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品德與社會教學案例與教學設計的異同
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什麼是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研討
這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來理解:
教學案例是事件:教學案例是對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講述的是一個故事,敘述的是這個教學故事的產生、發展的歷程,它是對教學現象的動態性的把握。
教學案例是含有問題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並不是所有的教學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能夠成為案例的事件,必須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並且也可能包含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內。正因為這一點,案例才成為一種獨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
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須是有典型意義的,它必須能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啟示和體會。案例與故事之間的根本區別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襲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實發生的事件,是教學事件的真實再現。是對「當前」課堂中真實發生的實踐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搖擺椅子上杜撰的事實來替代」,也不能從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論中演繹的事實來替代。
教學案例的特徵
案例是一種寫作的形式,那麼它與我們平時所說的論文等形式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特點呢?
(1)與論文的區別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來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的;而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因此,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2)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一般來說,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比較容易理解。教案和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相近,它們的區別也體現了案例的特點和價值。同樣是對教學情境的描述,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是有所選擇的。至於怎樣選擇,就要看案例撰寫的目的和功能了。
案例素材
教學案例來自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貼近教師工作,與教師有天然的聯系。教師有大量的實際問題,需要通過研究,妥善解決,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大量的教學研究,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其中不乏典型事例,會給教師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成為撰寫教學案例的素材。教師有事實可說,有道理可講。教學實踐涉及的領域寬,發生的事例多,是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案例寫作
一般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要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寫案例事實,二寫案例分析。撰寫教學案例,是「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師對事實比較熟悉。敘述的事實比較具體,比較單一。通常情況下,教師寫這樣的記敘文不會感到困難。撰寫案例分析當然需要進行論述。但是,這里的論述是就事論理,是針對具體問題發表有針對性的意見,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難度不大。
寫作基礎
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基礎理論,一定的寫作基礎知識,一定的教學教研經驗,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總之,教師具備寫作教學案例的基礎。只要教師認真研究,都有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教學案例。只要認真地運用教學理論深入分析教學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獨到的見解。撰寫教學案例與撰寫教學論文相比,寫成的可能性,寫好的可能性,獲獎的可能性,發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教學反思
撰寫教學案例,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真切的回顧,「照鏡子」,「過電影」,把自己的教學一覽無餘地再現,用新的觀點進行嚴格的審視,客觀的評價,反復的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確錯誤,都能由模糊變得清晰。能使教師把某些教學問題認識得比較深刻,解決得比較恰當。利於教師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看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就是重新認識教學事實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研究的過程,總結的過程,提高的過程。
理論學習
通常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需要運用教學理論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徹,需要有足夠的教學理論支撐。教師往往感到教學理論修養不夠,分析教學案例力不從心。這就促使教師帶著教學案例的實際問題,深入地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教師這時的學習,是為了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學習,有著明確的目的和強烈的願望,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百聞不如一見,教師通過撰寫活生生的教學案例學到的教學理論。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乾巴巴的教條;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於教師內化教學理論知識,提高教學理論水平,用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總結經驗
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局限於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麼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麼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反思,提煉並明確有效的教學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後的實踐。
