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歌曲童年的教學反思

歌曲童年的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18 05:13:10

1. 羅大佑歌曲《童年》賞析

先不說這首經典小品,是耗費了羅大佑3年之久的心血之作;
就是單純從欣賞的視角,其中的意味足以覆蓋廣大的受眾群。
雖說歌名是「童年」,但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童謠,也不是為了應付領導的校園歌曲。這個童年裡,有夢想有無奈有憧憬還有懵懵懂懂的愛情;
從各個方面詮釋童年的意義,不僅做到了膾炙人口易於流傳,更是在詞曲的咬合和意境上下了一番大的功夫。
第一段,
首先勾勒出一幅校園課堂上的圖畫,有沒似曾相識的感覺?相信每個聽眾都會忍不住竊笑,因為再好的學生也會有走神的時候,歌曲不是抓住學習和大人們期待的那種樣子去展開,而是牢牢把握了孩子的心理,把孩子渴望自然的純真的童心寫的晶瑩剔透,活潑靈動。
第二段,
但是羅大佑,絕不是曲意逢迎的偽創作人;就算是對孩子也一樣,他不是要放縱孩子們的惰性,對於求學的態度他不是苦口婆心的勸阻,而是用反語,讓主人公自己說出「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箴言;只有真正領悟了,才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從第二段開始,信息量陡然增大;從日常生活的休閑到課間的娛樂到孩子青澀的心事,輕巧的筆觸不生硬但是也不膚淺,讓每個人都輕易喚起對童年記憶的認同感;
第三段,
內容看似抽象了,其實更好的寫出了人豐富的內心世界;雖然不像寫實內容那麼立體,但是給與人更大的想像空間,幻想,希望,還有了孤單,這種過渡到成熟時必經的特殊又復雜的感情;孩子,不在是家長老師眼裡無憂無慮,沒心沒肺的了,他們有自己的心事自己的煩惱自己的天地,這其中包括了青春期的些許心理特徵,所以跨度大大增寬了。
第四段,
一副很鮮亮的田園景象,明媚的色調,正是孩子內心的主色調,雖然他們心裡有了小小陰暗的角落;最後作者把感情放在了「盼望」這兩個字上,這挺巧妙的,是孩子的盼望,也是家長的盼望,在這個地方其受眾群得到了統一,把歌曲的視野和思路徹底打開了。
曲調輕巧,沒有扭捏做作;從79年至今,已是有了三十年的經歷,但是作品的涵蓋性極強,幾乎不存在任何時代局限,流傳在每一個心中有童年,懷有童心的人中間,註定將成為校園歌曲的曠世代表。

2. 《童年》歌曲感想謝謝了

年輕時候的復一切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制那麼的溫馨美好,一曲(童年)將我的回憶拉到了多年以前。在一個驕陽似火的午後,知了在荷塘邊的榕樹上引吭高歌,歌聲是那樣的嘹亮那樣的動聽這樣的畫面是多麼的美好啊。坐在教室里的我們那時多麼的嚮往樹上的知了啊,可以自由自在的飛翔高歌,無拘無束多麼的自由,現在真的實現了當初的夢想可以自由的無拘無束的自由的飛翔,可是現實原來是如此的殘酷,童年的美好只能留在自己的記憶當中,生活中再也無法尋覓當初的美好,多想再次坐在那個小小的教師裡面聽老師講課,看那以前認為很無聊苦悶的課本啊,但是,一切都已經離我遠去,再也看不到老師在黑板上寫板書的樣子了,這些都將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了。

3. 童年的歌曲鑒賞

《童年》響起時,那種輕松、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就會浮現在版人們眼前。它讓權我們每一個人,回憶起記憶中最燦爛最快樂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它給人以希望,讓人無盡的憧憬;它給人以渴望,讓人無限的回味。
《童年》歡快的節奏,讓成年人回想起過往的童年,其中的歌詞也頗為貼切,而那段口哨,更是讓成為眾多懷舊小青年懷舊的方式。絕大部分人認為《童年》是一首描寫童年純真的一首歌,其實,這首歌是羅大佑批判歌曲的前奏,或者本來就是一首批判歌曲。
《童年》朗朗上口的旋律,沒心沒肺的歌詞,曲中的酸楚絲毫不見,年長些許,聽到這首歌到是不禁讓人有點酸楚,有些感觸,更是懷念那時青澀的時光,流逝的歲月以及懵懂的童年時期。

4. 歌曲:童年的聽後感

不好聽呵呵?

