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設計與反思怎麼寫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通過蘇聯文學巨匠高爾基在義大利一島上休養
時,和他
10
歲兒子之間發生的
「
栽花賞花
」
、
「
寫信教子
」
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
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
整篇文章圍繞了一個
「
愛
」
字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含義深刻。對於這樣一篇感情真摯、意蘊深
遠的美文,
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實際,
引導學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後
的濃濃親情、體會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學中,我以讀代講,讀悟結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並抓住文章特點,挖
掘空白點,引導學生基於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像。
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自讀體會兒子的不怕辛苦。學生能找到
「
顧不上
」「
一
直
」「
忙著
」
等詞,真切地感受到兒子對父親的
「
愛
」
。然後,讓學生欣賞春天鮮花
盛開的迷人景象,
觀察高爾基賞花的神情,
想像春風中奼紫嫣紅、
蜜蜂飛舞的畫
面,
感受陣陣花香中賞花的愉悅。
此時在高爾基眼裡看到的不僅僅是花朵,
而是
兒子對自己濃濃的愛,他心裡會想些什麼?
——
這些都是子愛父的表現。
高爾基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多麼高興啊!不久,一封帶著花的芬芳,帶著父
諄諄教誨的信從義大利飛到了蘇聯,
這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
將濃濃
的父子之愛升華到更寬泛、
崇高的境界。
我啟發學生默讀信的內容,
在感受深的
句子旁寫下自己的感想。
再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
談談自己對
「
給
」
與
「
拿
」
的理解,回憶《練習
3
》中柯原的小詩《幸福》中的一句話:幸福,
不在於取得,
而在於奉獻。
通過前後內容的有機聯系,
學生懂得了高爾基想要告
訴我們的道理,
從中體會到了高爾基對兒子一種人間親情的崇高的愛。
不足之處
是學生在寫回信時,不負父望的勵志篤行的內容泛泛而談,不夠具體明確。
2.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文原文
高爾基是一位來偉大的作源家,他很愛自己的兒子.
有一年,高爾基在義大利的一個小島上休養,他的妻子帶著兒子前來探望他.
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還沒有钁頭那麼高.來到爸爸身邊以後,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假期很快過去了,他告別爸爸,跟媽媽回蘇聯去了.
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春風吹來,奼紫嫣紅的花兒輕輕搖晃著,散發出陣陣芳香,引來了一隻只蜜蜂.
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瞧,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啊!
不久,兒子收到了高爾基從遠方寄來的信,信里說: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來.我望著它們,心裡想: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
「要是你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會多少愉快呀!
「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3.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怎麼分段
課文共9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總寫高爾基很愛自己的兒子。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高爾基的兒子種下的花在春天裡開放了,高爾基欣賞這奼紫嫣紅的花,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
第三段(第6~9自然段):寫高爾基寫信教育兒子:人生的快樂在於付出,而不在於索取。
4.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怎麼分段
課文共9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總寫高爾基很愛自己的兒子。
第二段內(第2~容5自然段):寫高爾基的兒子種下的花在春天裡開放了,高爾基欣賞這奼紫嫣紅的花,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
第三段(第6~9自然段):寫高爾基寫信教育兒子:人生的快樂在於付出,而不在於索取。
5.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件最後一小節的拿為什麼比給愉快。
高爾基希望他的兒子明白人生的快樂在於付出,不在於索取,要做一個有用的人。
6.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給是什麼意思
《高爾基》
