生理解,教材從四季的變化引入,首先通過教師幫助下的學生閱讀分析資料,了解地球自轉公轉,利用模擬實驗的方法進一步驗證地球的公轉是引起四季變化的根本原因。本課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經過三年半的科學學習,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信息技術水平。有關地球自轉、公轉的知識學生或多或少的從課外了解了一些,他們渴望知道更多的有關知識,而太陽及宇宙世界離我們比較遠,且不易研究,一兩節課時間不可能把有關知識都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對地球自轉、公轉有非常全面的了解,教師對地球自轉、公轉的語言描述,也不可能做到非常清楚非常直觀,為解決這一問題,運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課堂學習的輔助手段,為學生學習提供最直接的幫助,使他們能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更主動地進行科學探究,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模擬實驗研究地球的公轉和自轉。
2.能調查本地動植物受四季變化的影響情況,並進行記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完成調查研究。
2.、願意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模擬實驗。
科學知識目標
1.能解釋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的概念。
2.能解釋四季變化與地球的公轉有關。
3.能舉實例說明四季對自然界中動植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的影響。
環境目標
1.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轉與四季變化關系的概念。
2.能用文字或圖的形式把四季的顯著特點生動地表現出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驗證明地球公轉是引起一年四季變化的根本原因。
教學准備
繩子、手電筒、地球儀、橡皮泥、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景——激趣引入
師(課件演示--遨遊太空):同學們,如果有機會在太空旅行,欣賞宇宙的奇觀,你們願意去嗎?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太空旅行,我們所乘坐的「宇宙飛船」就是地球。你們知道這艘「飛船」是這樣運行的嗎?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豐富的想像力,使他們產生探索太空奧秘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認識地球公轉與季節變化的關系。
1、閱讀、理解地球的自傳和公轉。
師:(展示課件:模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指導學生觀看視頻、閱讀書上資料,並指導學生初步填寫課本87頁表格。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看、閱讀、資料整理、分析來加深對自轉和公轉的認識。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提煉、歸納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有序、有效的「思」,為下面親身模擬實驗的「行」做好准備。
2、猜想地球自轉和公轉導致的現象。
師:提出疑問: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導致什麼現象的發生呢?
生:思考、猜想、交流、修正。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注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運用已有生活經驗來解答問題。培養學生大膽想像、積極思考的習慣。
3、模擬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過程。
師: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猜想、假設,請動手來進行模擬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吧。
教師指導學生具體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1)模擬實驗中用什麼來模擬地球公轉的軌道、用什麼來模擬地球和太陽、用什麼來模擬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
(2)地球的自傳和公轉都是自西向東逆時針旋轉,千萬不能轉錯方向呦!
(3)在地球的公轉過程中,應保持地軸始終指向同一方向。
學生進行模擬試驗。分工合作、記錄實驗結果。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注意觀察現象和及時記錄結果
【設計意圖】本環節能夠通過模擬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假設。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模擬實驗中去。
4、交流與表達。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通過模擬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了,看那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發現。
學生展示實驗結果及想法,嘗試解釋其中的原理。其他同學聆聽,並加以評價。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別人交流。通過質疑與評價,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匯報中要學會尊重別人,在交流中相互提高。
5、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特點、意義。
師:(展示課件:四季的產生。講述地球的自轉導致晝夜的產生;地球的公轉導致四季的產生。指導學生繼續填寫表格。)學生觀看視頻、了解地球自轉、公轉的特點,並填寫表格。
中心 方 向
(順或逆時針) 周 期 特點
地球的自轉 地軸 逆時針 23小時56分4秒 引起晝夜的變化
地球的公轉 太陽 逆時針 365.25天 引起四季的變化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經驗,在零散的認知之間建立聯系,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意義。
6、知識鞏固與遷移。
請同學們再次模擬地球的公轉,驗證公轉與四季產生的關系。
提問:假如地軸不是傾斜的,太陽光直射地球的位置會不會有變化?地球上還會有四季的變化嗎?為什麼?
學生首先進行模擬實驗,驗證公轉與四季產生的關系。
學生再模擬地軸不傾斜的公轉情況,觀察、思考、假設並發表意見。
【設計意圖】1.鞏固、驗證地球公轉的意義。2.培養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討論問題的逆向思維。3.在新問題情景中能運用已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提高遷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總結回顧——讓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③ 高一地理地球自轉 公轉教學視頻
http://v.ku6.com/show/dc20ZlP4b-6H1Ege.html
這有很多地理視頻
④ 地球在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動畫的製作步驟
http://www.pconline.com.cn/pce/sj/wz/flash/0505/623388.html
這里有
⑤ 地球怎麼轉動的
一、地球自轉:
1、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
2、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地球自轉一周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周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3、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轉是均勻的。但精密的天文觀測表明,地球自轉存在這3種不同的變化:①長期減慢;②周期性變化;③不規則變化。
4、地球自傳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地方時、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
二、地球公轉:
1、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
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所用的時間是一年。
3、地球在公轉的時候,地軸是傾斜的,地軸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這樣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表面接受太陽照射的情況也就不完全相同,便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4、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產生了四季和五帶。
⑥ 地球真的有在自轉嗎
有證據證明地球的自轉運動,晝夜交替現象,不同地方地方時間不同,中高緯度地球河流兩岸不對稱等都是地球自轉運動產生的現象。
⑦ 那裡有初一初二生物地理教學視頻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⑧ 有沒有人教地理必修一的教學視頻 尤其是地球自轉公轉太陽高度角之類的視頻 拜託了!
有,可這兒能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