5. 童年這首歌的特點和給你的感受

《童年》響起時,那種輕松、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就會浮現在人內們眼前。它讓我們每容一個人,回憶起記憶中最燦爛最快樂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它給人以希望,讓人無盡的憧憬;它給人以渴望,讓人無限的回味。
《童年》歡快的節奏,讓成年人回想起過往的童年,其中的歌詞也頗為貼切,而那段口哨,更是讓成為眾多懷舊小青年懷舊的方式。絕大部分人認為《童年》是一首描寫童年純真的一首歌,其實,這首歌是羅大佑批判歌曲的前奏,或者本來就是一首批判歌曲。
《童年》朗朗上口的旋律,沒心沒肺的歌詞,曲中的酸楚絲毫不見,年長些許,聽到這首歌到是不禁讓人有點酸楚,有些感觸,更是懷念那時青澀的時光,流逝的歲月以及懵懂的童年時期。

6. 羅大佑的童年這首歌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直到讀完,還是搞不清楚當初一時沖動買這本書的真正原因,究竟是因為想窺探羅大佑的童年到底和平凡如我者有什麼不一樣?還是因為隨書所附贈的CD?而那些關於童年往事的種種回憶,究竟又會在隨著羅大佑的追憶腳步重新回到那個年代裡去之後,讓自己如何面對自己存在腦海里的片刻回憶的真實性?在這一波以「五年級」等昵稱所建構起來的回憶圖象里,到底那些是曾經親身經歷過的,而又有那些是被虛構出來而為了迎合同體感被強加上去的?

羅大佑的童年,到底又和我們之間有什麼相關?這該要從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談起。

羅大佑當年在台灣流行歌壇所引起的騷動,當然來自於在他所寫的歌里所流露出來強烈的批判意識以及濃烈的時代感,經過了這么多年,再重聽《之乎者也》,依然也感受到羅大佑旺盛的改革意識。羅大佑所伴隨台灣一同成長的,除了揚棄對風花雪月無關痛癢的歌詠外,所注入的省思意義,不論是對自己所身處的環境,自己所賴以成長的土地,自己所依靠生存的傳統價值觀,自己早已習慣或不習慣的社會多元變化,都該在生活中成為智性增長的養分,懂得反省思考那些原本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一切,是不是具有基本的合理性?那些總以為是不可動搖的價值觀,又隨著社會多元化的腳步,可能正在注入新的活力。

台灣的社會力正在透過不同的形式逐漸累積起來,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勃升力量,觀照著蠢蠢欲動的社會,適時的顛覆與爆發。舊的正在失去,新的尚未建立完成,變動性越高的社會,越容易感懷起古老的一切,越容易陷入那濃郁的懷舊氛圍里。

就當羅大佑唱出新的愛情觀時,羅大佑也徐緩地唱出某個世代對童年生活的諸多回憶。當羅大佑不斷對台灣流行歌壇注入新的刺激之際,一股濃烈的羅大佑式的論述也正在成形。把羅大佑當成是台灣流行歌壇的新希望,以為他的每一張作品都帶來新的啟示,於是羅大佑成了象徵某個時代批判價值的實踐,成為反省的知識叢結,成為文化的表徵,一份對台灣關懷的熱血赤忱。

而羅大佑的筆,總是以極端尖銳的方式,逼使人們去檢視周遭的一切,除了歌以外,羅大佑和社會溝通的管道,除了極少數的訪談自我的剖析,就只剩下那本早已絕版多年的《昨日遺書》。忘不了的是羅大佑式的反省角度,忘不了的是羅大佑不肯妥協的嘶吼吶喊。

羅大佑的許多作品也因此而成了塑造共同記憶的標的,<光陰的故事>代表著對逝去歲月的無盡感懷,<鹿港小鎮>則是新舊價值觀的沖擊,<未來的主人翁>成了對於兒童未來生活的預言,而<童年>,尤其是<童年>,更成了往昔生活甜蜜的回憶,把多少忙於現代生活的人們重新又拉回到記憶里。

也就因為<童年>成了羅大佑不朽的經典,當自從出版了《戀曲二○○○》以後就消聲匿跡的他,再重新以作家的身份出現在眾人眼前時,所受到的矚目當然該是空前的。

但是,必須要承認,進入廿一世紀的羅大佑終究已經不再是記憶中的羅大佑了,自從他拿掉眼鏡以後,我們就要明白溫情主義的脈動已經讓羅大佑不再那麼以批判作為思考的主軸。而原本期望從他的書寫里所要認識及了解的那些思維的線索,此刻或許不太可能以我們熟悉的方式再在眼前出現。

《童年》封面上那個年少羅大佑坐在鋼琴前撫著琴鍵泛黃的身影,似乎也暗示著當歲月已經無情地把許許多多的往事拉得老遠之際,我們也只能平鋪直敘地盡量捕捉歲月的尾巴,看能不能多抓住些什麼。

當聯合文學把這本書列為「繽紛」書系時,我們就該明了與文學之際已經有遙遠的距離,讀者試圖去尋找的,應該是羅大佑的童年和自己的之間,到底有多大的關系?這不是光去思索到底是誰搶到了那支寶劍的問題,更該是在台灣風雨飄搖的年代裡成長的那一代里,終究是共同經歷了一段物換星移的過往。在那物質缺乏的年代裡,羅大佑所鋪陳的他的童年已經是具有相當好的物質享受的童年。就像個介入者,羅大佑娓娓訴說著自己童年的回憶,讀者卻又不斷地自我跌回隱約的記憶里,和羅大佑的童年交纏著。

這除了窺視以外,又將經歷一段怎樣的閱讀過程呢?除了看到一個曾以批判精神著稱的歌手溫情地回憶著童年細瑣的往事之外,又得到了什麼?