《童》——本高爾基文遺產優秀部自傳體三部曲懷著激比情我閱讀本巨著走近高爾基
高爾基童幸幼喪父隨母親改嫁跟隨脾氣暴躁工坊主外公外婆度童光
高爾基三歲災難便降臨身——慈父親伏爾加河游阿斯特拉罕城患霍亂看護幼孩幸染病死母親迫已離改嫁兩面幸我說我幸福我父母視我掌明珠些父母待孩甚至捧手怕摔含嘴怕化步管疼溺至少我沐浴父母河
外公家遇知朋友——茨岡處處護著高爾基替挨打教道理夥伴卻兩舅舅害死份幸相比我覺自幸福許至少我身邊朋友圍繞我共同享歡樂共同承擔憂愁共同解讀事我永遠愁身邊沒知
外公家僅外公聲色懼厲、男單打連舅舅孩欺負除茨岡外婆護著我呢光外公外婆我疼加所親戚連呵護都及更何況打罵呢我禁要嘆:我幸福啊
拮據高爾基坐待斃門撿垃圾換錢自力更童我候概享受著金色童歡樂享受著家准備零食著憂慮童幸福
通高爾基比童我受益菲淺讓我認識我於前應該抱知足樂滿足態許自並美高爾基童相比充滿幸福我應該明憧憬應該奢望或奢求想獲取幸福必須要用自雙手奮斗收獲想想著坐享其或盼望掉餡餅供食用伴隨著每太陽東升西落仍變
面所遇困難甚至幸我要想著何戰勝應該等攻自破都符合實際面眼前困難想突破唯途徑依靠自憑借自智慧力量戰勝道路切惡魔迎接定美明及光輝未我才更加美幸福
7.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一、教學目標
1.創設「愛」的情境,切入語言品讀,感受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親情。
2.激發誦讀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於付出的道理。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讀懂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引導學生懂得人生快樂在於付出的道理。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二、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簡介作者。
1.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中,一定有許多讓你們覺得特別開心的事,能不能來交流一下?(估計學生大多講一些吃和玩的事情)
2.前蘇聯有一個大作家叫高爾基,只念過三年書,他當過學徒、飯館跑堂、搬運工人、麵包師等,飽嘗過底層人民的心酸,你們想知道他認為最令人愉快的事是什麼嗎?
3.揭示課題: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4.你聽說過高爾基嗎?簡介高爾基:前蘇聯的偉大作家。他出身於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外祖父家。只上到小學三年級。8歲開始獨立謀生,工余勤奮讀書。代表作《母親》《童年》《海燕之歌》。
(二)初讀課文。
1.要求:讀通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詞語:妻子 顧不上 芳香 欣賞 瞧 探望 休養 盛開 染紅 栽種 散發 臉龐 紅撲撲 钁頭 奼紫嫣紅
讀准字音,說說對詞語的理解。
(2)指名讀課文,及時評價。
(三)理清課文脈絡,質疑。
1.課文寫了發生在高爾基父子之間的什麼事?(栽花賞花和寫信教子)從這兩件事反映出什麼?(父愛子,子愛父,父子情深)
2.給課文分段:
一(1)總啟全文,寫高爾基很愛自己的兒子。
二(2-5)寫第一件事——栽花賞花。
三(6-9)寫第二件事——寫信教子。
3.課文哪些地方讀不懂。
(四)指導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創設"愛"的情境,切入語言品讀,感受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親情。
3.激發誦讀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於付出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讀懂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引導學生懂得人生快樂在於付出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一)由"愛"切入,整體感知。
1.問:誰能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兩個主人公之間的情感關系?
板書:愛
2.聽錄音、思考:
邊聽邊劃出表現父子情深的語句。
3.學生交流,隨機出示語段。
(二)品讀「栽花賞花」,感悟父子情深。
1.感受「子愛父」,學習第2、3自然段。
(1)抓住「只有,顧不上,一直忙著,各種各的」來朗讀體會。
(2)引讀2、3自然段後,創設情景,想像練習。
兒子臨走時,望著 ,彷彿 。
2.感受「父愛子」,學習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4自然段,其餘學生閉目想像。
(2)交流後配樂朗讀。
(3)出示填空導背。
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 ),春風吹來,( )的花兒( ),散發出,引來了( )。
(4)看圖練習說話
高爾基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裡會想些什麼?
(5)感情朗讀第5自然段,體會父愛子、思子心切、見花如見子的感情。
(三)品讀「寫信教子」,感悟信的內涵,感受這位父親的用心良苦,崇高偉大。
1.師述:父親給兒子寫信,僅僅是告訴兒子花開了嗎?請大家讀讀這位大作家寫給兒子的信,看誰能讀懂得更多。
2.布置合作學習要求:
(1)小組內交流印象最深的哪一句?聯系實際說說你的想法,也可把搜集的資料靈活地用一用。
(2)有疑難之處在小組內提出,討論解決。
3.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解疑,並通過朗讀把你理解的意思表達出來。注意在以下幾個方面點撥:
(1)美好的東西是指什麼?--可以是花,能給人愉悅感的事物,還可以是奉獻、幫助、付出關愛等。
(2)花明明種在庭院里,怎麼是在"島上"留下鮮花?