案例還是教師梳理記錄自己教學生涯的一種很好的形式。在學校和課堂里,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並不適合寫成論文,也不想記成流水帳,那麼撰寫案例不失為一種選擇。案例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學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交流研討
案例是教學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於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教學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與撰寫論文相比,案例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案例的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自由,易於傳播交流,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教改實際情況,確定一定階段內的討論主題,圍繞某個主題或專題收集材料、撰寫案例、交流研討,同時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使教研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研究成果
撰寫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固然是教學研究;撰寫教學案例,也是進行教學研究。寫成的教學案例、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都是教學研究成果。相對而言,教學案例是較小的、單一的教學研究成果,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是較大的教學研究成果。關於某個專題研究的教學案例,不僅本身是教學研究成果,而且還是撰寫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這類素材經過加工,具有典型性,採用這樣的素材寫成的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緊密聯系實際,內容豐富,有血有肉,生動形象,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教學反思
撰寫教學案例,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真切的回顧,「照鏡子」,「過電影」,把自己的教學一覽無餘地再現,用新的觀點進行嚴格的審視,客觀的評價,反復的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確錯誤,都能由模糊變得清晰。能使教師把某些教學問題認識得比較深刻,解決得比較恰當。利於教師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看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就是重新認識教學事實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研究的過程,總結的過程,提高的過程。
理論學習
通常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需要運用教學理論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徹,需要有足夠的教學理論支撐。教師往往感到教學理論修養不夠,分析教學案例力不從心。這就促使教師帶著教學案例的實際問題,深入地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教師這時的學習,是為了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學習,有著明確的目的和強烈的願望,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百聞不如一見,教師通過撰寫活生生的教學案例學到的教學理論。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乾巴巴的教條;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於教師內化教學理論知識,提高教學理論水平,用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總結經驗
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局限於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麼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麼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反思,提煉並明確有效的教學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後的實踐。
案例還是教師梳理記錄自己教學生涯的一種很好的形式。在學校和課堂里,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並不適合寫成論文,也不想記成流水帳,那麼撰寫案例不失為一種選擇。案例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學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交流研討
案例是教學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於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教學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與撰寫論文相比,案例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案例的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自由,易於傳播交流,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教改實際情況,確定一定階段內的討論主題,圍繞某個主題或專題收集材料、撰寫案例、交流研討,同時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使教研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研究成果
撰寫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固然是教學研究;撰寫教學案例,也是進行教學研究。寫成的教學案例、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都是教學研究成果。相對而言,教學案例是較小的、單一的教學研究成果,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是較大的教學研究成果。關於某個專題研究的教學案例,不僅本身是教學研究成果,而且還是撰寫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這類素材經過加工,具有典型性,採用這樣的素材寫成的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緊密聯系實際,內容豐富,有血有肉,生動形象,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諸子系統中,各子系統的功能並不等價,其中教學目標起指導其他子系統的作用。同時,教學設計應立足於整體,每個子系統應協調於整個教學系統中,做到整體與部分辯證地統一,系統的分析與系統的綜合有機地結合,最終達到教學系統的整體優化。
程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根據教學設計的程序性特點,教學設計中應體現出其程序的規定性及聯系性,確保教學設計的科學性。
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
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測評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反饋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對各學科教案的設計,都有一個基本要求。每一個教師在達到了基本要求之後,要寫出學科特色和個人的教學風格來。