必須得承認,在這本徐宗懋執筆的《童年》里,捨去那一張張相片,略去羅大佑的名字,除了突顯了在那個時代里的成長記憶,竟什麼都沒有剩下。換句話說,這羅大佑的童年記憶,像標本樣呈現在讀者眼前,除了細碎的感懷,又期待在其中讀到些什麼?

羅大佑並沒有真的拿筆記載下自己的童年記憶,而是透過徐宗懋的筆,添加了另一個也許是相同時代背景及生活記憶的「他者」所記錄下來的,姑且就算是羅大佑的童年吧!然後就一路追尋到《之乎者也》出版時的心路歷程,任意帶過只佔了一頁篇幅的八十五年以後的經歷,主要,還是歌頌童年的存在價值。對羅大佑來說,他所期待的是不斷成長的動力,不斷地回到童年裡去探找可以感受到的巨大能量。而對羅大佑的文字有百般依戀的讀者,懷抱著以往《昨日遺書》的印象,讀起《童年》來,所受到的震憾與打擊恐怕不比當初羅大佑突然交出一張溫情主義的專輯《家》來得小吧!以羅大佑的思維模式及慣有的批判觀點,寫起純然追憶的文字,到底又能突顯如何的氣質呢?

或許對著迷於羅大佑每次出版有聲或文字作品總希望會是一次全新的觀感的大多數人而言,更重要的反而是隨書附贈的CD《昨日至今》里所收錄幾首純音樂的彈奏及未曾出版發表過的幾首新作。從羅大佑將音樂創作重心從台灣移至香港,然後順理成章地轉往大陸發展以後,捧著新近的創作卻遲遲沒有機會在台灣發行的他,或許也利用這次《童年》的出版,試探一下台灣流行音樂市場的脾胃,到底是不是已經遺忘了他?還根本是,羅大佑選擇放棄台灣這小小的市場,而願意擁抱大陸更廣大喜好流行音樂的眾多人口?把「童年」留在台灣,把「未來」寄望大陸。

寧願以為是自己想太多了,是自己誤把沉重的包袱加諸在羅大佑已是中年而顯力衰的肩頭上,沒辦法輕輕鬆鬆地讀著羅大佑稀鬆平常的文字作品。老想著他該要把自由主義的人文氣質灌注到童年的追憶里,而忽略了他其實也希望能安安靜靜愉愉快快的回憶,那個屬於他一個人的童年。

7. 童年中班歌曲演唱。教案

教 學 目 標
1.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麼幸福》,唱《搖啊搖》、《小酒窩》等作品,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體現本課《童年》的主題及「音樂與人」的親密聯系。
2.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3.聽辨音的高低並進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準能力。
教 學 內 容
聆聽《童年的回憶》 教學基本要求
聆聽《我們多麼幸福》 教學基本要求
編創與活動
表演《搖啊搖》
表演《小酒窩》
教 材 分 析
1.鋼琴曲《童年的回憶》
這首通俗鋼琴曲音樂清新瀟灑,優美動聽,具有濃郁的抒情性。作者為法國的圖森。經鋼琴演奏家理查·克萊德曼的演奏,這首樂曲和其他同類的樂曲(如《水邊的阿第麗娜》)同時流傳世界各地,為人們所熟知和喜愛。
樂曲為三段體結構。
當樂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 )時,A段歡快的旋律又驟然響起,樂曲進入再現部,最後在琶音和弦的襯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動機結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憶綿綿不斷。
2.合唱曲《我們多麼幸福》
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描繪了少年兒童的幸福生活,表達了他們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學習的決心及遠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進,「 」節奏多次出現,增強了弱拍上的力度,給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覺,兒童們的天真神態躍然於歌聲之中。副歌為兩部合唱,旋律以級進為主,優美流暢。「哈哈」的旋律音調使笑聲既生動真實而又不失其音樂性,在歡笑聲中,人們彷彿看到了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歌曲最後,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進達到高音區 形成了歌曲的高點,表現了孩子們幸福、激動的心情。
這首歌曲在1980年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中獲一等獎。
曲作者—鄭律成(1918-1976) 生於朝鮮南部,自幼喜愛唱歌。當時朝鮮處於日本侵略者統治之下,1933年隨親人來中國參加朝鮮革命組織,同時堅持學習音樂。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上海參加抗日宣傳活動,1937年到延安學習工作。1950年入中國籍。作有300多首不同類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頌》、《八路軍進行曲》(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閱讀全文

與歌曲童年的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