(父親認為鮮花留給了島上更多的人們,不僅僅是他。)
(3)「給」,永遠比「拿」愉快……
「給」:換個詞:給予或付出。
「拿」:換個詞:拿取或者索取。
點撥:高爾基希望兒子時時處處想到什麼?做怎樣的人?
(幫助別人,有益社會,人生的快樂在於付出。)
比較句子:
「給」,永遠比「拿」愉快。
「給」永遠比「拿」愉快。
5.那麼你們認為還可以在什麼情況下留給別人哪些美好的東西呢?
6.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話,一次無私的幫助,甚至一個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誠的付出,都是在給別人留下美好的東西,都會讓我們感到別人是多麼需要我們!因此,課文這么說——(引讀第8、9自然段)
7.寫出一兩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並製成書簽。
(四)課外延伸,實踐體驗。
1.代高爾基的兒子寫一封回信。
2.讀後感《「給」永遠比「拿」愉快》《你快樂,我也快樂》。
3.像高爾基的兒子一樣,去做一些給他人帶來歡樂的事,並把做時、做後的感受寫下來。
板書設計: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父子情深
給,永遠比拿愉快
8. 課文來自《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原因是:給是一種奉獻,奉獻會得到別人的感謝,會實現自己的價值,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而拿卻是索取,不停的索取會使自己變得自私和狹隘。
9.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資料
馬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活動家。他出身貧苦,親身經歷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了重要影響。登上文壇後,他塑造了一系列工人和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抨擊了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反動思潮。代表作有《海燕之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前蘇聯有以高爾基命名的州和城市。
中文名: 高爾基
外文名: 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
國籍: 前蘇聯
出生地: 下諾夫戈羅德
出生日期: 1868年3月28日
逝世日期: 1936年6月18日
職業: 作家
代表作品: 《海燕》《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
名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個人簡介
高爾基[1](1868.3.16―1936.6.18)全名馬克西姆·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俄語: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原名: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英語:Maxim Gorky),俄國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列寧說他是「無產階級文學最傑出代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前蘇聯文學的創始人。1868年3月16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俄語:Нижний Новгород,英語:Nizhny Novgorod)。
他早年喪父,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開始獨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舊社會的底層度過的。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歷在他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作了生動的記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他在高爾基繁重勞動之餘,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成為他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馬克西姆・高爾基(意為最大的痛苦)這個筆名,發表了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高爾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義短篇《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描寫流浪漢生活的代表作《切爾卡什》,都是在1895年發表的。1899年,高爾基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福馬・高爾傑耶夫》。 1901年,高爾基因參加彼得堡的示威遊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詩《海燕》就是他參加這次示威遊行後寫的,他以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紀無產階級的革命風暴。同年,他寫了第一個劇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個革命無產者(革命工人尼爾)的形象。1902年,寫了劇本《在底層》,它是作者20年觀察流浪漢生活的總結,是高爾基戲劇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勢高漲的歲月里,高爾基作為戰士參加了革命運動,他的住宅成為1905年莫斯科武裝起義的據點之一。