①教案中必須有:
教學內容(教學課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板書設計(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學方法、教學工具、各階段時間分配、教學過程(五個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各階段設計意圖、課後評價與反思等內容。
同一個教學內容,在同一時期,不同的教師設計的教案形式可以不同。
同一個教學內容,在不同時期,同一個教師設計的教案也會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設計方法和風格,只求基本部分相同,不求完全相同。
教師的備課和講課,要依據《綱要》和《課標》、依據教材,但是不能唯《綱要》和《課標》、教材,要根據該地區的情況、學校的條件、學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開發教材。要發揮出自我,要體現出自身的價值來,讓聽課的專家、領導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找到有悟性的您」。
②青年教師教案要詳細,但是不能超過A4紙5頁。有經驗的中老年教師教案要簡潔(簡潔不簡單),但是不能少於A4紙2頁。教案要保留書面和電子兩種形式,以備後期利用和檢查。杜絕無教案上課,後補教案和不規范教案。
教案的後期利用是指將舊教案復制過來。首先是改換日期時間等基本信息。然後,根據信息技術發展的情況、所授班級的情況、教學環境的變化,個人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個人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等,將教案中的舊的東西剔除掉,加進新的教育教學觀點、概念和方法,加進新的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加進更切合本班學生實際的例子……。最終,將舊教案改變為適合教育教學的新教案。
③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也要根據實際的課堂教學情況的變化而變化,能夠靈活多變地、輕松自如地駕馭課堂,不拘於教案。
④設計教案目的是在上課時,給自己看的。不是給學生或是其他什麼人看的。
但是,對於同行教師進行教學交流、討論研究的教案;對於教學領導檢查教學要看的教案,對於教學設計大賽和評比的教案,對於選入《教學設計案例》的教案,一定要注意區別對待。
對於同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同用途的教案,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寫成多種形式。既不要求個個都做成經典教案,亦不必投入太多的無謂勞動。教案可繁可簡、可粗可細,但是都要認真地對待,最起碼也要符合教案設計的基本要求。
❷ 蘇教版品德與社會三下 有多少人為了我 教學設計
《有多少人為了我》是蘇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的成長與他人」的第二課,是對上一課「我的勞動感受」的進一步升華和拓展。本課由四部分組成:「他們為我做了什麼」、「小采訪」、「小辨析」、「你能為他們想一想嗎?」。第一個環節,從面上展開一天的生活場景,讓這些親切的生活場面喚醒學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接著從反面引導學生思考,引發對身邊人的關注,把這些悄無聲息地辛苦勞動的人們由充當背景推向前台,擔任主角。第二個環節,選取某個點去觀察、訪問身邊的勞動者。在這個環節,學生得到的認識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第三個環節進行辯論,通過一個城鄉孩子都可能面對的話題展開討論,進行價值澄清。第四個環節是進行行為引導:首先通過學校和社會的兩個方面場景,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懂得要像尊重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這些勞動者。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年齡在10歲左右,他們的獨立性逐步增強,活動領域正逐步拓寬,經常會面對各種行業的勞動者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值很高,而對勞動幾乎不作要求,所以學生從認識上知道勞動者,但缺少對勞動的酸甜苦辣的切身體驗,缺少對勞動者喜怒哀樂的體恤,他們對這些人和事熟視無睹,沒有意識到自己與這些默默無聞的人們之間密不可分的生態關系,沒有思考應當有什麼樣的態度,率性而為,缺乏對部分勞動者人格上的尊重和心理上的認同。但孩子的父母、親戚都是勞動者,他們都有真實的家庭生活、社區生活,他們也有社會交往活動,而且,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去與勞動者進行交流。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讓學生走近親人、生活中的勞動者的工作崗位訪問,請一些勞動者到班級來。
2.多媒體教學課件(白板)。
四、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培養他們尊重勞動者和感激勞動者的情感。
2.行為與習慣: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善待普通勞動者和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的習慣。
3.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感受勞動者的勞動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尊重他們的人格。懂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
4.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與勞動者的親密接觸,形成一定的體驗,感受與他們的關系,聯系生活引導學生傾吐真情,明辨是非,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揭題
1.同學們喜歡吃饅頭嗎?我們來看看製作一個饅頭工序是怎樣的?(●播放課件:做饅頭的視頻)
2.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麼想說的?
3.師:是啊!一個饅頭的製作過程是多麼復雜!吃到一個饅頭包含著製作者的辛苦勞動。其實,我們要吃到一個饅頭,就麵粉來說,就包含著許許多多勞動者的艱苦勞動。同學們來說說看?
4.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家人以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在我們服務、在為我們付出。到底「有多少人在為我」呢?我們今天就來聊這個話題。(■板書課題:有多少人為了我)
二、小調查
1.課前,同學們已經進行了一番調查,現在我們來交流交流,(●出示課件調查表)
2.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個競賽,看哪組同學在2分鍾內寫的勞動者最多!(小組長用水彩筆迅速記錄)。
3.小組匯報,互相補充。
(1)請寫得最多的小組匯報
(2)其他小組補充。
(●出示課件綠樹圖學生介紹多少就從資源庫中拉出多少樹葉)
過渡:我們的生活中原來有這么多勞動者在為我們服務。來,讓我們一起來看個錄象片段。
三、欣賞畫面——感受勞動者的辛苦
1.師:清晨,天還沒有亮,當你還在夢中時,還在暖暖的被窩里睡覺,(●播放課件)……
2.請學生說說感受。
四、反向思考——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
師:在我們身邊有那麼多的人默默無聞地為我們忙碌著。也許我們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對我們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們都停止了勞動,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課件出示教材中的填空題《假如》)
1.小組交流:
假如自來水廠的工人停止了勞動,
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
假如電視台的人都停止了工作,
假如所有的醫生都不上班,
……
2.通過剛才的交流,你有什麼感受?(他們每個人都很重要,他們一個都不能少!)