蘇聯作家伊・卡爾納烏霍娃曾寫了一篇關於高爾基的文章,名為《意外》,講了作家與高爾基碰面了,但卻未認出(在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六課會學)。其作品《母親》、《海燕之歌》被選入蘇教版八年級語文書,八年級下冊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也納入了《海燕之歌》,不過改名為《海燕》;《童年的朋友》(《童年》選段)被選入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
創作生涯
1、早期生活與創作
高爾基4歲喪父,和母親一起被接到外祖母家,母親是一個五大三粗的女人,外祖母對高爾基很好。外祖父做小本生意,生意不好,脾氣暴躁,曾經打斷過一根擀麵杖。他11歲起獨立謀生,當過學徒、搬運工和麵包師。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兩次漫遊俄國各地,廣泛了解民情;其間因參加秘密革命組織於1889被捕,獲釋後行動仍受憲警監視 。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不久開始在地方報刊當編輯、記者。1898年出版兩卷集《隨筆和短篇小說 》,從此蜚聲俄國和歐洲文壇。他只上過2年學 ,實際是靠自學成才。
早期創作多為短篇體裁。其中,《馬卡爾·楚德拉》和《少女與死神》、《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等作品以黑暗與光明的強烈對比,歌頌嚮往光明及為人民大眾的利益獻身的英雄人物,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切爾卡什》、《柯諾瓦洛夫》和《因為煩悶無聊》等小說,則著力真實具體描寫下層人們的苦難生活,表現他們對現實的憤怒情緒,藝術上屬於現實主義 。收入兩卷 集的短篇 小說《讀者》和評論文章《保爾·魏爾蘭和頹廢派》等,還表現了作者一開始就重視文學的社會作用和鮮明的反頹廢派藝術立場。
在19世紀和 20 世紀之交完成的《 福瑪·高爾傑耶夫 》和《三人》兩部中篇小說,通過較廣闊的現實畫面,著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題。
從1900年起,高爾基參加並主持知識出版社的工作,通過出版《知識》叢刊團結了當時俄國大批具有民主主義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聖彼得堡寫傳單揭露沙皇政府鎮壓示威學生的暴行,號召推翻專制制度,同年發表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充滿革命激情,被認為是「革命的宣言書」;這高爾基一年他還受革命政黨的委託建立秘密印刷所,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20世紀初高爾基接連寫了幾部劇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資產階級保守派與自由主義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層》深刻批判對幸福的消極等待思想,劇中的一個人物 宣布:「人這個字 聽起來 多麼自豪」《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和《野蠻人》三劇則及時揭示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分化,鞭笞拋棄AEGDYGTS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發初期,他曾以目擊者的身份寫了討伐沙皇政府槍殺請願群眾的傳單,號召人民奮起斗爭,同時積極參加社會民主工黨的《新生活報》和《戰斗報》的出版,多方努力為起義者籌劃經費和武器。這期間他還發表大量政論,其中《談談小市民習氣》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習氣的社會根源、心理特徵及其對革命事業的危害。
2、中期生活與創作
1906年初,高爾基秘密離開俄羅斯到美國,在那裡宣傳革命,為黨募集經費。同年在美國寫成劇本《敵人》和長篇小說《母親》。前者通過一個工廠的工人群眾同工廠主面對面的激烈沖突,成功地表現了工人階級不怕犧牲的團結戰斗精神;後者取材於1902年索爾莫沃工人五一遊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覺為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的巴維爾及其在現實的教育下由逆來順受轉變為堅定的革命戰士的母親尼洛夫娜的形象。兩部作品都滲透著對歷史進步的堅定信念,體現了在現實的革命發展中表現現實的創作原則,是公認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奠基之作。在美國期間,作家還寫了揭露和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政論《我的訪問記》和特寫《在美國》。
革命暫告失敗後,高爾基於1906年秋從美國到義大利 ,定居卡普里島。這段時間里他幾乎只為俄羅斯革命工作。他和列寧一起成立了一個培養革命家和宣傳員的學校,接見了許多特地來拜訪他的人。他收到許多來自俄羅斯各地的信,在這些信中許多人將他們的希望和憂愁講給他聽,他也回復了許多信。
在這段時間里他和列寧發生了第一次沖突。對高爾基來說宗教是非常重要的。列寧將此看做是「偏離了馬克思主義」。這次沖突的直接原因是高爾基的一篇小文《懺悔》,在這篇文章中他試圖將基督教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1913年這個沖突再次爆發。
3.後期生活與創作
1921年夏天,因病復發出國就醫 ,直到 1928 年基本上住在義大利索倫托。他一邊治病休養,一邊通過書信和會見來訪者盡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團體的極「左」和宗派主義錯誤,為培養青年作者及團結不同風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還努力創作,發表回憶錄《列夫·托爾斯泰ERKJHIEOR》和特寫《列寧》,完成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描寫了作家從生活底層走向革命道路,勞動者尋找真理、追求光明的歷程。
革命後高爾基立刻組織了一系列協會來防止他所擔心的科學和文化的沒落。「提高學者生活水平委員會」的目的是保護特別受到飢餓、寒冷和政治無常威脅的知識分子而成立的。他組織了一份報紙來反對列寧的《真理報》和反對「私刑」和「權力的毒葯」。EWJRJIWI1918年這份雜志被禁止。高爾基與列寧之間的分歧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列寧勸告高爾基到外國療養院去治療他的肺結核。
從1921年到1924年他在柏林渡過。他不信任列寧的繼承人,因此在列寧死後也沒有回到俄國。他打算重返義大利,義大利的法西斯政府在經過一段猶豫後同意他去索倫托。他在那裡一直待到1927年,在那裡他寫了《回憶列寧》,在這部文章中他將列寧稱為他最愛戴的人。此外他還在寫兩部他的長篇小說。
1927年10月22日蘇聯科學院決定就高爾基開始寫作35周年授予他無產階級作家的稱號。當他此後不久回到蘇聯後他受到了許多榮譽:他被授予列寧勛章,成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員。蘇聯全國慶祝他的60歲生日,許多單位以他命名。他的誕生地被改名為高爾基市。
許多他的適合於社會主義現實派的作品被宣揚,其它作品卻默而不言。尤其是《母親》(這是高爾基唯一一部主人公是一個無產階級工人的作品)成為蘇聯文學的榜范。
在高爾基最後的這段時間里他稱他過去對革命的悲觀主義是錯誤的,他成為斯大林的模範作家。他周遊蘇聯,對最近幾年來取得的進步表示吃驚,這些進步的陰暗面他似乎沒有注意到。大多數時間里他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洋房中並被受到克格勃間諜的時時刻刻的監視。他依然試圖對大眾進行啟蒙教育和提拔年輕的作家。
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被巧妙地謀殺在醫院里,並安排給高爾基治療的3名醫生背上黑鍋做了替罪羊。
高爾基的作品從20世紀初開始陸續被介紹到中國。他的許多小說、劇本和論著都不僅有了中譯本,而且還被編選成單卷、多卷的《高爾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觀點,對中國五四以後新文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海燕》
《母親》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
《早晨》
《春天的旋律》
《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小市民》
《鷹之歌》
《福瑪·高爾傑耶夫》
《奧古洛夫鎮》
《俄羅斯童話》
《義大利童話》
《底層》
《仇敵》
《最後一代》
高爾基成名三部曲簡介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著名的三部曲自傳體小說,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它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精彩紛呈的精神世界。這部世界著名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通過一個漸漸長大的孩子的眼光來觀察和了解他周圍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的青少年形象青少年在成長期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和所經受的各種心理考驗。
小攝影師
1928年夏天,高爾基住在列寧格勒。他經常坐在窗子旁邊工作。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高爾基正在讀書,突然,一個小紙團從窗外飛到了桌子上。高爾基打開紙團,上面寫著:「親愛的高爾基同志,我是一名小學生 。我想給您照張相,貼在我們的牆報上。請您讓他們放我進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高爾基從窗口向外望去,看見人行道邊上站著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手裡拿著一架照相機。
「是你扔的紙團嗎?」高爾基問。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高爾基說。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站在高爾基面前了。他仔細打量著高爾基,咧開嘴笑了,然後用手指了指沙發,說:「請您坐在這兒看報紙。」
高爾基拿了張報紙,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准備妥當。」高爾基側過臉,對著他微笑。 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來。
「你怎麼了?」高爾基不知出了什麼事。
小男孩哭著說:「我把膠卷忘在家裡了。」