❸ 品德與社會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幫助學生知道生活中難免會有挫折與失敗,遇到挫折時要學會調適,培養學生不畏挫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能力目標:學會正視和直面身邊的一些困難和挫折,學習自我調節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知識目標: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知道生活中難免會有挫折和失敗。培養學生不畏挫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學難點
遇到挫折時,能學會勇敢面對。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教學課件、成長足跡圖
學生准備:收集名人面對各種挫折的案例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2-P3頁內容,話題為「生活中難免有風雨」。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4-P5頁內容,話題為「接受風雨的洗禮」。
第三課時完成教材P6-P7頁內容,話題為「迎來美麗的彩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製作晴雨牌,心情翻出來
1.(課件創設情境)師:生活的天空會有雨有晴,因此我們的心情也會
隨之變化。今天你的心情能作一下「天氣預報」么?
2.教師講要求,學生製作晴雨牌,標示自己的心情。
3.師:請大家出示自己製作好的晴雨牌,播報你現在的心情天氣預報。
4.師:「晴」是為什麼高興?「雨」是為何煩惱?請將心裡話寫在晴或雨牌。
5.小結:大家的生活都很幸福。我們像美麗的花朵,在親情,友情,老師的關懷下茁壯成長。我們也希望我們的成長之路撒滿陽光,一帆風順。然而,生活中難免有風雨,我們的天空不可能每天晴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心情體驗,明白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對自己的心情有很大地影響。】
活動二 寫下煩心事,煩惱說出來
1.師:同學們,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挫折,
能把你遇到的挫折與煩惱告訴大家嗎?
2.學生分組成立心理咨詢室,輪流當心理醫生,傾聽大家的煩心事是什麼?
3.小結:大家會發現人人都會有煩惱,但有的算不了什麼,大膽說出來,你就丟掉了煩惱的包袱了!把高興的事兒攢起來你的快樂就會越變越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具體是件中認識到面對挫折時,積極的心態有利於戰勝挫折,而消極的心態只會讓自己陷入僵局,不利於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樹立面挫折時的信心,培養面對挫折的積極心態。】
活動三 挫折怕什麼,勇氣拿出來
1.(演示課件:播放一段音樂《命運》。)師:貝多芬的《命運》那激昂的旋律讓無數人為之震撼,這首曲子也折射出一位偉大音樂家的坎坷一生,現在我們就來聽聽這位偉大的音樂家的故事。(演示課件:播放貝多芬的故事。)
2.師:在貝多芬的生活中,哪些是件讓他倍受打擊呢?
3.師:這些打擊和痛苦,就是貝多芬所面臨的挫折,特別是雙耳失聰,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它完全可以斷送一個音樂家的藝術生命。可面對這一切,貝多芬是怎樣做的呢?
4.小結:我們的人生難免有挫折,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生活的風風雨雨鍛煉著我們,風風雨雨中我們在成長著!
【設計意圖:根據兒童品德形成規律的模仿性強這一特點,選擇了大家熟知的人物貝多芬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讓學生走進人物的生活,引發心靈的思考。】
板書設計
生活中難免有風雨
熱愛生活
不畏挫折
第二課時
活動一 畫我的成長足跡圖
1.師: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生活中我們也獲得了一次次成功的體驗,它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美麗的腳印。你看,這就是我們的小夥伴東東的成長足跡圖。(演示課件:東東的成長足跡圖)
2.師:你看了東東的成長足跡,有什麼想法?
3.學生畫自己的成長足跡圖並介紹自己的成長足跡圖
5.師以自身為例子和學生談談:如何學會溜冰的。
6.師:溜冰的問題解決了,但生活中還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
7.小結: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我們不害怕、不逃避,我們就一定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教師用自己不會溜冰的經歷,與本班學生中成功的經驗進行對比,把兒童自身生活經驗作為教材資源,使之真正明白成功的取得就在於不懈地付出中。】
活動二接受風雨的洗禮
1.師:生活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風雨,在林老師班上有這樣一個小女孩,活潑可愛,特別愛笑,(課件)可就在開學不久,她的笑容少了許多,因為她在家裡、學校連續突發性地暈倒,昏迷的時間也一次比一次延長,就在5月初她再一次在午休時暈倒,嘴裡還出現了白沫,手和嘴唇都發烏了,我把她抱在懷里,不停地掐她的人中,往嘴裡喂水,半個多小時後她才清醒,我才鬆了一口氣。她的父母趕來,把她送去醫院檢查,醫生要給她做24小時腦部全程監控,可家人犯難了,腦部檢查得剃光頭發,這是一個愛漂亮的小女孩,她哭著說:「剃光頭發哪裡還是女孩子呢?」七歲的小女孩該如何選擇呢?換作你,你會怎樣選擇?
2.學生交流,說理由。(教師注意問問女生的態度。)
3.師:這個七歲的小女孩經歷了人生風雨的第一次考驗,面對家人的關心、老師的勸慰,她做出了選擇,剃光頭發,接受腦部全程監控。(播放課件)
4.師:醫生還沒有做出最後的診斷方案,她還要繼續接受檢查,在治療的道路上她也許還會遇到第二次、第三次……的風雨考驗,同學們,你們對她有什麼建議嗎?
5.小結:感謝同學們,有了大家的支持,相信她一定會經受住風雨的考驗。人生的路上總會有風雨,當風雨來臨時,我們應該笑對風雨,勇敢接受風雨地洗禮。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風雨,當風雨來臨時,我們應該勇敢去面對。】
活動三 聽歌感悟
1. 師:大家都聽過一首歌《陽光總在風雨後》,現在我們共同欣賞這首歌曲。(演示課件:播放音樂。)
2. 聽了這首歌曲你感受到什麼?
3.小結:陽光總在風雨後。不要怕風雨無情,風雨之後才會有美麗的彩虹。也不要怕困難挫折,因為對於成功者來說,困難與挫折只是到達終點前必須經過的中途站點。只要有堅強的毅力,敢於披荊斬棘,最後勝利一定屬於你。
❹ 品德與社會 怎樣與他人聯系 公開課 教學設計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蔚藍色的地球》。我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學法以及教學過程這五個方面來進行說課的。下面我分別從這五個方面愛進行一下說課:一、教材分析:《蔚藍色的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課。本課題旨在讓學生明白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什麼樣,人們是怎樣來認識和探索地球的。並感受人類的科學探索精神,對之產生崇敬精神的同時,激發學生認識和探究地球奧秘的興趣和願望。關於人類對地球的認識和探索,基本上分為兩個層面:(1)首先,圍繞地球是什麼,教材從地球的形狀、大小、我們人類眼中的地球等方面讓學生明白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什麼樣,人們是怎樣來認識地球的。(2)關於人類對地球的探索,教材通過從古到今,從人們早期的想像和人們的直覺到人類曾經漂洋過海的親身實踐,再到人類在太空上的科學探索,讓學生感受人類探索地球的過程是漫長的。二、教學目標:1、知道有關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常識,感受人們在認識地球中所經歷的漫長求索。2、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3、激發學生對進一步認識和探索地球的興趣和願望。三、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知道有關地球的形狀、大小等常識和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2、教學難點:感受人們在認識地球中所經歷的漫長求索,激發學生對進一步認識和探索地球的興趣和願望。四、教法和學法。
❺ 怎樣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就是對你將要上的那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設計。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即在上品德與社會課之前,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的活動規律,強調研究教對學的指導,重視教學活動整體功能而形成的課堂教學方案。它有別於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必須是課前的。 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里的「發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其次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四個環節解決兩大問題:一,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二,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 下面我以一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一課的教學設計來具體體現以下三點。 《去同學家玩》教材分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里」。我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認識到,沒有情感作為人行動的動力機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為系統中的調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過程中的本源性基礎,個體的道德人格大廈將無從矗立。《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其本質就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使外部的文化結構、社會需求、道德意識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其內在需要,從而內化為良好的品格。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這一活動主題,它強調了小學生在家裡要行為文明,注意安全,玩有意義的游戲。然而現代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長輩的關愛下,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很多不好的習慣,如驕橫,霸道,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給予的快樂。故而我在教學活動時用情感去喚醒學生,用知識去啟迪學生,用技能去武裝學生,讓他們真正學會與人交往。這樣,我根據新課標提出 「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學進入生活,貼近生活,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去觀察、去探索、去得出結論。