高爾基趕緊站起來,小男孩已經提著照相機跑出去了。高爾基走到窗口,大聲喊道:「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
小男孩哭著,跳上一輛電車。電車馬上開走了。
晚上,秘書告訴高爾基:「外面來了一位攝影師。」
「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
「不是。是一家雜志社的記者。」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讓他進來。」
高爾基故居
由於健康原因,高爾基的工作室、卧室和書房都安排在一樓。工作室的一切都擺放得十分整齊。窗口旁放著一張鋪著綠色呢子的寫字台。由於高爾基身材高大,又身患肺病,醫生不允許他伏案工作,因此他的寫字台比一般的桌子要高。寫字台沒有抽屜,工作需要的東西全部放在桌子上。因為高爾基認為,紙張一放進抽屜,就會久久無人過問。高爾基不喜歡打字機,因為打字機的聲音會影響句子的節律。他的手稿上清晰、工整的字跡反映了作家對工作一絲不苟的態度。
高爾基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曾多次聲援過中國人民的正義事業。在工作室右側的玻璃櫃里陳列著高爾基搜集的部分東方藝術品,其中有許多中國牙雕和其他工藝品。
高爾基的卧室不大,牆上掛著一幅風景畫,中間擺放著單人床,床頭上系著一個用來吊掛電燈的掛鉤。床頭左上方的牆壁上裝著一個小型書架。他生前所讀的最後一本書是塔爾列著的《拿破崙傳》,書只看了一半。1936 年6 月18 日,高爾基在莫斯科郊區的高爾克村逝世。
高爾基的書房裡保存著1.2 萬冊書,大約在3000 本書上留有高爾基所做的記號和眉批。
1965 年5 月28 日,高爾基故居被辟為紀念館正式接待參觀者。
[編輯本段]所獲榮譽
曾獲得過蘇聯文學最高獎「高爾基文學獎」、魯迅文學翻譯彩虹獎、俄中友協頒發的「友誼獎章」
[編輯本段]名人名言
1不要慨嘆生活的痛苦!慨嘆是弱者!
2隻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
3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
4學習——永遠不晚。
5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最摯誠的朋友。
1934年5月,高爾基的兒子馬克西姆神秘死亡,是對他晚年的沉重打擊。隨後,高爾基的家庭醫生維諾格拉多夫又死於秘密警察之手,在對馬克西姆的死因調查中斷。克里姆林宮醫療局長柯多洛夫斯基在調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
俄羅斯作家申塔林斯基在前蘇聯秘密警察(克格勃)檔案中,發現列寧和斯大林統治時期有關作家藝術家的大量秘密檔案,皆屬蘇聯政權的高度機密,多年被封鎖,申塔林斯基把這些史料整理成一本書,1993年在巴黎出版法文本;1995年英國倫敦出版克羅福特譯自俄文的英文節譯本《克格勃文學檔案》,對了解斯大林時代蘇聯作家、藝術家遭受的種種迫害實情以及死亡的真實原因和日期,都是第一手史料;倍受贊揚、地位首屈一指的高爾基,雖未被監禁過,同樣受到克格勃的秘密監視,蘇聯秘密警察總部檔案室存有大量關於他的秘密材料。
跟列寧鬧翻
流亡義大利
利誘與監視
斯大林的寵臣
十月革命之後的十年間,高爾基因健康欠佳,僅寫了關於列寧及一些作家的獨具藝術風格與重要文獻價值的回憶錄及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的大學》(1922~1923)、《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1924~1925)等幾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寧忠告,到國外養病。1931年回國之後,從1925年起著手創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詩氣魄的長篇巨著《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還寫了《蘇聯游記》(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劇作《耶戈爾·布雷喬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
《瓦薩·日烈茲諾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藝理論、文學批評和政論文章,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蘇聯作家協會,並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文學新人,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
馬克西姆·佩什科夫(1897-1934)是高爾基的兒子。他思想活
躍,性格溫柔,喜歡駕車,愛看警匪影片,總想參加契卡工作。他也
曾試筆寫作、繪畫,得到朋友們的稱贊;但他知道,身為高爾基的兒
子,很難成為獨立風格的藝術人才,便放棄了這條路。
高爾基夫婦十分喜歡馬克西姆。自從女兒卡嘉不幸夭折後,高爾
基夫婦對馬克西姆的愛有增無減,關心他的學業、他的成長。馬克西
姆娶了一位容貌端莊、儀表秀麗的女畫家韋京斯卡婭為妻。馬克西姆
有獨立工作能力後,高爾基讓他管理過自己繁雜的事務,甚至作為自
己的代表辦理過一些要事。列寧也過問過馬克西姆,幫助他在蘇聯外
交人民委員會擔任外交信使。
10. 學習了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我明白了這樣的道理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讓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給與永遠比索取使人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