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只是指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讓學生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學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教育學生明白和夥伴玩要有禮貌,講文明,注意安全,並通過活動體驗和夥伴玩的愉快。 2、能力目標: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文明的解決玩中出現的矛盾,學會與人交往。教學方法: 「興趣是步入創造大門的台階。」對於剛踏進小學一年級的兒童,他們對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為了使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學會與人交往。本節課中,主要運用交談、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建構,使學生掌握初步的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尚小,天真活潑、喜歡好動是他們的特點。所以在課堂上,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盡量營造一個趣味盎然、輕松和諧而又積極主動的情境,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良好習慣的養成。教學過程: 根據一年級兒童特點和本教材特色,圍繞「在生活中進行情感體驗」的主旨我設計了和同學聯系、高興地玩、安全地玩、有創意地玩四個教學環節。(一)活動一 和同學聯系 上課的開始我就用樂樂小朋友與媽媽的談話錄音引入課題。然後出示小朋友和同學通電話的情景,(播放課件)愛恩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而生動有趣的聲音和圖片滿足了兒童精神需要,深受學生的喜愛。我藉助富有表現力的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從知、情兩方面為教學的展開作好了鋪墊。緊接著我利用「大嘴鳥」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猜一猜,他們會怎麼說呢?然後我又設計了一個情境表演,這樣自然地將學生帶進生活中來,讓學生去發現生活、感悟生活。(二)活動二 高興地玩 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活動中我們必須讓孩子進入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因此我設計了兩個讓孩子進入生活的活動情景:①說一說、評一評,②我們去做客。在整個活動中注重學生、教師的共同參與。在說一說中,我利用大嘴鳥提出一個問題:「你和同學最喜歡玩什麼游戲?」然後組織學生同桌互相說。在評一評的時候,我先要學生讓學生看錄像,找出錄像中到同學家玩的學生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應改正,從而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討論分析,從中得出結論:到同學家做客應講禮貌,再設計「我們去做客」這一課堂活動,再讓每個小組的同學互相到別的小組那裡做客,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會如何接待客人,如何當一名受歡迎的客人。 低年級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僅處在萌芽狀態。他們活動的每一環節都需要具體形象相輔助才能順利進行。據此,我在小結時屏棄了老套的言語式表達方式,而是採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電教設備,這樣學生在樂意接受中觸發情感的升華。(三)活動三 安全地玩 明白事理並不等於掌握,「臨岸羨魚,不如歸而織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教學中只有密切聯系兒童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將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在課堂上再現,從而使學生在心靈深處明白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是不能玩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中的一些危險的游戲,並說出一些生活中學生玩過的危險游戲,讓學生感觀,然後讓學生判斷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四)活動四 有創意地玩 學生在明白了玩的時候要講禮貌,注意安全這個道理後,我要學生說說圖片列舉的一些游戲,並說說還有什麼好玩的,然後安排了學生玩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鞏固今天學生的內容。教學效果預測: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活動」為主線,貫穿於兒童生活中,讓兒童在活動中感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然而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朝夕可就的,他必須持之以恆。
❻ 小學品德與社會公開課教案
《我家的綠色生活》教學設計鎮江小學 居海燕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綠色生活,與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如何選擇綠色生活。2.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對綠色生活的嚮往之情。活動准備教師准備課件,學生課前到超市、菜市場尋找綠色食品。活動過程一、導入教師:同學們,我們不光自己要積極參加環保活動,還要將環保意識帶回家中,與爸爸媽媽一起行動起來,共同選擇綠色生活,爭當綠色家庭。(板書:我家的綠色生活)二、家庭里的污染1.教師:東東同學自從學習了「我的綠色日記」單元以來,更加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了,她從此成了一個保護環境的有心人。可是她沒有意識到,還有一個地方更值得她關注,這就是自己的家。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看看東東一家人的生活。2.播放錄像。錄像內容如下:這是一套裝修豪華的新公寓。一家三口,母親在用洗滌劑洗碗;父親邊抽煙邊看電視(煙霧彌漫),電視音量比較大;女兒在強光下寫作業;窗外不時傳來刺耳的鳴笛聲。雖然是白天,但室內燈火通明。門口有一裝垃圾的大塑料袋。3.學生看完錄像後討論:她們家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存在著環境問題?4.教師:你們家的生活有沒有類似的情況?三、走向綠色生活1.教師:這種生活方式既會影響身體健康,又會對環境造成破壞。那麼,我們應該追求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呢?請大家再看看西西家的生活。2.播放錄像。(錄像內容如下:西西和爸爸在布置得溫馨、簡朴的家中談話。家中擺放有綠色植物。媽媽在用熱水洗碗,沒有用洗滌劑)3.討論:西西家的生活方式的好處。4.教師小結:西西家可以說過的是「綠色生活」。他們家的每一位成員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對環境沒有造成任何污染,他們一家為環保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就是「綠色家庭」。5.交流:要走進「綠色生活」,讓自己的家庭變成「綠色家庭」,我們在生活中還應該做的事和應該注意的事。四、綠色食品1.教師:課前大家到超市去尋找綠色食品,有什麼收獲嗎?2.學生匯報在超市尋找綠色食品的情況。3.出示綠色食品的標志,引導學生進一步弄清什麼是綠色食品。五、我心中的綠色家園1.交流:在你的心目中,你希望未來的綠色生活的情景。2.教師:同學們心目中未來的綠色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十分迷人。你們能不能用自己的筆將自己心中的綠色家園畫出來、寫出來,完成我們的第五篇綠色日記呢?3.學生設計未來的綠色家園。(1)分小組合作,有的同學畫,有的同學寫。(2)學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並作簡單介紹。(3)師生共同評議。(4)交流:我們心中未來的綠色家園。六、總結保護環境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讓我們共同呵護綠色家園。願家鄉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山川更秀美,泥土永芬芳。七、課外拓展1.與父母交流,訂立家庭綠色生活公約,並堅持寫家庭綠色生活日記。2.在居住小區開展環保活動,設立宣傳欄,倡導綠色生活,創建綠色小區,讓自己成為社區綠色使者。
❼ 怎樣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四個設計兩個抄解決:
一、一份品襲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
1、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2、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
3、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
4、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
二、解決兩大問題:
1、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
三、比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簡述如下:
1、了解吸煙危害:「看一看」(看吸煙危害健康的動畫,談啟示); 「說一說」(一支煙中含有什麼); 「聽一聽」(吸煙給青少年帶來危害的故事,談感受); 「審一審」(進行一次模擬審判,一人表演香煙,另一人演法 官,列舉煙的N條罪狀); 「議一議」(看錄像,交流被動吸煙的危害)
2、了解上網成癮的危害:故事:《一個優秀學生由於迷戀網路游戲蛻變 》 錄像:「某學生泡網時間過長造成腦癱 」 調查:我們班同學每天上網多長時間?到網上都做什 么?你認為上網時間多少是科學的?
❽ 未來出版社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怎樣面對煩惱優秀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來自第二單元「做樂觀向上的人」的第一課《怎樣面對煩惱》,本單元主要是教育學生能夠正確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煩惱、困難、壓力和失敗,學會自我調節,提高適應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怎樣面對煩惱》一課旨在教育學生懂得在學習和生活中,誰都會遇到煩惱,遇到煩惱並不可怕,關鍵是敢於面對它,解決問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使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教學要生活化,避免說教,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談話要有針對性,幫助學生樹立樂觀向上的態度。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對待學習中的煩惱(學困生、學習障礙)學習中遇到困難,導致學生厭惡學習,不按時完成作業,逃避學習。
二、 對待生活中的煩惱(貧困、留守、單親、導致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與說話,課堂上不善於發言同時也不與同學交流.)
三、 成長中的煩惱(如:個字矮小,身體殘缺、導致自卑)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懂得:在學習和生活中,誰都會遇到煩惱。遇到煩惱並不可怕,關鍵是敢於面對它,解決問題。
2.學習消除煩惱的方法。
3.初步形成面對煩惱的正確心態和積極調整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消除煩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